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健康型肥胖真的是健康吗?
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

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肥胖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而近年来研究表明,肥胖问题与人类基因密切相关。
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成为了肥胖问题和代谢疾病关系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本文将探讨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
一、肥胖相关基因概述肥胖相关基因指的是和人体脂肪代谢和分布有关的基因,如LEPR、FTO、MC4R等。
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基因是LEPR(leptin receptor)基因,它是调控食欲和能量代谢的关键基因。
LEPR基因突变会导致食欲升高、能量消耗降低,使体重增加,甚至引起肥胖。
二、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遗传多态性指的是同一基因在人群中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变异类型。
在肥胖相关基因中,存在多种变异类型。
以LEPR基因为例,研究发现至少存在8种常见突变,每种突变与肥胖和代谢疾病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这表明了肥胖相关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具有多样性。
三、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非常复杂,不同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1. LEP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LEP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疾病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LEPR基因的几种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此外,LEPR基因的AA基因型携带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等代谢疾病。
2. FTO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FTO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疾病有关。
研究表明,FTO基因突变的人群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对于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不小的影响。
3. MC4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MC4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代谢疾病有一定的联系。
研究表明,MC4R突变会影响胆固醇代谢,加重胆固醇沉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结论肥胖问题和代谢疾病是当今社会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
肥胖症对健康的影响

肥胖症对健康的影响肥胖症的定义在不断变化,目前肥胖症最常用的测定体内脂肪含量的方法之一是从一个人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计算。
BMI的计算方法是:BMI = 体重(kg)÷身高?2;(m?2;)例如某人70kg,身高1.70m,则:BMI=70/1.702=24.2根据这个定义(成人标准),理想体重的BMI< 25.0。
中国肥胖和2 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认为,BMI>27.5即诊断为肥胖症,而25.0<BMI<27.5则为超重。
单纯性肥胖的BMI≥32,或者糖尿病患者的BMI>27.5,建议实施减重手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年度报告显示,我国目前BMI>30的人群约占总人口的3%,肥胖的人数在3000至4000万之间。
国内2012年的全国流行病学数据亦显示,我国糖尿病人数已超过1亿,这些患者中,64%的男性及77%的女性体重超标。
肥胖症对健康的影响致死性肥胖症是最主要的可预防性致死因素之一。
大量美国和欧洲的研究表明肥胖症的致死率随BMI而异。
BMI大于32可导致死亡率加倍,美国每年因肥胖症而增加的死亡人数在111,999到365,000之间。
肥胖症使预期寿命平均减少6-7年。
其中年轻患者(35岁以下)严重肥胖症(BMI>40)使男性预期寿命减少20年,女性减少5年。
致病性肥胖症能导致多种生理和心理疾病。
这些疾病可分成两大类:1.脂肪体积的增加导致的疾病,包括骨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社交障碍等;2.脂肪细胞增加导致的疾病,比如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不育等。
脂肪含量增加导致机体对胰岛素反应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脂肪含量增加同样也导致机体,主要是血液,处于一种炎症状态,增加了栓塞的风险。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指出,亚洲人群的肥胖以向心性肥胖为主。
名词解释肥胖症

肥胖症1. 引言肥胖症(obesity)是指人体脂肪组织过多,超过了正常生理需要的程度,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率不断增加,给个人和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负担。
2. 定义与分类肥胖症通常是通过计算体质指数(BMI)来确定的。
BMI是一个衡量体重与身高关系的指标,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 身高2(m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BMI在18.5以下为偏瘦,18.5-24.9为正常体重,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症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中心型肥胖和外周型肥胖。
中心型肥胖又称为苹果型肥胖,主要表现在腹部脂肪堆积较多;外周型肥胖又称为梨型肥胖,主要表现在臀部和大腿等部位的脂肪堆积较多。
3. 成因与影响因素3.1 成因肥胖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遗传因素:遗传倾向是肥胖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有肥胖症,子女患肥胖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 饮食习惯: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肥胖症的重要原因。
过量进食和暴饮暴食也会导致体重增加。
- 运动不足:现代生活方式中缺乏体力活动是导致肥胖症的一个主要因素。
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会使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导致脂肪堆积。
-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与肥胖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睡眠不足会影响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增加食欲,导致体重增加。
- 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也会对个体的饮食和运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体重。
3.2 影响因素肥胖症不仅仅是一个外观问题,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多种影响: - 心血管疾病:肥胖症与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脂肪组织的堆积会增加心脏负荷,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 糖尿病:肥胖症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过多的脂肪组织会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体型的医学分类

体型的医学分类一、体型的医学分类体型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形态特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根据体型的不同,可以将人群分为多个医学分类,常见的有瘦型、标准型、肥胖型等。
1. 瘦型瘦型指的是身体瘦弱、肌肉量较少的人群。
这类人一般身高体重比较低,骨骼瘦长,肌肉线条不明显。
瘦型人群的代谢率相对较低,容易感到疲劳,抵抗力较弱。
他们应该注重增加营养摄入,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2. 标准型标准型是指身材匀称、体重适中的人群。
他们身高体重比例协调,肌肉线条明显,整体外貌健康。
标准型人群相对健康,代谢率较高,身体功能良好。
他们需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和均衡的饮食,维持身体健康。
3. 肥胖型肥胖型是指体重超过正常范围,脂肪堆积过多的人群。
肥胖型人群身体肥胖,体型臃肿,肌肉线条不明显。
肥胖型人群的代谢率较低,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他们需要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二、体型与健康的关系体型与健康密切相关,不同体型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同。
1. 瘦型与健康瘦型人群代谢率较低,容易感到疲劳,抵抗力较弱。
他们需要增加营养摄入,特别是高蛋白食物,如肉类、鱼类、奶制品等,以增加肌肉量和免疫力。
此外,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也有助于改善瘦型人群的身体素质。
2. 标准型与健康标准型人群相对健康,代谢率较高,身体功能良好。
他们需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和均衡的饮食,维持身体健康。
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均衡饮食应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和适量脂肪等。
3. 肥胖型与健康肥胖型人群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他们需要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特别是油炸食品、甜食等,控制体重。
此外,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减脂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肥胖型人群还可以进行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提高代谢率。
体型的医学分类与健康密切相关。
不同体型的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以维持身体健康。
白色脂肪组织在不同类型肥胖和代谢状态人群中的差异及作用

1448
J Clin Pathol Res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1.06.034 View this article at: /10.3978/j.issn.2095-6959.2021.06.034
2021, 41(6)
Abstract Keywords
Obesity is a rising threat to the global health. Most kinds of obesity are linked to a serious of metabolic diseases, which are considered as 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e (MUO). Besides, a distinct subset called 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 (MHO)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normal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yet the absence of metabolic disturbances. Differences and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metabolic risks remain unclear in people with diverse types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status. Central and ectopic fat accumulation, impaired adipose tissue expandability and altered lipid metabolism of fat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remodeling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 metabolism, and thus become an important intermediate link in the occurrence of obesity of different type population. adipose tissue; 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 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ity
肥胖的界定数值

肥胖的界定数值1. 引言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许多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
准确界定肥胖的数值对于评估个体健康风险、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2. 肥胖的定义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通常由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义为BMI大于或等于30kg/m²。
BMI是一种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来计算的指标。
根据WHO的分类标准,BMI在18.5到24.9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25到29.9之间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然而,仅仅依据BMI来判断肥胖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脂肪分布、体脂含量、肌肉质量等。
3. 肥胖的界定数值3.1 亚洲人群的界定数值亚洲人群相比欧洲人群具有较高的内脏脂肪含量和较低的肌肉质量,因此容易出现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亚洲人群的肥胖风险,亚太肥胖学会(APCO)提出了适用于亚洲人群的界定数值。
根据APCO提出的标准,亚洲成年人BMI在23到24.9之间被视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5被视为肥胖。
3.2 儿童和青少年的界定数值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身高和体脂含量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无法直接使用成人的BMI标准来判断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制定了儿童和青少年BMI百分位数曲线。
根据这些曲线,可以将儿童和青少年的BMI与同龄人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其肥胖风险。
根据WHO的标准,儿童和青少年BMI百分位数大于等于85%为超重,大于等于95%为肥胖。
4. 肥胖的健康风险肥胖不仅仅是外观问题,还与多种健康风险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心血管疾病:肥胖增加了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的风险。
•2型糖尿病:过多的体脂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糖控制失调。
•某些癌症:肥胖与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有关。
肥胖症诊疗指南完整版

肥胖症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1]。
多学科协作(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模式可有效提升肥胖症诊疗水平。
为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同质化水平,提升肥胖症治疗效果,改善长期预后,特制定本指南。
二、肥胖症的病因学(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症具有家族聚集性[2],提示肥胖症可能与家族中的遗传背景相关。
人类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与肥胖易感性相关的遗传基因可能涉及能量代谢、食欲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等多个方面[3]。
一些罕见的遗传病,如Prader-Willi 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 PWS )和家族性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 LEPR)基因突变等,亦可导致肥胖症的发生[4, 5](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糖、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和饮料,通过刺激神经中枢摄食神经元,引发进食过量、进食行为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肥胖症[6]。
此外,长期高油、高糖膳食会破坏能量摄入消耗和脂肪合成分解平衡[7, 8]。
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合理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有助于降低肥胖症发生风险[9]。
2.身体活动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肥胖症的重要原因。
身体活动可以消耗能量,有助于控制体重。
此外,身体活动产生的一系列代谢有益分子对抑制进食和增强人体能量消耗有额外益处[10]。
身体活动亦可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堆积,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11]。
3.精神心理精神压力会影响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进皮质醇释放,引起食欲上升和进食行为改变[12] 。
肥胖的危害

1、高脂血症。
脂肪代谢的特点是: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胆固醇、甘油三脂。
总脂等血脂成分普遍增高,脂肪代谢紊乱。
肥胖人的机体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减少,血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积累,血脂容量升高。
碳水化合物引起的高甘油三脂血症的病人容易肥胖。
当这类病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较多时,血浆中的甘油三脂升高;而当他们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时,高脂血症就可能好转甚至消失。
同样,体重的下降也能使这类病人的血浆甘油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
所以肥胖病人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可以促进血脂水平的下降,这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具有重大的意义。
2、高血压。
肥胖人中患高血压的比例很大,达20%~50%,比一般人中的高血压发生率多得多,而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这一比率将成倍地增加。
40岁以上的肥胖病人等发生高血压疾病的比率明显增加。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40岁~60岁间其肥胖病人患高血压者达该年龄段肥胖病人总数的80%左右。
因此,这一年龄阶段的肥胖人,更应该注意减肥和预防高血压。
3、糖尿病。
据统计,肥胖人中的糖尿病患者为非肥胖人的4倍,且这一比率随着肥胖的程度增加而增加。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脂肪细胞过多,需要胰脏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通常为正常时的5倍一10倍),以使血液中的糖分转为能量。
而当胰脏长期负荷过重,功能衰竭时,血液中的糖分就会增加,以至无法充分利用而排出体外。
一个因肥胖而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常常在减轻体重后,病情随之改变,糖分的代谢功能也会恢复正常。
所以对于一个伴有肥胖症的糖尿病患者,更应努力减肥。
4、妇科病。
肥胖的女人常易有月经不调的情形,如时间过长、不规则、量过大,以及多毛症(一种因荷尔蒙不平衡所引起的体毛反常的生长)。
肥胖还会导致阴道感染和一些经前并发症,从而引起许多不愉快和不方便。
而由于肥胖的女人会分泌过量的雌激素,当体内雌激素过多、黄体素太少时,可能会引起水肿或脑肿,从而使体重增加。
5、皮肤病。
肥胖者末梢循环微弱,皮肤对外界变化的反应较慢,抵抗能力也很低,因此极易患皮炎、湿疹、疥癣、冻疮等皮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