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管理
第四章 国际储备管理 案例

第四章国际储备案例1、新加坡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与投资一、新加坡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的原则新加坡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与投资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稳中求高。
即根据城市资源缺乏、外资依存度较大等因素,始终维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
如目前,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约相当于其7个月的进口水平,而发达国家该比例平均为2. 8个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为5. 2个月,“特里芬”标准平均为3个月左右。
第二、严格控制。
政府认为外汇储备是“防止经济崩溃的唯一资源”,因此,对动用外汇储备十分谨慎,亦即外汇储备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一旦政府越出“规定范围”动用外汇储备(如为完成某个项目或计划时)而被总审计长发现,总审计长有职责向总统反映,以阻止该项行为。
总审计长还必须在每个财政年度开始与结束时,审计储备金的状况及运作,保证其使用的合法与安全。
第三、作为货币发行的后盾。
新加坡政府规定,货币发行必须有100%的外国资产作后盾,从而使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与本币发行挂起钩来。
第四、作为干预市场的工具。
新加坡政府为了稳定本国货币价值和汇率,也会根据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的需要,把一部分外汇储备作为干预市场的工具。
第五、外汇储备随整体经济的发展而增加。
即把外汇储备看成是一个变动的量,随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人民生活水平等的扩大和提高而相应增加,使它始终维持在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水平上。
如据统计,新加坡外汇储备在1965年为10.69亿新元,1970年为30.98亿新元,1994年约为570亿新元。
第六、适度投资。
新加坡对累积的外汇储备通过适度投资达至保值、增值的目的,为此,政府授权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专门开展投资活动。
实行稳中求高的储备政策和对外汇储备进行适度投资,是新加坡政府管理外汇储备的两大特点。
二、新加坡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的机构新加坡有关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的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1、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该局系根据1970年新加坡银行法规定,于1971年1月正式成立,负责制订货币政策和新加坡金融体系的发展政策,执行除货币发行以外的其他一切中央银行职能。
10国际储备管理

1
10.1 国际储备及国际清偿力
一、国际储备的含义(家庭存款)
国际储备( international reserve )是指各国政府为 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 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资产。
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一般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
22
(2).国际储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分析法 (RES/GNP)。 (3).国际储备/外债的比例分析法(RES/DOD)
23
(五)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实现
1、国际收支盈余,最主要最直接的来源。 2、国家干预外汇市场而收进的外汇 3、一国政府持有的货币黄金的增加 4、政府或中央银行向国外借款 5、国际储备资产自身的增值。
14
四、国际储备的作用
• • • 保证对外支付能力 支持本国货币汇率 筹款的信用保证
15
五、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
• 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 又称国际流动性,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或金融当局持有 的为国际间普遍接受、能用作国际结算的资产的多寡以 及该国潜在的向外借款能力的大小。
174.05
354.22 458.75 686.6 1608.2 915.82
0.37
0.63 0.34 0.33 0.77 0.75
347.75
322.91 527.26 1106.6 629.63 389.34
0.75
0.57 0.39 0.54 0.30 0.32
-48.56
77.94 184.22 270.45 -168 -84.06
16
表10-2 国际清偿力构成
国 自有储备 际 清 偿 力 借入储备 构 成 诱导储备
我国应该如何管理国际储备资源

要改善我国国际储备状况,首先要把握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真正原因。(一)外贸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对此,必须彻底改变鼓励外贸企业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实现“出口创汇”的经营理念。在一切为了创汇的政策指导下,出口部门尽量压低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尤其是一些来料加工企业。它们出口的附加值本来就不高,其利润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压低工人工资上。因此,如何保障企业工人应得的报酬和福利,改变靠压低工资成本增加竞争力、提高利润的做法,是出口部门应该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总之,外汇储备管理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减少外汇储备,减缓流动性过剩,阻断外汇与央行基础货币的联系,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对外投资功能,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构建新型的对外经济关系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三)辨证地看待汇率因素造成储备的高增长。人民币汇率低估是造成我国外贸巨额顺差的原因之一,但绝不能把它当成主要原因。汇率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人们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强的预期,因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必须坚持自主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四)从战略上改变外贸依存度偏高、储蓄率偏高、内需不足的状态,这也是造成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增长主要应该由国内的消费支撑,发展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根本所在。然而,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特殊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分配极不平衡,20%的人占有80%的储蓄,这种储蓄结构决定了居民消费倾向偏低,造成储蓄过度、消费不足。当国内经济无法吸收大量储蓄时,必然有一部分储蓄以外汇(外贸顺差)的形式表现出来;与此同时,或由于某些制度性障碍(如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国内投资一定程度上被具有优惠条件的外资所挤占。因此,为了减少国民经济的波动, 必须降低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刺激内需,加快和完善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为扩大内需创造条件;进一步促进和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金融产品的种类,使储蓄从单纯的银行存款转变为多元化的金融资产,实现储蓄、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第五章 国际储备

6、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与国际收支调节效 率 市场化程度高,调节机制越灵敏,需 要较少储备 7、外债规模与期限结构 一国外债规模越大、短期外债越多,需 要的国际储备就越多。
8、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该国 的边际投资收益率与国际储备资产利息 率之差。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越大, 储备量越应尽可能少一些。
——确定比重原则和依据: 本国进出口地区结构。 一国以各种货币表示的对外债务净额。 要保持足够的干预货币。 考虑货币发行国经济金融动向。
一国的国际储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 分用于日常弥补赤字和干预外汇市场需 要,称为交易性储备;另一部分用于不 可预测的突发性的内外冲击,称为预防 性储备。前者应与弥补赤字和干预市场 所需货币保持一致,后者应按分散原则 进行投资。
三、国际储备的作用 1. 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平衡国际收支 2. 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3. 增强本币信誉,提升国际地位 4、为国家对外借款提供信用保证
国际储备的管理
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 一、管理目标和原则 目标:有利于生产能力的优化配置、经 济的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原则:安全性——存放可靠,风险最小 流动性——易于变现,灵活调拨 赢利性——尽可能使储备资产收益最 大化
2、确定适度储备量区域 ——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储备量上下 限; ——上限是经济高速发展、进口急剧增 长年份所需要的储备; ——下限是经济缓慢发展,进口大副下 降年份所需要的储备量。
(三)国际储备的供给 1、货币当局购买的货币性用途黄金。 2、IMF分配给本国的特别提款权。 3、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 。 4、国际收支顺差。 5、干预外汇市场所得外汇
国际储备管理

加剧外汇市场的波动,增加了国际储备管理 的难度。
25
Disadvantages of Multiple reserve currency system
由于形成了多种货币储备体系,摆脱了对单一货币 ,特别是美元的过份依赖
以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为核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 的形成,使各国对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余地,尤其 是对储备货币的选择余地大大地扩大了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和多种货币储备体系在一定 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24
Disadvantages of Multiple reserve currency system
国际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得各主要货币在国 际间的流动更为迅速和便利
19
International reserve system:
Its evolution
Total Volume of reserve assets 储备资产总额变化
Growth rate 增长速度变化 Structure 构成变化 Allocation 格局变化
22
Economic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和多种货 币储备体系形成20年来.对世界 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 进作用,与以往的国际储备体系 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23
Advantages of Multiple reserve currency system
Official reserve assets
我国应如何管理国际储备资源

我国应如何管理国际储备资源一、概述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其构成一般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国际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规模和结构如果不当,就会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尤其在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以来,国际外汇市场剧烈动荡、金价暴涨暴跌、国际游动资本到处游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因此,加强国际储备的管理对各国而言都十分重要。
二、我过国际储备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国际储备资产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黄金储备仅占外汇储备的1.3%,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3%-5%的一般标准。
外汇储备多黄金储备少的格局带来了很多问题。
首先,对国际储备价值形成威胁。
在近40个月中,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黄金现货价格上涨了67.9%,而美元同期贬值了33.57%,这直接导致我国国际储备价值缩水。
其次,黄金是一种重要的保值资产,在目前国际局势动荡、金融危机频发的时期,危及我国金融安全。
最后,国际金价和石油价格具有联动性,而我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较小的黄金储备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安全。
2.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估计在70%左右,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美国国债的方式存在的。
美元储备过多,形成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成为美元“铸币税”的主要承担者。
我国通过实实在在的商品出口换回美国的美元纸币,事实上相当于中国向美国提供无偿赊销,其利息就构成了储备国缴纳的“铸币税”。
第二,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
美元的升值贬值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政府根据自己经济发展需要决定的,而很少顾及其他美元储备国,因此,大量储备美元就要被动的承担美元贬值风险。
3.重要商品储备水平明显偏低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没有把商品储备列入国际储备的传统范畴,但从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看,增加重要商品储备、实现储备多元化正是国际储备的发展趋势之一。
国际储备的管理

谢谢观看
多元化管理
通过多元化管理,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提高储备整体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
流动性管理
1 2
流动性管理原则
国际储备应具备足够的流动性,以应对短期资金 流动压力和支付需求。
流动性工具
使用短期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流动性工具,确 保储备资产在短期内能够快速变现。
3
流动性风险管理
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 的流动性风险。
储备。
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
03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如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等,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增加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的供求平衡
汇率稳定
国际储备的供求平衡有助于维护汇率稳定,避免过度升值或贬值对 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经济发展
足够的国际储备有助于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应对外部经济冲 击和风险。
欧元
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实力使 其成为重要的储备货币。
日元和瑞士法郎
这两种货币因其稳定性和 流动性也被部分国家用作 储备货币。
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多元化储备货币可以降低单一货币的 风险,如汇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多元化储备货币可以促进国际金融稳 定和经济发展。
多元化储备货币可以提高储备的流动 性和可兑换性,便于国家间的贸易和 投资。
政策调整
当国际储备供求出现不平衡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进行 调整,以恢复供求平衡。
04
国际储备的管理政策
适度规模的管理
适度规模管理原则
国际储备规模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规模等因素相适 应,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监测体系
建立国际储备监测体系,定期评估储备规模是否适度,并根据需要 进行调整。
4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1)国际储备/进口额:25%
与进口贸易的支付规模相适应,保 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美国经济学家特里 芬(R·Triffin)认为,这个比例最高 额为40%(相当于5个月的进口额),最 低额为20% (相当于2.5个月的进口 额),如从全年平均看,以25%即相当 于3个月进口额为宜。这个方法自60年 代提出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2)国际储备/外债:50%
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与该国的外债总额保持 一个合理的比例。各国一般认为,一国的国际 储备量占外债总额的1/2较为合理。 但外债的偿还不仅由国际储备量多少决定。 一国的经济实力较雄厚,开放程度高,对外融 资能力强,其国际储备量可适当减少;一国出 口能力强也可适当减少国际储备量。 在遵循1/2的标准基础上,可根据本国具 体情况酌情决定。
2)另三种储备资产的三级分类法 普通提款权,由于会员国能随时从基金 组织提取和使用,故类似一级储备。 特别提款权,由于它只能用于会员国政 府对基金组织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支付,会 员国若需将它用于其他方面的支付,须向基 金组织提出申请。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日才 能完成,因此,特别提款权可视为二级储备。 各国货币当局一般只在黄金市价有利时, 才肯将黄金卖为储备货币,因此,黄金储备 可视为三级储备。
第四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1.国际储备的定义及特征 (1) 定义: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 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维持本国货币 汇率,在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2)特征:a.可得性 b.流动性 c.普遍接受性
注:根据上述定义与特征,国际储备应包括自有储备和借入 储备,即广义的国际储备,又称国际清偿能力。通常,国 际储备指自有储备,即狭义的国际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