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七年级必学成语及解释

七年级必学成语及解释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而又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必学成语及解释,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七年级必学成语及解释1:1、人迹罕至:罕:少。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2、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3、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4、荒草萋萋:形容荒草茂盛的样子。
5、九曲连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6、可歌可泣:泣:不出声地流泪。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7、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少.为:被.8、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9、锋芒毕露:毕露:完全显露。
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10、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11、妇孺皆知:孺:小孩。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12、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3、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14、死而后已: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15、燕然勒功:燕然,山名,既今内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功,刻石记功。
16、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7、兀兀穷年:辛辛苦苦的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
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18、沥尽心血:沥:一滴一滴。
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19、潜心贯注:贯注:集中。
全部心思集中在一点上。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20、心会神凝:会:领悟,理解。
指对方没有明说,神情已经领会。
21、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22、一反既往:一:完全;既往:从前。
完全与以前相反。
23、慷慨淋漓:淋漓:充盛,畅快。
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成语汇总(解释+褒贬)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褒
11
根深蒂固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贬
12
行之有效
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
褒
13
袖Hale Waihona Puke 旁观把手拢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贬
14
高谈阔论
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多含贬义
15
吹毛求疵
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比喻陷入绝境。
中
33
喏喏连声
恭敬地连连答应。
中
34
面面厮觑
互相望着发愣。
中
35
三顾茅庐
指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
褒
36
茅塞顿开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褒
37
箪食壶浆
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褒
38
如雷贯耳
形容人的名声大。
褒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序号
成语
解释
褒贬
1
断章取义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贬
2
心无旁骛
骛:追求。
心理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褒
3
强聒不舍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
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贬
4
登峰造极
登上山峰绝顶,比喻达到顶点。多指水平、技术等。
部编本初中语文六册成语与解释

部编本初中语文六册成语与解释初中语文六册成语解释七年级上册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2.繁花嫩叶:花儿繁茂叶子嫩绿。
形容美好的春色。
3.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比喻姿态优美。
4.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5.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6.喜出望外:遇上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7.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身。
8.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9.人迹罕至:很少有人到的地方。
10.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11.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12.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13.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14.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15.恍然大悟:突然醒悟过来了。
16.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17.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18.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19.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界限分明。
20.威风凛凛:威严可畏,有气势的样子。
21.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22.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23.废寝忘食:忘记了吃饭。
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24.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25.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26.不亦乐乎:用来表示非常快乐的意思。
27.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28.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9.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30.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31.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课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32.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33.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34.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35.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初中语文课本成语解释大全

初中成语解释集锦【七上】1、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
2、明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3、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4、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5、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6、心旷神怡:指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7、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指一个人比较在意个人的得失.8、猝然长逝:突然、出乎意料地离开人世.9、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10、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11、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12、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13、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14、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的样子。
15、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16、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17、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或舒适的位置。
18、骇人听闻:使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对社会上发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19、随声附和:形容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都跟着附和。
多指献媚。
【七下】1、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2、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3、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能使人感动得流泪的人或事.4、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5、当之无愧:当得到某种称号或荣誉,名副其实,一点儿都不惭愧。
6、锋芒毕露:形容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
7、家喻户晓:形容人人皆知.8、妇孺皆知: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白了的简单事物。
9、马革裹尸: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11、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
12、呕心沥血: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13、潜心贯注:专心致志,高度集中。
七年级上册语文成语解释全部

七年级上册语文成语解释全部?
答:七年级上册语文的部分成语及其解释如下:
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2.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迎风摆动。
3.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5.喜出望外: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6.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7.不求甚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
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8.混为一谈:将本质不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
9.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景象十分华丽,也比喻花色繁多、华美艳丽。
10.小心翼翼: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11.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也形容山峰、
石头等突兀、重叠。
12.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13.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眼睛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也比喻被错综复杂的事物弄得不知所措。
14.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15.仙露琼浆:神仙所喝的美酒,后比喻酒非常鲜美;
后来指极少、不多见的美酒。
16.蜂围蝶阵: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比喻花开得非常茂盛,以至于招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
17.盘虬卧龙:比喻枝干盘曲嶙峋,盘绕横卧着的虬龙;形容树木枝干盘旋的样子,弯弯曲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成语解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成语解释
一. 放之四海而皆准
成语解释:指适用范围广,能够普遍适用于所有地方和情况。
二. 不可多得
成语解释:表示某个事物或品质非常珍贵,很少能够获得或拥有。
三. 不可思议
成语解释:表示某个事情或现象难以理解或无法用常理来解释。
四. 举一反三
成语解释:表示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来推广到其他类似的事物或
情况,从而得出更普遍的结论。
五. 反其道而行之
成语解释:指采取与传统规则或常规相反的方法或行动。
六. 力不从心
成语解释:形容本来有心愿或打算,但因能力不够而不能实现。
七. 因地制宜
成语解释:根据具体地方或情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方法。
八. 名垂青史
成语解释:形容某人的名声和事迹将被后人广泛传颂和记忆。
九. 大公无私
成语解释:指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完全不偏袒任何一方,公正无私。
十. 始终如一
成语解释:形容一直保持一种态度、性格或行为方式,不易改变。
以上就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成语解释》的内容介绍。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 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完整版)初中语文常用成语及解释

初中语文常用成语及解释一、常用成语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
速:邀请。
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
沸:水开。
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
度:考虑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
罕:稀少。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觑:看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
30.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
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
敝:破旧。
珍:贵重爱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愚公移山》)第三册•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
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
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
(《寓言四则》)•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
(《寓言四则》)•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
(《寓言四则》)•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寓言四则》)第四册•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
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第五册•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水落石出——《醉翁亭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孟子二章》)•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第六册•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
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
(《出师表》)•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
(《出师表》)二、文学常识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本文出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三、语音四、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强迫。
2、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五、古今异义词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3、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六、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3、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看5、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7、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8、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七、一词多义八、重点词语解释1、屯大泽乡屯:停驻2、会天大雨会:适逢;3、或以为亡亡:“逃亡”;4、举大计亦死举大计:发动起义5、等死:同样6、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中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9、辍耕上垄上之:去,往10、怅恨久之怅:失望之:音节助词,无意义11、苟富贵,无相忘苟:倘使九、特殊句式1、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2、此教我先威众耳判断句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4、号为张楚判断句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被动句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省略句十、朗读节奏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十一、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10、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何况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
王候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2、人物欣赏(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十四、开放性试题1、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