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中外文化比较
东南亚的文化差异

东南亚的文化差异东南亚是一个多元、充满活力的地区,拥有丰富而多样的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不同国家与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东南亚地区几个主要国家的文化差异,包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
一、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族群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
不同族群拥有自己的宗教、语言和传统。
马来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有着严格的宗教规范和习俗。
华人主要信奉佛教和道教,重视家庭价值观和孝道。
印度人则以印度教为主要信仰,他们热衷于庆祝传统节日和参加宗教仪式。
在饮食方面,马来西亚有着丰富多样的选择。
马来人喜欢辣味食物,经常以米饭和辣椒酱为主食。
华人则擅长烹饪各式中菜,包括炒粿条、糖醋排骨等。
印度人则以咖喱菜和香料为特色。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马来西亚的美食变得独一无二。
二、泰国泰国是一个以佛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它对于文化、宗教和王室的尊重是泰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
泰国人民非常信奉他们的国王,尊敬和爱戴他们的王室家族。
此外,泰国各地充满着寺庙和佛塔,供人们诵经祈福。
泰国的食物也非常有特色。
泰国菜以其辛辣和香料丰富的口味而闻名,例如著名的泰式绿咖喱和冬阴功汤。
此外,泰国的街头小吃也是一大亮点,例如炸春卷、炒河粉和烤肉串等。
在餐桌上,泰国人喜欢共享美食,强调社交和互相之间的亲密感。
三、菲律宾菲律宾是一个由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遗产。
菲律宾人民深受西班牙和美国的文化影响,在文化上的独特性也体现在他们的语言、宗教和传统中。
菲律宾人主要信奉天主教,他们非常重视家庭的地位和亲子关系。
菲律宾的音乐和舞蹈也相当有特色,民族舞蹈是菲律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他们的波利尼西亚舞、满族舞和古代舞蹈等,直观地展示了菲律宾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四、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国家,拥有多元的文化和宗教。
除了主要的马来、华人和印度人群体外,新加坡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许多移民。
东南亚各国的宗教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与联系

东南亚各国的宗教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与联系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宗教多元的地方,其人民信仰的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等,每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东南亚各国的宗教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与联系。
泰国:佛教与文化的交融泰国是一个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佛教是泰国的国教。
泰国人崇尚佛教,而佛教也在泰国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泰国的建筑、绘画、音乐等都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
泰国的佛教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名片,被世界广泛关注和传承。
泰国人的日常生活也紧密地与佛教相连。
在泰国,人们会在佛教节日前去寺庙祈祷、上香,许下祈愿,以求得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泰国人还有一种风俗习惯,那就是向年长者行鞠躬礼以示尊敬,这与佛教中尊重老人的思想相契合。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与多元文化的融合马来西亚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国家。
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马来西亚,穆斯林有五次日常礼拜,不仅是宗教仪式,也是供穆斯林与社区交流的场所。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各式各样的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有所体现。
马来西亚的华人和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许多寺庙、庙宇和教堂。
这些多元文化的交汇点,让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宗教和文化融合的国度。
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也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
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交集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不过,在印度尼西亚这样一个由许多岛屿组成的国家,还流传着印度教文化和信仰。
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教信仰的结合,形成了印度尼西亚特有的文化和风貌。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是一个集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于一身的地方。
在巴厘岛,人们信奉印度教,但也不乏伊斯兰教信仰的影响。
巴厘岛的雕刻、绘画、舞蹈和音乐,都反映了岛上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
越南:佛教和儒家文化的共存越南是一个以佛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但它的文化背景却和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来西亚吉隆坡之旅感受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

马来西亚吉隆坡之旅感受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马来西亚吉隆坡,这座位于东南亚的世界级都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而闻名。
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集东方与西方文化于一身,成为了交汇融合之地。
下面,我将带您一起感受吉隆坡之旅所带来的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融。
首先,吉隆坡的建筑风格展现了这座城市文化的多元特征。
马来文化、印度文化、华人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吉隆坡的建筑中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例如,巴塞尔街和茨厂街传承了马来文化和华人文化,这些老城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马来家屋和中式店屋,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细腻与独特之美。
而在市区的中央广场,高耸入云的双子塔拔地而起,代表着现代化的西方文化,成为了吉隆坡的标志性建筑。
这些大胆而现代的建筑和传统的文化遗迹相互辉映,展示了吉隆坡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次,吉隆坡的美食文化也是东方与西方文化交融的体现。
马来西亚的美食无疑是亚洲最具代表性之一。
在吉隆坡,您可以一边品尝传统的马来美食,如咖喱面、沙爹和炒粿条,一边享用西方国家的美味佳肴,如披萨、汉堡和意大利面。
吉隆坡的街头小吃摊位、传统市场和豪华餐厅中,各种美食琳琅满目,满足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口味。
此外,吉隆坡也以其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而闻名,这些节日庆典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元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来西亚的国庆日和吉隆坡城市节。
国庆日庆典以纪念马来西亚独立为主题,融合了马来文化与西方元素,如阅兵仪式、烟花表演和音乐演出。
吉隆坡城市节则展示了城市的多元文化,各种表演、展览和市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节日庆典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体验吉隆坡融合文化的机会,真正展现了东方与西方的交融之美。
最后,在吉隆坡的街头巷尾,您可以感受到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带来的独特氛围。
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吉隆坡作为其首都,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不同背景的人们和谐相处。
无论是在马来传统市场、印度寺庙还是华人庙宇,您都能感受到各种宗教和文化的包容与融合。
马来西亚文化背景

马来西亚文化背景◆马来西亚:简称大马(Malaysia),首都吉隆坡,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马来西亚由十三个州组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连接新加坡;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亚。
属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西亚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燕窝的主要产地,有悠久的燕窝采摘和加工历史。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8.7%,华人占23.2%,印度人占6.9%。
沙捞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为主,沙巴州以卡达山族为主。
由于民族众多,又是景色秀美的旅游国家,因此也是众民族美食聚集的国度。
◆◆马来西亚(Malaysia)国旗又被称为“辉煌条纹”(JalurGemilang)。
是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象征之一。
国旗由十四道红白相间的横条所组成,左上角为蓝底加上黄色的新月及十四芒星图案。
长宽比例为2:1。
这道旗帜自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时正式开始启用。
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原代表全国14个州,自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代表全国13个州和联邦直辖区。
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黄色象征皇室,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马来族(马来语:Melayu)又称巫族,习惯上也称为马来人,是东南亚的一个民族。
马来人是东南亚的土著之一。
于全世界的民族相比,马来族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民族。
◆马来人信奉回教,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南部等。
另外非洲的南非也有马来人。
1、马来西亚著名建筑◆双峰塔(全称吉隆坡石油双塔)◆【别称】:佩重纳斯大厦、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大厦、国家石油双塔、双子塔◆吉隆坡石油双塔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市(Kuala Lumpurcity centre) 简称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属于此计划区的第一阶段工程。
于1997年建成使用,共88层,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直到2003年10月17日被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双塔楼,也是世界第四高的大楼双峰塔是吉隆坡的标志性城市景观之一,是马来西亚经济蓬勃发展的象征。
马来西亚文化

宗教与信仰
1
马来西亚的宗教包括伊斯 兰教、佛教、基督教、印 度教和锡克教等。马来人 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民族, 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而 华人和印度人则主要信仰 佛教和印度教。这些不同 的宗教信仰在马来西亚的 文化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
宗教与信仰
2
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主 要宗教之一,穆斯林人口 遍布全国。伊斯兰教对马 来西亚的社会和文化有着 深远的影响,例如在马来 人的传统服装、艺术和建 筑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伊斯
语言与文学
马来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大多数马来西亚人使用的语言。马来语与印尼语 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马来西亚的英语普及程度也很高,特别是 在教育、商业和政治领域 马来西亚的文学深受马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马来西亚的文学作品 通常涉及到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社会不平等和殖民主义等主题。一些著名的马来西亚作 家包括阿都拉·赛义德、安俗与习惯
社会风俗与习惯
社会风俗与习惯
马来西亚的社会风俗和习惯也很有特色。在马来西亚,人们通常用右手抓食饭用具,只有 在西式餐饮场合才使用刀叉。在公共场合,人们通常会穿着得体,避免过于暴露或过于花 哨的服装。在打招呼时,人们会用双手合十并微微鞠躬。此外,在马来西亚还有一些特殊 的礼仪规则,例如在清真寺必须穿着得体并禁止吸烟等
传统手工艺与工艺品
马来西亚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和工艺品,其中包括蜡染、木雕、银器和陶瓷等。这些手 工艺品通常以马来文化、传统和自然为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文化意义。在 马来西亚的许多城市和乡村中,手工艺品制造是一项重要的行业,许多人以此为生
蜡染是马来西亚最著名的手工艺品之一,以精细的图案和复杂的图案而闻名。在马来西亚 ,蜡染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和装饰品等方面。木雕也是马来西亚传统手工艺品之 一,通常以马来文化、传统和动物为主题。银器和陶瓷也是马来西亚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要 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的文化及风俗习惯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由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制国家,1957年8月31日独立。
首都吉隆坡,联邦政府所在地则位于布城/普特拉贾亚。
马来西亚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
西马北接泰国,南部隔柔佛海峡与新加坡和印尼廖内群岛相对;东马南邻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
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称为最高元首,政府由国会最大党或联盟领袖的首相所领导,政治体制是沿袭自英国的西敏寺制度。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是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大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
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亚洲四小虎”之一。
[1]现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
旅游业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知识经济服务业亦在同步扩张。
概况国旗马来西亚国旗又被称为“辉煌条纹”。
是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象征之一。
国旗由十四道红白相间的横条所组成,左上角为蓝底加上黄色的新月及十四芒星图案。
这道旗帜自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时正式开始启用。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
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
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原代表全国14个州,自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代表全国13个州和联邦直辖区。
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黄色象征皇室,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国徽马来西亚国徽中间为盾形徽。
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域。
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
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
马来西亚文化与儒家教育传统

马来西亚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中间的马来半岛上,其南端与新加坡接壤,北部与泰国比邻。
国王是国家的象征,代表国家发布重大指令。
实际管理国家的首相是由地方层层选举出的议会产生。
国土!"万平方公里,#$%%万人口。
其中华人占#&’,大多居住在城市;马来人占("’,主要居住在乡村;其余是印度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格兰人等。
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华人信仰佛教、儒教,印度人信仰印度教,白种人信仰基督教。
各色人种、各种宗教信仰互存,和谐共处。
街上、宾馆、机场、商店、学校、观光处无处不体现相容和谐之精神。
槟城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岛屿,清代启蒙思想家郭嵩焘在《使西记程》中称槟城为槟榔屿,时已为发达地区。
从#%世纪(%年代起,槟城作为半导体与电脑生产、加工的第三大集散地,为世人所瞩目。
槟城&$%万人口,华人占"$’。
该市特点是摩托车多,小吃多,寺庙多。
其中有缅甸佛寺,供奉小乘佛,多有大象、小象陪侍诸佛。
多种塔尖式的庙堂,精致小巧。
槟城佛寺、道观与欧洲教堂建筑位置相似,即人烟稠密处,便于信仰者随时参拜祷告,便于扩大影响。
而中国大陆的庙堂修得大而厚重,且往往修在幽静处,缺乏广泛的实用价值。
吉隆坡乃马来西亚首都,国会大厦前有一广场,建筑参差错落,大小高低不等。
其右侧是两大伊斯兰圆顶红瓦建筑。
广场对面有国家法院,不高,哥特式建筑。
广场只有一个足球场大,国家检阅军队即在此进行。
人称其机场相当于北京的)倍大。
其双星塔楼是世界第二高楼。
其伊斯兰大教堂能容纳&!%%%人同时作礼拜。
其云顶娱乐城建在海拔#!%%米高的山顶上,规模宏大,简直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堡,其侧尚有天水湖泊。
轿车可以盘旋而上,直达顶端。
独占鳌头者是由半山直达云顶的索道,其长"*$公里,号称世界之最。
南部的马六甲市则是历史更为古远的文化名城,共有&+%%年历史。
&+#)年郑和下西洋时舰队曾抵达马六甲,三宝山为郑和所带兵丁之驻地;明公主嫁于马六甲第三代国王满速沙,亦驻此地。
马来西亚宗教和风俗习惯是什么

马来西亚宗教和风俗习惯是什么马来西亚宗教和风俗习惯是什么马来西亚主要由马来族、华族和印巴族三大民族组成,他们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马来西亚宗教和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喜欢!马来西亚宗教和风俗习惯马来穆斯林一般较虔诚,每天都祈祷五次,到麦加朝圣过的人倍受尊敬。
回历九月是斋月,马来人一般情况下均昼禁夜食,只有年老体弱多病、孕妇或外出旅行者可例外。
马来人平时一般忌讳用左手,习惯用右手用餐或接受别人的东西。
通常男士不主动与女士握手。
马来人普遍喜好辣食,忌食猪肉,不饮烈性酒,在正式场合也不敬酒。
马来人最禁忌的动物是猪,但喜爱猫。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对外开放时,女士需穿长袍及戴头巾。
否则将被拒之门外。
马来人男女传统礼服分别是:男士为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
女士礼服也为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
马来人男女礼服和便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又宽又长,遮手盖脚且色彩鲜艳,图案别致,样式美观。
目前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
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巴迪衫。
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
在马来西亚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
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满族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
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
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
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
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
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
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开斋节(马来人)
时间:回历9月末,10月初
庆祝形式:
开斋节当天早上,马来人一家起床后就将屋里屋外打扫一番。
打扫干净后,他们再把自己梳洗得干干净净,穿上自己喜欢的传统服装。
吃过早饭后先到清真寺去祈祷。
祈祷完毕后,他们就到马来墓冢去祭拜祖先。
祭拜先人后,他们才会回家欢庆开斋节。
穆斯林在开斋节时,都会举行“门户开放日”。
马来语叫做“Rumah Terbuka”,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的家聚会,场面非常热闹。
这天,连我国总理的府邸也会举行“门户开放”,让官员、百姓能到总理府去,与总理一同欢庆开斋节。
在开斋节这天,孩子或晚辈也会向长辈行礼,他们用双手握着长辈的手,然后亲吻长辈的手,说一句:Maaf Zahir dan Batin,来请求父母或长辈原谅和宽恕自己这年来的过失和不是。
因此,开斋节也是个让穆斯林自我反省的节日。
服饰:男士:松阁(songkok),峇汝(baju balu),沙龙(sarong);女士:头巾(tudung)、baju kurung(宽、长的连身裙)
食物:椰浆咖喱鸡、咖喱羊肉、椰浆饭、沙爹(沙茶酱烤肉串)、马来粽、红玫瑰糖水(sirap)
压岁钱:俗称“青包”(和华人的红包一样)马来人的吉祥颜色是青色
2.屠妖节(印度人)
时间:印度历第个7月,或说印历8月14日(大约在公历10月或11月)
庆祝形式:
这一天,印度教徒们起得特别早,洗浴之后,全家老少拜着鲜花祭神。
印度教庙里挤满了善男信女,妇女们供上槟榔叶、槟榔、香蕉和鲜花,向神明顶礼膜拜、祈求幸福。
节日里,人们纷纷点上灯火以庆祝当年降魔伏妖的胜利,屋子里用各种灯光装饰,因此又叫"光明节",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邪不胜正。
来源:
屠妖节也被称为排灯节或万灯节,也可以说成是印度新年。
传说印度有个凶残的魔王Narakasura,在他的统治下,使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后来天神Lord Khrisna把这个恶魔杀掉。
人民非常高兴,便点灯庆祝。
特色:
a.米绘地画,叫做“珂兰”(Kolam),是用染上色彩的米粒拼成的。
除了米粒,珂兰
还能用椰丝和粉末等材料拼制。
他们相信,若在家门前拼制这种色彩绚烂的美丽地
画,能吸引神明的注意,使神明赐予他们家一年的平安和祝福。
印度同胞强调说,
米粒染色时绝对不能将之染成黑色,否则会带来厄运。
米绘地画中的米粒若被鸟儿
啄食是件好事,寓意着平安快乐。
b.海娜纹身
服装:男士,多地;女士,莎里、浪咖
食物:印度糕(Tosih)、印度烧饼(capati)香辣红鸡(ayam merah)、酥油饭(nasi briyani)、扁豆饼、拉茶(the tarik)
压岁钱:俗称“紫包”或“蓝包”(印度人的吉祥颜色是紫色和蓝色)
3.新年(华人)
时间:农历正月
庆祝形式:
在马来西亚,华族的新年是法定节日。
一般会从大年初一开始休假两到三个工作日,华文学校则会休假一周。
在除夕当天,华人家庭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祭祖仪式。
然后,烹调自己籍贯的年菜。
当天晚上,在外念书或工作的游子将纷纷回到家乡,与家人吃年夜饭团圆一同欢庆新春。
在大年初一当天,华人会穿上新衣,到亲朋戚友的家拜年。
长辈会派红包给依然单身,或者还没结婚的幼辈。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大多信奉的是道教和佛教,所以他们会在大年初一这天吃素。
同时他们也会到庙宇或佛堂参拜,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平安健康,事事顺利。
食物:粤菜、闽菜、客家菜、峇峇娘惹菜、海南菜
服饰:男士,唐装、现代服;女士,旗袍、现代服、可峇雅(峇峇娘惹)
压岁钱:红包
特色:农历初七——人日,捞生
农历初七,也称为人日。
相传女娲在这天造人,所以是所有人的生日。
马来西亚华人在这天会捞生。
捞生又称捞鱼生,源于汉族。
食物:将白萝卜、红萝卜、生菜、黄瓜、海带、柚子、九层塔、海蜇等材料切成丝,摆盘。
然后撒下花生末、脆皮,最后淋上香油和酸梅酱。
晚饭时,大家起立,拿起筷子将盘里的菜搞搞夹起,拌匀。
寓意步步高升,吉祥如意。
4.天公诞:福建人的新年
时间:农历初八,初九
庆祝形式:
对于福建籍贯的华人而言,农历正月初九是个重要的日子。
相传这天是天公的诞辰,(故事)俗称“拜天公”,也有说正月初九是福建籍贯的华人新年。
在正月初八晚上,福建人会准备好拜祭天公的供品,在自己门前设坛,零点之际一家大小开始祭拜。
近年来,非福建籍贯的华裔商人也开始祭拜起天公来,祈求自己一年到头生意兴旺。
5.元宵节
时间:农历十五
庆祝形式: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东方情人节。
在这天,马来西亚华人并没有吃饺子的习惯,他们除了在元宵节这天举行花灯节外,还有一个“抛柑”和“捞柑”活动。
在这天,凡是单身的男女都可以抛柑。
他们将自己的姓名、岁数和联络方式写在柑上,然后抛下池塘或湖里。
任何人捞起后,都可以给抛柑者拨打电话,相约见面。
6.冬至
庆祝形式:
虽然马来西亚是个热带国家,一年四季如夏。
然而马来西亚华人却依然重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在这儿还有句“冬至比年大”的说法。
在冬至这天,华人家庭都会进行大型的祭拜仪式。
由于当年南来的的华人大部分都来自中国南部,因此马来西亚华人在冬至时的传统习俗并非吃饺子,而是吃汤圆、喝姜汤。
职是之故,在冬至这天华人家里的女生都会聚在一起搓汤圆。
这种家庭式的汤圆有各种颜色,还有不同的大小。
除此,在这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一个人几岁,在冬至就要吃几颗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