水体消毒方面的几种经典方法大盘点
生活用水的消毒方法

生活用水的消毒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水质治理技术也在逐年升级,民众们对于自来水的水质也越来越放心。
但仍有一些人,尤其是居住在偏远地区、水质不太稳定的地区,对自来水的水质持有怀疑态度。
因此,为了保证生活用水的安全卫生,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简单易行的水质消毒方法。
一、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是一种常见且常用的水质消毒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消毒效果。
具体操作也十分简便,只需将水煮沸,保持沸腾5分钟即可。
煮沸消毒法最大的优势是不需要任何消毒设备,对于居家环境下的家庭来说非常实用。
二、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也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
这种方法是运用紫外线杀死细菌和病毒,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做到消毒效果。
采用紫外线消毒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使用方便,只需将自来水辐射5-10秒即可。
同时,紫外线消毒法不需要消耗任何消毒剂,对环境和人体也完全没有影响。
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消毒法的效果会受到水压以及质量等条件的影响,使用前需要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等预处理。
三、氯气消毒法氯气消毒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毒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向自来水中喷入一定浓度的氯气,以杀死细菌和病毒。
氯气消毒法在全球范围内的运用量极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消毒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氯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保持通风。
四、臭氧消毒法臭氧消毒法是一种高级消毒技术,它能够将自来水、污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杀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消毒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臭氧消毒法降解有机物和色度,使水质净化效果更佳。
但实际上,臭氧消毒法并不是一种便利的消毒技术,对于普通人来说操作复杂,费用也较高。
因此,臭氧消毒法大部分应用于工业或商业领域。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保障用水的安全卫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使用以上消毒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避免病毒细菌的侵害,保证生活用水的安全卫生,甚至可以减轻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无论你居住在何处,不管水质如何,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就可以放心饮用清爽美味的自来水。
池塘消毒四法

池塘消毒”四法”
1.生石灰消毒法在池塘周围挖几个水坑,将生石灰放入坑内溶化均匀全池泼洒。
生石灰的用量视池塘水深而定,若平均水深15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85公斤~100公斤。
若带水清塘,每亩水面深1米,则用生石灰150公斤,一般消毒7天~10天后便可放水投放鱼苗。
2.漂白粉消毒法漂白粉具有强杀菌作用,对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烂鳃、皮肤病具有显著疗效。
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每亩用漂白粉15公斤,先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全池泼洒,7天后便可投放鱼苗。
3.茶籽饼消毒法茶籽饼含有皂角甙,可杀死杂鱼类和水生生物,平均水深1米池塘,每亩用茶籽饼35公斤~45公斤,先把茶籽饼捣碎,浸泡一昼夜后,连渣水遍洒全池,15天后毒性消失,即可投放鱼苗。
4.B型灭虫灵消毒法由于有些池塘难以排干,常常滋生泥蛇,对池塘养鱼危害很大,为此,用龙门牌B型灭虫灵清塘杀泥蛇有特效,一般水深1米左右每亩用B型灭虫灵5公斤,即可彻底杀灭池中泥蛇,15天后药性消失,即可投入鱼苗。
- 1 -。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等药剂和紫外线消毒模式,每种消毒模式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我国大多数集中式供水采用氯消毒。
氯消毒效果好,且费用较其他消毒方法低。
但由于近年来地下水质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运用氯消毒会产生三卤甲烷等致突变与致癌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专家建议不宜单独使用氯消毒。
也有采用漂白粉、次氯酸钠消毒的,因漂白粉、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所以对存放条件和有效氯测试的要求比较高。
使用氯胺消毒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操作比较复杂,并且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
而紫外线的灭菌作用只在其辐照期间有效,所以被处理的水一旦离开消毒器就不具有残余的消毒能力,如果一个细菌未被灭活而进入后续系统,就会沾附在下游管道外表并繁衍后代,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较为理想的消毒方式是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
二氧化氯应用现状近年来,国外在防止氯消毒所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寻找新的消毒剂时,对CIO2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
由于CIO2不会与有机物反映而生成三氯甲烷,所以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氧化氯消毒的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被认定为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有上千家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我国近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水厂也逐渐增多。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由于二氧化氯水溶液易挥发,对压力、温度和光线敏感,所以不能压缩进行液化储存和运输,只能在使用时现场制备,立即使用。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有电解食盐法、化学反应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电解法和化学法在生产上应用较多。
臭氧应用现状目前,在欧洲主要城市已把臭氧作为深度净化饮用水的一种主要手段。
在我国,臭氧消毒总的来说是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水厂净水处理工艺,但在区域供水工程中,臭氧消毒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
臭氧的制备方法由于O3在空气中会慢慢自行分解为O2,不易储存,因此O3应根据需要就地生产。
池塘水体消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鸭、鹅等水禽生产过程中,池塘水体污染而引起疫病暴发,是困扰水禽殖的一大问题。
现就如何进行水体消毒及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1、水体消毒剂的选择及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剂有生石灰、含氯消毒剂及双链季胺盐类等。
(1)生石灰生石灰在水溶液中可形成氢氧化钙进而发挥碱性消毒剂溶解蛋白和促进其变性的消毒作用;同时生石灰能增加池中钙质,对水体有直接施肥作用,而且可促进悬浮在水体中有机物的沉降。
使用方法为配成10~20%的溶液对水体进行泼洒消毒,每亩水面(按1米水深计)的用量在20~30千克。
应注意生石灰要配成石灰乳(其间会产生化学反应释放较多热量)后应立即使用,将生石灰干粉撒在水体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其消毒效果不确实。
(2)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在水体消毒中最为常用,属高效消毒剂。
它不仅价格便宜,并且对病毒、细菌、真菌和芽胞均有良好的杀死作用。
目前,在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有机氯类消毒剂是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及二氧化氯等。
其发挥消毒作用的环境以酸性为佳,且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因此应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存放。
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次氯酸可渗入细胞内,氧化细胞酶的硫氢基因,破坏胞浆代谢。
酸性环境中杀菌力强而迅速,高浓度能杀死芽胞。
使用方法为每亩(按1米水深计)水面使用 1.0~1.5千克。
存放过程中应注意漂白粉稳定性差,故应密闭保存于阴暗干燥处,时间最好不超过12个月。
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有效氯含量为60%左右,其消毒的活性物主要为氯化尿酸,它在水中进一步分解成次氯酸,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对细菌繁殖体、芽胞、病毒、真菌孢子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使用方法为每亩水面(1米水深计)使用0.2~0.5千克。
尽管其化学性质稳定,室内放置半年后有效氯仅降低0.16%,应注意其水溶液呈弱酸性且稳定性差,应现配现用。
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目前水产养殖中一种新型消毒剂,可促进水体中微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氧化分解,进而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真菌、芽胞及噬菌体,此外其还可氧化分解水中的肉毒梭菌毒素。
污水消毒处理对比

污水消毒处理对比引言概述:污水消毒处理是一项关键的环境保护工作,它对于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消毒是最后一个阶段,目的是杀灭或去除水中的病原体和有害微生物。
本文将对比几种常见的污水消毒处理方法,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电解消毒。
一、氯消毒1.1 氯消毒原理:氯化物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次氯酸与细菌细胞膜发生反应,破坏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能力。
1.2 优点:氯消毒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消毒效果好,能够有效杀灭多种病原体。
1.3 缺点:氯消毒产生的副产物致癌性较高,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二、紫外线消毒2.1 紫外线消毒原理:紫外线照射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2.2 优点:紫外线消毒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对水质无二次污染,消毒效果稳定且高效。
2.3 缺点:紫外线消毒对水质要求较高,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度会影响紫外线的透过性,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三、臭氧消毒3.1 臭氧消毒原理:臭氧氧化能力强,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DNA结构,达到消毒效果。
3.2 优点:臭氧消毒对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有一定的氧化分解作用,能够减少水中的污染物。
3.3 缺点:臭氧消毒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臭氧易挥发,需要在消毒后进行处理。
四、二氧化氯消毒4.1 二氧化氯消毒原理:二氧化氯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DNA结构,从而达到消毒效果。
4.2 优点:二氧化氯消毒对水质要求较低,能够在不同水质条件下保持较好的消毒效果。
4.3 缺点:二氧化氯消毒设备投资较高,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
五、电解消毒5.1 电解消毒原理:通过电解设备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能够杀灭微生物,达到消毒效果。
5.2 优点:电解消毒设备操作简单,消毒效果稳定,能够适应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5.3 缺点:电解消毒设备投资较高,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电解电极。
综上所述,不同的污水消毒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
小龙虾池塘的四种常见消毒方法介绍

小龙虾池塘的四种常见消毒方法介绍小龙虾养殖池塘有哪些清塘方法?根据选择的消毒剂不同,清塘消毒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下面惠农网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看。
一、生石灰清塘生石灰因来源广泛、价格比较便宜、使用方法简单,一般按10cm 水深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0~75kg。
生石灰需要现用现化,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
用生石灰清塘的好处是既能提高水体的pH,又能增加水体的钙元素含量,有利于小龙虾生长蜕皮。
用生石灰清塘,一般7~10天药效就基本消失(放养小龙虾前最好用少量小龙虾试水),此时即可放养小龙虾苗种。
二、巴豆清塘巴豆是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果实,能杀死池中的野杂鱼。
用量一般按水深10cm,每亩水面泼洒5~7.5kg。
具体用法是先将巴豆磨碎成糊状,盛进小口陶罐中,按照每5~7.5kg巴豆加白酒100mL或食盐0.75kg,密封3~4天,使用时用水将处理后的巴豆稀释,连渣带汁全池泼洒。
此法对成虾养殖比较有利,但是,使用不太方便,而且消毒效果不如采用生石灰好,同时也必须防止误入人口引起中毒。
一般在清塘后10~15天,池水回升到1m时,即可放养小龙虾苗种。
三、漂白粉、漂白精、二氧化氯清塘这三种药物遇水分解释放出次氯酸、初生态氧,具有强烈的杀菌和杀灭敌害生物的作用。
三种药物的清塘用药量分别为:漂白粉(30%含量)20mg/L、漂白精10 mg/L、二氧化氯(8%含量)2 mg/L。
使用时用水稀释后立即全池泼洒。
泼洒药物时,应从上风向下风泼洒,以防药物伤及眼和皮肤。
药效残留期约为5~7天,毒性消失后即可放养小龙虾苗种。
四、茶粕清塘茶粕是油茶子榨油后的饼粕,含有一种溶血性物质——皂角甙,对鱼类有杀灭作用,但是对小龙虾等甲壳类动物毒性很小。
用法是先将茶粕敲碎,用水浸泡,在水温25℃时浸泡24小时,使用时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用量为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35~45kg。
清塘后7~10天,毒性消失后即可放养小龙虾苗种。
除以上四种方法外,现在一些渔药生产厂家也生产了一些高效清塘药物。
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水体消毒经典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水体消毒经典方法及优缺点分析水的消毒就是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杀灭水中的病原体,以防止疾病传染,维护人群健康。
物理消毒法有加热法、γ辐射法和紫外线照射法等;化学消毒法有投加重金属离子(如银和铜)、投加碱或酸、投加表面活性化学剂、投加氧化剂(氯及其化合物、溴、碘、臭氧)等的消毒法。
在这些方法中以氧化剂消毒应用最广,其中以氯及其化合物消毒尤为通用,其次是臭氧消毒。
紫外线照射法和投加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方法用于小规模水厂或特殊设施(如游泳池)用水的消毒。
常用化学消毒剂,目前大规模投入使用的主要是以下三种:a.臭氧b.二氧化氯c.液氯这四种消毒剂比较如下:从生物杀菌能力看,其高低位序为:臭氧>二氧化氯>液氯>氯胺;从稳定性和消毒的持续性来看,其高低位序为:氯胺>二氧化氯>液氯>臭氧>;从三卤甲烷形成潜力和总有机卤形成潜力来看,其高低位序为:液氯>氯胺>二氧化氯≈臭氧。
综合起来考虑,则认为二氧化氯是一优良消毒剂和强氧化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荐的A1级广谱、安全和高效消毒剂。
过程水处理过程中的氯化消毒是最通用的最重要的消毒步骤,但是在此以前的其他处理步骤也能有效地去除病原体。
“例如,废水的二级处理出水用混凝沉淀法能去除病菌和病毒 99.845%,而混凝沉淀-过滤法的去除率达99.985%。
石灰混凝沉淀已被证明在高pH值条件下能有效地去除病毒并使其失去活性。
氯化消毒能保证更彻底地杀灭病原体,水中的余氯还具有持续消毒作用。
氯消毒氯与水反应时,一般产生“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HOCL)和盐酸(HCL)。
HOCl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使细菌死亡。
OCl也具有杀菌能力,但带负电,难以接近带负电的细菌。
HOCl 和OCl的杀菌效果在试验的条件下大致为80:1。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饮用水消毒方法很多,农村最适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两类。
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
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
这种消毒方法无持续杀菌作用,煮沸后的水在存放过程中有重新被病源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
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通过制剂中有效氯的作用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
常用的氯制剂有液态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片、氯胺丁、净水龙等。
在农村家庭饮水消毒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不仅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而且在水中保持一定量的剩余浓度,即使再度污染,余氯仍有消毒作用,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消毒法和持续消毒法。
井水消毒法:一是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先按井水的水量计算出漂白粉的用量:(有条件时可取井水水样进行需氯量测定。
)漂白粉(精)的投加量应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水量、规定加氯量及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等因素决定。
计算水量及加药量公式:圆井水量(米3)=[水面直径(米)]2×0。
8×水深(米)方井水量(米3)=边长(米)×边宽(米)×水深(米)应加漂白粉量(g)=井水量(米3)×井水加氯量/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日常工作中可以根据井水水质具体情况,按每吨水5—8克来估算.然后配制漂白粉溶液,将上清液投入井水中:将所需量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研细)放入碗或盆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左右.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或用干净木棍搅拌数分钟,使之混匀,半小时后即可饮用。
每天消毒2~3 次,消毒应在取水前l~2小时进行。
当水井被污染时,消毒用药量可增加2~3倍。
二是持续加漂白粉消毒法:将一定量的漂白粉装入无毒塑料袋、竹筒、小口瓶、木盒或陶罐等容器中,在容器上面或旁边钻若干小孔(一般4个~6个,孔的直径为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消毒方面的几种经典方法大盘点环保面前,没有旁观者水的消毒就是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杀灭水中的病原体,以防止疾病传染,维护人群健康。
物理消毒法有加热法、γ辐射法和紫外线照射法等;化学消毒法有投加重金属离子(如银和铜)、投加碱或酸、投加表面活性化学剂、投加氧化剂(氯及其化合物、溴、碘、臭氧)等的消毒法。
“在这些方法中以氧化剂消毒应用最广,其中以氯及其化合物消毒尤为通用,其次是臭氧消毒。
紫外线照射法和投加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方法用于小规模水厂或特殊设施(如游泳池)用水的消毒。
常用化学消毒剂目前大规模投入使用的主要是以下三种:a.臭氧b.二氧化氯c.液氯这四种消毒剂比较如下:从生物杀菌能力看,其高低位序为:臭氧>二氧化氯>液氯>氯胺;从稳定性和消毒的持续性来看,其高低位序为:氯胺>二氧化氯>液氯>臭氧>;从三卤甲烷形成潜力和总有机卤形成潜力来看,其高低位序为:液氯>氯胺>二氧化氯≈臭氧。
综合起来考虑,则认为二氧化氯是一优良消毒剂和强氧化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荐的A1级广谱、安全和高效消毒剂。
过程水处理过程中的氯化消毒是最通用的最重要的消毒步骤,但是在此以前的其他处理步骤也能有效地去除病原体。
“例如,废水的二级处理出水用混凝沉淀法能去除病菌和病毒99.845%,而混凝沉淀-过滤法的去除率达99.985%。
石灰混凝沉淀已被证明在高pH值条件下能有效地去除病毒并使其失去活性。
氯化消毒能保证更彻底地杀灭病原体,水中的余氯还具有持续消毒作用。
氯消毒氯与水反应时,一般产生“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HOCL)和盐酸(HCL)。
HOCl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使细菌死亡。
OCl也具有杀菌能力,但带负电,难以接近带负电的细菌。
HOCl和OCl的杀菌效果在试验的条件下大致为80:1。
控制水的pH值,以保持水中HOCl较高的百分率,能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
上面所说的是在没有氨氮的水中的氯消毒状况。
实际上待消毒的水大多含有氨氮,向这种水中投氯后,水中氯和氮化合物的最重要的反应,是次氯酸与氨的反应。
这是一个分段反应过程:在pH值大于9时,几乎只生成一氯胺;在pH值约为7.5时,一氯胺和二氯胺数量几乎相同:在pH值小于6.5时,二氯胺占优势;三氯胺只有在pH值低于4.5时才存在。
在水中有氯胺存在时,HOCl仍起着消毒作用,到水中的HOCl消耗完了后,反应才向左进行,继续生成HOCl。
因此,水中有氮化合物时,会使消毒过程变慢。
氯同氨的克分子比大于1时,发生氨的氧化和氯的还原;两者的克分子比为2:1左右时,能发生基本上完全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且经过一定的时间,导致氨和起氧化作用的氯完全从溶液中消失,此点称为折点。
然后随着投氯量增加,水中的剩余有效氯才逐渐增加。
在折点前氯化的剩余氯是化合态的有效余氯,而在折点后氯化的剩余氯则是游离态的有效余氯,这时消毒效果最好。
在折点以后继续投氯,称为折点氯化。
这种方法的氯耗量明显增大,但对污染较严重的水的去污消毒效果十分显著,除杀灭细菌外,还可以降低水的色度,去除恶臭,去除锰、铁,去除酚及其他有机污染物,并可控制藻类繁殖。
采用折点加氯消毒后往往要有脱氯措施。
脱氯可采用化学药剂法(投加二氧化硫,亚硫酸钠)和活性炭吸附法等。
氯的灭菌作用主要是次氯酸,因为它是体积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扩散到带有负电荷的细菌表面,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能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
氯对细菌的作用是破坏其酶系统,导致细菌死亡。
而氯对病毒的作用,主要是对核酸破坏的致死性作用。
主要特点(1)处理水量较大时,单位水体的处理费用较低;(2)水体氯消毒后能长时间地保持一定数量的余氯,从而具有持续消毒能力;(3)氯消毒历史较长,经验较多,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消毒方法。
缺点但是自从1974年陆克和伯勒分别在荷兰与美国的城市自来水中检出了氯仿等三卤甲烷(THMs)有机物,1976年美国国家癌肿研究所通过对大鼠和小鼠进行口服氯仿实验确定其为致癌物质,人们发现饮用水氯消毒后,水中含有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THMs等有害消毒副产物。
随着对THMs危害性研究的深入,引起了对其它消毒副产物的研究。
至今已知的消毒副产物已经有500种以上,但是绝大多数的浓度只有微克/升(μg/L)级,且许多消毒副产物未作进一步的研究。
在大量的消毒副产物中,目前集中研究的只有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乙腈、卤代酮、卤代醛、卤代酚等20余种,其中对于THMs的致癌性已有共识,其它大部分具有一般毒性,部分具有致突性。
THMs等卤化有机物的产生主要是水体中的有机物与氯作用的结果,而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经氯消毒后,会生成卤化有机物等消毒副产物,随污水进入地面水体,污染水源,并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避免途径氯胺消毒取滤后水分装至两个250mL磨口瓶中,通过加入氯化铵控制水中氨氮的含量,使其中一个磨口瓶内氨氮含量为0.54mg/L、另一个为0.06mg/L。
在有效投氯量均为4mg/L 的情况下,经24h氯化反应后测定两瓶水样的三氯甲烷含量。
由于后者氨氮浓度很低,所以可以认为是活性氯消毒,而前者则可看作是氯胺消毒。
显然,在相同的投氯量下水中氨氮的浓度高,游离余氯的含量就低,产生三氯甲烷的量也就相对较低。
从这个角度讲,保持水中有一定数量的氨氮,有利于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量。
对氯胺消毒而言,由于HOCl是逐渐释放出来的,所以更能保证管网末梢和管网水流速小的地区的余氯要求,也会使自来水中的氯嗅味减轻一些,这是氯胺消毒的优点。
但是,由于氯胺消毒作用缓慢,因此不能作为基本杀菌消毒剂,而应作为出厂水在管网系统中长时间维持水质卫生的辅助消毒剂。
氯胺对人体健康也存在着潜在的影响,应根据水质和管网的具体情况控制适量。
水厂距供水管网较近、水流在管中停留时间<12h,且有机卤化物含量较小时不宜采用氯胺消毒。
所以:加氯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与投氯量、水中有机物的浓度、反应时间、水的pH值及氯的存在形式有关。
其中,降低以腐殖酸为代表的有机物浓度和减少投氯量是降低消毒副产物浓度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其他氯化反应条件也应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使加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最少。
氯胺和二氧化氯比加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明显减少,是控制消毒副产物产生的有效措施。
为了避免有害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采取的主要途径有:(1)预处理去除三卤甲烷前驱物(主要是富里酸和腐殖酸);(2)采用代用消毒剂或消毒方法,近年来对用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代替氯为消毒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虽然不属于有效氯化合物(凡是水解形成次氯酸者)家族,但是氧化能力约为有效氯的2.5倍,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包括在高pH值环境中比有效氯更迅速地杀灭细菌和孢子。
此外,它还能有效地去除色、臭、味、锰、铁、酚及氯酚化合物和藻类。
二氧化氯与有效氯不同,在水溶液中不会与氨反应,也不会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三卤代甲烷(THM)类化合物(其中有些被怀疑为致癌物质)。
因此,用二氧化氯代替有效氯进行消毒,近年来受到普遍的重视。
性能二氧化氯具有广谱消毒效果,同时又不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氯化消毒副产物,所以它在自来水消毒中的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1983年,美国国家环保局提出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必须小于0.1mg/L,并推荐二氧化氯消毒作为控制自来水中三氯甲烷含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由于二氧化氯性质非常活泼,无论气态或液态常会由于未知原因而发生爆炸,其储存运输也较困难,一般要采用现场制备的使用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推广应用。
>>>>二氧化氯的杀菌消毒作用:二氧化氯在自然界中几乎以游离单体的形式存在,基本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水解歧化),也不以二聚或多聚状态存在,这令它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比较快,渗透力也强,特别是在低浓度时更突出,二氧化氯的氧化能力强,是氯的2.6倍。
二氧化氯的杀菌作用不受PH值影响,可在广泛的PH值(3.0~9.0)范围内,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二氧化氯的持续消毒能力强,它的水溶液很稳定,尤其在低浓度时更突出。
给水管网是一个密封的系统,管道内阴凉且避光,因此,二氧化氯在管网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残量,控制细菌、病毒、藻类等微生物的再度繁殖,二氧化氯还能分解残留的细胞结构,控制粘泥和生物的积聚,使微生物缺乏繁殖生长的条件和环境。
>>>>二氧化氯投加工艺:(一)对于有清水池的水厂,一般将二氧化氯的投加点选择在滤后清水池进水口处,靠清水池中有效的接触时间,达到杀菌、消毒效果。
如若投加在滤后管道中,因有利于混合均匀,效果更好。
(二)对于没有清水池的直供水,可将二氧化氯直接投加到供水管道中。
(三)对于配备在线检测自动控制装置的水厂,可在投加点之前设置流量控测装置,自动测定水流量值并转成控制信号给二氧化氯发生器以控制二氧化氯投加量,或在出厂水管上设置余氯或二氧化氯控测装置,自动测定出厂水余氯值或二氧化氯浓度值,并转成控制信号后流量信号复合控制投加量,使加药量更精确。
但在低温低浊条件下,水温5°C~6°C,同样投加0.25mg/L时,作用5min,不能将大肠杆菌降至0cfu/100ml,必须将二氧化氯投加量提高至0.5mg/L,方可将大肠杆菌降至0cfu/100ml。
在实际运行中,要达到消毒杀菌效果,又要尽可能节约成本,我们摸索总结出只要投加量控制在0.15~0.30mg/L,停留时间30min,完全可以确保管网水中的微生物学指标和感官性指标。
二氧化氯用水自来水消毒优点(一)ClO2在失活病毒,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方面比CL2更有效;(二)ClO2不形成氯仿等有机卤代物;(三)ClO2杀菌特性几乎不受PH影响,且杀菌效果明显好于CL2;(四)ClO2可用于控制藻类、腐败植物和酚类化合物产生的嗅和味问题;(五)ClO2氧化铁、锰、硫化物、氰化物和亚硝酸盐以及许多有机物;(六)ClO2在水中的剩余量,将延长或保证管网水中的消毒作用;(七)ClO2不与氨反应,也不与溴化物反应形成溴或溴酸盐;(八)ClO2在减少杀灭斑贻贝方面是有效的;(九)ClO2在实际运行中安全性比投加CL2更可靠,并可省去漏氯回收装置。
综上所述,二氧化氯作饮用水消毒剂,投加量在0.15∽0.30mg/L浓度范围内,从消毒的效果、消毒安全性、口感及嗅和味方面来看,优于液氯消毒,使水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饮用水的需求,二氧化氯正逐渐被使用者接受和认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