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热量传导的基本方式
合集下载
简述三种传热基本方式及其传热基本原理

简述三种传热基本方式及其传热基本原理
三种传热基本方式及其传热基本原理如下:
一、热传导。
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其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而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热对流与热传导同时发生。
二、热辐射。
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
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
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
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
三、热对流。
热对流是热传递的重要形式,它是影响火灾发展的主要因素:
1、高温热气流能加热在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引起新的燃烧。
2、热气流能够往任何方向传递热量,特别是向上传播,能引起上层楼板、天花板燃烧。
3、通过通风口进行热对流,使新鲜空气不断流进燃烧区,供应持续燃烧。
热工基础知识

一、传热基本方式
① 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 B 物体直接接触 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 而传递热量 D 不发生宏观的相对位移
一、传热基本方式
②导热机理 气体: 气体:导热是气体分子不规则热运动时相 互碰撞的结果,温度升高,动能增大, 互碰撞的结果,温度升高,动能增大,不 分子相互碰撞, 同能量水平的 分子相互碰撞,使热能从高 温传到低温处。 温传到低温处。
一、传热基本方式
对流换热特点 对流换热与热对流不同,既有热对流,也 有导热;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 动;也必须有温差
一、传热基本方式
4) 对流换热的基本规律 < 牛顿冷却公式 > ) 流体被加热时: 流体被加热时: 流体被冷却时: 流体被冷却时
Φ = t
1
δ
A
−
t
2
=
λ
∆ R
t
λ
一、传热基本方式
单位热流密度
q =
t1 − t 2
δ λ
∆ t = rλ
δ Rλ = Aλ
导热热阻
δ rλ = λ
单位导热热阻
Φ=
λ ∆tA δ
一、传热基本方式
λ— 比例系数,称为导热系数或热导率,其 意义是指单位厚度的物体具有单位温度差 时,在它的单位面积上每单位时间的导热 量,它的国际单位是 W/( m·K)。它表示材 料导热能力的大小。导热系数一般由实验 测定,例如,普通混凝土 W/(m·K), 纯铜 的将近400 W/(m·K) 。
作业题
2、一大平板,高3m,宽2m,厚0.2m, 导 热系数为45 W/(m·K),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 =150 ℃ 及=285 ℃, 试求该板的热阻、单位 面积热阻、热流密度及热流量
《热工基础》第八章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量传 递基本方式的机理及特点;
(2)热流量、热流密度、导热系数、对流 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等基本 概念;
(3)灵活运用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公式、 对流换热的牛顿冷却公式、通过平壁的一维传 热过程计算公式进行相关物理量的计算。
20
作业 思考题8-9 习题8-3、8-6
对流换热:
流体与相互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现象, 是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牛顿冷却公式:
= Ah(tw – tf)
q = h(tw – tf) 5
= Ah(tw – tf)
h 称为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习惯称为 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W/(m2K)。
对流换热热阻:
11
热辐射的主要特点:
(1)所有温度大于0 K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 射的能力,温度愈高,发射热辐射的能力愈强。
发射热辐射时:内热能 辐射能 ;
(2)所有实际物体都具有吸收热辐射的能力, 物体吸收热辐射时:辐射能 内热能 ;
(3)热辐射不依靠中间媒介,可以在真空中传
播;
(4)物体间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是
A
h2 tw2
tf2
x
16
(3)右侧的对流换热
Ah2
tw2 tf 2
tw2 tf 2 1
tw2 tf 2 Rh 2
Ah2
在稳态情况下,以上三式的热流量相同,可得
1
tf1 tf 2
1
tf1 tf 2
Rh1 R Rh2
Ah1 A Ah2
tf1 tf 2 Rk
式中 Rk Rh1 R Rh2 ,Rk称为传热热阻。
(1)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量传 递基本方式的机理及特点;
(2)热流量、热流密度、导热系数、对流 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等基本 概念;
(3)灵活运用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公式、 对流换热的牛顿冷却公式、通过平壁的一维传 热过程计算公式进行相关物理量的计算。
20
作业 思考题8-9 习题8-3、8-6
对流换热:
流体与相互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现象, 是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牛顿冷却公式:
= Ah(tw – tf)
q = h(tw – tf) 5
= Ah(tw – tf)
h 称为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习惯称为 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W/(m2K)。
对流换热热阻:
11
热辐射的主要特点:
(1)所有温度大于0 K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 射的能力,温度愈高,发射热辐射的能力愈强。
发射热辐射时:内热能 辐射能 ;
(2)所有实际物体都具有吸收热辐射的能力, 物体吸收热辐射时:辐射能 内热能 ;
(3)热辐射不依靠中间媒介,可以在真空中传
播;
(4)物体间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是
A
h2 tw2
tf2
x
16
(3)右侧的对流换热
Ah2
tw2 tf 2
tw2 tf 2 1
tw2 tf 2 Rh 2
Ah2
在稳态情况下,以上三式的热流量相同,可得
1
tf1 tf 2
1
tf1 tf 2
Rh1 R Rh2
Ah1 A Ah2
tf1 tf 2 Rk
式中 Rk Rh1 R Rh2 ,Rk称为传热热阻。
热工基础课件课件-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tw1
R
tw2
熱阻網路
4
8-2 熱 對流
熱對流 :由於流體的宏觀運動使不同溫度的流體
相對位移而產生的熱量傳遞現象。 熱對流只發生在流體之中,並伴隨有微觀粒子熱運 動而產生的導熱。
對流換熱:
流體與相互接觸的固體表面之間的熱量傳遞現象, 是導熱和熱對流兩種基本傳熱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
牛頓冷卻公式:
= Ah(tw – tf)
第八章小結
重點掌握以下內容:
(1)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三種熱量傳 遞基本方式的機理及特點;
(2)熱流量、熱流密度、導熱係數、對流 換熱、表面傳熱係數、傳熱係數、熱阻等基本 概念;
(3)靈活運用平壁的一維穩態導熱公式、 對流換熱的牛頓冷卻公式、通過平壁的一維傳 熱過程計算公式進行相關物理量的計算。
雙向的。
高溫
低溫 熱 輻 射 是 熱 量 傳 遞
物體
物體 的基本方式之一 。
12
輻射換熱:以熱輻射的方式進行的熱量交換。 輻射換熱的主要影響因素: (1)物體本身的溫度、表面輻射特性;
(2)物體的大小、幾何形狀及相對位置。
注意:
(1)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三種熱量傳遞 基本方式往往不是單獨出現的;
將傳熱熱流量的計算公式寫成
Ak tf1 tf 2 Akt
式中 k
1
1
1
h1 h2
k 稱為傳熱係數,單位為 W/(m2·K),t為傳熱溫差。
通過單位面積平壁的熱流密度為
q k tf1 tf 2
tf1 tf 2
1 1
h1 h2
利用上述公式, 可以很容易求得通過平壁
的熱流量、熱流密度q及壁面溫度tw1、tw2。 17
能源第七章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特例:一小凸物体(非凹)被包容在一个很大的空 腔内。该物体与空腔表面的辐射换热量计算式:
Φ 1A1 (T14 -T24 ) W
A1 A2
T1 , A1,ε1 T2
热工基础与应用
4. 例题 已知:A=1.42m2(H=1.75m,d=0.25m),t1=30℃,t2=10 ℃(冬),t2=25℃(夏),ε1=0.95 求:冬天与夏天人体与内墙的辐射传热量
③h:表面传热系数,是表征对流传热过程强弱的 物理量。过程量,与很多因素有关(流体种类、表 面形状、流体速度大小等)
④记住 h 的量级,“个” “十” “百” “千” “成千上万”。(表4-1)
流动方式:强制>自然对流
介质:水>空气 相变:有相变>无相变
水蒸气凝结>有机蒸汽凝结
热工基础与应用
三、辐射(radiation, thermal radiation) 1. 定义 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q Φ A h(tw t f ) W m2 q Φ A h(t f tw) W m2
tw t f t f tw
流体力学研究:tw=tf , isothermal flow
①A:与流体接触的壁面面积
②约定对流传热量永远取正值(失去/得到)
热工基础与应用
③对流传热(convective heat transfer):流体流 过温度不同的固体壁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工程 上感兴趣)
热工基础与应用
3. 分类 对流传热按照不同的原因可分为多种类型 流动起因,分为: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 是否相变,分为:相变对流传热和无相变对流传热。
热工基础与应用
4. 基本计算式—(Newton’s Law of Cooling)
Φ 1A1 (T14 -T24 ) W
A1 A2
T1 , A1,ε1 T2
热工基础与应用
4. 例题 已知:A=1.42m2(H=1.75m,d=0.25m),t1=30℃,t2=10 ℃(冬),t2=25℃(夏),ε1=0.95 求:冬天与夏天人体与内墙的辐射传热量
③h:表面传热系数,是表征对流传热过程强弱的 物理量。过程量,与很多因素有关(流体种类、表 面形状、流体速度大小等)
④记住 h 的量级,“个” “十” “百” “千” “成千上万”。(表4-1)
流动方式:强制>自然对流
介质:水>空气 相变:有相变>无相变
水蒸气凝结>有机蒸汽凝结
热工基础与应用
三、辐射(radiation, thermal radiation) 1. 定义 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q Φ A h(tw t f ) W m2 q Φ A h(t f tw) W m2
tw t f t f tw
流体力学研究:tw=tf , isothermal flow
①A:与流体接触的壁面面积
②约定对流传热量永远取正值(失去/得到)
热工基础与应用
③对流传热(convective heat transfer):流体流 过温度不同的固体壁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工程 上感兴趣)
热工基础与应用
3. 分类 对流传热按照不同的原因可分为多种类型 流动起因,分为: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 是否相变,分为:相变对流传热和无相变对流传热。
热工基础与应用
4. 基本计算式—(Newton’s Law of Cooling)
热工基础(4.3.1)--热传导

导热
3%
31/164
热工基础
② 所有生物都运用传热学原理来调节体内的温度
翅片并非人类的发明:古代动物身 上早就用上了
夏天犬类都伸出舌头 散热
32/164
热工基础
③ 人的肺是一个高度紧凑的热、质交换设备
33/164
热工基础
9. 总结 ① 传热学应用领域之广(军用,民用,人用)
34/164
热工基础
4. 航空航天 ① 航空发动机
热工基础
20/164
② 航天飞机
热工基础
2003.2.1: Space Shuttle Columbia disaster
隔热瓦
21/164
③ 宇宙飞船
热工基础
22/164
热工基础
5. 电子器件冷却
① 芯片上晶体管数量增长
② 主频随时间增长
③ 功率随时间增长
23/164
热: 58W/m2 舒服: 232W/m2 凉快: 696W/m2
冷: 928W/m2
5/164
热工基础
② 自然界的伯格曼法则 对于同一种温血动物,越冷的地方其个体越大, 而且越接近于圆形(球形)。
6/164
热工基础
• 西伯利亚北极旅鼠的平均长度为 10 ~ 11 厘米,往南一点,分散在北极边缘地区的 旅鼠身长只有 8 厘米。
热工基础
④ 过热成了当前电子产品故障的主要原因, 已经被确认为影响电子工业发展的三大问题之一
24/164
热工基础
点燃火柴?
烤红薯?
煎鸡蛋?
25/164
热工基础
⑤ PC 机芯片的冷却方法 : 散热器 + 风扇—空气强 制对流换热
26/164
热工基础(张学学 第三版)复习知识点

式
数间的关系
交换的功量
w /( J / kg) wt /( J / kg)
交换的热 量
q /(J / kg)
定容 v 定数 定压 p 定数 定温 pv 定数
定熵 pvk 定数
v2
v1;
T2 T1
p2 p1
p2
p1
;
T2 T1
v2 v1
T2
T1;
p2 p1
v1 v2
p2 p1
1.理想气体:理想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理想气体分子之间
无作用力;理想气体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
碰撞。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克拉贝龙方程式)
PV mRgT
其中 R 8.314J /(mol K ),
或 PV nRT
RgΒιβλιοθήκη R M3.定容比热与定压比热。
定容比热 cV
wt
1 2
c f
2
gz
ws
当 p2v2 p1v1 时,技术功等于膨胀功。
当忽略工质进出口处宏观动能和宏观位能的变化,技术功就
是轴功;且技术功等于膨胀功与流动功之差。
在工质流动过程中,工质作出的膨胀功除去补偿流动功及宏
观动能和宏观位能的差额即为轴功。
7.可逆过程的技术功:
wt
2
vdp
6.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7.系统的分类:
(1)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功、热量)
热工基础 8 第八章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4 4 辐射换热:12 12 A1 b (T1 T2 )
W
Fundamentals of thermal engineering
热
工
基
础
1858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斯忒藩 (Stefan ∙ Josef) (1835-1893) 奥地利物理学家
1863年,评为物理学教授,1866年成为物理 学研究所的所长。 他的研究涉猎了空气动力 学,流体力学,热辐射等等七个科学领域。 1879年,斯忒藩通过实验断定:黑体的辐射 能力正比于它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1884年, 这个结论在理论上经波尔茨曼验证,从而形 成了“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
Fundamentals of thermal engineering
热
工
基
础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Fundamentals of thermal engineering
热
工
基
础
8-1 热传导 1 热传导(导热) 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或同一物体内不同 温度的各部分之间,依靠物质分子、原子、自由电 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 热传导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Φ Φ
A
tf2
3 Ah2 (tw2 t f 2 )
tw1
tw2
1 Ah2
tf2
Fundamentals of thermal engineering
热
工
基
础
8-4 传热过程 稳态传热,有 1 2 3
A(t f 1 t f 2 ) kA(t f 1 t f 2 ) kAt 1 1 h1 h2 W
W
Fundamentals of thermal engineering
热
工
基
础
1858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斯忒藩 (Stefan ∙ Josef) (1835-1893) 奥地利物理学家
1863年,评为物理学教授,1866年成为物理 学研究所的所长。 他的研究涉猎了空气动力 学,流体力学,热辐射等等七个科学领域。 1879年,斯忒藩通过实验断定:黑体的辐射 能力正比于它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1884年, 这个结论在理论上经波尔茨曼验证,从而形 成了“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
Fundamentals of thermal engineering
热
工
基
础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Fundamentals of thermal engineering
热
工
基
础
8-1 热传导 1 热传导(导热) 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或同一物体内不同 温度的各部分之间,依靠物质分子、原子、自由电 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 热传导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Φ Φ
A
tf2
3 Ah2 (tw2 t f 2 )
tw1
tw2
1 Ah2
tf2
Fundamentals of thermal engineering
热
工
基
础
8-4 传热过程 稳态传热,有 1 2 3
A(t f 1 t f 2 ) kA(t f 1 t f 2 ) kAt 1 1 h1 h2 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tw1 ? tw 2 R?
R?
?
? A?
A?
称为平壁的导热热阻,表示物体对 导热的阻力,单位为K/W 。
?
tw1
R?
tw2
热阻网络
4
8-2 热 对流
热对流 :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不同温度的流体
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并伴随有微观粒子热运 动而产生的导热。
对流换热:
第二篇 传热学
第八章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 (thermal conduction) ?热对流 (thermal convection) ?热辐射 (thermal radiation)
1
8-1 热传导
热传导(简称导热)
在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之 间,由于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 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tw1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导的热量,W
? ? A? tw1 ? tw 2
?
?
?: 材料的 热导率 (导热系数 ): 0
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W/(m·K)。
tw2
?x
3
热流密度 q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q ? ? ? ? tw1 ? tw 2
A
?
?
?
A?
tw1 ? tw 2
?
?
tw1 ? t w 2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3 热辐射
辐射: 指物体受某种因素的激发而向外发射辐射能
的现象
解释辐射现象的两种理论 : 电磁理论与量子理论
电磁波的数学描述: c ? ??
c — 某介质中的光速, c ? c0 n
c0 ? 3.0 ? 108 m/s 为真空中的光速; n 为介质的折射率。
? — 波长, 常用? m为单位, 1? m = 10-6 m。
?
?
0
?
? A? tw1 ? tw2 ?
?
tw1 ? tw2
?
? tw1 ? tw2 R?
A?
h2 tw2
tf2
?
?x
15
(3)右侧的对流换热
? ? ?
? Ah2 tw2 ? tf 2
? tw2 ? tf 2 ? tw2 ? tf 2
?
= Ah(tw – tf)
? tw ? tf 1
? tw ? tf Rh
Ah
Rh
?
1 Ah
称为对流换热热阻,单位为 W/K。
?
对流换热热阻网络:
tw
Rh
tf
6
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h 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与以下 因素有关: (1)流体的物性(热导率、粘度、密度、 比热容等); (2)流体流动的形态(层流、湍流); (3)流动的成因(自然对流或受迫对流);
11
热辐射的主要特点:
(1)所有温度大于0 K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 射的能力,温度愈高,发射热辐射的能力愈强。
发射热辐射时:内热能 辐射能 ;
(2)所有实际物体都具有吸收热辐射的能力, 物体吸收热辐射时:辐射能 内热能 ;
(3)热辐射不依靠中间媒介,可以在真空中传
播;
(4)物体间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是
? — 频率, 单位 s-1。
9
电磁波的波谱:
? 射线:? < 5×10-5 ? m X射线: 5×10-7 ? m < ? < 5×10-2 ? m 紫外线: 4×10-3 ?m < ? < 0.38 ? m 可见光: 0.38 ? m < ? < 0.76 ? m 红外线: 0.76 ? m < ? < 103 ? m 无线电波: ? > 103 ? m
10
微波: 103 ? m <? < 106 ? m
微波炉就是利用微波加热食物,因微波可 穿透塑料、玻璃和陶瓷制品,但会被食物中水 分子吸收,产生内热源,使食品均匀加热。
热辐射: 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使物体 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 理论上热辐射的波长范围从零到无穷大,但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常见的温度范围内,热辐射 的波长主要在0.1? m至100?m之间,包括部分紫外 线、可见光和部分红外线三个波段 。
13
8-4 传热过程
传热过程:
指热量从固体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固体壁 面传递到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传热过程由三个相互串联的热量传递环节组成:
(1)热量从高温流体以对流换热(或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的方式传给壁面;
(2)热量从一侧壁面以导热的 高
方式传递到另一侧壁面;
温
固 体
低 温
(3)热量从低温流体侧壁面以 流
(4)物体表面的形状、尺寸 ;
(5)换热时流体有无相变(沸腾或凝结)。
7
表1-1 一些表面传热系数的数值范围
对流换热类型 空气自然对流换热 水自然对流换热 空气强迫对流换热 水强迫对流换热 水沸腾 水蒸气凝结
表面传热系数 h /[W/( m2?K])
1~10 100~1 000
10~100 100~15 000 2500~35 000 5000~25 000
流体与相互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现象, 是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牛顿冷却公式:
? = Ah(tw – tf)
q = h (tw – tf) 5
? = Ah(tw – tf)
h 称为对流换热的 表面传热系数 (习惯称为 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W/(m2?K)。
对流换热热阻:
流
对流换热(或对流换热+辐射 体 壁 体
换热)的方式传给低温流体。
14
通过平壁的稳态传热过程
假设:tf1、tf2、h1、h2不随时间变化;? 为常数。
(1)左侧的对流换热
tf1 t
? ? ?
? Ah1
tf1 ? tw1
? tf1 ? tw1 1
? tf1 ? tw1
Ah1
Rh1
(2)平壁的导热
tw1 h1
双向的。
高温
低温 热辐射是热量传递
物体
物体 的基本方式之一 。
12
辐射换热: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交换。 辐射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1)物体本身的温度、表面辐射特性; (2)物体的大小、几何形状及相对位置。 注意:
(1)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热量传递 基本方式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
(2)分析传热问题时首先应该弄清楚有哪些 传热方式在起作用,然后再按照每一种传热 方式的规律进行计算。 (3)如果某一种传热方式与其他传热方式相 比作用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
导热现象发生在固体内部,也可发生在静 止的液体和气体之中。
本书不讨论导热的微观机理,只讨论热 量传递的宏观规律。
2
最简单的导热现象:大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特点:1.平壁两表面维持均匀恒定不变温度;
2.平壁温度只沿垂直于壁面的方向发生变化;
3.平壁温度不随时间改变;
t
4.热量只沿着垂直于壁面的
方向传递。
?
tw1 ? tw 2 R?
R?
?
? A?
A?
称为平壁的导热热阻,表示物体对 导热的阻力,单位为K/W 。
?
tw1
R?
tw2
热阻网络
4
8-2 热 对流
热对流 :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不同温度的流体
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并伴随有微观粒子热运 动而产生的导热。
对流换热:
第二篇 传热学
第八章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 (thermal conduction) ?热对流 (thermal convection) ?热辐射 (thermal radiation)
1
8-1 热传导
热传导(简称导热)
在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之 间,由于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 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tw1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导的热量,W
? ? A? tw1 ? tw 2
?
?
?: 材料的 热导率 (导热系数 ): 0
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W/(m·K)。
tw2
?x
3
热流密度 q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q ? ? ? ? tw1 ? tw 2
A
?
?
?
A?
tw1 ? tw 2
?
?
tw1 ? t w 2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3 热辐射
辐射: 指物体受某种因素的激发而向外发射辐射能
的现象
解释辐射现象的两种理论 : 电磁理论与量子理论
电磁波的数学描述: c ? ??
c — 某介质中的光速, c ? c0 n
c0 ? 3.0 ? 108 m/s 为真空中的光速; n 为介质的折射率。
? — 波长, 常用? m为单位, 1? m = 10-6 m。
?
?
0
?
? A? tw1 ? tw2 ?
?
tw1 ? tw2
?
? tw1 ? tw2 R?
A?
h2 tw2
tf2
?
?x
15
(3)右侧的对流换热
? ? ?
? Ah2 tw2 ? tf 2
? tw2 ? tf 2 ? tw2 ? tf 2
?
= Ah(tw – tf)
? tw ? tf 1
? tw ? tf Rh
Ah
Rh
?
1 Ah
称为对流换热热阻,单位为 W/K。
?
对流换热热阻网络:
tw
Rh
tf
6
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h 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与以下 因素有关: (1)流体的物性(热导率、粘度、密度、 比热容等); (2)流体流动的形态(层流、湍流); (3)流动的成因(自然对流或受迫对流);
11
热辐射的主要特点:
(1)所有温度大于0 K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 射的能力,温度愈高,发射热辐射的能力愈强。
发射热辐射时:内热能 辐射能 ;
(2)所有实际物体都具有吸收热辐射的能力, 物体吸收热辐射时:辐射能 内热能 ;
(3)热辐射不依靠中间媒介,可以在真空中传
播;
(4)物体间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是
? — 频率, 单位 s-1。
9
电磁波的波谱:
? 射线:? < 5×10-5 ? m X射线: 5×10-7 ? m < ? < 5×10-2 ? m 紫外线: 4×10-3 ?m < ? < 0.38 ? m 可见光: 0.38 ? m < ? < 0.76 ? m 红外线: 0.76 ? m < ? < 103 ? m 无线电波: ? > 103 ? m
10
微波: 103 ? m <? < 106 ? m
微波炉就是利用微波加热食物,因微波可 穿透塑料、玻璃和陶瓷制品,但会被食物中水 分子吸收,产生内热源,使食品均匀加热。
热辐射: 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使物体 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 理论上热辐射的波长范围从零到无穷大,但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常见的温度范围内,热辐射 的波长主要在0.1? m至100?m之间,包括部分紫外 线、可见光和部分红外线三个波段 。
13
8-4 传热过程
传热过程:
指热量从固体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固体壁 面传递到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传热过程由三个相互串联的热量传递环节组成:
(1)热量从高温流体以对流换热(或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的方式传给壁面;
(2)热量从一侧壁面以导热的 高
方式传递到另一侧壁面;
温
固 体
低 温
(3)热量从低温流体侧壁面以 流
(4)物体表面的形状、尺寸 ;
(5)换热时流体有无相变(沸腾或凝结)。
7
表1-1 一些表面传热系数的数值范围
对流换热类型 空气自然对流换热 水自然对流换热 空气强迫对流换热 水强迫对流换热 水沸腾 水蒸气凝结
表面传热系数 h /[W/( m2?K])
1~10 100~1 000
10~100 100~15 000 2500~35 000 5000~25 000
流体与相互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现象, 是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牛顿冷却公式:
? = Ah(tw – tf)
q = h (tw – tf) 5
? = Ah(tw – tf)
h 称为对流换热的 表面传热系数 (习惯称为 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W/(m2?K)。
对流换热热阻:
流
对流换热(或对流换热+辐射 体 壁 体
换热)的方式传给低温流体。
14
通过平壁的稳态传热过程
假设:tf1、tf2、h1、h2不随时间变化;? 为常数。
(1)左侧的对流换热
tf1 t
? ? ?
? Ah1
tf1 ? tw1
? tf1 ? tw1 1
? tf1 ? tw1
Ah1
Rh1
(2)平壁的导热
tw1 h1
双向的。
高温
低温 热辐射是热量传递
物体
物体 的基本方式之一 。
12
辐射换热: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交换。 辐射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1)物体本身的温度、表面辐射特性; (2)物体的大小、几何形状及相对位置。 注意:
(1)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热量传递 基本方式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
(2)分析传热问题时首先应该弄清楚有哪些 传热方式在起作用,然后再按照每一种传热 方式的规律进行计算。 (3)如果某一种传热方式与其他传热方式相 比作用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
导热现象发生在固体内部,也可发生在静 止的液体和气体之中。
本书不讨论导热的微观机理,只讨论热 量传递的宏观规律。
2
最简单的导热现象:大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特点:1.平壁两表面维持均匀恒定不变温度;
2.平壁温度只沿垂直于壁面的方向发生变化;
3.平壁温度不随时间改变;
t
4.热量只沿着垂直于壁面的
方向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