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第十章

洪水波的分类、运动特征及波速河段蓄槽原理和蓄槽方程四种简单入流及其出流过程洪水波及圣维南方程组洪水波特征河长演算

细点:洪水波变形洪水波运动方程河段蓄泄方程特征河长及其求算四种单位入流及其出流过程线任意入流过程的矩形离散化河段汇流系数求算河段特征河长洪水演算

洪水波特征:洪水波两类变形特点圣维南方程组(连续与运动方程)

洪水波的四种分类(运动方程中要素的取舍)及其实际对应的河道及水流情形

山区大比降河床河流洪水运动特性及波速深大水库入库洪水惯性波的运动特性

河段洪水演算:蓄泄方程,河床调蓄洪水的原理三种基本的槽蓄关系曲线特征河长假设与特征河长河段特点四种单位入流的数学表达式瞬时单位线的概念与表达式、积分意义四种单位入流的出流过程之间的关系任意连续入流的矩形入流逼近第十一章

流域汇流过程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系统分析

流域汇流计算:汇流计算途径汇流时间地面径流成因公式(卷积公式)、汇流曲线流域汇流系统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经验单位线(时段单位线)及流域汇流计算纳什利用流域汇流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

掌握内容等流时线概念(等流时快概念)用图形直观推导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曲线的种类:线性时不变流域汇流系统的特性(线性系统表达式)经验单位线(或称为时段单位线)瞬时单位线利用经验单位线推流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利用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路(或思想)两种流域汇流计算途径的差异影响流域汇流的因素

第九章流域产流

掌握内容蓄水容量与田间含水量如何理解蓄水容量曲线概念流域内可以蓄满产流的包气带总面积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蓄满产流的内在意义及蓄水容量曲线的特点抛物线形与指数线性蓄水容量曲线

第八章产流机制

包气带水量平衡要素构成及平衡方程产流机制的发展历程霍顿产流机制的核心论点四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九种产流类型的组合两种产流模式

第一章水量平衡与水循环

水循环概念水循环的动力水文现象大循环及两种小循环概念水量平衡原理和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第二章径流表示与径流情势

径流定义及其类型径流表示方法:流量、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

净雨的定义(形成)及其含义一次降雨形成的典型流量过程线的径流成分来源及概念河川径流情势概念反映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反映径流年际变化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

第三、四章重点——降水要素及计算

降水要素及时空分布特征面降水量计算方法降雨资料的分析与插补——双累计曲线降水截留概念及植物对降雨的截留过程特点。

第五章土壤水

土壤水分常数的基本概念土壤水受力分析,毛细现象机理为何引入土水势概念,土水势为何为负值土水势的构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流连续方程

第六章下渗

1 、下渗的物理过程

下渗要素及其定义,对应的含水量和水分受力状况下渗过程的三个阶段下渗过程中土壤水的垂向分布规律下渗结束后,土壤剖面内水分的再分布过程

2 、下渗理论和下渗公式推导

霍顿下渗公式推导Green-Ampt公式的假设阿列克谢夫下渗率公式推导

第七章蒸发

下垫面能量平衡流域蒸发潜力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三层土壤蒸发模型

第八章产流机制

包气带水量平衡霍顿传统产流观点四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

第九章产流计算

蓄水容量曲线蓄满产流计算(抛物线形,全流域与部分流域)超渗产流计算

基本概念

水循环大循环小循环水量平衡原理

径流径流量流量河川径流情势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多年径流变差系数径流形成过程径流系数基流

降雨量降雨的植物截留净雨下垫面

田间持水量土壤容积(体积)含水量等各种水分常数、

土水势基质势渗透系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滞后

流域蒸散发能力蒸发折算系数下渗能力稳定下渗能力湿润锋面

包气带包气带缺水量产流机制产流过程,单点产流类型单点产流模式包气带蓄水容量蓄水容量曲线前期影响雨量

下渗容量曲线(下渗能力面积分配曲线)

河槽洪水演算特征河长蓄泄系数K 河段汇流瞬时单位线

四种单位入流的数学表达式汇流系数

汇流过程流域汇流时间流域汇流曲线及其常见的几类

等流时面积谢尔曼单位线(经验单位线),纳希瞬时单位线

原理、状态、现象、过程的描述

水循环特点河川径流情势典型流量过程线中的径流成分来源包气带水分分带土壤水分受力状况及分类达西定律毛管悬着水带运动的一般性阶段特征与水分变化趋势包气带的水分剖面特征下渗过程干燥土壤下渗后水分的垂向分带土壤蒸发过程四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与产流条件降雨过程中,湿润地区下垫面产流面积的变化特点降雨过程中,干旱地区或超渗产流模式中流域产流面积变化九种产流类型两种产流模式影响流域产流的因素分析河槽洪水波一维不稳定渐变流的圣维南方程洪水波的分类及对应存在的条件与圣维南方程省略项洪水波变形蓄泄关系曲线

河段槽蓄原理河段的涨洪与落洪任意入流过程的矩形入流过程逼近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表达式及特性纳希瞬时单位线汇流计算原理

基本假设

格林-安普特饱和土壤水下渗假设

非饱和下渗理论的假设与对应初始条件

特征河长方程推导的前提假设

特征河长河段内洪水演算的假设

流域汇流系统是线性时不变系统及其特性

纳希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假设

方程推导

土壤水流连续方程

基于格林-安普特的阿列克谢夫的饱和水下渗公式推导垂向一维均质土壤非饱和土壤水运动方程

垂向一维均质土壤非饱和土壤水的理查兹方程

包气带水量平衡方程

特征河长方程的推导

河段汇流瞬时单位线u(t)

流域蓄水容量Wm与前期影响雨量A 计算

蓄满产流的部分产流与全流域产流量计算公式

几种单位入流条件下,下断面的出流过程线

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汇流曲线

典型计算

体积含水量、田间含水量的计算

特征河长计算(平均稳定流量)

汇流系数计算(单位矩形入流条件下的出流过程计算)已知单位线与净雨过程,推求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蓄满产流模式在部分产流与全流域产流时的产流量计算

水文学原理 考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要点 第一章绪论 1、水文现象的特点:1.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2.地区上的相似 性和特殊性。 第二章河流与流域 1、概念: 流域:汇集到地面水流和地下水流的区域称为流域 流域面积:指河口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 水系:由干流及其全部支流组成的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 闭合流域:当流域的地面、地下水分数线重合,河流下切比较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地面、地下水流能够全部经过流域出口断面 时称为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由于地面、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或者因喝到下切过 浅,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水流并非完全是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 水流时。 第三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1、水文循环的概念: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 作用下,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等形式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 2、水文循环的分类: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

3、水量平衡原理:对任何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输入 的水量和输出的水量只差等于其需水量的变化量 并会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第四章降水 1、降水的成因分类:1。锋面雨2。气旋雨3。对流雨4.地 形雨 降水三要素:一点(或面上)的降雨量、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2、降水强度过程线: 累积降雨过程线 3、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并比较几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算 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距离平方倒数法)的优缺点; 4、掌握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 第五章土壤水 1、土壤水的分类: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2、土壤水分常数:1.土壤水分常数用来表征土壤水分形态和运动 特征。2.不同形态的水反映了土壤不同的持水量,这种关系通常用一些土壤含水量的特征数值来表示。 3、土水势的总势:总水势只有大小无方向,而而水势梯度则是向 量,总水势增加的方向为正,每种物质都要力图达到与其周围平衡的趋势,因此,水总是从总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势低的地方,且水流运动的方向总是与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水文学重点内容习题答案

1、某站控制流域面积F=12100km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767㎜,多年平均流量Q平=822 m3/s,试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多年平均流量模数、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 2、设有一数据系列为 1、 3、5、7,用无偏估值公式计算系列的均值x 、均方差σ、离势系数Cv?3、 4、 5、某水库坝址处有1954年至1984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其中最大的四年洪峰流量依次为:15080m3/s,9670 m3/s ,8320 m3/s和7780 m3/s。此外,调查到1924年发生过一次洪峰流量为16500 m3/s的大洪水,是18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且1883年到1953年间其余洪水的洪峰流量均在10000m3/s以下,试考虑特大洪水处理,用独立样本法和统一样本法推求上述五项洪峰流量的经验频率。 6、已知某流域及其附近的雨量站如图所示,试: (1)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雨量。 (2)绘出该流域的泰森多边形,并在图上标出A、B、C、D站各自代表的面积FAFBFCFD,写出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本流域的平均雨量公式。 7、某流域等流时线如下图所示,各等流时面积ω1 、ω2 、ω3、ω4 分别为 20 km2、40 km2、35 km2、10km2,时段Δt=Δτ=2h。若流域上有一次降雨,净雨在流域上分布均匀,其净雨有两个时段,各时段净雨依次为 18mm,36mm,试求该降雨形成的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及总的地面径流历时。(洪峰流量以m3/s计,时间以h计) 解:地面径流洪水过程计算表 时间△t 净雨Rs,i(mm) [Q~t]Rs,1 [Q~t]Rs,2 Q~t 0 0 1 18 *18/2*20 0 2 36 *18/2*40 *36/2*20 3 *18/2*35 *36/2*40 4 *18/2*10 *36/2*35 5 0 *36/2*10 50 6 0 0 0 洪峰流量为287.7m3/s,峰现时间为第三时段末。 地面径流历时T=Ts+ιm=(2+4)*2=12h。 1、是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___B_____。

《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复习过程

《水文学原理》复习 思考题

《水文学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水文学主要研究那些内容?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探讨水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它们队环境的反应,包括它们与生物的关系。) 2. 人类面临的主要水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水资源缺水问题: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 3. 什么是水文现象?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特性? 水文现象;降水,蒸发径流以及河流的结冰封冻等 基本规律;1确定性规律;2随机性规律 特性;1时程变化的周期性与随机性对立统一;2地区分布的相似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 4. 水文学有哪些主要分支学科? 1、按应用范畴分: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城市水文学、森林水文学 2、按研究方法分:水文统计法、随机水文法、地理水文学、实验水文学、同 位素水文学,实验水文学,动力水文学,数值水文学,水文测验学; 3、按研究对象分:河流水文学、河口水文学、海洋水文学、河口水文学、地 下水文学 冰川水文学、湿地水文学,环境水文学,生态水文学 5. 水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2奠基时期;3时间时期;4现代化时期 6. 简述水文学研究的特点 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1、成因上的自然性和认为性 2、时程上的周期性和偶然性 3、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4、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 第二章水文循环 1. 水有哪些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 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降水,蒸散发,下渗,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 2. 研究水文循环有哪几种尺度? 1全球水文循环,2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3水—土壤—植物系统水文循环3. 水循环的主要表现形式(水文现象)有哪些? 降水,蒸发,径流和下渗 4. 全球和流域(区域)水量平衡及方程式。.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如研究区域为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所取计算时段为年,则某一年的(1)水量平衡方程为:P 洋+R=E 洋+△Ws 式中 P 洋——海洋上某—年的降水量;R——大陆流入海洋的某年径流量;E 洋——海洋上某一年的蒸发量;△W ——海洋某一年的储水增量。 流域水量平衡方程:P=E+R+ Qo+△W 式中Qo 为流域内国民经济的净耗水量,其中灌溉耗水量消耗于蒸发,可计入流域总蒸发E 之中;工业净耗水量一部分消耗于蒸发,一部分是产品带水,消耗于蒸发部分也计入E 之 中;而产品带水则数量相对很小.可略去不计。于是对闭合流域给定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

水文学原理考试题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水文学原理》课程卷一 专业年级:命题教师:王双银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学号:考试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水文循环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降水的基本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常用的区域(流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它是将土壤 水划分为土壤持水量和向下渗透水分的“门槛”。 6.在饱和土壤中,由于____________为零,故总势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和。 7.在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剖面可以从上向下依次划分为四个有明显区别的水分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壤中水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试述土壤蒸发过程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试述天然情况下的降雨入渗过程。 3.什么是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它有什么特点? 4.试用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分析超渗产流的产流面积变化的特点。 5.霍顿产流理论的基础是包气带的“筛子”作用和“门槛”作用,试述其均质包气带 产流的物理条件。 三、计算题(共30分) 1.已知某河段的S-曲线如表1所示,上断面有一入流过程如表2所示,试按单位线 法推求相应的下断面出流过程。(20分)

南京大学水文学原理复习2014版

水文学原理复习 第一章绪论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周期性: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四季,海陆分布,以及一定的大气环境,季风区域等,使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受其控制的水文现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过程,伴随周期性出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不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随机性。 相似性:有些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或离海洋远近等)相似,气候与地理条件相似,因而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所谓地带性。 特殊性:不同流域虽所处的地理位置、气侯条件相似,但由于下垫面条件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水文变化规律。 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遥感技术、核技术等新的研究方法近些年也在被使用。 成因分析法:按基本站网或室内外实验资料,从具体实际出发,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揭示水文现象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寻求其成因规律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水文现象各要素与影响各要素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确定性的水文模型也属此类方法。 数理统计法:基于水文现象特征值的出现具有随机性,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水文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求出一定得经验关系以供应用,也是另一种统计规律。随机模型即属此类方法。 地理综合法:从气侯要素及其他景观要素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得特点出发,求出各测站水文要素的分类地区特征值,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等,以分析水文现象的地区特征,揭示水文地区规律。 第二章自然界的水 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水在地理圈中的存在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大部分。 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地球上一切形式的水。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 狭义的水资源概念:每年可更新和恢复的那部分动态淡水量。全球每年的水资源量约为4.7万立方公里。

水文学重点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概念。 对象:自然界的水 概念:研究地球表面水体的形成,演化,分布和运动规律,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学科。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水文现象由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与影响而形成。 2.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和不规则的随机性,即 必然性和偶然性。 3.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不同区域的表现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 4.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水分的运动方式同时进行并且各自有独立进行。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1.成因分析法,以确定性水文模型模拟为基础的揭示水文现象成因机制的概念型水文研究 方法。 2.数理统计法,以随机水文模型为基础的揭示水文现象统计规律的经验型水文研究方法。 3.地理综合法,运用地理比拟方法研究水文现象基本规律的水文研究方法。 水文学的发展阶段的时间段以及阶段的特点: 1.知识积累时期;公元16世纪末以前;开始了原始观测,水文现象的的定性描述以及经 验的积累。 2.学科形成时期;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水文现象有概念性描述进入定量的表达,水 文理论逐渐形成。 3.应用水文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水文观测进一步发展,水文学以服务社会 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大发展为特色。 4.现代;公元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大量引进。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水循环的定义: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的蒸发、水汽的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作用: 1.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换功能;最活跃最重要的物质循环模式之一。 2.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下渗和径流过程中,水与地表固体物质直接发生 接触,对地质构造和地形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3.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蒸发、水汽输送、降水都是在大气中进行,程 度强弱及经过路线都会影响到区域的天气过程。 4.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区域水循环状况决定了区域的干湿状况,决定 了区域的蒸发、径流、下渗等特征,进而产生局部水文现象。 水体的水分交换更新周期: 水体在参与水分循环的过程中,全部的水量被交换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在数值上等于静储量与年动态水量之比。(年动态水量即水体一年内向外排出的水量) 水量平衡: 任意区域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储水量的变化量。 第二章水循环的基本环节 蒸发与散发: 简称蒸散发,水在有水分子物体的表面上由液体或固态转化为气态向大气逸散的现象。 蒸发面:

水文学原理-中英文专业词

水文学原理Principle of hydrology Chapter 1 绪论 绪论:introduction 大气圈(aer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岩石圈(lith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 人类圈(anthroposphere) 中国四大水问题(four major water issues in China) 水多(more):洪水(floods)水少(less):干旱(droughts) 水浑(turbid):水土流失(soil and water losses)水脏(dirty):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水平/垂直结构(horizontal/vertical structure) 河流学(potamology/river hydrology) 湖沼学(limnology/lake hydrology) 水库(reservoir) 冰川水文学(glacier hydrology) 地下水水文学(groundwater hydrology) 水文气象学(hydrometeorology) 积云(cumulus) 河口水文学(estuary hydrology) 流域水文学(basin hydrology) 全球水文学(global hydrology) 水文学中的环境同位素(environmental isotopes in hydrology) Chapter 2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hydrological cycle 海洋蓄水(water storage in oceans) 蒸发(evaporation)凝结(condensation) 大气蓄水(water storage in the atmosphere)冰雪蓄水(water storage in ice and snow) 降水(precipitation)散发(transpiration)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 升华(sublimation)凝华(desublimation)地表径流(surface/direct runoff) 融雪径流(snow melt runoff to streams)河川径流(streamflow)泉水(spring) 淡水储存(freshwater storage)下渗(infiltration)地下水出流(groundwater discharge) 地下水储存(groundwater storage)大/中/小尺度(macro-scale/mesoscale/microscale) 开放/封闭系统(open/closed system)截留(interception)洼地储蓄(depression storage) 地下径流(groundflow)壤中流(interflow)总水量(total water)海洋/大陆(oceans/continent)咸水/淡水(saline/fresh water)沼泽(marish)大气水(atmospheric water) 生物水(biological water)土壤水(soil water)

水文学整理重点(DOC)

绪论 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水的科学就是水文学(Hydrology)。具体来说,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各种不同的水体是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水文循环是水文学的核心内容;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水文学体系 基础学科:研究的水体对象划分:(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地下水文学等) 应用学科: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城市水文学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水文循环永无止境 (2)水文现象的周期性和随机性 (3)水文现象区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一章 水文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水文循环概念: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以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水循环:是指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循环又称大循环。 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份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的过程。 陆地小循环:是指陆面水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在高空冷凝形成降水,仍落到陆地上,从而完成的水的循环过程。(可以再分为大陆外流区小 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作用与效应:表层结构、气候、地表形态、生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土壤蒸发:土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它与水面蒸发相比较,不仅蒸发面的性质不同,更重要的是供水条件的差异。 土壤蒸发是土壤失去水分的干化过程,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及蒸发率的变化,分三个阶段:(1)定常蒸发率阶段 (2)蒸发率下降阶段 (3)蒸发率微弱阶段 形象因素:土壤孔隙性、地下水位、温度梯度等 水汽输送(我国水汽输送4个通道) 降水四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等 下垫面条件的影响: 地形:坡向与降水(迎风坡多雨)、高度与降水(地形的抬升增雨并非无限制的,当气流被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雨量达最大值。此后雨量就不再随地表高程的增加而继续增大,甚至反而减小。) 下渗 下渗动力:地表水沿岩土空隙下渗是在重力、分子力和毛管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根据下渗过程作用力组合变化及运动特征可分成三个阶段: ①渗润阶段 ②渗漏阶段 ③渗透阶段 径流 据径流过程及途径不同,可将径流分为三种,即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 流域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表现 径流成分分配:它主要是在水分垂直运行中,通过下垫面而发生的,将降水分配成为不同的径流成分。有拦截、填洼、下渗 径流时程分配:它是通过水分侧向运行而体现出来的。形成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水文学原理》复习题A高起本

《水文学原理》复习题A(高起本) 一、填空题 1、发生水文循环的内因是,外因是 和。 2、土壤蒸发过程可分为、 和三个阶段。 3、径流的形成过程要经过和两个阶段。 4、汇流过程包括和。 5、在非饱和土壤中,土壤水分势主要由及组成; 在饱和土壤中,土壤水分势主要是由和组成。 6、非饱和土壤水的基本方程是根据原理和定律推导的。 7、线性汇流系统的两个基本性质是及。 8、根据圣维南方程组中动力方程各项数量级的不同,洪水波可分、 、、对流动力波及动力波五种类型。 9、汇流曲线有、及三种基本类型。 10、超渗地面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是。 二、名词解释 1、蒸发能力 2、径流系数 3、叠加性 4、基本单位线 5、瞬时单位线 6、汇流系数 三、简答题 1、水文循环的作用是什么? 2、蓄满产流的特征是什么? 3、在下渗过程中分为哪几个阶段?根据下渗曲线并结合土壤水分受力说明之。 四、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 A、完全是偶然的; B、完全是必然的; C、完全是随机的; D、即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2、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

3、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 A 、毛管水;B 、重力水;C 、薄膜水;D 、吸着水 4、下渗率总是( )。 A 、等于下渗能力; B 、大于下渗能力; C 、小于下渗能力; D 、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5、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成( )。 A 、地下径流; B 、地面径流; C 、地面下径流; D 、蒸散发水量; 6、流域退耕还湖后,将使流域蒸发( )。 A 、增大;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 五、计算题 1、按下表所给资料,推求6月29日至7月2日的前期影响雨量并写出简要的步骤。 2 Q =822m 3/s , 试计算多年平均径流总量W 、多年平均径流深R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多年平均径流模数 M 及多年平均蒸发量E (要注明单位) 。 3、某流域的一场降雨过程如下表所示。初损量I 0=35 mm ,后期平均下渗率f =2.0 mm/s ,试 4、某流域3小时单位线纵坐标之和∑q (3,t)=304 m 3/s ,试计算该流域面积(保留到整数)。 5、已知某流域面积为432km 2,由瞬时单位线求得的S 曲线见下表。试推求时段为6小时10mm

水文学原理复习

水文学原理复习 第一章 1、水文现象研究方法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 1、河流组成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2、径流损失 雨期蒸发、植物截留、填洼和下渗损失 3、流域面积 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 4、径流 径流是由降水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汇集流动的水流5、径流模数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值称为径流模数,以L/(s*km2) 6、净流系数 某一时段的径流深R与相应时段内的流域平均降雨深度P之比称为径流系数 第三章 1、降雨分类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冷锋、暖锋、静止锋、锢囚锋)、气旋雨(温带气旋雨、热带气旋雨) 2、降雨的观测 器测法、雷达测雨法、气象卫星云图 3、泰森多边形 具体做法为: 根据计算区域(沉域) 内的雨量站网,以雨量站为顶点 连接成若干个不嵌套的三角形, 并 尽可能使构成的三角形为锐角三角 形。然后对每个三角形求其重心(三 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之交点)。利用 这些三角形的重心,就可以将计算 区域(流域) 划分成若干个计算单元。 由图4-12可以看出,这样就能够保 证在每个计算单元的中心附近有一

个雨量站。如果假设这样得到的计算单元的降雨量分布是均匀的,并可用其中雨量站的实测雨量来代表,则根据式(4-9) 可导得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区域(流域) 平均雨量的公式为: 为流域内第i个雨量站的控制面积;F为流域总面积;为流域内地i个雨量站的雨量 第五章 1、土壤水分类 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支持毛管水、毛管悬着水)、重力水 2、田间持水量 指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 3、土壤含水量 表示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有的水分数量 4、饱和含水量 指土壤中所有孔隙都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 5、土水势 在标准大气压下,从水池中吧单位质量的纯水从基准面上等温地和可逆地移动到土壤某一吸水点,使之成为土壤水是必须做的功 是总土水势;是基质势;是溶质势;是压力势;是重力势 6、对于描述土壤水运动来讲,应掌握以下要点。 1)一般可不考虑溶质势。 2) 在非饱和土壤中,土水势主要由基质势和重力势组成;而在饱和土壤中则只存在重力势和压力势。 3) 土水势只有大小而无方向。 4) 土水势梯度的方向规定为指向土水势增加的方向。 5) 土壤水总是从总土水势高的地方向低的方向运动,所以土壤水运动的方向与土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水文学原理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春)

2013 年 春季 学期 《水文学原理》课程考试试卷( A卷)答案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径流深、洪峰流量模数。 2.降水、下渗、蒸发、径流 3.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 4.大于0 5.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6.流域蓄水容量 7.使河段蓄量与下断面出流量呈单值关系的河段长度 8.产流、汇流 9.基质势、重力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 2、线性系数:运算Φ[I(t)]、]满足叠加性和倍比性的系统。 3、下渗能力: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4、单位线:在给定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面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 线。 5、线性水库:蓄水量与出流量成正比关系的水库。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ACBDB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超渗产流模式有何特征,它与蓄满产流模式有何区别? 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到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面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2、试述裸土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要求结合图形进行说明,图形上应标注相应的含水量特征值)。各阶段土壤蒸发的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充分供给土壤表面蒸发,按土壤蒸发能力蒸发,蒸发只受气象条件影响;第二阶段,土壤土壤含水量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间,土壤蒸发率与土壤含水量大致成正比;第三阶段土壤土壤含水量降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以下,毛管向土壤表面送水的机制完全破坏,水分只能以薄膜水或气态水的形式向地面移动,这一阶段土壤蒸发率很微小,气象条件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已不明显。

(完整word版)水文学原理复习提纲

水文学复习提纲 使用说明: 本资料为NJU-GEO水文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腊春版。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1、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2、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1.成因分析法 2.数理统计法 3.地理综合法 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其中海洋水为13.38×108km3,占地球总水量96.5% 5、中国水资源及其特征。 降水总量多年平均降水总量6.2万亿m3,地区分布不均匀;河川径流量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地面蒸发返回大气,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m3;土壤水通量土壤水通量4.2万亿m3,其中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地下水资源量全国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3 特征:(1)总量大,人均少(2)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3)年际年内变化大(4)生态环境用水问题突出。 6、什么是水危机。 水资源缺乏、水生态环境恶化和因缺水引发的冲突,是构成当代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危机三大方面。 7、水文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进行的周而复始的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又称“水分循环”、“水循环”。8、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水分大循环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子交换过程。由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汽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部分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由于此水分交换广及及全球,故名大循环。 小循环:水分小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分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前者又可称为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 9、简述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气象因素(如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人类活动(包括水利措施和农业措施等)地理位置 10、简述水文循环的作用和意义。 1.直接影响气侯的变化 2.形成江河、湖、沼等水体及各种地貌 3.造成巨大的水利资源 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11、水量平衡。 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平衡。 12、写出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式。

水文学重点计算题

1、某桥跨越次稳定性河段,设计流量为8500s m /3,河滩流量450s m /3,河床 全宽380m ,河槽宽度为300m ,设计水位下河槽平均水深6.5m ,河滩平均水深3.5m ,试用经验公式计算桥孔净长。 1.解:由题知,s m Q p /85003 =,s m Q t /4503= 则河槽流量 s m Q Q Q t p c /805045085003=-=-= 河槽平均单宽流量 )/(83.2630080503m s m B Q q c c c ?=== 又知m h c 5.6= 则水流压缩系数26.1)5.6300(92.0)(06.006.01=?==c c h B k β 桥孔净长m q Q L c p j 27383.2616.18500=?==β 2、某小河设计流量50s m /3,天然水深2.0m ,桥下拟单层铺砌20cm 的片石,建一座桥 台为锥坡填土的钢筋混凝土板桥。忽略桥前行近流速水头时,试拟定桥梁孔径和桥头路堤最低高度。(注:查表得河床的容许不冲刷流速s m V bc /0.4=,侧收缩系数9.0=μ,流速系数9.0=ψ;标准图选用的单孔10m 的钢筋混凝土板式梁桥,净跨8.98m ) 2.解:(1)计算桥孔长度B 由题的桥下临界水深k h 为 m g V h bc k 63.18.90.42 2=== 而1.3k h =2.12m , 又知m h t 0.2=,显然k t h h 3.1<,所以桥下为自由流 临界水深对应的水面宽度B 为 m V g Q B k p 51.80 .49.0508.933=??==μ 而标准单孔10m 钢筋混凝土板式梁桥的净跨为8.98m ,与计算的B 相差未超过10%,故采用标准桥跨,且不必复核桥下水流状态 (2)计算桥头路堤最低高度路H 采用标准单孔10m 钢筋混凝土板式梁桥时,对应的临界水流流速和水深为 m B g Q V p k 93.398 .89.08.95033=??==μ

水文学原理复习

水文学原理复习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周期性: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四季,海陆分布,以及一定的大气环境,季风区域等,使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受其控制的水文现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过程,伴随周期性出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不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随机性。 相似性:有些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或离海洋远近等)相似,气候与地理条件相似,因而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所谓地带性。 特殊性:不同流域虽所处的地理位置、气侯条件相似,但由于下垫面条件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水文变化规律。 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成因分析法:按基本站网或室内外实验资料,从具体实际出发,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揭示水文现象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寻求其成因规律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水文现象各要素与影响各要素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确定性的水文模型也属此类方法。 数理统计法:基于水文现象特征值的出现具有随机性,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水文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求出一定得经验关系以供应用,也是另一种统计规律。随机模型即属此类方法。 地理综合法:从气侯要素及其他景观要素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得特点出发,求出各测站水文要素的分类地区特征值,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等,以分析水文现象的地区特征,揭示水文地区规律。 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地球上一切形式的水。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 狭义的水资源概念:每年可更新和恢复的那部分动态淡水量。全球每年的水资源量约为4.7万立方公里。 5、中国水资源及其特征。 降水总量:多年平均降水总量6. 2万亿m3,地区分布不均匀; 河川径流量: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地面蒸发返回大气,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 .7万亿m3;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提纲版)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第1章 绪论 1、水文循环概念; 2、水资源概念、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3、工程水文学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第2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1、概念:水量平衡原理,河流(河流长度,河流横断面,河流纵断面),水系,流域(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流域面积,流域长度,包气带,饱和带,下渗,下渗率,下渗能力,蒸发,蒸发率,蒸发能力,径流,净雨。 2、计算:水量平衡方程;河道纵比降; 3、径流的表示方法及其表示单位:径流流量Q ,径流总量W ,径流深R ,径流模数M ,径流系数 4、河流沿水流方向,可分为哪几段? 5、我国降水及径流自东南向西北有什么样的特点? 6、流域总蒸发包括哪几种蒸发面的蒸发? 7、径流形成过程 第3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1、概念:水位(水位采用基准面),输沙率,含沙量 2、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 3、流速仪法测算断面流量的步骤? 4、浮标法测流,测得的流量要经过怎么样处理得到实际流量? 第4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1、降水(降水三要素,日降雨量) 2、降雨强度过程线,降雨量累积过程线,(会计算时段平均雨强,统计时段末累积雨量) 3、降雨强度过程线与累积雨量过程线有什么样的关系? 4、流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算术平均法,垂直平分法,等雨量线法) 5、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 :公式、消退系数计算、计算出t a P ,大于流域蓄水 容量时,前期影响雨量应如何选取?、起算值如何确定? 6、已知降雨径流相关图时,会由降雨推求径流。 7、流域修建水库时,流域蒸发如何改变,流域径流又如何改变?那么围垦

湖泊时,流域蒸发及径流是如何变化? 第6章 水文统计 1、概念:事件,概率,频率,随机变量,适线法 2、概率和频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统计参数的计算:包括均值x ,均方差σ,变差系数x Cv σ= ,偏态系数 (一般选取nCv Cs =), 4、统计参数(均值,Cv ,Cs )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5、累积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 6、经验频率曲线的绘制步骤。 7、目估适线法(求矩适线法)步骤。 8、相关分析 要求能计算两个系列相关方程、并用相关方程延长资料。 y 倚x 和x 倚y 相关方程有什么样的关系?回归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相关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9、在建立相关时,为保证变量间相关性确实存在,用来建立相关关系的数据不能太少,一般对n 有什么样的要求?对相关系数r 绝对值有什么样的要求? 第7章 设计年径流及径流随机模拟 1、概念:保证率,破坏率,水文年度,水利年度 2、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要分析哪几个方面的关系,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工程规模? 3、影响年径流的因素有哪几个方面? 4、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是指哪三性审查? 5、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的方法:同倍比法,同频率法。 6、要求会求缩放倍比,尤其是同频率法各时段的缩放倍比,并且会进行放大。 第8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设计洪水三要素 2、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洪量选样的方法 3、特大洪水的处理:关键是重现期N 的确定、经验频率的计算,以及不连续系列统计参数(均值、Cv )的计算。 N 、n 、a 、l 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含特大洪水时,适线时应侧重考虑哪些点据? 4、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择应考虑哪些条件?

水文学原理

名词解释: 1 下渗容量分配曲线:以地面下渗容量fp为纵坐标,以小于等于该地面下渗容量所占的流域面积比重为横坐标,则所得的曲线称为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 2 流域蓄水容量曲线:以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w’m为纵坐标,以小于等于该W’m所占的流域面积比重a为横坐标,则所得到的曲线称为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3 最大流域汇流时间:流域中最长路径的水质点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 4平均流域汇流时间: 5 等流时线:是在流域上勾绘的一组等值线,每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水质点,将同时到达出流断面。两条等流时线间的面积称为等流时面积 6 等流时面积:是在流域上勾绘的一组等值线,每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水质点,将同时到达出流断面。两条等流时线间的面积称为等流时面积 7 流域面积:在地形图上定出流域(地面)分水线,然后量出它所包围的面积。 8 最大吸湿量: 9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量。 10 下渗容量:当土壤表面水分供应充足时,此时的下渗率称为下渗能力,下渗能力也称下渗容量。 11 下渗曲线:是干燥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流域下渗能力过程线。 12 特征河长:就是使下断面由水位引起的?Q正好与由附加比降引起的?Q抵消时的河长。 13 流域瞬时单位线: 14 流域单位线:在给定的流域下,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面(直接)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直接)径流过程线,称为单位线。 15 径流系数: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公式α=R/P 简答: 1、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如何? 2、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面积变化有何特点? (1)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产流面积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2)产流面积的大小与降雨强度和初始土壤含水量有关; (3)一次降雨过程中,全流域超渗产流与局部流域超渗产流可能是交替出现的。 3、蓄满产流的产流面积变化有何特点? 当W0=0时: (1)随着降雨量的不断增加,产流面积不断增大。 (2)产流面积的变化与降雨强度无关。 (3)全流域发生蓄满产流的条件是∑(P-E) ≥Wmm’。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第十章 洪水波的分类、运动特征及波速河段蓄槽原理和蓄槽方程四种简单入流及其出流过程洪水波及圣维南方程组洪水波特征河长演算 细点:洪水波变形洪水波运动方程河段蓄泄方程特征河长及其求算四种单位入流及其出流过程线任意入流过程的矩形离散化河段汇流系数求算河段特征河长洪水演算 洪水波特征:洪水波两类变形特点圣维南方程组(连续与运动方程) 洪水波的四种分类(运动方程中要素的取舍)及其实际对应的河道及水流情形 山区大比降河床河流洪水运动特性及波速深大水库入库洪水惯性波的运动特性 河段洪水演算:蓄泄方程,河床调蓄洪水的原理三种基本的槽蓄关系曲线特征河长假设与特征河长河段特点四种单位入流的数学表达式瞬时单位线的概念与表达式、积分意义四种单位入流的出流过程之间的关系任意连续入流的矩形入流逼近第十一章 流域汇流过程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系统分析 流域汇流计算:汇流计算途径汇流时间地面径流成因公式(卷积公式)、汇流曲线流域汇流系统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经验单位线(时段单位线)及流域汇流计算纳什利用流域汇流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 掌握内容等流时线概念(等流时快概念)用图形直观推导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曲线的种类:线性时不变流域汇流系统的特性(线性系统表达式)经验单位线(或称为时段单位线)瞬时单位线利用经验单位线推流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利用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路(或思想)两种流域汇流计算途径的差异影响流域汇流的因素 第九章流域产流 掌握内容蓄水容量与田间含水量如何理解蓄水容量曲线概念流域内可以蓄满产流的包气带总面积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蓄满产流的内在意义及蓄水容量曲线的特点抛物线形与指数线性蓄水容量曲线 第八章产流机制 包气带水量平衡要素构成及平衡方程产流机制的发展历程霍顿产流机制的核心论点四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九种产流类型的组合两种产流模式 第一章水量平衡与水循环 水循环概念水循环的动力水文现象大循环及两种小循环概念水量平衡原理和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第二章径流表示与径流情势 径流定义及其类型径流表示方法:流量、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 净雨的定义(形成)及其含义一次降雨形成的典型流量过程线的径流成分来源及概念河川径流情势概念反映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反映径流年际变化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 第三、四章重点——降水要素及计算 降水要素及时空分布特征面降水量计算方法降雨资料的分析与插补——双累计曲线降水截留概念及植物对降雨的截留过程特点。 第五章土壤水 土壤水分常数的基本概念土壤水受力分析,毛细现象机理为何引入土水势概念,土水势为何为负值土水势的构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流连续方程 第六章下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