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教发展的现状_特点和问题_何方耀

合集下载

佛教建筑对广州的影响

佛教建筑对广州的影响

1、佛教建筑对广州的影响广州有四大佛教古刹,分别是位于光孝路北端的光孝寺、位于上下九的华林寺、位于六榕路的六榕寺和位于南华中路和同福中路之间今海幢公园内的海幢寺。

每一座古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寺院的配置按中国传统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法堂等,均坐北朝南),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而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主要是云会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光孝寺是广州历史最悠久,建筑规模最宏大的佛教古刹,始建于三国时期,尚存南朝建筑风格。

东、西铁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铁铸佛塔。

华林寺建于南朝,建寺地址为印度高僧达摩渡海来中国传教登陆之地,故原名西来庵。

道光末年,建五百罗汉堂,罗汉体形逼真,姿态各异,面貌喜怒不一,其中还塑有马可波罗像。

六榕寺始建于南北朝,苏东坡来寺游览时因寺内六科老榕树题书“六榕”,后人遂称为六榕寺。

寺内有巍峨的千佛宝塔,是广州有名的古代高层建筑。

由于清代曾重修,虽主体仍为宋代原貌,但各层琉璃瓦檐则改为清代样式,塔内朱栏碧瓦,丹柱粉墙,遥望犹如冲霄花柱。

因而六榕塔又称“花塔”。

海幢寺初建时规模之宏伟,为广州寺庙之冠。

前临珠江,后倚万松岭,寺中亭台楼阁与僧舍佛堂数十座。

亦为广州城中第一个专门为洋人开辟的游览景区。

民国初开把寺园腰斩为南北两部分,北部辟为海幢公园,大雄宝殿划入公园之中。

现寺院建筑仅存大殿和塔殿。

寺庙建筑受儒教实用理性的影响,重在再现人们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安。

而广州的佛教古刹与广州独特的本土文化经过岁月的摩擦融合,成为具广州特色的宗教建筑物。

每逢初一十五这些古朴宁静的寺庙,更是挤满烧香礼拜、祈福求安的广州人,摩肩擦踵人声鼎沸烟雾缭绕,成为人们寻求心灵平和的地方。

2、对佛教的看法在我看来,这个世界除了经济之外,精神的需求也是必须的;而佛教的思想刚好适应一部分人需要,是可以为他们心灵带来安宁与解脱的存在。

广东省佛教协会_企业报告(业主版)

广东省佛教协会_企业报告(业主版)

TOP2
( 广东省佛教协会) 富士施乐 CT203435 原装墨粉盒适用于施 乐 AP4570/5570 墨 盒 ( 约 印
广州广佳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
0.1
36000 张)成交记录
TOP3
(广东省佛教协会)佳能(Canon) PGI-880/CLI-881 墨 盒 5 色 一 套 ( 适 用 TS6180 、 TS6280 、
平均节支率
3.2%
同比增长:77.8%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1.2 需求趋势
近 3 月(2023-06~2023-08):
近 1 年(2022-09~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7 日 生成
1/17
近 3 年(2020-09~2023-08):
\
适用惠普 P1007/P1008/P110...
TOP6
(广东省佛教协会)佳能(Canon) 广 州 广 佳 信 息 技 术 CLI-851Y 黄 色 墨 盒 ( 适 用 有限公司
\
iP7280/iP8780/iX6880)成交记录
TOP7 无标题
广州广佳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
\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5)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4)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转型期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问题分析——基于对广东省7所重点寺院僧众的调查

转型期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问题分析——基于对广东省7所重点寺院僧众的调查

作者: 谭苑芳
作者机构: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
页码: 136-14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佛教社会福利;非营利组织;人间佛教
摘要:对广东省7所重点佛教寺院僧众的调查结果显示,转型期广东佛教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佛教寺院社会角色定位模糊、管理模式争议明显,社会福利事业的资金来源与支出渠道单一、影响因素与实现目标多元等。

而产生于现代社会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可以为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是解决转型期中国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资源,应当加以充分借鉴和利用。

汉唐求法僧梵文学习之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浅论_何方耀

汉唐求法僧梵文学习之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浅论_何方耀

*收稿日期:2005-03-21作者简介:何方耀(1961-),男,湖北荆州人,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东汉永平求法之事,神话痕迹颇浓,学界聚讼纷纭,或谓史实,或谓佛门杜撰故事,故本篇所论求法活动自魏甘露五年(260)朱士行西行始。

宋赞宁 僧史略 谓: 魏洛阳朱士行誓往西天寻求 般若 ,僧以为东僧西往之始焉。

( 僧史略 卷上 此土僧游西域 条,金陵刻经处单行本)另参见汤用彤: 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上) 、 永平求法传说之考证 ;季羡林: 玄奘与 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辩机著,季羡林等校注: 大唐西域记校注 ,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页。

2005年第3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32005第45卷JOURNAL OF SUN YATSE N UNIVERSITYVol.45(总195期)(SOCIAL SCIE NCE EDITION)General No.195汉唐求法僧梵文学习之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浅论*何方耀(中山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汉唐求法僧之热衷梵文学习,乃古代中、印文化交流之产物,亦是中国人首次群体性学习异域语文,由于学习主体为虔诚的佛教僧人,因而其学习目的极具宗教实用性;其学习方式则主要为游方参学式;其对梵文 声明学 既深感兴趣而又怀排斥心态。

求法僧的梵文研究热潮,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以及当时士大夫阶层的风气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悉昙学的形成和传播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求法僧;梵文学习;文化交流;佛教中图分类号:B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5)03-0077-05佛教东传为中国人面对的第一次 西潮 ,与此 西学 东来相伴而生的是中国人的 西行求法 ,它始于魏晋,盛于唐代。

西行求法僧首先面临的任务之一就是学习印度语文,即梵文。

其所形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外语 学习热潮,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拟从文化史的角度对此略作探讨。

浅谈我国佛教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佛教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佛教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作者:王苗王芝玉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1期摘要: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代印度,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

它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不断的中国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佛教景区的旅游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并且逐渐受到游客重视。

日前,佛教旅游景区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佛教徒人数位列世界第一,充满佛教文化的旅游景点每年都有众多的信徒前去膜拜,同时也吸引了许多非信徒们前去参观体验。

游客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需要精神上、制度上的旅游体验,那么佛教旅游景区就满足了佛教信徒的此类需求,同时能给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然而,我国的佛教旅游业与其他国家的佛教旅游业相比仍有不足。

本文针对佛教旅游开发的现状展开了分析,从数量、类型、空间分布、规模和主题、经典案例、问题及原因、发展趋势与发展前景分析方面进行分析我国佛教旅游景点。

关键词:佛教景区旅游文化旅游现状游客需求一、我国佛教旅游发展现状我国目前的佛教旅游产业仍停留在初级开发阶段,主要凭借佛教仪式、佛教场所、佛教圣地、寺庙、灵塔等资源作为开发载体,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呈现给游客。

多数游客的旅游方式类似于参观文化古迹,观看庙里和尚念经做法事,却远远无法体会到佛家文化的精髓。

由此可见,目前的佛教旅游对佛教文化的深入挖掘,无论在力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远远不够。

政府在规划佛教资源时思路过于传统,缺乏深入研究,没有挖掘出吸引眼球的创新点。

大多数佛教旅游景点仍以门票经济和烧香经济为经营主线,致使各地的佛教旅游景点千篇一律,无非是参观庙宇和烧香拜佛,很难找出新意或特色。

1.旅游人数众多。

资料显示,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宗教旅游就成为了一种参与人数众多的专项旅游活动。

参与宗教旅游的游客中,非信徒游客占绝大多数,涵盖了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和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

物业改革论文:小议寺院物业改革的现状与策略

物业改革论文:小议寺院物业改革的现状与策略

物业改革论文:小议寺院物业改革的现状与策略本文作者:何方耀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当前寺庙物业管理改革的现状与问题面对挑战,应如何应变?佛门大德长老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和有益的理论探讨。

就物业管理而言,各地寺庙先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最先进行物业管理改革尝试的多是都市丛林,最早见诸报道的则是上海玉佛寺的社会化管理尝试。

玉佛寺为最大的都市寺院之一,地处中国最大的商业大都会上海,因此,也最先感受到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了缓解这种矛盾玉佛寺采取了委托物业公司管理寺院物业的办法。

2004年5月22日,上海明华物业公司在系列招标活动中最后胜出,成为第一家管理寺庙的公司,玉佛寺也成为第一座引进物业公司的佛寺。

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改革措施,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认为,“玉佛寺的整体管理精力不应该更多的放在琐碎的物业管理工作上,应该扬长避短,把寺院的物业工作交由专业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从而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做好弘法利生、文化教育、道风建设、经济自养、慈善福利工作。

在管理上要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与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从而将传统的寺院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并且认为,将寺院的物业交给物业公司打理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好处:其一,“物业管理社会化,有助于推动寺院的物业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专业化的轨道,从而不断提高寺院的物业管理水平。

”二,“物业管理社会化,是佛教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有益于加快佛教参与社会事业的步伐。

”②姑且不论寺院物业交给专业公司管理对僧众的修持有何影响,仅就管理的专业化而言,显然是符合现代管理发展方向的,物业公司较之寺僧可能更为有效、精细、准确地对各种殿堂寮舍和相关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更为有效、迅速地处理寺院与社会之间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因此,一些有条件的寺院先后加以效仿。

此后,扬州大明寺也引进了双龙物业管理公司,对寺院物业进行管理;③2010年5月,为了迎接广州亚运会,广州大佛寺将寺庙物业委托给广东华侨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管理。

“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庙会作为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

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寺庙附近,故称“庙会”。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

就其最初的功能而言,主要是用于娱神,然后逐渐增加了娱人的和经济的功能。

广州本没有庙会,在广州类似于庙会的民俗形式被称为“诞”,事实上,我国南方地区的庙会正逐渐消失,广府庙会的开放则是一种北方庙会的植入。

而广州都城隍庙的修建则为这种植入提供了契机。

广府庙会开幕式设在元宵节当天,为期七天,第一届是2011年,地点设在城隍庙忠佑广场、中山四路(文德路口至北京路口段)、府学西街、北京路、惠福美食街、大佛寺、五仙观、人民公园等地,2014年还增设了水上庙会。

由第一届开始,广府庙会的主题即为“广府庙会,幸福相约”,第一届广府庙会就已包含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内容,第二届广府庙会新增了广府达人秀、动漫文化展销、游园互动活动、摄影和dv大赛等项目,划分出广府庙会中心区、美食区、非遗区、动漫区、元宵灯会区、游园区、互动区七大活动区。

发展到第三届,了广府、民俗、祈福、欢乐,还加入慈善、动漫、怀旧、相亲、微博等时尚流行元素,并且第一届的政府主导到第二届的“政府搭台,民间唱戏”,再到第三届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政府财政“零投入”。

第四届广府庙会新增“水上庙会”,“水上庙会”除有非遗文化展出和粤剧表演,游船上还准备了具有广府特色的传统小吃。

举办四年的广府庙会在内容上是不断丰富的。

广府庙会的特点第一,广府庙会的外来植入性。

很多人认为庙会对于广州而言是一个新鲜事物,表现出浓郁的北方特色。

在广府庙会举办之前,广州确实没有被称为“庙会”的活动。

在广州类似于“庙会”的活动被称为“诞”,如“波罗诞”等,黄宗智先生认为,这些活动具有庙会的形式,只是没有称之为“庙会”,所以很多人不认为其是庙会,近几年官方也开始将“波罗诞”和“三月三”称为“庙会”,但对于首办于2011年的“广府庙会”而言,其使用的“庙会”一名确实是从北方移植过来的。

转型期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问题分析——基于对广东省7所重点寺院僧众的调查

转型期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问题分析——基于对广东省7所重点寺院僧众的调查
在社会场域 中呈现 出一种类 似于公共部 门 ( 营利 非 组织 )的色彩 :为社会提供宗教性 的福利产 品,满 足社会公众包括宗教需求在 内的各种需求 。而这种
文 章编号 :10 — 5 X( 0 1 0 — 16 0 0 3 84 2 1 )5 03— 5 象 ,是 因为处 于中国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前沿 ,广东 佛教寺院率先面临市场化冲击 。其对此的适应与反
题 ,并 引 入 非 营 利 组 织 的 视 角 分 析 佛 教 社 会 福 利 行
调查将 三个地 区作为独立的分析单位 ,在 其内
部按照寺 院常住僧人数 量采取不 等概 的抽样 方式 , 抽取 重点寺院样本 7 ( 中六榕 寺、南华寺 、云 个 其
门寺 、开元寺 为全 国重点佛 教寺 院 ) 。在抽 取的每
11 5 14 4 10 4
问卷分析 内容主要包括 对佛教寺 院 、佛教社会福利 事业 和 “ 人间佛教 ”的基本认识三个 方面 。在佛 教 寺 院分析单元 中,主要涉及 佛教寺 院在当代社会 的 基本定位 、经 济状况 的合理 性 ;在佛教社 会福利事 业分析单元 中 ,调查 了僧众 对寺院社会福 利事业 的 管理 、资金来 源和去 向 、发 展的制约 因素的基本认 识 :在 “ 间佛 教 ”分 析 单元 中 .测 量 了僧众 对 人 “ 间佛教 ”的重要 性 、制约 因素及 其与 社会 福利 人
所 寺 院 中 进行 随机 性抽 样 。
为的客观效果 与主观意识 之间的关系 。为我国转型
本次调 查发放 问卷 10份 ,回收问卷 10 , 8 6份
期社会福利事业的多元发展提供参考 。

其 中有效 问卷为 15 ,回收率为 8 . 5份 89 %,有效率 为 8. 61 %。其 中 .部 分问卷样本存在 不 同程度 的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