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22课《枣核》。

本课主要讲述了枣核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如何帮助村民解决困难,成为村民的领袖。

课文通过讲述枣核的冒险经历,引导学生学习枣核勇敢、聪明、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勇敢、聪明、乐于助人的品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和帮助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课文朗读录音4.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枣核的形象特点。

3. 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枣核的冒险经历,以及他所展现出的勇敢、聪明、乐于助人的品质。

4. 朗读:分组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课文的情感。

5. 练习: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巩固学习成果。

6.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枣核勇敢聪明乐于助人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例题:枣核勇敢地跳进了狼群,成功地解救了村民。

答案:我今天在学校的比赛中勇敢地参加了跑步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经过。

3. 请学生思考: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枣核的品质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枣核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勇敢、聪明、乐于助人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播放歌曲《那就是我》导入。

围绕标题提出两个问题:1、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想知道什么?2、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生字词在文中圈出来,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音。

2、同桌互相印证读前预设,交流互补。

3、教师归纳。

1、概述故事,枣核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

2、枣核的用途是慰藉思乡之情。

3、以枣核为题,既表明了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思乡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

讨论“几枚小小的枣核,就能充分的表达美籍华人朋友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吗?”学生阅读后探究讨论,终于达成共识: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枣核的珍视可以看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美国生活如此富有,还想着故乡,也能看这种情感;还有自己亲自建造故乡模样的“北海”,也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三读课文,归纳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全班交流,明确:(1)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作者借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感情:a)以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

b)将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融化在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等细节中。

烘托手法。

(2)反衬手法的运用:课文不惜笔墨,写“同窗”在美国的居住环境的美丽(“一片嫣红”、“定会有枫城之称”等);写“同窗”生活条件的现代、优越(“三层小楼”、“车库门……自动开启”、“后花园”);写“同窗”全家事业有成(“老伴儿在研究所做营养试验”、儿子在潜艇当总机械长、女儿在哈弗教书),但仍感不足,“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显然,课文以对“同窗”生活情况的介绍为背景,烘托了她强烈的思乡之心,爱国之情,突显了故土、祖国在她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五、齐读末节,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六、由学生简介课文写作背景及作者,并归结全文:1、有关背景及作者2、有关主题。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精彩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精彩教案

《枣核》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3.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勇敢、智慧和善良品质。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生字词卡片3.小组讨论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枣核》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看看枣核是如何战胜强大的敌人的。

二、朗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声音要准确、流利。

2.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三、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板书故事的主要情节。

四、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五、感悟故事品质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品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枣核》这个故事,谁能告诉我故事的主要情节?2.那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个故事,看看枣核是如何运用智慧战胜敌人的。

二、深入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枣核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进行点评。

三、小组讨论a.枣核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敌人?b.故事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观察思考1.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思考:枣核在故事中经历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进行点评。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勇敢、智慧和善良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品质。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这些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六、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枣核的新故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枣核》的教案设计,适用于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新词,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枣”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枣”这个话题的兴趣和思考,然后引入课题《枣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生字词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分段阅读课文,分析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枣核”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3. 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四)拓展活动
1.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和情感变化。

2.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编写一个以“枣核”为主题的故事,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五)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物,不要忽视它们的存在和价值,同时也要学习从生活中发现乐趣和智慧。

以上就是一个关于《枣核》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枣核-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枣核-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枣核-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枣核,了解枣核的特点和作用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通过绘画、说话来表达对枣核的认识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新课《枣核》的学习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绘画技巧的渗透和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通过绘画、说话来表达对枣核的认识和感受。

2.教学难点:通过枣核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认真观察,深度思考并表述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中枣果和枣核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讨论其中的异同点,引出今天的主题枣核。

2.通过带领学生观察、摸有枣核的枣子,描述枣核外形,大小、质地等特点。

2. 学习新课1.课文朗读:请全班同学大声朗读一次《枣核》这篇课文,由此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课文理解:以“小白鼠做实验”出发,带领学生了解到枣核的生活作用;在课文内容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

3.课文记忆: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帮助学生迅速记忆枣核的外形、结构及生活作用。

3. 巩固练习1.根据枣核外形以及其生活作用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和绘画自己心中的枣核,同时要求学生在画的同时用语言从外形、大小、质地等方面进行描述,这样能让学生对枣核的理解更深入。

2.学生就自己绘制的枣核进行介绍,促进他们对枣核认知程度和使用绘画、描述表达的技巧。

4. 课堂小结1.教师对上述内容进行精细化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2.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生物奥秘的小故事,培养他们的生物趣味性。

五、教学反思1.枣核学习过程中,课前准备需要全面,包括带着更有导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兴趣的能力很重要。

2.学生对于用绘画和描述表达的能力需要进行培养,这种能力能够开发和扩大学生的肢体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3.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地显示出枣核的外形,结构及生活作用,提高课堂效果。

4.课堂教学需要高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非常重要,可以较好解决老师无法在课堂外的缺陷。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详细内容为《枣核》一文。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枣核的形状、颜色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枣核的寓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枣核的特点及文化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寓意。

2.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枣核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枣核的形状、颜色,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枣核的寓意。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枣核的谜语,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答案。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谜底,自己编写一个关于枣核的谜语。

六、板书设计1. 《枣核》2. 主要内容:枣核的形状、颜色枣核的寓意枣核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枣核”为主题,编写一个谜语或一个小故事。

2. 答案:谜语答案不唯一,小故事要围绕枣核的特点和寓意展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枣核的民间故事、传说,了解枣核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寓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板书设计的内容和结构。

4.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开放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

2、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2、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导入课题。

1、出示枣核,导入新课——枣核,齐读课题。

师:一对夫妻在期盼中得到了他们的孩子,(出示),看到他们的孩子,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1:这个孩子好小。

生2:这个孩子能做什么呢?师:这个孩子就是枣核,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枣核。

(多媒体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有导入,设置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更能让理解文本内容。

多种渠道,加深学生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认清文中的生字词,读懂内容,想一想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情。

2、检查生字词。

a、齐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说意思;进行识字游戏。

b、想一想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齐读、个人读,以图佐意,游戏的方式进行识字比赛,多种教学形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主动学习。

分组形式的出现,的辅助,更能解决识字难点。

在兴奋的情绪中,孩子学得轻松,学习效率更高。

三、精读课文,品趣处。

1、学习枣核的“勤劳能干”。

师:枣核虽然小,但是却有很多本领,说一说。

生答。

师:想一想他还会哪些本领?生1:洗衣服。

生2:插秧。

师:真是个——生接“勤劳能干”的孩子。

师随机板书。

2、想一想后面哪些内容你觉得有趣,做上标记,并且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说哪里有趣。

a、捉弄衙役,牵回牛羊师:哪些内容有趣?怎么有趣,用自己的话说。

生回答。

师:体会到枣核的——?生:聪明。

师:用你们的朗读,把这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好吗?别急,读也是有学问的,想想该怎么读?出示读书小法。

(课件)学生自读,个别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1】篇〗教学重难点1、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课文作者怎样设置悬念的方法。

2、学习课文作者的选擦,小中见大的写法。

教学设计第一步,初读课文,疏通课文思路,分析题目,学习作者悬念的设置。

第二步,研读课文,感悟海外华人依恋故乡的民族情感。

第三步,品读课文,通过重点的词句,联系语境品味语言的深意。

教具准备1、收录机、投影仪、光碟、。

2、与课文相关的和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步,初读课文,疏通课文思路,分析题目,学习作者悬念的设置。

1、导语入题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每个炎黄子孙历来都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故乡的一切。

《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案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枣核》这篇文章,体会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情感。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师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解的词语。

2)、找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说说为什么?3、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a、注意听读课文,纠正自己的误读。

b、了解课文的结构。

c、找出课文的线索(说出哪一个词贯穿课文的始终的)?d、课文枣核设置了哪些悬念(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e、悬念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4、自由读课文后思考并讨论以上问题。

5、阅读反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2】篇〗一、【教材分析】《枣核》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的第一课。

全文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表现手法,讲述一位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民族意识和丰富民族情感的伟大民族。

朴实的叙事、真诚的独白、精巧的构思、简洁质朴富含抒情色彩的语言,使这篇叙事散文美不胜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枣核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

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
(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
出示相关句子: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2)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
(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a.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b.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
c.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

”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a.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b.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c.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

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你喜欢枣核吗?为什么?
2.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梳理内容,复述故事
1.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学生复述故事。

六、回顾课文,续编故事
1.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讲吗?
2.学生练习,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28 枣核
名字来历
勤快能干
救出牲口
顺利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