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寓言三则》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第23课《寓言三则》教案1(鄂教版七年级下)

语文:第23课《寓言三则》教案1(鄂教版七年级下)

23 寓言三则《南辕北辙》教学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表演课文内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南辕北辙”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认读生字13个。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会适得其反。

教学过程:一、释题质疑(一)板书:[辕辙]。

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1.都与车有关,是车字旁的字。

2.辕yuán (袁);辙zhé(撤)(二)什么是“辕”出示课件①车前驾牲畜的部分;车往南走,辕就会指向南方。

(三)出示课件②看,车轮压过的痕迹是“辙”;车往北走,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四)齐读课题。

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形象地指明题目中的“辕、辙”。

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

二、读文识字(一)快打开书P48 ,读读书吧。

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

点评: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二)出示课件③指名领读词语:南辕北辙季梁行驶奔驰驾车旅费诚恳固执己见季梁——约2300年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

奔驰——马、车很快地跑。

旅费——旅行用的钱(三)同桌一起轻声读认字表中生字,读的正确,请你画颗星星;有问题教教他。

(四)老师抽查:执、固执、固执己见;恳、诚恳;旅,组词。

(五)用笔描“旅”字,边描边记。

(六)两人小组再读读课文中刚才读不准确的段落。

一人读,一人听。

三、深究解疑。

(一)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二)然后小组交流。

把不懂的问题写在问题车厢上理解帮助袋A楚国——约2300年前的国家名,在今天南方的湖南湖北。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无论如何——不管怎么样技术——本领B 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为什么到不了楚国?(读读第10段)C 车上的朋友不固执己见,就会怎样?(三)学生汇报。

1.我们组读懂了: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要去楚国应该往南方,他向北走。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教案1【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1、理解寓言的含义;2、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

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

”其实,有失也比有得。

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寓言:一种文学体裁。

用散文或韵文的形式讲一个劝诫或讽刺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角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类或非生物。

主题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和哲理。

三、整体感知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四、体味感知这个寓言的语言很精致。

你觉得哪个词最感人最好用?请大家了解一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六、拓展延伸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七、巩固练习课文下的习题第二课时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

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

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苏教版语文3年级下册7.伊索寓言三则(教案)

苏教版语文3年级下册7.伊索寓言三则(教案)

7.《伊索寓言三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3.想象古诗情节,排成课本剧4.扩写寓言,教育学生留意观察生活,抓住动作写人物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寓言内容,理解寓意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直接电梯:板书《伊索寓言三则》“狐狸和葡萄”,今天我们来学习伊索寓言,那什么是寓言呢?1.“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话。

把深刻的道理和经验教训寄托在简短却很生动故事中,这就是寓言。

2.伊索:传说,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

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是位编造寓言故事的能手。

3.同学们所熟悉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最大》《狼和小羊》《狐狸与乌鸦》等寓言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集》里选出来的。

4.伊索寓言故事里的“人物”,有不少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狼。

每则寓言故事均有两部分组成:故事和道理。

(二)引入寓言《狐狸和葡萄》师:说起狐狸,大家都很熟悉,在很多故事中都有它,如: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学生谈感受),今天咱们再来看一个发生在狐狸家族里的故事,(读课题),狐狸和葡萄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学生轻声读课文)1.熟读课文,理解大意(出示图片)(1)你觉得葡萄长势怎么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葡萄成熟了?(形状的大小、颜色透亮)(3)你想到了哪些描写葡萄的词语和句子?①又大又圆、又酸又甜、晶莹剔透、酸溜溜、甜津津。

②颗颗葡萄像硕大的夜明珠、晶莹透亮……(4)看到这几串成熟的葡萄,你有什么感觉、想法?2.出示“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

(1)指名朗读(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①主人公出场。

②狐狸很喜欢吃葡萄,从“馋得直流口水”可以看出来。

③想象狐狸的馋样儿。

)3.狐狸是怎么做的呢?能通过想象说具体些吗?(1)“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寓言》教案12篇(寓言故事教案大全)

《寓言》教案12篇(寓言故事教案大全)

《寓言》教案12篇(寓言故事教案大全)下面是分享的《寓言》教案12篇(寓言故事教案大全),供大家参阅。

《寓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这一文体了。

2.学习第一则寓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过去学过寓言故事,哪位同学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两则。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2.自由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大概说出即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先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2.交流。

(学生说,师生评议)教师应讲解以下有关知识,帮助理解:(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

②“誉之曰”中“之”指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为“的”。

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没有什么……”意思。

意思是:“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穿透它。

”“也”语气词,表示句子说完。

④“其人弗能应也”。

“其人”,那个人。

“也”,语气词,表示句子终结。

)3.把每句话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译成现代白话文,要把上下文说通顺。

(学生练说)4.交流。

(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穿透它。

”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

”有人说:“用您的矛穿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闹出笑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伊索寓言三则》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伊索寓言三则》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学校三班级语文《伊索寓言三则》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学校三班级语文《伊索寓言三则》原文狐狸和葡萄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

他想尽了各种方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

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确定是酸的,不好吃。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

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听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惶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

牧童吓坏了,他慌张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蝉和狐狸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

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有意站在蝉的对面,赞美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好!您真是个天才的歌颂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好听的歌喉吗?”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伙伴,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慧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篇二】学校三班级语文《伊索寓言三则》教案一、设计理念“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同学初步掌控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控“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专注品尝,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沟通:得到了哪些信息?实时总结。

2、引入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新教材)7.伊索寓言三则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新教材)7.伊索寓言三则教案教学设计

7.《伊索寓言三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3.想象古诗情节,排成课本剧4.扩写寓言,教育学生留意观察生活,抓住动作写人物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寓言内容,理解寓意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板书《伊索寓言三则》“狐狸和葡萄”,今天我们来学习伊索寓言,那什么是寓言呢?1.“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话。

把深刻的道理和经验教训寄托在简短却很生动故事中,这就是寓言。

2.伊索:传说,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

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是位编造寓言故事的能手。

3.同学们所熟悉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最大》《狼和小羊》《狐狸与乌鸦》等寓言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集》里选出来的。

4.伊索寓言故事里的“人物”,有不少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狼。

每则寓言故事均有两部分组成:故事和道理。

(二)引入寓言《狐狸和葡萄》师:说起狐狸,大家都很熟悉,在很多故事中都有它,如: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学生谈感受),今天咱们再来看一个发生在狐狸家族里的故事,(读课题),狐狸和葡萄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学生轻声读课文)1.熟读课文,理解大意(出示图片)(1)你觉得葡萄长势怎么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葡萄成熟了?(形状的大小、颜色透亮)(3)你想到了哪些描写葡萄的词语和句子?①又大又圆、又酸又甜、晶莹剔透、酸溜溜、甜津津。

②颗颗葡萄像硕大的夜明珠、晶莹透亮……(4)看到这几串成熟的葡萄,你有什么感觉、想法?2.出示“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

(1)指名朗读(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①主人公出场。

②狐狸很喜欢吃葡萄,从“馋得直流口水”可以看出来。

③想象狐狸的馋样儿。

)3.狐狸是怎么做的呢?能通过想象说具体些吗?(1)“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三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三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三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文学的特点和作用。

2. 理解《寓言三则》中的寓意和主题。

3. 掌握寓言文学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4. 培养学生的思辩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熟悉《寓言三则》这篇寓言故事。

2. 掌握寓言文学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3.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教学准备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三则》课文。

2. 板书:《寓言三则》故事标题和重要词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几个寓言故事的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寓言文学的概念,并解释其特点和作用。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 学生个别自读课文《寓言三则》。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尝试理解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3. 整个班级共同探讨故事的寓意和主题,并记录在板书上。

4. 老师帮助学生解读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步:分析与讨论1. 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 各个角色代表了什么?- 故事中的情节有何寓意?- 故事传达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念?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第四步:思考与拓展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文学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个人反思并写下自己对寓言故事的感悟和启示。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则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解读其中的寓意与主题。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提升阅读能力和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寓言故事寓意和主题的解读是否准确。

参考资料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三则》课文。

2. 人教版语文教材教案参考。

第一册《寓言三则》_教师教案

第一册《寓言三则》_教师教案

第一册《寓言三则》_教师教案三则ﻭ目的:掌握寓言特点,体会寓言寓意,学会寓言。

ﻭ教学重点:体会寓言寓意,学会创作寓言。

ﻭ教学课时:1ﻭ教学过程:(先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抓住以神、动物、物品喻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出寓意。

)一由讲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古代的石像》附加作业),比较童话与寓言的不同点,引出寓言的特点(朗读并划书)二正字音ﻭ三分析ﻭ(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注意引导学生留意宙斯和赫拉的身份)ﻭ3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ﻭ4分析人物性格,点明寓意。

5小结写作特点。

ﻭ6让学生讲讲“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有同样寓意的故事。

6向学生赠送做人格言:轻视别人的人,也会遭到别人的轻视;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蚊子和狮子》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ﻭ3点明寓意。

ﻭ4小结写作特点.ﻭ5请学生说出知道哪些点明同样寓意的故事.(《龟兔赛跑》)ﻭ5请给课文加上一个不同的结局.ﻭ小结:两篇皆出自《伊索寓言》,让学生谈谈伊索其人。

(古希腊寓言作家,原为,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遭杀害。

)(三)《浓烟和烟囱》1严文井,我国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ﻭ2联想要合理,作者是抓住浓烟和烟囱什么特征进行联想和想象的(浓烟:扩散烟囱:静止不动)3找出第一段中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写出了什么特点(浓烟:,洋洋自得。

烟囱:沉默谦虚实干。

)4从两者的语言当中可以看出他们**自什么特点ﻭ5两者有什么不同的结局ﻭ6点明寓意。

ﻭ7小结写作特点。

ﻭ四请学生根据给出的成语“滥竽充数”“掩耳盗铃”创作一则寓言。

五板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想ﻭ身价(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爱慕虚荣)ﻭ问——说明了自命不凡,爱慕虚荣的人,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遭到别人的轻视。

-—情节。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ﻭ胜败ﻭ狮子————蚊子—-—-扬长避短得意忘形ﻭ————骄兵必败ﻭ-———构思精巧,拟人神似,描写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册《寓言三则》
寓言三则
教学目的:掌握寓言特点,体会寓言寓意,学会创作寓言。

教学重点:体会寓言寓意,学会创作寓言。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先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抓住以神、动物、物品喻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出寓意。


一由学生讲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古代英雄的石像》附加作业),比较童话与寓言的不同点,引出寓言的特点(朗读并划书)二正字音
三分析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注意引导学生留意宙斯和赫拉的身份)
3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4分析人物性格,点明寓意。

5小结写作特点。

6让学生讲讲“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有同样寓意的故事。

6向学生赠送做人格言:轻视别人的人,也会遭到别人的轻视;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蚊子和狮子》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3点明寓意。

4小结写作特点。

5请学生说出知道哪些点明同样寓意的故事。

(《龟兔赛跑》)5请给课文加上一个不同的结局。

小结:两篇皆出自《伊索寓言》,让学生谈谈伊索其人。

(古希腊寓言作家,原为奴隶,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遭杀害。

)(三)《浓烟和烟囱》
1简介严文井,我国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2联想要合理,作者是抓住浓烟和烟囱什么特征进行联想和想象的?
(浓烟:扩散烟囱:静止不动)
3找出第一段中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写出了什么特点?
(浓烟:不可一世,洋洋自得。

烟囱:沉默谦虚实干。


4从两者的语言当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什么特点?
5两者有什么不同的结局?
6点明寓意。

7小结写作特点。

四请学生根据给出的成语“滥竽充数”“掩耳盗铃”创作一则寓言。

五板书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身价(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爱慕虚荣)

——说明了自命不凡,爱慕虚荣的人,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遭到别人的轻视。

——情节一波三折。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胜败
狮子————蚊子————蜘蛛
扬长避短得意忘形
————骄兵必败
————构思精巧,拟人神似,描写生动。

《浓烟和烟囱》————严文井
对比
浓烟(扩散)——————————————烟囱(静止)(性格)张牙舞爪,洋洋自得不声不响,不自吹自擂
(语言)奚落别人,夸耀自己不亢不卑,实事求是
(结局)飞舞扩散,完全消失默默矗立,继续工作————不可一世的人,只是匆匆来去的过客,只有谦虚实干的人,才有永恒的价值。

————寓意自在其中。

盘古开天辟地
教学目的:掌握神话特点,体会想象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学会创作神话。

教学重点:体会想象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学会创作
神话。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说出听过哪些神话(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引出比较神话与童话、寓言的不同点(在书上划线)并简介作者袁珂,我国著名神话作家。

二正字音
三朗读课文
四分析
1记叙顺序(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顺序),注意在书上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学生复述故事,讲出天地形成过程,表明作者对盘古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3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自然界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

4读课后练习题,比较作者是如何进行想象扩写的(综合性,条理性,形象性)。

5根据课后习题,学习创作神话(《女娲补天》《牛郎织女》)五板书
盘古开天辟地
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顺序
天地混沌
混沌初开————————盘古苏醒,开天辟地
天地成形————————盘古顶天立地,支撑宇宙}赞扬盘古的献身精神
万物生成————————盘古身躯,化成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