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第五章复习题
自动检测原理复习题

1、测量的概念测量是借助专门的技术和仪表设备,采用一定的方法取得某一客观事物定量数据资料的实践过程。
2、测量方法的分类(1)根据被测量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2)根据测量的手段不同,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3)根据测量时是否与被测对象接触,可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4)根据测量的具体手段来分,可分为偏位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
偏位式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被测量作用于仪表内部的比较装置,使该比较装置产生偏移量,直接以仪表的偏移量表示被测量的测量方式称为偏位式测量。
零位式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被测量与仪表内部的标准量相比较,当测量系统达到平衡时,用已知标准量的值决定被测量的值,这种测量方式称为零位式测量。
微差式测量:微差式测量法是综合了偏位式测量法速度快和零位式测量法准确度高的优点的一种测量方法。
3、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相对误差又包括示值(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也叫满度相对误差)4、我国工业模拟仪表有下列常用的7种等级:0.1、0.2、0.5、1.0、1.5、2.5、5.0。
准确度等级对应基本误差:eg:0.1对应±0.1%5、测量误差的分类粗大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静态误差:在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时所产生的误差称为静态误差。
动态误差:当被测量随时间迅速变化时,系统的输出量在时间上不能与被测量的变化精确吻合,这种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6、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的三个规律集中性、对称性、有界性7、不确定度的概念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也表明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8、测量系统静态误差的合成方法绝对值合成法和方均根合成法9、传感器的定义组合以及每一部分能完成的功能、起到的作用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的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要形式的信息输出。
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主要包括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测量转换电路三个部分敏感元件是在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元件,即被测量通过传感器的敏感元件转换成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更易于转换的非电量。
仪表自动化第五章习题:温度检测

第五章温度检测
1. 今用一只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小氮肥厂中转化炉的温度,已知热电偶工作端温度为800℃,自由端(冷端)温度为30℃,求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 E(800,30)。
解:由附录三可以查得
E(800,0)=33.277(mV)
E(30,0)=1.203(mV)
将上述数据代入式(5-3),即得E(800,30)=E(800,0) -E(30,0)=32.074 ( mV)
2 .某支铂铑10-铂热电偶在工作时,自由端温度t0= 30℃,测得热电势 E(t,t0) =14.195mV,求被测介质的实际温度。
解:由附录一可以查得
E(30,0)=0.173(mV)
代入式(5-3)变换得
E(t,0)=E(t,30)+E(30,0)=0.173+14.195=14.368(mV)
再由附录一可以查得14.368mV对应的温度t为1400℃。
注意:由于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都是非线性的 (当然各种热电偶的非线性程度不同),因此在自由端温度不为零时,将所测热电势对应的温度值加上自由端温度,并不等于实际的被测温度。
3.什么叫温标?什么叫国际实用温标?
用来衡量温度的标准尺度,简称为温标。
为了使用方便,国际上协商确定,建立一种既使用方便、容易实现,又能体现热力学温度(即具
有较高准确度)的温标,这就是国际实用温标,又称国际温标。
4.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各有何特点,常用的测温方法有哪些? 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测温特点比较
热敏电阻测温
非接触式测温:辐射测温。
《自动检测技术》习题集及部分参考答案

《自动检测技术》习题集及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传感器和测量的基本知识§1-1测量的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1.测量的定义及其内容是什么?2.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定义是什么?3.直接测量的方法有几种方法?它们各自的定义是什么?4.仪表精度有几个指标?它们各自的定义是什么?(学习指导p1)5.仪表分辨力的定义是什么?作业题1.测量是借助和,通过和,取得被测对象的某个量的大小或符号;或者取得与之间的关系。
(专用技术;设备;实验;计算;一个变量;另一变量)2.测量是将被测量与通过专用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获得被测量对比表示测量结果时,必须注明(同性质的标准量;比较;标准量倍数;标准量某0的单位)3.直接测量是从事先上读出被测量的大小。
间接测量是利用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先测出,再通过相应的函数关系,被测量的数值。
(分度好的表盘;被测量;某种中间量;中间量;计算出)4.直接测量方法中,又分,和(零位法;偏差法;微差法)5.零位法是指与在比较仪器中进行,让仪器指零机构,从而确定被测量等于该方法精度(被测量;已知标准量;比较;达到平衡(指零);已知标准量;较高)6.偏差法是指测量仪表用相对于,直接指出被测量的大小。
该法测量精度一般不高。
(指针、表盘上刻度线位移)7.微差法是和的组合。
先将被测量与一个进行,不足部分再用测出。
(零位法;偏差法;已知标准量;比较;偏差法)8.测量仪表指示值程度的量称为精密度。
测量仪表指示值有规律地程度的量称为准确度。
(不一致;偏离真值)9.测量仪表的精确度简称,是和的总和,以测量误差的来表示。
(精度;精密度;准确度;相对值)10.显示仪表能够监测到被测量的能力称分辨力。
(最小变化)§1-2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复习思考题1.试述传感器的定义及其在检测中的位置。
2.传感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定义是什么?3.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技术指标及其各自的定义是什么?作业题1.传感器是与被测对象接触的环节,它将被测量转换成与的的机构。
自动检测技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科技大学

自动检测技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传感器主要完成两方面的功能:检测和()。
A:信号调节B:转换C:测量D:感知答案:转换2.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动态特性的是()。
A:重复性、漂移B:迟滞、灵敏度、阻尼系数C: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D: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答案:幅频特性、相频特性3.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静态特性的是()。
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C:迟滞、重复性、漂移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答案:迟滞、重复性、漂移4.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A:2℃B:0.5℃C:1℃D:10℃答案:1℃5.实际测量中,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仪表本身可以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
反之,如果准确度高,精密度也不一定高。
()A:对 B:错答案:对6.传感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传感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B:传感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C:传感技术在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D:传感技术及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答案:传感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传感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传感技术在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感技术及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测试1.传感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信息获取B:信息处理C:信息传输D:信息转换答案: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转换2.影响金属导电材料应变灵敏系数K的主要因素是()。
A:导电材料电阻率的变化B:导电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C:导电材料化学性质的变化D:导电材料物理性质的变化答案:导电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差动整流电路可以判断衔铁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B:差动整流电路可以消除零点残余电压,但不能判断衔铁的位置。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复习资料

绪论1.自动检测系统原理图系统框图: 用于表达一种系统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旳关系, 用来描述系统旳输入输出、中间处理等基本功能和执行逻辑过程旳概念模式。
2、自动检测系统旳构成: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显示屏, 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机构构成。
(这里会出填空题)3、传感器: 只一种能将被测旳非电量变换成电量旳器件。
4、自动磨削测控系统第一章原理阐明: 传感器迅速检测出工件旳直径参数, 计算机首先对直径参数做一系列旳运算、比较、判断等操作, 然后将有关参数送到显示屏显示出来, 另首先发出控制信号, 控制研磨盘旳径向位移, 指导工件加工到规定规定为止。
第二章检测技术旳基本概念1、测量: 借助专门旳技术和仪表设备, 采用一定旳措施获得某一客观事物定量数据资料旳实践过程。
测量措施旳分类: 静态测量、动态测量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2、偏位式测量, 零位式测量, 微差式测量3、测量误差旳表达措施: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引用误差)4、测量误差旳分类: 粗大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静态误差、动态误差。
5、传感器旳构成: 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测量转换电路构成、6、测量转换电路旳作用: 将传感元件输出旳电参量转换成易于处理旳电压、电流或频率量。
传感器旳静态特性:敏捷度: 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变化值与输入变化值之比。
辨别力: 指传感器能检测出被测信号旳最小变化量。
非线性度:线性度又称非线性误差, 指传感器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旳最大偏差与传感器满量程范围内旳输出之比例。
迟滞误差: 传感器旳正向特性与反向特性旳不一致程度。
稳定性、电磁兼容性、可靠性第二章电阻传感器1.应变效应: 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旳作用下, 会产生机械变形、其电阻值也将伴随发生变化。
2、压阻效应:单晶硅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 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3、投入式液位计旳工作原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安装在不锈钢壳体内, , 并用不锈钢支架固定放置在液体底部。
自动检测习题集

答:
a. P88交流电桥的平衡
b.应变片R1和R2的变形方向相反,上面受拉,下面受压,应变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将它们接入电桥的相邻臂后,可使输出电压增加一倍。当温度变化时,应变片R1和R2的阻值变化的符号相同,大小相等,电桥不产生输出,达到了补偿的目的。
6.右图为一直流电桥,负载电阻RL趋于无穷。图中E=4V,R1=R2=R3=R4=120Ω,试求:①R1为金属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当R1的增量为ΔR1=1.2Ω时,电桥输出电压U0=?②R1、R2为金属应变片,感应应变大小变化相同,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输出电压U0=?③R1、R2为金属应变片,如果感应应变大小相反,且ΔR1=ΔR2=1.2Ω,电桥输出电压U0=?
采用差动式结构,除了可以改善非线性、提高灵敏度外,对电源电压与频率的波动及温度变化等外界影响也有补偿作用,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
互感式传感器是一种线圈互感随衔铁位移变化的变磁阻式传感器,初、次级间的互感随衔铁移动而变,且两个次级绕组按差动方式工作,因此又称为差动变压器。
3 为什么螺管式电感传感器比变隙式电感传感器有更大的位移范围?
(3)减小零点残余电压的方法有三种:从设计和工艺制作上尽量保证线路和磁路的对称;采用相敏检波电路;选用电桥补偿电路。
5 分析差动变压器式张力测量控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控制系统见PPT)
答:
6电涡流式转速传感器工作原理。
上图所示为电涡流式转速传感器工作原理图。在软磁材料制成的输入轴上加工一键槽,在距输入表面d0处设置电涡流传感器,输入轴与被测旋转轴相连,请分析其工作原理。
4 差动变压器中,何谓零点残余电压?说明该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答:(1)由于差动变压器次级二线圈的等效参数不对称,初级线圈的纵向排列的不均匀性,铁芯B-H特性的非线性等,造成铁芯(衔铁)无论出于线圈的什么位置其输出电压并不为零,其最小输出值称为零点残余电压。
自动检测第五章复习题word版本

自动检测第五章复习题1.用K热电偶测某设备的温度,测得的热电势为20mV,冷端(室温)为25℃,求设备的温度?如果改用E电热偶来测量温时,在相同的条件下。
E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为多少?解:⑴当热电势为20mV时,此时冷端温度为25℃,即E(t,t0)=20mV查表可得 E(t0,0)=E(25,0)=1mV因为 E(t,0)= E(t,t0)+E(t0,0)=20+1=21mV℃由此电势,查表可得t=509℃,即设备温度为509℃.⑵若改用E热电偶来测温度时,此时冷端温度仍为25℃。
查表可得E(t0,0)=E(25,0)=1.05mV当509℃,查表可得 E(t,0)=E(509,0)=37.7mV因为E(t,t0)= E(t,t0)-E(t0,0)=37.7-1.5=36.2mV即E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为36.2mV。
2.现用一只镍铬-铜镍热电偶测某换热器内的温度,其冷端温度为30℃,显示仪表为动圈仪表(即XCZ-101),此仪表的机械零位为0℃,这时指示值为400℃,若认为换热器内的温度为430℃,对不对?为什么?正确值是多少?解:不对。
因为此时冷端度为30℃.而仪表的指示值(400℃)是在仪表的机械零位在0℃时的值。
所以,此时仪表指示值不是换热器的实际温度。
查表可得E(400,0)=28.943mV.此热电势即为E(t,30),即E(t,30)=E(400,0)=28.943mV因为 E(t,t0)=E(t,t0)+E(t0,0)=E(t,30)+E(30,0)=28.943+1.801=30.744mv查表可得:t=422°C.有上面分析可看出,换热器的实际温度不是简单的仪表指示值与冷端温度之和,而是热电势之和。
即仪表指示值所对应的热电势值E(t ,30)加上热端为30℃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由此才能得到实际温度下的热电势E(t ,0),这样查表即可得到实际温度t 的值。
3. 若用两支铂铑10-铂热电偶串联来测量炉温,连接方式分别如图3-16(a )、(b )、(c )所示。
自考总复习_自动检测技术27984(内容)..

昆山《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型:选择20个,填充15个,判断5个,简答30分,计算5题30分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1个计算题、1个简答题以及基本概念测量:借助专门的技术和仪表设备,采用一定的方法取得某一客观事物定量数据资料的认识过程。
测量结果包含数值和单位。
测量的方法① 按手段分:直接测量、间接测量;② 按是否随时间变化分:静态测量(缓慢变化) 、动态测量(快速变化);③ 按显示方式分 模拟式测量、数字式测量偏位式测量——如:弹簧秤 测量的具体手段 零位式测量——如:天平、用平衡式电桥来测量电阻值微差式测量——如:核辐射钢板测厚仪偏位式测量:测量过程中,被测量直接作用于仪表内部比较装置,使该比较装置产生偏移量,直接以仪表的偏移量来表示被测量的测量方式。
零位式测量:测量过程中,被测量与仪表内部的标准量相比较,当测量系统达到平衡时,以标准量的值决定被测量的值。
微差式测量:预先使被测量与仪表内部的标准量达到平衡,当被测量有微小变化时,测量装置失去平衡,用偏位式仪表指出其变化部分的值。
偏位式测量易产生灵敏度漂移和零点漂移。
示值的变化由二个因素组成:零漂和灵敏度漂移。
测量误差 (计算题一定有)(1) 绝对误差 △=A x -A 0 A x 为测量值 A 0为真值 绝对误差是有单位的量(2) 相对误差 a 、实际相对误差 γA =△/A 0×100%b 、示值相对误差 γx =△/A x ×100%c 、满度相对误差 γm =△/A m ×100% A m 为量程 A m =A max -A min用于判断仪表准确度等级精确度 s =│△m /A m │×100 绝对误差取最大值* 我国模拟仪表有7种等级:0.1、0.2、0.5、1.0、1.5、2.5、5.0级,其他等级是没有的P9 例1-1 例1-2 看懂*选用仪表时应兼顾精度等级和量程,通常希望示值落在仪表满度值的2/3以上,选仪表量程为实际值的1.5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用K 热电偶测某设备的温度,测得的热电势为20mV,冷端(室温)为25℃,求设备的温度?如果改用E 电热偶来测量温时,在相同的条件下。
E 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为多少?解:⑴ 当热电势为20mV时,此时冷端温度为25℃,即E(t,t 0)=20mV查表可得 E(t 0,0)=E(25,0)=1mV因为 E(t,0)= E(t,t0)+E(t0,0)=20+1=21mV℃由此电势,查表可得t=509℃,即设备温度为509℃.⑵ 若改用E 热电偶来测温度时,此时冷端温度仍为25℃。
查表可得E(t0,0)=E(25,0)=1.05mV 当509℃,查表可得 E(t,0)=E (509,0)=37.7mV因为E(t,t0)= E(t,t0)-E(t0,0)=37.7-1.5=36.2mV即E 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为36.2mV。
2. 现用一只镍铬-铜镍热电偶测某换热器内的温度,其冷端温度为30℃,显示仪表为动圈仪表(即XCZ-101),此仪表的机械零位为0℃,这时指示值为400℃,若认为换热器内的温度为430℃,对不对?为什么?正确值是多少?解:不对。
因为此时冷端度为30℃.而仪表的指示值(400℃)是在仪表的机械零位在0℃时的值。
所以,此时仪表指示值不是换热器的实际温度。
查表可得E(400,0)=28.943mV.此热电势即为E(t,30),即E(t,30)=E(400,0)=28.943mV因为 E(t,t0)=E(t,t 0)+E(t 0,0)=E(t,30)+E(30,0)=28.943+1.801=30.744mv查表可得:t=422°C.有上面分析可看出,换热器的实际温度不是简单的仪表指示值与冷端温度之和,而是热电势之和。
即仪表指示值所对应的热电势值E(t ,30)加上热端为30℃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由此才能得到实际温度下的热电势E(t ,0),这样查表即可得到实际温度t 的值。
3. 若用两支铂铑10-铂热电偶串联来测量炉温,连接方式分别如图3-16(a )、(b )、(c )所示。
已知炉内温度均匀,最高温度为1000摄氏度,假设补偿导线C 、D 与热电偶A 、B 本身在100摄氏度以下具有相同的热电特性。
要求:(1)试分别计算测量仪表范围(以最大毫伏数表示);(2)以上述三种情况下,若由测量仪表得到的信号都是15mV ,分别计算这是炉子的实际问温度。
解(1)计算测量仪表的测量把范围。
(a)此时热电偶冷端温度均匀为0℃,则查表可得 E(1000,0)=9.585mv.两支热电偶串联,测量仪表所测信号最大值为ax E m =2E(1000,0)=2×9.585=19.17mV .根据这个数值可确定仪表测量范围。
由此数据可知两个热电偶串联可测范围将这增大到1800℃以上。
(b )此时不仅应考虑补偿导线引出来以后的冷端温度(30℃),还应考虑旁边补偿导线与热电偶的接线盒内温度(100℃)对热电势的影响。
又因为补偿导线C 、D 与热电偶A 、B 本身在100℃以下的热电特性时相同的,所以,在冷端处引成的热电势为 E(30.0)=0.173mV在补偿导线C 、D 与热电偶的连接处1、4两点可认为不产生热电势,但在接线盒内2、3两点处形成的热电偶相当于热电偶在100℃时引成的热电势。
即 E(100,0)=0.645mV此电势方向与两支热电偶在热端产生的电势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这时总的热电势为ax E m =2E(1000,0)―E(100,0)―E(30,0)=2×9.585―0.645―0.173=18.352mV根据这个数值可以确定仪表的测量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炉旁边接线盒内的温度变化,会对测量产生较大影响,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c )此时两支热电偶的两端都用补偿导线引至远离炉子处,冷端温度为30℃,故总的电热式势为ax E m =2E(1000,0)―2E(30,0)=2×9.858―2×0.173=18.824mV由此可知,在同样都是用两支热电偶串联来测量炉温时,由于接线不同,产生的热电势也不同,在选择测量仪表时,应考虑这种情况。
(2)在(a)情况时,由于2E(t,0)=15mV ,则E(t,0)=7.5mV 。
由此查表可得实际温度t=184℃在(b )情况时,由于2E(t,0)=15+E(30,0)+2E(100,0)=15+0.173+0.645=15.818mV 则查表可得实际温度t=851℃。
在(c )情况时,由于2E(t,0)=15+2E(30,0)=15+2×0.173=15.346mV 则 E(t ,0)=7.673mV 查表可得实际温度t=830℃。
从上面分析可看出,虽然采用了补偿导线,但并不能完全克服冷端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补偿导线只是将冷端由温度变化较剧烈的地方移至温度变化较小的地方。
若这时冷端的温度仍不为0℃,那么还必须考虑如何进行冷端温度的补偿问题。
4.测温系统如图3-17所示,请说出这是工业上用的哪种温度计?已知热电偶的分度号为K ,但错用与E 配套的显示仪表,当仪表指示为160℃时,请计算实际温度x t 为多少度(室温为25℃)解: 这是工业上用的热电偶温度计。
查看分度号E ,可得160℃时的电势为10501μV ,这电势实际上由K 热电偶产生的,即 E(x t ,25)=10501μV.查看分度号K ,可得E(25,0)=1000μV ,由此可见,E(x t ,0)=E(x t ,25)+E(25,0)=10501+1000=11501μV 。
由这个数值查看分度号K ,可得实际温度x t ≈283℃。
5.已知热电偶的分度号为K ,工作时的冷端温度为30℃,测得的热电势为38.5mV ,求工作端的温度是多少。
如果热电偶的分度号为E 。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工作端的温度又是多少?解: 查看分度K ,可得E(30,0)=1203μV ,由此可知,E(t,30)=38500μV ,E(t,0)=E(t,30)+E(30,0)=1203+38500=39703(μV ),查看分度号K ,可得工作端温度t=960℃。
用同样的方法,查看分度号E ,可算得工作端约为532℃。
6.已知热电偶的分度号为K,工作时冷端温度为30℃,测得热电势以后,错用E 分度表查得工作端的温度为715.2℃,试求工作端的实际温度是多少?解: 查分度号E ,查得与715.2℃对应的电势为54.322mV ,这实际上是有分度号为K 的热电偶产生的E(t,30)。
查分度号为K,得E(30,0)=1.203mV 。
E(t,0)=E(t,30)+E(30,0)=54.322+1.203=55.525(mV)查分度号K,得t ≈1391℃。
7.用Pt100测量温度,在使用时错用了Cu100的分度表,查得温度为140℃,试问实际温度应该为多少?解 由分度号Cu100查得140℃时的电阻值为159.96欧姆 。
再由分度号Pt100查得与159.96 对应的温度为157.1℃,这就是实际温度的值。
8.用分度号Pt50的热电阻测温,却错查了Cu50的分度表,得到的温度是150℃。
问实际温度是多少?解 由分度号Cu50查得150℃时的电阻值为82.13欧姆 。
再由分度号Pt50查得与82.13欧姆 对应的温度为166℃,这就是实际温度的值。
9.某台动圈式仪表是与镍铬-镍硅热电偶配套使用的,但错接了铂铑10-铂热电偶,仪表的指示值为201ºC ,则实际温度为多少?(冷端温度为0ºC )解: 查分度号K ,查得与201℃对应的电势为8177μV ,这实际上是分度号为S 的热电偶产生的. 因为冷端温度为0ºC ,所以可以直接查分度号为S 的热电偶表,差表为876℃10.若用铂铑10-铂热电偶测量温度,其仪表指示值为600ºC ,而冷端温度为65ºC ,在没有冷端温度补偿的情况下,这实际温度为650ºC ,对不对?,为什么?正确值是多少? 解:E(t ,0t )=E(600,0)=5237μv E(0t ,0)= E(65,0)=398μvE(t ,0)= E(t ,0t )+E(0t ,0)= 5237+398=5635μ查表约等于639ºC11.用补热电偶偿可使热电偶不受接线盒所处温度t 1变化的影响(参照图3-21),试用回路电势的公式来证明。
解:依图应有E AB (t 1,t 0)= E CD(t 1,t 0) 由图热电回路的总电势为E ABCD =E AB (t)+ E BD (t 1)+ E DC (t 0)+ E CA (t 1) (1)当t=t 1=t 0 E ABCD =E AB (t 1)+ E BD (t 1)+ E DC (t 1)+ E CA (t 1)=0 (2)将有-E AB (t 1)- E DC (t 1)= E BD (t 1)+ E CA (t 1)将其代入(1)E ABCD =E AB (t)-E AB (t 1)+ E DC (t 0)-E DC (t 1)。
而E DC (t 0)-E DC (t 1)= E DC (t 0,t 1)=- E CD (t 0,t 1)= E CD (t 1,t 0)=E AB (t ,t 1)+ E CD (t 1,t 0)因为E AB (t 1,t 0)= E CD(t 1t 0) 所以E ABCD = E AB (t ,t 1)+ E AB (t 1,t 0)E ABCD =E AB (t)- E AB (t 1)+ E AB (t 1)- E(t 0)AB= E AB (t)- E AB (t 0) 所以热电偶不受接线盒所处温度t 1变化的影响。
12.如果将镍铬-镍硅补偿导线极性接反,当电路温度控制于800ºC 时,若热电偶接线盒处温度是50ºC ,仪表接线板处温度为40ºC ,问测量结果与实际相差多少?解:见12图,上图为正确补偿导线接法图,下图为反接补偿导线接法图,反接补偿导线将会产生新的接触电势)50(AB e ,和)50(BA e .其中)800(AB e 、)50(AB e 、)50(BA e 为接触电势,其他为温差电势。
上图正确的接法的总的电势和为:E1=)800(AB e -)50,80(A e -)40,50(A e +)40,50(B e +)50,80(B e 下图反接的接法的总的电势和为:E2=)800(AB e -)50,80(A e -)50(AB e -)40,50(B e +)40,50(A e +)50(BA e +)50,80(B e ΔE=E1-E2=)50(AB e -)50(BA e -2)40,50(A e +2)40,50(B e 其中)50(BA e =-)50(AB e所以ΔE=2)50(AB e -2)40,50(A e +2)40,50(B e13.分度号为K 的热电偶,误将E 的补偿导线配在K 的电子电位差计上,如图3-2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