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9-10章

美学原理9-10章
美学原理9-10章

第九章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

“优美”概括了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崇高”概括了继承希伯来文化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以哥特式教堂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优美(beauty or grace)的审美形态最早来源于古代希腊文化。

古希腊的这种单纯、静穆、和谐的美。不仅表现于建筑和雕塑,而

崇高(sublime)的审美形态起源于希伯来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崇高”的艺术风格:

宗教艺术风格:追求对有限人生的精神超越

浪漫主义风格:人自身成为崇高的主体,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历程

成为崇高的核心。

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比较

1.最终目的:人的完满——人被拯救

2.最高观念:按事物本来面目看待事物——训诫和服从高于一切

的赞颂同时对人的价值进行压抑的宗教艺术。

当崇高从宗教艺术风格演变为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时,它的内容从主体精神的异化复归为主体精神的自觉。追求超越的人对自身的超越这一精神历程,代替宗教超越中的彼岸(天国、上帝),成为崇高的核心。

四、崇高的审美特征

朗吉弩斯在西方美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提出来。现代美学中的崇高理论是以朗吉弩斯的《论崇高》为起点而逐步走

向完善的。

物中。

他在《论崇高》中写的一段话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环视四周的生活,我们会发现,万物的丰富、雄伟、美丽是惊人的。小小的溪流清澈而有用,可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还有辽阔的海洋的美却更加令人惊叹;天上的星光是美的,可是与我们自己点燃的火炬比起来,星光就显得黯然无光了;火山在爆发时从地底抛出巨石和整个山丘,大地上还因此流起火的河流,那样的景象具有摧毁一切的惊人气势。

朗吉弩斯通过列举这些对象显示出自然界崇高的美学特征:数量的巨大和力量的强大,威严可怕,令人惊叹,人的实践尚未征服的奇异。

2、崇高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和艺术中。

朗吉弩斯所理解的社会生活的崇高主要限于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远和感情的炽烈。

比如,《论崇高》里通篇充满了对意志远大、激越高举、慷慨磊落的人格的赞赏和对和琐屑无聊、心胸狭窄、墨守成规的人格的鄙夷。(二)、崇高的效果

1、崇高的效果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

人天生就有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在崇高的对象面前,人感到自身的平庸和渺小,人奋起追赶对象、征服对象、超过对象,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自豪。

对于崇高的效果,朗吉弩斯在《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话:“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森罗万象的宇宙中来,仿佛引我们去参加盛会,要我们做造化万物的观光者,做追求荣誉的竞赛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的心灵中植下不可抵抗的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黑格尔

“我们在观照伟大的东西时,或者感到恐怖,或者惊奇,或者对自己的力量以及人类的尊严产生自豪,或者由于我们自身的渺小、衰弱而丧魂落魄。”------车尔尼雪夫斯基

2、朗吉弩斯提出艺术中的崇高应该对人的感情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

狂喜,让人惊奇,这是贯穿《论崇高》全书的一条主线。

他写道:“天才不仅在于说服听众,而且也在于使人狂喜。凡是使人惊叹的篇章总是有感染力的,往往胜于说服和动听。因为信与不信,权在于我,而此等篇章却有不可抗拒的魅力,能征服听众的心灵。”

这里,朗吉弩斯是超越了希腊美学的传统的。崇高的目的不是净化,不是摹仿,也不是理智的说服。

狂喜“是指听众在深受感动时那种惊心动魄,情感白热化,精神高度振奋,几乎失去自我控制的心理状态”。-------朱光潜

康德《判断力批判》论崇高

1、两种崇高:数量的崇高,特点在于对象体积的无限大;力量的崇高,特点在于对象既引起恐惧又引起崇敬的那种巨大的力量或气魄。

数量的崇高——崇高的主观的符合目的性见于想象力遭到“推拒”而理性起来解围。

力量的崇高

力量崇高的事物一方面须有巨大的威力,另一方面这威力对我们却不能成为支配力。

痛感转化为快感,崇敬克服了恐惧

崇高在于自然还是人的内心?

康德所举的力量的崇高都有关道德观念。所以力量的崇高主要是指勇敢精神的崇高,这种精神是一定社会文化修养的结果。

2、康德崇高说的缺点

黑格尔放弃了康德的艺术作品不能崇高以及崇高与美对立的看法法国美学家巴希反对把崇高分为数量的和力量的两种,认为崇高只有力量伟大一种。

对于康德的崇高在于体积巨大的观点,受到后人的批评。英国的勃拉德莱在《牛津诗学讲义》中,就举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到的麻雀抗拒猎狗的例子反驳康德的这个观点。

这表明:体积的大小在崇高感中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力量或气魄。

--------------------勃拉德莱F.H.

Bradley (1846-1924)

《论崇高》在美学史上的地位

1、朗吉弩斯的崇高范畴的提出以及对崇高效果——狂喜的强调,在美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一种转变,这种转变在艺术创作中是由理智向情感的转变,由规范法则向精神实质的转变。

2、对感情、灵感、想象的重视使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成为若干

年后的启蒙运动者和浪漫主义者手中的武器。他们以此反对新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反对刻板的政治生活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压抑,崇尚艺术创作中的自由和激情。

优美和崇高的比较

1、静态——动态。

2、小巧、柔顺、完善——巨大、粗犷、无限。

3、愉悦、接近——拒斥、升华。

4、主客融合——主体超越对象而后达到同一。

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唐·司空图《诗品》接近阴柔之美的,“纤秾”、“典雅”等

接近阳刚之美的,“雄浑”、“劲健”、“豪放”

宋词中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豪放派)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婉约派)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审美特征

阳刚之美(壮美)

惊而快之,发豪士之气。

壮美的景象与审美主体之间存在一种对抗关系,使审美主体产生惊怖的情绪,但同时又在审美主体内心激起一种摆脱琐细平庸的境界而上升到更广阔境界的豪壮之气,因而感到兴奋。

阴柔之美(优美)

乐而忘之,几忘其有身。

欣赏者凝神观照,获得审美的愉悦,刹那间忘记自身的存在。

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也有关于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论述。

姚鼐列举的刚性美的对象有:雷霆闪电、崇山峻岭、对于人来说如凭空远眺、万千将士勇猛杀敌等等;而柔性美的对象有:云、霞、清风、烟雾、幽静的山林里潺潺的溪水等等。

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刚性美和柔性美》里就援引了姚鼐关于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论述。这是朱光潜我国系统论述崇高这个审美范畴,对崇高和秀美进行比较研究的最早文献。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vs 崇高与优美

文化背景:中国美学中的优美,并不具有西方美学的优美那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文化内涵;中国美学中的壮美,也不具有西方

崇高与优美的关系中是没有的。

第十章悲剧与喜剧

悲剧的概念

自然界没有悲剧。

“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悲剧,正如辞典里没有诗,采石场里没有雕塑作品一样。”——朱光潜

社会生活领域里的喜剧与悲剧都是一种审美意象,离不开审美主体,需要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唤醒它、照亮它。

悲剧的概念:广义的悲剧(作为审美范畴之一)PK狭义的悲剧(戏剧样

式之一)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解释: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但与悲剧主角的道德因素无关。他们不是因为做了坏事,而是由于自己的过失而陷入厄运或遭到灭顶之灾,这是命运的捉弄。因此引起人们对悲剧主角的怜悯和对命运的恐惧。

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

悲剧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第一、不应让一个好人由福转到祸

第二、也不应让一个坏人由祸转到福

第三、悲剧情节结构也不应该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从福落到祸

黑格尔对悲剧的解释:悲剧所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与调解,使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

就悲剧主角个人而言,他的牺牲好像是无辜的;但就整个世界秩序而言,他个人虽遭到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所以悲剧的

结局虽是一种灾难和痛苦,但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怜悯和恐惧”,而是愉快和振奋。

尼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悲剧给人的美感是痛苦与狂喜交融的迷狂状态,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悲剧的本质:命运感

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的核心。并非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和痛苦都构成悲剧,只有那种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不畏缩和颓丧;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反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朱光潜

悲剧的审美效果:命运感(人生的严峻)

→恐惧

→思考

→成熟

悲剧的意义:人性的完整和深刻

悲剧的主角只是生命看狂澜中一点一滴,他牺牲了性命也不过一点一滴的水归原到无涯的大海。在个体生命的无常中显出永恒生命的不朽,这是悲剧的最大使命,也就是悲剧使人快意的原因之一。————朱光潜

中国的悲剧

喜剧的意蕴的核心:时间感。

喜剧体现一种时间感。

整个世界是一个新陈代谢、辞旧迎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再生的过程。旧的死亡了,新的又会产生。旧的东西,丧失了生命力的即将死亡的东西,总显得滑稽可笑,于是产生了喜剧。

喜剧的美感:同情感、智慧感、新奇感

低下卑劣的东西以高尚堂皇的面貌出现

无足轻重的东西以异常严重的面貌出现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含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核在线答题 一、选择题(60分) 1、《人间词话》是谁的名著? (3分) ? A.王国维 ? B.梁启超 ? C.叶朗 ? D.朱光潜 2、对中国近代美学影响最大的三位人物是梁启超、国维与谁? (3分) ? A.叶朗 ? B.朱光潜 ? C.胡适 ? D.蔡元培 3、50年代前后的美学大讨论是以批判谁的美学观点为中心的是? (3分) ? A.朱光潜 ? B.梁启超 ? C.王国维 ? D.蔡元培 4、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学者是? (3分) ? A.朱光潜 ? B.叶朗 ? C.李泽厚

? D.蔡元培 5、中国古代诗歌中沉郁之美指的是? (3分) ? A.王国维 ? B.李白 ? C.杜甫 ? D.李贺 6、“事物的实在是事物的作品,事物的外观是人的作品。”是谁说的? (3分) ? A.王羲之 ? B.王国维 ? C.杜甫 ? D.席勒 7、“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是谁说的? (3分) ? A.梯利希 ? B.席勒 ? C.黑格尔 ? D.汤因比 8、叶朗认为非常重要的“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是谁说的? (3分) ? A.王夫之 ? B.王阳明 ? C.顾炎武

? D.黄宗羲 9、“去蔽、澄明、敞亮”是谁的主张? (3分) ? A.席勒 ? B.费尔巴哈 ? C.黑格尔 ? D.海德格尔 10、“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的心弦”是谁说的? (3分) ? A.席勒 ? B.海德格尔 ? C.吉卜龄 ? D.费尔巴哈 11、小说《项链》是谁的作品 (3分) ? A.莫泊桑 ? B.福楼拜 ? C.巴尔扎克 ? D.大仲马 12、《生活与美学》是俄国哪位作家的作品? (3分) ? A.普列汉诺夫 ? B.伏尔泰 ? C.车尔尼雪夫斯基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的七大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七大原则 一、功能原则 在19世纪,美国的著名雕塑家霍雷肖·格里诺提出“形式追随功能”这一改变历史性的口号。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路易斯沙利文首先将其引入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即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是好的功能,然后再加上合适的形式。设计行为有别于纯粹艺术,其基于功能原则,任何设计行为都有既定的功能要满足,是否达到这一要求,成为判断设计结果成功与失败的一个先决条件。公共空间设计的实用性是室内设计问题的基础,它建立在物质条件的科学应用上,如空间计划,家具的陈设,储藏设置及采光、通风、管道等设备,必须合乎科学、合理的法则,以提供完善的生活效用,满足人们的多种生活、工作、学习需求。 二、艺术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体现艺术性,在重视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能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这也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面临的科技和感情问题。公共空间设计的艺术性较为集中、细致、深刻地反映了设计美学中的空间形体美、功能技术美、装饰工艺美。室内设计通过室内空间、界面线形以及室内家具、灯具、设备等内含物的综合,给人们以室内环境艺术的感受,因此室内设计与装饰艺术和工业设计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三、经济原则 任何设计并不是多做就是好,奢华就是好,关键是科学合理。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需要的,具有实用和欣赏双重价值。华而不实的东西只能画蛇添足,造成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有的还有可能给人带来危害。 四、科技原则 现代室内设计所创造的新型室内环境,往往在电脑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具有新的要求,室内设施设备从电器通信、新型装饰材料到五金配件等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如:智能大楼、能源自给住宅、电脑控制住宅等。科技含量的增加,也使现代室内设计产品整体的附加值增加。 五、环保原则 人的一生中极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安全、卫生、效率和舒适,人们对室内设计要求更为深入细致,更为慎密,也需要更多地从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舒适的角度去考虑。室内设计中,对构成室内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采光与照明、色调和色彩配置、材料质地和纹理,对室内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对室内声环境中的隔声、吸声等的考虑都应周密。 六、文化性原则

(完整版)《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联系:第一,美以善作为前提;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 第三,与功利联系的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第四,美与善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伦理学,认识和观赏);

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最新答案

1 《大趋势》的作者是()。 0.0分 ?A、 约瑟夫·奈 ? ?B、 丹尼尔·卡尼曼 ? ?C、 保罗.肯尼迪 ? ?D、 约翰·奈斯比特 ? 我的答案:A 2 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它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 ? ?B、

杜尚是观念艺术的发起者。 ? ?C、 它指的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 ?D、 它否定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 ? 我的答案:B 3 古希腊人大量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崇尚()。 1.0分 ?A、 自然美 ? ?B、 人体美 ? ?C、 心灵美 ? ?D、 形式美 ?

我的答案:B 4 下列不属于社会美的有()。 1.0分 ?A、 民俗风情 ? ?B、 人物美 ? ?C、 休闲文化 ? ?D、 山川河流 ? 我的答案:D 5 被封为“净坛使者”的是()。 1.0分 ?A、 沙僧 ?

?B、 猪八戒 ? ?C、 玄奘 ? ?D、 孙悟空 ? 我的答案:B 6 审美趣味集合了以下哪种要素?()1.0分 ?A、 审美偏爱 ? ?B、 审美标准 ? ?C、 审美理想 ? ?D、 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7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科学家常常因追求美而走向真理。 ? ?B、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 ?C、 美育的目标是使人获得足够的知识。 ? ?D、 美育应该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 ? 我的答案:C 8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分 ?A、 艺术品是意象的外化。

?B、 艺术的本体就是美,艺术和美是不可分的。 ? ?C、 狭义的美是审美意象。 ? ?D、 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 ? 我的答案:C 9 宗白华认为,中国形而上学属于()的体系。 1.0分 ?A、 唯美 ? ?B、 生命 ? ?C、 唯心 ? ?D、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美学原理期末答案..

美学原理(73.0分) 选择题(50分) 1、李泽厚对“美”的认识是:(1.00分) ?A.美在心不在物 ?B.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C.现实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 ?D.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2、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1.00分)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B.美学等同于美术 ?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3、对休闲描述不恰当的是?(1.00分) ?A.是一种生命状态 ?B.以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为内容 ?C.是一种行为方式 ?D.是无所事事 4、《风雅生活论》的作者是?(1.00分) ?A.雨果

?B.巴尔扎克 ?C.莫泊桑 ?D.福楼拜 5、“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审美活动三个因素:种族、环境、时代”是谁提出的?(1.00分) ?A.孟德斯鸠 ?B.泰纳 ?C.卢梭 ?D.韦伯 6、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1.00分)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 ?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 7、美育主要是什么?(1.00分) ?A.个体 ?B.群体 ?C.关系 ?D.社会 8、()不仅是美感活动的特征,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1.00分) ?A.直觉性 ?B.传达性 ?C.愉悦性

?D.超越性 9、以下体现人体美的雕塑不属于罗丹的是?(1.00分) ?A.《思想者》 ?B.《永恒的偶像》 ?C.《大卫》 ?D.《吻》 10、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是:(1.00分) ?A.主客统一 ?B.情景交融 ?C.天人合一 ?D.万物有灵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00分) ?A.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是使人正视人生的负面。 ?B.只有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C.古希腊悲剧中知道预言是预言实现的条件。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00分) ?A.运用逻辑判断命题的形式阐释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蕴只是近似的描述。 ?B.一种阐释只能照亮艺术作品丰富意蕴的某个侧面。 ?C.伟大的作品具有无限的阐释可能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美学原理艺术美四作业

艺术美(四)作业 单选题(60分) 1、不属于绘画六法的是?(3.00分) A.气韵生动 B.经营位置 C.应物赋彩 D.传移模写 2、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它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 B.杜尚是观念艺术的发起者。 C.它指的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D.它否定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这段古诗的意象类型是(3.00分)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4、以下关于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B.关于艺术定义的看法有摹仿说和表现说。 C.意象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D.艺术只具有审美层面。

5、《诗经》中的第一首是?(3.00分) A.《桃夭》 B.《蒹葭》 C.《关雎》 D.《氓》 6、以下对于意境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意境是一种特殊的意象,它除了情景交融还有一般的规定性。 B.意境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C.意境的理论在魏晋时期形成。 D.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是对意境最简明的规定。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00分) A.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B.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C.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D.以上说法都正确 8、“绘画六法”的提出者是谁?(3.00分) A.谢朓 B.谢灵运 C.谢玄 D.谢赫 9、以下不属于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的是?(3.00分) A.制作目的不同

B.制作程序不同 C.制作依据不同 D.观赏感受不同 10、以下对休闲与休闲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 B.酒文化和茶文化是重要的休闲文化。 C.休闲文化的核心是“吃”。 D.休闲是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人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 11、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3.00分) A.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D.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1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哪位诗人的诗(3.00分) A.李商隐 B.李白 C.王维 D.陶渊明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00分) A.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B.狂欢节的生活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1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分 A、 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 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 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高峰体验是由谁提出的() 分 A、 欧亨利 B、 马可波罗 C、 马克吐温 D、 马斯洛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 分 A、 吴道子 B、 张璪 C、 石涛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装模作样”的目的是中小资产阶级为了实现与上层精英的()。分

A、 地位认同 B、 财富认同 C、 文化认同 D、 属性认同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美育与德育无关 B、 美育是德育的手段 C、 德育是一种熏陶和感发 D、 德育和美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 《京城玩家》中把谁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 ) 分 A、 刘义杰 B、 马未都 C、 王世襄 D、 张德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 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分 A、

(完整版)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 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二是想象。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向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 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艺术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0、观、品、悟: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11、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以下关于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分) 分 A、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B、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满。 C、 美育指的是在知识层面上的全面发展。 D、 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美育的思想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分) 分 A、 白居易 B、 韩愈 C、 柳宗元 D、 王安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以下对“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理解正确的是()。(分)分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B、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C、 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民族和阶级里,美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格调》的作者是()。(分) 分 A、 巴尔扎克 B、 爱德华·傅克斯 C、 保罗.福塞尔 D、 维特根斯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人的风姿与风神主要通过()表现出来。(分) 分 A、 言行举止

形体比例 C、 曲线色彩 D、 社会地位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 为()。(分) 分 A、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 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 自然美是独立的 D、 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被评为“情不情”的《红楼梦》中人物是()。(分) 分 A、 林黛玉 B、

贾宝玉 C、 薛宝钗 D、 晴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分)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B、 狂欢节的生活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C、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鲍姆嘉通——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 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物种的尺度和需要——即该物种之所以为该物种的那种尺度和需要,如动物只会营造巢穴,像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这既是该物种的尺度,又是它的本能的需要。 内在的尺度——即是人本身客观要求的尺度,一方面要认识客观规律,一方面要符合人本身客观需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即“内在的尺度”,所以叫“内在的尺度”因为它不是外在的物种的尺度。例如:桌子原本是木头做的。 《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提出的,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美是关系——狄德罗提出的,他说:“就哲学观点来说,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指在诗画戏曲以及园林等门类艺术中,借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成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超越感性具体,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那种艺术化意境体现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意境常被作为衡量一个艺术美的标准。 美是生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 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丑,艺术丑和艺术美是对应的。艺术丑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否定。 美是生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 多样统一: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 分析说明: “夫差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武举说的,美是对上下、左右、大小和远近的人都无害的,才能算是美。美是有功利目的的,对民有利的,也就是“皆无害焉”,就是美的,对民不利,使民穷困而“瘠民”的就是不美的。只要施仁德于远近之民,使大小之家都能安居乐业,这样才能真正算美。从中可以看出,美是有功利的,美与善是密切不可分的。 孔子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分 A、 静默 B、

单纯 C、 和谐 D、 恐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分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分 A、 优美 B、 崇高 C、 壮美 D、 悲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李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分 A、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美学原理(个人整理)

美学原理 第一章美学纲要 西方美学思想源于古希腊,代表人物为柏拉图(什么是美)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诗学》成了文艺美学的最早经典)。XT 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在文艺和美学方面有三大特征:1)艺术独立于神学之外,使人的得以发挥;2)重新评价古希腊文化,进一步探讨艺术创造中的理论和技巧,强调人的尊严与个性;3)要求艺术描绘现实,不再描绘神。J 文艺复兴给美学思想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学科的形成。T 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及法国的启蒙运动,都给美学思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美学家鲍姆嘉通于1725年提出,1750年正式用Aesthetik作为专著名称,建立的美学学科。TX 中国美学源于先秦。西周末期,周太使伯提出和谐为美的观点,作为美学智慧的灵光闪现,早于西方300多年,而孔子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的论点。老子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美学观点,较古希腊先哲早了100多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未重蹈中世纪欧洲美学思想受神学束缚而影响发展的覆辙。至陏唐中叶,形成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即与佛学特别是禅宗结合起来。使中国近代美学具有独立形态的是辛亥革命后的蔡元培。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才出现了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形成的当代中国美学体系。TX 造成中西方美学研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主要是因为西方学者走了一条捷径,即一开始就把美和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加以研究,直击美学的本质,而中国的研究则从开始便和政治、伦理纠缠在一起T。2)西方从1750年将美学独立为一门学科,而中国则在1840年前后才开始确立此观念。因而中国起了100年的早,赶晚了100年的集。J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审美价值的学科。M 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美学主要是通过对文学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加以探讨来进行研究,美学又有“艺术哲学”之称。2)美学又与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乃至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工程学等自学科学想联系。3)美学是介于各种学科之间的独立的“边缘科学”。J 美之所以说不清楚,是因为从审美客体(客观事物)分析,美是到处存在却并非一目了然;从审美主体(人)的方面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理解有差异,是正常的。T 为什么说美最终会被认知的?1)先哲们的探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可借鉴的思路;这笔巨大的财富,将使今日的学者起步更高,更迫近谜底;2)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3)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足以克服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最终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考察研究美,最终一定能解开美学中的难题。J

美学原理期末答案

美学原理??分) 选择题(50分) 1、李泽厚对“美”的认识是:?分) 宀A.美在心不在物 B.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 C.现实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 Ml D.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2、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分) 口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B.美学等同于美术 UL 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对休闲描述不恰当的是??分) r A.是一种生命状态 B.以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为内容 C?是一种行为方式 D.是无所事事 4、《风雅生活论》的作者是??分) A?雨果 B.巴尔扎克 C.莫泊桑

M D.福楼拜 5、“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审美活动三个因素:种族、环境、时代” 是谁提出的??分) 6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分) 口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UL 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 方诗论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着作。 M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 7、美育主要是什么??分) 8、()不仅是美感活动的特征,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分) 口 A.直觉性PL B.传达性C.愉悦性 D.超越性

10、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是:?分)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A.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是使人正视人生的负面。 亘B.只有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 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r c?古希腊悲剧中知道预言是预言实现的条件。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分) 13、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 的?分) A.感知

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 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 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 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 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 或者说:美学研 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 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 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 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 :观念、意识;思想) 从人类朦胧的审 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 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 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 Aesthetic.1735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 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 美是理 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 (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亚里士多 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 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 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 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 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 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如《蒙娜丽莎》 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 车尔尼雪 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 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 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 等,西方没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 、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 (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 、西(抽象性、哲学味、 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 、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 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 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 思想一脉相承。 以为人(君子) 也就是仁、义、 美感。荀子: 的。 2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 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 二、结合艺术来 研究美 1、从主客观 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 研究美 3、从风格上研究美 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 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 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 (二)再就审 美主体(审美者)来说, 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 等) 2什么是美? 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B.美是一种客观 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 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 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 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 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 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 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 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联系:第一,美以善作为前提;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 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 第三,与功利联系的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 、1750) 中庸之道”的哲学 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 (2)孔子 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 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 (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 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 致其用”, 是有功利性 其核心是 的美应当是 礼、智等。 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

美学原理尔雅满分答案

—————————————————————————————什么是美学(一) 1 “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 A、黑格尔 B、康德 C、鲍姆嘉通 D、海德格尔 正确答案:C 2 宗白华认为,中国形而上学属于()的体系。 A、唯美 B、生命 C、唯心 D、意趣 正确答案:B 3 “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 A、王国维 B、梁启超 C、鲁迅 D、蔡元培

正确答案:D 4 西方美学的历史开始于1750年。 正确答案:× 5 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A、《美学散步》 B、《文艺心理学》 C、《西方美学史》 D、《谈美》 正确答案:A 6 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 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正确答案:C 7 西方美学历史的创始是谁: A、苏格拉底 B、鲍姆嘉通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C 8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思维模式是: A、主客二分 B、天人合一 C、主客统一 D、天人分离 正确答案:A 9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A、西方形而上学 B、西方美学 C、中国形而上学 D、中国美学 正确答案:D 10 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语义分析,会从根本上取消美学。正确答案:√ 1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美好事物 B、积极事物 C、审美活动 D、美丽景色 正确答案:C 12 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正确答案:× 13 宗白华认为:艺术家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风景交融渗透。() 正确答案:√ 14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王国维 D、华罗庚 正确答案:D 15 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 A、《宋元戏曲考》

读《艺术美学原理》有感

读《艺术美学原理》有感 姓名:杨斐斐学号:08119100 读完《艺术美学原理》我才知道什么是艺术美,它并不仅限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也并不等于艺术作品本身,它是在人与艺术构成的审美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境界,是人的理性精神与艺术现象遇合而成的、具有情感内涵的价值存在。 它从不同的角度详细的介绍了艺术审美。让我知道艺术审美到底包含些什么内容。它有:艺术审美主体、对象、活动、形态和境界这五部分组成。 由上我便初步得知什么是审美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的说起来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等同起来。一切客体都是现实的片断,但并非一切现实的片断都是客体。主体概念的内涵广于意识的概念。因此主客体的辩证关系问题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密切联系,但并不一致,更不存在着主从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主体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对于主体活动的方向性、选择性以及对活动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需要与满足需要或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价值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即审美关系。

我是学设计的,而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便是设计。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设计美不同于一般的审美,尤其是艺术中的审美。它具有特殊的内涵。这两个层次既是一个审美内涵递进的过程,又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结构。设计美的真正涵义可以从这两个个层次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而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美是一种文化符号。 我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首先要培养艺术审美的境界,艺术审美境界的养成,其根本在于培养和形成一种自由的人格精神。而实现这种“自由”则首先要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其次要培养艺术审美理想;最后要促成艺术审美教育。如果能做到这些那我们就离设计师的目标不远了。 在此也非常感谢雷老师,谢谢您的这本书让我们学会了那么多,让之前什么理念都不懂的我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