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炮制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半夏炮制实验报告半夏,又称半夏天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在中医药学中,半夏炮制是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半夏的性能和功效。

本篇文章将从半夏的来源、炮制方法、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半夏的来源。

半夏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半夏的主要药用部分为其块茎,一般在秋季采收。

采收后的半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才能成为炮制半夏。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半夏的炮制方法。

半夏的炮制主要包括炒制和石灰炮制两种方法。

炒制是将新鲜的半夏块茎放入锅中炒制,使其变得干燥,然后研磨成粉末。

石灰炮制是将半夏块茎先用石灰浸泡,再晾晒至半干,最后进行炒制。

这两种方法都能使半夏的性能发生变化,但具体的变化程度和功效有所不同。

然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半夏炮制的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炒制后的半夏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

炒制可以增强半夏的温热性质,使其更适合用于寒凉症状的治疗。

此外,炒制还可以增加半夏的药效,提高其抗炎、抗菌、镇咳等作用。

石灰炮制则主要改变了半夏的化学成分,使其含有更多的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半夏炮制的意义和应用。

半夏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半夏的性能和功效,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

炮制后的半夏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寒凉症状、咳嗽、哮喘等疾病。

此外,半夏炮制还可以提高半夏的稳定性和保存性,延长其药用期限。

总之,半夏炮制是一项重要的中药加工技术,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半夏的性能和功效。

炒制和石灰炮制是两种常见的炮制方法,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炮制后的半夏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适用于治疗寒凉症状、咳嗽等疾病。

半夏炮制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中药加工技术的作用机制,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半夏炮制的基本知识和启发,促进对中药炮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1. 引言半夏,又名天南星、朱砂根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半夏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各类病症的治疗中。

半夏的药效与其炮制方式密切相关。

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半夏进行处理,比较各种炮制方法对半夏药效的影响。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准备•新鲜半夏:从市场上购买新鲜的半夏,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炉具:用于进行炮制的炉具,可以选用电炉或火炉。

•炮制材料:包括生姜、陈皮、黄酒等,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案准备相应的材料。

2.2 实验方法1.将半夏均匀分成若干组,每组重量大致相同。

2.按照不同的炮制方案对每组半夏进行处理,具体炮制方法如下:–方案A:将半夏放入炉中炙烤3小时,翻动均匀,取出晾凉备用。

–方案B:将半夏与生姜、陈皮一同放入炉中炙烤2小时,翻动均匀,取出晾凉备用。

–方案C:将半夏与黄酒一同放入炉中炒炙1小时,翻动均匀,取出晾凉备用。

–方案D:将半夏放入炉中炒炙30分钟,翻动均匀,取出晾凉备用。

3.将经过炮制的半夏标号,以便后续的药效评估和比较。

4.进行药效评估:–通过临床观察和患者反馈,评估炮制后半夏的功效和副作用。

–采集药效评估数据,比较不同炮制方法的效果。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观察到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的药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对各炮制方案的结果分析:3.1 方案A:炙烤处理经过炙烤处理的半夏,在药效评估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患者反馈称炙烤处理后的半夏使用后能够有效缓解胃痛、呕吐等症状,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进一步分析发现,炙烤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半夏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增强了其药效。

3.2 方案B:与生姜、陈皮共炙烤处理与生姜、陈皮共炙烤处理的半夏,在药效评估中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患者反馈称与生姜、陈皮共炙烤处理后的半夏使用后能够更好地缓解胃肠道不适,并且改善消化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生姜和陈皮具有良好的辅助药效,在与半夏共同炙烤过程中发挥了协同作用。

半夏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半夏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半夏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半夏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

夏、秋二季均可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治半夏”(《内经》)。

汉、唐时代有汤洗(《玉函》)、生姜浸(《鬼遗》)、煮制(《集注》)、芥子与醋洗(《雷公》)、微火炮(《千金》)、焙制(《外台》)等法。

宋代有汤洗后麸炒、姜汁拌、炒黄(《圣惠方》)、热酒荡后姜汁浸(《博济》)、浆水一雪水各半同煮(《苏沈》)、半夏曲(《药证》)、酒浸后麸炒、矾制、米炒、醋煮(《总录》)、明矾生姜水煮(《卫济》)、生姜与萝卜煮(《传信》)、生姜汁与甘草制(《朱氏》)、姜一矾一牙皂煎水炒(《扁鹊》)、姜汁浸后菜油拌炒(《疮疡》)等方法。

元代有姜洗(《脾胃论》)、姜汤泡(《瑞竹》)、皂角水浸、米泔浸(《丹溪》)的方法。

明代增加了吴茱萸煮、萝卜煮、盐一猪苓制、面炒(《普济方》)、煨制(《撮要》)。

矾一皂角一巴豆制(《医学》)、姜竹沥制(《纲目》)、姜煨(《原始》)、甘草制、制炭(《准绳》)、明矾一皮硝一生姜制(《粹言》)、杏仁炒、矾一牙皂煅制(《保元》)等法。

清代又增加了姜一桑叶一盐制(《治裁》)、姜汁青盐制(《便读》)等炮制方法。

此时半夏的炮制方法已发展到将近70种之多,其中单姜汁制就有十余种方法;药汁制有30多种方法;此外如半夏曲(《药证》)、法半夏(《幼幼》)、仙半夏(《拾遗》)的炮制方法已形成。

【现代炮制方法】1.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水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筛去碎屑。

半夏每100千克用白矾20千克。

3.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筛去碎屑。

浅议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

浅议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

加 巴豆制 、 活生姜制 、 胆 汁炒 、 荚 白矾姜 汁 竹沥 制 、 猪 皂 仙半
夏和法半 夏 J 。由此可 见 , 夏 的炮 制 方法繁 多 , 半 总共 有 2 5
种之 多 , 而且种类各 异 , 如仙 半 夏 、 半夏 曲等 , 已经 成 为含半
夏 的一个 复方 。形成 了半夏炮制的各地各法 , 一地多法 。
用多 为生品。半夏 的药理作用 , 国内外均有 报道 。临床疗效
与动 物实验相 符合 的有镇 咳、 吐 、 痰、 静 、 醉 、 咽痛 镇 祛 镇 麻 治
量, 为进 一步探讨 半夏的炮制原理 , 对半夏 ( ) I 及其炮 制品姜 半夏 ( 、 Ⅱ) 清半夏 ( 、 Ⅲ) 生半 夏 ( ) 法 半夏 ( Ⅳ 、 V) 中已知化 学成分总生物碱 ( 、 基酸 ( 的含 量进行 实验 研究 。从 A) 氨 B)
2 半 夏 的 现 代 炮 制 原 理
历代认 为半夏 有毒 , 内服 时对 黏膜 有刺 激性 , 时有戟 古 人咽 、 令人呕 的记 载 , 故一 般须 经炮 制后 入 药。半 夏 的毒性

口尝方法客观准确 , 可作 为衡量炮制工 艺或 寻找刺激 物质的
项 指标 。镇 吐是半夏的主要作 用 系、 种属差异 的基 础上 , 还应 运 用 现代毒 理 学研 究方 法有针对性地 开展 特殊 毒理和生理毒理 的研究 。
酸含量为指标 , 采用综 合评分的方法对 法半夏 的炮制 工艺进 行研 究 , 取得 了较满 意的结 果 。 半夏炮制 过程 中经长时间 的水处理 , 虽然 能除去部 分毒
为 : >Ⅱ >Ⅳ >V Ⅲ 。半 夏 的炮 制方 法对 氨基酸 的含 量影响
较 大 。
半夏 为天 南 星科 植 物 半 夏 Pnlatma ( h n ) ri ie i e t T u b B e l a t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半夏的炮制过程,以及对炮制后半夏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的影响,从而为中药的炮制和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新鲜半夏•炮制半夏2.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实验室器皿•炮制设备2.3 实验步骤1.购买新鲜半夏,并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杂质。

2.将新鲜半夏放置在实验室器皿中,并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其质量。

3.启动炮制设备,按照预设的炮制程序进行半夏的炮制过程。

4.炮制完成后,将炮制后的半夏取出,并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其质量。

5.比较炮制前后半夏的重量变化,并记录下差异。

6.对炮制前后的半夏进行药理实验,观察其对实验动物的药效和作用。

3. 实验结果和分析3.1 重量变化结果经过实验测量,炮制前的新鲜半夏的质量为X克,炮制后的半夏的质量为Y克。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出,炮制后半夏的重量变化为Y-X克。

3.2 药理实验结果在药理实验中,观察到炮制前后的半夏对实验动物的药效和作用有所差异。

炮制后的半夏表现出更明显的药理效果,且作用时间更持久。

4. 结论通过对半夏炮制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炮制过程对半夏的重量产生了一定影响,炮制后的半夏质量可能有所减少。

2. 经过炮制后,半夏的药理效果和作用时间得到了增强,具有更好的药效。

5. 实验意义和展望半夏炮制实验为中药炮制和药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半夏炮制过程中药物成分的变化和药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中药的炮制和应用。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

半夏的炮制方法介绍

半夏的炮制方法介绍

半夏的炮制方法介绍半夏的炮制方法,半夏为天南星科药用植物。

你知道半夏的炮制方法吗?下面店铺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半夏的炮制方法1、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净半夏,加白矾8kg)溶化,再泡7天,用水洗净,取出置不锈钢锅内,加入剩余的白矾,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约3小时,以内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再闷约3天,切薄片,阴干。

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2、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净半夏,加白矾4kg)溶化,泡3天后,弃去矾水,再泡7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再加入串碎白矾4kg 溶化。

加姜水(取鲜姜片8k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液合并,晾凉)至半夏中,矾姜水再泡7天后,用水洗净,切开口尝无麻辣感,取出置不锈钢锅内,加入剩余的白矾和鲜姜,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约3小时,至内外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时,再闷3天,阴干。

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鲜姜10kg。

姜半夏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

表面为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质硬脆。

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黏牙。

3、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泡10~12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至无干心,再用白矾水浸泡3天,去白矾水,用水再泡2天,加甘草、石灰液(取甘草20kg,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值为12.0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呈均匀黄色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低温烘干。

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20kg、白矾2kg、生石灰30kg。

浅析半夏的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

浅析半夏的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

浅析半夏的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半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来自于百合科半夏属植物中的毛茛半夏。

半夏有降逆止呕、清热化湿、化痰止咳等功效,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主要从半夏的加工炮制及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进行浅析。

半夏的加工炮制半夏的加工炮制是指将新鲜或干燥的毛茛半夏进行一定的加工、煮制、晾干等处理后,获得更适合中药临床应用的药材。

一般来说,半夏的加工炮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清洗:将采摘的半夏用清水反复洗净,去除杂质。

2.炒制:将洗净的半夏在火上进行炒制,目的是去除表皮污垢、增加药性、减轻毒性、防止虫蛀。

3.清水浸泡:将炒制好的半夏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时,去除表面油污,使半夏受潮,易于断裂和晾干。

4.晾干:经过浸泡后,将半夏放入通风处晾干,使半夏在保持药性的前提下,不含水分,不易虫蛀。

半夏加工炮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半夏经过加工炮制后,其上述功效并没有减弱,反而使其更适合中药临床应用。

以下是半夏加工炮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降低毒性半夏的药性辛温苦、有微毒。

经过炒制、清水浸泡和晾干等处理,有利于去除半夏中的毒性物质,降低了其毒性,更适合中药临床应用。

尤其是在使用半夏制成外用贴剂时,炒制处理后的半夏更适合,不会刺激皮肤。

提高功效经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后,半夏能够更好地发挥其降逆止呕、清热化湿、化痰止咳等功效,提高了其临床应用效果。

提高质量经过炮制处理后的半夏具有干燥、不含水分、不易虫蛀等特点。

这些特点有利于半夏的质量保证,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更加方便。

半夏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在半夏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半夏虽然经过炮制处理后毒性有所降低,但仍存在一定毒性,则在使用时需慎重。

2.半夏具有收敛性,不宜用于外伤出血等情况。

3.半夏应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半夏应用方法和剂量需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个体化选择,不能盲目使用。

总结半夏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经过适当的加工炮制处理后,毒性降低了,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中药半夏的炮制探讨

中药半夏的炮制探讨
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 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
5. 半夏曲:取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每 100 公
斤用生姜 80 公斤,面粉 40 公斤和温开水调成稀糊,倒入半
夏粉末内搓成团,发酵后,以木制模型压成小块,晾干。 半夏
曲增强健脾温胃、燥湿化痰的功能,偏于化痰止咳,健脾消
食。 用于咳嗽痰多胸脘痞满。 饮食不消等。
时,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 2 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
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以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
搅拌 1 ~ 2 次,保持 pH 值 12 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
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每 100 公斤净半
夏用甘草 15 公斤、生石灰 10 公斤。 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
方中半夏使用频率颇高,足见半夏的用途和效验很受重视。
张仲景原方使用半夏均是生半夏( 洗) ,且所有使用半夏的
方子基本上配伍生姜( 干姜) ,说明生半夏经过水烫和生姜
共煎后,半夏毒性已大幅度降低。 《 金匮玉涵经》 “ 凡半夏不
可父咀,以汤洗数十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 《 雷公炮
制论》 “ 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
1. 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有毒,多外
用,以消,用 8% 白矾水浸泡,至内
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筛去碎
屑,每 100 公斤净半夏用白矾 20 公斤。 清半夏可增强燥湿
化痰、作用,多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
15 ~ 30g,煎煮时间 1 小时,未曾有过一例中毒反应,且效果明
显优于现代常用的各种半夏炮制品。 现代的半夏药理毒性
试验都是以生半夏的提取物来作为实验标本,这与生半夏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半夏炮制方法研究
作者:刘亚平
作者单位:轩岗煤电公司医院,山西,原平,034114
刊名: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年,卷(期):2009,19(1)
被引用次数:1次
1.王全权;宗芳;陈海林对半夏妊娠毒性的探讨[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7(02)
2.杨守业;叶文华;吴子伦半夏炮制前后对小白鼠急性、亚急性和蓄积性毒性的研究 1988(07)
3.李国亮半夏的毒性及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草药 1999(02)
4.钟凌云;吴皓;张琳半夏毒性成分和炮制机理研究现状[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02)
5.吴晗;钟凌云;李伟半夏炮制解毒机制的研究I[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7(14)
6.魏其才白矾对半夏浸出性成分的影响 1990(11)
7.李炳文;胡雪桔中药半夏炮制历史沿革初步探讨 2007(06)
1.贾良栋半夏炮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现代中药2007,9(2)
2.何荣杰.刁统美半夏炮制方法及其现代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医史杂志2009,39(6)
3.程黎晖浅谈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期刊论文]-中草药2007,38(6)
4.修彦凤.张永太.王兴发.XIU Yan-feng.ZHANG Yong-tai.WANG Xing-fa半夏的炮制历史沿革[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
5.马新华简述半夏炮制的体会[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10,31(5)
6.吴皓汉至宋代半夏炮制的沿革研究[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1)
7.张小斌.ZHANG Xiao-bin浅析半夏的炮制方法[期刊论文]-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2)
8.徐根福谈半夏的炮制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2009,22(2)
9.修彦凤.洪筱坤.王智华半夏的炮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成药2004,26(1)
10.武刚毅.谭政中药半夏的炮制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4,13(7)
1.竹小全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11(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xzgyxyxb200901028.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