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中医护理常规-湿疹护理
中医护理慢性湿疹

4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年4月C第6卷第12期Apr. C 2018 Vol. 6 No. 12中医护理慢性湿疹王 慧(山西省太原市太原九州皮肤病医院,山西太原 030000)【摘要】慢性湿疹往往是由于急性或亚慢性湿疹治疗不当,导致长期湿疹不能治愈或反复发作。
病因复杂,诊断类型多样,治疗困难。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近两年来中医对慢性湿疹的护理情况,并提出了中医对慢性湿疹的护理建议。
【关键词】慢性湿疹;中医药;中医护理;皮肤护理【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2.4.02慢性湿疹是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治疗湿疹;长期失败并反复发作的改变;它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如渗出、发痒和炎症性皮肤病。
它具有多态损伤、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中药被称为“湿疮”和“浸湿”。
大部分的血液都是由疾病造成的。
由于皮肤缺乏营养会导致皮肤干燥。
这主要表现在受影响部位皮肤的浸润和肥大,接触生疼;皮肤深红色或略带紫色;皮纹或苔藓的粗糙表面变化;皮肤破裂;严重的瘙痒,肱疱疹周围可能的侵蚀和渗出,其常常长于头部、四肢弯曲、外阴等部位。
根据该病的临床特征,可以应用中医护理,减轻患者的瘙痒疼痛,缩短病程,早日康复。
1 一般资料2016~2017年间,我院收治慢性湿疹39例。
男31例,女8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1岁上,平均45.5岁,住院时间7~25天,平均停留时间16天。
2 临床护理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的介绍,疾病相关因素的观察,以避免可疑的病因。
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皮疹、渗出、糜烂程度、瘙痒和一般情况。
保持房间的清洁;不要放置香花;燃烧卫生的香水;频繁的通风,喷洒有香味的空气清洁剂。
湿疹中医护理常规

避免烟酒等不良嗜好
03
避免暴饮暴食,规律饮食
04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05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06
自我护理方法
01
02
03
04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动物皮毛、花粉等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熬夜和刺激性食物
0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
05
中医外治法
拔罐疗法:通过拔罐,祛除湿邪,缓解瘙痒
01
针灸疗法:通过针灸,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缓解湿疹症状
02
药浴疗法:通过药浴,改善皮肤微循环,减轻湿疹症状
03
外敷疗法:通过外敷中药,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湿疹症状
04
饮食调理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鸡蛋、豆腐等
04
学会放松,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05
6
疾病知识普及
湿疹病因: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如环境、饮食、情绪等
湿疹症状:皮肤红肿、瘙痒、脱屑、渗出等
湿疹预防: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调整饮食等
湿疹治疗:中医护理常规,如中药外洗、针灸、拔罐等
饮食禁忌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01
避免海鲜、牛羊肉等易过敏食物
病程特点
2018
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
01
2019
急性期: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
02
2020
亚急性期:红斑、丘疹、鳞屑、结痂
03
2021
慢性期:皮肤增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在儿科护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强调平衡和调节,具有独特的优势,儿童作为生命的起点,对健康的需求尤为重要,因此儿科中医护理的常规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一、儿科中医诊断及治疗方式:1、望闻问切:儿科中医护理首先需要进行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通过观察孩子的面色、舌苔、舌体、呼吸声、嗅觉等,了解孩子的体质和病情。
2、食疗调理: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中医护理师会给出相应的食疗方案。
例如,在孩子生病期间,根据病情可以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限制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中药疗法:中医护理常常会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中药可以通过口服、外用、熏蒸等方式给儿童服用或使用。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调配合适的中药方剂,以起到调理和治疗的作用。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儿科中医常见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对儿童的穴位按摩和经络推拿,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5、中医针灸:针灸疗法在儿童中医护理中也有应用。
适当的针灸可以调节儿童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病情。
二、儿科中医护理常规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和康复。
推拿按摩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疗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
它通过手法的施加,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气血运行,加强机体自愈,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可应用于以下疾病:(1)感冒发热: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汗液排出,改善体内的寒湿痰饮,缓解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
(2)消化不良:推拿按摩可以刺激腹部的消化器官,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肠道蠕动,改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问题。
(3)失眠烦躁:通过按摩头部和背部的穴位,可以舒缓神经系统,促进放松,改善睡眠质量。
(4)生长发育问题: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问题,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加速生长发育。
中医治疗湿疹-医学精品课件

中医治疗湿疹-医学精品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中医对湿疹的认识•湿疹的中医诊断•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湿疹的日常预防与护理•中医治疗湿疹的案例分析目录01中医对湿疹的认识湿疹在中医中称为“湿疮”,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疹的主要病机为“湿邪内蕴”,与心火、脾湿、肝燥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湿疹的中医概念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过度疲劳或情绪波动等导致体内湿气过重,湿邪内蕴,诱发湿疹。
中医对湿疹的病因分析湿邪内侵过量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职,湿邪内生,引发湿疹。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引起肝脾功能失调,湿邪内蕴,导致湿疹的发生。
肝脾功能失调中医治疗湿疹的原则中医认为湿疹的主要病因为湿邪内蕴,因此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清热利湿,通过中药内服和外敷等方法,清除体内湿邪。
清热利湿中医认为湿疹与气血失调有关,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调和气血中医认为湿疹与风邪有关,祛风止痒是治疗湿疹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中药内服和外洗等方法,缓解瘙痒症状。
祛风止痒中医认为湿疹与心、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调整脏腑功能,恢复机体平衡,预防湿疹的复发。
调整脏腑功能02湿疹的中医诊断中医通过观察患者湿疹的部位、形状、大小、颜色、分泌物情况等,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观察皮损情况湿疹患者通常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瘙痒,部分患者还伴有身体困倦、乏力等症状。
观察患者面色望诊在湿疹诊断中的应用听患者主诉湿疹患者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等症状,医生通过听取患者的陈述,了解病情。
闻气味对于一些湿疹患者,可能会出现异味,如脓疱、溃疡等产生的气味。
闻诊在湿疹诊断中的应用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湿疹的发病时间、发展过程、治疗情况等信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询问生活习惯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作息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肛周湿疹的辨证治疗及护理体会

1 8 33 辨证施 护 根据 患者 临床 表现分 型 护理 。
溢, 勿作 吞 咽动作 。 雾化 过程 中如 出现 反射 性 咳嗽 时应
立 即停 止 吸入 , 给予 拍 背 , 背 时用 力 均 匀 , 拍 自上 而 下
叩击 背 部 数 分 钟 , 迅 速 缓 解 症 状 。 疗 期 间 禁 烟 酒 和 可 治 刺 激性食 物 。
间收 治 的符 合《 肛周湿 疹诊 断疗 效标 准 》 的患 者 6 2例 。 均有 肛周 皮 肤潮 湿 , 肤 浸 润肥 厚 , 裂 , 瘙 痒等 主 皮 皲 伴
症 。本 组 病例 中 , 性 3 男 7例 , 女性 2 5例 ; 年龄 在 4 ~ 5 7 6岁 ; 程最 短半 年 , 长 1 病 最 6年 。 方法 一般 护 理 ①病 情观 察 : 观察 肛周 皮肤 有 否潮 湿 、 红 、 胀 、 烂 、 痂 或皮 肤 肥 厚粗 糙 、 裂 潮 肿 糜 结 皲 等情况 。 ②生 活护 理 : 避免 各种 外界 刺激 , 热水烫 洗 如 和用 肥 皂 等 刺 激 物 洗 涤 , 力 搔 抓 , 着 不 清 洁 的 衣 暴 穿
内裤 , 少对 局部 的刺 激 。 减 脾 虚 湿 蕴 型 :发 病 较 缓 , 皮损 潮红 , 痒 , 后 糜 瘙 抓
王 凤 成 王 少( 石嘴 山 7 3 0 ) 5 0 0
烂 流滋 , 可见 鳞屑 , 纳少 , 疲 , 伴 神 腹胀便 溏 、 舌淡胖 , 苔
率 9. 。 68
裂 的一种 病症 _ 。本 病在 临 床常 见 , 以 中老年 多发 , 1 ] 尤 男性 比女性 多 , 目前 西 医多 以 对症 治 疗 为 主 , 易反 复 ,
皮肤科——湿疮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一、湿疮(湿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湿疮(TCD: BWP070 湿疮;ICD:L30.902);(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依据参照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湿疮诊疗方案(附后)○2西医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湿疮诊疗方案见附件1.中药内治(汤药、中成药、静脉输液等)2.中药外治(湿敷、软膏、洗剂、喷雾剂等)3.针灸等非药物疗法(普通针刺、火针、梅花针等)4.伴随症状处理(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湿疮TCD: BWP070、疾病编码ICD:L30.902;2.皮肤科住院患者;3.年龄≥18岁,≤65岁;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5.以下情况不进入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其他皮肤疾病的患者;○4.2周内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5.合并严重皮损感染者;○6.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侯学观察四诊合参,记录该病种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肝肾功能、血糖;4.心电图;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6.X线胸片、心电图。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反复发作,病情迁延进行过敏原检测;2皮损感染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真菌检查。
(九)出院标准:1.皮损好转(有效,显效,临床痊愈);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浅谈湿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浅谈湿疹患者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11-28T09:53:10.4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杨亚敏陈辉王春霞[导读]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
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
甘肃省中医院 730050【摘要】目的:探讨对湿疹患者的中西医护理、并发症状的处理措施。
方法:针对我科室88例湿疹患者进行各项中西医护理措施。
结果:患者皮疹减退缩小,痒感明显减轻。
结论:中西医护理能在治疗湿疹患者的过程中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病情,促进康复。
【关键词】湿疹;中西医护理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
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
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
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1]。
现对我科湿疹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湿疹患者81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6岁,男女比例2:1 病程0.5-20年,所有患者均有皮疹与瘙痒症状。
其中治愈40例好转52例,转科1例。
1.2治疗方法选用除湿止痒药物予以静脉滴注,口服抗过敏止痒药物,外敷本院自制湿疹膏以止痒,艾灸疗法以温经除湿止痒,火龙疗法以通络散结以修复皮损。
根据不同症型予以中药塌渍外用。
2护理2.1一般护理2.1.1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
2.1.2急性发病期间应避免沐浴,待症状缓解期可用清水轻拭,不可用其他洗涤用品2.1.3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2.1.4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2.1.5须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射。
湿疮(湿疹)中医护理查房44页PPT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4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湿疮(湿疹)中医护理查房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情志护理】
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急躁、忧虑 心情,多劝慰使之情绪稳定,增强治愈疾病的 信心。
• • • • • • • •
【并发症的护理】 1. 感染 1)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净,及时更换床单。 2)破溃处涂药注意无菌操作。 3)注意营养,提高免疫力。 2. 营养失调 1)检测各种与营养有关的指标,并准确记录。 2)患者饮食应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高 蛋白。 • 3)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 • 4)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注液体及电解质。
• 4.尽可能寻找原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刺 激。去除病灶,治疗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 良、肠寄生虫病、糖尿病、精神神经异常、小 腿静脉曲张等。 • 5.一般湿疹患者应以宜消化素食为主,大便 应日日通畅,忌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的海产 品如鱼、虾、牛奶、鸡蛋等食物。常用一些健 脾祛湿的药膳,如冬瓜链子汤、绿豆赤小豆汤 等。河产品如莲子、藕、荷叶等。 • 6.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奔类病的诱发因素之 一,尽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发生。 一旦发生应积极对症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 忌食辛辣及发物之品。 2. 若发现某种食物能加重或诱发本病时,应 禁忌食。 • 3. 不饮酒、浓茶及咖啡。
• 【用药护理】 1. 中药汤剂宜温服,遵医嘱服用清热利湿、 健脾止痒药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 2. 遵医嘱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及外用的止痒药 物。
• (三)脾虚湿蕴证(亚急性) • 1. 主症:多见于慢性湿疹。病程日久,皮 损以“厚”为突出特点。皮肤粗糙肥厚,相对 局限,有明显瘙痒,易倾向渗出,表面有抓痕、 血痂,可伴色素沉着。可有身倦乏力,食纳不 香,失眠多梦等。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 缓。
• 2. 施护:清热燥湿,健脾止痒。 • (1)保持居住环境整洁、舒适,保护皮肤。 •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 忌食辛辣及发物等;注意发现能加重或诱发本 病的食物,并避免再食用。 • (3)让患者了解有关本病的有关知识,稳定 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 (4)遵医嘱给予中药擦洗或涂抹,可以使用 青鹏软膏涂抹患处。
• (一)湿热浸淫证(急性湿疹) • 1. 主症: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 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 灼热,状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 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 止。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 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2. 施护: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 (1)居住处应通风干燥;注意皮肤的清洁,勿用肥 皂、避免热水烫洗、烈性药物刺激剂搔抓。 • (2)饮食宜清淡,忌肥甘,保持大便通畅。 • (3)因湿疹瘙痒无休,指导患者避免烦躁,剧痒难 以入寐时遵医嘱口服止痒药。 • (4)若滋水较多时,可遵医嘱给予中药洗浴。 • (5)可在睡前按摩太白穴以镇静安神止痒。 • (6)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注 射和接种牛痘。 • (7)本型可以使用硝矾散冷敷皮肤,或使用湿疹散 香油调涂。
• 【临症施护】 • 1.湿热浸淫者,保持皮损部位干燥,剧痒难以 入寐时遵医嘱针刺。 2.脾虚湿蕴、糜烂渗出时,遵医嘱中药药液湿 敷。 3.血虚风燥、剧痒时,遵医嘱用耳针或艾灸止 痒。
• 【护理要点】 1. 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 • 3. 湿热浸淫者,室内宜干燥;脾虚湿蕴者, 室温略高。 4.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 定床位休息。严重皮损者,使用消毒的床单、 被套。
•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本病的预防知识。 2.患病期间,暂缓预防注射。 3.居住条件要干爽、通风。穿棉质衣物, 勤换勤洗衣服,加强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 洗浴次数不宜过多,不宜过多使用香皂、沐浴 露,可经常使用滋润剂,不要用肥皂及过烫的 水擦洗皮损,避免搔抓,越抓越痒就会形成恶 性循环。
湿疹(湿疮)的中医护理常规
• 因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 致。以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处、 易于湿烂流津为主要临床表现。病 位在皮肤。 • 【临床表现】 • 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 ①急性湿疹。以湿热为主,常夹有外风。起 病较快,常对称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也 可泛发全身,以面部的前额、眼睑、颊部、 耳轮、口周围,以及肘窝、手部、小腿、外 阴、肛门周围等处多见。初起皮肤潮红、肿 胀、瘙痒,面积大小不一,边界不清。继而 在潮红的皮肤上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 群集或密集成片,此起彼伏,常因搔抓,水 疱破裂,形成糜烂、流滋、结痂,最后痂盖 脱落,露出光滑红色的皮肤,并有少量的脱 屑。轻者微痒,重者瘙痒难忍,成间歇性或 阵发性发作,夜间更甚,影响睡眠。皮损广 泛者,伴有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苔 黄腻、脉滑数等证。
• (二)血虚风燥证(慢性湿疹) • 1. 主症: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 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粟粒状丘疹、 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 抓后糜烂渗出不止。 • 2. 施护:养血祛风,清热化湿。 • (1)保持室内清洁,注意保持大通畅。 •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忌食辛 辣及发物等。 • (3)稳定患者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 (4)可选用各种软膏剂、乳剂外擦,或使用丹皮酚软 膏涂抹皮肤。 • (5)可用艾条熏患处止痒。
• ②亚急性湿疹。主要为小丘疹、丘疱疹、小片 糜烂和流滋,也可有结痂或脱屑。多由急性期 的潮红、水疱及液体渗出的明显消退所形成, 或由慢性湿疮加重所致。亚急性较易转为慢性, 一般临床上亚急性湿疮与慢性湿疮很难明显区 分。一般无全身不适,或有胸闷、纳呆、便溏、 苔腻、脉滑等证。
• ③慢性湿疹。以血虚风燥,湿热蕴阻为主。 皮损多呈局限性,有浸润、增厚、粗糙、苔 藓样变及色素沉着。中心常有抓痕、血痂及 点状渗出等。其周围可有散在的小丘疹。多 发于手足背、小腿伸侧、肘膝屈侧、阴部、 股部及肛门周围等。瘙痒剧烈,呈阵发性, 以睡前或遇热时加重。病程数月或更久。或 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肢软、苔薄白、舌质淡 红、脉濡细无力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