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常用光位[1]
必须掌握的十种舞台灯光光位术语

必须掌握的十种舞台灯光光位术语舞台灯光光位的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做好舞台灯光配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珠海汇韵演艺器材公司的专业人员来告诉您,想要配置专业级的舞台灯光效果所必须牢记的十种光光位术语。
NO.1天地幕光:这是一种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的效果,也以用于舞台的四季变化、人物心情变化等效果。
它是由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和背景的光线组成。
NO.2面光:这是一种为整台基本光铺染和人物正面照明所使用的光线。
它是由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舞台灯光光线组成。
NO.3侧光(又称柱光):这是一种用于为景物或人物增加立体感、轮廓感而使用的左右侧面照明。
它是由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线组成。
NO.4桥光:这是一种用于增强立体感的灯光,也可以辅助柱光和其他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
也有设计师把它作为特定光源。
它是由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舞台灯光光线组成。
NO.5耳光:(不要笑,确实是这个叫法)这是一种为了加强人物、景物的立体感、增强面部照明所使用的光线。
它分为上下数层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线组成。
NO.6逆光:这是一种用于增强透明感和立体感、勾画出人物、景称的轮廓所使用的光线。
也有设计师把它作为特定光源。
它是由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组成。
NO.7顶光:这是一种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的光线。
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它是由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舞台灯光光线组成。
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
NO.8脚光:这是一种用于消除由于面光等高位照射的人物面部和下颚所形成的阴影、辅助面光照明的光线。
它是由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组成。
NO.9流动光:这是一种用于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辅助桥光所使用的光线。
它是由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的舞台灯光光线组成。
NO.10追光:这是一种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面龙点睛的作用。
它是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
婚礼常用灯光

一、做好专业舞台灯的配置,首先要了解舞台灯具的常用光位。
这是正确选用配置的一个重要环节。
1、面光:自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基本光铺染。
2、耳光: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体感。
3、柱光(又称侧光):自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两侧面照明,增加立体感、轮廓感。
4、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5、逆光:自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顶光、桥光等反向照射),可勾画出人物、景称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6、桥光: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也用于其他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7、脚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辅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于面光等高位照射的人物面部和下颚所形成的阴影。
8、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
9、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
10、追光: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面龙点睛的作用。
二、常用灯具及特点:聚光灯1、聚光灯:是舞台照明上使用最广泛的主要灯种之一,目前市场有1KW、2KW,以2KW使用最广。
它照射光线集中,光斑轮廓边沿较为清晰,能突出一个局部,也可放大光斑照明一个区域,作为舞台主要光源,常用于面光、耳光、侧光等光位。
柔光灯电脑柔光灯2、柔光灯:光线柔和匀称,既能突出某一部分,又没有生硬的光斑,便于几个灯相衔接,常见的有0.3KW、1KW、2KW等。
多用于柱光、流动光等近距离光位。
回光灯3、回光灯:它是一种反射式的灯具,其特点是光质硬、照度高和射程远,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强光灯,常见的主要有0.5KW、1KW、2KW等,以2KW使用最多。
摄影常用光位

1、顺光,亦称“正面光”,光线投射方向跟摄影机拍摄方向一直的照明。
顺光时,被摄体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自身遮挡,影调比较柔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凹凸及褶皱,但处理不当会会比较平淡。
顺光照明不利于在画面中表现大气透视效果,表现空间立体效果也较差。
在色调对比和反差上也不如侧光侧逆光丰富。
顺光的优势不但影调柔和,同时还能很好的很好的体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效果,在进行光线处理时候,往往把较暗的顺光用作副光或者造型光。
2、侧顺光(斜侧光):光线投射水平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成45度角左右时的摄影照明。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常用作主要的塑形光。
这种光线照明能使被摄体产生明暗变化。
很好的表现出被摄体的产生的立体感。
表面质感和轮廓,并能丰富画面的阴暗层次,起到很好的造型塑型作用。
3、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照明,受侧光照明的物体,有明显的阴暗面和投影,对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
缺点是,往往形成一半明一半暗的过于折中的影调和层次,在大场面的景色中往往形成不均衡。
这就要求在构图上考虑受光面景物和阴影在构图上的比例关系。
4、侧逆光:亦称反侧光、后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大约称水平135度时的照明。
侧逆光照明的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景物被照明的一侧往往有一条亮轮廓,能较好的表现景物的轮廓形式和立体感。
在外景摄影中这种照明能较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
利用侧逆光进行人物近景和特写时,一般要对人物做辅助照明,以免脸部太暗,但对辅助照明光线的亮度要加以控制,使之不影响侧逆光自然照明效果。
5、逆光:亦称“背面光”。
来自被摄体后面的光线光线照明,由于从背面照明,只能照亮被摄体的轮廓,所以又称作轮廓光。
逆光有正逆光、侧逆光、顶逆光三种形式。
在逆光照明条件下,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只有被照明的景物景物轮廓,使这一景物区别于另一种景物,因此层次分明,能很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在拍摄全景和远景中,往往采用这种光线,使画面获得丰富的层次。
专业知识讲解--灯光知识

一、做好专业舞台灯的配置,首先要了解舞台灯具的常用光位。
这是正确选用配置的一个重要环节。
1、面光:自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基本光铺染。
2、耳光: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体感。
3、柱光(又称侧光):自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两侧面照明,增加立体感、轮廓感。
4、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5、逆光:自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顶光、桥光等反向照射),可勾画出人物、景称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6、桥光: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也用于其他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7、脚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辅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面光灯高位照射的人物面部和下颚所形成的阴影。
8、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
9、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
10、追光: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面龙点睛的作用。
二、常用灯具及特点:聚光灯1、聚光灯:是舞台照明上使用最广泛的主要灯种之一,目前市场有1KW、2KW,以2KW使用最广。
它照射光线集中,光斑轮廓边沿较为清晰,能突出一个局部,也可放大光斑照明一个区域,作为舞台主要光源,常用于面光、耳光、侧光等光位。
柔光灯电脑柔光灯2、柔光灯:光线柔和匀称,既能突出某一部分,又没有生硬的光斑,便于几个灯相衔接,常见的有0.3KW、1KW、2KW 等。
多用于柱光、流动光等近距离光位。
回光灯3、回光灯:它是一种反射式的灯具,其特点是光质硬、照度高和射程远,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强光灯,常见的主要有0.5KW、1KW、2KW等,以2KW使用最多。
舞台灯光基本位置及常用术语

选用器材 中焦、短焦成像变焦聚光灯,泛光灯、 平凸聚光灯、锣纹聚光灯、PAR64筒灯、电 影聚光灯、电影回光灯、效果灯及换色器、 造型片等。
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 第一道顶光与面光相衔接照明主演区,衔接 时注意人物的高度,可在第一道顶光位置作为定 点光及安置特效灯光,并选择部分灯加强表演区 支点的照明;第二道及第三道可向舞台后直投、 也可垂直向下投射、还可以作为逆光向前投射; 位置通常处于假台口后2-3米左右的檐幕之后;可 加强舞台后部人物造型及景物空间的照明。前后 排光相衔接,使舞台表演区获得比较均匀的色彩 和亮度。
八、逆光、侧逆光 逆光 在演员的上方或后面布光就是逆光,光束 落到演员的头部和双肩,可创造一种使演 员从其背景中突出来、象光环般的效果。
从高处两侧投射的光 当为了减少演员彼此投下阴影的毛病时,从高处向 下投光很有戏剧效果。 高侧逆光 这种高侧逆光,兼有逆光和侧光的特性。在一个场 面中用胙主要的辅助性“主光”特别有用。 平侧逆光 平侧逆光只用于特殊效果。
收线筐
φ5.1钢丝绳
信号接口 DMX512
吊点构件
三芯插座
线槽
连接件
连接件
演出灯具
技术说明: 1、大吊重舞台灯光桁架(1000KG)要具有良好的钢性,以保证灯光桁架横向、纵向直线度。 2、根据以往的设计使用经验,本次选用的灯光桁架为“Y”字型结构。 3、基础架体采用了三角型结构,保证了桁架的整体钢度 4、三角形基础架体下弦悬挂“H”型灯光吊架,满足正投、反投灯具吊挂。 5、灯光线缆及插座均安装在专用线槽中,线槽装有防护上盖, 6、桁架上配有2个专用收线筐和接线箱。 7、该桁架足够的钢度避免了因杆体变形造成对相邻吊杆碰撞及对景片撕挂。 8、桁架采用优质钢材制造,表面喷涂哑光黑漆,底层喷涂防锈漆。
舞台灯光的常用光位

舞台灯光的常用光位要想做好专业舞台灯的配置,道先要了解舞台灯具的常用光位。
这是正确选用配置的一个重要环节。
1、面光:自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基本光铺染。
2、耳光: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体感。
3、柱光(又称侧光):自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两侧面照明,增加立体感、轮廓感。
4、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5、逆光:自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顶光、桥光等反向照射),可勾画出人物、景称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6、桥光: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也用于其他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7、脚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辅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于面光等高位照射的人物面部和下颚所形成的阴影。
8、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
9、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
10、追光: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常用灯具及特点:1、聚光灯:是舞台照明上使用最广泛的主要灯种之一,目前市场有1KW、2KW,以2KW使用最广。
它照射光线集中,光斑轮廓边沿较为清晰,能突出一个局部,也可放大光斑照明一个区域,作为舞台主要光源,常用于面光、耳光、侧光等光位。
2、柔光灯:光线柔和匀称,既能突出某一部分,又没有生硬的光斑,便于几个灯相衔接,常见的有0.3KW、1KW、2KW等。
多用于柱光、流动光等近距离光位。
3、回光灯:它是一种反射式的灯具,其特点是光质硬、照度高和射程远,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强光灯,常见的主要有0.5KW、1KW、2KW等,以2KW使用最多。
舞台灯光各灯位及其功能介绍

如以舞台和观众席分:镜框式和开放式;一、镜框式:这种舞台设有一个舞台框,基本特征是以舞台口为界,把演出场所(舞台)和观众席分割成两个不同的区域;二、开放式舞台:这种舞台不设舞台框,舞台和观众席同处于一个空间。
根据舞台和观众席的分布形式不同,又分:中心式、伸出式、终端式、多功能式;舞台灯光各灯位及其功能介绍序号名称定义装置及用途配用灯具1 面光装在舞台大幕之外,观众席顶部的灯,有第一道、第二道面光灯,后面的楼厢面光灯、中部聚光灯等也有类似作用。
面光是舞台中不可缺少的。
主要投向舞台前部表演区(如大幕线后8-10m),供人物造型用或构成舞台上物体的立体效果。
多用聚光灯、可调焦距和光圈,少量采用回光灯,并有装置追光灯的可能。
2 侧面光在剧场楼上观众席两翼所装设的部分灯具,光线从两侧投向舞台前表演区作为面光的补充同面光3 耳光分左右耳光、装在舞台大幕外左右两侧靠近台口的位置,光线从侧面投向舞台表演区。
与面光相似,呈左右交叉地射入舞台表演区中心,用于加强舞台布景、道具和人物的立体感。
是舞台必不可少的光,尤其是可作为舞蹈的追光,随演员流动。
耳光应能射到舞台的每个部分。
聚光灯、回光灯4 顶光在大幕后顶部的聚光灯具,一般装在可升降的吊桥上,也可装在吊杆上,主要投射于中后部表演区,从台口檐幕向后顺序安装为:一顶光、二顶光、三顶光、四顶光;投射于中后部表演区,用夹具装在管子上,在所需处定位,也可吊在吊杆上(如跟踪机构),主要用于需从上部进行强烈照明的场合。
可分别由前部、上部和后步投射,根据不同时间要求,决定方向、光柱、孔径。
聚光灯5 顶排光舞台上部的排灯,装在每道檐幕后边吊杆上,形成一排排条灯,成为一排光、二排光、三排光等。
给整个舞台以均匀照明,用于表演区或布景,为使照明均匀布置,其与顶光灯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舞台灯,开会、报告、演出均需要,一般剧场装3-4排,特深舞台可增加1-2排。
泛光灯6 柱光在舞台大幕内两侧的灯具,装在“伸缩活动台口”上面或装在立式铁架上,光线从台口内侧投向表演区。
布光的光位1

布光的光位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
在摄影和影视制作中,光位的选择对于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氛围营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光位及其特点:1.正常光位(45度光位):这种光位将灯光置于光轴上方约45°左右的高度,目的是模仿自然光,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这种高度的光线投射被摄者面部后,眼窝、鼻子、嘴、下巴的投影不重,效果较佳,是使用率最高的一种光位。
2.顶光:模拟中午12点太阳的高度,光源位于拍摄物体顶部正上方。
这种光位可以提亮拍摄物体的顶部,增加细节感、降低反差,并让拍摄物体在画面中更加突出。
在人像摄影中,顶光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如发光等。
3.地光(底光、鬼光):从低于被摄者约30°~60°投向被摄者的光线,主要作用是打亮眼袋、笑沟、鼻影、嘴影、服装及下颚阴影。
单独使用时,这种光线可能显得比较恐怖阴森,因此在许多影视作品中被用来表现阴险人物。
4.侧面光(正侧光和前、后侧光):光源在拍摄物体的左侧或右侧,与相机拍摄方向成90°。
这种光位使得物体左右两侧明暗对比较大,有明显的分割线,层次感和立体感明显。
在拍摄背影、轮廓时常用。
5.逆光:光源处于被摄体后方,与相机拍摄方向相反。
逆光可以产生强烈的轮廓感和通透感,是摄影中常用的光位之一。
6.修饰光:光位一般在主灯的对角线位置,主要是对整体影像进行一些光比控制、色彩的变化。
灯光要硬一点,使人物与背景脱离,突显出轮廓光。
修饰光可以丰富画面,突出层次感,同时也可以打亮头发,使皮肤线条产生阴影,增强质感。
以上只是部分常见的光位及其特点,实际上在摄影和影视制作中,光位的选择和运用非常丰富和灵活。
不同的光位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氛围,摄影师和导演需要根据具体的拍摄需求和场景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光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光常用光位[1]一、舞台灯光的常用光位要想做好专业舞台灯的配置,首先要了解舞台灯具的常用光位。
这是正确选用配置的一个重要环节。
1、面光:自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光基本光铺染。
2、耳光: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体感。
3、柱光(又称侧光):自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两侧面照明,增加立体感、轮廓感。
4、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5、逆光:自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顶光、桥光等反向照射),可勾画出人物、景物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6、桥光: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也用于其它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7、脚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辅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于面光等高位照射人物面部和下鄂所形成的阴影。
8、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
9、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
10、追光: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常用灯具及特点1、聚光灯:是舞台照明上使用最广泛的主要灯种之一,目前市场有1KW、2KW、以2KW使用最广。
它照射光线集中,光斑轮廓边沿较为清晰,能突出一个局部,也可放大光斑照明一个区域,作为舞台主要光源,常用于面光、耳光、侧光等光位。
2、柔光灯:光线柔和匀称,既能突出某一部分,又没有生硬的光斑,便几个灯相衔接,常见的有0.3KW、1KW、2KW等。
多用于柱光、流动光等近距离光位。
3、回光灯:它是一种反射式的灯具,其特点是光质硬、照度高和射程远,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强光灯,常见的主要有0.5KW、1KW、2KW 等,以2KW使用最多。
4、散光灯:光线散漫、匀称、投射面积大,分为天排散光和地排散光,常见的有0.5KW、1KW、1.25KW、2KW等,多用于天幕照射,也可用于剧场主席台的普遍照明。
5、造型灯:原理介于追光灯和聚光灯之间,是一种特殊灯具,主要用于人物和景物的造型投射。
6、脚光灯(又称条灯):光线柔和,面积广泛。
主要作为向中景、网景布光、布色,也可在台口位置辅助面光照明。
7、光柱灯(又称筒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如PAR46、PAR64等型号。
可用于人物和景物各方位照明,也可直接安装于舞台上,暴露于观众,形成灯阵,作舞台装饰和照明双重作用。
8、投影幻灯及天幕效果灯:可在舞台天幕上形成整体画面,及各种特殊效果,如:风、雨、雷、电、水、火、烟、云等。
9、电脑灯:这是一种由DMX512或RS232或PMX信号控制的智能灯具,其光色、光斑、照度均优于以上常规灯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灯具,常安装要面光、顶光、舞台后台阶等位置,其动行中的色、形、图等匀可编制运行程序。
由于功率大小不同,在舞台上使用要有所区别。
一般小功率电脑灯,只适合舞厅使用。
在舞台上小功率电脑灯光线、光斑常被舞台聚光灯、回光灯等淡化掉,所以在选用上要特别留意。
10、追光灯:是近代舞台灯光的新兴灯具,特点是亮度高、运用透镜成像,可呈现清晰光斑,通过调节焦距,又可改变光斑虚实。
有活动光栏,可以方便的改换色彩,灯体可以自由运转等。
目前市场品种较多,标注指标方式也不一样,以功率为标准的如:1KW卤钨光源、1KW镝光源、08KW金属卤化物光源、1.2KW金属卤化光源等,也有以距离为标准的追光灯(在特定距离下的光强、照度)如8—10M追光灯,15—30M追光灯、30—50M追光灯,50—80M追光灯等,并且在功能上区分为:机械追光灯,其调焦、光栏、换色均为手动完成。
另一种为电脑追光灯,其调焦、光栏、换色、调整色温均通过推拉电位器而自动完成,所以在选用时一定要对各种指标认真选用。
剧场及舞台演出常用名称术语吊杆Fly Bar/Pipe Batten源于欧洲镜框舞台剧场。
在镜框舞台中从天顶垂吊下来的水平横杆,主要安装在镜框内侧的舞台上方台塔中,有些剧场根据需要也有少量的安装配置在镜框舞台观众席的上方,依靠钢丝绳、滑轮和提升控制设备使之上下运动。
剧场舞台吊杆的功能分为灯光吊杆和布景吊杆两类。
灯光专用吊杆的上方设有供电电缆,吊杆上设有接线端子以及灯具电源插座,荷重能力与吊杆的长度和吊挂灯具数量有关,有些国家的剧场每道的吊杆荷重设计在几百公斤乃至上千公斤。
吊杆的荷重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演出的安全,并具备相应的保险系数。
吊杆的升降方式分为手动操作和电动控制液压等几种。
手动吊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吊杆的负重量配置与其相当重量的平衡铁砣,才能轻松上下;使用完毕在舞台吊挂装置拆除的同时,则必须卸掉与其重量相当的平衡铁砣以确保安全。
电动吊杆、液压吊杆等,利用机械传动的作用,免除了拆卸式配重平衡的装置。
它们与手动吊杆在演出中各具特点,至今,许多新建剧场中的吊杆还以手动、电动、液压吊杆并用。
另外,在电视演播厅中也常安装横例式吊杆,其中以灯光吊杆为主,故配制数最大,而美术用吊杆则数量较少。
吊杆绳索Purchase Line手动吊杆升降装置操纵时通过人力向下拉动的滑轮两侧的两根绳索。
其中一侧绳索向下拉动时吊杆上升;另一侧绳索向下拉动时吊杆动作相反。
平衡砣为了平衡舞台吊挂物重量的铁砣。
使用时随着吊挂物重量的增减,添加或减少其配重的数量,以保证安全。
大幕观众席与舞台之间起分割作用的幕,位于镜框舞台台口的内侧,镜框舞台与假台口之间。
大幕有多种开闭形式,例如:对开式、升降式、单侧开闭式等。
对其操场作控制也分为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
幕布有单色丝绒幕,也有装饰画式的织物大幕。
日本的镜框舞台剧场的大幕多以升降方式开闭,大幕以精美编织挂毯画作为装饰。
有些剧场的大幕还有对开和升降两种开闭方式可以选择。
二道幕位置在舞台大幕之后,与第二道边沿幕相近的一道幕,通常是以3倍打摺制成的对开幕,也有采用单开和提升形式的、有的舞台三道幕用的是纱幕。
二道幕的作用在于分割舞台的前后空间以便于表演和换景。
边幕边幕或称侧幕,位于舞台的左右两侧,对舞台表演区域起限制作用,其平行、正“八”字、倒“八”字等吊装方式可以改变舞台表演区平面的形状,对舞台后部空间进行遮挡,引导、控制观众的视线集在规定的表演区内。
沿幕/檐幕位于镜框舞台台口上方的幕布。
与左右两侧的边幕相配合,起到控制演出空间的视觉高度、遮挡舞台空间上部内侧的布景、灯光等装置不进入观众视线的作用。
天幕位于镜框舞台演出空间最后部位,作为表现演出背景环境的幕布。
其高度和宽度通常大于台口尺寸,可以根据演出需要,将其设计制成平面幕或弧型宽幕。
划内天幕向观众席的内侧,可用天排灯、幻灯等进行照明或投射各种色彩形象,与整个舞台空间形成一个整体的画面。
纱幕纱幕一般不作为剧场的固定装置,是以薄质地带有网状孔眼的棉布或化纤材料制成的半透明幕布。
除本身所具有的轻薄、打摺后可以制作成各种装饰幕特点以外,还具有一定的透光作用。
舞台上常用白纱幕、黑纱幕、纱画幕表现场景环境,从纱画幕后面向景物投光可以显现隐藏在后面的人物和空间环境,从而且易于表现梦幻、回忆的虚拟场面;从前面向纱幕投光可以表现渲染纱画幕上所画的形象;从纱幕背面向纱幕投光时,纱画幕前面所画的形象看起来则不复存在。
其他单色纱幕也具备以上特点,只是白色及浅色纱幕反光效果强,深色、黑色纱幕可以更好地吸收舞台上的散射光,更易于表现虚似、朦胧的幻觉空间效果。
纱幕有多种纺织方法,舞台最常使用的是被称为“象眼纱”的六菱形孔状的织物。
黑底幕位于舞台后部天幕之前,适用于表现黑暗的场景空间,在日本歌舞伎戏剧中表现室外以及夜晚或者虚无状态防火幕在台口与观众席之间;主舞台与附台之间;舞台与后台之间建设的卷帘幕或闸门,发生火警时闭合可以切断火路,防止火灾的蔓延,减少损失,因此防火幕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有时剧场的防火幕也可以作为一些演出形式的背景被利用。
面光观众席上方天花板与舞台大幕形成45度左右夹角的位置投光开口内设置的灯光,对舞台上的表演者起到正面照明的作用,在表现立体效果上较弱。
安装的灯具以2KW平凸聚光灯为主,根据台口、观众席大厅的宽度确定设置数量。
在日本的有些现代化剧场中,面光投光位置不仅安放聚光灯还有一些成像效果灯具以及数字换色器等器材混合使用,为了适应演出和电视对灯光的要求控制回路数量多,负荷设计大的特点,有些剧场的面光灯光器材选用聚光、成像、变焦灯具混合使用并配加换色器,使灯光的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有些剧场还设计配置第二面光投光室,并且在中间部位设立追光专用投光室,安装2台—4台追光。
在有些国家配置水平较高的剧场中包括PANI 灯作为常备灯具也配置在面光以及其他投光部位中使用。
耳光从剧场观众席两侧的耳光投光室射向舞台的灯光,用以追加强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形成前侧面的照明效果。
观众席挑台光少数剧场在观众席二层挑台的前端设置的投光灯,用聚光灯可以增强舞台正面的整体亮度;用泛光灯可以将舞台以及接近舞台的观众席部分照亮,虽然配置挑台光的剧场为数不多。
但是可以为电视转播以及会议新闻的报导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