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
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

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赵君;赵璟【摘要】以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地考察,结合获得数据对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对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提出合理的建议与策略,旨在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及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其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3【总页数】3页(P112-113,175)【关键词】SWOT;森林康养旅游;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作者】赵君;赵璟【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75森林康养的概念源于德国在20世纪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
研究表明:森林环境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脉搏,从而减轻心血管负担[1];森林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老年人的高血压病症[2]。
森林康养旅游是森林旅游的类型之一,是指在森林内依靠森林本身景观资源,开展森林康养旅游活动、康养文化项目、森林研学旅游等为主题的森林旅游。
森林康养旅游是在2016年兴起的一种绿色新型旅游模式,是因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森林康养旅游观念的转变而产生的[3]。
观念的转变和市场对森林康养旅游产品需求的增加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该研究使用SWOT分析法,利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综合学习相关资料文献,结合实地调查对云南省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策略环境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不仅对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还可为云南省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磨盘山森林康养基本现状分析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南缘的地理交界处。
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优势 。 一个 产 业 的
发 展 离 不 开政 府 的 引 导 。 林 业 产 业 也 不例 外 。 通 过 调 研 发 现, 各级 政 府在 观 赏 林 业产 业 发 展 中制 定 了 一 些切 实可 行 的扶 持政 策 。 出 台了促 进观 赏林 业 产业 发 展的 措施 。 但这 仅 仅 是 局部 的和 零散 的 。 虽 然 国家 和 云 南省 为 加 强森 林 资源
的保护 , 对 林 木砍 伐 、 移植、 运 输等 制定 了 有关 政 策 , 如 四旁
观 赏苗 木移 栽 的政 策 、 库 区林 地 占用苗 木移 栽 政 策 、 林 业贴 息贷 款政 策 、 珍 贵 用材 树种 运输 等 , 但 多 数地 区相 关 的扶 持
殖、 林 下 产 品采 集加 工迅 速发 展 , 仅 野 生食 用菌 年 产量 就超
木材 3 4 4 2 万m 3 o 林下 经 济 种植面 积 由 2 0 0 2 年的 6 1 万h m 增加到 2 0 1 2年 的 4 0 O万 h m 2 , 主要产品产量 由 1 5 3万 t 增
加到 5 6 0万 t , 产值由 7 0亿 元 增加 到 4 0 0亿 元 以上 ; 林 下 养
质建 筑 装饰 材 料 等 专业 化 生产 群 体 , 木 材加 工及 人 造 板 的
生产 技术 、 产 品质量 和经 济指 标 已接 近 全 国平均 水平 t z - 3 1 , 锯 材年产 量达 1 2 5 . 9万 m , 人 造板 2 5 0万 m , 集成 材 1 1 . 5万m , 木地 板 3 5 6 . 2万 m , 木门 1 5 0万 件 , 家具 6 0 0万件 , 2 0 1 2年 实现 产 值 1 0 3 . 3亿 元 。 以休 闲 、 健 康 为 特 色 的森林 生态 旅 游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0.25•【字号】云政发[2010]161号•【施行日期】2010.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0]161号)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推动“森林云南”建设,促进生态改善、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意义重大1.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林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是发展林业的关键环节,涵盖范围广、包括内容多、产业链较长、产品种类多、就业空间广、带动作用强。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对于发挥现代林业的经济功能,维护森林系统的生态功能,满足社会对森林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实现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云南林业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云南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产业较强的优势和潜力。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创造性地提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林业产业建设不断推进,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民涉林收入不断增加。
随着我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结束,配套改革深入推进,林业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调整,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林业发展机制被进一步激活,调动了林农和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云南旅游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云南旅游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以多民族、多文化和多样地貌著称的省份。
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云南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繁荣。
为r推动云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制定了详细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首先,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着重强调了生态保护。
云南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高山、湖泊、瀑布、森林等。
为了保护这些自然景观,云南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比如建立国家级和自然保护区,限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速度。
同时,云南也鼓励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比如生态旅游区、生态农庄等,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其次,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还着重强调了文化保护与传承。
云南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比如丽江古城、大理洱海等。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云南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修旦古建筑、保护传统手工艺等。
同时,云南也鼓励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比如民族民俗村、文化艺术表演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提升旅游体验。
口再次,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还着重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云南的交通运输•直存在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云南计划修建更多的公路、铁路和机场,并提升现有交通网络的能力和效率。
此外,云南还计划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如修建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以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
最后,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还着重强调r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目前由于知名度不高,国内外游客的数量还相对较少。
为了改变这个同面,云南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目光和游客。
同时,云南还计划与国内外旅行社、航空公司等合作,开展营销活动,推出更多的旅游产品。
□总的来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口标是保护生态、传承文化、提升基础设施和拓展市场。
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云南旅游产业将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同时提升云南作为旅游口的地的竞争力和魅力。
临沧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构建林草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结合临沧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根本目标,按照“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发展思路,着力做强做优核桃、临沧坚果产业,加快发展木竹精深加工、林下中药材产业,稳步推进森林康养旅游业、森林碳汇交易开发,重点实施基地提质增效、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市场主体倍增等工程,促进林草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林草产业经济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力争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在2023年318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突破640亿元,建成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建成大型核桃交易市场1个,产业集群和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
(S)总体布局。
综合考虑各县(区)生态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施策、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推动优势资源集约化、园区化聚集。
核桃精深加工及产品交易以凤庆核桃产业园为主;临沧坚果精深加工及产品交易以永德、镇康为主;木竹基地建设及精深加工重点布局在沧源县、临翔区、云县、双江县、耿马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逐步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全域化推进森林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二、重点任务(一)深入实施国土绿化美化。
依托国土“三调”和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成果,调整国土绿化结构和布局,合理确定绿化规划和任务,以沿江(河)、沿城镇、沿公路、沿边境一线,城市面山及局部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大力开展人工造林、种草。
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云南省森林康养旅游产业是一个不断壮大的新兴产业,但它还面临着某些问题,如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人才短缺问题随着云南省森林康养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大。
但是,当前该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导致了人才短缺,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
改进措施:1.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旅游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与高校和专业机构进行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行业。
3.加强人才引进,通过高薪和良好的职业前景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该行业。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当前,云南省森林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导致市场上存在低端旅游业态,既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1.加强旅游产品标准化,落实相关规范,规范低端旅游行业的市场行为。
2.推进产业升级,促进高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产业的档次。
3.加强产业协同,促进不同类型产品之间的融合,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
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云南省自然资源丰富,但这也导致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到了森林康养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引导游客文明游览、绿色出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加大环保力度,加强对污染问题的治理,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3.推广低碳旅游,促进节能减排,降低旅游带来的环境负担。
综上所述,云南省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改善行业生态,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和质量水平。
云南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森林可以没有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森林”。
作为以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自然,教育旅游者认识自然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愈来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来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梦想,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的国际流行色,并将在二十一世纪中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富聚度居全国首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9号)两个文件,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八大林产业,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我们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结合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实际,紧紧围绕把云南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路,组织编写了《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的编写工作,是在云南省林业厅的直接领导下,由云南省林业厅技能站主持,组织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等单位完成。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昆明理工大学等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支持,提出了许多真知卓识的宝贵意见。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撰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规划》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1.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概况1.1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森林生态旅游,是让游人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尽情观赏和享受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领略大自然神韵的同时,肩负着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游乐活动。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摘要】云南作为中国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
本文从云南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遗产、地理位置等多方面探讨了其旅游资源优势及相应的开发对策,同时强调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在文章提出了充分利用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的建议。
通过开发利用云南的丰富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旅游资源、丰富性、市场潜力、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遗产、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开发对策、可持续发展、宣传推广、发展战略。
1. 引言1.1 云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云南的自然风光令人惊叹。
这里群山环抱,湖泊星罗棋布,瀑布飞流直下,森林葱郁茂盛,形成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比如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丽江的玉龙雪山、大理的洱海、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各具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云南的民族风情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如纳西族、哈尼族、傣族、彝族等,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服饰、习俗、民间艺术等,展现出多样化和包容性。
游客在云南可以体验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民俗,感受他们的热情和友善,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风光壮美,民族风情浓厚,文化遗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这些优势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需要通过不断的开发与利用,让更多的人领略云南的魅力,促进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云南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山水之间,自然风光优美绚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从雪山高原到热带雨林,从湖泊草原到峡谷溪流,云南的自然景观多样化,各具特色,足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险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森林可以没有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森林”。
作为以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自然,教育旅游者认识自然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愈来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来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梦想,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的国际流行色,并将在二十一世纪中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富聚度居全国首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9号)两个文件,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八大林产业,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我们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结合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实际,紧紧围绕把云南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路,组织编写了《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的编写工作,是在云南省林业厅的直接领导下,由云南省林业厅技能站主持,组织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等单位完成。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昆明理工大学等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支持,提出了许多真知卓识的宝贵意见。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撰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规划》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1.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概况1.1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森林生态旅游,是让游人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尽情观赏和享受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领略大自然神韵的同时,肩负着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游乐活动。
即游人既欣赏自然美景又关注生态环境,通过观光、科考、探险等一系列旅游活动,认识了解自然,同时增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教育旅游者及当地居民更多地认识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活动。
而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既包括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也包括登山漂流、跋涉探险、狩猎垂钓、野营科普、康体休闲、疗养保健等活动。
从理论上讲,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利与弊,利大于弊。
其正效益,不仅会给国家和当地带来经济收入,对环境建设也有好处,游客还能在游山玩水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而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但,如果误入歧途,它带来的将是旅游性污染危害和群众性观光公害导致的环境恶化及环境灾难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诚然,推行和实施“绝对保护”政策,是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1.2森林生态旅游国内外发展概况1.2.1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陆空交通的便捷,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人类参与最广泛的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过去的30年间,国际旅游业每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旅游从业人员约占全球就业人员的1/4,累计总产值达3.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总产值的6%,已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超过10亿人次,旅游年收入将达到15500亿美元,为目前旅游总收入的3倍。
预计旅游业所创造的产值(包括直接和间接产值)将占世界GDP总值的11.7%。
旅游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充分表明其己成为世界上经久不衰和最富活力的经济部门,不仅有效地带动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为世界各地的2.5亿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90年代,我国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近十年来,呈迅猛发展之势,旅游收入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增加,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截止2002年底,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高达5566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从1995年的3.59%升至2002年的5.47 %,成为我国最具发展后劲的朝阳产业。
1.2.2森林生态旅游成为新兴产业美国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872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国家公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在森林中发展旅游业的生命力。
到1960年,森林旅游由于它的现实价值而最终获得了各界人士的承认,而且一跃成为森林资源功能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举行的以“森林多目标利用”为中心议题的第五届世界林业会议上,发展旅游被确定为森林多目标利用的五大目标之一。
这次会议是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此各国积极进行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为本国国民提供了健身益智的活动产所,同时也招徕了外国的观光游客,使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一项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
森林生态旅游能把文化、民族、林业、旅游、科技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种非消耗性的林业产业发展方式。
森林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形式,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工具。
由于森林生态旅游在资源利用、开发经营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潮流。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旅游观念正发生巨大变化,将有更多的时间和费用投入休闲旅游活动中。
据世界旅游理事会估算,生态旅游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是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10多年后,发达国家将陆续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跟其后。
21世纪将是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世纪,并成为前景光明的新兴产业。
我国1999年旅游的主题是“生态环境游”,其内容为“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表明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正在迎头赶上国际潮流。
1.2.3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林业等部门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658处,规划面积1900多万公顷;建立自然保护区1757处,规划面积1.5亿公顷。
全国有6处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遗产,有19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了“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7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同时,还建立了数量众多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狩猎场和野生动物园等。
这些森林旅游区囊括了我国不同地域森林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形成了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景观。
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的建设,大大推动了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缓解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走出了一条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林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如交通业、餐饮业、加工业、种养殖业、零售业等的发展,推动了林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有效缓解了林区的就业压力,并且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林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国家林业局的统计表明,近10年来,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人数每年都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率,在整个旅游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位置越来越重要。
以森林公园为例,1992年森林公园以门票收入为主的直接旅游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到2003年达到了96亿元,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
加上自然保护区、狩猎场、森林旅游小区、森林类型的旅游区,中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年游客量已达3亿多人次,占到当年全国旅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森林生态旅游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态势。
1.3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境内峰峦叠起,江河纵横,森林类型和生物物种丰富多样,且具雄、奇、雅、秀、幽、险、野、旷的特点。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条件。
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把云南建成“亚洲最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为云南旅游支柱产业增添绿色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紧密配合下,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力度,使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1.3.1 发展成效1.森林公园发展迅速。
自1987年我省兴建畹町国家级森林公园以来,截至2003年,全省相继建立了昆明金殿、腾冲来凤山、思茅菜阳河等2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双柏南安、西畴鸡冠山等13个省级森林公园,69个县(市)级森林公园,分布在全省16个地州市,40多个县(市)。
国有林场森林景观资源开发步伐也开始加快,先后兴建了26 个林场景区。
2.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小区”建设稳步发展。
十多年来,经多方筹集资金,先后投资1.5亿元,恢复和新建国家级、省级和地县级自然保护区168个,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床位2300多个。
目前己有香格里拉碧塔海、丽江云杉坪白水山庄、西双版纳野象谷、原始森林、翠屏峰、绿色石林、保山高黎贡山百花岭、屏边大围山、景东衰牢山天池、丽江老君山等景区(景点)正式营业。
3.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2003年,仅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8076.96万元,其中:国投1944.15万元,引资15006万元,自筹1203.1万元。
主要用于旅游服务设施、新增旅游项目和环境保护建设。
现已拥有车(船)155台,游道265公里,床位1055张,餐位1123个,程控电话682门。
4.经济效益增长较快。
2003年,全省森林生态旅游接待中外游客423.5万人次。
仅森林公园接待游客就达196.31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32万人次,全省实现森林生态旅游收入近32亿元。
成为云南旅游业和林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5.管理、服务有所加强。
建立和逐步完善了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服务机构。
省林业厅明确了管理部门,成立了云南森林生态旅行社,部分地州市县林业部门,设有专职、兼职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经办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
同时还成立了云南省森林生态旅游协会,并创办了《森林生态旅游通讯》。
服务管理方面:一些地州县相继成立了森林生态旅游接待单位以及集吃、住、行、娱、游、购为一体的林业培训中心。
1.3.2存在问题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经过近十五年的艰苦努力,从无到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起步晚,开发时间短,投入严重不足,步履十分艰难,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1.认识不到位,发展不重视,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行业主管部门和一些地州,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发展的巨大潜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没有真正排上议事日程,更缺乏紧迫感。
2.投入严重不足,开发程度低。
由于森林生态旅游业外部性明显,加上机制不活,底子薄,自筹能力弱,融资渠道不畅,对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投入严重不足,至使开发程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