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光辐射在空间的传输
第4章-光电对抗技术概要知识分享

第4章-光电对抗技术概要第4章光电对抗技术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49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 ➢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有红外辐射,这就是为目标和景物的探测、识别奠定了客观基础。
红外系统一般以“被动方式”接受目标的信号,故隐蔽性很好,更易于保密,也不易被干扰。
红外探测是基于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温差和发射率差,传统的伪装方式不可能掩盖由这种差异所形 成的目标红外辐射特性,从而使红外系统具有比 可见光系统优越的多的识伪能力。
目标离开后,其特有的红外辐射会在原地滞留相当长的时间而不会立即消失,借助于此,红外系 统变更均由其独特的“追忆记录”功能。
50➢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 ➢ 相对于雷达而言,红外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容易制成灵巧装备,且不怕电磁干扰,特 别适合于“发射后不管”的精确制导武器。
红外技术的缺点:✪ 大气层内的探测能力不如微波雷达,且只能利用在 三个大气窗口内的目标辐射信息;✪ 红外材料品种太少;✪ 探测器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其尺寸小,大大限制了红外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 现役红外装备大多需制冷手段,影响其应用。
51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 ➢ 主动红外夜视仪用近红外光束照射目标,将目标反射的近红外辐射转换为可见光图像,实现有效 地“夜视”,故它工作在近红外区。
大气向后散射的影响✪ 当照明光束穿过大气时会被散射,会有部分散射光沿逆向进入观察系统,即向后散射。
✪ 它在像平面上造成附加背景,降低图像的对比度。
在能见度较差时,情况更加严重,甚至成为约束此 类系统性能的基本因素52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4.1.3 热像仪 ➢ ➢ 热成像技术把目标与场景个部分的温度分布、发 射率差异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再转换为可见光 图像热像仪的温度分辨力较高,可达0.1-0.01℃,使 观察者容易发现目标的蛛丝马迹它工作于中、远红外波段,使之具有更好的穿透 雨、雪、雾和常规烟幕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洞察 掩体和识破伪装的本领它不怕强光干扰,且昼夜可用,使之更适用于复 杂的战场环境它在常规大气中受散射的影响小,故通常有更远 的工作距离 53➢ ➢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4.1.4 搜索侦察与预警系统➢ 红外搜索侦察系统按设定的规律不断扫描待查地 域、海域或空间,持续收集红外辐射,基此发现 目标,进而标示目标位置并发出一定的信号。
三度学习题与思考题(理论部分)

《辐射度、光度与色度及其测量》习题及思考题第一章辐射度量、光辐射度量基础1.通常光辐射的波长范围可分为哪几个波段?2.简述发光强度、亮度、光出射度、照度等定义及其单位。
3.试述辐射度量与光度量的联系和区别。
4.人眼视觉的分为哪三种响应?明暗和色彩适应各指什么?5.何为人眼的绝对视觉阈、阈值对比度和光谱灵敏度?6.试述人眼的分辨力的定义及其特点。
7.简述人眼对间断光的响应特性,举例利用此特性的应用。
8.人眼及人眼-脑的调制传递函数具有什么特点?9.描述彩色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是怎样定义的,如何用空间纺锤体进行表示?10.什么是颜色的恒常性、色对比、明度加法定理和色觉缺陷。
11.简述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和赫林的对立颜色学说。
12.朗伯辐射体是怎样定义的?其有哪些主要特性?13.太阳的亮度L=1.9⨯109 cd/m2,光视效能K=100,试求太阳表面的温度。
14.已知太阳常数(大气层外的辐射照度)E=1.95 cal/min/cm2,求太阳的表面温度(已知太阳半径R s=6.955⨯105 km,日地平均距离L=1.495⨯109 km)。
15.某一具有良好散射透射特性的球形灯,它的直径是20cm,光通量为2000lm,该球形灯在其中心下方l=2m处A点的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E等于40lx,试用下述两种方法确定这球形灯的亮度。
(1)用球形灯的发光强度;(2) 用该灯在A点产生的照度和对A点所张的立体角。
16.假定一个功率(辐射通量)为60W的钨丝充气灯泡在各方向均匀发光,求其发光强度。
17.有一直径d=50mm的标准白板,在与板面法线成45︒角处测得发光强度为0.5cd,试分别计算该板的光出射度M v、亮度L和光通量Φv。
18.一束光通量为620lm,波长为460nm的蓝光射在一个白色屏幕上,问屏幕上在1分钟内接受多少能量?19.一个25W的小灯泡离另一个100W的小灯泡1m,今以陆米-布洛洪光度计置于两者之间,为使光度计内漫射“白板”T的两表明有相等的光照度,问该漫射板T应放在何处?20.氦氖激光器发射出波长632nm的激光束3mW,此光束的光通量为多少?若激光束的发散半角1mrad,放电毛细管的直径为1mm,并且人眼只能观看1cd/cm的亮度,问所戴保护眼镜的透射比应为多少?21.在离发光强度为55cd的某光源2.2m处有一屏幕,假定屏幕的法线通过该光源,试求屏幕上的光照度。
三度学习题与思考题

《辐射度、光度与色度及其测量》习题及思考题第一章辐射度量、光辐射度量基础1.通常光辐射的波长范围可分为哪几个波段?2.简述发光强度、亮度、光出射度、照度等定义及其单位。
3.试述辐射度量与光度量的联系和区别。
4.人眼视觉的分为哪三种响应?明暗和色彩适应各指什么?5.何为人眼的绝对视觉阈、阈值对比度和光谱灵敏度?6.试述人眼的分辨力的定义及其特点。
7.简述人眼对间断光的响应特性,举例利用此特性的应用。
8.人眼及人眼-脑的调制传递函数具有什么特点?9.描述彩色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是怎样定义的,如何用空间纺锤体进行表示?10.什么是颜色的恒常性、色对比、明度加法定理和色觉缺陷。
11.简述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和赫林的对立颜色学说。
12.朗伯辐射体是怎样定义的?其有哪些主要特性?13.太阳的亮度L=1.9⨯109 cd/m2,光视效能K=100,试求太阳表面的温度。
14.已知太阳常数(大气层外的辐射照度)E=1.95 cal/min/cm2,求太阳的表面温度(已知太阳半径R s=6.955⨯105 km,日地平均距离L=1.495⨯109 km)。
15.某一具有良好散射透射特性的球形灯,它的直径是20cm,光通量为2000lm,该球形灯在其中心下方l=2m处A点的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E等于40lx,试用下述两种方法确定这球形灯的亮度。
(1)用球形灯的发光强度;(2) 用该灯在A点产生的照度和对A点所张的立体角。
16.假定一个功率(辐射通量)为60W的钨丝充气灯泡在各方向均匀发光,求其发光强度。
17.有一直径d=50mm的标准白板,在与板面法线成45︒角处测得发光强度为0.5cd,试分别计算该板的光出射度M v、亮度L和光通量Φv。
18.一束光通量为620lm,波长为460nm的蓝光射在一个白色屏幕上,问屏幕上在1分钟内接受多少能量?19.一个25W的小灯泡离另一个100W的小灯泡1m,今以陆米-布洛洪光度计置于两者之间,为使光度计内漫射“白板”T的两表明有相等的光照度,问该漫射板T应放在何处?20.氦氖激光器发射出波长632nm的激光束3mW,此光束的光通量为多少?若激光束的发散半角1mrad,放电毛细管的直径为1mm,并且人眼只能观看1cd/cm的亮度,问所戴保护眼镜的透射比应为多少?21.在离发光强度为55cd的某光源2.2m处有一屏幕,假定屏幕的法线通过该光源,试求屏幕上的光照度。
大气辐射与遥感-第四章-第二节

由此推导方程4.2.5和4.2.6可以表示为强度形式:
其中Ir和Ir是偏振强度分量,它们分别垂直于和平行于包含入射波和散射波的平面(即散 射平面)。于是,入射在θ方向分子上的非偏振太阳光的总散射强度为: 但是,对非偏振太阳辐射有I0r= I0l=I0/2,并注意到k=2π/λ,于是有: 这就是由瑞利导出的最初公式,称为分子对太阳光的瑞利散射。
第四章 大气粒子的散射
第四章 大气粒子的散射
§ 4.1 电磁辐射的偏振特性及数学表征(刘长盛,大气辐射学)
§ 4.1.1 电磁波波动方程及其解 (Page 3) § 4.1.2 电磁辐射的偏振状态(Page 11) § 4.1.3 偏振态的数学表征(Page 15) § 4.1.4 Stokes参量(Page 15)
6. 散射相函数P(θ) 根据以上的公式,我们知道散射辐射能量与散射角θ值有关,即散射辐射是有方向性的, 定义一个相函数P(θ)来表达散射辐射按角度的分布。
该公式称为相函数的归一化条件。在非偏振入射辐射情况下,单个分子的瑞利散射相函 数P(θ)为:
将相函数分别带入到公式:4.2.16,4.2.20和4.2.27中,则分别有:
特征三:如果入射辐射是非偏振光,即自然光,此时,电矢量E可在垂直于入射辐射传播 方向z的xy平面内任意取向,并可将非偏振辐射看作由任意两个互相垂直的线偏振辐射构 成,上述两种情况中,电矢量为Ex和Ey的两个线偏振辐射量是互相垂直的,故得非偏振辐 射的散射辐射通量密度为:
因此有: •当 θ=00和θ=π时,Fθ值最大,此时偏振度P=0,即前向和后向散射辐射最强,且二者数值 相等,即散射辐射为非偏振的。 •当 θ=900和θ=2700时,Fθ值最小,此时偏振度P=1,即在垂直于入射辐射方向上的xy平面 内的散射最弱,只有前后向散射的一半,且为线偏振的。 •当 θ等于其他角度时,Fθ 值随θ角大小而改变,此时偏振度介于0与1之间,0<P<1,散射 辐射为部分偏振的。 •散射辐射通量密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大气辐射传输过程中,由于分子散射导 致短波辐射衰减特别强。 •分子散射辐射方向性图,请参考上图(c).
空间激光通信的原理

空间激光通信的原理空间激光通信,也被称为激光空间通信,是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它利用激光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大气作为传输媒介,实现空间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间激光通信的原理、系统组成、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
一、原理概述激光是一种高亮度、方向性强、单色性好、相干性强、能量高的光辐射。
空间激光通信正是利用激光的这些特性,通过大气作为传输媒介,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在空间激光通信中,发送端将信息调制在激光上,通过光学发射天线发射出去。
激光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大气层中的分子散射、吸收、再发射等过程,最终到达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光学接收天线接收激光,再经过光电转换,最终还原成原始信息。
二、系统组成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主要由激光发射器、光学发射天线、信息调制器、通信卫星或地面站、光学接收天线、光电转换器以及信息解调器等部分组成。
1. 激光发射器:用于产生高亮度的激光,并对其进行调制。
2. 光学发射天线:用于将激光发送到空间中,并收集回波信号。
3. 通信卫星或地面站:用于接收激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同时将电信号调制为中频信号或射频信号,发送给地面网络。
4. 光学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激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光信号或电信号。
5. 光电转换器: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便进行信息处理。
6. 信息解调器:用于将已调制的电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
三、技术特点空间激光通信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 高速率:由于激光具有极高的频率,因此空间激光通信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2. 远距离:由于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距离远大于微波,因此空间激光通信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
3. 低误码率: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受大气扰动的影响较小,因此空间激光通信具有较低的误码率。
4. 高安全性:空间激光通信由于使用非电磁辐射,因此不会对电磁环境造成干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5. 可视化程度高:空间激光通信可以实现可视化通信,即实时监测通信链路的状态和性能。
四、应用前景空间激光通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速数据传输:空间激光通信可以应用于卫星通信、宽带接入等领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激光原理第四章

激光原理与技术
4.3输出功率与能量
一、连续或长脉冲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如果一个激光器的小信号增益系数恰好等于 阈值,激光输出是非常微弱的。实际的激光器 总是工作在阈值水平以上,腔内光强不断增加。 那么,光强是否会无限增加呢?实验表明.在 一定的激发速率下,即当g0(v)一定时,激光器 的输出功率保持恒定,当外界激发作用增强时, 输出功率随之上升,但在一个新的水平上保持 恒定。
hvP nV hvP V t EPt 1 1 21l
激光原理与技术
三能级系统须吸收的光泵能量的阈值为
EPt
hvP nV 21
对于脉冲宽度t0可与相比拟的情况,泵浦能量 的阈值不能用一个简单的解析式表示。但可以 用数字计算的办法求出EPt的值。实验说明,当 固体激光器的氖灯储能电容越大因而光泵脉冲 持续时间t0增长时,光泵的阈值能量也增大。这 是由于t0越长自发辐射的损耗越严重所致。
假设光束直径沿腔长均匀分布,则上式可 化简为
dNl f2 l Nl L' (n2 ) 21 (v, v0 )cNl , Rl dt f1 L ' Rl c
dN l 当 0 dt
0
腔内辐射场由起始的微弱的自 发辐射场增长为足够强的受激 辐射场。
n nt 21 (v, v0 )l
A21 (t t0 ) 2
结论:当t=t0时,n2(t)达到最大值,当t>t0时,因 自发辐射而指数衰减。 1W13n t0 2 ( 2 1/( A21 S21 )), n2 (t ) A21 1W13
2
在整个激励持续期间n2(t)处在不断增长的非稳 定状态
激光原理与技术
如不采取特殊措施,以均匀加宽为主的固体 激光器一般为多纵模振荡。在含光陷离器的 环形行波腔内,光强沿轴向均匀分布,因而 消除了空间烧孔,可以得到单纵模振荡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答案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答案【篇一: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总复习】t>一、重要术语光电成像技术、像管、变像管、像增强器、摄像管(器)、明适(响)应、暗适(响)应、人眼的绝对视觉阈、人眼的阈值对比度、人眼的光谱灵敏度(光谱光视效率)、人眼的分辨率、图像的信噪比、凝视、凝视中心、瞥见时间、瞥见孔径、辐射度量、辐射功率、辐射强度、辐亮度、辐照度、辐射出照度、光度量、光能、光能密度、光通量、光亮度、光出射度,照度,发光强度,光亮度;坎(凯)德拉、流明、勒克司、视见函数、朗伯辐射体、气溶胶粒子、云、雾、霾、霭、大气消光、大气散射、大气吸收、大气能见度(能见距离)、大气透明度、电子透镜、光电子图像、亮度增益、等效背景照度、畸变、像管分辨力(率)、正(负)电子亲(素)和势、负电子亲和势、光电发射的极限、电流密度、mcp的饱和电流密度、荧光、磷光、表面态、微光夜视仪、照明系统的光强分布、成像系统的极限分辨力、选通技术、靶、惰性(上升惰性、衰减惰性)、摄像管的分辨力、动态范围、靶网、居里温度、热释电靶的单畴化、ccd的开启电压、ccd的转移效率、界面态“胖0”工作模式、光注入、电注入。
二、几个重要的效应1. 光电转换效应(内/外)2. 热释电能转换效率(应)3. 三环效应4. mcp的电阻效应/充电效应三、几个重要定律1. 朗伯余弦2. 基尔霍夫3. 黑体辐射(共4个)4. 波盖尔15. 斯托列托夫6. 爱因斯坦四、重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特点1. 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2. 非直视型(电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3. 人眼的结构及其图像形成过程4. 大气层的基本构成、结构特点5. 像管的结构及其成像的物理过程6. 光阴极实现辐射图像光电转换的物理过程(光电发射过程)7. 电子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成像过程8. 荧光屏的结构及其发光过程9. 光谱纤维面板的结构及其成像原理10. 微通道板(mcp的结构及其电子图像的倍增原理)11. 主动红外成像系统结构及其成像过程12. 夜视成像系统结构及其成像过程13. 摄像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4. 光电导摄像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5. 热释电摄像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6. 电子枪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17. mos电容器的结构及其电荷存储原理、18. ccd的结构及其电荷传输原理19. 埋沟ccd(bccd)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20. 线阵ccd的结构及其成像原理五、关键器件、系统的性能参数1. 表征光电成像器件的性能参数2. 大气辐射传输过程中,影响光电成像系统的因素3. 表征像管的性能参数4. 表征mcp的性能参数5. 微光成像系统的性能影响因素6. 摄像管的主要性能参数7. 热释电靶的主要性能参数8. 表征ccd的物理性能参数六、其他1. 辐射源的辐射能量所集中的波段2. mcp的自饱和特性3. 像管的直流高压电源的要求4. 受激辐射可见光的条件5. 计算第三章、第四章题型及分值分布:1. 术语解释(15分)2. 选择题(20分)3. 简述题(35分)4. 计算题(30分)各章习题:3第一章(29页):4、5、6、7第二章(53页):6、9第三章(84页):2、3、8、9、13、14第四章(106页):1、6第五章(209页):1、3、4、8、10第六章(244页):1、3、5、24、26第七章(295页):1、2、5、6、7、10、12、16、18第八章(366页):1、2、4、6、7整理by:??/???4【篇二:《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photoelectric imaging学分:3.5 学时:56(理论学时:56)先修课程:半导体物理、电动力学、应用光学、物理光学一、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方向)的专业教育必修课程。
三度学习题与思考题(理论部分)

《辐射度、光度与色度及其测量》习题及思考题第一章辐射度量、光辐射度量基础1.通常光辐射的波长范围可分为哪几个波段?2.简述发光强度、亮度、光出射度、照度等定义及其单位。
3.试述辐射度量与光度量的联系和区别。
4.人眼视觉的分为哪三种响应?明暗和色彩适应各指什么?5.何为人眼的绝对视觉阈、阈值对比度和光谱灵敏度?6.试述人眼的分辨力的定义及其特点。
7.简述人眼对间断光的响应特性,举例利用此特性的应用。
8.人眼及人眼-脑的调制传递函数具有什么特点?9.描述彩色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是怎样定义的,如何用空间纺锤体进行表示?10.什么是颜色的恒常性、色对比、明度加法定理和色觉缺陷。
11.简述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和赫林的对立颜色学说。
12.朗伯辐射体是怎样定义的?其有哪些主要特性?13.太阳的亮度L=1.9⨯109 cd/m2,光视效能K=100,试求太阳表面的温度。
14.已知太阳常数(大气层外的辐射照度)E=1.95 cal/min/cm2,求太阳的表面温度(已知太阳半径R s=6.955⨯105 km,日地平均距离L=1.495⨯109 km)。
15.某一具有良好散射透射特性的球形灯,它的直径是20cm,光通量为2000lm,该球形灯在其中心下方l=2m处A点的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E等于40lx,试用下述两种方法确定这球形灯的亮度。
(1)用球形灯的发光强度;(2) 用该灯在A点产生的照度和对A点所张的立体角。
16.假定一个功率(辐射通量)为60W的钨丝充气灯泡在各方向均匀发光,求其发光强度。
17.有一直径d=50mm的标准白板,在与板面法线成45︒角处测得发光强度为0.5cd,试分别计算该板的光出射度M v、亮度L和光通量Φv。
18.一束光通量为620lm,波长为460nm的蓝光射在一个白色屏幕上,问屏幕上在1分钟内接受多少能量?19.一个25W的小灯泡离另一个100W的小灯泡1m,今以陆米-布洛洪光度计置于两者之间,为使光度计内漫射“白板”T的两表明有相等的光照度,问该漫射板T应放在何处?20.氦氖激光器发射出波长632nm的激光束3mW,此光束的光通量为多少?若激光束的发散半角1mrad,放电毛细管的直径为1mm,并且人眼只能观看1cd/cm的亮度,问所戴保护眼镜的透射比应为多少?21.在离发光强度为55cd的某光源2.2m处有一屏幕,假定屏幕的法线通过该光源,试求屏幕上的光照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49
12
4.1.3 光辐射在光学系统内的传输
表明:当光源辐亮度一定时,光学系统接收辐射通量取决于其 在光学系统中,由于光学系统将发散或会聚光束,因此,不能直 几何度。因此,几何度成为光学系统接收和传输辐射能能力的 接用上面的方法。这里,仍假定光学系统对光辐射能没有表面反射、 度量,几何度大的光学系统,其传输或接收的辐射通量也多。 吸收、散射等损失,且光源是朗伯体。则按照立体角投影定律,表 在没有光能损失的光学系统中,光学系统只改变辐射能的会聚 和发散程度,而辐射通量不变。 面2接收辐度为L1的光源表面1投射的辐射通量为
n sin在不同介质中光辐射能传输的分析描d 2 1 cos1d1 sin1d (sin1 ) ( 2 )2 sin 2 cos 2 n1 述 代入上式得 L L
2 2 1 1
n
07:49
1 2 1
n
2 2 2
图4-3 辐射在介质边 ,有 界的传输
4
4.1.2 辐射换热角系数
07:49
2
4.1.1 辐亮度和基本辐亮度守恒
dA2 cos 2 d 1 r2
dA1 cos1 d 2 r2
2
积分响应度和光谱响应度的关系为
L1 L2
dA2 cos 2 d 12 L1 cos1dA1d 1 L1 cos1dA1 r2 当辐射能在传输介质中没有损失时,表面 d 2 12 d 2 12 L2 2和表面1的辐亮度相等——辐亮度守恒。 dA2 d 2 cos 2 dA2 cos 2 dA1 cos 1 r 2
AS S Ae e Ax x AI I
注意到AS和AI之间存在的物像关系。如果 I处放置探测器,其面积为 AI(<AI),那末 实际上AS的一部分像将成在探测器外,对 应的部分光辐射能不能被探测器所接收, 所以这时光学系统的几何度计算应当用 AI(探测器的工作面积)在物方的像AS(<AS) (图4-11(b)),对应有
1
( ) ( ) ( ) 1
光谱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为
( ) ( )d , ( ) ( )d , ( ) ( )d ( ) d ( )d ( )d
图4-12 像平面的辐照度关系
式中,0是入瞳对轴上点O所张的立体角,故可写出轴外点像平面的 辐照度公式
E
07 (
D 2 1 D 1 ) cos3 L ( )2 cos4 f (1 ) 2 4 f (1 ) 2
18
式中,是光学系统的透射比。
F12
12 cos1 cos 2 1 A1 A2 r122 dA1dA2 1 A1
F12是只与表面1,2的形状、位置、大小、方向有关的无量纲量,称 为辐射换热角系数或角系数。
07:49 6
4.1.2 辐射换热角系数
利用角系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常常可以使计算大为简化, 把复杂表面的计算变成简单角系数的计算,这些性质包括 等值性、可加性、互易性和完整性。 ● 等值性 来自立体角的基本性质, 即接收表面dA2不论离辐射源 表面dA1 有多远, 形状如何以 及传输方向的夹角是多少, 只 要它对dA1 的立体角不变, 那 末角系数F12不变。
AS S Ae Ax x AII e
07:49
图4-11 几何度不变关系中 的物像关系
16
4.1.3 光辐射在光学系统内的传输
例5 推导光学系统像面照度公式(图4-12) 1)光能无损失的光学系统象面中心 的辐照度
LAI I
E L I AI
L
2 2 G n 2 A1T L1 ( L / n 2 )
n² 1T称为基本几何度,于是,可以把几何度的概念延伸到不同 A 折射率介质的光学系统中,即光学系统的基本几何度是不变的。
07:49 14
4.1.3 光辐射在光学系统内的传输
图4-10是一投影光学系统。 S是物,I表示物经过光学系 统投影在像方的像。物像的 面积分别为AS和AI,试写出 图4-10 投影光学系统中光辐射能的传输 物方和像方立体角的关系式 解: 由几何度不变的关系可直接写出
4.1.3 光辐射在光学系统内的传输
在相同的均匀介质中,由于辐亮度守恒,因此光学系统的几何 度也不变。即光辐射在光学系统中传输时,如果中间没有其它辐射 能加入或者分光,则任一截面上的几何度都是不变的。当光束的截 面积变小时,其投影立体角必然增大,反之亦然。 在有吸收等损失的光学系统中,辐射通量和辐亮度都在传输过 程中减小了,但几何度仍是不变的。 在不同介质内,由基本辐亮度守恒,得
07:49
A1 F12 A2 F21
图4-6 角系数的互易性
8
4.1.2 辐射换热角系数
耐心哟! ● 完整性 假如接收表面包容了发射表面dA1 周围的整个空间,即 dA1发出的全部辐射能都被接收表面所接收,那末F12=1。
● 例1 在积分球规则的球内层涂以具有 近似朗伯漫射特性的涂料。求半径 为R的球内任一面元1(辐亮度为L, 表面积为dA1)发出的辐射通量Φ1 在 球内任一面元2(表面积为dA2)形成 的直射辐照度E2。
于是,表面1传输到表面2的总辐射通量为
cos 1 cos 2 12 L1 dA1dA2 2 A1 A2 r12
07:49
5
4.1.2 辐射换热角系数
需要指出,角系数计算的前提是光源为朗伯表面。许 多表面的漫射性虽然和朗伯特性不尽相同,但这种假 设在进行分析中常常是可借鉴的。然而,对准直光、 会聚光、镜面反射表面等就不能用这种假设。 由表面1发出的总辐射通量1=M1A1,表面2接收的辐射通量占光源表 面1发出辐射通量的比值为
4.2 光辐射在传输介质界面的 反射与透射
当入射光投射到某介质层时,一般可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入射辐射通 量在介质界面反射,一部分进入介质而在穿过介质层中被介质所吸收, 剩余的部分则透过介质而出射。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三部分辐射通量之和应该等于入射辐射通量。
r a t 1 i i i
07:49
图4-7 积分球内任一面元 的直射辐照度 9
4.1.2 辐射换热角系数
● 例1 解
由几何关系,1=2=,r12=2Rcos,则
dA2 1 cos 2 F12 dA1 dA2 4R 2 cos2 dA1dA2 4 R 2 dA1
图4-7 积分球内任一面元 的直射辐照度
2 L1 A1 cos 1d 1 L1 A1T L1G
1
式中,G=A1T称为光学系统的几何度。几何度是光源表面面积 A1与接收光学系统对光源所张投影立体角的乘积,只与光源几何尺 寸、光源到光学系统的距离、光学系统的入瞳尺寸以及系统结构等 有关,与光源的辐射量无关。
07:49 13
1
4.1光辐射能在空间的传输
辐射能的传输一般是指辐射能由光源(光源的自发射或者 物体表面反射、透射、散射辐射能)经过传输介质而投射到接 收系统或探测器上。在辐射能的传输路径上,会遇到传输介 质和接收系统的折射、反射、散射、吸收、干涉等,使辐射 能在到达接收系统前,在空间分布、波谱分布、偏振程度、 相干性等方面将会发生变化。
07:49 3
4.1.1 辐亮度和基本辐亮度守恒
如果面元1和2在不同介质中,辐射通量在介质边界上无反射、吸收 等损失,则
d 2 12 L1dAd 1 cos1 L2 dAd 2 cos 2
由立体角定义得
基本辐亮度守恒既可用在光辐射能在 d 2 12 L1dA sin 1 cos1d1d L2 dA sin 2 cos 2 d 2 d 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输问题,也可用 再由折射定律 n sin n sin
dA2 12 F121 LdA1 4 R 2
12 LdA1 E2 dA2 4 R 2
07:49
E2 与面元2在球内的位置无 关,即球内任一面元发出的 辐通量在球内各内表面形成 的辐照度值正好等于该辐射 通量除以球的内表面面积。
10
4.1.2 辐射换热角系数
● 例2
求图4-8所示圆环2到圆环4的角系数F24
图4-8 例2角系数计算 用图
由于F50、F51、F30、F31都可查表求得,由 此可求得F24。
07:49 11
4.1.2 辐射换热角系数
● 应用
计算空间物体的辐射换热时,漫射辐射角系数的确定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在人造卫星等航天设备的热设计中,需要 得到三维布置任意曲面间漫射辐射角系数的精确值。 辐射制冷器是利用宇宙空间超低温和超真空的特殊环境,以 辐射传热制冷,并能满足空间遥感仪器要求的被动式的制冷器。 在辐射制冷器的设计中,辐射换热的计算是最主要的部分,而确 定辐射交换系数又是辐射换热计算的关键。 建筑能耗模拟计算.
D
4l 2
2
D 2 f 2 D 1 L( ) ( ) L( ) 2 4 f l 4 f (1 ) 2
图4-12 像平面的辐照度关系
式中,是光学系统的纵向放大率。
07:49 17
4.1.3 光辐射在光学系统内的传输
例5 推导光学系统像面照度公式(图4-12) 2)视场角为处像平面上的辐照度 比较物方侧物点1和轴上点O所对应立 体角的大小。对于物点1,入瞳所对应的 立体角为 A cos 1 Ae 2e cos3 0 cos3 (l / cos ) 2 l
光辐射能在空间传输的计算,对分析辐射能空间分布、辐射 测量系统的工作性能、辐射热交换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计 算中常常需要作与实际情况近似的假定,简化分析的问题。
由表面1上面元dA1传输到表面2上面元dA2的辐射通量可写成
d 12 L1dA1d 1 cos1 L1 cos1 cos 2 dA1dA2 2 r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