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对贝类毒性效应研究报告进展

合集下载

化学品 沉积物-水系统中河蚬毒性试验-最新国标

化学品 沉积物-水系统中河蚬毒性试验-最新国标

化学品沉积物-水系统中河蚬毒性试验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化学品沉积物-水系统中河蚬毒性试验的术语、定义、受试物信息、试验原理、试验系统、仪器设备、试验程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数据与报告。

本文件宜采用河蚬作为受试生物,在不改变本标准基本试验条件的情况下,其它合适的淡水贝类双壳纲生物也可作为试验物种。

本文件适用于淡水水体沉积物中化学品对河蚬的毒性效应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T153化学品测试导则HJ/T155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导则HJ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第4.4条底部沉积物采样3术语和定义《化学品测试导则》(HJ/T153)和《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导则》(HJ/T15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上覆水overlying water在试验容器中位于沉积物上的水。

空隙水或孔隙水interstitial water or pore water占据沉积物或土壤颗粒物空间的水。

人工沉积物formulated sediment由多种材料组成的用于模拟天然沉积物成分的混合物,又叫再造或合成沉积物。

加标沉积物spiked sediment添加了受试物的沉积物。

半数致死浓度50%of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引起一组受试实验生物半数死亡的浓度。

半数效应浓度50%of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引起一组受试实验生物半数出现某种生物效应的浓度。

下潜率burrowing rate下潜率是河蚬挖洞行为的量化指标,即河蚬钻入沉积物中的个体数量与沉积物中个体数量的比率。

4受试物信息具有明确来源,纯度符合要求,未超过保存期限。

收集受试物的必备资料,包括名称、结构、纯度、来源、理化性质(例如水溶解性、蒸气压、pKa值、在水中和沉积物中的稳定性、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等。

海水中重金属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研究

海水中重金属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研究

海水中重金属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研究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扇贝作为常见的贝类养殖物种之一,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海水中的重金属对于扇贝种苗的生存和发展可能带来潜在的毒性效应。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海水中重金属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1. 海水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影响海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和城市排污、船舶废弃物以及自然因素等。

常见的海水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镉、铜、锌等。

这些重金属在海水中长期积累,通过生物链逐渐富集在养殖物种中。

重金属对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生长抑制、生育力下降、免疫功能损害和生物累积等。

其中,铅和汞对于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较为明显。

这些重金属可以通过干扰鲍鱼的养殖环境以及直接进入鲍鱼体内,对其生理和生化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2. 养殖扇贝种苗对海水重金属的敏感性养殖扇贝种苗对海水中重金属的敏感性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关。

扇贝种苗在生长的早期阶段对重金属的敏感性较高,而随着身体的成熟和壳的形成,其对重金属的抵抗能力逐渐增强。

此外,养殖扇贝种苗的抗氧化系统、解毒酶体系和免疫功能也会对重金属的毒性效应产生影响。

因此,在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研究中,需要考虑不同阶段的差异和生理机制的作用。

3. 海水重金属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机制海水中重金属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改变。

在生理水平上,重金属可能通过抑制鲍鱼的生长、抑制鲍鱼体内酶活性、损害鲍鱼的呼吸、循环和排泄功能等方式对鲍鱼产生毒性作用。

在分子水平上,重金属可能会干扰鲍鱼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引发细胞膜损伤、损伤DNA和RNA、干扰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

这些作用机制相互交织,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产生综合影响。

4. 减轻海水重金属污染对养殖扇贝种苗的影响策略为了减轻海水重金属污染对养殖扇贝种苗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重金属Cu2+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重金属Cu2+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重金属Cu2+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摘要:在水温(12±0.5)℃、盐度27‰的环境下,研究了重金属Cu2+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Cu2+对四角蛤蜊24、48、96h LC50分别为13.4、7.34和4.32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13、0.07和0.04mg/L。

通过对Cu2+暴露在不同浓度96h的四角蛤蜊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Cu2+对四角蛤蜊的肝脏组织结构有明显影响,肝脏的损伤程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加深,2.59mg/L为四角蛤蜊肝脏解毒的阈值。

关键词:重金属;四角蛤蜊;急性毒性;肝脏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 Reeve)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蛤蜊科,是我国沿海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通常生活在含泥沙较多的潮间带,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近几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人海洋,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担,在诸多污染物中,重金属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

重金属随沿岸径流排入海中后,容易在沿海的底泥中沉积,而四角蛤蜊为生活在泥沙中的底栖生物,又具有移动性差的特点,因而最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物可以在海洋生物体内或其某一组织中积累,通过生物富集和放大,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在利用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运用生态学原理创建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中,底栖贝类是一个重要的混养组合,通过贝类消耗掉其它养殖动物所排出的N,可以优化养殖环境,同时增加养殖效益,例如牙鲆和四角蛤蜊的池塘生态混养。

国内外已进行过许多有关重金属对鱼类及底栖贝类的急性毒性研究,但有关重金属Cu2+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笔者研究了Cu2+对四角蛤蜊成贝的急性毒性效应,得出了24、48和96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同时研究了暴露Cu2+不同浓度96h的情况下,对四角蛤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4种重金属离子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急性毒性

4种重金属离子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急性毒性
2 Ma n n ih r u e u o h u h n,Z o s a 3 0 ; . r e a d F s ey B ra f o s a i Z h uh n 0 0 1 6
3 MaieFse col f h in ca nvri , huhn 104 C ia . r i r Sho  ̄agO enU iect Z osa 3 60 , hn ) n hy oZ y
O0 9mg .1 / n . 0mg ep c v l teod r f h x i f eeh aym t sw sH 2 .1 / 00 2mg a d 1 6 / rse t e ; re et i t o s ev ea a g > L L 4 L i yh o t o cy t h l +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4期 20 0 7年 1 2月
浙 江 海洋 学院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Jun f hj n ca iesyN trl c n e ora o ei gO enUnvri ( a a S i c) l Z a t u e
3 浙江 海洋学 院渔业学院, . 浙江舟山 3 60 ) 10 4
杰s
2 60 ; . 山市海洋与渔业 局, 60 3 2 舟 浙江舟山 3 6 0 ; 10 0
摘 要: 07 8 20 年 月间在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养殖实验室内, 开展了 Z'C1、 、 寸 n 、1 H c 厚壳贻贝幼贝的急性毒性试 - 2 , + 验 。结 果表 明 :n -u 、 g C6 Z z C H z r对厚 壳 贻 贝幼 贝 9  ̄ ,  ̄ + 6h的半致 死 质量 浓度 依次 为 2 3 g , . 4m /, . 0mC , . 3mC 0 9 e 01 g 3 L 1 L 2 L

Cd 2+对中国蛤蜊的急性毒性及SOD活性的影响

Cd 2+对中国蛤蜊的急性毒性及SOD活性的影响
Efe to rc fCd o S D tvt n t e Ac e To iiy o a M a ta c i e s n O Aciiy a d h ut xct fCl m cr h n n  ̄
ZH ANG u ny n ta ( o eeo i ce c ,L d n nvri , na,S ad n 6 0 5 Ch a -o ge i C l g f f S in e u o gU ies y Ya ti h n o g2 4 2 ) l Le t Ab ra t l bet el h c t adc rnctxct so a mim cigo lm ( c aeies )w s vlae w ihpoie u — src ici T ea ue n ho i iie f d u at nca Mat hnni 0 v o i c n r s a autd, hc rvd daf n e o d t nfrrsac igteefc fh aymea o tmiaino e h li .1 to T eauea dc rnctxct so d t teca ai e rhn f t ev tl na n t nsasels h dl h ct n ho i o i i fC “ o h lm o o e h e o c o f h Me ie weets di eslwae.a dme i ta c n et t n ( Cn fC “ t ca w s o ue i to f rbt n ls .T eS r et nt tl tr n da l h l o cnr i e h i ne a o L E)0 d o lm a mp tdwt mel do o ia ayi h OD c h l p s
s e t ey.Th ae c n e taino “ t lm s0. 4 m L.Th OD ciiiso lm ̄gl a d dg siega dwe ec a g d mak d p ci l v es f o c nrto fCd oca wa 0 eS a tvt fea e i n ie t ln r h n e r e — l v l n e h o i x o u eo “ a o c n rto f 42 —2 0 mg y u d rc r nce p s r fCd tc n e tain o 0. 2 .1 /L h o g 6 h u s 1 t ru h9 o r .Efe to o h OD cii e r n bi fc fCd n te S a tvt swee ihi — i

贝类生态环境污染效应研究

贝类生态环境污染效应研究

贝类生态环境污染效应研究贝类是海洋中常见的一类腹足动物,包括珍珠贝、蛤蜊、扇贝等多种不同种类。

然而,在当今社会工业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贝类生态环境污染效应。

本文将从污染源、污染物、污染物对贝类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贝类生态环境污染效应的相关问题。

一、污染源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资源之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海洋污染源主要由工业点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非点源三种构成,其中工业点源是主要污染源之一。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各种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如石油、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等,这些废弃物往往被排入海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贝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二、污染物工业污染物对贝类的影响主要指废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其中的一部分难以降解而会长期停留在海洋环境中,危害贝类的生存。

石油是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石油泄漏后会形成大面积的油污,对贝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巨大的威胁。

除此以外,重金属也是常见的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水中的废弃物、工业排放和城市污水等多种渠道,其中铅、汞、镉等重金属对贝类的生长和繁殖影响最大。

三、污染物对贝类的影响废水排放进入贝类生存水域后,会造成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升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重金属是污染物中影响最大的一类,常见于废水中的镉、铬、铅、汞等元素镉离子有着很高的生物吸附率,会较快地累积在贝类的体内,即使在外表没有明显损伤的情况下也会造成贝类内部的毒素累积。

铅离子和汞离子则会破坏贝类体内的细胞机能,产生高毒性物质,导致黏液异常,不断地影响贝类的生长和繁殖,最终会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综上所述,贝类生态环境污染效应主要来自于水体中废水排放和工业废料等污染源,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污染物,最后对贝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贝类的生存环境必须得到人类的保护。

乳山湾水体重金属含量的季节变化与养殖贝类对水体重金属的生物富集效应

乳山湾水体重金属含量的季节变化与养殖贝类对水体重金属的生物富集效应

乳山湾水体重金属含量的季节变化与养殖贝类对水体重金属的生物富集效应作者:鞠青张婷婷邱玮茜来源:《河北渔业》2020年第01期摘要:为了解乳山湾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养殖贝类对重金属富集情况,按春、夏、秋、冬四个航次采集湾内和湾外的表层海水,并于秋季采集湾内养殖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分析海水及牡蛎体内Cu、Pb、Zn、Cr、Cd、As、Hg等7种重金属含量,评价海水质量与养殖贝类的食用安全。

结果表明:乳山湾湾内湾外海域水质较好,除冬季Zn以及春、秋两季的Hg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点位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为“清洁”。

乳山湾湾内和湾外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没有受到明显的污染。

乳山湾内养殖牡蛎体内Cd和Zn的浓度远远高于湾内水体中重金属的浓度,表明太平洋牡蠣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但仍符合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重金属;富集效应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沿海地区工业化程度逐步增高,人类活动排入海洋的污染物急剧增加,海洋污染日趋严重[1]。

在多种污染物中,重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毒性效应较为特殊,并且具有高危害性和难治理性,被认为是海洋中具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2-3]。

在我国近海,重金属污染物经逐年积累呈爆发发展阶段,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并蔓延至大洋,并且污染程度日趋严重[4-6]。

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物难以分解,只能在溶解态、悬移态、沉积态等各种形态之间转换[7];一旦进入水体,很容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沿食物链传播,对海洋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8]。

贝类对重金属的蓄积量随着水体重金属浓度升高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而且随着养殖水体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贝类对其的富集因子和吸收率常数也随之增加[9-10]。

乳山湾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底质为黏土质粉砂,水质和底质肥沃,贝类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养殖基地之一[11]。

Cd2+和Cr6+对马氏珠母贝的急性毒性效应

Cd2+和Cr6+对马氏珠母贝的急性毒性效应

出马氏珠母 贝对 C 和 C6 4 h和 9 h的半致死浓度 L 5,其 中 C 2 5 1m L和 30 ig d r 在 8 6 C0 d 为 .O r / .l / n L r ,C6 3 .9 gL和 9 8 m L 为 8 1 m / .5 r ;计算 出 C 和 c6 马 氏珠母 贝的 安全质 量 浓度 分剐 为 / d r 对 0 00 g .3 r /L和 0 95 gL d a .8 m / 。c 属 于马氏珠母 贝的剧毒 重金属而 C6 r 属于 中毒 重金属。
it cr咖 cO e eros r i td at s.T erslso a m da ta cnet t n L 5)o d i l nt a yt n aam rni h ut hw t t ei lhl ocnr i s( C0 f hp l eP c e i e h n e ao C
C 进 行马 氏珠母 贝 的致毒 效应研究 。c 2 ’ d 是一种 生物非必需 的毒副作用很 强 的有毒 元
行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产生。C6 是环境中 r 的主要污染源,皮肤长期接触可能造成遗传
性基 因缺 陷 ,吸人 可能致癌 ,对 环境有持 久
危害性 。 目前 ,广西 北海市计划 在营盘 附近
金属络 合 物 或 金 属 螫 合 物 ,从 而 导 致 酶 失 活 ,或者使 生物活性 分子 的生理 功能受 到抑 制而 导 致镉 中毒 。铬 的 化合 物 以 c¨ 的毒 r 性 最大 ,主要 由金属 加工 、电镀 、制革这 些
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循环积累在生物体内 后将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本 文 着 重 对 C “ 和 d
我国人工养 殖海水珍珠 的主要 贝类 ,作 为产 珍珠 的母体 ,其生长 、发育对水 体及环境 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对贝类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次研究重金属对贝类毒性效应,其中包括镉和汞对贝类的毒性效应。

研究表明,镉对贝类重金属镉能够诱导SOD、CAT、GSH-PX 三种氧化酶的活性上升,而胁迫时间超过一定范围后,三种酶活性均会逐下降。

在研究镉对贝类的毒性影响时,主要着重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和免疫功能的探索。

探明了金属硫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基因的表达对 Cd、Hg、弧菌复合胁迫的响应情况;检测了Cd、Hg 导致的血细胞损伤,初步阐明了四角蛤蜊对 Cd、Hg 胁迫的响应机制。

关键词重金属抗氧化酶系统胁迫免疫Abstract The study on the toxic effect of heavy metal in shellfish, including the toxic effects of cadmium and mercury on shellfish.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ise of shellfish, cadmium cadmium can induce SOD, CAT, GSH-PX three kinds of enzyme activity, and the stress time exceeds a certain range, three kinds of enzyme activity will decline. In the study of effects of cadmium on shellfish toxicity, explore the effects and immune function is mainly the activity of antioxidant enzymes. Proven metallothionein, superoxide and lysozyme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Cd, Hg, Vibrio composite stress。

detection of blood cell injury, caused by Hg Cd,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four to Cd, clam Hg stress.Keywords Heavy metalAntioxidant enzyme systemCoercionImmune1.镉对贝类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1.1镉胁迫对贝类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取经重金属镉胁迫实验后的青蛤血清,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1.1.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钼酸铵中止法,以每毫升血清或每毫克组织蛋白每秒钟分解1μmol的H202的量为一个活力单位。

1.1.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原理为:通过使用黄嘌呤/黄嘌吟氧化酶体系生成超氧化物阴离子。

加入发色基团,发色基团可被由上述体系产生的氧化物阴离子还原成为水溶性的黄色甲染料,这样SOD活性通过抑制发生基团的还原来测定。

在本反应体系中SOD抑制率达50%时所对应的酶量为一个SOD活力单位。

1.1.3受到镉胁迫后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受到镉胁迫后,青蛤血清和肝脏中的抗氧化酶SOD、CA T和GPx的活性可在短期内达到峰值,这表明Cd在青蛤体内富集能对机体造成氧化压力,同时有大量活性氧产物的产生,这种刺激能使青蛤体内迅速合成抗氧化酶,来进行清除和转运活性氧产物。

之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系活力整体逐渐下降,即青蛤清除活性氧、抵御外环境损伤的能力降低。

在个别时间点,实验组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此时抗氧化酶活力受到了抑制。

贝类处于对逆境胁迫具有高易感性的不稳定状态,此时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而易于遭受来自外界的病害。

1.1.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可以催化GSH产生GSSG,而谷胱甘肽还原酶可以利用NADPH催化GSSG产生GSH,通过检测NADPH的减少量就可以计算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水平。

规定为每0.1ml 血清在37°C反应5分钟,或者每毫克蛋白质,每分钟扣除非酶反应的作用,使反应体系中GSH浓度降低lumol/L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1.2镉胁迫对贝类免疫活性的影响1.2.1贝类的免疫防御机制软体动物具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系统由溶酶体酶,凝集素和抗菌肽等组成。

细胞免疫在贝类免疫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血细胞的吞噬作用是整个防御系统最主要的过程,由识别,粘连,摄取,破坏和清除外源细胞等不同阶段组成。

贝类血细胞在营养物质的转运,伤口修复,去除代谢产物或污染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贝类血细胞可以细分为两种主要类型: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

颗粒细胞主要负责吞噬作用,它们又可以分为噬酸性颗粒细胞,噬碱性颗粒细胞和中性颗粒细胞。

贝类血细胞可以利用溶酶体酶和呼吸爆发吞噬外源细胞和颗粒。

贝类血细胞对特定刺激的呼吸爆发反应与哺乳动物的噬菌细胞类似。

1.2.2镉对贝类免疫功能的影响贝类血细胞具有多种重要作用,如伤口和贝壳损伤的修复,消化,排泄以及内部防御功能。

在细胞免疫反应中,血细胞的吞噬作用是抵御病原体和外源物质的主要防御措施。

因此,对血细胞的毒性作用会潜在地影响这些动物的生存。

在Cd 污染胁迫下,经过弧菌刺激以后,其血细胞数目会有所增加。

血细胞活力的增加或减少与免疫系统的紊乱有关,或者说是镉通过毒性效应导致免疫系统的调节。

1. 3镉对贝类的细胞毒性效应1. 3.1影响溶酶体膜稳定性在贝类细胞免疫反应中,血细胞的噬菌作用是贝类抵御病原体和外来物的主要防御措施。

溶酶体在双壳贝类的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激活血细胞的吞噬作用,释放水解酶类降解外来物质。

但在镉等重金属离子的作用下,会引起贝类消化腺细胞溶酶体的肿胀和溶酶体膜稳定性的下降。

溶酶体膜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内部的水解酶类意外释放到细胞质内,从而对细胞本身造成损伤。

1. 3.2导致过氧化物酶体增生过氧化物酶体是细胞质内常见的细胞器,参与了脂质和活性氧自由基的代谢过程。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被认为是有重金属胁迫下的一种特殊的标志物。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一般是指过氧化物酶体体积和数量的增大。

2.汞对贝类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1.1贝类在汞胁迫下的体液免疫抗氧化酶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GSH>和酚氧化酶(P0>等。

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清除02'—和'OH而生成分子氧和H202。

Fridovich (1998>指出双壳贝类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存在有Cu或Zn二聚体的形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线粒体中另有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以Mn四聚体存在。

Jones(1981>研究得出存在于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过氧化氛酶含有亚铁血红素,可将H202还原为分子氧和水。

Mannervik(1985>研究得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有Se,其作用为利用谷胱甘肽作为底物解毒多种过氧化物。

谷胱甘肽的功能是作为酶促反应的底物或以非酶促反应的方式直接结合来消除活性氧。

3.重金属污染对双壳贝类毒性作用研究3.1贝类对重金属污染物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研究重金属污染对贝类的生态毒理效应主要从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六个层次来进行生物体因受环境污染影响,在受到严重损害前,不同生物学水平上(分子、细胞、个体等>表现出来的异常化信号指标被叫做生物标志物。

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生物标志物有:生物富集作用,生化反应,细胞结构分析,生理学特征,(zaroogian&Jaekim,2000。

MatozZOetal2001。

Koukouzika&Dimitriadi s,2005。

Rheeetal.,2007。

Munari&Mistri,2007>。

早期广泛应用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生物污染物富集量调查,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技术在生态毒理研究的应用和发展,环境污染物和生物大分子(蛋白、酶和核酸>的相互作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关于海域重金属污染胁迫下,海洋生物细胞内金属硫蛋白诱导、氧化损伤、细胞毒理反应!溶酶体改变、免疫受损和DNA加合物生成的研究工作迅速广泛开展,有些特殊的未知蛋白被发现、提纯并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标志物而应用(Barkaetal.,2001>。

3.2重金属胁迫诱导贝类金属硫蛋白生成的研究。

MT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肤氨酸,能大量结合金属离子的蛋白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微量元素的贮存、运输、代谢以及对重金属进行解毒和清除氧自由基。

MT由于具有对重金属结合的特异性和高效性,在贝类重金属污染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Baudrimont"tal. (2003>在进行河蛆Cobiculaj7aminca受海区现场Cd和Zn暴露后的净化研究中,发现金属硫蛋白是一个非常重要指标。

Geffard"tal.(2003>认为金属硫蛋白相对于别的生理参数,对重金属污染更敏感。

Amiard 一Triquetetal,(2998>认为,在海洋生物受到Cd污染胁迫时,金属硫蛋白是第一步参与代谢和解毒的生物大分"Silvestreotal。

(2005>认为Cd暴露水生甲壳类能诱导产生并结合金属硫蛋白,生成无毒的CdMT 复合物并贮存在组织里。

Gefl妞rdetal.,(2005>认为金属硫蛋白对重金属的响应具有组织特异性,双壳贝类的消化腺作为重金属代谢和储存的重要组织,被用来选作金属硫蛋白研究的目标组织。

Langstonetal .(1998>认为把金属硫蛋白的诱导,作为重金属暴露后生化反应的指标进行研究,要考虑到其它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因素对金属硫蛋白水平的影响。

3.3贝类受重金属胁迫后体液免疫反应的研究体液免疫作为双壳贝类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防御手段,对于识别异己、参与异物清除和免疫调节等意义重大,主要的体液因子有:水解酶、氧化酶、凝集素、抗菌肚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等。

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是动物体内参与免疫防御的重要水解酶,重金属的胁迫能够对溶酶体产生毒害作用,使之大小、数量和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同时增强吞噬作用和释放大量的水解酶类。

Winston&Di Giuli。

(1991>认为生物体内富集过多的重金属会诱导产生活性氧产物(ROS,包括02一、HZO:和.OH等>,从而导致机体的氧化损伤(如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导致脂质过氧化或者DNA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