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碎部点记录计算表
环境工程测量:碎部测量方法

1:2000
22.0
碎部测量方法
三、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
1.仪器迁到下一测站,应先观测前站所测的某些明显碎部点,以检 查由两个测站测得该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同,相差较大,则应 查明原因,纠正,再继续进行测绘。
2.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后,应重新瞄准起始方向检查其变化情况 其归零差不得超过4′。
碎部测量方法
3、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 别读取上、下丝之差、中丝读
数、竖盘读数L、水平角β。
5、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 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
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
D=Klcos2α h=Dtanα+i-v
碎部测量方法
测站:A
后视点:B
测站高程HA=27.40 m
1:2000
2.展绘控制点
A: X=10.280 km y=21.500 km H=45.200 m
B: X=10.721 km y=21.127 km H=45.200 m
11.0
10.0-21.0
800
B
48.2
600
C 46.5
400
A
200
45.2
10.0 21.0
200
400
600
800
3.立尺人员应将标尺竖直,并随时观察立尺点周围情况,弄清碎部 点之问的关系,地形复杂时还需绘出草图,以协助绘图人员作好绘 图工作。
4.绘图人员要注意图面正确整洁,注记清晰,并做到随测点,随展 绘,随检查。
5.当每站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检查,在确认地物、地貌无测错或漏 测时,方可迁站。
感谢观看,欢迎批评指正
55.35
全站仪坐标测量操作步骤建站后视碎部点测量

全站仪坐标测量操作步骤建站后视碎部点测量一、引言全站仪是现代测量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测量仪器,通过全站仪的精确测量,我们能够获取到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准确坐标信息。
建站后视碎部点测量是全站仪测量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将介绍全站仪坐标测量操作步骤和建站后视碎部点测量的具体过程。
二、全站仪坐标测量操作步骤在进行全站仪坐标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仪器和材料。
通常,我们需要全站仪、三脚架、反射镜和测量笔记本电脑。
下面是全站仪坐标测量的具体操作步骤:1.安装三脚架:将三脚架打开,并将其调整到适当的高度。
确保三脚架稳固地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
2.安装全站仪:在三脚架上安装全站仪,确保全站仪稳固地固定在三脚架上。
3.准备反射镜:将反射镜安装在需要测量的位置上。
确保反射镜垂直于地面,并且可以通过全站仪的望远镜看到。
4.开机和校准:打开全站仪的电源,启动全站仪系统。
进行全站仪的校准操作,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5.设置基准点:选择一个已知的基准点作为参考点,将其坐标输入到全站仪系统中。
这个基准点可以是已经测量过的点或是由其他测量方法得到的点。
6.镜头对准:使用全站仪的望远镜,将目标对准到反射镜上。
通过调整全站仪的水平和垂直角度,使反射镜的十字线居中在望远镜的准线上。
7.进行测量:通过按下全站仪上的测量按钮,进行测量操作。
全站仪会自动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
8.记录测量结果: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测量笔记本电脑上或其他适当的记录设备上。
记录的信息包括测量点的坐标和其他相关的测量数据。
9.移动测量和重复:将全站仪移动到下一个需要测量的位置,并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完成所有需要测量的点。
三、建站后视碎部点测量建站后视碎部点测量是建立工程坐标系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用于将各个测量点的相对位置转化为工程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
下面是建站后视碎部点测量的具体过程:1.选择测量站点:根据测量要求,在合适的位置选择一个测站,作为建立工程坐标系的原点。
《工程测量》第三阶段离线作业(答案)

《工程测量》第三阶段离线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的长度是,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比例尺的精度为(5cm)。
(第七章,第一节)2.地物符号有(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地物注记)四种。
(第七章,第三节)3.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四种。
(第七章,第四节)4.除(除悬崖、陡崖)外,等高线不能相交。
(第七章,第四节)5.在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密集表示(地面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地面坡度缓),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地面坡度相同)。
(第七章,第四节)6.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第七章,第四节)7.地形图测绘方法有(经纬仪绘制法)、(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绘制法)、(小平板仪绘制法)、(航空摄影测量及全站仪测图法)。
(第八章,第三节)8.在碎部测量中采用视距测量法,不论视线水平或倾斜,视距是从(测站点)到(立尺点)的距离。
(第八章,第三节)9.在地形图上确定点的高程,当点不在等高线上时,该点的高程通常采用(内插法)来进行计算该点高程。
(第八章,第三节)10.在地形图上测算某一区域范围面积的方法有(解析法)、(几何图形法)、(透明方格法)、(平行线法)、(求积仪法)。
(第九章,第三节)11.根据精度要求不同,水平角测设有(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
(第十章,第一节)12.测设的基本工作就是测设(已知水平距离)、(已知水平角)、(已知高程)。
(第十章,第一节)13.在地面上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常用的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等四种。
(第十章,第二节)14.施工测量的目的是把在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的平面)和(高程),按(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放样到相应的地)点,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指导和衔接各(施工阶段)和(工种间)的施工。
碎步测量实习报告

碎步测量实习报告碎步测量实习报告篇一:测量学实习报告总结篇一:测量实习报告心得体会一、实习目的:测量学是一门很需要实践经验的课,在平时上理论课的时候,学生缺乏对实际仪器的操作。
短学期的实习,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提高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为以后工程实际测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设备:全站仪、水准仪、花杆、三脚架、水准尺、罗盘仪:三、实习内容:1. 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2. 导线测量: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3. 碎步测量:根据控制点,测定碎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4. 绘图。
四、实习步骤:1、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2、导线测量:(1)导线测量概述: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
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等。
此次实习,由于有了全站仪,在踏勘选点建立标志后,测角量边的工作不用在用经纬仪测量,实习当中,确定测站点坐标,输入全站仪当中,直接得到水平角与导线边长。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将得到的数据记录到表格当中,进行方位角计算,角度闭合差调整,以及坐标闭合差调整,最后得到各个控制点的坐标及边长。
3.碎步测量:(1)碎步点的选择对于地物,碎步点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碎部点测量观测时将全站仪架立在控制点上,输入测站点、后视点坐标和仪器高度。
生成新的坐标系,将全站仪最准碎部点,测量得出碎部点坐标数据。
4.绘图:将得到的坐标数据记录到图纸上,由专门的画图人员负责将碎部点连线成图。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八一个测站的碎部测量----经纬仪测绘法班别:工管10-1 姓名:梁伊天学号: 19 第五组一、实验目的:1、练习用经纬仪在一个测站上测量碎部点的观测方法。
2、练习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最后计算出碎部点的高程。
3、练习用地形半圆仪和比例尺,根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展绘碎部点的方法,并绘制成图。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电子经纬仪一台,罗盘仪一架,水准尺一把,花杆一根,记录板一块,粉笔若干根,计算器一个,量角器一把,图纸一张。
三、实验组织、方法、步骤和要求:1、五人一组,在试验场地内选出A、B两点,用粉笔做好标志,用罗盘仪测出A、B直线的方位角;绘图员在测站附近安置图版,用比例尺和量角器将A、B直线绘于图纸中央,作为控制点。
(用1:500的比例尺)2、按一人观测,一人记录和计算,一人立水准尺,一人立花杆,一人绘图进行分工并且互相轮换,每次至少要测出三个地物特征点,三点都为地物中的一部分。
3、经纬仪观测步骤:○1安置仪器:观测员按照对中整平步骤安置电子经纬仪于测站点(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i(读取到厘米),记录员将i 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
(假定控制点A的高程为HA=100m)○2定向:一人在控制点B立一花杆,观测员用经纬仪照准部照准控制点B作为后视方向,然后制定水平旋钮,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立尺:立尺人依次将水准尺立在待测地物、地貌特征点(即碎部点)上,如图1中的1、2、3、4点。
A图1 经纬仪测绘原理○4观测:观测员照准水准尺,制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旋转旋钮,读取水平读盘读数β、水准尺上、中、下三丝读数M、V、N和竖盘读数α,记录员将各数据依次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
(注意:角度读数读取到秒,上、中、下丝读数读取到毫米)○5计算: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 D=klcos2αh=1/2klsin2α+i-v将计算出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填于记录表中,平计算出高程。
建筑工程测量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工程测量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 测定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规化设计及科学研究使用。
2. 测设测设是指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工具和方法,将设计图样上规化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3. 人们设想以一个静止不动的海水面延伸穿越陆地,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包围了整个地球,这个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4. 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5. 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6. 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7.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
8.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9. 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表示,高差有方向和正负。
二、选择题2. A3. D4. A5. D 6 .D三、简答题1.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它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 (1)测定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规化设计及科学研究使用。
(2)测设测设是指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工具和方法,将设计图样上规化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测定与测设相比,两者所用的仪器、方法、原理相同,过程相反。
3. 建筑工程测量是是研究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2)建筑物的施工测量(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4. 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 测量工作需要在统一的基准下才能进行,大地水准面与铅垂线具有唯一性又不失一般性,实践证明它能够提供测量活动稳定的统一基准。
工程测量习题

工程测量习题1-1.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
解答:Y=20000000+(-306579.210m+500000m)=20193420.790。
L0=6X20-3O=117O2-1. 用水准仪测定A、B两点间高差,已知A点高程为H A=12.658m,A尺上读数为1526mm,B尺上读数为1182mm,求A、B 两点间高差h AB为多少?B点高程H B为多少?绘图说明。
解答:h AB=+0.344m,h B=13.002m2-2. 计算表中水准测量观测高差及B点高程。
测站点号水准尺读数(m) 高差(m)高程(m)备注后视前视ⅠBM.A 1.874 22.718 已知TP.1 0.919ⅡTP.1 1.727TP.2 1.095ⅢTP.2 1.1862-3在表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计算高差改正数、改正后高差和高程。
点号路线长L(km) 观测高差 hi(m)高差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H(m) 备注BM.A 1.5 +4.362 -0.015 +4.347 7.967 已知1 12.3140.6 +2.413 -0.006 +2.4072 14.7210.8 -3.121 -0.008 -3.1293 11.5921.0 +1.263 -0.010 +1.2534 12.8451.2 +2.716 -0.012 +2.7045 15.5491.6 -3.715 -0.015 -3.730BM.B 11.819 已知∑fh=∑h测-(HB-HA)=+66mm fh容=±40=±104mm-9.85mm/km ∑=-66mm3-1. 用J6型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整理表3-1中水平角观测的各项计算。
表3-1 水平角观测记录解答:注意检查限差。
碎部点测量的基本方法

碎部点测量的基本方法以碎部点测量的基本方法为标题,我们将探讨一种重要的测量方法,它在工程、地质、建筑、水利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碎部点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不同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确定位置和形状的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碎部点测量的原理、设备和实际应用。
一、碎部点测量的原理碎部点测量的原理基于三角测量原理,即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计算其他未知量。
在碎部点测量中,我们通过测量不同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确定点的位置和形状。
二、碎部点测量的设备碎部点测量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来进行测量。
常用的设备包括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
全站仪是一种精密的测量仪器,它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从而确定点的位置和形状。
测距仪用于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经纬仪用于确定点的经纬度。
三、碎部点测量的步骤碎部点测量的步骤包括:选择测量站点、设置测量仪器、测量角度、测量距离、计算坐标等。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站点,以确保能够观测到所有需要测量的点。
然后,我们需要设置测量仪器,确保其水平和垂直。
接下来,我们通过测量角度来确定点的方位角和俯仰角。
测量角度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提高测量精度。
测量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测距仪等设备来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最后,通过计算和处理测量数据,我们可以确定点的坐标。
四、碎部点测量的应用碎部点测量在工程、地质、建筑、水利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程中,碎部点测量可以用于确定地形、建筑物位置和形状,为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在地质勘探中,碎部点测量可以用于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在建筑中,碎部点测量可以用于测量建筑物的尺寸和形状,以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在水利工程中,碎部点测量可以用于确定河流和湖泊的形状和水位,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总结通过碎部点测量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确定点的位置和形状。
这种测量方法基于三角测量原理,通过测量距离和角度来计算点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