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才苏东坡ppt

合集下载

千古奇才——苏东坡ppt

千古奇才——苏东坡ppt

千 古 奇 才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学习目标: 1、阐述苏轼在为人、为官、为学等 方面给我们的启迪 2、苏轼的艺术人生、现实人生、思 想和影响
文人眼中的苏轼——出类拔萃

苏辙:“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墓志铭) 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 奇观。” (《辛稼轩词序》)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 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 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 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 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 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 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 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 《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 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 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 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 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千 古 奇 才
—— 苏 东 坡

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 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 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 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
【传世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旷世奇才,模范丈夫——苏轼ppt

旷世奇才,模范丈夫——苏轼ppt

模范丈夫
标准?
重情重义! 在外要极富盛名,在家能安心做菜。
挚情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 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 “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 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 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 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 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 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 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 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睿智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 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 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里一转 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 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 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 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 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 “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 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 骨!”
挚情
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 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 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 “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 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 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 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 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 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 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 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 ‘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 ‘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一代文豪苏东坡的趣闻轶事 ppt课件

一代文豪苏东坡的趣闻轶事 ppt课件

•下于联是便佛是印‘顺积手善鱼人藏家到庆一(只罄大)罄有里余去(,鱼然)后’起呀身!相”迎,
“客是套呀说!:既“然太你守罄光里临有本鱼寺,,何不不知拿有出何来指吃教呢??”” 佛印闻言,忍不住大笑:“哈!你的鼻子像猫一样灵,
骗不了你!”
9
苏轼&佛印~佛印打坐
•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好在打坐,苏东 坡就开玩笑说:“大和尚近来荤素不禁,身广体胖, 方才啊!我见你打坐的模样,直像一陀屎。”
千里共婵娟。
15
文学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为中国名山之一,也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 的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 园。
16
艺术苏轼~《寒食帖》
• 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 目前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 曾经发行邮票-1995年4月6日。
7
苏轼&佛印~五柳鱼 (Ⅰ)
“•啊呀苏!东近坡来向看来书爱,吃发鱼现,有某个日字他真亲是难自写做”了佛一印道笑“瞇五瞇柳的说
“是那鱼个”字,让先您把嫌草烦鱼了洗呀净!,”在鱼背上划下几刀,下锅
“这个炸字成和香您酥有的关金。黄就色是,‘再苏淋’上呀胡!”萝卜丝、笋丝、姜
“这字丝有、何肉难丝?,”加上糖、醋、酱做成的芶芡,真是色 “我是香弄味不美清,楚令,人这食鱼指字大如动果。摆在右边,该怎么念呀?”
6
苏轼&佛印~爱吃的佛印
•“佛浮印云以推开好,吃明闻月名出,来每。次天苏何东言坡哉请?客天,何他言都哉?会” ““莲参萍”移开一,脚游。鱼有出天来晚。上得,其苏所东哉坡!邀得请其黄所庭哉!坚”去 黄游庭西坚湖接口。。船到了湖心,苏东坡才说:“每次有
好吃的、好喝的,都被佛印抢光了!今晚少了 这他一,会我,佛们印总再算也可憋以不图住个了清,静,喝个痛快” •从于船是舱苏下跳东上坡来取,出歌备声好吟的道酒:菜,与黄庭坚吃起来。 “阵船阵舱酒拔开香,四佛溢印,出惹来得。躲烦在死船人舱哉的!佛烦印死,人酒哉!虫”发 声作音,太差大还点把流苏出黄口吓水了来一。跳他,二等人到喝定得眼兴一起瞧,,便行 才起知酒来令人竟来是…佛…印,三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苏轼【精选PPT】

苏轼【精选PPT】

风波》等。
特点
03
苏轼的词格调高雅、意境开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人
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的散文
散文的地位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散文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文风格独特,语 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品
《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超然台记 》等。
苏轼的书法作品既有传统的功底,又有鲜明的个性,被誉为 “苏派”,他的书法风格以丰腴跌宕、天真烂漫为特点,既 有颜真卿的厚重又有柳公权的峻利。
创新精神
苏轼在书法艺术上具有创新精神,他打破了当时书法的常规 ,强调个性表达,不拘泥于前人传统,自成一派。
苏轼的绘画艺术
画作丰富多样
苏轼的画作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画均有涉猎,他的画作充满了生活 情趣和鲜明的个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苏轼的佛教思想
倡导禅修与内心平静
苏轼对佛教思想也有所涉猎,他倡导禅修和内心的平静。他认为,通过禅修可以 消除内心的烦恼和焦虑,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强调生命轮回与超脱
佛教思想中的生命轮回观念对苏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 常,强调超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超越与解脱。
06
苏轼的影响与传承
苏轼的道家思想
追求自然与自由
苏轼对道家思想有着深厚的兴趣,他追求自然、自由和个体的内在平衡。他 倡导“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反对过度干预和控制,主张让事物按照 自然规律发展。
重视个体价值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由,苏轼也认同这一思想。他认为每个人都应 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苏轼对后世的影响
01
02

旷世奇才——苏轼PPT(优秀课件) 通用

旷世奇才——苏轼PPT(优秀课件) 通用

身如已灰之木, 心似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黄州是苏轼痛苦蝉脱达观思想的 生,惠州是苏轼人生最后一个爱情的
黄州
惠州 儋州
「致季常 尺牍」是苏东 坡在黄州所写, 托季常告知王 君所索取「黄 居寀画龙」一 画已借予曹光 州,一俟取得, 随即纳还。陈 致季季常常名慥尺,牍苏 轼纸好友行,书即方 山子。
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
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
黄州时期 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年),苏轼离开黄州,
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
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
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
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
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
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
一关就是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
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把法律一类的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
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
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个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
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
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
卖盐。总结一句话,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 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 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 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 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 派存有某种误解。

《千古奇才苏东坡》课件

《千古奇才苏东坡》课件
《千古奇才苏东坡》PPT课件
目录
• 苏东坡简介 • 苏东坡的诗词 • 苏东坡的思想 • 苏东坡的影响 • 结语
01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的生平
苏东坡(1037-1101),名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 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时期,自幼聪 颖好学,21岁中进士,后历任 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等职。
苏东坡一生历经坎坷,多次遭贬 谪,但他始终保持豁达开朗的性
格,被誉为“千古奇才”。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
苏东坡是北宋文坛的杰出代表 ,他的诗、词、散文都有深远 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思想 深邃,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 独到见解。
他的词作豪放不羁,语言优美 ,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2
这首词是苏东坡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词作,通过描绘明月和
酒来表达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
《赤壁赋》
03
这篇赋是苏东坡创作的散文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
历史场景来表达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苏东坡诗词的艺术价值
情感真挚
苏东坡的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 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受,具有 很强的感染力。
承与创新。
苏东坡的道德观念
正直诚实
苏东坡认为做人要正直 诚实,言行一致,不虚
假、不矫情。
谦虚低调
苏东坡提倡谦虚低调的 处世态度,认为人应虚 心向他人学习,不自满
、不骄傲。
宽容大度
苏东坡具有宽容大度的 胸怀,能够包容他人的 缺点和错误,不斤斤计
较。
勤俭节约
苏东坡提倡勤俭节约的 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 费,认为人应珍惜资源

千古奇才——苏东坡 PPT课件

千古奇才——苏东坡 PPT课件
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我的话》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国吾民》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
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一夕话》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
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我曾经说 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 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生活的艺术》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 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 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生活的艺术》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 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 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生活的艺术》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 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 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 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生活的艺术》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 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 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苏东坡传》
【传世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识字烦恼始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

旷世奇才苏东坡ppt

旷世奇才苏东坡ppt

2、兼容内蕴的诗歌创作
概述: 题材广阔,几乎无所不包; 内蕴浑厚,悟理无所不达; 各体兼备,尤擅七言古体和律、绝; 风格也富于变化。
(1)、苏诗之笔触——批判性
苏轼自称:“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入, 茹之刚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 肠痛。”(《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 雪复作》)。
(2)、活泼生动的序跋札记文
特点: 同样善于翻新出奇;形式活泼; 议论生动;夹叙夹议,兼带抒情。 例如《日喻》中的两段比喻:
(3)、水乳交融的叙事记游文 特点: 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结合得水乳交融。 例如: 《石钟山记》是一篇以论说为主的游记,此 文的议论是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逐步展 开的 。
都 是 大 文 豪 。
一 门 三 父 子 ,
一、苏轼的生平经历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三苏”。
苏轼看儒释道三家:
儒道两家: “庄子盖助孔子者” “阳挤而阴助之” 儒释两家: “儒释不谋而同”, “相反而相为用”
苏轼的思想——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
(5)、苏诗的表现力——有必达之隐, 无难显之情
“三尺长胫阁瘦躯” “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 “若教回首却嫣然” 《续丽人行》
(6)、苏诗的风格——兼收并蓄 “清远雄丽”、“清雄绝俗” 刚柔相济,“清雄”的风格 例如: 《游金山寺》
3、开拓突破,自成一家的苏词创作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 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 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 “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 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发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兼容内蕴的诗歌创作
概述: 题材广阔,几乎无所不包; 内蕴浑厚,悟理无所不达; 各体兼备,尤擅七言古体和律、绝; 风格也富于变化。
(1)、苏诗之笔触——批判性
苏轼自称:“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入, 茹之刚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 肠痛。”(《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 雪复作》)。
(5)、苏诗的表现力——有必达之隐, 无难显之情
“三尺长胫阁瘦躯” “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 “若教回首却嫣然” 《续丽人行》
(6)、苏诗的风格——兼收并蓄 “清远雄丽”、“清雄绝俗” 刚柔相济,“清雄”的风格 例如: 《游金山寺》
3、开拓突破,自成一家的苏词创作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 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 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 “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 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发向。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 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吴中田妇叹》) “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 及黎元。”(《送黄师是赴两浙宪》)
(2)、苏诗之内蕴——深刻性
特点: 苏轼常常从一个具体的环境、具体经历、 具体景物中触发思考,善于把哲理与抒情、写 景熔为一体,善于通过亲切妥贴、富于才思的 比喻表现哲理,使诗既有浓厚的内涵,又不乏 诗意情趣。
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特点:具有极高的表现力;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
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1)、翻空出奇、纵横变幻的史论政论文
特点: 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带有较浓的纵横家 习气,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
例如: 《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 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 《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 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忍之性;《平王论》批评 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
(3)、苏诗的风骨——冷静、旷达
深刻的思考使苏轼对人生的沉浮荣辱有了透彻 的认识。一方面他强烈地意识到逆境的困扰,如: “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寒食雨二首》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寒食雨二首》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儋耳》 另一方面,却表现了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 痛苦的超越。用一种冷静、旷达的态度面对人 生,这成为苏诗的主要基调。
苏轼的思想——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
二、苏轼的文学成就
1、万斛泉涌、随物赋形的散文创作 苏轼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
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 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自评文》)
渊源: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
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
苏轼在词中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如“古今如梦,何曾梦(《念奴娇· 赤壁怀古》)、“笑劳生 一梦”(《醉蓬莱》)、 “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 君猷》)、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 “长恨此身非我有”。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 复醉)“
旷 世 奇 才 苏 东 坡
峨 眉 共 比 高 。
诗 赋 传 千 古 ,
都 是 大 文 豪 。
一 门 三 父 子 ,
一、苏轼的生平经历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三苏”。
苏轼看儒释道三家:
儒道两家: “庄子盖助孔子者” “阳挤而阴助之” 儒释两家: “儒释不谋而同”, “相反而相为用”
(4)、苏诗的艺术技巧——纵意所如,触手 成春
苏诗中的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 例如“春畦雨过罗纨腻”(《南园》)、 “相排竞进头如鼋”(《王维吴道子画》)
苏轼用典稳妥精当,且浑然天成。 例如:“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苏诗中的对仗既工整又活泼流动,构思打破常规。 例如:“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4)、超然隽永的小品文 特点: 以“辞达”为准则,当行即行,当止就止, 如《记承天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活泼生动的序跋札记文
特点: 同样善于翻新出奇;形式活泼; 议论生动;夹叙夹议,兼带抒情。 例如《日喻》中的两段比喻:
(3)、水乳交融的叙事记游文 特点: 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结合得水乳交融。 例如: 《石钟山记》是一篇以论说为主的游记,此 文的议论是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逐步展 开的 。
(4)、苏轼改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用题序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如 《满江红》(忧喜相寻)、《定风波》(莫听 穿林打叶声)
用典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 登高望远,举首而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 垢之外。” (胡寅《酒边集序》 )
四、苏轼的地位和影响
就宋一朝而言: 1、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2、典型地体现了宋代的文化精神 3、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材 苏门四学士 苏门六君子 就文学史而言: 1、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为后人所景仰 2、宽广的审美眼光给后人无限的启迪
“其文如其人”(《答张文潜县丞书》)
(3)、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 ——扩展题材,开拓词境
苏轼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 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 表现性情之词,
宋杨《古今词话》即说苏轼“凡赋诗缀词,必写 其怀”;
“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 (元好问《新轩乐府引》)。
(5)、疏宕萧散的辞赋作品
特点:
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 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
代表作品: 《赤壁赋》 《后赤壁赋》
(6)、性情之作——骈文(四六文) 特点: 行云流水的风格;真切感人。 如《谢量移汝州表》: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憔悴非人,章狂失志。 妻孥之所窃笑,亲友至于绝交。 疾病连年,人皆相传为已死; 饥寒并日,臣亦自厌其馀生。
(1)、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
诗词同源; 词“为诗之苗裔”;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见赵令畴《侯鲭录 “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与蔡景繁书》)。
(2)、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 · · · · · 颇壮观也。” 《与鲜于子骏》
“自是一家”之说,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 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从品相一致,作词应像 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