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文言实词解释归纳

合集下载

120个文言实词注释_例句

120个文言实词注释_例句

一百二十个文言实词注释1.爱本义是悲哀、伤心。

用作动词:(1)爱护,体贴。

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2)珍惜,爱惜。

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

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

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本义是安静。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附虚词用法:(1)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

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

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相当于“什么”“哪里”。

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3.被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

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

(《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C.如被冰雪。

(《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

如:A.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佩宝璐。

(《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4.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

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

意为“加倍”“更加”“愈加”。

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

(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

如:A.本末倒置。

(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趋末。

(《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爱1(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爱惜,吝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4(爱惜,吝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5(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恩惠)古之遗爱.也(译文: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安1(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2(安全清闲)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3(安逸)然后得一夕安.寝4(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6(得到)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养生的东西)衣食所安.8(使---安)既来之,则安.之9(安全、安定、安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被1(蒙受,遭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 2(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4(通“披”披散)被.发行吟泽畔5(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6(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7(加)幸被.齿发,何敢负德(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倍1(通"背",背叛,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一倍,加倍)五则攻之,倍.则分之3(越发、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4(增加)焉用亡邻以倍.郑本1(草本的根或茎干)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2(根本,基础)盖亦反其本.矣3(本来,原来)此之谓失其本.心4(版本,稿本)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5(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是无难,别具本.间章6(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若止印三二本.7(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本.未倒置8(推究本源、考查)抑本.其成败之迹9(本来,原来)本.在冀州之南鄙1(边界地方)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2(庸俗,浅陋,鄙俗)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鄙.人不知忌讳。

120个文言实词词义

120个文言实词词义

本心,指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6、鄙: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例句:第一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①第二册: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④第三册至第五册无第六册: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②7、兵:义项: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伤害人;③军事,战争;④军队;⑤兵士。

例句:第一册: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④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①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同上)②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④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同上)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上)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同上)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同上)⑤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⑤第二册: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①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同上)⑤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⑤第三、四册无第五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齐桓》①第六册: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⑤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同上)⑤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①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⑤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同上)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同上)④勒兵,下令军中(同上)④8、病:义项: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

例句:第一册: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勾践》①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①第二册: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一、英雄气概1、义勇:勇于抗击(valor)2、冒天下之大不韪:勇于接受挑战(boldness)3、大丈夫:有男子气概的人(manliness)4、彪形大汉:体格魁梧的男子(stalwart man)二、正义正直5、正义:正当的行为(righteousness)6、公平:公正公正的(fairness)7、审慎:谨慎小心(prudence)8、笃实:严明正直(integrity)三、忠贞不渝9、忠义:坚定正大(loyalty)10、节操:讲求气节(decorum)11、操守:节慎自守(probity)12、贞节:忠诚不变(fidelity)四、明达睿智13、明达:思想敏锐(perspicacity)14、睿智:智慧能力(sagacity)15、英明:聪明才智(cleverness)16、聪慧:极多的智慧(wisdom)五、勤劳勇敢17、忠劳:忠实勤劳(faithfulness)18、勤奋:孜孜不倦(industriousness)19、勇敢:不怕危险(courage)20、刚烈:强烈征服(fierceness)六、精诚忠心21、博爱:不分种族、宗教、国籍 bo与爱(universal love)22、忠心:无比忠诚(devotion)23、忠厚:本着诚心厚意(graciousness)24、忠诚:一贯保守诺言(loyalty)七、礼貌端庄25、风度:品行无双(composure)26、礼仪:相互尊重、有敬意(etiquette)27、仁慈:仁慈善良(benevolence)28、礼貌:礼貌待人(politeness)八、非凡慷慨29、慷慨:不吝惜(generosity)30、慈悲:慈悲为怀(compassion)31、热忱:激昂的热情(ardor)32、忠良:正直正义(uprightness)九、最为高贵33、高贵:贵重的(precious)34、高尚:崇高的(exalted)35、庄重:威仪古雅(dignified)36、雅量:安宁、端庄(elegance)十、维护庄重37、敬畏:持重(reverence)38、恭敬:虔诚服从(veneration)39、端庄:庄重适古(dignity)40、信守:信守承诺(keeping faith)十一、朴实无华41、朴实:没有花俏的(plain)42、实质:符合客观事实(substantive)43、实惠:有实际价值(pragmatism)44、谦恭:谦逊小心(humility)十二、忠孝护国45、忠诚:不离不弃(loyalty)46、孝顺:孝顺老人(filial piety)47、顾家:关爱家庭(family care)48、维国:维护国家(country safeguard) 十三、团结友爱49、团结:集体凝聚(unity)50、勤奋:勤恳努力(diligence)51、友爱:友谊爱情(affection)52、和睦:和谐友好(harmony)十四、善良貌美53、温柔:软言有德(tenderness)54、亲切:行为友善(kindliness)55、容光:容貌美丽(beauty)56、和蔼:和睦友善(amiability)十五、坚强毅力57、诚实:实事求是(honesty)58、坚强:坚如磐石(strength)59、毅力:坚持不懈(perseverance)60、果断:坚决果断(determination)十六、勇毅侠义61、侠义:坚持正义(justice)62、勇敢:无畏危险(bravery)63、毅力:不屈不挠(tenacity)64、英勇:英姿焕发(heroism)十七、机敏抗争65、机敏:灵敏敏捷(nimbleness)66、思维:能够思考(intellect)67、斗志:不服输的态度(fighting spirit)68、抗争:抗拒压力(resisting)十八、渊博精深69、敏锐:能够瞬间变化(acumen)70、精通:深谙内情(lore)71、渊博:非常深厚(erudition)72、冷静:冷静处事(calmness)十九、翻译文言73、谦逊:不骄不躁(modesty)74、宽仁:无私大度(magnanimity)75、仁慈:以仁心待人(benevolence)76、谅解:宽容理解( tolerance)二十、履行诺言77、成就:完成使命(accomplishment)78、诺言:保持诺言(promise)79、履行:完成任务(undertaking)80、宣誓:发出誓言(vow)介绍120个文言实词及其翻译一、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护他人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精神状态,他可以用他的愤怒和胜利来解决问题,可以展示他的勇敢,义勇,大丈夫,以及彪形大汉,让自己更加英勇和勇敢。

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

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

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实词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作品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常用的120个实词,并简要解释其意思和用法。

一、时间词1. 今:现在,表示当下的时间。

2. 后:以后,时间的后面部分。

3. 旦:天亮,太阳升起的时候。

4. 昔:过去,很久以前的时间。

5. 曰:说,表示说话的动作。

6. 时:时间,有时指一个点或一段时间。

7. 朝:早晨,天亮到日中的一段时间。

8. 光:早晨,指天亮到太阳升起时的一段时间。

9. 世:时间的概念,有时表示一代人。

10. 夕:傍晚,太阳下山的时间。

11. 曙:黎明,天快亮的时候。

二、动作词12. 来:到达,向说话人或听话人的方向移动。

13. 行:走,步行或行走的动作。

14. 施:做,进行某种具体的行动。

15. 番:回来,侧重动词的方向性。

16. 食:吃,进食的动作。

17. 见:看见,目视某个对象。

18. 闻:听见,通过听觉感知声音。

19. 问:询问,提出问题以获取信息。

20. 言:说话,表达思想和意见。

21. 道:说,用语言表达事情。

22. 进:前进,往前面移动。

23. 退:后退,离开或向后移动。

24. 伏:俯身,弯腰或躺下。

25. 卧:躺,身体平躺在床、地上等。

26. 起:起床,离开平躺状态。

27. 终:结束,某件事情或时间的结束。

28. 睡:睡觉,进入睡眠状态。

三、物体词29. 日:太阳,指太阳这个天体。

30. 月:月亮,指月球在夜晚的形态。

31. 水:液体,指液态的物质。

32. 山:高地,指比较大的陆地隆起部分。

33. 石:岩石,指形成于地壳上的固态物质。

34. 土:土壤,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层状物质。

35. 木:树木,指生长在地面上的植物。

36. 玉:宝石,常指美玉或美石。

37. 金:贵金属,尤指黄金。

38. 风:自然现象,指空气的流动或气流。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120个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120个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1.爱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亲爱疼爱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心爱的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爱护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爱戴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怜惜爱惜⑥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舍不得吝啬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喜爱爱好2安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安定②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安适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奉养⑤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抚慰安抚⑥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安心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o陈涉世家》怎么⑧沛公安在《史记o鸿门宴》哪里什么地方3被bèi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覆盖②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加在……之上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遭受④翡翠珠被《招魂》被子⑤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表被动pī通"披"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穿,披②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分散,散开4倍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鸿门宴》背弃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加加倍③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治安策》反背背叛④右倍山陵,前左水泽《淮阴侯列传》背后5本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树木的根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树木的干③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根本基本⑤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农业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伶官传序〉。

推原考察⑦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本来的原来的⑧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东南飞》本来原来6鄙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远的村邑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鄙陋鄙俗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轻贱④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鄙薄轻视⑤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自谦之词7兵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兵器武器②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军队士兵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战争军事④故上兵伐谋《孙子谋攻》用兵的策略8病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泛指疾病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生病有病③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疲劳困苦④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弊病毛病⑤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论语卫灵公》担忧忧虑⑥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卫中立论师道书》羞辱伤害⑦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重病病重9察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观察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明察③向察众人之言,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赤壁之战》考察详审④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与妻书》了解明白⑥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选拔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洁白的样子10朝chāo①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拜见拜访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朝见③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使……朝拜④使天下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齐桓晋文之事》朝廷⑤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朝代zhāo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涉江》早晨11曾cēng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曾经②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竟然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连……都④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词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窃符救赵》竟然/怎么 zēng①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与自已隔两代的亲属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增加12乘chéng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登升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坐③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驾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凭着趁着⑥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 利用⑦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顺应顺着⑧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冒着顶着shèng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触龙说赵太后》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13诚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真诚诚实②子以我言为不真诚,试入诊太子《扁鹊列传》真实性的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实在确实④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果真如果确实14除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信陵群列传》台阶②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清除去掉③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高祖还乡》扣除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逝去过去⑤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清理修治⑥除吾死之外,当无见期《祭妹文》除了除非⑦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拜官任职15辞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言词话②皆好辞以赋见称《屈原列传》文词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托词借口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推辞⑤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辞别告别离开⑥《楚辞》《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广体⑦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汉书苏武传》审讯审问⑧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乡土》讼词口供16从cóng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跟随跟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六则》向学习③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跟着接着④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听从⑤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追赶追随⑥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参加⑦樊哙从良坐〈〈鸿门宴〉〉依傍挨着⑧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远房亲戚⑨旦日,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自由⑩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向zòng①衡从其亩〈〈诗经山南〉〉南北方向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合纵17殆①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谋攻》危险危困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近于几乎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大概恐怕18当dāng①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对着面对②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在处在③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赵》在……时候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逢遇到⑤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担当担任⑥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窦娥冤》承担承受⑦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执掌主持⑧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相抵顶⑨当死,赎为庶人《李广列传》判决判罪⑩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抵挡抵敌1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遮挡遮蔽12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应当应该1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翻译。

1、爱动词。

喜爱,喜欢。

例如:“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动词。

爱护。

例如:“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动词。

吝惜,舍不得。

例如:“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2、安形容词。

安稳,安全。

例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形容词。

安逸,舒适。

例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动词。

安置,安放。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梦游天姥吟留别》)3、被动词。

覆盖。

例如:“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动词。

遭受,遇到。

例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介词。

表示被动。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4、倍动词。

通“背”,违背,背叛。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名词。

一倍。

例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论》)5、本名词。

草木的根。

例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

根本,基础。

例如:“为是者有本有原。

”(《原毁》)副词。

本来,原来。

例如:“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6、鄙名词。

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如:“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形容词。

鄙陋,目光短浅。

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7、兵名词。

兵器,武器。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名词。

士兵,军队。

例如:“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8、病名词。

疾病。

例如:“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动词。

生病。

例如:“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形容词。

困苦不堪。

例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9、察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归纳1.爱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⑥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2安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②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⑤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⑥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⑧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3被bâi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④翡翠珠被《招魂》⑤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pī通"披"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②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4倍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鸿门宴》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②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治安策》④右倍山陵,前左水泽《淮阴侯列传》5本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③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④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伶官传序〉。

⑦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⑧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东南飞》6鄙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④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⑤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7兵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④故上兵伐谋《孙子谋攻》8病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④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⑤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论语卫灵公》⑥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卫中立论师道书》⑦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9察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③向察众人之言,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赤壁之战》④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与妻书》⑥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10朝chāo①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④使天下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齐桓晋文之事》⑤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⑥zhāo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涉江》11曾cēng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②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④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词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窃符救赵》Zēng①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chãng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③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⑤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⑦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⑧shâng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触龙说赵太后》13诚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②子以我言为不真诚,试入诊太子《扁鹊列传》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④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14除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信陵群列传》②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③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高祖还乡》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⑤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⑥除吾死之外,当无见期《祭妹文》⑦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15辞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②皆好辞以赋见称《屈原列传》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⑤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⑥《楚辞》《归去来兮辞》⑧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汉书苏武传》⑨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乡土》116从cóng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六则》③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④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⑤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⑥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⑦樊哙从良坐〈〈鸿门宴〉〉⑧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⑨旦日,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⑩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zòng①衡从其亩〈〈诗经山南〉〉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17殆①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谋攻》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18当dāng①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②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③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赵》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⑤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⑥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窦娥冤》⑦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⑧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⑨当死,赎为庶人《李广列传》⑩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1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12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1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1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dàng①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涉江》②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④你端的不把人当人《智取生辰纲》19道①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③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有一妻一妾》⑤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⑥闻道有先后,术业人专攻,如是而矣《师说》⑦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学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政治主张和⑨其次利道之《货殖列传序》⑩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11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左忠毅公逸事》20得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②当其欣于所得,暂得于已,快然自足《兰亭集序》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伯牙与钟子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⑤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⑥此言得之〈〈六国论〉〉⑦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⑧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21度①吾忘持度〈〈郑人买履〉〉计量长短的标准②乐盘游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③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④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态〈〈荆轲刺秦王〉〉⑤豁达大度⑥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⑦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⑧予怀怆然,感慨今惜,因自度其曲〈〈扬州慢〉〉⑨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22非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②是已非人③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过秦论〉〉④世之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⑤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屈原列传〉〉⑦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23复①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有复于王者曰《齐桓晋文之事》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⑤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⑥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24负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秦山记》④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⑥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⑦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25故①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③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④温故而知新/故垒西边《论语》/《赤壁怀古》⑤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⑦累官故不失州郡/大人故嫌迟《赤壁之战》/《孔雀东南飞》⑧故治国无法则乱《察今》⑧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26顾①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碑记》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③三顾臣与草庐之中《出师表》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⑤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⑥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顾计不知法所出耳《荆轲刺秦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促织》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27盖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名词,特指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赤壁之战》④盖始者实泛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⑤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⑥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28固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③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④蔺相如固止之副词,坚决,坚持《廉颇蔺相如列传》2⑤至于颠覆,理固亦然《六国论》⑥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⑦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29归①后五年,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孔雀东南飞》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⑤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⑥则津泽皆归其根《采草药》⑦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归孔子豚。

《论与·阳货》⑧吾妻归宁。

《项脊轩志》30国①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诗经硕鼠》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六国论》③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谭嗣同》④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⑤北邀当国者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