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实验分析
物理实验报告二力平衡

物理实验报告二力平衡标题:二力平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物体的质量、接触面积和静摩擦系数的实验方法。
2. 观察和验证二力平衡条件。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仪器:万能秤、三线光滑水平轨道、光滑的八角木块。
材料:小木块、砝码、尺子。
三、实验原理:1. 二力平衡条件是指当力合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2.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在接触面上的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水平情况下的摩擦力,其大小满足Ff ≤ μN,其中Ff为静摩擦力,μ为静摩擦系数,N为物体的重力。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先清洁实验仪器与材料。
2. 使用万能秤测量小木块的质量,并记录。
3. 将小木块放在水平轨道上,小木块的一侧接触轨道。
4. 在小木块另一侧的八角木块上放置砝码,逐渐增加砝码的重量,直到小木块开始向下滑动为止,记录小木块开始滑动时的砝码重量。
5. 重复实验3-4步骤,取多组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通过多组实验数据得到小木块开始滑动时的砝码重量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砝码重量(g)1 502 523 494 515 50计算平均值得到砝码重量的平均为50.4g。
六、实验分析与结论:由于该实验是通过逐渐增加砝码的质量来使小木块开始滑动,即滑动力大于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因此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小木块的静摩擦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静摩擦力的定义Ff ≤ μN,可得μ ≤ Ff / N。
而当小木块刚开始滑动时,砝码的重力和小木块的重力平衡,即砝码的重量等于小木块的摩擦力。
因此,砝码重量的平均值可以近似认为是小木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
又由于N为小木块的重力,因此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小木块的静摩擦系数。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计算可得,小木块的静摩擦力的平均值为50.4g。
假设小木块的质量为100g,则根据静摩擦力的定义Ff = μN,可得μ = Ff / N = 50.4g / 100g = 0.504。
因此,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小木块的静摩擦系数为0.504。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简介本实验主要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验证力矩的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以便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学中力平衡和力矩的理解。
实验器材•两个小滑轮•一根细线•一块木板•不同质量的铁块实验步骤1.将细线穿过小滑轮,固定在木板上2.在细线两端分别悬挂两个质量相同的铁块3.调整铁块的位置,使得细线呈水平状态,并保持平衡4.测量两个铁块到滑轮中心的距离,并记录下来5.更换铁块,使得铁块的质量不同6.重复步骤3-5,直到得出一组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铁块质量(kg) | 距离滑轮中心的距离(m) | ||—–| | | | | | | | | | | | | | | |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当铁块的质量和距离滑轮中心的距离产生比例关系时,力矩相互平衡,系统保持平衡状态。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力矩之和为零。
- 当对一个物体施加力矩时,可以通过改变另一个物体的质量或距离来平衡这个力矩。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力矩的原理,并且探究了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当力矩之和为零时,力学系统保持平衡状态。
同时,我们也验证了改变物体的质量或距离可以平衡力矩的原理。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力平衡和力矩的概念,掌握了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力矩的原理。
这次实验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在本次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有可能对最终的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 实验时使用的小滑轮可能存在摩擦,导致测量的力矩值产生一定误差。
- 测量铁块质量时,秤的误差可能会引入不确定性。
- 在调整铁块位置时,细线的松紧度可能存在微小的变化,影响细线形成的力矩,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三、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目的:物体只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分别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
探究 的关系.
(2)甲、乙两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装置,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
其原因是 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
(3)装置中使用定滑轮是利用它能够 的特点.
(4)当左、右两盘中的砝码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桌面上的小
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 对平衡力作用.
(5)小车处于静止后,将小车扭转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 (选填“保持静止”或
“扭转回来”)。
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 上的条件。
(6)在图丙中,把小车换成一张硬纸片,实验效果更好,你觉得小明的想法有没有道理?
请简述理由
(7)在图丙中,小卡片已处于静止状态,小明用剪刀把小纸片一剪两半,纸片向两边运动。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8)二力平衡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 、方向 、并且作用在
四、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从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水平面滑行路程。
(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高度滑下,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______表面,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
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__有关。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 .当小车受
到的摩擦阻力为零时,它将做 运动。
(3)小车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 (4)小车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小
车
(5)在实验和 基础上得出 定律。
丙。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二力平衡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力的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测量,来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指的是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为了实现二力平衡,我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力矩为零。
为了验证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取一个光滑的水平桌面,在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物体,如一个小木块。
然后,我们可以用两根细线分别连接小木块两侧的两个吊钩,并将细线通过一个轻质的滑轮。
接下来,我们可以在两根细线的另一端挂上不同的质量,使得小木块保持平衡状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测量一些参数,以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简易的测力计来测量细线的拉力。
当小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时,两根细线所受的拉力应该相等,且方向相反。
通过测量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验证力的合力为零的条件。
我们需要测量细线对小木块的力矩。
力矩是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旋转效应。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滑轮到小木块的距离,以及细线对小木块的拉力的大小,来计算力矩。
当小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时,细线对小木块的力矩应该为零。
通过测量力矩的大小,我们可以验证力的力矩为零的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变化,来进一步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例如,我们可以改变滑轮的位置,观察小木块是否仍然保持平衡;或者改变挂在细线另一端的质量,观察小木块是否仍然保持平衡。
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二力平衡的条件。
总结起来,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细线的拉力和力矩,来确认力的合力为零和力的力矩为零的条件。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并在物理学中应用这些原理。
通过上述的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满足力的合力为零和力的力矩为零的条件。
这两个条件是保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关键。
二力平衡实验原理

带你了解二力平衡实验
二力平衡实验是物理学教育中的经典实验之一,它通过将一个物体置于两个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来说明力的平衡原理。
具体而言,这个实验通常使用框架与细线两个部分来完成。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将框架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并在框架底部悬挂一个较轻的细线。
接着,我们需要将两个较重的物体分别悬挂在细线的两端。
为了保证实验的精度,我们需要使用两个天平来测定每个重物的重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接着,我们可以调节框架的高低来改变力的作用角度,使得细线传递的作用力与物体的重量产生平衡。
这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细线在框架中心线上实现了水平方向的旋转,从而实现了两个力的平衡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更改物体的重量、调整各个部分的角度等操作来深入理解力的平衡原理并增强实验的教育效果。
总之,二力平衡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物理学实验,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和平衡原理,并通过亲临实验来加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报告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报告班级实验日期姓名【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2.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实验器材】:铁架台两个、小卡片、线、钩码三个、滑轮。
【设计实验】:以方形小卡片为研究对象,用钩码通过两根线拉方形小卡片,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小卡片不能平衡,在什么情况下小卡片能平衡,从而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1、如甲图所示,系住方形小卡片两个对角的线跨过支架的左右滑轮,显得两端分别挂有钩码,当两边的钩码数目相等时可以认为对小卡片的拉力大小相等,否则不等,实验时保持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现象: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卡片。
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时,卡片。
结论:两个力要平衡,大小必须。
2、在线的两端分别挂有同样多的钩码,比较系住小卡片的线在一条直线上和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的运动情况。
现象: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如图乙、控制方形卡片两端钩码数目不变,将小卡片旋转一定角度,用手捏住(此时卡片所受的两个力不在一(来自: 写论文网: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条直线上)松手后卡片。
结论:两个力要平衡,方向必须。
且作用在直线上时,两个力平衡。
【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篇二: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20——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苏科八下8)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20学生实验报告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年(班)级: 二(1) 填报告人:李晓明实验日期: 2015.3.20 同组实验人: 李晓明郝秀丽指导教师:张老师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篇三:实验六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六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一、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的过程;(2)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二力平衡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实验"通常指在物理实验中研究平衡条件的实验,其中涉及两个力的平衡。
这种实验可以用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
实验结论将取决于具体的实验设置和测量结果,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二力平衡实验的结论:
实验背景: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物体,通过悬挂重物来产生两个相对的力,通过调整重物的位置来实现力的平衡。
实验结果和结论:
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通过适当调整重物的位置,可以使物体保持静止,不发生任何加速度。
这符合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在两个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时,物体保持平衡。
这验证了平衡条件,即一个物体在两个方向上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结合实验中的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在力的平衡状态下,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即可得到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具体的实验设计和测量方法会影响实验结果和结论,上述结论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具体的实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分析实验结果时,要考虑测量误差、实验环境等因素。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创新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创新实验
惠州市博罗县横河中学谭榕新
实验原理: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器材:
泡沫板、棉线、钩码、滑轮、支架、剪刀、托盘等。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如图,把泡沫板挂在两滑轮之间,向挂在泡沫板两端的托盘里各放相同个数的钩码,使泡沫板静止悬挂在空中。
2.在一侧的托盘上轻轻地放上一个钩码,观察泡沫板能不能保持静止。
3.用手按住泡沫板,使两端托盘的钩码数量相等,再让泡沫板扭转一个角度,然后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泡沫板能不能保持静止。
4.泡沫板静止悬挂在空中时,用剪刀剪开捆绑在泡沫板中间的棉线,观察泡沫板变化状况。
创新之处:
1、用轻质泡沫板代替物理小车可以减轻物重。
2、轻质泡沫板悬挂在空中可以减少因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将泡沫板分开两半,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刻地知道物体是受两个力的作用。
4、用剪刀剪开捆绑在泡沫板中间的棉线,泡沫板各往一方向运动,更直观地说明这两个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5、将实验平放改为竖放,演示实验时便于学生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平衡状态1、平衡状态: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二、二力平衡1、物体在两个力的重要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说着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重要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一)方案一、辅导:卡片受到水平方向的两个拉力,拉力的大小分别等于两侧钩码的重力。
1、通过改变钩码个数来改变力的大小;2、将卡片扭转一定角度,是为了验证不再同一直线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3、为了验证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可以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评价:由于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对卡片的拉力,所以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也就是可以近似认为卡片只受到水平方向的两个力的作用。
(二)方案二、辅导:由于有底部木板的支撑,木块不会下垂,能很好的确保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评价: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对与木块受到的拉力不能忽略,木块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较大。
改进:针对该方案,改进思路在于减小摩擦。
如右图,将木块改成小车。
(三)结论辅导:两同、一等、一反即:同一个物体上、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注意:
二力平衡的条件缺一不可。
6.(10 肇庆)如右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B.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C.木块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5.(10 恩施)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
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物体静止在桌面上物体静止悬挂 2 11.(10 无锡)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重为50 牛的物体以0.8 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____牛;若该物体在10 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则受到的合力为____牛,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牛。
11. 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它持续受到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它的速度将
____,撤去此力后,它的速度将_____。
5. 用力拉弹簧伸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某人踢足球,足球由静止向前滚动,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
某人踢足球,其施力物是_____,受力物是______。
8. 沿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作用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小,若 F 1 =8N,F 2 =12N,且方向相反,那么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N,方向与运动方向相_____。
6.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
此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水平推力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A 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 如图1,A 物体重8N,放在地面上,B 物体重3N,挂在空中,则绳子拉 A 物体的拉力为___N,地面对 A 物体的托力为____N,A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N。
如图2,一个轻质弹簧秤,两端通过定滑轮悬挂质量均为100g 的重物A 和B,则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N,弹簧秤受到的合力为
____N。
图1 图2 9. (09.杭州)如右图所示,弹簧
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 1N,则弹簧秤A 和B 的示数分别为 A. 1 N,0 B. 0,1N C. 2N,1N D. 1N,1N 13. 如图,匀速前进的车厢内,有一水平光滑桌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500g 和200g 的甲、乙两个物体,当车子突然刹车,两个物体在滑出桌面前,甲物体____追上乙物体(填“能” 或“不能”)。
3 M m v A B 11.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物体A 和B (M>m)将它们分别放在水平且光滑的很长的车板上,如图所示,车以速度v 向右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则()A.两物块都立即静止B.B 物块运动得快,A 物块运动得慢,B 将撞上A C.B 物块运动得慢,A 物块运动得快,两物块间距离加大D.两物块都以原来的速度v 水平向右运动,它们之间距离保持不变3、如图12 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 重10N,当物体B 重为2N 时,物体A 保持静止,这时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当物体B 重为3N 时,物体A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托盘着地,此后物体A 做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N.1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
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
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
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
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
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4 . 26.(10 沈阳)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4 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 1 和F 2 的大小。
(3)保持 F 1 与 F 2 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15 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