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义教案知识讲解
理解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PPT教学课件

分析: (1)、理解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为“故纸堆里” 、“ 讨生活” (2)、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指代内容
答案:“故纸堆”是指闻一多做的是训诂和 一多对研究工作如 痴如醉,做学问达到了极致,除了上课、吃 饭,几乎不下楼。
方法总结1:指代性词语 文本具体内容 表 达情感作用
答案:“吞咽”的含义:尽情地享受; 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期盼之情。 答题点:词语的形象性(修辞性)
4、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 ,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 ”。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 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 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 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 。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 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 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 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 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乡村的瓦》 问题: 文中说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 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三、考点分析
(一).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1、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 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空间。 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 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 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歌德之约》 问题:“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 中的“另一种方式”具体指代什么?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1、分析句子的重要特征 (1)进行语法分析。 如果是复句,就要先抓住第一层次,整 体把握句意;如果是单句,就要先找准 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在抓住句子的 第一层次或主干的同时,应留心句子的 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 着揭示内涵的作用。
散文之句子含义PPT学习教案

【参考答案】
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 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 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第31页/共38页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练习: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
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 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 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 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 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 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 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怎样理解“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 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 宴”这句话的含意。
具体 化
第26页/共38页
第27页/共38页
第28页/共38页
例答1案:、“文故纸中堆说”闻是说一他多所“做的在是故训纸诂和堆史里料考讨 生订”活工是作指”,他,研对应究研对究如象工何是作古理如典痴解文如这献醉。句,(做2话分学的)问‘达含‘到讨意了生?极(活4分)
闻一多的著致名,,是除因了为写上新课诗、,因吃为饭被特,务几暗乎杀,不这下两件楼事。都(具2有分轰)动效应。
•(找关键+巧分析+建答案)
第12页/共38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使用了修辞 手法的语句
第13页/共38页
<<说 村 落>> 阎连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 符把号村。落比作符号,说明村落在今
天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其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 。 (虚实互解)
第14页/共38页
第29页/共38页
练习: (08山东卷)《歌德之勺》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
散文句段理解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句段的基本含义和表达方式。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句段的特点和分类。
2. 散文句段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散文句段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结合具体散文句段,讲解其特点、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5. 总结提升:总结散文句段理解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效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合作能力等。
五、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议1课时。
二、范文散文句段理解范文:散文句段是散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魅力。
以下是一篇关于散文句段理解的范文:---范文:那片湖水月光洒在湖面上,如同一层银色的纱巾,轻轻覆盖着这片宁静的世界。
湖水微微荡漾,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我坐在湖边的长椅上,静静地凝望着这湖光山色,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湖光山色与人亲,落花流水春去也。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在这里,湖光与山色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诗人用“与人亲”来形容湖光山色,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美丽的画面之中。
湖水旁,一棵柳树随风摇曳,宛如一位美丽的少女,长发飘逸。
她的影子倒映在湖面上,与月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景象。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湖上风吹柳色青,江南春色不胜情。
散文之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

相关段落: (1)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 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 子会长大。(2)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 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 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 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 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 生成的绿洲。
现代文阅读
0
高
考
散文阅读
8
之
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①明确文中重要句子的类型。 ②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重要句子类型:
• 把握关键句: 1、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 住每一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 2、从表达上,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 以“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 志的语句。) 3、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 过渡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 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句等等。 4、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 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 解题示例: 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 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 起来”这句话。(2007年高考天津卷第19题)
相关段落: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 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 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 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 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 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
理解散文重要语句丰富含义ppt课件

的鼓声吸引,却不能分享他击鼓时的愉悦,这
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9
听雨
• 14.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 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 ①从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 题;
• ②从主题上来说,暗示现代人已经 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
10
•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 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 (2)表达了作者对木槿花顽强生命力 的赞美之情。
13
• 2.“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这句话蕴含 着怎样的意思?作者反复这样说的目的是 什么?
• 木槿花遭遇到难以承受的苦难,但 仍然保留有生命的信念,有战胜困难 的勇气。
• 既强调了木槿花面对一切苦难的勇 气,也对点明本文主旨起着强化作用。
14
• “3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
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
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
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
解。
6
方法一
第一步:分析句子,确定手法。 第二步:“还原”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第三步:组织答案,答出作用+情感态度。
答题模式:点明手法+作用+(情感)
5
• “1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 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 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 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 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 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 “2想到”是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 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 第二问:听雨就是听一个人的心声,听一个时 代发展变化的脚步声。
散文句段理解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散文句段的含义,掌握散文句段的表达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散文句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散文句段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句段的含义。
2. 掌握散文句段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分析散文句段的情感内涵。
2. 运用散文句段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散文句段文本。
2. 散文句段分析工具(如:词典、句法分析表等)。
3. 散文句段创作指导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阅读散文吗?为什么?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及原因。
二、散文句段理解与分析1. 介绍散文句段的概念及特点。
2. 分组讨论:结合文本,分析散文句段的含义及表达技巧。
3. 学生展示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散文句段情感内涵体验1. 引导学生体会散文句段的情感内涵。
2. 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对散文句段情感内涵的理解。
3.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散文句段创作实践1. 教师讲解散文句段创作技巧。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散文句段创作。
3.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散文句段理解与分析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思考,提高文学素养。
六、课后作业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找出其中的散文句段,进行分析。
2. 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一篇散文句段。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析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关键词来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方法。
2. 难点:运用方法准确理解句子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课内阅读文本。
3. 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分析句子含义的方法。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内文本,找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句子,并尝试分析其含义。
3. 课堂讲解:a. 讲解分析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
b. 通过实例分析,演示如何运用方法分析句子含义。
c. 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的关键词、上下文关系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分析的重点句子及方法,互相学习、交流。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句子含义。
7.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分析文本中的重点句子。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析文中重点句子含义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文本,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其中的重点句子。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其在文章中运用重点句子来表达深层含义。
3. 开展语文活动,如演讲、辩论等,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教学参考资源1. 课文文本: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文本,以便学生练习分析重点句子。
散文重要词句含义教案

散文重要词句含义教案教案标题:散文重要词句含义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散文中的重要词句,并能正确解释其含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散文词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散文的概念,解释散文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 提问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词句分析(15分钟)- 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散文,并提取其中的重要词句。
- 将这些词句分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课前准备好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和含义。
- 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理解,教师引导并纠正他们的误解,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
3. 含义解释(20分钟)-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指派学生选择一个词句,并在小组内讨论其含义。
- 学生在小组内共享自己的理解,并试图给出一个准确的解释。
-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解释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对词句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
4. 表达运用(15分钟)-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词句,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该词句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经历、观察或想象,展示出对词句的理解和含义。
-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逐个点评学生的作品,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散文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 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继续关注散文中的重要词句,并尝试理解和运用它们。
教学资源:1. 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散文,提取其中的重要词句。
2. 词句分发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份。
评估方法:1. 学生在小组内的讨论和分享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和点评。
2. 学生个人撰写的短文,教师对其进行评估,包括对词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个人思想和感受的表达。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散文,继续分析其中的重要词句,并进行类似的讨论和写作练习。
2. 学生可以尝试将散文中的重要词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案反思:本教案通过提取散文中的重要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释其含义,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词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
义教案
2012届语文考点复习——理解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了解重要句子的类型
2.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一、导入
中国的语言文章是由字,词,句构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对字词句的理解占重要的地位。
今天所学的内容是《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
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二、考试说明
鉴赏评价D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
三、2011年高考考查情况
全国卷 4分
山东卷 4分
安徽卷 3分
四川卷 4分
四、例题引路
《创新设计》学生版235页教师版250页《记住回家的路》结合答案和解析,思考:
1、重要语句的类型
所考查的句子的特点:结构复杂(句群)
难以理解(哲理句,高度概括的句子,抽象的句子)
运用表现手法的句子
2、解答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关键词+修饰限定成分+上下文(如有手法,也要点明)
见《五年高考三年模拟》227页
五、巩固训练
1、(10全国卷1)
灯火萧萧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1)说明:学生在完成此类试题的时候,往往是无法下手,为了分数只好乱写乱猜。
其实解释含义,就是要说明该语句的来龙去脉,简单的说就是要说明“为什么”。
(1)句可以这样进行,首先分析原句意,在脱离原文的基础下有哪些地方意思不明确。
经过分析,会发现有两处不明,分别是“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他们具体指什么,不清楚。
其次回到原文判明该句是针对什么对象而言的。
回到原文后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是在说明了自己在雪天中保护灯火时的心态之后的一句解释性话语,表明本句的解释是要求说明作者的心态的。
第三,结合原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判明不清楚部分的含义。
“那情
景”指的是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的情景。
“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则是指小心翼翼的,特别珍惜的心情。
将二者联合起来,从上下文中找出为什么答案就可以了该句的上文有“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下文有“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了。
答案参考: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也是很宝贵的
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值得珍惜的人生宝贵的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分析说明:本句中只要解释明白“我为什么要喃喃自语和我到底迷失了什么”就可以了,在文章关注政作者自己的议论抒情文段就可以了。
方法同第一句的解释。
答案参考:
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
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2、(09全国卷2)
岳桦任林举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答案: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
(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注意联系段落和全文中心)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
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答案: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3、《创新设计》237页教师版252页《记住回家的路》
六、拓展练习(11南通一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
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
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
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
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
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
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
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
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
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
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
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
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
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
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
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我一直怀念炊烟。
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
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
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
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
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
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
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
11.文章第二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分)
11.答案:【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绘了乡村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答出其中一种,此处的1分不可赋;两种均答对,得1分。
点出了乡村特点(“恬静”“幽美”“安详”之类的),得1分;答出所表达的感情(“喜爱”之类的),则再得1分。
12.文章第三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6分)
12.答案:【⑴土地是农民的宿命,让他们一生离不开土地(2分);⑵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2分);⑶到城里工作或许能过上幸福生活(2分)。
】
只要答出原答案⑵⑶两点(②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③到城里工作或
许能过上幸福生活)中的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
在参考答案外,若学生答到“因为那时候
我迷恋炊烟,有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的想法”,得1分。
13.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4分)
答案:【①点题(1分);②前后照应(1分);③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关爱(1分);④有助于文章主旨的表现(1分)。
】
14.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
(6分)答案:【①在疲惫的城市生活中,慰藉思亲怀乡之情;(2分)②在城市遭到挫折时,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人生坐标里找到自己的标尺;(2分);③在生命变得荒芜、空虚时,让自己拥有美感、幸福和丰盈的精神家园。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