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定价策略】从生产成本分析今后粮食价格走势
浅析粮价上涨原因

浅析粮价上涨原因【摘要】粮价上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全球需求增加、生产成本上升、气候变化影响、政策因素以及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变化等多个方面来分析粮价上涨的原因。
全球需求增加导致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生产成本上升使粮食生产成本增加,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造成不利影响,政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价波动,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变化也会直接影响粮价。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粮价上涨的复杂原因,为未来粮价稳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粮价上涨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积极应对粮价上涨带来的挑战,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关键词】粮价上涨、全球需求、生产成本、气候变化、政策因素、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总结、提出1. 引言1.1 导言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
近年来粮价上涨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粮食价格的波动不仅仅影响着农民的生计,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面对粮价上涨的压力,人们开始关注其中的原因,希望能够找到解决之道。
本文将从全球需求增加、生产成本上升、气候变化影响、政策因素和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变化等方面,对粮价上涨的原因进行浅析。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原因,可以更好地了解粮价上涨的背后机制,为未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引起更多人对粮价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2. 正文2.1 全球需求增加全球需求增加是导致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加和经济发展,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减少,粮食生产面临一定的压力。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国际间粮食的贸易也越来越频繁。
一些国家依靠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全球粮食市场的需求增加也直接影响着粮价的走势。
2023年粮食价格运行情况与走势预测分析方案模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粮食价格的总体情况。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的数据,2022年全球粮 食价格指数平均为134.5点,比上年上涨了5.9%。其中,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171.7点,上涨了5.6%;豆 类价格指数平均为129.7点,上涨了8.6%;油料价格指数平均为154.4点,上涨了4.7%。这些数据表明, 全球粮食价格总体上保持了相对稳定,但仍存在一些波动。
具体来看,稻谷和小麦价格分别为每吨2650元和2550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跌4.3%和3.5%;玉米价格为每吨 2750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4%。总体而言,2022年粮食价格运行情况稳定,有望保持平稳态势。
2023年粮食价格运行情况与走势预测
1. 现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市场供需总体平衡,粮食价 格总体呈稳定回升趋势,预计2023年粮食价格将继续保持稳定。 2.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供应的综合分析,预测2023年的粮食生产 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预计产量将有所增加,从而进一步稳定市 场供应,对粮食价格的上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ChatPPT Generation
TEAM
THANK YOU
分享人:Andre
PART 02
02
粮食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Grain Prices
数据
1.2022年粮食价格保持稳定
农业部发布报告指出,2022年粮食价格运行情况保持稳定,价格水平基本与上年持平。
2.2022年粮食价格稳定,稻谷和小麦价格下跌,玉米价 格上涨
未来粮食价格走势预测
1.粮食价格攀升,气候变化与人口增长成推手
农业部发布《关于数据,2022年粮食价格运行情况与走势预测》报告,预计未来粮食价格将继续上涨。报告指出,随着全球范围内气 候变化的影响加剧,粮食生产的压力逐渐增大,粮食价格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导致了粮食需求 的增加,进一步推高了粮食价格。
农业分析报告的农产品定价策略

农业分析报告的农产品定价策略随着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农业企业在产品市场中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为了确保农产品的价格具有竞争力且具有稳定性,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农业企业的收益,农业分析报告的农产品定价策略至关重要。
一、了解市场需求农业企业在制定农产品定价策略时,首先需要准确了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情况。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消费者对各类农产品的偏好、购买量以及价格敏感度等因素,从而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农产品的定价策略。
二、考虑成本因素农产品的成本是定价策略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农业企业需要全面了解生产成本,包括土地租赁费用、农资投入、劳动力成本等。
在定价时,应确保产品价格能够覆盖生产成本,并能够为企业带来合理的利润。
三、综合市场竞争环境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定价策略中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竞争环境。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价、品质和市场份额等因素,农业企业可以制定出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定价策略,并避免价格战对企业造成损失。
四、考虑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在定价策略中,农业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时间,以及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价格水平,以实现最大的收益。
五、注重品牌建设农产品作为特色农业的代表,品牌建设对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定价能力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宣传、产品质量保证等方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提高产品对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从而为产品定价提供有力支持。
六、灵活调整定价策略农产品的价格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政策、市场波动等。
农业企业应时刻关注市场信息,灵活调整定价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确保产品价格的合理性和竞争力。
七、加强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的定价策略需要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促进产销衔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农业企业可以与政府部门、农业合作社、批发市场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优化流通环节,降低产品价格。
第五章第三节农产品定价策略

第五章第三节农产品定价策略农产品定价策略是农业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户的收入水平。
在农产品定价策略中,决策者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供应状况、成本价格以及政策环境等各种因素,以制定出合理的定价策略。
本文将从定价要素和定价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农产品定价策略。
一、定价要素1.成本价格成本价格是农产品定价的基础,包括生产、流通和销售成本等各个环节的费用。
在制定农产品定价策略时,需要对成本价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确保产品的定价不低于成本,否则将会导致农户亏本经营。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农产品定价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潜力。
决策者需要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包括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以便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
3.供应状况供应状况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供应过剩,价格往往会下降;如果供应不足,价格往往会上升。
农产品定价策略需要综合考虑供应状况,以确定合理的价格区间,避免价格波动过大。
4.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农产品定价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
政府的价格干预政策、关税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都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决策者需要及时了解政策环境的变化,以便根据政策导向来制定定价策略。
二、定价方法1.成本加成法成本加成法是指在农产品的成本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利润率,从而确定最终的销售价格。
这种方法适合于生产成本较为稳定的农产品,在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使用较为合适。
2.市场供需法市场供需法是指根据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和供应情况的变动,来调整产品的价格。
当市场需求高于供应时,价格可以相应上涨;当市场供应超过需求时,价格可以相应下降。
这种方法适用于市场需求和供应变动频繁的农产品。
3.竞争定价法竞争定价法是指根据市场竞争情况来确定产品的价格。
当市场竞争激烈时,决策者可以选择降低产品价格,以提高市场份额;当市场竞争不激烈时,决策者可以选择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定价技巧与策略分析

定价技巧与策略分析定价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它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正确的定价技巧和策略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竞争优势并最大化利润。
下面将分析一些常见的定价技巧和策略。
1. 成本导向定价:这是最简单的定价方法之一,即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来确定价格。
企业需要确保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够覆盖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获得一定的利润。
这种定价方法比较保守,适用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但可能会忽视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2. 市场导向定价:这种定价方法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确定价格。
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购买能力和愿意支付的价格水平,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定价策略。
例如,高端奢侈品市场的产品通常会定价较高,因为消费者对品牌和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3. 差异化定价:差异化定价是根据不同的市场细分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定价。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将产品或服务划分为不同的版本,并设定不同的价格。
例如,软件公司可以推出基本版、专业版和企业版,分别面向个人用户、专业用户和企业用户,并给予不同的功能和支持,以此实现不同定价。
4. 定价策略:除了上述的定价技巧外,企业还可以采取一些定价策略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例如,折扣定价策略可以吸引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例如打折促销或特价优惠;捆绑销售定价策略可以将产品或服务打包销售,以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滞销产品定价策略可以降低价格,以清理库存并获取一定的销售收入。
总之,定价技巧和策略的选择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情况和消费者需求来确定。
不同的定价方法和策略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效果,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定价效果。
定价决策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需要不断跟踪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定价技巧和策略在现代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地位直接受到定价决策的影响。
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选择合适的定价技巧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农产品市场定价策略如何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

农产品市场定价策略如何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在农产品市场中,定价策略的制定对于农业生产者和市场参与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不仅能够确保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农产品市场定价策略的制定过程,以及如何制定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
一、市场调研和分析在制定农产品的定价策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到当前市场上同类农产品的价格水平、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市场趋势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非常重要。
二、成本分析和利润预测农业生产中,成本是决定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制定农产品的定价策略时,需要进行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可以包括生产成本、运营成本、包装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等各个方面。
同时,还需要对农产品的预期利润进行评估和预测,确保定价能够覆盖成本,并且实现一定的利润。
三、品质和附加值定价除了成本因素之外,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也是决定定价的重要因素。
如果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品质或者具备一定的附加值,那么可以适当提高产品的定价。
例如,如果农产品获得了有机认证或者地理标志认证,其品质和信誉度会得到提升,因此可以在定价上进行适当的提高。
四、竞争定价和差异化定价在农产品市场中,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也需要考虑进去。
如果市场上存在一些具有类似特点和品质的竞争对手,可以采取竞争定价策略,即和竞争对手保持一定的价格差距。
此外,也可以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通过在品质、包装、服务等方面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附加值来争取消费者。
五、定价策略的灵活性和调整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市场行情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因此制定定价策略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在制定定价策略时,可以考虑设置弹性定价或者时段定价等策略,以应对市场的波动和需求的变化。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价策略也是必要的,确保定价策略的有效性和竞争力。
总结起来,制定一个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市场定价策略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进行成本分析和利润预测,考虑品质和附加值因素,以及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同时具备灵活性和调整的能力。
从稻谷成本利润调查透视粮价新趋势

从稻谷成本利润调查透视粮价新趋势王海林;黄玖辉;贾爱民;柳易【摘要】@@ 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查是国家制定价格政策的重要基础.根据国家粮食局的部署,四川省2010年选取邛崃、富顺、广汉、三台、阆中、长宁、渠县、巴中、安岳、仁寿等10个中籼稻主产县(市、区)作为调查对象,每县(市、区)各选择了10个农户,共100户调查样本,对2010年中籼稻产销和成本利润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期刊名称】《粮食问题研究》【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13-15)【作者】王海林;黄玖辉;贾爱民;柳易【作者单位】四川省粮食局;四川省粮食局;四川省粮食局;四川省粮食局【正文语种】中文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查是国家制定价格政策的重要基础。
根据国家粮食局的部署,四川省2010年选取邛崃、富顺、广汉、三台、阆中、长宁、渠县、巴中、安岳、仁寿等10个中籼稻主产县(市、区)作为调查对象,每县(市、区)各选择了10个农户,共100户调查样本,对2010年中籼稻产销和成本利润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2010年四川省水稻种植面积2999.1万亩,稻谷总产量1540万吨,平均亩产1027斤,商品率40%。
被调查的10个县(市、区)共100户农户,中籼稻种植面积2332亩,总产量258.93万斤,平均亩产1110.33斤,每亩成本653.56元,平均销售价格106.29元/100斤,每亩补贴35.07元,每亩平均利润376.53元,成本利润率57.61%。
呈现出亩产稳步增加、生产成本下降、粮价大幅上升、收益显著增长的特点。
2010年被调查农户中籼稻平均单产为1110.33斤/亩,比2009年1013.8斤/亩,增加96.53斤/亩。
主要原因是四川省稻谷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稳定性,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加之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在内的灾后重建项目进度加快,工程效益逐步显现,稻谷生产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开展粮食生产成本分析报告

开展粮食生产成本分析报告粮食生产成本分析报告一、引言粮食生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粮食生产的成本结构和影响因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报告将对粮食生产的成本进行分析。
二、成本结构分析粮食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种植费用、农药、化肥费用、农机具和农业技术等成本项。
根据调研数据,我们对这些成本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 种植费用:种植费用包括种子费用、种苗费用、播种费用、土地租赁费用等。
这些费用占据了粮食生产成本的一大部分,种子费用和种苗费用往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农药费用:农药费用是保障粮食生产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支出,农民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和病害,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 化肥费用:化肥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农田肥力的重要手段,化肥费用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4. 农机具费用:农机具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负担的重要工具,农机具的购买和维修费用成为粮食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5. 农业技术费用:农业技术包括农作物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技术、灌溉技术等,农民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来学习和应用这些技术,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影响因素分析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农产品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农民决定粮食生产投入和收入的重要依据,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种植决策。
2. 政策支持: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度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的成本和收益,农民在政策支持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3. 自然环境:天气和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天气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粮食生产成本。
四、对策和建议针对以上的成本结构和影响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 提高农民的综合技术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种植、管理、防治等相关技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粮食品种选育、农药、化肥研发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价策略】从生产成本分析今后粮食价格走势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从生产成本分析今后粮食价格走势南华期货研究所张一伟我国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的逐步化解是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改革的初期,恢复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生产和改革农村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林毅夫先生在《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一文中给出的统计数据,1978年~1984年,中国农业产出平均每年保持了7.7%的增长速度。
1984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以不变价计算增加了42.23%,若以生产反应函数估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为42.2%,提价的贡献为16.0%。
1985年,国家取消了粮食、棉花的统购,将其改为合同定购。
让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按合同价格把粮食卖给国家,余下的部分则可以自由上市。
1986年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进一步提出,适当减少合同定购数量,扩大市场议价收购比重。
在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的同时,1990年10月中央在郑州建立了小麦批发市场,此后,9个区域性批发市场和一批较为规范的农贸市场在全国各地红火起来,同时农产品期货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为最终取代主要农产品的计划调拨创造了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宣布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正式宣告了粮价双轨制的结束,标志着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
虽然现在的粮食市场基本上是放开的,但国家仍采取最低收购价格、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利用国家储备和进出口等政策减缓国内价格波动和人为干预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等手段对粮食乃至农产品价格进行调控。
我国粮食产量近几年不断增加,2008年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值,为5.29亿吨。
但国家从2007年以来确不断提高三种粮食作物(小麦、稻谷、玉米)的最低收购价,并对农业生产进行巨额补贴。
这是为什么呢?而今后粮食作物价格还会继续攀升吗?本文仅从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今后粮食价格的走势。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农业生产的成本。
一般来说,农业生产的成本主要分为六部分,一是土地费用;二是土地耕作费用;三是种子费用;四是化肥和农药费用;五是农机费用;六是运输费和人工费。
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人工费用,其次是土地费用和租种费用。
近几年来,农资、农机的费用大幅增加,加起来已经超过人工费用(见图一)。
随着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提高,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大幅下滑,已经开始威胁我国的粮食生产。
因此,国家从2006年起每年都在提高最低收购价格,以不断抬高粮价,保护农业的种植积极性。
图一、我国农业生产成本组成数据来源: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南华期货研究所表一、国家对小麦、稻谷的收购价变化白麦红麦混合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2 72 752 79 822 92 95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南华期货研究所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总成本明显增加。
从国民经济核算宏观数据看,近10年来,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年均增长7.6%,近几年增长加快,2004~200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2.7%。
从农产品成本调查微观数据看,三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平均每亩总成本(含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由2002年的370元上升到2007年的481元,年均增长5.9%。
蔬菜亩均总成本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14.6%。
2008年粮食亩均总成本将达到575元,比上年增加94元,增长20%左右。
2007年三种粮食的种植现金收益仅为404.58元。
以户均10亩计算,年收益仅为4045.8元;而种植蔬菜类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收益则是种植粮食的3倍以上。
同时由于进城打工的年收入是种植粮食作物的4倍以上,因此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非常低下。
表二、三种粮食作物平均成本收益情况项目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375.26 411.24 591.95 547.60 599.86 666.24总成本370.40 377.03 395.45 425.02 444.90 481.06净利润4.86 34.21 195.50 122.58 154.96 185.18现金成本203.56 199.78 218.01 228.80 243.19 261.66现金收益171.70 211.46 373.94 318.80 356.67 404.58数据来源:农业部、长城证券、南华期货研究所图二、2007年河南省部分农产品种植收益比较(元/亩)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南华期货研究所二是成本构成发生明显变化。
现代生产要素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业外部成本如物质和服务费用支出增长加快、份额提高;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外出以及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土地流转现象增多,使得土地成本比重提高。
2004~2007年,三种粮食平均每亩物质和服务费用年均增长6.4%,占总成本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0%以上;近10年来,土地成本年均增长8.1%,所占的比重由10年前的9%上升到现在的17%;而劳动力成本则由10年前的40%左右下降到现在的32%。
三是石化工业品投入明显加快。
农业越来越依赖石油、机械、化学工业品的投入。
2007年每亩粮食化肥支出91元,比2003年增加33元,年均增长12%,到2008年已经达到126元,增长38%;化肥支出占总成本的比重由2003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20%左右。
农机作业费用也由2003年的24元上升到2007年55元,年均增长22.9%;农机作业费占总成本的比重也由6%上升到12%。
“石油农业”正悄然而至。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化肥用量最高的国家,是化肥第一消费大国。
据有关部门估计,粮食增产中的30%来自化肥贡献,农药挽回的粮食损失达15%。
中国化肥用量为4124万吨/年,农药120万吨/年以上。
并且我国不同类型化肥的使用比例非常不合理(见图三、图四),导致土壤营养的破坏性变化和化肥使用的不科学,用占世界9%的耕地消费了全世界30%以上的氮肥。
然而,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严重的土壤、地下水、河流、湖泊污染。
化肥是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制造出来的,在国际、国内能源价格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农资产品也随着水涨船高。
从2007年以来,农资产品价格的增幅就一直快于农产品价格十几个百分点(见图五),导致农业成本大幅提高。
随着我国对资源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能源价格将会不断提高,这将急剧抬高农业税呢国产价格。
例如实行燃油税费改革后,按2007年中国农业生产作业用油为3345万吨计算,每升燃油消费税增加0.70元,每年农业生产成本至少增加279亿元,农民将成为直接受损的群体。
2009年中央财政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至少要在995亿元以上,才能覆盖改革的成本。
而实际上,我国政府今年对农资的综合补贴才756亿元(见图六),有39亿元的缺口。
这将进一步吞噬农业种植的利润。
图三、国内外化肥施用量的比较数据来源:FAO、美国高盛公司、南华期货研究所图四、三类化肥的使用比例比较数据来源:FAO、美国高盛公司、南华期货研究所图五、农产品价格与农资价格指数比较数据来源:农业部、商务部、南华期货研究所图六、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数据来源: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南华期货研究所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成本不断提高,而我国粮食流通市场价格受到国家的管制,粮食价格长期低于国际价格(见图七),没有真正反映实际成本,导致粮食和农业效益明显下降。
虽然近几年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生产成本的加快上涨,农业生产效益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走势。
2007年三种粮食平均出售价格比2004年上涨了8%,而平均每亩粮食生产净利润下降了16%。
农业增加值率(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2004年的59%下降到57%。
2008年粮食亩均净利润约为150元,比去年下降20%,仍比2004年低,甚至还低于1996年。
根据北京大学卢峰教授的研究结果,我国三种主要粮食的实际价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路下滑,2000年后有所回升,但远低于改革初期的水平(图八)。
这显示农业生产的收益水平在国民经济分配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导致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不断下滑。
图七、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价格的溢价数据来源:国家粮食局、Bloomberg、南华期货研究所图八、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实际价格不断下滑来源:北大卢峰《全球粮价走势探讨的中国视角》图九、种植三种粮食作物的收益数据来源:国家粮食局、南华期货研究所另外一方面,我国的耕地情况非常不容乐观,不论是人均耕地还是平均产量,都低于国际水平(见表三)。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42%,而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少于欧美农业大国。
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平均产出远低于发达国家,与他们相比,我们耕地粮食平均亩产相差150~200公斤。
表三、人均耕地面积国际比较数据来源:FAO、南华期货研究所而2008年11月国家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中提出,到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2020年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长期稳定在15.5亿亩以上,单产水平2010年粮食单产达到650斤/亩,2020年达到700斤/亩。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认为农业生产的成本只会不断提高,不会降低。
因为不管是人力成本还是农资、农机等成本,都会在今后一两年内不断提高,尤其是人力成本。
因此为了达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5400亿公斤的目标,提高农业生产利润,保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是必不可缺的。
而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提高粮食价格。
也就是说,首先,国家会不断提高最低保护价;然后,要放松对粮食流通市场的管制,允许粮食产品价格的恢复性上涨。
因此,我们长期看好粮食价格上涨的趋势。
表四、中国粮食供求预测2 E 2020E需求量 5.13 5.13 5.25 5.73 总产量 5.02 5.28 5.13 5.40 供需缺口-0.11 0.15 -0.12 -0.32数据来源: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谢谢阅读!!! 随心编辑,值得下载拥有!专业│专注│精心│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