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涂装技术要求和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涂装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产品涂装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产品的涂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ZQ4000.10 涂装通用技术条件3 职责生产经理和班长负责对喷漆工培训及工作管理。

质量人员监督喷涂质量。

4 工作内容与要求4.1术语及定义4.1.1 涂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胶体混合物的溶液,将其涂布在物面上能干结成膜,学名叫“有机涂料”,俗称“油漆”。

4.1.2 涂装:将涂料涂布在物面上的施工过程,即油漆施工。

4.1.3 稀释剂:用来溶解及稀释涂料,以达到施工应用目的的物料。

4.1.4 底漆:直接涂布在物体表面的打底涂料。

4.1.5 防锈漆:由防锈颜料和适当的漆料配置而成,用以防止大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对金属(主要指钢铁)锈蚀的涂料。

4.1.6 腻子:由颜料、体质颜料和漆料或干性油调配研磨而成的一种厚浆状物质。

4.1.7 刷痕:指用刷涂法施工的涂料由于表面流平性差,干燥后的漆膜留有涂刷的痕迹。

4.1.8 起泡:漆膜干结后,局部与被涂物体表面失去附着力,成直径不同的球状小泡向上膨胀隆起,内部包藏着液体或气体,或者发生破裂的现象。

4.1.9 流挂:涂料施工于垂直物体表面,未干前涂层下流,干后漆膜厚度不匀,并成流痕的现象。

4.1.10 针孔:漆膜在干结过程中,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的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

4.1.11 渗色:在底层漆上涂覆一层漆后,底层漆的颜色由于新漆层溶剂的作用而渗透于表面的现象。

4.1.12 桔皮:涂料喷涂施工后,由于漆腊流平性差,干燥后的漆腊表面形成起伏不平的类似桔皮的现象。

4.1.13 褪色:色漆漆膜在暴露中,由于光、热或其它因素的作用,颜色减退失去其原有的颜色的现象。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二)2024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二)2024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二)引言:喷漆质量检验标准是确保喷漆作业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进一步介绍喷漆质量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确保喷漆作业的质量稳定、一致性和可靠性。

正文:一、表面平整度检验1. 检查被喷漆物体表面是否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

2. 使用专用的测量仪器测量被喷漆表面的平整度。

3. 检查平整度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4. 如发现平整度不符合标准要求,及时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

5. 在喷漆作业之前,确保被喷漆物体表面平整度达到标准要求。

二、颜色一致性检验1. 检查喷漆前调制的颜料是否一致。

2. 使用标准色板进行颜色检验。

3. 检查喷漆后,被喷漆物体的颜色是否与标准色板一致。

4. 进行色差测量,确保被喷漆物体的颜色差异在允许范围内。

5. 如发现颜色不一致或超出允许范围的色差,及时调整和修复。

三、附着力检验1. 使用划格测试仪器进行附着力测试。

2. 检查喷漆后,涂层的附着力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3.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类评定,确定涂层的附着力等级。

4. 如发现附着力不达标,进行涂层修复或重新喷漆。

5. 在喷漆过程中,确保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达到标准要求。

四、漆膜厚度检验1. 使用合适的测厚仪器测量漆膜厚度。

2. 对喷漆后的涂层进行均匀性检验,确认漆膜厚度的一致性。

3. 检查漆膜厚度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 如发现漆膜厚度不符合要求,进行涂层修复或重新喷漆。

5. 在喷漆作业中,保证漆膜厚度达到标准要求,以确保喷漆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环境适应性检验1.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喷漆后的涂层进行测试。

2. 检查涂层在高温、低温、湿度和紫外线等条件下的表现。

3. 确保涂层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要求。

4.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定,并确定涂层的环境适应性等级。

5. 如发现涂层在特定环境下性能不佳,进行相关调整和修复,以提高涂层的环境适应性。

总结:喷漆质量检验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确保喷漆作业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汽车车身油漆涂装检验规范

汽车车身油漆涂装检验规范

汽车车身油漆涂装检验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车身油漆涂装检验的检验内容、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以及检验记录要求。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C/T484 汽车油漆涂层GB 1728 涂膜、腻子干燥时间测定方法GB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方法GB 1743 漆膜光泽测定法GB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3用语解释3.1漆后车身漆后车身是指油漆涂层涂装施工完成后的车身。

3.2油漆涂层缺陷用语4 检验条件4.1 检验环境4.1.1 环境整洁,空气清新。

不应有明显影响检验作业的热气、湿气、烟尘,噪声不得高于70dB(A)。

4.1.2 采用带反射板自然纯正色日光灯照明,照度(1000~2000)lx。

4.2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辩色力正常,视力在0.8以上(含校正后)。

检验人员应具有较丰富的油漆涂装检验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涂装工艺规程及技术要求。

检验时,着中性颜色工装。

4.3检验仪器及量器具4.3.1 检验仪器:磁性测厚仪、光电光泽仪、划格器等。

4.3.2 量器具:钢板尺、中华牌高级绘图铅笔(H、HB、B三种规格)、单面刀片等。

4.3.3 所用仪器及量具应符合计量检定要求,并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5检验内容5.1表面油漆涂层质量表面油漆涂层质量检验包括:生锈、起泡、脱落、裂纹、露底、桔皮、油漆损伤、流痕、发花、色差、针孔、颗粒、絮状丝、砂纸纹、板金凸凹、缩孔、划伤、流挂、漆薄、灰印、湿印、油点、斑痕、痱子等缺陷,并检验。

喷涂检验标准

喷涂检验标准

喷涂检验标准喷涂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建筑等领域。

喷涂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外观和性能,因此喷涂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喷涂前的准备工作、喷涂过程中的检验要点以及喷涂后的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喷涂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在进行喷涂之前,需要对喷涂设备、喷涂材料以及喷涂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准备。

喷涂设备需要保证正常运转,喷涂材料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喷涂环境需要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只有在这些准备工作做好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喷涂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喷涂过程中的检验要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喷涂过程中,需要对喷涂厚度、喷涂均匀度、喷涂颜色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检验。

喷涂厚度的检验可以通过专业的测厚仪进行,确保喷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喷涂均匀度的检验需要通过目测或者专业的检测仪器来进行,确保整个喷涂表面没有漏喷、起皱等情况;喷涂颜色的检验需要与标准色板进行比对,确保喷涂颜色与设计要求一致。

只有在严格的检验下,才能保证喷涂产品的质量。

最后,喷涂后的质量检验也是不可忽视的。

喷涂后的产品需要进行外观检验、附着力检验、耐候性检验等多个方面的检验。

外观检验需要确保产品表面光洁度良好,无气泡、流挂等缺陷;附着力检验需要通过划格法、粘贴法等方法进行,确保喷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符合要求;耐候性检验需要将喷涂产品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测试,确保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稳定。

只有在这些质量检验合格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喷涂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喷涂检验标准对于保证喷涂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喷涂前的准备工作、喷涂过程中的严格检验以及喷涂后的质量检验都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喷涂产品。

希望本文对喷涂检验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油漆涂装工程施工规范

油漆涂装工程施工规范

油漆涂装工程施工规范首先,在进行油漆涂装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方案需要包括工程的施工范围、工艺流程、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等内容;施工技术交底需要明确施工人员的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要求、工期计划、质量要求等内容。

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其次,在选择施工材料时,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采购。

油漆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且应具有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证书等。

在进行油漆涂装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按照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施工场地的安全。

施工单位还需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以降低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

在进行油漆涂装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作业,确保施工质量。

油漆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包括底漆、中漆、面漆的配比、搅拌和施工工艺等,确保油漆的附着性、耐久性、耐候性等达到要求。

在进行油漆涂装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合理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施工环境的卫生。

油漆涂装施工需要在洁净、无尘、无水汽、无蜡等影响施工质量的条件下进行。

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进行检测和控制,确保施工环境满足施工要求。

在进行油漆涂装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合理控制施工工期,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施工单位需制定详细的工期计划,并组织施工人员按照计划进行作业,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工期延误的情况。

在进行油漆涂装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在进行油漆涂装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需要对油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油漆施工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油漆施工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油漆施工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油漆施工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1、表面处理的方法• 2、油漆施工的检验标准和方法1.表面预处理的一般要求表面预处理应去除钢材的氧化皮,达到一定的清洁度和粗糙度。

实际油漆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上述处理效果,对钢材表面处理的一般要求是:• a.喷砂清洁度等级:ISO 8501-1,Sa2.5• b.表面粗糙度:平均Rz25-40um• c. 喷砂密度:85%,清理所有可见杂质• d. 喷砂表面灰尘:用压缩空气吹去所有可见灰尘• e. 油污:用有机溶剂擦洗或火焰处理,去除所有可见油污• f. 焊烟:用适当方法,如有机溶剂、铁刷或喷砂方法去除• g. 白灰:用清水冲洗或采用铁刷或喷砂处理去除所有可见白灰,对局部白灰采用铁刷或喷砂方法更适合于生产线施工• h. 焊接飞溅:所有焊接飞溅必须用扁铲、手锤或砂轮机清理干净• i. 焊接修补区:如果可能,应重新喷砂,在不便喷砂的条件下,应用铁刷、手砂轮或其它方法清理2.二次喷砂整相总装完成后,应对焊缝周围及仍然存在表面缺陷的部分进行二次表面清理,如焊烟、飞溅、焊缝粗糙表面、及油污、灰尘等,通常在喷砂房采用手动喷砂处理方法。

在喷砂之前,焊接及气割缺陷,如飞溅、不平焊缝、砂眼、气孔、未焊透等缺陷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清理和修补,对不平焊缝应采用手动工具进行打磨,休整,去除尖角。

喷砂密度不低于85%的被清理表面。

喷砂后应去除灰尘和油污,表面灰尘用压缩空气或真空吸尘等方法清除,油污用有机溶剂清洗干净。

为了保证表面处理质量,喷砂同样应注意选择适当的磨料材料并保证配比、粒度和清洁度外,喷砂房还应有足够的照明。

二次喷砂完毕后,所处理表面的清洁度必须达到ISO 8501-1,Sa2.5的标准,表面粗糙度应控制在Rz25-50um。

3.检查及修补二次喷砂处理后,一些缺陷会暴露出来,在进行油漆系统涂装之前,应对喷涂表面的缺陷,尤其是焊缝缺陷进行再次检查和修补。

对局部未达到表面预处理要求区域可用铁刷、手动工具等进行修补,对焊缝缺陷处了进行观察判断外,还应进行漏光检查。

喷涂检验标准

喷涂检验标准

喷涂检验标准喷涂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建筑等各个领域。

为了确保喷涂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喷涂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喷涂检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喷涂检验标准应包括对喷涂前、喷涂中和喷涂后的全面检验。

在喷涂前,应对喷涂材料进行检验,包括颜色、粘度、干燥时间等指标的测试,以确保喷涂材料符合要求。

在喷涂中,应对喷涂过程进行监控,包括喷涂厚度、均匀性、附着力等指标的检验,以确保喷涂质量稳定。

在喷涂后,应对喷涂产品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质量、耐候性、耐腐蚀性等指标的测试,以确保喷涂产品达到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

其次,喷涂检验标准应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主要包括外观质量、色泽、光泽等指标,通过目视和手感等方式进行检验。

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喷涂厚度、硬度、附着力等指标,通过仪器和设备进行精密测试。

定性和定量指标相辅相成,可以全面评价喷涂产品的质量。

再次,喷涂检验标准应包括常规和特殊检验方法。

常规检验方法是指对已有的检验标准和检验设备进行使用,如喷涂厚度计、硬度计、冷热冲击箱等。

特殊检验方法是指针对特殊要求和特殊情况进行定制的检验方案,如对特殊材料、特殊工艺进行定制的检验方法。

常规和特殊检验方法相结合,可以满足不同喷涂产品的检验需求。

最后,喷涂检验标准应包括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检验记录是指对喷涂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关键环节进行记录,以备日后查证和追溯。

检验报告是指对喷涂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便客户和相关部门了解产品的质量情况。

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是检验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对喷涂质量的有力证明。

综上所述,喷涂检验标准是确保喷涂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应包括喷涂前、喷涂中和喷涂后的全面检验,定性和定量指标的综合评价,常规和特殊检验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的完善。

只有严格执行喷涂检验标准,才能确保喷涂产品的质量稳定,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市场的信赖。

2023修正版油漆喷涂工艺质量控制标准[1]

2023修正版油漆喷涂工艺质量控制标准[1]

油漆喷涂工艺质量控制标准油漆喷涂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油漆喷涂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家具、汽车、建筑等各个领域。

为了确保油漆喷涂工艺的质量,需要制定标准来进行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油漆喷涂工艺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表面准备、涂装工艺、涂料选择和质量检验等方面。

1. 表面准备为了确保油漆的附着力和涂层的质量,对表面的准备十分重要。

以下是表面准备的标准:- 清洁度:表面应干净、无灰尘、油脂等污染物。

- 平整度:表面应平整,无凹凸不平的地方。

- 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涂料厂家规定的要求。

2. 涂装工艺油漆喷涂工艺包括底涂、中涂和面涂等步骤。

以下是涂装工艺的标准:- 喷涂设备:喷枪、喷嘴等喷涂设备应符合要求,喷涂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应定期进行。

- 喷涂厚度:涂装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需定期进行涂层厚度的测量。

- 喷涂均匀性:涂层应均匀、无滴流、鱼鳞状等缺陷。

- 喷涂速度:喷涂速度应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涂料流挂、鱼眼等问题。

3. 涂料选择涂料的选择对于油漆喷涂工艺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涂料选择的标准:- 质量标准:涂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或行业标准。

- 适用性:涂料应符合工件表面状态、环境要求等特殊要求。

- 技术指标:涂料的干燥时间、附着力、硬度等技术指标应达到要求。

4. 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确保油漆喷涂工艺质量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质量检验的标准:- 外观检验:检查涂层是否均匀、有无鱼眼、流挂、刷破等问题。

- 膜厚检测:使用测膜仪等工具对涂层厚度进行检测。

- 附着力检验:采用划格法、胶带法等方法对涂层的附着力进行检验。

- 总检验:对喷涂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结论油漆喷涂工艺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对于确保产品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表面准备、涂装工艺、涂料选择和质量检验等方面的标准,可以实现油漆喷涂工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表面处理规范-----处理方法概述FZV/QS XX.1-2008一.概述本规范规定了产品最终表面处理的一般要求。

如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成品最终要达到的表面处理要求。

二.表面处理方法分类1. 对锻造阀体的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过滤器、旋塞阀:a. 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的,阀门外表面做酸洗钝化处理;b. 阀体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易蚀铁素体金属的,阀门外表面采用表面磷化处理;c. 阀体材料为铜及铜合金类、铝及铝合金等有色金属和合金的,保持原有表面作为最终完工状态;2. 对锻造阀体的球阀:a. 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铜基、镍基等合金)的,保持机加工表面作为最终完工状态;b. 阀体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易蚀铁素体金属的,完工表面采用油漆涂装方法;3. 对铸造阀体阀门:a.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铜基、镍基等合金)的,阀门外表面做酸洗钝化处理;b. 阀体材料为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类的,阀门外表面采用静电喷涂环氧粉末,色标RAL5015(天蓝);c. 其他采用外表面油漆涂装方法。

4. 其他表面涂装方法如ENP、镀锌、达克罗等方法作为特殊要求,根据需求执行,不列入本规范。

5. 参考或执行标准、规范:a. 酸洗钝化的执行和检验按照JB/T 6978《涂装前表面处理---酸洗》的规定;b. 磷化的执行和检验按照GB/T 6807《钢铁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的规定;c. 静电粉末喷涂参考GB/T 156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的规定;d. 油漆涂装按照FZV/QS XX.2-2008表三的规定选取油漆及操作方法,按FZV/QS XX.2-2008进行控制和检验。

产品表面处理规范------油漆涂装技术要求和检验规范FZV/QS XX.2-20081.目的为了规范油漆涂装作业,控制油漆涂装质量以达到需要的防腐、防锈以及装饰要求;2.范围2.1 FZV/QSXX.1-2008和本文件表三规定的适用产品的油漆和油漆工艺方法;2.2 油漆的储存、待油漆金属表面预处理及粗糙度和清洁度的规定;2.3 油漆涂层的质量检验。

3.引用标准和规范(适用最新版本,括号内为等同中国国家标准)ISO 8501-1 (GB/T 8923) 涂装油漆和有关产品前钢材预处理ISO 8503-2 涂装油漆和有关产品前表面粗糙度的目视评定ISO 2808(GB/T 13452.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ISO 2409(GB/T 9286) 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ISO 1514(GB/T 9271) 色漆和清漆-----试验用标准板GB/T 1728 漆膜、腻子膜的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RAL Colors 欧洲油漆色标4.油漆的选用本文件表一规定了面漆的色标和适用产品,表二规定了底漆和中间漆的色标和适用范围,表三根据工况条件规定了油漆的搭配和厚度要求。

5.油漆来料控制所有油漆来料必须是经过评审的合格供方或客户指定的供方;所有油漆来料必须是包装完好、未经开封的,应标有生产厂家、产品名称、批号、重量、有效期等信息,且应随货提供质量文件和使用说明书;选用的稀释剂、底漆、中间漆、面漆等应是配套的同组涂层材料组的;仓库应建立出入库统计系统,采用分区和标识等方法对不同组别、有效期等进行区别和记录;仓库应建有安全储存规定,对油漆存放敏感的温度、烟火、静电等加以规定,保持通风、防止日晒和雨淋。

6.表面处理表面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喷砂、抛丸或手工打磨等方法去除待油漆表面的灰尘、油污、锈迹、氧化皮、水溶性盐、焊接残留物、飞边毛刺等,以达到油漆要求的表面清洁度和粗糙度;采用喷砂方法处理时选用的钢砂的粒度不应超过25目(推荐使用30目),抛丸采用的钢丸粒度不超过16目(推荐使用20目),清洁度达到ISO8501-1(GB/T 8923)规定的Sa2.5的要求,粗糙度满足ISO8503-2 G “精细级”水平,表面粗糙度40-80um(最大不超过100um)。

喷砂密度不能低于85%的被清理表面。

采用借助砂轮、钢丝刷、铲刀等工具的手工打磨方法获得的表面清洁度满足ISO8501-1(GB/T 8923)规定的St3的要求。

手工方法只能用于局部表面处理和预处理。

通过预处理和二次处理达到要求的表面质量。

预处理一般在粗加工前或后进行,应去除氧化皮、毛刺、棱角、焊接残留物,对于预抛砂后出现的表面缺陷如裂纹、砂孔、焊接气孔等应进行处理,并使用稀释剂去除表面油污和使用不含污染杂质的水清洗表面的结晶盐,并使用防锈液进行防锈;二次处理应在成品组装完成后进行,注意保护法兰密封面和其他裸露配合导向部位如阀杆等,防止砂或灰尘进入阀腔。

使用对照块检查粗糙度和清洁度时,使用自然光或混合光源,自然光线不能低于300lux,混合光线不能低于500lux。

表面处理后用干燥、清洁的压缩空气吹去所有可见浮尘。

喷砂或抛丸处理特别是二次表面处理时,周围环境相对湿度不能大于85%,存放处理后的工件的环境的相对湿度也不能大于85%,并且金属表面不能出现结露现象。

涂层必须在表面处理完后4小时内完成,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40%时,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不能超过12小时。

7. 油漆人员和设备的检查7.1 油漆施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油漆涂装技能,经过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技术教育,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7.2 设备应完好并具备工作状态,检测和测试设备、仪器仪表应经过计量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7.3 采用空气喷涂时压缩空气源应具有调节功能,可以满足工艺文件要求的喷漆工作压力。

压力源应设有油水分离器、过滤器等辅助设施,使用前放空分离器中的积水,保证空气为干燥的。

7.4 采用的喷嘴应是工艺文件规定的规格。

8. 喷涂过程控制8.1 环境温度:8.1.1 油漆环境的温度应在5-38℃之间,理想为15-30℃,环境温度低于5℃或高于38℃应停止油漆施工。

8.1.2 金属表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否则停止施工。

8.2 相对湿度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85%,油漆涂装理想的湿度为40-60%。

8.3 涂料的使用和测量8.3.1 涂料使用前应搅拌均匀。

双(多)组分的先搅拌A组分,按比例加入B组分后搅拌均匀。

按使用说明书或工艺文件进行熟化,控制熟化时间,并在适用期内完成。

8.3.2 必要时使用稀释剂稀释,按照供方提供的比例配入(一般不多于15%);稀释剂应分次逐渐加入,并充分搅拌均匀,不能一次加入;涂料调好后使用涂-4粘度计和秒表检测涂料粘度;8.3.3 刷涂施工时涂料粘度以30-50秒(涂-4粘度计/25℃)为宜,空气喷涂施工粘度一般控制在15-25秒(涂-4粘度计/25℃)。

8.3.4 油漆调制结束后应使用120-180目的铜质或不锈钢筛网进行过滤,过滤后方可使用;8.3.5 油漆调制应按照“先用先调,后用后调”的原则,并按需求量进行调制。

8.3.6 首次选用的油漆或工作条件改变较大时,应对施工工艺参数进行验证。

调制少量油漆在试板上试验,检验油漆工艺,确定油漆湿膜厚度和干膜厚度、层数、干燥时间等施工参数。

8.3.7 采用空气喷涂时,选用适合的喷嘴尺寸(一般选用1-1.5mm,大面积和粘度大时2-4)、喷涂压力(1-2Bar,粘度大时2-4)、喷涂距离(200-300mm,70-80度夹角)和移动速度,并记录;7.3.8 检测每层的湿膜厚度并进行补涂调整。

8.3.9 需要多层涂装时,选择合适的各层涂层间的时间间隔,一般在第一道漆干燥后再施工第二道漆。

记录间隔时间;8.3.10 涂覆前应对喷涂死角进行刷涂,防止喷涂后造成厚度不够;8.3.11 完全干燥后按照GB/T1764测定漆膜厚度(DFT)并记录。

大于3件的每批按10%抽取但至少3件,小于3件的全检。

在每一连续油漆面选取5个测量点,各点至少相距50mm,测量值的平均值不能小于要求值,最小值不能小于要求值的85%。

选取的测量点应能代表阀门的整个涂装情况。

油漆厚度不足的地方应按工艺文件要求补涂并重新检测。

8.3.12 按照RAL COLORS色标比对卡比对涂层颜色,检测环境亮度自然光时应高于300lux,混合光线应高于500lux.8.3.13 涂装完成后阀门表面的标记、钢印等应清晰可见。

9.涂层试板的划格测试9.1 当对涂装工艺进行工艺评定时,进行划格试验。

9.1 油漆试块的制作按照ISO1514制作标准试板,采用Q235钢板制成,厚度3mm,宽度100mm,长度150mm。

试板表面处理应跟产品一起处理,表面情况应相同。

并应采用标准的要求防锈。

9.2 按照ISO2409进行划格试验,通过等级为2级。

9.3 测试报告测试报告最少应当包含下列信息:a)用于区别测试产品的所有必须的详细信息。

b)国际标准参考资料名称(ISO 2409)。

c)ISO2409附录A中提到的补充信息项,特别是使用的切削工具的类型。

d)国际或国家标准参考资料,产品规格或其它可以为c)中提到的参考信息提供参考的文件。

e)测试结果。

f)任何与指定的测试方法不符现象。

g)测试日期。

10. 生产过程记录和检验记录10.1 生产过程记录应包含:a) 产品和订单信息b) 涂装材料描述:油漆类型、厚度(DFT)、色标等c) 涂装场所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值d) 油漆的粘度,喷嘴大小,气源压力e) 每层的湿膜厚度、干膜厚度(DFT)及总层数、总厚度、间隔时间10.2 检验记录内容:除本文件10.1中规定的a)、b)、c)及油漆最终厚度外,还应对金属表面的粗糙度、清洁度进行检查并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