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真实存在的武林高手

中国历朝历代真实存在的武林高手
中国历朝历代真实存在的武林高手

中国历朝历代真实存在的武林高手

本文所列举的人物,都是历史真实人物。他们的实战战绩,也是有史记载,或者说是当时的笔记记载。本文不牵扯小说、演义、评书中的虚拟人物,比如高宠、李元霸(虽然历史真实有其人,但是这个人物,还是虚构的,只是借名而已),也不牵扯历史人物,在小说、演义、评书中的虚拟表现,比如历史真实人物赵云,其个人武功,远不及演义那么生猛。

所谓的武学高手,不是指名将,不是只军队指挥才能,只是指单打独斗的能力。但是名将中,的确有很多武功高手。

所以,武学高手,不等于名将,但是名将中出武学高手的几率最高。但是,并非当世名将,就能打得过民间的武学技击名家。

一、春秋时代的武学高手

1、专诸、要离、庆忌:这三个人,应该都是武学高手。

2、养由基:养由基的箭,在中国射手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但他又不像后裔那么虚无缥缈,他的事迹,他的功夫,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养由基的单挑,在当时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不知道干掉了多少猛人。

3、卞庄子:卞庄子剑术超群。卞庄刺虎的故事,虽然有取巧之说,但也反应其剑术。最后他在战场上,一人冲进去,连杀七十多人而亡,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武功!

PS:至于越女,《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并且提出了相当高明的技击理论,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曲城越女之学也,两敌相遭,一巧一拙,其必胜者有术之家也。”到底是谁?表述模糊,不好判断。

二、战国初年的武学高手

1、墨翟:此人是文武双全的典范。其武功,虽然没有小说中“墨子剑法”那么神秘,但是也绝对是一流的。他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武术组织黑社会。或者说,叫中国最早的“江湖武林门派”

2、聂政、豫让:这两个人,阐释了什么叫国士无双。个人判断,聂政武功应该是战国N大刺客之首。聂政是刺客列传里唯一一位菜刀流猛人,别人当刺客要费尽心机接近目标,让目标放下戒

备(就这还好几个不成功的,比如荆轲)。唯独聂政的手法简单粗暴却足够有效事后为了不连累家人和委托人,还在死前自毁容貌。壮哉!

PS:聂政和盖聂,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但他们都是武艺高强的剑客。盖聂下文有列。

三、战国后期的武学高手

1、鲁仲连:文武双全,这个武技也是很高的。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部传奇。

2、毛遂:此人不仅口才好,也有相当傲人的剑术。他曾经一剑逼退很多人。

3、朱亥:侠客行原型。武艺超强,勇冠三军。他最后被秦军俘虏,秦王要求他为秦国效力,高官厚禄,应有尽有。朱亥不同意。秦王就把朱亥关进一个装有老虎的大铁笼子里,考验朱亥,威胁朱亥。老虎看见有人被投进笼子,就猛扑过来。朱亥大叫一声“畜生,你敢!”那老虎吓得趴在朱亥的脚下,动也不敢动。秦王无法,只好将朱亥囚禁起来。朱亥见回去无望,就用头撞柱子,柱断而不死,于是用手扼喉,喉断而死。

四、战国末期的武学高手

1、盖聂:当时天下第一剑客。荆轲曾去拜见学习,结果这厮瞪眼就吓跑了荆轲。

至于荆轲,目测武功还没学到家。如果他武功学到家,中国历史就变天了。

PS:至于战国四大名将,其武功如何,史书没怎么记载。不过,李牧是有一定武功的。王翦力气相当大。至于白起和廉颇,没有个人的记载。有人说白起武功很厉害,这只是想当然了。他兵法超神,不见得单挑也超神。有人说白起是从小兵起家,一步步当上大将的,肯定武功好。其实,白起是出身于秦国公侯世家,标准的官二代,他第一次在历史上亮相,就已经是将军了。

五、秦末汉初的武学高手

1、项羽:霸王,为中国枪术的创世鼻祖。著名的万人敌。

2、龙且;霸王麾下第一猛将,也是一位武术名家。

3、虫达:西汉开国名将曲城侯,目测是西汉第一剑。《史记·日者列传》“齐张仲、曲城侯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

PS:很多人说,“信布之勇”名垂青史,为啥没上榜?首先,“信布”并非是韩信和英布。而是栾布和纪信。其次,“之勇”并非只他们俩的武力,而是义气,面对死亡的勇气。古代忠义当头,统治阶级是很乐意宣传“义”的

PS:韩信,这厮武功很平常,当然,只是说,在中国古代名将中算得上平常,比你我肯定厉害很多。英布的确是一员猛将,但是霸王麾下最厉害的,还是龙且。

六、西汉中期的武学高手

1、郭解:此人是典型的侠客,当时的超级高手。隐隐是天下绿林的总瓢把子,是个单雄信式的人物。在天下游侠团体中威望极高,号召力极强,已经可以威胁到汉武帝统治的稳定了,最后被皇帝发布了天下血色第一号通缉令,抓起来砍了。

2、李广:在汉武帝三大名将中,卫、霍的指挥才能名垂千史,但是其个人武学如何,没过多记载。但是李广的武学,各种记录都有,并且李广祖上几代,都是将门世家出身。李广比起卫、霍,个人英雄主义更浓。

七、东汉初年的武学高手

1、马武、铫期、贾复:都是云台二十八将中,个人武术超卓者。目测贾复应该是武术最强的一个。

2、马援:此人也是一名技击好手,力大,擅使锤法。据说后世演义中,李元霸的锤法,真正的原型,就是马援。

八、东汉末年的武学高手

1、王越:被誉为汉末剑术第一人。游侠。据说吕布也打不过他。

2、吕布:没办法,不列他的话,会被骂死。

PS:和王越并称的童渊,是评书虚构人物,不列入。《三国演义》中的那些猛将,就不多说了,大部分都夸大了水分。

九、三国时期的武学高手

1、韩龙:当时天下有数的剑术高手,被誉为三国刺客之首。受幽州刺史王雄(竹林七贤之王戎的祖父)所托,刺杀轲比能,彻底分裂了鲜卑族。

PS:三国中,有许多著名武将,严格来说,都是东汉的。并且其个人武力,都被吕布所覆盖,就不多啰嗦了。

十、西晋的武学高手

1、陈安:司马保的卫士。这个人,目测吧里没几个人听说过。但是其个人武功超绝。并且,此人是中国正史记载,唯一用“丈八蛇矛”当兵器的武林好手 (真实的张飞,武器并不是这个。林冲更属虚构).

2、周处:三害最终BOSS,此人从小就练就一身好武艺,最后凭借一身武功封侯拜将。

3、文俶:也就是《三国演义》上的文鸯。按照资治通鉴记载是单骑反冲8000人追兵,杀伤数百人。按照三国志说法则是率数十骑反冲8000人追兵,杀伤数百人。不管哪一种,都算得上武力了得了。

十一、东晋的武学高手

1、桓石虔:东晋桓家子弟。这才是真正的“恶来”。“桓石虔来”四个字,甚至成为了成语。此人是东晋绝对的无力第一。

2、祖逖:祖逖从小酷爱剑术。少年时任侠一方,放荡不羁。

PS:谢玄、刘牢之等名将,貌似个人单挑水平,不见长。

十二、十六国的武学高手

1、吕光:此人是十六国后期,公认的军中单挑之神。单挑举世无双。

2、慕容垂:此人不但用兵如神,其个人的战斗力,也是超强的。

3、邓羌、张蚝:诡谲双煞。前秦两大先锋巨无霸。其个人武功都是属于恐怖类型的。

4、石虎:这货就是一个霸王型的人物。暴君之极致,可是没人敢反,也无人刺杀,就因为他本身武功超卓,无法近身。

PS:据说冉闵、赫连勃勃,这两个人武功也不错。但是比起以上五人,还是有段距离。尤其是冉闵,最近十年爆红,其个人能力,参杂了太多网友的感情了水分了。

十三、南朝武学高手

1、刘裕:中华皇帝第一高手。刘裕出身寒门,军中小兵出身,纯粹的靠一枪一刀爬上去的。史书记载,其人对天师道军队,一人单挑数千人,赶跑千人。虽然夸张了很多。但是仍可以看出,这位“中华史载唯一的千人敌”,至少能打得过几十人。

2、萧摩诃:陈朝霸王型猛人。万夫不当。武器铣鋧(一种近身格斗并可投射的短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此武器出名的人。

PS:南朝众多传奇名将,比如王镇恶、陈庆之、韦睿等,都是书生类型的名将。其本人的格斗武术,都不行。檀道济个人武功比这些人强,但也不突出。

十四、北朝武术名家

1、杨大眼:被誉为北朝第一猛将。这厮是个纯粹的猛士。

2、斛律光:这位不多说了。箭术超神。个人勇冠三军。

3、高昂(高敖曹):世称“水中蛟龙,陆上敖曹”。武力超凡。

PS:高长恭,实在是被水分很多。其用兵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个人武术,求花痴们别再夸张了。。。

十五、隋朝武学高手

1、沈光:隋朝第一武技高手。江湖中名声显赫。

出身南朝的吴兴沈家。当时公认的“天下第一骑手”,真实的江湖绰号“肉飞仙”,形容其轻功卓绝。少年游侠,后成为隋炀帝时期的铁血名将。他的轻功,在正史中,屡屡记载。他从十几丈的旗杆上跃下来,居然以双手掌着地,怀疑这货不是人类。在打高句丽时,直接跳崖没死。其刀法更是诡异。

2、史万岁:是中国战争史上,少有真实的,两军阵前单挑退敌,击败的还是突厥第一猛士。

3、张须陀:隋朝最有名的万人敌。不仅本身武功高,手下也有大量的猛人。

十六、唐朝武学高手

唐朝,是中国所有朝代中,除开元朝外,最注重武功,民间最尚武的朝代。唐朝的武术名家,也是最多的。“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便是唐朝民间尚武的真实写照。

1、李靖:唐初武学第一人。高处不胜寒。

《射雕英雄传》东邪黄药师原型。传说中的《易筋经》的武学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神话哪吒之父托塔天王原型。还是《大唐双龙传》中,双龙的武学启蒙老师。这些虽然都是小说,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此人的武学。

李靖,能位列风尘三侠之一,中国侠客传奇小说的开创者的主人公,能从宰相手里抢女人,能打下大唐帝国半壁江山,能水军冲刷荆楚,能千里灭突厥,能在青藏高原横扫。可以说,他的武功,已经是出神入化了。

无论是正史、还是时人笔记,或者诗歌,都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其个人武学超群。

其武功,无论是个人武术,还是领军打仗,或者是著作兵法,或者武人最终的归宿,功高盖主又安然无恙,在中国武人中,都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2、昙宗:少林僧人。名震天下的十三棍僧的带头大哥。少林武学,就是从他手上,开始名扬四海。少林派从此奠定了武林至尊的地位。

3、长孙晟:《隋书·长孙晟列传》:”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不但近战技击术厉害,弓箭更是名垂华夏,“一箭双雕”的典故来源。《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4、秦琼:秦琼带兵不行,不算一个名将。但是这家伙是一个单挑好手,武艺高强,每次都爱战场上单挑以鼓舞士气,是李世民手下最合格的打手。

5、薛礼:字仁贵。大唐箭神。此人就不用我过多介绍了,已经是一个传奇。

6、李嗣业:大唐刀神。或者可以说,中国用刀的武人,无出其右者。

李嗣业这三个字,已经代表了[盛唐]二字,他代表的,是中国古代最强悍的特种军:安西陌刀军。无人是李嗣业一刀之将。这是何等的生猛。

李嗣业的死,也颇有武人的悲壮,安史之乱的决战,唐军围困邺城,筑堤引漳水灌城,“经月余,城不拔”。李嗣业亲自“被坚冲突,履锋冒刃”,终于被流箭所伤。他在帐中养伤几日,本来伤势好得很快,一天晚上,突然听到外面金鼓齐鸣,以为又要打仗,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大叫杀贼,箭疮破裂,流血数升,一代名将,就此而逝。

7、裴旻: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誉为“剑圣”的人。开元三绝:“李白诗”、“裴旻剑”、“张旭书”。

但是此人的事情,在正史上的正面记载,极少。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的侧面记载。描述其剑术如何华丽好看。所以,其剑术是否花架子,不知道。反正裴旻作为军人时,其上战场的真正武器,是陌刀而不是剑。

传说,李白,就是其剑术徒弟。

8、张议潮:“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这是一个让人无比热血的人物。这是一个依靠个人武功重振整个大唐武功的民族英雄。他从小就苦练武艺。他也是唐军中,第一个将民间各族武艺融合到军队中的将军。

PS:李白的剑术的确不错。但是,仅仅是文人中的不错而已。李白的确用剑杀过人。并且,他的确师从剑圣裴旻。但是,这一切,不代表,他的武功就相当高。别的不说,把李白丢到战场上混战,两个时辰内,能活着出来,就万幸了。

就算和他同期的诗人,估计他和高适的武功PK,也不见得谁高谁低。当然,比起其他的文人,李白的武功,还是高出很多。

十七、五代十国武术名家

1、李存孝:十三太保的名字,可不是吃素的。应该是五代十国武功第一人了。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此李即是李存孝。

2、王彦章:他也是各种侠义、武侠小说的座上客。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

3、王重师:唐末五代初,第一剑术名家。

4、林仁肇:南唐的最后支柱,被李煜自毁长城。其个人武学也是超强的。

PS:貌似周德威武功也还不错。

十八、北宋初武学名家

1、王彦升:剑术名家。陈桥兵变的策划者和参与者之一。性格残忍,膂力过人,号“王剑儿”。赵匡胤头号保镖。

2、呼延赞:应该是中国史上,兵器双鞭第一人。其个人武力高超。

3、赵匡胤:其个人武功,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应该是仅次于刘裕的。盘龙棍法的创始人,太祖长拳创始人,这一连串的武学光环,足够让他在开国皇帝中大放异彩。虽然这有后世吹嘘的嫌疑,但其武功高超是不容置疑的。

十九、南宋武学高手

1、岳飞、岳云父子:岳家拳,威名赫赫啊。被后世的形意门,尊为创派始祖。

2、魏胜:抗金名将。因为个人的武艺突出,而大放光彩。本来是弓箭手,后来觉得放风筝实在不爽,于是转职,做了刀客,其刀法勇猛绝伦,被誉为:“大宋忠义刀”。金军入侵,被围,无援军,力战数日,乱箭穿心而死。

3、辛弃疾:中国传统文化名人中,武功最高者。辛弃疾仿佛开启了猪脚光环,各种劫营,冲阵,秒杀,就是不死,这样还不够,居然还以大量的优秀诗词,以著名文学家的头衔,流传千年,几乎让人忘记了他也是一个武将。

PS:周侗,宋史记载,的确有其人。并且岳飞的启蒙武功,的确是他教的。但是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然后就木有交代了。至于后来大众心中的“超级无敌白发白须老头的BOSS形象”,是各种演义、评书、小说的加工。所以这里并不将其列入。

PS2杨家将,无论是杨业,还是杨再兴,他们的个人武力,都是在评书中过分夸大了。明清时候,武林所流传的杨家枪,其真实的创立者,并不是杨家将。

二十、金朝武功高手

1、王中孚:儒学传家。本来是考中了进士的一个书生。然后忽然又考武举,成为了金朝的武状元。真的进士,敢于直面,文武双登科。然后,愤然隐居,将儒、释、道三教合一,创立了全新的道教,被后世尊为“重阳开化辅极帝君”。他是北派道家拳法的创始人,技击术天下卓绝。

这样一位猛人,为啥我们没有听过他的名字呢?原来,他有一个名震天下的道号,“重阳子”。

2、乌延查剌序:著名的“铁锏万户”。史书记载,多次的以一挑多的实战。

3、杨妙真:女汉纸哦!真正的女侠!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号“天下无敌手”。

她本来是北方异族占领区的汉族起义领袖,被大宋封官。结果大宋的官员时刻提防她,刁难她。最后她一怒之下,投降了蒙古国。

她,才是,真正的武林上传说的“杨家枪”创始人。梨花枪鼻祖。后世明清武学著作,对此都有详细描述。

杨家将抗击异族纵横沙场的杨家枪,居然是两百年后一个投降了异族的弱女子所创,小伙伴们,是不是都惊呆了!!!

二十一、宋末元初武林高手

1、别速只儿豁阿歹:传说中的哲别。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射军,他是其中的骑射之王。

他骁勇善战,精于射术,能百发百中地射击飞动中的碗,曾于战斗中,徒手抓着敌军射来的无箭头的箭,仍搭上弓射去,竟能一箭穿透敌方主将心窝。此外他的刀法也是非常了得,在一生中的南征北讨,哲别手持蒙古弯刀杀敌,如入无人之境。

2、史弼:蒙古名塔剌浑。此人的力气极端变态。举着石狮子走路,纯然不当回事。

此人率领千人部下,和万人敌军(宋军)对垒,以一比十,他居然第一个冲上去,最后率领部下杀了千余人。其中,两个宋军,用火枪,打他。高科技啊。所谓,菜刀再牛也怕手枪啊,结果他怒吼一声,被他冲上去一刀秒了两个!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率军灭了爪哇国的武将。当然,最后又被爪哇暴乱给赶回去了。

此人,最后居然转行了文官,成为了元朝宰相。绘画也很不错。还擅长书法。号“紫薇老人”。

少见的文武全才啊。很难想象一个超级大力士的元朝猛人,居然是一个书法家、绘画家!

PS:成吉思汗的个人武术单挑能力有多强,不好说。应该不会弱。但是没有判断依据。

二十二、元末明初武学高手

1、张通:字君宝,道号“三丰子”。

虽然太极拳的创始人,很有可能另有其人,只是托名于他。但是不可能否认,他是一位武术学家,武当拳的创始人。许多武术典籍中,都提到了他的武术研究。

2、张定边:元末第一猛将,若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陈友谅最忠贞无二的基友。传说其人最后遁入空门,不知所踪。

3、王英、王弼:两人没有任何关系,但都是元末刀王.

元末明初,朝廷之中出了一位威名煊赫的“刀王”,而草莽之中,也出了一位同样武艺了得的“刀王”。前者是杀贼的官,即大内高手;后者是造反的贼,即江湖高手。他们俩的外号,真的都叫“刀王”。

王英,兵刃,蒙古弯刀。他的父亲,是上一代元朝“刀王”。王英,一生征战,八九十岁还在战场。后来元末义军攻克元朝领土,王英认为是他之过,最后为国尽忠,绝食而亡。成为史上唯一一位接近百岁高龄时把自己活活饿死的武林高手……

王弼,兵刃,双刀。本来是一个造反的山大王,在朱元璋刚刚起兵时,就投奔了。成为了朱元璋的贴身侍卫,随着朱元璋征战天下。

4、花云:黑面剑客。被誉为明初第一剑客。状貌魁伟,面黝黑,骁勇绝伦。最后殉国。

5、常遇春:此人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是明朝开国六王中,个人武功最高者。但是貌似打不过张定边。

可怜英雄早逝!

二十三、明朝中后期武学高手

前面三个是军中名将

1、俞大猷:少林派超级武学强人。当世武林第一人。

这猛人最辉煌的武林事迹,就是一个人独上南少林,单挑群僧,胜出。

我想,此人对于中华武学最大的功劳,应该是开创了明代武学理论研究先河,为明清、民国的武术繁荣,奠定了基础。

2、戚继光:与俞大猷并列的武术名家。

他是明朝最全能的武人。他是绝对的民族英雄,这点任何人都毫无争议。他是名将,他东抗倭寇,北击蒙古。他是武器发明家,他是中国第一个在军中全面引进热武器的人。他是武术格斗家,他会枪法,棍法,剑法,拳法。他是兵法家,他留下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名垂千史。

3、刘铤:绰号“镔铁巨刀王”。一生经历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明史》称赞其为“诸将中最骁勇”,能使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

一生战功卓越,最后战死于萨尔浒之战。

后面的,都是民间武术名家

4、张松溪:据传,他才是太极拳的真正开创者。张松溪也不是张三丰的四弟子,实际上,张松溪比张三丰,不知道小了多少岁。三丰死时,松溪还没出生呢!不过张松溪是武当传人,算得上是张三丰的再传弟子。

5、洪转:正德时期的少林和尚。少林祖庭棍房堂头。有少林绝顶武林秘籍《梦绿堂枪法》留世。

6、王宗岳: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所著《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另有绝世秘籍《阴符枪谱》。

7、程宗猷:少林派著名高手。中国古代武技理论专家。一代棍法大师。有少林绝顶武林秘籍《少林棍法阐宗》、《蹶张心法》、《长枪法选》、《单刀法选》。

8、石敬岩:本来是学习剑法,后来师从少林,成为程宗猷师弟。自创石家枪,在明末名气很大。

9、王征南:武当派传人。内家拳高手。在明末有这么一句话“文有黄宗羲,武有王征南”。

10、吴殳:明末清初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文武全才。是诗人、也是侠客、是史学研究家,也是武术研究家。其武学名著《手臂录》,更像金庸笔下的慕容绝学“琅环玉洞”,天下武学集于心中。

这一节,名将只有三个了。其他都是民间武术家。因为从明代开始,中国才开始真正的进行系统的武学理论。所以,明朝以前,武学高手中,军中武将占据了绝大多数,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明朝以前,最好的格斗术,都是来源于军中。

二十四、清初武术名家

1、瓜尔佳·鳌拜:这货就不用多说了。

二十五、清朝中叶武术名家

1、甘凤池:雍正时期传奇侠客。绰号“江南大侠”,原创武学秘籍《花拳总讲法》。江湖传说:他帮助他的弟子,吕四娘MM,刺杀雍正。

真实的史实:他的确是反清人士。但是被李卫捕获后变节,把自己所在的反清组织的人全部都出卖给了李卫。(什么,你没听过大名鼎鼎的李卫?)

2、吴钟:八极拳创始人。

一个人木有组队,就单刷了南少林副本,通关。武林史上,貌似只有两个人,跑到少林寺单挑成功,另一个就是俞大猷。

3、徐大椿:字灵胎,号洄溪老人,史学家传世。乾隆御医。武林秘籍有《徐灵胎医学全书》,还是个音乐家。

更要命的是,他的一生,认真阐述了,“名医”说不定也是个深藏不露的武学高手。这位江南武术名家,擅长拳术,剑术,等闲数人无法近身。

4、严咏春;这可是MM噢~~。乾隆时期女侠。咏春拳创始人。不过,此人的事迹,是否完全真实,不好说。

二十六,清朝后期武术名家

按照出生年月排序。

1、董明魁:电视上,凡是最大的太监头子,大内总管,总是一个武林BOSS级人物。现实中,还真有这么一个人,就是董明魁。后称为董海川。八卦掌创始人。当时的中华大地上,武学江湖的超级BOSS级人物。

2、杨福魁:杨氏太极拳创始人。他还有一个名字,杨露禅,杨无敌。

他可是现在许多关于太极拳的影视电影的主人公原型噢~~他只比董海川小两岁。他们俩,是当时中华武林的两大巨头。

3、陈享:蔡李佛拳创始人。他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参加了虎门硝烟,他帮林则徐训练水军,参加了鸦片战争。

4、李飞羽:形意拳宗师。号老能先生、号神拳李,原创武林秘籍《形意拳谱》。

5、宋彦超:三皇炮捶拳和赵家枪宗师,号神拳宋老迈。

6、武河清:武氏太极拳创始人。原创武林秘籍《太极拳解》、《十三总势说略》

7、梁坤:少林派高手,洪拳大师。著名的广东十虎之一。号“铁桥三”,没听过他的人,少吧。

8、郭云深

二十七、清末、民国初武学名家

中国武术技击技巧系统的理论研究,从明朝开始,清朝完善,清末民初,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武学名家。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全部点名吧。因为他们事迹都烂大街了。

为了不引起争议,就不按照武学高低排名了,全部严格按照出生年月排序。

1、尹福:尹氏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得意大弟子,江湖号“瘦尹”。

2、王子斌:江湖人称“大刀王五”。著名爱国武术家。他和谭嗣同是出生入死的好基友。

王五被抓后,受刑极惨,豪不屈服。不久,被枪杀于前门东河沿,人头被悬挂与城门之口,后来,霍元甲月夜进北京盗出王五人头,这才叫王五爷尸首两全。

3、黄锡祥:又名黄飞鸿。洪拳大家,岭南武术宗师。

4、李存毅:形意拳宗师。后改名李存义。江湖人称“单刀李”。创编了十六路的《拳术教范》,又编写了《刺杀拳谱》。中华武术会创始人。

5、程廷华:南城派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徒弟。江湖人称“眼镜程”

6、宋世荣:宋氏形意拳创始人。常习少林拳,家藏《易筋》、《洗髓》二经。

7、孙福全:表字禄堂。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郭云深、程廷华等人的徒弟。师从百家,拳法无一不精。

8、李书文:八极拳、大枪宗师。江湖人称“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

9、尚云祥:尚氏形意拳创始人。李存义、郭云深的徒弟。

10、张占魁:形意八卦掌大师。门下弟子皆是一代宗师。

11、霍元甲

12、杜慎愧:又名杜心五。自然门大宗师。他被誉为国民党第一高手。

孙中山的贴身保镖。宋教仁挚友。多次救过孙中山和宋教仁。袁世凯趁杜心五不在时,枪杀了宋教仁,改变了中国历史。

13、韩金镛:又名韩慕侠。这才是真正的金镛大侠啊!张占魁的徒弟。韩慕侠也是周恩来的武术老师。

14、王子平:查拳宗师,他曾经打败过号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儿。

15、李景林:武当剑术传人,人称“武当剑仙”。他同时也是民国著名的军阀。

16、薛颠:形意拳宗师。著作《象形拳法真诠》、《形意拳术讲义》、《灵空上人点穴秘诀》

1953年,国家反右运动,“镇压反革命”,薛颠因其信仰一贯道,被指称为“拳霸”,最终遭到逮捕枪毙。

17、陈发科: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出身陈氏太极拳世家。其曾祖父就是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的老师。

18、马凤图:马氏通背拳创始人。

19、朱国福:形意门宗师。被国人称作“中国拳击之父”,“中国搏击之父”。孙禄堂和李存义的徒弟。

20、叶继问:又名叶问。咏春拳宗师。他将咏春拳,将中国武术,由中国推广到世界。叶问弟子有李小龙。

21、顾汝章:谭腿掌门。铁砂掌宗师。

22、许世友将军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

朝代--建立至灭亡----初代君王 夏朝公元前2070-1600 禹 商朝公元前1600-1046 汤 ???????? 西周公元前1046-771 周文王姬发 东周公元前770-256 周平王姬宜臼 东周分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0-476 战国公元前475-221 春秋五国 齐国公元前1122-221 吕尚(姜子牙) 晋国公元前1033-403 唐叔虞 楚国公元前1042-223 熊绎(芈姓熊氏) 吴国公元前12世纪-473 泰伯 越国公元前2032-222 少康庶子无余 宋国公元前1114-286 微子启 秦国公元前768-207 秦非子 战国七国 齐国公元前1122-221 吕尚(姜子牙) 楚国公元前1042-223 熊绎(芈姓熊氏) 秦国公元前768-207 秦非子 魏国公元前403-225 魏文侯魏斯 韩国公元前403-230 韩景侯韩虔 赵国公元前403-222 赵烈侯 燕国公元前1044-222 召公奭 ???????? 秦朝公元前221-206 始皇帝嬴政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 新朝8-23 王莽 东汉25-220 汉光武帝刘秀 ???????? 三国魏220-265 魏文帝曹丕 蜀221-263 汉昭烈帝刘备 吴229-280 吴大帝孙权西晋265-316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 晋元帝司马睿 五胡十六国317-420 前赵(匈奴)304-329 光文皇帝刘渊 后赵(羯)319-351 明帝石勒 前燕(鲜卑)337-370 鲜卑族首领慕容皝 前凉(汉)301-376 汉人张轨 前秦(氐)350-394 氐族苻健 后秦(羌)384-417 纳西族先民羌人(姚苌)后燕(鲜卑)384-407 鲜卑族慕容垂

中国历朝历代时间表

盘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氏(炎帝) 女娲有熊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 朝代起止年代(公元) 创始人/掌权人都城 夏前2100年-前1600年启(姓姒)阳城 商前1600年-前1100年汤(姓子)亳→殷 西周前1100年-前771年武王(姓姬)镐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周平王洛邑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洛邑 秦前221年-前206年始皇(嬴政) 咸阳 西汉前202年-8年高祖(刘邦) 长安 新8年-23年王莽长安 东汉25年-220年光武帝(刘秀) 洛阳 公元25年,光武帝建年号。 三国(魏)220年-265年曹丕洛阳 三国(蜀)221年-263年刘备成都 三国(吴)229年-280年孙权建业 西晋265年-316年武帝(司马炎) 洛阳 东晋317年-420年元帝(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304年-439年/ 洛邑 附:五胡十六国 前赵304~329 刘渊国号汉,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 成汉/前蜀304~347 后赵319~350 前凉324~376 前燕337~370 前秦351~394 后秦384~417 后燕384~409 西秦385~431 后凉386~403 南凉397~414 南燕398~410 西凉400~420 北凉401~439 夏407~431 北燕409~436 南朝 宋420年-479年刘裕建康 齐427年-482年萧道成建康

梁464年-549年萧衍建康 陈557年-589年陈霸先建康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拓跋圭平城→洛阳东魏534年-550年元善见(高欢立) 邺 西魏535年-557年元宝炬(宇文泰立) 长安 北齐550年-577年高洋邺 北周557年-581年宇文觉长安隋581年-618年文帝(杨坚) 大兴唐618年-907年高祖(李渊) 长安第1任618-627年高祖(李渊) 长安第2任627-650年太宗(李世民) 第3任650-684年高宗(李治) 第4任684-684年中宗(李显) 第5任684-684年睿宗(李旦) 第6任684-705年武则天 第7任705-710年中宗(李显) 第8任710-710年殤帝(李重茂) 第9任710-712年睿宗(李旦) 第10任712-756年玄宗(李隆基) 第11任756-762年肃宗(李亨) 第12任762-780年代宗(李豫) 第13任780-805年德宗(李适) 第14任805-806年顺宗(李诵) 第15任806-821年宪宗(李纯) 第16任821-825年穆宗(李恒) 第17任825-836年敬宗(李湛) 第18任836-841年文宗(李昂) 第19任841-847年武宗(李炎) 第20任847-860年宣宗(李忱) 第21任860-874年懿宗(李凗) 第22任874-889年僖宗(李儇) 第23任889-904年昭宗(李晔) 第24任904-907年哀帝(李柷)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五代: 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 吴902~937 前蜀907~925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581——618 11、唐:618——907 12、五代: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902——979 14、宋: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907——1125 16、西夏:1032——1227 17、金:1115——1234 18、元:1206——1368 19、明:1368——1644 20、清:1616——1911

21、中华民国: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9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王朝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 凉、后汉(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 吴、前蜀、吴越、楚、闵、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十国”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声明:上面相关信息均来自《智趣多功能学生字典》2001年素质教育版田占山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P762——P763.

中国历朝历代首都列表

中国历代首都 【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亳(今河南郑州)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阳) 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 南郑(今陕西渭南华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历史朝代时间表格全

历史朝代时间表格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 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 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 581——618 11、唐: 618——907 12、五代: 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 902——979 14、宋: 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 907——1125 16、西夏: 1032——1227 17、金: 1115——1234 18、元: 1206——1368 19、明: 1368——1644 20、清: 1616——1911 21、中华民国: 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中国历朝历代时间起止与都城

中国历朝历代时间起止与都城(古今地名) 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 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三国(公元220年至280年) 魏(220~226)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蜀(221~263)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222~280)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东晋(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中国5千年历史朝代表大全

(夏前21世纪)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前16世纪)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晋文公(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楚庄王(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宋襄公(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秦穆公(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 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齐、楚、燕、韩、赵、魏、秦) 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朝代表

本朝代口令为最简捷、同时又包含最全的朝代,顺序又为最佳。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辽夏金元明清 编辑本段历史书版历史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编辑本段古体诗版《中国历史歌》 茫茫太古有炎黄,五帝相传至夏商。 文武开周丰镐险,难防幽厉太昏狂。 轻燃烽火媚褒姒,后祸闲观似路旁。 救驾无人如郑友,争权尽是效齐姜。(郑友:郑伯友为抗击犬戎而牺牲。齐姜:指齐桓公姜小白) 春秋战国强吞弱,五霸诸雄短竞长。 遍地皆蒙鲜血染,同宗各把弩弓张。 自从嬴政混同日,秦国威风四海扬。 贱视民氓如粪土,英雄十万戍渔阳。 陈吴引火燎丰沛,刘氏旌旗继项梁。 高帝灭秦诛项后,久安无事汉无央。 偏生王莽乱朝政,光武中兴定四方。 汉末黄巾妖贼起,神州境内出三皇: 孙吴曹魏窃神器,昭烈乘时续汉光。 一统固非西晋弱,乱华空叹五胡强。 南方晋国归刘宋,北地蛮夷十六邦。 蓦见周齐吞两魏,混同南北出隋唐。 梁唐晋汉纷纷过,赵宋吞周五季亡。

战夏和辽金劫至,靖康变后渡长江。(指“靖康之变”后,宋人南渡长江,在临安建立新的宋政权) 蒙元灭宋都燕赵,又见朱明起凤阳。 靖难相残诛惠帝,北京复遇甲申殇。 刁民点火烧西北,建虏乘机出沈阳。 剪灭残明成一统,南疆义愤起洪杨。 丧权辱国真奇耻,惹动枪声响武昌。 城内逼宫城外变,驱除帝制废纲常。 反袁护法嗟民国,割据纷争是北洋。 马教东来联国共,同心北伐灭传芳。(“传芳”指孙传芳,如作“同心北伐孙传芳”,则犯了三平尾之忌) 中山甫逝联盟破,革命红旗树井冈。 八一秋收频暴动,分庭抗礼据山乡。 中原大战烟才灭,又起刀兵剿共忙。 万里长征艰苦路,直通陕北地头王。 西安督剿被囚缚,兵谏只因张学良。 继起八年持久战,联师抗日保边疆。 百团大战扬威后,惜见皖南同室伤。 幸得驱倭终有果,和谈未遂又开枪。 渝城巧计愚人梦,全面进攻全泡汤。 辽沈平津淮海后,国军落魄走穷荒。 凯歌高奏定江北,劲旅长驱入建康。 立业幽燕如赶考,翻开历史崭新章。 编辑本段网友自编歌诀 第一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 秦汉三分传六晋, 隋唐五代延二宋, 元汗朱明前后清. 第二首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二晋收。 南北隋唐五代继, 宋元明清皇朝休。 (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历史朝代顺序表最全,最清晰

历史朝代顺序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最新中国朝代顺序表

最新的中国朝代顺序表 2010年03月28日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 1.口诀版: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2. 详细版: 夏:约前2071-约前1600 商:约前1600-约前1046 周:西周:前11世纪-前771 东周:前770-前771 春秋: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 汉:西汉: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晋: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5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3.中国历史朝代歌版: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分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我国历朝历代国都一览表

1、本表以列历代国都为主,兼及分裂割据时代主要国家的都城。 2、国都列出本名、今地和建都时间 3、国都多名者,用本名;注出重要他名。 4、多次迁都者,按时间顺序列出主要都城,时间短暂或不重要者不列。 5、重要陪都一并列出,标记。 朝代国都陪都今地建都时间 [夏] 安邑山西夏县西北 阳翟河南禹县 [商] 北亳河南商丘北汤 南亳河南商丘东南汤 西亳河南偃师西汤 殷河南安阳小屯盘庚 朝歌河南淇县纣王 [西周] 丰镐陕西长安西文王 丰镐武王 雒邑河南洛阳成王 [东周] 雒邑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 [春秋十四诸侯] 鲁曲埠山东曲埠西周初 齐临淄山东临淄西周初 晋绛山西翼城东 秦雍陕西凤翔东南前677年

楚郢湖北江陵纪南城春秋前期 宋商丘河南商丘南西周 卫沫河南淇县同上 陈陈河南淮阳同上 蔡上蔡河南上蔡同上 曹陶山东定陶同上 郑新郑河南新郑春秋初 燕蓟北京城西南春秋 吴吴江苏苏州西周 越会稽浙江绍兴夏 [战国七雄] 齐临淄山东临淄西周初 楚郢湖北江陵纪南城春秋前期 燕蓟北京城西南春秋 赵邯郸河北邯郸战国初期 韩郑河南新郑同上 魏大梁河南开封战国中期 秦咸阳陕西咸阳东北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西汉] 长安陕西西安北前200年刘邦建 [东汉] 雒阳河南洛阳东前25年刘秀建 [三国] 魏洛阳河南洛阳东公元220年曹丕建

蜀成都四川成都221年刘备建 吴建业江苏南京222年孙权建 [西晋] 洛阳河南洛阳东265年司马炎建 [东晋] 建康江苏南京317年司马睿建 [十六国(增冉魏、西燕、代)] 成(汉)成都四川成都李雄于304年建 前赵长安陕西西安西北匈奴人刘曜于318年建 后赵襄国河北邢台羯人石勒于319年建 魏邺河北临漳西南汉人冉闵于350年建 前秦长安陕西西安西北氐人苻健于351年建 后秦长安同上羌人姚苌于384年建 西秦苑川甘肃榆中大营川鲜卑人乞伏国仁于385年建立前燕邺河北临漳西南鲜卑慕容氏于357年建 后燕中山河北定县鲜卑慕容垂于384年建 南燕广固山东益都西北鲜卑慕容德于398年建 北燕龙城辽宁朝阳汉人冯跋于409年建 西燕长子山西长子西南鲜卑慕容冲于385年建 前凉姑臧甘肃武威汉人张轨于314年建 后凉姑臧同上氐人吕光于385年建 南凉乐都青海乐都鲜卑秃发乌孤于397年建 北凉张掖甘肃张掖西北汉人段业于397年建 西凉酒泉酒泉汉人李高于400年建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及中国历朝历代年代表(新课标)资料总结

中国时间时间世界《鹳鱼石斧图》远古时代 实行禅让制尧舜禹时期 禹建立夏朝,后夏启实行王位世 袭制,《夏小正》制定 BC2070 甲骨文成熟商 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周时期 武王伐纣,西周建立,分封制与 宗法制,井田制 BC1046 BC8-BC6 希腊城邦出现,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建立,分 封制与宗法制遭到破坏 BC770 中国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BC6初索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奠定基础 BC6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BC509 罗马共和国建立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石氏星表》 《人物龙凤帛图》 《人物龙凤帛图》 春秋战国时期 《诗经》(现实主义)春秋中期 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地,并已能制 造钢剑,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老 子创立道家春秋末期BC5c (伯里克利改革)雅典 民主“黄金时代”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 立,商鞅首倡重农抑商屈原《离骚》(浪漫主义) 司南战国时期BC5c-BC4c 欧洲人文主义萌芽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柏拉图 韩非子创立法家战国末期 秦朝建立(BC221),皇帝制度,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军功授爵制,统治 阶级举荐 BC221 郡国并行,丞相位高权重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 汉初 察举制实行 赵过推广耦犁 出现代田法 汉赋 司马相如《氾胜之书》(西汉) 汉朝BC27 罗马帝国建立

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九章算术》成书(东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东汉) 九品中正制 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贾思勰《齐民要术》(北魏) 均田制(北魏) 灌钢法(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220-589 5c 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 期,欧洲文化的发展受 到封建神学的钳制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 中世纪开始 三教合一(隋朝) 诗歌繁荣李杜白(唐朝)书法发展欧颜柳张怀(唐朝) 三省六部制 出现曲辕犁,创制筒车 隋唐 581-907 6c 《民法大全》,罗马法体 系最终完成 科举制形成隋炀帝800 查理曼帝国建立 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 形成唐中期843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逐渐形成法兰西、德意 志和意大利封建国家 理学兴起二程(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词的兴起苏轼,李清照(北宋)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南宋) 陆九渊创立心学(南宋) 陆游、辛弃疾(南宋) 王祯《农书》(元代) 郭守敬《授时历》(元代)元曲关汉卿,马致远(元代)五代——元 907-1368 13c后半期英国议会制度萌芽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二府三司制 北宋初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推广稻麦复种制 出现高转筒车 出现五大名窑 宋朝 地方设行省 中央设中书省替代三省元朝14c-15c 意大利文艺复兴 薄伽丘《十日谈》 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朝)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朝)王阳明发展心学(明朝) 四大名著 明清1368-1912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持续时间长短顺序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持续时间长短顺序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夏约前2070—前1600 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 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 —— 南北朝南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 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

十国④902-979 —— 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杭州 辽916-1125⑤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北京北京 清1644-1911 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最长的朝代是周朝,共计存在约为791年,最短的朝代是秦朝,共计存在约为15年!那最长的封建王朝是唐朝289年。 中国历史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一览表

华夏族(黄帝)--4000多年前 尧舜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046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046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 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补充:<辽朝—公元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 部的封建王朝。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称“辽”. 金—(1115年-1234年)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汉朝皇帝的排列顺序(不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 市丰县)人氏。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 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 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

中国各朝代的时间表和帝王表

中国朝代时间表&中国各朝代名称的来历 朝代时间定都地址皇帝 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禹 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汤 周朝: 西周: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 汉朝: 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 新朝:9-23年王莽 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朝: 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

南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后晋:936-947 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宋朝: 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辽国:907-1125 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

我国朝代顺序及简介

我国朝代顺序及简介 2010年03月28日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

中国历朝历代版图大全

中国历代的地理版图变化,从中可以看到华夏民族几千年来到发展、鼎盛和屈辱,总体来说是由弱到强,国土面积由小到大,看后五部令人感叹! 一,夏: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二,商: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商、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

三,周: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西周,周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肃一带)。 四,秦: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五,西汉: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史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六,东汉: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七,三国: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 八,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九,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 十,南北朝前期(420年-581年)——魏、齐。

我国历代王朝表,我国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至589) 第七册上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距今约1.8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距今约7000万年河姆渡聚落时期 距今约6000多万年半坡聚落时期 距今约4000多万年传说中的炎黄尧舜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时期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秦帝国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6年----前202年楚汉战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公元前138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24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 200年曹操袁绍官渡之战 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赤壁之战 220年曹呸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国灭蜀 266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全国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386年北魏建立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89年隋统一中国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581-1840)第七册下58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方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629年玄奘前往印度求佛经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754年鉴真和尚到达日本 823年立唐蕃会盟碑 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国 960年赵匡胤家里北宋 1005年宋辽之间订立“澶渊之盟” 1038年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夏

复原模型: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 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夏代一号宫殿基质,坐北朝南,四周廊庑相绕,布局井然有序,是我国 早期宫殿建筑的典范。 夏朝的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代文化的重要遗址。其特点为以门道、前堂、后室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的封闭性院落,主次分明,分布严谨,颇为壮观,其“廊院式”建筑空间模式开启了中国建筑体系院落空间布局之先河。 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是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年代约公元前1900~前1500年。二里头遗址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基址,反映了早期封闭式庭院的面貌。 这座宫殿宗庙遗址,坐落在二里头遗址的中部,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坐北向南,下面有台基,台基上面是由一个单体的殿堂和廊庑,门庭等单体建筑所组成的一个建筑群。中部偏北是殿堂,堂前是平坦而宽阔的庭院,南面有敞阔的大门,四周有彼此相连的廊庑,围绕中心的殿堂组成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宫室宗庙建筑。附近还发现有若干面积不大的附属建筑的基址,整个平面的布局安排,基本具备了我国宫室宗庙建筑的形制和规模。 这座宫殿宗庙的基址,是一座大型的夯土台基,东西长约108米,南北长约100米,略呈方形而缺东北一角,这一大夯土台基的表面已损坏,原建筑地段北高南低,台面高出原地面不等,残存台面平整,高出当时地面约0.30—0.80米。台基的边缘呈缓坡状,斜面上有质地坚硬的料姜土石,或者有路土层,起散水作用。南部中央一段外突约2米,在台面周围和中部偏后处,有若干栽柱和木骨泥墙遗迹。这一遗址基本上由大门、廊庑和殿堂的遗迹组成。在二里头还发现了最早的排水管。 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