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供电局线损现状分析及整改建议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供应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而供电所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及线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进行浅议,以期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为改善供电所管理线损问题做出贡献。
一、线损现状1. 供电所管理不规范目前,一些地区的供电所管理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
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导致供电所设备老化、故障频繁,线路维护不到位,损耗严重;另一方面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足,对供电所的管理工作不重视,导致线路不合理、供电设备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2. 营运成本居高不下供电所的运营成本一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是设备维修、更换成本高,管理费用难以控制;另一方面是线损导致能源浪费,直接影响了供电所的经济效益。
3. 线路老化导致线损加大现在,一些供电所的配电线路老化严重,不仅容易出现故障,而且电力传输效率低下,导致线损加大。
这不仅增加了供电所的维护成本,更损害了供电所的良好形象。
二、解决措施1. 加强供电所基础设施建设要解决供电所管理线损问题,首先要加强供电所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包括对供电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对线路的检修和更新等方面。
只有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保证供电所的正常运行,降低线损率,提高供电效率。
2. 强化供电所管理人员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供电所的管理水平。
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规范供电所的管理工作,提高供电所的运行效率。
3. 推行科学合理的线路规划科学合理的线路规划对减少线损率至关重要。
通过对供电所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对线路进行科学的布局和规划,可以有效地减少线损率,提高供电效率。
4. 推广智能电力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电力设备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供电所中。
智能电力设备具有自检、自动修复等功能,可以降低线路维护成本,提高供电效率,减少线损率。
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探讨

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探讨摘要:造成线路损害(即线损)的原因有很多,在供电局对线损进行检测管理时,应全面地对造成线损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整合,立足于整体对线损的管理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对线损造成的经济、资源损失最大限度地拉低,保障电力的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供电所;线损1 供电所线损的现状供电所对线损的监测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因为供电所中所涵盖的电路较复杂,不仅只有电线路,还会有一些相关的设施,电线路的覆盖范围极广,稍有不慎,都会对人民的用电造成不利影响。
又因为整个供电所需要管理、维护、保修的地方太多,如果工作人员稍有疏忽都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现在供电所的线损管理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1.1 线损管理意识不强在对线损进行管理时,难免会出现懈怠工作的管理人员。
部分供电所的管理人员安全、敬业、责任意识不强,在进行工作时草草了事,没有对电线路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也没有重视线损的危害,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保证供电质量就可以了,不在乎线损是否有害,以至于部分电线路严重损害。
除了责任心弱、事业心不强,部分管理人员还会存在侥幸心理,对相关制度不放在心上,没有认真落实好制度规定的工作,使得线损制度形式化,并没有发挥制度对工作人员行为的约束、管理作用。
1.2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开展任何工作都需要规章制度的规定管理,不然就会使工作变得无序,效率低。
因此,线损制度在线损工作中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是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工作人员只有在正确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下开展工作,才会使工作质量有保证、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而经过对供电所的线损管理研究发现,部分供电所的线损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善,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会对线损工作的开展形成一定的阻碍。
1.3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供电所中,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供电所中的管理人员,所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率及质量。
分析发现,在一些供电所中,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电力供应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在电力供应的过程中,供电所管理线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线损不仅影响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增加了供电成本,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对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1. 线损概念线损是指在电力输送、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线路和用户设备的阻抗导致的电能损耗。
线损不仅包括了正态损耗(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损耗),还包括了偷漏电、恶性负载等非技术性损耗。
2. 线损率高在我国电力系统中,供电所管理线损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我国全国年均线损率在10%左右,而部分地区更是高达20%以上。
这意味着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电能并没有被用户合理利用而浪费掉了。
3. 影响供电质量线损不仅会增加供电成本,还会影响供电质量。
由于线损引起的电压下降、频率波动等问题会给用户带来不良的用电体验,造成不便甚至损失。
线损也会导致供电所负载过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技术手段提高供电设备和线路的质量和效率,减少线损的发生。
采用新一代的变压器、导线等设备,提高传输效率和线损率。
通过改进供电所的运行管理和优化配网结构,减少恶性负载和非技术性损耗。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供电所管理线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供电系统,实现对线路、设备和用户用电行为的精准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线损问题。
3. 法律政策手段加强对电力盗窃和违法用电行为的监管,打击偷电、漏电等非法用电行为。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供电所管理线损提出明确的减少要求和奖惩措施,鼓励和引导供电所优化管理和减少线损。
4. 用户意识手段加强用户用电意识教育,提高用电环保意识和科学用电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等手段,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减少恶性负载和非技术性损耗,从根本上减少线损的发生。
怀集供电局线损现状分析及整改建议

怀集供电局线损现状分析及整改建议【摘要】线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也是衡量电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怀集供电局2012年线损率为8.05%,还处于高位;本文对怀集供电局的电网现状、线损管理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关键词】线损现状分析措施1 电网现状分析(1)怀集供电局拥有10kV公用线路55条,除近年来网改的36条线路(部分线路只网改了主线,分支线路未网改)外其余线路都比较残旧,部分还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中运行时间超过20年的线路有11条占总数的20%,这部分线路供电半径长、线径小,长期过载运行损耗高。
(2)2012年底怀集供电局有公用配变1198台,其中S7及以下高损配变145台,占总台数的12.1%,占总容量的18.13%;未改造低压台区899台。
2012年低压台区线损率为8.13%,占全局总损耗的55.82%。
(3)台区分布不合理,供电范围大。
供电半径最远处超3公里、用户分散、低压线路较为残旧、线径细,主线的平均线径只有16㎡,巷线平均不足10㎡,且十分凌乱。
在用电高峰时段,线路负荷严重不平衡,到户电压平均只有150V 左右。
(4)未能按照线损四分管理要求装设计量点,有部分主变和线路的联络开关未有计量。
用户安装的电能表多数是90年代早期生产的机械式电能表,其中还有6.8万只DD862、DD5型淘汰类电能表未更换,占总表数30.7%,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和线损分析数据的波动性。
(5)小水电普遍存在无序上网发电的现象。
怀集属于小水电装机密集区,站多而单机容量小,到目前止,小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20万千瓦,而送变电网络建设发展又滞后。
在丰水期有大量的有功电量穿越电网,电量的长距离输送也是造成线损偏高的重要原因。
2 线损管理现状分析(1)线损率指标仍然偏高,降损形势严峻。
低压配网损耗同比有所上升,供电所2012年线损指标完成率偏低,19个供电所中线损率达标的为8个,达标率为42.10%;线损率超过15%的供电所尚有存在。
基层供电所台区线损分析及提升措施潘华骏

基层供电所台区线损分析及提升措施潘华骏发布时间:2023-05-08T02:01:43.050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3年5期作者:潘华骏[导读] 低压台区线损一直以来都是电网企业管理中的难点,是衡量供电所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
在国家和上级企业大力倡导提质增效、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水平的情况下,供电所在日常事务中厘清线损工作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怀集供电局广东省肇庆市 526400摘要:低压台区线损一直以来都是电网企业管理中的难点,是衡量供电所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
在国家和上级企业大力倡导提质增效、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水平的情况下,供电所在日常事务中厘清线损工作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基层供电所;台区线损;提升措施;引言由于线损率与电力企业的能量损耗程度及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它在运行规划、技术研发及创新、运营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都会产生一些不同的作用,因此它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
在全电网的线损中台区,线损所产生的电量损失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在电网的节能工作中,线路损失应被列为首要的控制对象。
因此,当前大部分的发电公司都把对网损进行监测,当作今后能源节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在其中加以推广。
此外,当前,在农村电一体化的大发展趋势的作用下,怎样降低低压台区的线损是节省电能、谋求电力低成本、高效能发展的重要方面。
但是,由于技术、经验等条件的局限,使得线损降低控制存在着许多的难度,因此,这也是目前国际社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并据此,在各个层次上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减振控制的理论结果和实施方案。
1.基层供电所台区线损分析1.1供电所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个完善而合理的管理体系是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达到期望的结果的根本,在供电所管理工作中也是这样。
目前,一些供电所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工作分配比较模糊,工作不能明确地落实到个人。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摘要】供电所管理线损是当前电力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供电所管理线损现状的分析发现,供电所存在着线损率较高、线损问题广泛且严重等情况。
线损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老化、管理不到位、人为破坏等因素。
为了减少管理线损,应采取一系列解决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提高员工培训、优化管理策略等。
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解决线损问题的关键,可以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高效能设备等来提高供电所管理线损的效率。
通过全面分析现状并提出解决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供电所管理线损,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供电所,管理线损,现状分析,原因分析,解决措施,技术手段应用,管理策略,结论。
1. 引言1.1 引言供电所管理线损问题一直是电力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线损率高不仅影响电网运行效率,还会导致供电质量下降,影响用户用电体验。
为了有效减少供电所管理线损,需要深入分析现状并提出解决措施。
在当前的供电所管理中,线损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环节。
一方面,供电所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导致设备运行效率低下,增加了线损。
人为因素也是线损的重要原因,如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都会导致线损率的提升。
针对线损问题,需采取一系列综合的解决措施。
供电所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加强对供电所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操作规范性,减少人为造成的线损。
引入高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控系统、远程监测等也是提高供电所管理效率、降低线损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减少供电所管理线损问题,提升电网运行效率,保障用户供电质量,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现状分析目前,供电所管理线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实际运行中,供电所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线损现象,导致电力传输效率降低,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
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线路老化、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方面。
线路老化导致线路损耗增加,设备故障导致电能损失,操作不当也会导致线损增加。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线损是供电所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指的是供电系统输送电能过程中的各种损耗,包括线路损耗、设备损耗以及非技术损耗。
线损不仅造成供电所经济效益的损失,还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对供电所管理线损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状况是普遍存在的。
我国电力系统输送线路长度庞大,加之设备老化、负载不均衡、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线损率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线损率一直较高,严重制约了供电所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
针对供电所管理线损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优化线路规划。
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避免线路过长、过密,从而减少供电过程中的线路损失。
2. 更新设备。
对老化严重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供电设备的效能,降低设备耗损。
3. 加强设备维护。
定期对供电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4. 加强负载管理。
优化供电负载结构,平衡负载的分布,减少负载不均衡对供电线损的影响。
5. 提高供电管理水平。
加强供电所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从而提高供电所的线损管理效果。
6. 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供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线损问题,为线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7. 加强社会监管和宣传教育。
加大对电力线损问题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线损问题的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监督管理线损的合力。
供电所管理线损是一个涉及系统工程的复杂问题,需要从规划、设备、维护、负载、管理、信息化、社会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线损管理,才能提高供电所的经济效益,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随着电力设备不断普及和电力需求不断增加,供电所的管理线损问题日益突出。
为有效解决线损问题,必须深入分析线损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现状分析1、线路老化、维护不及时供电所的线路建设时间久远,很多线路设备已存在老化等问题,如杆塔变形、绝缘子老化等,若未得到及时维护,会导致线路故障发生率增加,从而增加线路的损耗。
2、配电变压器负载不均衡在供电所中,配电变压器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其内部分接线组和外接负载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某些线路配电损耗过大,损失电量大,最终导致线损率上升。
3、供电所能力不足,容载比过低当供电所容载比过低,其所能提供的电力无法满足周边用户的需求时,由于负荷不平衡等问题,也容易导致线损率的上升。
二、解决方案1、加强设备维护根据设备运维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和周期,加强从容量、额定功率、绝缘、接地等方面的检查和管理。
及时更换或修复出现问题的设备和配件,变电站及各级输、配电线路定期检查,对发生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提高线路接地电阻对变电站等关键设备的地网接地电阻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接地电阻的合理范围内,提高线路的绝缘性能,并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如泄漏电流监测、接地电流监测等,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通过科学的布置变电设备,使得配电变压器的负载达到更加均衡的状态,降低由于配电不均衡导致的线路配电损耗。
例如,增设自动装置和智能化的负载调配系统,实现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无人值守状态自动调节和管理,降低人口密集程度,提高管理效率。
4、提高供电所容量和容载比加强配电变电站设备改造及升级改造,提高变电站容量,通过优化配电线路,降低负荷不平衡,使得供电所能够更好地满足供电负荷,降低电网损耗,提高供电质量和线损管理水平。
总之,解决供电所管理线损问题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管理措施,在加强设备维护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入手,优化配电变压器负载,提高供电所能力和容载比,提高供电机构线损管理水平,为电力发展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集供电局线损现状分析及整改建议【摘要】线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也是衡量电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怀集供电局2012年线损率为8.05%,还处于高位;本文对怀集供电局的电网现状、线损管理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关键词】线损现状分析措施
1 电网现状分析
(1)怀集供电局拥有10kv公用线路55条,除近年来网改的36条线路(部分线路只网改了主线,分支线路未网改)外其余线路都比较残旧,部分还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中运行时间超过20年的线路有11条占总数的20%,这部分线路供电半径长、线径小,长期过载运行损耗高。
(2)2012年底怀集供电局有公用配变1198台,其中s7及以下高损配变145台,占总台数的12.1%,占总容量的18.13%;未改造低压台区899台。
2012年低压台区线损率为8.13%,占全局总损耗的55.82%。
(3)台区分布不合理,供电范围大。
供电半径最远处超3公里、用户分散、低压线路较为残旧、线径细,主线的平均线径只有16㎡,巷线平均不足10㎡,且十分凌乱。
在用电高峰时段,线路负荷严重不平衡,到户电压平均只有150v左右。
(4)未能按照线损四分管理要求装设计量点,有部分主变和线
路的联络开关未有计量。
用户安装的电能表多数是90年代早期生产的机械式电能表,其中还有6.8万只dd862、dd5型淘汰类电能表未更换,占总表数30.7%,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和线损分析数据的波动性。
(5)小水电普遍存在无序上网发电的现象。
怀集属于小水电装机密集区,站多而单机容量小,到目前止,小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20万千瓦,而送变电网络建设发展又滞后。
在丰水期有大量的有功电量穿越电网,电量的长距离输送也是造成线损偏高的重要原因。
2 线损管理现状分析
(1)线损率指标仍然偏高,降损形势严峻。
低压配网损耗同比有所上升,供电所2012年线损指标完成率偏低,19个供电所中线损率达标的为8个,达标率为42.10%;线损率超过15%的供电所尚有存在。
个别供电所未能每月认真召开线损分析会,对线损管理的理解仅仅是为了完成报表而统计,对线损数据不够敏感,异常分析不够深入,异常闭环管理流于形式,导致线损的控制执行力度不强,对降损缺乏指导意义。
(2)计量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未能严格按照省公司计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执行相关业务流程,把好各环节计量关,发现问题如下:1)电表安装位置不合理,部分电表安装高度超过两米或安装在用户室内,难以抄表、发现计量故障和窃电行为。
2)未改造计量装置普遍残旧、外壳破损,大部分表计为淘汰类机械表计量偏差严重;表箱和电表接线盒没有加封,表计下盖破烂接
线裸露,存在窃电现象;计量装置接线不规范,一些机械表出现安装倾斜现象,影响计量准确性。
3)变压器计量配置不当,如变压器容量为100kva,按要求ct变比为150/5a,而实际是75/5a,影响线损的准确统计。
4)计量装置维护不到位,存在表计停行等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并故障处理。
5)计量装置新增、变更流程不及时和规范,未能提供相关变更记录,监管工作不到位。
(3)营销稽查管理工作未能常态化,存在错抄漏抄现象。
(4)负荷管理工作力度不够,供电所未能根据季节性负荷或负荷特性的变化及时对配变档位进行调整和进行无功补偿,造成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未能提供测量变压器接地电流相关记录。
(5)电压质量偏低,目前怀集局仍有超过40%的35kv主变为无载调压变压器,由于这部分无载调压变压器无法在线调整主变档位,直接影响变电站母线电压质量,间接导致居民端电压质量不合格。
同时,怀集电网特别是配网部分设备残旧、落后,线径过小,重载、过载现象严重等因素导致线路和台区末端电压不合格。
截止2011年底,全县10kv公用线路有32回线路主干截面不满足《指导原则》要求,主干截面合格率仅为40.74%。
全县现状10kv公用线路中有28回装接配变容量小于3000kva,装接配变容量偏低,占线路总数的51.85%。
怀集县1120台公用配变中,重载配变251台,占公用配变总数的22.41%,总容量为1.746万kva;过载配变177台,占公用配变总数的15.8%,总容量为1.2885万kva。
全县电压偏低(<198v)的台区有410个,占公用配变总数的36.61%。
(6)信息系统对线损业务支撑力不足,基础资料管理薄弱,需清理站-线-变-户资料,特别是完善线-变-户对应关系,确保对应关系100%准确。
营销信息系统线损管理模块使用率不高,计量自动化系统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还不能完全实现线损的动态管理,线损管理人员开展线损分析和管理的效率和深度有待提高。
3 整改建议
2013年怀集局降损将面临更严峻形势,一方面怀集电网网改比例较低,10kv线路网改比例为23.02%,0.4kv台区网改比例为22.8%;如要完成整个电网改造,则需投入约5亿元资金,按目前网改进度至少需要10-15年时间;另一方面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性影响下,部分受限制类高耗能企业关停,无损电量同比负增长,有损电量增大。
为此,我们要挖掘内部潜力,调整电网规划建设思路,重点对过负荷、损失电量多、线损率高的线路或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片改造;对于暂时未有网改资金投入的台区可采取增大部分主干线线径等方式进行降损,朝着”技术线损合理,管理线损最小”的目标迈进。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如下:(1)电网改造是降低电网设备损耗的根本措施。
在调研中发现,低压配网损失占整个电网损应失电量约65%以上,而配电线损电能损耗的绝大部分在主干线段,因此降低主干线段上的电能损耗是线路降损节能的一个主攻方向。
由于子公司资金匮乏,应想方设法争取得到省公司支持,通过资金设备、政策资源倾斜帮扶,使管理快速提升;充分实现物资再利用流转,把部分高损耗、未改造的台区
主干线200-300米更换为大线径出线,合理选择导线截面是降低主干线段消耗的一项切实可行、立竿见影的措施。
(2)加强无功、电压管理,进一步推进对三相负荷平衡度和功率因素的测量,特别是对线损较高的台区,做好监测调整,降低技术线损。
(3)加快计量装置整改。
对专变用户、公变三相用户计量装置制定整改计划,尽快落实整改。
对单相用户梳理无电量发生的电表,分析原因,制定轮换计划,按时开展轮换工作。
对存在故障的计量装置及时更换。
(4)开展线损“四分”管理达标工作,局、供电所按月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议,重点解决供电所、线路、台区线损率异常的情况,同时对线损指标的完成情况和波动原因进行逐一分析,从表计计量的准确性、抄表的同时性、是否存在估抄、漏抄、错抄、窃电等多个方面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特别是加强定量的分析,加强线损异常闭环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5)坚持开展营销稽查工作,将营销稽查工作常态化,以堵塞管理漏洞。
加强营销稽查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水平;以日常检查为主,专项检查为辅,重点对用电客户基本情况(包括业扩流程、报表、计量装置、电价、倍率等)、客户设备运行情况是否正常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供用电合同有关协议履行情况、电源计量装置运行情况是否合理和连续二个月以上的零账用户等开展日常检查。
(6)加大基层供电所线损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一线线损管理员工系统操作技能,充分利用营销管理系统功能,开展线损“四分”自动统计,实现线损四分统计数据的直观展现和综合查询,适应线损管理精细化和信息化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