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专业历史历任院长
中国矿业大学

个人简介:邓喀中,教授、博导,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首席带头人。
主要从事开采沉陷及防护、岩土工程、3S技术、工程测量等研究。
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空间信息系主任,开采损害及防护研究所所长,国际矿山测量协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开采损害技术鉴定专家、江苏省测绘学会理事。
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和横向项目1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5部,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EI、ISTP收录2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6项,局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
建立的采动岩体动态力学模型,首次将岩层与地表移动、采动岩体破裂高度、离层裂缝计算融为一体,专家们认为该成果具有创造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出的重复采动下沉系数和采动过程中地表任意点移动变形计算理论和方法已编入新版《三下》采煤规程;开展了已采区上方兴建大型工业厂房、高速公路的研究,建立了老采空区上方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和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为充分利用老采空区上方进行建筑提供了理论基础。
个人简介:高井祥,男,1960 年4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 年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测量专业本科毕业,19 9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 333 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煤炭行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校后备学科带头人。
2004年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第一届教学名师。
200 6年荣获“全国煤炭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目前任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 第一委员会委员、中国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 )协会理事及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徐州市青年科协理事长。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证样本学位证样本历任校(院)长学校代码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证样本学位证样本历任校(院)长学校代码中国矿业大学简介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名: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简称:中国矿大、矿大、CUMT ;是世界著名的矿业最高学府,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多学科的学校。
中国矿业大学院系设置学校院系设置有;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文法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的特色专业学校设置有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球物理学、煤及煤层气工程 ............。
中国矿业大学的学校前沿介绍学校前沿是 1960年成立的中国矿业大学,1972年由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并入中国矿业大学,1990年由原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入中国矿业大学,2000年由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的学校代码及毕业证编号学校国际代码;11413毕业证编号生成原理如下:前5位为学校国际代码,6位为教学类型代码普通高等教育为1;博士为2;硕士为3;学士为4;成人高等教育为5;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为6;网络教育为7。
7-10位:为颁证年份. 11-12位:为培养层次代码:博士研究生01;硕士研究生02;学士学位04;本科05;专科(含高职)06 ,13-17或18位:为学校对毕业证书的流水编号。
矿大百年校庆

摇篮·龙头·旗帜——中国矿业大学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100年罗承选在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矿业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庆典,2009年10月18日已被定格为海内外17万矿大校友翘首期盼的节日。
中国矿业大学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从诞生之日起,便与祖国煤炭工业同呼吸、共命运,鱼水相联,沉浮与共。
百岁华诞注定会开创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100年的艰辛与奋斗,100年的嬗变与追求,100年的曲折与荣耀,其诞生开中国煤炭高等教育之先河,其壮大撑中国煤炭科教事业之大局,一部百年矿大史,从很大程度上讲也是一部浓缩的百年中国煤炭高等教育史。
A 诞生成长篇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源头(1909—1949)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焦作路矿学堂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3月创立,当时国内虽已有个别高校开办了采矿科系,但作为整体面向煤炭行业的专科高校,焦作路矿学堂仍属首创,因此,焦作路矿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也是第一所私立工科高等学校,被公认为是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源头。
路矿学堂的创立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末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采和利用煤炭的国家之一,现代意义上的煤炭工业在我国起步甚晚,直到1876年,满清政府才兴建了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矿井——基隆煤矿,至1895年,全国虽已兴办现代煤矿10余处,但开采技术都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人才与技术空白成为我国煤炭工业起步阶段最难逾越的障碍。
1898年6月,清政府与英国福公司在北京总理衙门签订了《河南矿务章程》,其中第13条规定:“福公司于各矿开办之始,即于矿山就近开设矿务、铁路学堂,由地方官绅选取青年颖悟学生二三十名,延请洋师教授,以备路、矿因材选用。
此项经费由福公司筹备。
” 后经反复争取,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终于诞生。
从路矿学堂创立到新中国成立,学校经历了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多个办学时期,虽然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学校处境艰难,甚至几度停办,但老一代矿大人实业救国、科技兴煤的理想从未动摇,特别是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张仲鲁、张清涟先后主政焦工,并得到了孙越崎、翁文灏等的鼎力支持,孙越崎、翁文灏、张静愚、秦瑜、贝安澜(英籍)、刘镇华、张钫、胡汝麟、李文浩等一大批社会贤达先后担任焦工校董,河南省主席刘峙亲任校董会主席,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名誉校董并为学校题词“好学力行”。
中国矿业大学薛毅教授学术简历

中国矿业大学薛毅教授学术简历薛毅,男,1954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
1983年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
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1991年)、副教授(1997年)、教授(2005年)。
2009年做为高级人才被引进到中国矿业大学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负责人、中国煤矿史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中国煤矿史研究。
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3项)、国家出版基金(共计2项)、中日历史研究中心、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中国科技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下达的科研课题。
出版著作26部(其中独著10部、担任主编6部、副主编4部、参编6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文摘》转载),总字数约1000万字。
曾到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做访问学者(2008年)。
多次应邀赴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国出席国际煤矿史等学术会议。
被聘为中国煤炭博物馆特约研究员。
薛毅著述列表著作类:独著:1、《焦作煤矿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英国福公司在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工矿泰斗孙越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4、《台港澳侨概论》,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
5、《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中国近代经济史探微》,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8、《王世杰传》,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20世纪中国煤矿城市发展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0、《日本侵华时期中国煤矿工人伤亡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6年一般项目),已完成。
担任主编、副主编及参编的著作:1、《煤矿歌谣》,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演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

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1952年6月至9月,中央人民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
经过全盘调整后,全国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工科、农林、师范、医药院校的数量从此前的108所大幅度增加到149所,而高校数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后的183所,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高校丧失教学自主权,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被停止和取消,私立教育退出历史舞台。
院系调整-简要概况1952年院系调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全盘调整,将中国一举纳入苏联模式教育体系。
伴随着政权更迭而进行的这场教育体制改革,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需要大量的工科技术人才,教育的重心放在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紧密相连,按产业部门、行业来甚至按产品设立学院、系科和专业(例如拖拉机学院、坦克系等等),确定招生和学生分配;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行垄断,学生全部免费。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培养“专家”的教育体制。
中央政府对这种图景还是持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高校教育制度要改,但要慢慢来。
但正如农业合作化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突然疾进一样,随着抗美援朝和苏联来华专家的到位,随着领导们对自己党办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信心满满的增长,高校改革突然就由和风细雨变为狂风骤雨,一往无前的在1952年开展起来。
经过小范围的院系调整试验后,中央教育部于1951 年11 月召开了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拟订了全国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揭开了1952 年全国院系大调整的序幕。
52 年秋季,中央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改造的基础上,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北京“八大学院”等,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工作,调整于1953年结束。
黑龙江科技大学校史

黑科大校史(黑龙江科技大学)1947-2014第一篇生于战火,服务煤炭(1947年—1987年)第一章学校创建情况概述第一节学校选址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一、学校位置二、周边地理环境三、气候状况第二节初建学校时期的国内外形势一、国内社会情况二、国际形势三、建校背景和东北矿区煤炭生产状况第一节第一任校长陈郁一、陈郁简介二、中央决定第二章历史沿革与发展状况概述第一节学校初建(1947年5月—1949年12月)一、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二、鹤岗矿务局职工技术学校三、鸡西矿区职工学校四、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第二节曲折前进,逐步壮大(1950年—1965年)一、鹤岗矿山工业技术学校二、鸡西矿山工业技术学校三、鸡西煤矿工业学校四、鸡西矿业学院五、阜新煤矿学院六、整风运动七、勤工俭学和大搞钢铁运动八、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第三节十年动乱(1966年10月—1976年)一、“文化大革命”在学校二、艰难的招生和人才培养工作三、动乱中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四、“学朝农”和“评法批儒”运动五、伤痕累累的学校状况第四节拨乱反正,复建本科(1976年10月—1978年)一、揭批江表反革命集团斗争二、平反冤、假、错案三、恢复学校各项工作四、改建鸡西矿业学院第五节扎根煤城,平稳发展(1979年10月—1987年)一、更名黑龙江矿业学院二、全面改革(一)改革管理体制(二)改革教学和科研工作(三)改革人事管理(四)改革财务管理(五)改革后勤工厂管理三、稳步发展四、国家教学工作合格评价第三章机构设置第一节学校领导体制和管理原则一、学校领导体制二、学校管理工作原则第二节党群系统机构设置及职责一、党组织机构沿革二、历届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会三、党委各部门职责四、群团组织第三节行政管理机构一、行政管理机构沿革二、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第四章教学及专业设置第一节教学组织一、采矿工程系二、电气工程系三、选矿工程系四、机械工程系五、建筑工程系六、地质工程系七、工业企业管理工程系八、基础部九、社会科学教研部十、体育教研室十一、函授部第二节专业设置一、采矿工程专业二、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三、选矿工程专业四、矿业机械工程专业五、矿业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六、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七、煤田地质勘查专业八、工业企业管理专业第五章科学研究工作第一节科研管理机构及沿革一、管理机构二、沿革第二节科学研究过程管理第三节智力科技开发管理一、管理机构二、智力科技开发管理第六章基本建设第一节基本建设管理体制一、中专时期基本建设管理体制二、改建矿院后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第二节基本建设概况一、中专时期基本建设概况二、改建矿院后基本建设概况第七章学院管理第一节教学管理一、教学管理系统二、教学计划管理三、教学质量管理四、教学管理评估五、学生管理第二节图书及科技情报工作一、机构设置沿革二、图书、期刊管理三、科技情报室第三节工厂一、工厂沿革与发展状况二、工厂管理第四节人事劳动管理一、机构沿革二、人事调配三、工资调整四、职称评定五、教职工队伍建设和培训六、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第五节财务工作第六节总务管理一、总务管理机构二、伙食管理三、水、电、暖和通讯管理四、校产管理五、物资管理六、生活福利七、劳动服务公司八、校园绿化环境第七节安全保卫工作一、保卫机构二、安全保卫工作的发展变化第八章党务工作第一节党的组织工作一、党的组织生活二、各时期的组织发展工作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四、全面整党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六、干部管理工作七、老干部管理工作第二节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文革”前宣传工作的概况二、校内重大的政治运动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情况四、精神文明建设第三节统战工作一、基本情况二、民主党派三、侨务工作第四节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一、制度建设工作二、党性、党纪教育工作三、查处党员违纪案件工作四、信访工作第九章体育、卫生工作第一节体育工作一、体育教学二、体育竞赛第二节卫生工作一、学院医院沿革二、卫生工作组织机构三、爱国卫生运动与卫生防疫工作四、卫生宣传与健康档案的管理五、医疗工作第三节计划生育工作一、组织机构二、计划生育政策三、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四、计划生育的成效第二篇依煤前行,跨越发展(1988年—2003年)第三篇办学转型,科学发展(2004年—现在)第四篇学校现状第一章况概述学校创建情第一节学校选址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龙江矿业学院坐落在祖国东北边陲鸡西环市鸡冠区南星街。
发挥优势 创建矿业能源领域一流的管理学院——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管理学院王立杰院长

究生毕 业 。主要 从 事技 术 经济 、能 源 经济 管理 与 政 策 、 战略 管理 等 方 面的教 学与研 究工 作 。 已完成 国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项 目、部 重 点科 研 项 目及 其 它项 目
和师 资 队伍 建设 ,不 断提 升教 学 和科 研 水平 ,进 一
步拓 宽 办学 思路 ,创造 了一个 良好 的契 机 。
2 9
记 者 :首先 ,我 们 对 管理 学 院 的成立 表 示衷 心 的祝 贺 。请 问王 院长 :管理 学 院成 立 后 的发 展 目标
煤 炭 经 济 研 究 ・2 0 . O 0 2 1
维普资讯
f 名家访谈J .
统 计 、 经 济 法 学 、金 融 贸 易 等 8个 研 究 方 向 。 在 学 科 建设 、教学 、科 研 等 领 域 都 取 得 了 丰 硕 的 成 果 ,
并重 的多层 次 办学 格 局 ,本 科 生 在 校 人 数 达 到 8 0 0 人 。 研 究 生 在 校 人 数 达 到 6 0 人 , 其 它 各 类 培 训 0 1 0人 。 总 的 办 学 规 模 达 到 15 0人 ; 年 度 科 研 经 o 0 费 力 争 达 到 2 0万 元 , 争 取 在 矿 业 能 源 及 相 关 领 域 0 获 得若 干项 有 较 大影 响 的研 究成 果 。
维普资讯
Iei eer nrw hCei t eT l t v by
_ 【 名家访谈1 ‘
发 挥 优 势 创 建 矿 业
能 源 领 域 一 流 的管 理 学 院
访 中 国矿 业 大 学 ( 京校 区) 管理 学 院王 立杰 院长 北
本 刊记 者
I rw h er nv e li t i T et ee C by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院建院55周年庆典策划案

管理学院百年校庆、55周年院庆接待工作手册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2009年10月目录一、组织领导1二、校庆院庆期间各主要工作负责人11、功能组负责人及分工12、协调组职责及分工23、综合协调人员3三、校庆院庆庆典活动31、学校庆典活动32、学院活动及参加学校活动安排43、庆典总结工作5四、学院接待工作具体安排51、接待点工作安排52、校友报到流程53、校友住宿安排54、车辆安排55、关于校友自带车辆入校管理6五、校庆捐赠指南61、捐赠方式62、捐赠用途63、鸣谢方式64、纪念品发放6六、学院文化工程捐赠一览7附:管理学院教职工通讯录一、组织领导校庆院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聂锐赵建岭副组长:王良洪董靖成员:X传哲黄国良谢守祥翟传玺关福远周敏樊世清王华清周朝富侯晓红蒋卫东李文臣谢惠琳朱学义李秀枝唐安宝吴从新陈红芦慧李新春X明慧龙如银王建军周梅华丁志华二、校庆院庆期间各主要工作负责人1、功能组负责人及分工2、协调组职责及分工主要职责:了解校庆、院庆期间的有关活动安排及学院接待工作总体情况;热情接待负责专业返校校友;及时了解负责专业返校校友情况;接受所负责专业校友的咨询。
3、综合协调人员管理学院院长聂锐0516-86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赵建岭0516-86党委副书记董靖0516-68行政副院长王良洪0516-19住宿及签到联系人丁志华捐赠联系人翟传玺0516-96院庆办联系人X 旭0516-69三、校庆院庆庆典活动1、学校庆典活动2、学院活动及参加学校活动安排注:17、18日校庆期间,学院将开放二层资料室、三层实验室、财务实验室、金融实验室、沙盘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欢迎各位校友参观指导。
3、庆典总结工作2009年10月19日—2009年10月30日四、学院接待工作具体安排1、接待点工作安排配合学校接待部门,我院在XX火车站、矿大行政楼南广场迎接管理学院校友,并负责将校友迎送到管理学院主接待点,所有管理学院校友都在管理学院大楼一层大厅登记报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中国矿业大学简介乘车路线地址:
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一。
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从徐州火车站到中国矿业大学做51路(06:00-18:30)到南湖校区,火车站出来右转前行100米。
老校区11路,19路,火车站出来左转前行100米。
看见车头有点斜的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中国矿业大学历任校(院)长及任职年限:
彭世济任中国矿业学院院长:(1982~1988);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1988~1993);郭育光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1993~1998);谢和平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1998~2003);王悦汉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2003~2007);葛世荣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2007至现今);乔建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2003至现今)。
中国矿业大学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冀中能源体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学院是人事和财务相对独立的办学单位,隶属中国矿业大学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独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独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历史变迁过程详解: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
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
一。
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2000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本文由: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