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历史渊源流长,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研究。
由于跨文化交流沟通的研究难度较大,从内容和功能来看,语用失误是由于人的主观认知造成的。
本文主要从语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论述语用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对策,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跨文化商务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标签: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对策一、前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跨文化商务沟通就成为了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多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势必回事当代人遇到越来越多的源于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形成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尤其语用问题表现得越来越重要,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曼早就指出:“一个优秀的跨国企业管理人员和商人所具备的品质之一是应该能说几种语言,并熟悉各国的法律、风俗、政策、礼节、宗教、艺术状况。
”由此可见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由于语用文化造成的沟通障碍是我们以后的文化发展和包容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大势所趋。
二、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1.跨文化交际的含义“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 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换言之,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一个文化群体和另一个文化群体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语言本身已经具有与另一种语言的区别性特征。
因此,跨文化交际往往又是指一个语言群体的人与另一个语言群体的人之间进行交流。
2.语用失误的含义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
研究语用失误对于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方面,它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了解对方,意识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话语在不同的文化氛围里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言语行为,发现交际故障之所在并知道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规范,避免交际冲突。
跨文化交际失败与语用负迁移关系探析

6 7 5 1 4 ) 1
威 严 的 生 物 。值 得 注 意 的是 , r g n ̄个 词 在 英 语 国 家 中 d ao : i 代 表 着 邪 恶 .谚 语 中说 : eyb d h s rg nt s y在 Ev r o y a ad a o o l . a 孩 子很 小 的 时候 , 句 话 常 常用 来 鼓 励 孩 童 , 对 困难 , 这 面 克 服 困 难 。 因 而 , 把 “ 洲 四 小 龙 ” 译 为 t e o r il 当 亚 翻 h u lt f te d a o s f i会 暗 含 不 好 的 意 思 .从 而 影 响 交 际 的 顺 利 r g n As o a
负 迁 移 导 致 了跨 文 化 交 际 失 败 。
关 键 词 :跨 文 化 交 际 失 败
引 言
进 行 。 学 者 们 认 为 语 用 语 言 失 误 是 一 种 较 为 简 单 的 语 言
失误 , 可 以通过 教 学 等途径 来 避免 与 克服 的 。 是
三 、 交 语 用 负 迁 移 社
《 津 字典 》 定 义 , 值 观 指 的 是 一 个人 判 断什 么 是人 牛 的 价 生 中最重 要 的和最 有 价值 的 原则 或是 标 准 。集 体主 义是
被 中 国 人 所 高 度 重 视 的 一 种 价 值 观 念 。 它 提 倡 在 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 中 建 立 和 谐 的 人 际 关 系 。 在 与 英 语 语 言 国 家 的 人 打 招 呼 时 .经 常 可 以 看 出 集 体 主 义 思 想 对 中 国 人 的 深 刻 影 响 。 举 一 例 : 热 的 夏 日 , 位 美 国 留 学 生 S 访 老 试 炎 一 拜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的原因与规避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的原因与规避不同文化的交际者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到目标语文化中,结果必然会对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文化负迁移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着名的翻译家金圣华在论及翻译的作用时曾打了个比方:“翻译就像一座桥,桥两旁气候悬殊,风光迥异。
两端之间,原隔着险峻的山谷,湍急的溪流。
两旁的人,各忙各的,世代相传,分别发展出一套不同的习俗风尚以及语言文化来。
有一天,这不同文化习俗的人,忽然想要跟对岸打个招呼怎么办?要渡过峡谷,不得不架起一座桥……”(金圣华:1997)这座桥便成为了跨语言、跨文化之桥。
文化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从本质上讲就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翻译以文化沟通为第一要务,而文化的障碍往往却是译者面对的头号劲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避免或减少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文化的负迁移不同文化的交际者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到目标语文化中,结果必然会对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就是“文化迁移”。
心理学中,若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叫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而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就叫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邵瑞珍:1997)。
同样如果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被目标语吸收并成为其组成部分,则这种迁移被视为文化的正迁移。
相反,由于带有母语文化特征的言语没有被目标语语言读者所理解和接受,造成了文化误读,就会出现文化的负迁移。
根据戴炜栋教授对文化迁移的分类,我们也可以把文化负迁移分为两种,即表层文化负迁移和深层文化负迁移。
1.表层文化负迁移。
表层文化负迁移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负迁移,如语言形式的文化负迁移和言语行为交际模式的文化负迁移。
首先,语言形式的文化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误读、误译。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语言学习其实就是语言学习的文化,最终目的是交流。
本文主要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分析了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引言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习俗,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而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规范和语用规则。
这些因素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障碍、交际低效、相互误解以及可能的文化冲突,给交际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仅仅意味着表达,而真正的交流涉及到很多沟通问题。
交流的目的是让听者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
因此,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二、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理解语言,就要理解文化,要理解文化,就要理解语言。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沟通和交流并不容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往往会遇到困难。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经常会出现交际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它也指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中国的母语为汉语的人和美国的母语为英语的人的交流中,由于价值观、习俗、思维模式等的差异。
,在交际中何时何地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对不同的受众说什么,都是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
jenny thomas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语用错误,涉及到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有关。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免不了接触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当然,其中也包含诸如语法、社会等方面知识。
对此,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无法正确理清以上几方面的关系,则在跨文化交流中难免会出现问题。
而这种的问题通常亦将表现出语言用语与社会用语两大方面。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社会用语跨文化的交际过程,掌握语言仅是其一,能可基于不同的语境揣测到对方真正的会话含义,方能尽可能低避免语用失误,进而确保交际过程的顺利。
至于实际交际过程所涉及的相关认知语境,其中则分别包含了文化与思维两方面的要素。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表现(一)语用语言失误外语学习者,其之所以容易出现语用方面的失误,通常是因未能掌握语言的使用语境,或是依照了自身母语的套用方式来盲目套用了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
1、套用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如当中国售货员以“What do you want?”的方式问及外国顾客,则显然不符合英语习惯。
虽然,外国顾客亦能理解其所指为何意,但这确实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而正确的询问应是“What can I do for you?”2、违法了语言习惯。
如Mother:Jim,have you finished yourhomework?Jim:Yes,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从此句的语法上来看,看似没有错误,但却违背了英语的表达习惯,并且让提问者认为说话者极不耐烦,故正确的说法应是“Yes,I have,”或“No,Ihaven't,”。
3、混淆相同表达在不同语言中的语用意义。
基于不同的语境,则相同的语言亦可表达不同的含义,如当外来游客问及中国路人“Shall I take this way?”。
若路人回以“Of course,”,雖也表达着当然之意,但却隐约包含不耐烦的情绪。
(二)社交语用失误社会用语上的失误,通常是因双方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所差异而导致,且鉴于交谈双方的身份以及谈话语域的不同亦可能导致双方理解产生歧义。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际行为和交际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交际约定的差异,常常会导致在交际过程中发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用过程中违反了某种交际规范或者导致了交际故障的一种言语行为。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进行浅析,探讨如何避免和处理这些失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更好开展。
一、文化背景引起的语用失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方式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样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国,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会通过“客气”、“礼貌”的语言表达来传递自己的尊重和友好,而在一些西方国家,过分客气和谦虚反而会被认为是虚伪和不诚实的表现。
所以,当中国人使用过分客气的语言表达时,很容易造成西方人的不适。
类似的情况在各个方面都会存在,比如对待称呼的用词、言语的严谨性、交际的直接性等。
这些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造成语用失误,而且有时会给交际双方带来尴尬和误解。
二、语言虚构引起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所处语境的不熟悉而造成语用失误。
由于对外语习得的限制,有些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使用错误的词语或者语法结构,这样的“语言虚构”往往会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文中,“对不起”是用来表示道歉的词语,但是在英文中,“sorry”并不一定用于道歉,而是可以用来表示遗憾、懊悔等。
有些人在英文交际中过度使用“sorry”,往往会被人认为是不必要的客气。
由于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不到位,在外语交际中难免会出现语法错误或者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这也会成为语用失误的来源。
三、非语言交际的失误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言语交际,还包括非语言交际行为。
身体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际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于非语言交际方式的认知和运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往往会导致非语言交际的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跨文化交际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不同背景、文化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常见的现象,它经常导致沟通中断、误解和冲突。
因此,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首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可分为两类:非故意的失误和故意的失误。
非故意的失误是指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的误解和沟通中断。
而故意的失误则是指通过语用手段故意制造误解和误导对方。
这两种失误虽然有所区别,但其后果都是影响到交际的顺利进行。
非故意的失误最常见的情形是信仰、价值观和礼仪的不同。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没有礼貌的行为如直接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和财富状况是被视为不得体的。
但在其他文化中,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随口问的,而不被视为失礼。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会不经意地问出这些问题,而导致另一方感到不舒服或者不开心。
另一个常见的非故意的失误是语言体系的不同。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使用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可能会遇到这些语义和语法的差异,并因此产生误解。
例如,俄语和英语的语法规则完全不同。
由于这种语言间的差异,人们可能会用不当的方式表达思想。
故意的失误则更加微妙,因为它需要对文化的理解和对他人的意图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故意的失误可能涉及了歧视、诽谤、攻击和威胁行为。
例如,在一些国家,对同性恋者的攻击和歧视是非常普遍的。
在这些国家,如果一个同性恋者表达了自己的性取向或穿着较为“女性化”的衣服,他们可能会遭受歧视和攻击。
这种歧视和攻击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
为了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了解文化差异:我们应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这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文化的语言、历史、艺术和文学来完成。
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各种背景的人交流,了解其他文化的风俗习惯。
2.避免使用带有文化色彩的语言:我们应该避免使用那些具有不好的文化含义的词汇和语句。
例如,在西方国家,对非洲国家的人或居民使用一些带有种族歧视的词语是非常不得体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习俗、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语用失误,这些失误不仅可能导致沟通的障碍,甚至可能引发误解和冲突。
因此,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文章首先回顾了相关理论和研究,界定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和分类。
然后,结合具体案例,从语言习惯、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提高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有指导意义,也对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和谐共处具有积极意义。
二、语用失误的定义与分类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或冲突。
语用失误不仅反映了语言本身的问题,更揭示了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和认知冲突。
语用失误通常可以分为两类: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主要发生在语言使用的形式上,是由于对语言本身的误解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例如,在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礼貌或谦逊的表达,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直接或冒犯。
这种失误通常是由于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语言规则掌握不足或误解造成的。
社交语用失误则更加复杂,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对文化规范、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误解或忽视。
这种失误往往是由于交际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社会距离、行为准则和期望的误解造成的。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询问他人的年龄、婚姻状况或收入等私人信息被视为不礼貌或侵犯隐私,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友好或关心的表现。
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避免语用失误至关重要。
这不仅需要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则,更需要他们深入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王培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要] 文章试图阐述语用负迁移对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并藉此提出对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语用负迁移;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一引言
语用迁移是二语习得中一个较新的课题,在过去的20年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基于语用迁移的跨学科性质,它对跨文化交际和二语习得的成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国外对语用迁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各种言语行为的考察进行,即研究二语学习者在实施某种具体言语行为时受到的来自母语的影响。
语用迁移分为两种形式:正迁移和负迁移。
语用正迁移指的是学习者将母语里关于某个言语行为的语用知识搬到目的语中去表达和理解同样的言语行为。
然而事实上是目的语里已经有了一套现成的理解和表达这同样的这种言语行为的类似的语用知识。
而语用负迁移指学习者将母语里关于某个言语行为的语用知识搬到目的语中去表达和理解同样的言语行为,但这种语用知识却不同于目的语里已有的理解和表达。
这篇文章将把主要着眼点放在语用负迁移上。
二语用负迁移产生的原因
二语习得中语用负迁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两种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
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普遍性,但文化差异也造成了各言语社会团体之间语言使用的巨大差异,也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带来了不少困难。
[1]语言不是孤立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
它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
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差异。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到语言的各个层面。
如果运用本民族母语的习惯和文化模式表达另一种语言,其结果总是很不得体。
学习者个体的趋同心理也是引起语用负迁移的又一个原因。
三语用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1、语用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如果不去刻意了解彼此的语用规则,很容易受到“语用负迁移”的干扰,直接把母语翻译成目的语,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其结果是一种言语行为的影响力在不同的文化中失去作用。
因语用负迁移所造成交际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1)今天太累了。
Today was really tired.(套用中文句法) 2)那么,明天是你的生日了,多大了?So, it's your birthday tomorrow. And how old will you be? (中国的文化习俗:打探年龄)。
语言反映文化。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用规则,因此某一特定文化中人们的言语行为充分体现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文化价值观指导人们的看法和行为,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
因此,不理解价值观的差异就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
2、语用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正面影响
事实上,由于母语与目的语本身词汇涵义、语法体系、句法结构的不同 ,语用负迁移这种现象是一种必然且会相对持续的语言现象。
语用负迁移对外语学习的正面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语用负迁移是一种学习策略。
语言学家们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并不都是由负迁移造成的。
于是, 他们开始从经验主义的角度研究负迁移, 也就是说, 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作用。
比如, 中国学生S 的美国朋友kristi邀请他参加一个生日聚会, 聚会结束后,Kevin 对他说:“Thank you for coming to the party.”学生S 的回答是:“It's OK. ”可是S发现Kristi听了他的回答后显得有些不高兴, 他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于是请教老师, 老师告诉他在交际中用了一个语用负迁移, 也就是说, 他选择“安慰”这一言语行为来回答朋友的感谢是不恰当的, 而应当用“感谢”这一言语行为。
至此, 这位中国学生S 修正了错误的说法, 学到了新的语用知识。
第二, 语用负迁移是一种交际策略。
当学习者的语用知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 他们总会在实际交际中遇到一些已有的语用知识不能应付的问题,但是语用负迁移也是一种可拿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 中国学生S 在系里遇到外教cathy慌慌张张地在找什么东西, 他走过去问道:“What do you want?”。
这里S用了汉语中的“你想要什么?”来表达“提供帮助”这一言语行为, 犯了语用负迁移的错误, 恰当的说法应该是“What can I do for you?”但是他已有的英语语用知识不能让他顺利地与外教交谈, 他只好求助于母语的语用知识, 否则, 他只好保持沉默, 放弃交际。
而出现语用负迁移和保持沉默相比, 显然保持沉默更会让交际对方误解, 最终导致交际失败。
所以语用负迁移是一种交际策略, 有助于避免交际失败。
第三, 语用负迁移的出现证明学习者对学到的知识不断进行内化。
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假设论证法”逐渐修正原来为了弥补语用知识的不足而产生的语用负迁移。
学习者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负迁移是为了检测他们关于所学语言的假设是否正确。
它证明学习者在逐渐吸收新的语用知识, 并逐步用这些新语用知识取代最初他们关于目的语语用知识的错误假设。
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而并非表示学习者已停滞不前。
四语用负迁移对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启示
1、1、须充分认识文化教学的重要地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
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
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障碍。
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当仅仅是语言教学,还应包括文化教学。
应把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知识教学当作一个整体。
2、注意语用能力的培养,有目的地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当今外语教学强调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传授语用知识,不断加宽、拓展各种文化背景面,适人、适地、适时进行文化交际。
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得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2]语用学与外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英语作为外语的语用能力不会随着学生的英语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的提高而自然地提高,语用知识是要教的,培养语用能力有赖于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学来的语用知识。
[3]
3、加强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
语用失误除了粗心或一时疏忽以外,大部分是由母语的干扰造成。
那么,我们可以从跨文化角度出发,运用“对比分析法”,把学生的母语和他们所学的外语进行具体的比较,找出错误的根源。
如单纯地站在母语或目的语方面去研究,是不能正确地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问题的。
因为误解和冲突是由于参与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是通过跨文化交际中显露出来。
所以要想揭示这种误解或冲突的文化差异,就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实现。
五结语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二语习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语用负迁移是在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正常现象,它是由我们对文化差异的不敏感性造成的。
外语教师应正视语用负迁移的消极影响,但过度强调其对跨文化交际起的干扰作用则有失偏颇。
虽然语用负迁移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要减少语用负迁移的干扰,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语用负迁移恰恰是为这一目的所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