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植物课程设计改革初探

合集下载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设计改革初探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设计改革初探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设计改革初探作者:杨柳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3期摘要:《园林植物学》是高职园林技术及其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从教学方案改革设计的角度,对高职《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其能力目标进行了分析,结合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考核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园林植物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b)-0175-011 课程分析1.1 教学目标分析目前,园林植物学是高职院校园林技术、景观设计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与农林院校开设植物学的工作任务不同,高职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而是让学生在识别常见园林植物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及其配置艺术,从而具备基本的园林植物种植应用和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如园林施工、景观设计等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能控制和利用植物并重视环境的新型专业建设人才。

1.2 能力目标分析(1)知识教育目标:掌握常见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及形式;(2)能力教育目标:了解植物分类和鉴定的方法;能准确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掌握园林植物的配置技巧以及园林植物种植图的绘制方法;(3)综合素质目标:养成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具有创新意识。

1.3 教学对象分析《园林植物学》的教学对象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正式录取的大专三年制的学生,有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

文科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初学植物学较为吃力。

学好植物学关键,是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和各种训练活动。

高职“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勤情 况外 ,加 入学 习及实践工作 态度、项 目任务完成情况 、
园林 绿化养 护总效果 等几个 方面构成 。其 中出勤 占总成 绩
的1 0 %、学 习态度 占总成绩 的 2 0 %、课程 项 目任 务 比例 比 较 大 占总 成绩的 5 0 %、期 末观 察划分学 生完成 各项 目的绿
化 区域 的总体绿化效果 ,这 部分 占总成绩的 2 0 %。
式落伍 等现 状 ,探讨其教 学内容 与方法、能力 鉴定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 园林树 木栽培 养护》课 程 ;教 学改革 ;能力鉴定 高职 园林类专业 的课程体系设计 中, 园林树木栽培 养 护》 既是专业 主干 课程 ,也 是必不 可少 的专 业核 心课程之

式 只重结 果 ,无法 衡量学 习过程 中学生 的真实表现 ,尤其
程的教学 内容 重构 ,整合 出 3 大 模块 、1 0个 教学项 目、3 9 个教学任务 ,计 6 8学时 ( 见表 1 ) 。
表1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教 学 内容体 系
教学模块 教学项 目 核心任务 学时 备注
1 现状
1 . 1 课程体 系与行业脱节
近年 来 ,随着 经济 与社会发 展 ,各行 各业对 技术 型人 才 的需求 E l 趋旺 盛 ,以培 养技术 型人才 的高等职 业教 育发
教 师队伍 的理论 功底非 常扎实 ,但 同时 也存在 较为缺 乏实 践 经验之 不足 。因此 ,在 授课过 程 中,极易 出现理论 教学
过 多而对 学生 的技能培 养不够 的现象 ,较难 实现理论 知识 够 用、实践 技能过硬的高职 园林专业人才 培养 目标 。
1 . 3 能力鉴定方式落伍
2 . 2 . 1 出勤考核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环境课程改革初探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环境课程改革初探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环境课程改革初探摘要园林植物环境课程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针对园林植物环境课程教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内容、理论和实践学时的比例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园林植物环境;问题;课程改革;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环境课程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是讲授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气象、土壤、营养、生物等)的关系、如何通过环境的调控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进程,为园林植物的合理布局和配置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该课程的内容安排应充分体现适度、够用的原则,加强实践性,紧密联系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笔者在教授园林植物环境课程时结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现将改革概况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1 改革前园林植物环境课程存在的问题1.1 课程本身的问题园林植物环境课程内容涵盖了土壤肥料学、植物与生理、气象学、生态学等课程的部分知识,其内容多而杂乱。

由于该课程中很多章节的内容都是从本科类教材上直接选取过来的,因此对高职类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1.2 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园林植物环境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和其平行开设的植物类课程有园林树木与花卉识别,后期相关联课程有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造景及应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内容如何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3 理论和实践安排不合理改革前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高职学生对过多的理论知识接受能力有限,学完课程后很难真正理解。

另外,作为专业基础课,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以后的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支撑,而专业课中用到该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强度不是太高。

因此,大量理论知识的安排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考核方式不合理改革前主要采取理论知识出试卷考核学生,但效果不理想。

高职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Ke y wor ds:b a ot ny;t a hi e o m ;on s t e c ng e c ng r f r - ie t a hi
我 国高 等职业 教育 近几 年取 得 了飞速发 展 , 面 临着 许 多亟待 解决 的 问题 , 一些 高职 院校 在人 才培 但 如 养 模式 上几 乎沿 袭 了本科 高 校 的传统 思 路 , 教学 过 程 中存 在重 理论 轻 技能 、 教材 轻 实验 的现 象 , 学 在 重 使
Ab t a t s r c :Th e or a a tc bo e c i o e n e c n t o t n r e r f m nd pr c ie a ut t a h ng c nt nt a d t a hi g me h d ofbo a y a e e l r dt r i xp o e o ta n mor p ia i — re t d p r onn li hi e a e.M uli d a t a hi n e a pl ton o i n e e s c e n t s n w g tme i e c ng a d o st e c ng a e a pt d t tv t t de t nd u tma e y i p ov e c i a iy. n— ie t a hi r do e o mo i a e s u n s a li t l m r e t a h ng qu lt
生 毕 业 后 不 能 掌 握 必 需 的 专 业 技 能 , 失 了 高 职 应 有 的 优 势 和 特 色 I , 此 高 职 课 程 教 学 必 须 遵 循 理 论 以 丧 】因 ]
够 用为度 , 出知识 应用 技能 与 能力培 养 。植 物 学是 园林 技术 专业 重要 的专业 基础 课 , 突 是进 一 步学好 其 它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园林专业人才。

本文将对园林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初探。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缺乏互动和实际操作,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应该倡导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提倡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

教师应该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更新课程内容。

传统的园林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园林设计、植物学、景观规划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应该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与时俱进的内容,如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中,实践环节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园林专业教学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至关重要。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应该增加实践环节,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学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项目和实际的工作环境,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

学校也可以依托企业资源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实践机会。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应该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建立起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园林专业人才。

初探中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新设想

初探中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新设想

初探中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新设想摘要:中国的园林文化历史悠久。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园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但是也给园林专业教学也带来了挑战。

中职园林专业的教育现状已跟不上社会对其专业人才需求的步伐。

所以如何从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出发,把握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根据自身特点搞好园林专业教学研究及实践,确立园林专业的主攻方向,改善目前园林教育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成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园林专业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面向城镇园林建设第一线,从事融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艺术、园林环境改造为一体的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提高园林技术人员的从业技能和素养,培养专业对口的中级应用型人才,这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历史责任。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中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和改革方法。

一、中职园林专业的发展现状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设立“园林专业”的时间并不长。

而我国目前涉及园林教育的专业主要有三大方面:建筑界的城市规划专业;农林界的园林专业;艺术界的环境艺术专业。

而城市规划专业只是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园林设计方向,环境艺术专业涉及的相关园林内容也很少,所以,真正涉及我国园林人才培养的教育只剩下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

但由于对“园林专业”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以及学校性质和基础的不同,使得在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着差异。

而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是把具有综合学科特点的“园林专业”仅定位在“园林设计”单一方向上,有些虽然叫“园林工程设计专业”,但课程设置只是园林设计方面内容,而弃施工、养护、植物培育等方面于不顾,总体上还没有脱离传统园林学的框架。

二、中职园林专业教学现状的问题分析首先,现代的园林专业已发展成为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它涉及规划、建筑、旅游、社会、经济、环境、心理、历史、艺术、观赏园艺等学科,似乎更像一个学科群。

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1.理论与实践相对结合:通过补充实验室环境的课堂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得更加紧密,深化学生的植物保护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2.实验项目的丰富:在改革教学内容时,应该重点注重实验项目内容的丰富,主要以有关植物保护实用性高的实验、小剧场等为主,以深入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内容。

3.增加学生研究:注重增加学生的实验研究,除了加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改革1.加大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要有主动性,培养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方面结合起来,从而发掘植物保护课程中隐藏的知识。

2.以创意思维激发教学活动:利用各种创意思维活动让学生思维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植物保护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3.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比赛:采用多种比赛形式来探索植物保护知识,可以利用新闻报告、状物角色扮演、团队讨论、实践实验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动手实践中去感悟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备支持的改进1.设备的采购:采购设备,为学校园林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主要是植物的种植和栽培、病虫害的防治、专业仪器的采购等。

2.设备的维护:给予必要的设备维护,以实现设备的长期稳定使用,有效提高了使用效果。

3.设备的使用:从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来看,实验设备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正确的使用下,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使用设备,避免因为误用而出现意外意外情况。

四、专业知识教授的加强1.植物学方面:植物学方面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各种特性的特征、生活习性的影响因素、生长发育的控制因素、利用及保护植物资源手段等;2.害虫学方面:害虫学方面主要包括害虫的形态特征、繁殖生态的深化研究、危害的危害性类型、害虫防治的原理及各种技术处理方式等;3.病害防治方面:病害防治方面主要包括对环境污染工艺流程、作物病害的特征及危害原因分析、肥料、化肥、农药负荷及病害防治原理等进行剖析;4.环境保护方面:环境保。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一、前言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一直是园林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议题。

园林专业涵盖了植物学、土壤学、园林设计、园艺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但传统的园林专业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内容有待更新、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

对园林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起点1. 快速发展的园林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园林产业也在迅速发展。

对园林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复合型园林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 学科交叉的趋势园林专业不再是单一的植物学或者设计学,而是逐渐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这也需要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1. 课程设置的更新针对园林专业教学的特点,可以对课程设置进行更新,增加新兴的学科知识和实践教学。

比如可以增设园林生态学、园林营造学、室内景观设计等相关学科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园林知识。

2. 实践教学的加强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关键,需要立足于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进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实习环节,让学生到园林公司或者设计机构进行实习,体验实际工作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 创新创业教育的加强园林专业的核心是园林设计和建设,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可以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整体设计水平和创业能力。

1. 教师队伍的建设园林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来支撑,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大力投入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实践设施,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设计改革初探
摘要:《园林植物学》是高职园林技术及其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从教学方案改革设计的角度,对高职《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其能力目标进行了分析,结合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考核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园林植物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1 课程分析
1.1 教学目标分析
目前,园林植物学是高职院校园林技术、景观设计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与农林院校开设植物学的工作任务不同,高职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而是让学生在识别常见园林植物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及其配置艺术,从而具备基本的园林植物种植应用和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如园林施工、景观设计等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能控制和利用植物并重视环境的新型专业建设人才。

1.2 能力目标分析
(1)知识教育目标:掌握常见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及形式;
(2)能力教育目标:了解植物分类和鉴定的方法;能准确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掌握园林植物的配置技巧以及园林植物种植图的绘制方法;
(3)综合素质目标:养成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具有创新意识。

1.3 教学对象分析
《园林植物学》的教学对象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正式录取的大专三年制的学生,有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

文科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初学植物学较为吃力。

学好植物学关键,是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和各种训练活动。

2 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安排的时间、搭配不合理
园林技术、景观设计这类专业的课程往往有一个相关性,园林植物学这门课与后续的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施工与管理等课程学习便是
一个相关的、递进的过程。

然而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中,延续性和相关性体现的不够,园林植物学安排多在在第二学期。

这样下来,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为了学植物而学植物,到了真正到要应用搭配的时候,前面学的知识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

2.2 教材不适用
就笔者了解,现在各高职院校对本课程的教材根据不同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多数选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

这在教材改革的道路上是前进了一步,但仍然没有突破延续本科教材逻辑体系的框架。

同时高职高专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纷繁芜杂,参差不齐。

实际上,各院校专业设置的侧重点、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情况相异,教材选择不能机械的用统一标准去要求。

3 教学设计
3.1 课程教学原则
《园林植物学》课程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结合以上两大点分析,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模块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的原则,以能力教育为中心,培养出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具有开拓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综合
素质较好、能够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专门人才。

(1)密切联系当地实际,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删繁就简,适当补充,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理论教学以应用、识别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常见园林植物识别这部分内容为例,我的实践是在简要介绍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后,从具体植物入手,让学生在反复观察植物图片和实物的过程中掌握必需的植物观赏识别特性,由表至里,由浅入深,再过渡到对具体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其他用途的了解性知识。

另外,也可以补充一些与植物相关的趣闻、历史文化典故等内容,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以后学生进行植物的配置设计提升文化品位打下基础。

(2)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包括参观实习、开展讲座和项目实践。

我院组织的参观实习包括组织学生到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解放公园等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提高识别植物和植物分类的能力。

此外,校园园林植物也是教师进行直观教学、学生识别植物的重要场地,通过对校园植物的名录编制和挂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当地景观植物的种类、识别特征和分类地位。

3.2 教学课时安排
本课程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时为72 学时。

其中理论课学时为40,实训课学时为32。

授课期间的课后学习教师可根据实际具体安
排。

学习完本课程后,安排1周进行野外实习。

3.3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①园林植物各种分类方式,尤其是依据园林应用及方便种植设计的植物分类方法。

②常见园林植物观赏特性。

③环境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④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种植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①园林植物学中的各专业术语,如乔木、灌木、花卉、藤本、地被等。

②重点科属的特征、各科常见植物及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

③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④运用各种常见的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特点营造植物景观。

4 教学实施
4.1 理论教学
(1)多媒体教学。

展示典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互动式教学。

每次上课就授课内容进行师生对话,互相提问、答疑。

(3)思考与练习。

温故而知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开拓、创新思维。

4.2 实践教学
(1)校内实践。

教学方式,让学生熟悉当地主要景观植物的名称、
主要识别特征和分类地位,了解生活习性、用途及经济价值等。

(2)校外实践。

以参观实习或生产实践方式进行。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讲解和实地观察,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及作用、功能,为从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

5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全面评价学生学科成绩,改革考试方法。

《园林植物学》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种方式。

理论考核主要考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技能考核考评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并规定若技能考核不及格,判定该门课程不及格。

学期成绩以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各占50%。

参考文献
[1] 蒋小军.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学问题及解决办法[J].素质教育论坛,2008(7).
[2] 王云,张凯旋.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困境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6).
[3] 蓑茂寿太郎,李玉红.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关于造园学的研究机构[J].中国园林,2003(10):19~22.
[4] 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王竹,董芦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教育体系架构与人才培养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1):29~32.
[6] 龚飞.浅谈高职园林专业的教育教学之研究[J].陕西教育,2008(10).
[7] 童丽丽.园林高职教育改革之我见[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