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1、核心考点突破A讲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备考语文核心考点强化训练(第19练)含答案与解析

中考备考语文核心考点强化训练(第19练)含答案与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蔓.延(màn) 怆.然(qiàng) 杳.无消息(yǎo)B.豁.然(huò) 旷.远(kuàng) 装模.作样(mó)C.癫.狂(diān) 鉴.赏(jiàn) 咬牙跺.脚(duò)D.蜿.蜒(wān) 意蕴.(yùn) 热泪盈眶.(kuāng)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论.断/议论.参与./与.时俱进千乘.之国/乘.风破浪B.徒.步/迁徙.僵.持/开疆.拓土雕章镂.句/不绝如缕.C.强.求/强.悍间.或/间.不容发安分.守己/分.庭抗礼D.喂.养/依偎.湍.急/惴.惴不安嘘.寒问暖/虚.怀若谷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传.奇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传.说,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B.怎样改进钻.探机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个值得钻.研的问题。

C.做人不要太冲.动,怒发冲.冠的样子一点都不好看。

D.他在耆艾.之年得了不治之症,却从不自怨自艾.。

4.下列语句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焕醒。

B.天地开僻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

C.还没等观众从眼花撩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笔直的箭一样插进碧波之中。

D.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古诗文默写。

(8分)(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2)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残酷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例】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南京输送。[“发电 量”和“供给”“输送”搭配不当,应把“的发电量”改为“发的电”] (2)动宾搭配不当。
【例】课文里乘船观戏的插图,却给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动 词“产生”和宾语“印象”搭配不当,应把“产生”改为“留下”]
(3)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鲁迅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思想。[修饰语“极大”和中心词“思 想”搭配不当,应把“思想”改为“热情”]
5.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关联词与主语的顺序不当,应将“如果”放到“他”前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合逻辑
有些句子从语法结构上来看没有毛病,但在表达上 却不合事理。所谓不合事理,是指句子前后不一致、自 相矛盾、关系颠倒。 (1)前后不一致。
幸福感,而且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关联词语
位置不当,“不仅”应移到“平果市”之后。)
B.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已经84岁
高龄了,奔赴武汉第一线。(状语残缺,应在“奔赴”之
前加上“仍然”。)
C.百色深圳小镇位于百东新区,实属是深圳帮扶我市的亮点
工程和百东新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用词不当,应把
“实属”改为“实乃”。)
D.黄文秀是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当年她带领群众大
力推进扶贫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比上年相比,
增加了一倍。(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应把“比上年相
比”改为“同上年相比”。)
【点拨】C项“实属是”语义重复,应删去“ 实属”或“是”。
4.(2019·梧州)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A.今年以来,中国在量子信息科研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

2019年江西中考新突破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 专题1

2019年江西中考新突破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 专题1

作“kuàng”,据此可得出答案。
中考新突破 · 语文(江西)
答题技巧·指导
5年真题·演练
2019权威·预测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
3
2.纵读法:纵向进行判断,一旦发现一列中一个有错误即不再看这个选项,再
判断其他选项,直到剩下最后一个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如 本 题 : 先 看 第 一 列 , 发 现 “ 订 ” 应 读 作 “ dìng” , “ 框 ” 应 读 作 “kuàng”,故排除A、D项;再看第二列时,就只看B、C项的内容,发现“谛”应
5
请点击此处进入WORD文档
中考新突破 · 语文(江西)
答题技巧·指导
5年真题·演练
2019权威·预测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
6
2019权威 ·预测
请点击此处进入WORD文档
中考新突破 · 语文(江西)
答题技巧·指导
5年真题·演练
2019权威·预测
【解析】A项中“订”应读作“dìng”,“剔”应读作“tī”;B项中“谛”应
写作“缔”,“泄”应写作“泻”;D项中“框”应读作“kuàng”,“拙”应写作 “绌”。 【答案】C
中考新突破 · 语文(江西)
答题技巧·指导 5年真题·演练 2019权威·预测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
2
☞方法指导 1.排除法:依次判断每个选项,一旦确定有错的,即不再看此选项,直到剩下 最后一个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如本题:先看A项,“订”应读作“dìng”,故排除A项;然后看B项,“谛” 应写作“缔”,故排除B项;再看C项,暂时未发现错误;接着看 D项,“框”应读
【解析】A项中“颊”应读作“jiá”,“衡”应写作“恒”;C项中“伴”应写 作 “ 绊 ” , “ 绌 ” 应读作 “ chù” ; D 项中 “ 踉 ” 应读作 “ liànɡ” , “ 敝 ” 应写作

中考备考语文核心考点强化训练(第4练)含答案与解析

中考备考语文核心考点强化训练(第4练)含答案与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2分)( )A. ①这个浑身湿漉.漉的小孩看上去饥肠辘.辘。

②数学中的奇.数非常的奇.妙。

B. ①因为人们的频.频捕杀,许多珍稀动物已经濒.临灭绝了。

②请把这封信交给.团长,告诉他,前线的供给.一定要保障。

C. ①不过是在领导身边侍.候了几年,他就有些有恃.无恐了。

②体重还是要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大腹便.便的人行动不方便.。

D. ①我们需要兼容并蓄的胸怀和博.采众长的能力,要紧紧把住时代脉搏.。

②矿下的巷.道与北京四合院的小巷.有点相似。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 汲取仓促万户候不胜其烦励精图治B. 编撰青睐座右铭苦心孤诣因地治宜C. 狡诈恣睢城皇庙心猿意马心无旁骛D. 确凿雾霭乌托邦强词夺理百无聊赖3. 古诗文默写。

(8分)(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2)______________,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代诗文中的亭台楼阁,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

岳阳楼承载着范仲淹对国家百姓的忧乐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黄金台上君臣恩遇,满载着作者立志报国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并填写诗句。

自古以来,诗人以“酒”入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酬答友人、借酒zhèn()作的心志;在《游山西村》中,陆游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在《浣溪沙》中,晏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时光易逝,物是人非之感;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寄情山水、忘怀宠rǔ()的洒脱。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病句修改——用词不当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病句修改——用词不当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病句修改—(用词不当)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去掉“妙语连珠”)B.“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兴衰”改为“兴盛”)C.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他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自己的92 岁生日。

(把“不再”改为“再次”)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

(去掉“由于”)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一个学期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使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更深厚了。

B.看到贾玲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天府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D.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将“交往”改为“交流”)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在“审美”后加上“价值”)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粵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将“探访”改为“探究”)4.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

将“领会”政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

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考向17综合性应用之语言创作类突破(一)(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

考向17综合性应用之语言创作类突破(一)(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

考向17 语言创作类试题专项突破(一)宣传语、标语、导游词、解说词考点解读【考纲要求】1、能根据设定的情境,对各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或整合,并作出判断、比较或评价等。

2、能根据设定的情境或结合教材中规定的名著阅读篇目,完成相关阅读、表达任务。

重点考向【宣传语、标语的写法】方法总结:1.对偶句式:如“呼出来的是烟,损人;吸进去的是毒,害己”,“席地而坐绿草怨,信手涂抹白壁嫌”,“高高兴兴出门来,平安安回家去”。

2.诣音双关:就是利用谐音、谐义赋予词句几层不同的意思,从而收到耐人寻味之效。

如公厕提示语“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以文雅的隐含博如厕者会心一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对比手法:运用对比手法拟写的提示语,往往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一棵大树,可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干万棵大树”。

4.拟人修辞:拟人化可以使枯燥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因而能增添提示语的审美效果。

如“把脏东西喂给我吧,大地妈妈刚换了件干净衣服——垃圾桶说”。

5.幽默手法:运用幽默手法,使内容更加容易地被观者接受,使人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迪,留下较深的印象。

如“我很弱小,不能承受您大脚的亲吻——小草”,“芳草香浓郁,别醉倒在我的怀里——小草”。

【导游词、解说词的写法】方法总结:1.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2.引言就是开场白,包括欢迎词和景点概述两部分。

3.主体部分是导游词的核心,其内容是把景点的具体内容向游客进行详细的介绍。

这一部分大都是以游踪为线索,按景点顺序用分述的方式一一进行解说。

如七星岩的导游词在主体部分中分别对“第一洞天”、“姜太公钓鱼”、“北斗七星”、“露滴石笋”、“滴水观音”、“倒挂蝙蝠”、“三姐歌台”、“祝寿蟠桃”等景观进行了详细介绍。

4.结语是简单的送别词。

结语包含表示惜别、感谢合作、小结旅游、征求意见、期盼重逢等意思。

如七星岩导游词的结语是“七星岩就要游览完了,让我们借这一景物向贵宾表示良好的祝愿,祝大家身体健康,旅途愉快。

中考备考语文核心考点强化训练(第21练)含答案与解析

中考备考语文核心考点强化训练(第21练)含答案与解析

中考备考语文核心考点强化训练(第21练)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阔绰.(chuò) 拜谒.(yè) 洒脱不羁.(jī)B.筵.席(yàn) 矫.健(jiǎo) 囊.中羞涩(náng)C.木讷.(nà) 储.藏(chǔ) 咄.咄逼人(duō )D.渺.茫(miǎo) 呼吁.(yù) 降.龙伏虎(jià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山朗润起来了,山间白骅树上的叶子稀稀疏疏,隐约听见几声鸟鸣。

B.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娇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C.每走一步都会粘住鞋子,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身体。

D.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弥蔓诱人的香气,令人陶醉在这花香之中。

3.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

(《木兰诗》)(3)《观沧海》中描绘草木生机勃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修辞可增强诗词的表达效果。

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山河破碎的悲哀和对自己命运的悲叹;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宴饮场面的豪华壮大,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4.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并填写诗句。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

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mù()春凄清的景物,表达了对好友被biǎn()的哀伤;晏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借落花、归燕表达了对人生好景易逝的wǎn()惜和美好事物再现的欣wèi();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借眼前杂草丛生之态传达了自己忧国伤世的情感;马致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连用六个意象,寄托了天涯游子的孤独无依之感;曹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运用想象,写出了诗人的壮志情怀。

中考备考语文核心考点强化训练(第12练)含答案与解析

中考备考语文核心考点强化训练(第12练)含答案与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囫囵.(lún) 盘桓.(huán) 锲.而不舍(qì)B.龟.裂(guī) 脸颊.(jiá) 强聒不舍.(shě)C.烧灼.(zhuó) 精髓.(suǐ) 一曝.十寒(bào)D.荫.蔽(yīn) 挚.友(zhì) 诡.计多端(guǐ)2.下列语句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低调做人,淡定从容,孺雅而智慧,是忍耐与韧性的结合和有风骨的德行。

B.如何结合传统与时尚,发挥相得益章的效果,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创作原则。

C.爱心是一句飘荡在寒晨的问候,使奔波劳累的人们感到精神震奋。

D.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俄倾萌发光秃秃大发雷霆B. 伏案废墟硅酸盐人声鼎沸C. 凯歌纠葛石拱桥纷至踏来D. 孤独纺棉东到主附庸风雅4. 古诗文默写。

(8分)(1)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2)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4)花草给我们带来盎然的春意,勃勃的生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以野花飘香,佳木成荫描写山林间的美好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以苔绿草青之景表现居住环境的高雅。

5.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并填写诗句。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给人新奇的感受,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1、核心考点突破A讲练及答案核心考点突破一至深至纯师生情——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

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

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样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

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

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

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说明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担任”,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

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入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

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

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

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

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

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

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

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

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

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

八月份,评选开始。

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

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

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

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

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

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

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音意文字。

”“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

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 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

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

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

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

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

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

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

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

《语文书简》出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

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

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

”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

先说说选文本身。

作者苏培成,天津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现代文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现代汉字和语文现代化的研究和教学,出版著作有《现代汉字学纲要》等。

周有光先生的学生。

⑧这是苏老纪念周有光先生的一篇文字,内容真实,语言朴素,读来如话家常,却字字包含深情。

命题者选择这样一篇文章作为考察学生的文字,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像苏老、周老那样真诚、朴实,严谨治学,可谓是用心良苦啊!1.选文第③段“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回答此题,首先是要定位题干中的句子具体在文中的什么位置。

通过寻找发现有关内容在第③段的结尾句。

然后再深入领会这个句子与前两段之间的关系。

在第②段的首句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句子“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再结合②③段的具体内容便可以概括。

答案: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

2.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正面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题目要求的是选文中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的故事。

在文中多个自然段均有所体现,主要分布在第②③④⑤⑦段。

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可以参照这样语言的表达形式:谁干什么、怎么干的、结果怎么样。

答案:示例一:“我”主动提议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而不署主编之名;示例二:“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以后,自己买了三本周先生文集,主动申请参评;示例三:“我”担任评委时,拿不准的地方请教周先生,先生很快就回信提出自己的意见。

示例四:“我”与周先生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

书中收入师生来往书信118封。

文章内容概括(8年2考)【方法指导】概括文章内容分为对某一事件的概括和对全文内容的概括:题型1:概括某一事件(1)通读全文,进行定位。

即在通读了文章后,看文章详细叙述事件的文字分别在文章第几段,进行定位。

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①摘录句段法。

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原文原句。

②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③段意合并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2)理清事件,梳理结构层次。

即看文章介绍了几件事件,然后再看哪几段都是围绕一件事情写的,就把哪几段划分到一起;或根据文段中的一些关键词来划分层次,如“第一次”“第二次”“后来”等。

(3)根据段落层次来概括每个具体的事件。

(4)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答案形成之后,可结合题干和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如果赋分是奇数,如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赋分是2分或4分,答案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

【答题格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题型2:概括全文内容(1)标题拓展法。

如果标题本身就是一个事件的话,那么就可在标题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要素进行拓展。

如《儿时的恶作剧》,标题本身就是一个事件,那么概括时就可把人物加上,把“恶作剧”具体到事件。

(2)记叙文六要素归纳法。

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其中,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最主要的。

另外需注意,如果文章中特意强调了时间或地点的话,那么在概括时就需加上;如果文章中的时间、地点总是在不断变化,则不需要加入。

【答题格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3.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谈谈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文主要是结合语境体会词语的语境义。

“多次”表明次数之多,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体会周先生的治学特点。

答案:“多次”表明周先生与我商讨次数之多,准确地表现了周先生治学严谨的特点。

词语含义理解【方法指导】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

词语的语境义总是在词语本意的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等产生出来的。

因此,理解了词语的本义,也就可以借助具体的语境来推断其具体含义。

其次,分析语境义。

通过分析语境的意义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通常与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相联系,因此,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根据文章的思想倾向来推断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

最后,分析隐含义。

筛选关键词语,找出隐含信息(双关、象征、潜在、引申)。

要树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意识。

除此之外,还要联系文章主旨、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

4.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品质令人敬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分析人物形象,需要从具体事例入手。

选文中周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需要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去体会。

他102岁的高龄,且住在医院治病,仍然渴望读书,从中很容易体会人物的形象。

答案: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肖像、事迹、品质、性格等几方面分析。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揣摩人物形象:(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形象。

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

(3)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人物性格。

作家在典型事例的写作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描写的品味(如人物做事时的动作、神情等方面),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答题格式】(1)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征类型: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