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计算机硬件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

第一章作业一、选择1.计算机最早的用途是进行()。

A.科学计算 B.自动控制C.系统仿真 D.辅助设计2.物理元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

A.第一代 B.第二代C.第三代 D.第四代3.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称为()。

A.ENIAC B.EDVACC.UNIVAC D.VLSI4.未来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方向有()。

A.光子计算机 B.量子计算机C.生物计算机 D.以上都是5.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简称是()。

A.CAD B.CAIC.CAM D.CMI6.根据用途和使用范围,计算机可分为()。

A.专用机和巨型机 B.专用机和通用机C.中型机和微型机 D.电子数字机和电子虚拟机7.下列有关信息和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数据的载体B.信息是对世界上各种事物及其特征的反映C. 计算机中,任何信息都是用数据来存储和处理的D.数字化编码是将信息转化成二进制编码第二章作业一、选择1.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程序是()。

A、源程序B、机器语言程序C、BASIC语言程序D、汇编语言程序2.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构成计算机的( )部分。

A.CPU B.硬件系统C.主机D.外设3.软磁盘和硬磁盘都是()。

A.计算机的内存储器 B.计算机的外存储器C.海量存储器 D.备用存储器4.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B.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C.分析指令并执行 D.负责存取数据5.下列关于ROM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PU不能向其随机写入数据B.ROM中的内容断电后不会消失C.ROM是只读存储器的英文缩写D.ROM是外存储器的一种6.通常,我们所说的内存条是用()制作的。

A.静态RAM B.动态RAMC.ROM D.3.5英寸软盘7.在计算机中,( )合称为处理器。

A.运算器和寄存器B.存储器和控制器C.运算器和控制器D.存储器和运算器8. 微型计算机基本配置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分别是()。

简述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简述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简述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是由发明者们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的,以及能够与人类一
起演变的,因此,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硬件装
备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将持续发展。

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

深度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为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许多便利。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让计算机更好地分析大量复杂的数据,并在此基础
上发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现。

VR和AR技术的出现,会给我
们带来更为深入的体验,让大家体验更真实的虚拟世界。

它使得我们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实际世界的状况,发现隐藏的规律和关系,得出有效的
解决方案。

三是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实体物品和网络
连接起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各种传感设备,从而获取各种实时信息
和数据。

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则会大大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使移动应用程
序更加强大,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四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中国计算机发展重要历程

中国计算机发展重要历程

中国计算机发展重要历程一、计算机起源和发展初期计算机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思考如何计算和处理信息。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起源于二十世纪,首个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

而中国在计算机发展初期因受制于国内外政治和经济环境的限制,进展缓慢。

二、计算机引进和国产化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计算机技术。

首批计算机于1956年从苏联引进,成为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开端。

此后,中国陆续引进了美国、日本等国的计算机技术,并逐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制造和应用技术。

1970年代末,中国实现了第一台完全由国产零部件组装的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计算机产业实现了国产化。

三、计算机网络的兴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交流和共享信息的重要工具。

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

1987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链路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此后,中国加大了对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体系。

四、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21世纪初,中国互联网开始快速普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教育等。

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人工智能的崛起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相关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的崛起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六、计算机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中国逐渐意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

中国加强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微机是电⼦计算机的⼀种,是根据其性能指标分类称其为即微型计算机。

它由微处理机(核⼼)、存储⽚、输⼊和输出⽚、系统总线等组成。

它的特点是体积⼩、灵活性⼤、价格便宜、使⽤⽅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型计算机的类型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功能越来越强。

关键字:微型计算机发展现状趋势1微机发展的标志——CPU的发展历程.⼀、第⼀代(1971~1973):4位或低档8位微处理器和微型机代表产品是美国Intel公司⾸先的4004微处理器以及由它组成的MCS-4微型计算机(集成度为1200晶体管/⽚)。

随后⼜制成8008微处理器及由它组成的MCS-8微型计算机。

第⼀代微型机就采⽤了PMOS⼯艺,基本指令时间约为10~20µS,字长4位或8位,他的特点是:指令系统⽐较简单,运算功能较差,速度较慢,系统结构仍然停留在台式计算机的⽔平上,软件主要采⽤机器语⾔或简单的汇编语⾔,其价格低廉。

⼆、第⼆代(1974~1978):中档的8位微处理器和微型机其间⼜分为两个阶段,1973-1978年为典型的第⼆代,以美国Intel公司的80和Motorola公司的MC6800为代表,集成度提⾼1~2倍,(Intel80集成度为4900管/⽚),运算速度提⾼了⼀个数量级。

1976-1978年为⾼档的8位微型计算机和8位单⽚微型计算机阶段,称之为⼆代半。

⾼档8位微处理器,以美国ZILOG公司的Z80和Intel公司的8085为代表,集成度和速度都⽐典型的第⼆代提⾼了⼀倍以上(Intel8085集成度为9000管/⽚)。

8位单⽚微型机以Intel 集成度为9000管/⽚等为代表,它们主要⽤于控制和智能仪器。

总的来说,第⼆代微型机的特点是采⽤NMOS⼯艺,集成度提⾼1~4倍,运算速度提⾼10~15倍,基本指令执⾏时间约为1~2µS,指令系统⽐较完善,已具有典型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以及中断、DMA等控制功能,寻址能⼒也有所增强,软件除采⽤汇编语⾔外,还配有BASIC,FORTRAN,PL/M等⾼级语⾔及其相应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并在后期开始配上操作系统。

当今世界硬件与软件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硬件与软件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硬件与软件发展现状计算机作为一个新兴的, 充满了无限活力的领域, 其技术领域是驱动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们开发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行详细的了解, 从而推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是我们华电计算机人不断追求和更新的时代目标。

计算机的硬件是作为组成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软件运行的重要基础,但是硬件也离不开软件的应用实现,因此,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性能现状及两者以后的发展趋势对计算机的各方面性能提升十分有利。

因为随着全球化经济信息网络新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软件技术也在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各个领域,必须要将计算机技术和科学技术还有大数据结合到硬件和软件,才是未来的前进方向。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通常都是由以下五个部件来进行组成的,分别为:储存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 是处理和运算信息的重要部件。

而控制器是有序列的算机内各部件的程序,其目的就是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化运行过程。

计算机储存信息的扮演者毋庸置疑那就是储存器了。

它的主要作用是存放程序、运算结果、参与运算这三方面。

输入设备中所输入的信息包含了图形、数字、声音等是将原始的数据输入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而输出设备的作用恰巧与之相反,输出设备是将这些信息的处理结果进行输出。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CPU技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

以往CPU主频想要达到4GHz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型号的CPU都可以突破。

而作为CPU市场的两大商业巨头Inter 与AMD, 都分别处理许多种类的CPU, 市场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

目前我国的双核技术已经走到了尽头,现在的处理器发展应该是以四核或者八核以及更高目标的来作为发展项目。

四核或者八核的工作环境与以往的处理器相比较具备明显的优势。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计算机应用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以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1. 个人计算机应用个人计算机应用是计算机应用的最基础和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升级和价格的下降,个人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个人计算机应用涵盖了办公、娱乐、学习、社交等方方面面,例如办公软件、游戏、网络社交平台等。

2. 云计算应用云计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之一。

云计算通过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应用程序提供给用户,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这些资源和应用程序。

云计算应用包括云存储、云办公、云游戏等,它们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和工作效率。

3. 挪移计算应用挪移计算应用是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而兴起的计算机应用领域。

挪移计算应用主要包括挪移办公、挪移支付、挪移购物、挪移娱乐等。

随着挪移网络的发展和挪移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挪移计算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4. 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热门领域。

人工智能应用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人工智能应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图象识别、语音识别、智能推荐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二、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1. 大数据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趋势。

大数据应用通过采集、存储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和个性化的服务。

大数据应用涵盖了金融、医疗、交通、能源等各个领域,将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5G技术应用5G技术是下一代挪移通信技术,具有高速传输、低延迟和大连接性的特点。

5G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信息技术未来十大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未来十大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未来十大发展趋势作者:赵燕谭巍来源:《新经济导刊》 2019年第1期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正加速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推动各产业各环节发生深刻变革。

新一轮重大信息技术革新,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促进信息产业价值链提升,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

趋势一:超高清视频进入千家万户超高清视频是指每帧像素分辨率在4K(一般为3840×2160)及以上的视频。

4K、8K 超高清视频的画面分辨率分别是高清视频的4 倍和16 倍,并在色彩、音效、沉浸感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带来更具震撼力、感染力的用户体验。

2018 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广东广播电视台分别开通了4K 超高清频道。

展望未来,4K/8K 超高清视频的高分辨率、高帧率、高色深、宽色域、高动态范围、三维声等技术日臻成熟,超高清频道将陆续开通,超高清电视节目逐渐增多,4K 电影、4K 纪录片、4K/8K 点播频道将日益丰富。

消费者将体验到更多优质的4K 超高清视频内容,对超高清视频的认知不断提高,对4K 的需求不断增长,形成整个产业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超高清视频与安防、制造、交通、医疗等行业的结合,将加速智能监控、机器人巡检、远程维护、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新应用新模式孕育发展,驱动以视频为核心的行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趋势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遍地开花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简称VR/AR/MR)是融合应用了多媒体、传感器、新型显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种前沿技术的综合性技术。

有望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带来颠覆式变革。

它与教育、军事、制造、娱乐、医疗、文化艺术、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展望未来,随着虚拟现实产品与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技术的行业应用需求日益明晰,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将在制造、教育、交通、医疗、文娱、旅游等领域快速铺开。

虚拟现实技术正进入我国航天、航空、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成为促进中国制造创新转型升级的新工具。

IT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展望

IT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展望

IT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展望一、it行业概况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正在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是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芯片的运算能力及性能价格比继续按几何级数的定律增长,从而为大规模、多领域的数字化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交流创造了条件;二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芯片和计算机硬件具有了智能,从而成倍地扩大了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三是在微电子、软件和激光三大技术的推动下,通信技术加快了从模拟向数字、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言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四是计算机、通信与媒体技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正在将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以ip技术为特征的新一代公用信息网将在不断演进中迅速发展,成为下一代信息服务网的统一平台。

基于该网络上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诊疗、电子政府、移动办公和家庭办公等计算机互联网的新应用不断涌现并得到大力发展。

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使it产业在数字化革命大潮中,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

二、it定义及分类1.定义:informationteachnology信息科技的首字母缩写,涉及与信息产业相关行业,以电脑为代表。

it业大体来说就是电子类产品。

比如电脑,手机,投影机,打印机,及所有的电脑周遍设备都称之为it产品。

it行业指的是经营这些产品的行业,另外还包括网络,软件等都称之为it行业。

总之包括内容挺广泛的。

2.分类:1)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此标准是由联合国于1989年制定并审议通过,推荐各国政府进行国际间统计数据比较时使用的统计分类标准。

此标准为各国提供了用于各种经济活动分类比较的基本框架,使之成为国际间统计数据对比和交流的工具。

2)全球行业分类标准: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公司于1999年联合发布。

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都是美国资深的金融投资公司,而全球信息技术业最发达的地区也在美国,所以这两家公司在99年公布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中》将信息技术业详细进行了分类和划分,是实验室制定it上市公司分类标准最重要的参考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代计算机硬件发展方向李晓坚(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摘要:计算机从问世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发展史,从晶体管计算机到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跨时代的革命,现有技术主要还是建立在半导体集成技术的基础上,有科学家预计下一代计算机硬件技术可 能出现颠覆性创新和多方向发展,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都是未来计算机发展方向。

文章主要探讨下一代 计算机硬件的变革和最可能采用的新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发展中图分类号:TP 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80X (2017)03-0045-01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omputer HardwareLI Xiao—jian('Heilongjiang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Mudanjiang,Heilongiang 157011, China )Abstract:The computer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more than 70 years,from the transistor computer to the present ultra-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The computer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times of the revolution.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technology/There are scientific prediction that next-generation computer hardware technology may beunprecedentedinnovativewithmulti -directionaldevelopment.Optical computers , quantumcomputers ’superconductingcomput - ers ar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computer development.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nges of next generation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most likely to use .Key words :computer ; hardware 曰 development来。

这三大核心部件是如何发展的。

(1) 中央处理器(CPU )。

目前中央处理器按照处理信息的 字节长度可以分为4位、位、16位、32位、64位处理器,处理 信息速度可以达到1000MIPS ,随着纳米集成电路的发展,能 够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处理速度也会相应增 力口,但是纳米级集成电路也不能无限集成,他也有技术极限, 要想有更大的突破,还需改变目前处理器硬件逻辑,创造新一 代信息处理方法。

(2) 内部存储器。

内部存储器储存计算机程序和信息的硬 件,一般认为对于内部存储器来说,希望它能具有更大信息存 储量,更高的信息交换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3) 输人输出设备。

使用过计算机的人都知道传统的输人 输出设备一般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音频设备、打印机和一 些图像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也是经过不断发展的,从机械键 盘,机械鼠标,到光电设备,从三基色CRT 显示器到LED 液 晶显示器,这一类硬件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更加专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使计算机的操作者人机界面更加友好。

3未来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方向从计算机问世至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一直在追求一个 方向,那就是要使计算机运算速度更快、存储能力更强,集成 化程度更高,也就是让计算机体积更小,价格更便宜,应用更 加智能。

但是当进人一个信息化、数字化发飞速发展的今天, 对计算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希望计算机能能够帮助人类做 更多的事情。

所以现在研究计算机发展时发现下一代计算没 有固定的发展方向了,呈现出数轴状的发展趋势,例如计算机 体积就像两个极端发展一个是微型化,一方是巨型化。

计算机 应用的过程中希望单体硬件越小越好,便于(下转第47页)年第?期 ^451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学术界对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40年代,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发展之初,体积大、速度慢主要应用的数字计算。

20世 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晶体管取代电子管,称为第二代计算 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也是计算机飞 速发展和快速普及的时代,这一代计算机已经具备现代计算 机的雏形,也突破了计算机数字计算时代,三代机可以处理文 字、图像等资料,也使软件技术得以突破和发展。

目前使用计 算机成为第四代计算机,计算机进人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 数字电路时代,计算机实现了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和多媒 体化,价格更便宜,更容易携带,所以更加普及从国防到工业、 现代农业、商业,教育,医疗卫生,娱乐、生活,计算机正在改变 人们的生活,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当前计算机硬件的现状现代计算硬件的核心还是由中央处理器(CPU ),内部存 储器和输人输出设备组成,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运算、控制的 核心。

它的运算速度和处理能力是计算机性能的主要体现。

内 部存储器用来储存“程序”和“数据”中央处理器执行程序时, 从内存中存取程序和数据。

输人设备是向计算机输人数据和 信息的设备,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

输出设 备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一种部件,用于数据的输出,它把各种 计算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 收稿日期= 2017-02-08作者简介:李晓坚(1966-),男,广西玉林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除氧器含氧量超标原因分析与调整卢易(邵阳学院,湖南邵阳422000)摘要:除氧器是将锅炉给水加热到对应工作压力下饱和温度,并利用热力学或化学原理除去溶解于给水中的氧 及其它气体的混合式加热器。

对除氧器来说,不同负荷工况下的除氧器氧气含量相差较大,其与凝结水流量、给水流量、排氧门开度、除氧器压力、除氧器温度等参数存在较大关系。

文章就除氧器含氧量超标原因分析与调整进行简单的阐 述。

关键词:除氧器;含氧量超标;原因分析;调整中图分类号:TK223.5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80X(2017)03-0046-02 Cause Analysis and Adjustment of Excessive Oxygen Content of DeaeratorLU Yi(Shaoyang College,Shaoyang,Hunan 422000, China)Abstract:Deaerator is a mixed heater that heats the boiler feed water to the saturation temperature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working pressure and removes the oxygen and other gases dissolved in the feed water by thermodynamics or chemical principles.For the deaerator’the oxygen content of the deaerator in different load conditions is quite different’which has a certain relation with the condensate flow rate’the water supply flow’the oxygen gate opening degree’the deaerator pressure and the deaerator tem-perature.The paper expounds brieflyon the reasons for deaerator oxygen content exceeding and adjustment.Key words:deaerator;oxygen content exceeding;reason analysis;adjustment现有技术中当机组负荷较高时,给水流量、凝结水流量一般也会较高,此时随着机组负荷的增加而除氧器排氧门始终是保持不变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机组负荷变化时及变化后除氧器的除氧能力大幅下降,影响除氧效果,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降低。

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厂除氧器排汽及锅炉定排乏汽直接排至大气,造成大量热能及工质损失,同时在视觉上对电厂环境造成污染。

所排汽量越大则热能损失越大。

1除氧器的概述除氧器是将锅炉给水加热到对应工作压力下饱和温度,并利用热力学或化学原理除去溶解于给水中的氧及其它气体 的混合式加热器。

2旋膜式除氧器的结构和原理某电站采用高压旋膜式除氧器共有#10、11、12,3台,除 氧器系统是热电厂补给水的源头,对外供热所需的水量是由 除氧器来补充的。

3目前对除氧器含氧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分析(1)加热蒸汽母管温度变化量的大小与含氧量关系。

加热 蒸汽母管温度值的高低对除氧器含氧量影响较大,分析认为 加热蒸汽母管从低压蒸汽管道进人母管时靠近#10除氧器,由于管廊的压损,母管温度的波动值大小对除氧器含氧量有 影响,表现为母管温度波动值越大越剧烈,除氧器含氧量越不 稳定,母管温度稳定,含氧量趋于稳定。

如图1所示。

收稿日期=2017-02-08作者简介:卢易(1995-),男,湖南岳阳人,主要研究方向:除氧器安全运行。

图1母管温度与#10、1除氧器含氧量关系图(2)加热蒸汽母管流量的大小与含氧量关系。

除氧器运行 负荷过高,进水波动过大:运行负荷过大,造成超过除氧器超 出设计除氧能力,一方面,在规定的蒸汽量达不到除氧器设计 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影响除氧能力,另一方面,除氧头设计空 间内的蒸汽量也可能达不到与补水的混合充分,达到水的沸 点。

即使达到沸点,因为接触时间短,很难将解析出来的氧和 其他气体全部排出,造成除氧效果不好;运行负荷波动过大 时,也可能造成除氧器的汽、水配比不好,造成除氧器温度、压 力波动过大,影响除氧效果,如图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