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学期末考试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09)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09)

《教育学》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09)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括号里。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 )。

A. 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E.衍生功能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E。

教育规律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进行教育。

A.顺序性 B.阶段性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E.稳定性4.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讲授法 B。

谈话法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E.参观法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顺序性 B.阶段性C.均衡性D.不均衡性E.个别差异性二、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

每小题7分,共14分)6. 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7.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错。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8.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教学的任务:(1)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9.简述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必须要遵循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一般规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顺序性。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

(2) 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奥鹏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9

奥鹏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9

奥鹏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91.提出“白板说”的著名教育家是()。

[单选题] *A.洛克(正确答案)B.夸美纽斯C.卢梭D.裴斯泰洛齐2.明代以后,科举考试开始异化,其固定的格式是()。

[单选题] *A.四书五经B.八股文(正确答案)C.神学D.六艺3.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守仁曾指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他主要强调的是()。

[单选题] *A.学习需要独立思考(正确答案)B.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掌握知识C.教育应循序渐进D.教育不应该抹杀儿童的天性4.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也有教师与学生,并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单选题] *A.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B.教育的社会学源论C.教育的实践起源论D.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正确答案)5.孔子是教育平等的首倡者,相关论述为()。

[单选题]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正确答案)C.性相近,习相远D.天下为公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思维时,应注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其言,观其行”,这主要是为了()。

[单选题] *A.准确把握教学时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B.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作出相应的控制调节(正确答案)C.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决定作用D.加大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7.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候,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单选题] *A.集成功能B.传递功能C.选择功能(正确答案)D.创新功能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是()的言论。

[单选题] *A.董仲舒B.王充C.颜之推(正确答案)D.韩愈9.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课时,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去植物园参观了真正的紫藤萝,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

河南师范大学19级 学前教育专业大一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前教育概论D》期末试卷

河南师范大学19级 学前教育专业大一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前教育概论D》期末试卷

河南师范大学19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一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前教育概论D》期末试卷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单选题] *老猫教幼仔捕老鼠父母给孩子补充营养老鸭教小鸭游水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正确答案)2.请交警来园模拟操作,给幼儿介绍交通安全知识;让家长制作一盘反映幼儿一天典型生活的录像;带领幼儿参观附近市场等等,反映的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单选题] *经济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正确答案)适宜性原则3. 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在( )创立。

[单选题] *武昌(正确答案)北京上海广州4.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 [单选题] *湖北幼稚园(正确答案)鼓楼幼稚园乡村幼稚园劳工幼稚园5.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兴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 )。

[单选题] *陶行知(正确答案)康有为陈鹤琴张雪门6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 )。

[单选题] *夸美纽斯洛克福禄倍尔(正确答案)卢梭7.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在( )创立。

[单选题] *武昌(正确答案)北京上海广州8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

[单选题] *湖北幼稚园(正确答案)鼓楼幼稚园乡村幼稚园劳工幼稚园9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兴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 )。

[单选题] *陶行知(正确答案)康有为陈鹤琴张雪门10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 )。

[单选题] *陶行知(正确答案)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11我国学前教育中特有的一条原则是__________。

[单选题] *独立自主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保教结合原则(正确答案)发展适宜性原则12.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______。

上海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上海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上海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积累与应用(50分) (共8题;共50分)1.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描________ 遨________ 浩________瞄________ 傲________ 结________2. (10分)照样子,写一写。

喜洋洋________许许多多________碧绿碧绿________3. (10分)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

________的笑脸________的老师________的梦安静的________ 绿色的________ 盛开的________4. (4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今——________ 暖——________ 粗——________朝——________ 上——________ 早——________5. (4.0分)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①夜晚________马路上静悄悄的________②我们来到野外________山坡上的草真绿呀________③这朵花的颜色真漂亮________是什么花呢________6. (4分)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②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7. (4分)用括号里提示的方法理解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找近义词)留意:________。

(2)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联系上下文)频频:________。

(3)在植物和动物适应冬季以前,迁徙的季节来临了。

(查阅资料或词典)迁徙:________。

8. (4分)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蒲公英的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有的孩子飞到了________,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

二、按课内外文内容填空。

(16分) (共2题;共16分)9. (11.0分)回忆“日积月累”填空(没有学过的字写拼音)(1)竹篮子打水——________(2)朝霞不出门,________(3)不知则问,________——《荀子》10. (5.0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做题。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084《外国教育史》2019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084《外国教育史》2019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0084《外国教育史》2019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1、教育史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等)的演变,二是教育机构(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实际等)的演变,而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来认识人类培养下一代的历史。

外国教育史是教育史类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主要研究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发展以及二者相互的影响。

2、考试题型和时间:考试题有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选择题共20分一般有10道题题型二:简答题共30分一般有6道题题型三:分析论述题共50分一般有两道题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就是一种用“泛灵论”来说明和解释生活的教育;是一种通过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训练,达到敬畏神灵和膜拜神灵的教育;是一种服从、保守和适应生活的教育。

·史前社会的后期,也出现了学校机构的萌芽。

前苏联的学者沙巴耶娃认为史前社会后期的“青年之家”就是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古希腊城邦的一般特征。

·六个特征、产生的影响。

2.古希腊的雅典教育。

·雅典教育的产生、基本特征和评价。

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是雅典人所理解的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雅典教育概念的根本含义。

3.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教育的目的、过程、内容和特征。

4.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比较·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

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骠悍,忍耐苦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忽视智育、美育,主要是军事和体育教育,五项竞技是最基本的体育项目,还有军事游戏和军事训练;教育方法采取锻练主义,十分严酷。

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

体现在教育目的方面是培养具有健康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而且重视德育、智育和美育;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

2019年电大《教育学(本)》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电大《教育学(本)》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要点全,联系实际不紧密,笼统地谈看法,在 12 — 18 分内酌情给分;
(三)只答要点,最多给 12 分。
要点部分共 12 分:
新课改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1)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学
习任务要求,主动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4 分)
试卷代号:
1291
座位号亡亡]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8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学试题
2019 年 1 月

得分 1 评卷人
共 15 分)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井把它们的标号
填入题中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 )。
B。教育即生活
B.
c.
针对性
D. 社会性
E 探究性
4 下列哪种是德育教育中的自我修养法?(
)
B. 自我批评
A. 学习
C, 设立座右铭
D.
慎独
E 自我实践体验和锻炼
712
5. 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
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 )的要求。
1. 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
A. 学校即社会
C. 教师中心
D.
儿童中心
E.
书本中心
2. 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勹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
C. 阶段性
D. 互补性
E. 不均衡性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2019年8月期末考试儿童文学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2019年8月期末考试儿童文学答案

在线作业问答题 (共1道题)展开收起1.(100.0分)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儿童文学》在线作业(总分100分)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儿童文学2、儿歌3、幼儿文学的情节4、幼儿散文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寓言有哪些特点?2、幼儿戏剧有哪些特点?3、格林童话有哪些艺术特色?4、简述幼儿诗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题(20分)1、结合作品阐述幼儿文学的功能。

四、作品分析题(20分)1、分析幼儿生活故事《蓝色的树叶》的艺术特色。

我的答案:教学中心:福建中华技师学院校外学习中心专业:学前教育学号:18101450212083 姓名:许艳红成绩:一、名词解释1、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3、幼儿文学的情节::也叫故事情节,是叙事文学所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

它既构成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也展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是小说创作的三大要素之一,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4、幼儿散文:是为幼儿创造的适合他们欣赏的,篇幅短小,知识性强,写法自由,文情并茂的一类文章。

二、简答题1、寓言有哪些特点?答: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远古时代就在各民族之间流传。

战国时代,由于士阶层的兴起,他们或者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奔走于各国,游说诸侯,都必须致力于言谈的技巧,使之寓于说服力,因此,在他们的著作或言谈中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

(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后来一些文人学者一方面引用人们已经创作出来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断创作新的寓言,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这样,大量的寓言便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2019年教育学答案.doc

2019年教育学答案.doc

试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C;2、A;3、B;4、A;5、B;6、C;7、B;8、B;9、B;10、B二、辨析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发展又是个性发展的动力,全面发展是在个性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

错误。

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个性发展又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

2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没有地位。

答:错误。

(1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

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等对课程变革过程以及对将课程改革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方式都有着强有力的影响,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

(2分)3教学=教+学。

错。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两种活动,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而不是教与学行为的简单拼加。

4 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答:正确。

(1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教学的内容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普适性”。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对教学背景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初始才能的诊断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已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再“开发”,即二次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

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

(2分)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1.如何理解教育的内涵?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性交往,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活动。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

(2)教育作为一种交往活动。

(3)交往意味着师生交往意图的预先设定。

(4)为交往活动,与“施加影响”的教育观之区别在于,它强调引导学生自觉发展。

2.学校的产生需要怎样的条件?答:学校教育产生的历史条件(1)生产力的提高是学校教育产生的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试复习1-14章绪论1.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产婆术”,也是启发式教学。

3.“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智体三育.5.《学记》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了《大教学论》一书,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初步独立)。

第一次系统总结了班级授课制。

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7.卢梭的《爱弥尔》,倡导自由自然的教育。

8.赫尔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完全独立。

9.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几个著名论断。

代表作是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有“五步教学法”10.洛克提出了白板论,主张绅士教育.斯宾塞提倡实科教育.布鲁纳主张结构课程,重视早期教育和提倡发现教学.11.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西方学者成为三大教育名著。

第一章教育概述一、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教育活动与生产和生活高度一体化,水平低。

2.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3.教育无阶级性。

4.与宗教紧密联系。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与现代生产具有高度相关性。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由脱离走向融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与普及性。

4.教育走向终身化和全民化。

5.可持续发展。

6.变革性与未来性。

三、教育具有商品性吗?具有。

四、学校教育产生于什么时期?奴隶社会五、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六、终身教育概念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提出的。

七、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在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后逐渐立起来,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发展的产物。

第二章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的两大规律。

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教育)。

3.决定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4.理解遗传决定论。

1.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

4.遗传素质具有变异性。

5.如何根据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教育?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个体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上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把我教育时机,抓住学生发展关键期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

第三章教育的社会功能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学校课程内容。

2.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

3.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的基础经济功能是培养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2)推动科技发展的功能。

(3)教育对于经济运行具有直接调节作用。

4.教育先行概念一是教育发展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经济发展程度,二是在发展教育时,教育要优先优惠于其他部门而发展5.理解教育三个面向(1)教育要面对现代化: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合格人才(2)教育要面向世界:教育要想其他国家学习并吸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打破传统教育保守性,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思想(3)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要有预见性,面向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尤其要面向未来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强调教育的超前性和教育应发挥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以超前意识培养战略人才。

第四章1.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

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

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3.素质教育内涵、特点、如何落实内涵: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照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实现再创造的过程。

换言之,素质教育,就是教育者科学地运用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去开发塑造完善青少年的身心结构与功能,已达到全面提高公民素质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

其实质是对青少年的个性素质的再生产和再创造的社会实践过程。

特点: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普通性,内化性,综合性如何落实:第一,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这是教育观念的核心第二,要进行教育的整体改革。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对现行的基础教育包括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进行全面的改革。

使我国的基础教育逐步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三,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制度。

要建立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校办学的标准,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作为评估标准的核心,制定科学的评估制度,发挥正确导向作用。

第四,进一步改革考试制度。

淡化考试的选拔功能,取消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制度。

全国范围实施普高和初中毕业会考制度,改革中高考的考试科目。

第五,大力提高校长和老师的素质。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教师和校长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素质。

4.素质教育与体音美等特长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是教育着科学的运用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去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是对青少年个性素质的再生产和再创造的实践过程。

文明特长的形成主要与个体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心理特征有关,而个性则除此之外还包括人的气质、需要、目的、动机、情感、意志以及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特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外延关系上看,它们的关系是:素质教育包含特长教育。

1.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也简称为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现代学制的基本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枝型学制(中间型学制)3.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4.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1)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2)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很多国家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小学成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初中教育的变化有:学制延长、把初中阶段看作普通教育的中间阶段、将初中和小学连接起来;高中本身就是现代学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职业教育有两个特征: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类型和层次多样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变化:多层次和多类型。

1. 从课程管理角度,课程分为哪几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活动课程的概念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者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

此理论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从中培养课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3.隐性课程类别:物质—空间类、组织—制度类、文化—心理类结构:呈层次性特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物质到心理,其影响力从外向内递增。

功能:陶冶,育美,益智,健体特点:潜移默化,丰富多样,不易控制,难于量化4.理解课程计划,标准和教材P114-1181.教学的地位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的工作必须都围着教学工作展开,对教学基本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会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2.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作为教育机构的主要活动,是完成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主要地位。

教学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教学与智育的关系一方面,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智育并不是教学要完成的唯一任务。

除智育之外,教学还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任务。

另一方面,教学是实现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因为实现智育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其他途径完成。

因此,教育与智育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

4.理解教学认识作为一种特殊认识,为什么具有间接性、简洁性、引导性的特征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

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活动。

学生是有意识的能动主体,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及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他们的认识客体,他们只有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包括联系实际和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动的活动中,才能使自身获得发展、提高。

所以,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①这个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界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教学并经过实践检验而得出的一个正确的结论,不应有所忽视。

但是,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正如马克思所说,“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

这些特点是教学必须注意的。

教学过程只有既遵循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又充分注意学生认识的特点,才能组织和进行得科学而有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