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内能含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专题四十三:内能的利用实验探究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专题四十三:内能的利用实验探究1.(2020孝感,7)关于下列几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装置内的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减小B. 图乙中家用电能表是一种测量电功率的仪表C. 图丙中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 图丁中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2020海南,10)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水,产生的水蒸气将试管塞冲向空中。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顺序为()A. 内能——机械能——化学能B.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C. 机械能——内能——化学能D. 内能——化学能——机械能3.(2020金昌,7)如图所示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B. 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做功后,瓶子内空气的内能增大C. 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加D. 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内能减少4.(2020南通,12)小明想估测薯片的热值,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偏左,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端週节;测量质量时,调节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其质量为_____g。(2)如图乙,将薯片放在燃烧皿中充分燃烧后,烧杯中0.2kg的水温度升高了5℃,则水吸收的热量Q吸=_____J。[c水=4.2×103J/(kg・℃)](3)根据Q放=Q吸和Q放=mq,算出薯片的热值比实际值小得多,原因是∶_____。5.(2020黔西南,9)如图所示,给试管内水加热至一定程度,发现试管口木塞会被推出。
(1)给水加热是通过________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木塞被推出后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四冲程内燃机的________冲程与这个原理相同;内燃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和________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人教版初中物理2020中考复习专题《内能》专题检测(含答案)

《内能》专题检测一、单选题1.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晒太阳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D.压缩空气2.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A.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B.从节能的角度考虑,烧开水时用铝壶比用铜壶好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往稻田里灌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C.对物体做功,它的内能不一定增大D.温度相同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4.小明对在厨房中看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用天然气炉烧菜,是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B.冬天烧开水时会看到壶嘴周围冒“白气”,“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用高压锅煮牛肉容易煮烂,是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D.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5.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6.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利用水的A.密度较大B.质量较大C.体积较大D.比热容较大7.下列事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空气被压缩温度升高B.手捧热水袋,手变暖和C.两手互搓,使手暖和D.用铁锤煅打铁块,铁块温度升高8.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选材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下面那项是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 B.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C.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 D.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9.在下列过程中,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把铜放在热水中再取出 B.把煤块碾成煤粉C.水凝固成冰 D.水吸热升温二、多选题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C.黄豆和小米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D.粉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1.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12.根据表格中给出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常温常压下几种物质的比热容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大于固体的比热容B.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和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有关C.质量相同的水和铝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比铝多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和干泥土的比热容13.下列情景中,通过做功使加点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搓手.取暖B.水蒸气...将塞子冲出C.烧水.D.压缩中的燃料混合物.....三、实验题14.九年级六班的同学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____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2)图乙是A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C;(3)下表是在实验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A组的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C,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4)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8 斜面问题(解析版)

专题18 斜面问题以斜面为素材可以考查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可以通过实验求解物体平均速度;可以研究物体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可以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以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求解机械效率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都属于初中物理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以斜面为载体,专门阐述与斜面有关的各类试题及其解析,目的是给物理教师、学生在中考复习训练过程中就如何解决斜面问题给出建设性建议。
【例题1】如图所示,一物体在40N的拉力作用下,沿粗糙的斜面匀速上升,物体重为60N,斜面长为2m,高为1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B.物体所受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将物体从低端拉到顶端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60JD.其他条件均不变,若θ角增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增大【答案】C【解析】(1)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其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在分析各个能量的变化时,根据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将物体从低端拉到顶端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量等于重力做功;(4)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A.物体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高度升高,故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因为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所以机械能增加。
故A错误;B.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时,物体所受拉力与摩擦力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
故B错误;C.将物体从低端拉到顶端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E p=W有用=Gh=60N×1m=60J.故C正确;D.其他条件均不变,若θ角增大,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减小,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
故D错误。
【例题2】救援车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车载电机对钢绳施加的拉力F大小为2.5×103N时,小车A恰能匀速缓慢地沿斜面上升。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7《内能热量比热容》试题(含答案)

内能、热量、比热容要点索引:1、理解物体的内能,并会用物体内能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热量的含义、单位,会用热量知识解答问题。
3、理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会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由比热容的定义推出求物体吸放热的公式,并会利用吸放热公式进行常规计算。
一、基础点睛:1、物体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一切物体,不论处于哪种状态,都有内能。
(1)物体内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每个分子都有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2)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有间隔,因此物质的分子还具有势能。
(3)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在初中阶段,我们只讨论内能的改变,不具体进行内能的计算。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且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或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3)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
用Q 表示,单位也为焦耳,符号是J 。
特别提示: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但势能不一定大。
不能由温度的高低判定内能的大小,也不能由内能的增减判断温度的高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地从外界吸引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但物体的温度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物体内分子的势能。
3、理解比热容(1)物质吸热规律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
(2)比热容定义:比热容的大小等于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江西省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项第13单元内能和热机复习题(含答案)

课时训练(十三) 内能和热机(限时:30分钟)一、填空题1.[2018·江西]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的无规则运动。
2.林红同学在观察扩散现象时,应选择图K13-1中的(选填“甲”或“乙”)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撤掉两瓶中间的玻璃板,两种气体就会逐渐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说明气体的分子在。
图K13-1图K13-23.如图K13-2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其原因是。
4.[2018·江西]如图K13-3所示,是课间同学们在教室里嬉戏的场景,恰巧被老师用手机拍下。
上课后,老师形象地将图中①的动作描述为热传递中的传导,则②和③可分别描述为热传递中的和。
图K13-3图K13-45.[2018·河北]如图K13-4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压缩空气,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观察到硝化棉。
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图K13-56.[2018·河北]有如图K13-5所示的两套相同装置,分别在两个燃烧皿中放入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点燃后加热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通过比较燃料(选填“燃烧相同时间”或“全部燃烧”)后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判断两种燃料的热值的大小。
燃料燃烧, 转化为内能,用比热容的液体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实验中液体没有沸腾)7.[2018·济宁]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K13-6甲所示),通过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
图乙是250 g 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
[c牛奶=2.5×103J/(kg·℃)]图K13-68.[2018·达州]如图K13-7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第6 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 min时的内能;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倍。
2020中考物理重点专题系列---《内能及其利用》专题训练

内能及其利用专题训练一、填空题1、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将质量为2kg、初始温度为20℃的汤,升高了80℃,汤吸收了J 的热量,这是通过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
[汤的比热容为4×103J/kg•℃)2、(2019云南)质量之比为2:3的甲、乙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7:5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3、(2019绵阳)端午节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粽叶飘香”是现象,说明分子在;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
4、(2019大庆)把1kg的水从60℃开始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水从70℃加热至9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J;水沸腾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最后一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水=4.2×103J/(kg·℃)]5、(2020齐齐哈尔模拟)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_______现象;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调一个重物都不会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
6、(2020上海虹口模拟)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所示),通过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中乙是250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c牛奶=4.2×103J/(kg•℃)]7、(2019武汉)甲图中,迅速向下压活塞,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乙图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与甲图能转化情况相同的是 (选填图中的代号)。
8、天然气已经被广泛利用,它是一种(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完全燃烧0.07m3天然气释放的热量为J,若这些热量的30%被水吸收,可以将4kg的水由20℃加热到℃.[q天然气=4×107J/m3,c水=4.2×103J/(kg•℃)]9、(2019绵阳)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里面放一些酒精,用塞子塞紧,拿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绳子,过一会儿,你会看到塞子跳了起来,如图所示。
2020中考复习 物理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五十七:内能

2020中考复习物理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五十七: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原子、分子、电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是:原子→分子→电子C.“纳米”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长度单位D.超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2.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的统称.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电阻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那么,石墨烯材料不适合用来做成( )A.精密仪器中的导线B.电暖气中的发热元件C.手机的屏幕保护层D.房间的玻璃3.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的话,那么一般分子直径大约是( )A.几个埃B.几个微米C.几个毫米D.几个厘米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上课时小明为了提神,涂了清凉油,许多同学都闻到了气味B.红墨水滴入水中,杯中的水过一会儿就变红了C.煮茶叶蛋时,蛋壳会变成茶色D.把透明胶带紧压在错字上面,揭起时就把表层的纸和错字一起粘了起来5.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有两只装有一半水的烧杯甲和乙,分别用长颈漏斗在两只烧杯底部缓慢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把烧杯甲浸没在温度为15 ℃的恒温水槽中,把烧杯乙浸没在温度为60 ℃的恒温水槽中,结果发现: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随着时间推移,原来清晰的分界面逐渐变模糊,上部的水由下而上逐渐变蓝,下部的硫酸铜溶液由上而下蓝色逐渐变淡,约20小时后上下两部分都变成相同的淡蓝色液体,烧杯乙发生类似的变化,但变化比甲快,约5小时后上下部分都变成相同的淡蓝色液体.(1)硫酸铜溶液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A.重力 B.质量 C.体积 D.密度(2)清晰的分界面逐渐变模糊是___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3)从烧杯乙比烧杯甲变化的快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考点二:内能1.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B. 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C.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D. 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2.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使空气的温度升高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3.在0 ℃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A.具有机械能B.具有内能C.没有内能D.无法判断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的物体内能多,冷的物体内能少B.任何物体不论冷热都有内能C.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5.以下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的改变只可能是做功或热传递当中的一种B.物体内能的改变可能是做功或热传递当中的一种,也可以是这二种过程同时发生C.内能少的物体不可能将能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D.如果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只能是给物体加热的方法6.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A.热量B.温度C.比热D.质量7.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弯曲的钢棒,发现杯内水的温度会升高,即水的内能会________,这一实验表明用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考点三:比热容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別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加热水和加热液体的烧杯相同4.两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分别对这两个烧杯同时进行加热(液体均未沸腾),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液体的比热容是B液体的两倍B.B液体的比热容是A液体的两倍C. 10 min末A液体比B液体吸收的热量多D. 20 min末B液体比A液体温度高5.某单位要选一种汽车散热器的冷却液,图中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液体吸热与温度变化情况的图象,请你根据图提供的信息判断________液体比热容较大,如果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________液体更好.6.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________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2)加热10 min,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3)若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________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些.(4)甲、乙两种液体中,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7.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及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该实验中________(需要/不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2)加热过程中,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数据如表所示K100看表可知:水和煤油的初温都是20 ℃.加热3min后,煤油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水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由此得知: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3)除了采用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之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答:________.8.如图是对A、B两种品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进行测试所获得的图象信息.利用该信息和你具有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从该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A.A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B.B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C.A和B两种品牌的保温效果相同D.保温杯在水温较低时能自动加热(2)保温杯周围环境的气温是________ ℃(3)测试过程热水降温的快慢是不同的,热水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越大,降温越________.考点四:热量的计算1.小丽需用温度为40 ℃的水泡脚,便把90 ℃的热水与10kg20 ℃的冷水混合,设混合过程没有热量损失,问:需要90 ℃的热水多少千克?2.由于太阳能具有安全、清洁、方便等特点,使得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它.已知某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吸收太阳辐射热量为2.52×107J,如果这些热量的50%被水箱内质量为100 kg温度为20 ℃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多少℃?(C水=4.2×103J/(kg·℃)3.将质量为5千克的铜加热,铜的温度升高了20 ℃,求:铜吸收的热量Q吸.[c铜=0.39×103J/(kg·℃)].2020中考复习物理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五十七:内能参考答案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原子、分子、电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是:原子→分子→电子C.“纳米”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长度单位D.超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答案】A【解析】A项,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 项,原子、分子、电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是:分子→原子→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项,“纳米”是一个十分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项,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超导体没有电阻即阻值为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2.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的统称.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电阻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那么,石墨烯材料不适合用来做成( )A.精密仪器中的导线B.电暖气中的发热元件C.手机的屏幕保护层D.房间的玻璃【答案】B【解析】A项,石墨烯是纳米材料,且电阻比铜或银更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适合做精密仪器中的导线,故A不符合题意;B项,石墨烯的电阻率太小,不适合做电暖气中的发热元件,故B符合题意;C项,石墨烯是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几乎是完全透明,适合做手机的屏幕保护层,故C不符合题意;D项,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因此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以适合做房间的玻璃,故D不符合题意.3.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的话,那么一般分子直径大约是( )A.几个埃B.几个微米C.几个毫米D.几个厘米【答案】A【解析】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那么一般分子直径大约是几个埃,(1埃=0.1纳米=10-10米)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上课时小明为了提神,涂了清凉油,许多同学都闻到了气味B.红墨水滴入水中,杯中的水过一会儿就变红了C.煮茶叶蛋时,蛋壳会变成茶色D.把透明胶带紧压在错字上面,揭起时就把表层的纸和错字一起粘了起来【答案】D【解析】A项,上课时小明为了提神,涂了清凉油,许多同学都闻到了气味,是气体分子的运动;B项,红墨水滴入水中,杯中的水过一会儿就变红了,是液体分子的运动;C项,煮茶叶蛋时,蛋壳会变成茶色,是液体分子的运动;D项,把透明胶带紧压在错字上面,揭起时就把表层的纸和错字一起粘了起来,是由于分子的引力.5.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有两只装有一半水的烧杯甲和乙,分别用长颈漏斗在两只烧杯底部缓慢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把烧杯甲浸没在温度为15 ℃的恒温水槽中,把烧杯乙浸没在温度为60 ℃的恒温水槽中,结果发现: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随着时间推移,原来清晰的分界面逐渐变模糊,上部的水由下而上逐渐变蓝,下部的硫酸铜溶液由上而下蓝色逐渐变淡,约20小时后上下两部分都变成相同的淡蓝色液体,烧杯乙发生类似的变化,但变化比甲快,约5小时后上下部分都变成相同的淡蓝色液体.(1)硫酸铜溶液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A.重力 B.质量 C.体积 D.密度(2)清晰的分界面逐渐变模糊是___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3)从烧杯乙比烧杯甲变化的快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答案】(1)D (2)扩散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解析】(1)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硫酸铜溶液在水的下面,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2)静置几天后,由于分子的运动,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进入对方,使原来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这就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烧杯乙的温度高于烧杯甲的温度,烧杯乙比烧杯甲变化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考点二:内能1.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B. 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C.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D. 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答案】D【解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等有关.从图中知,a与b、c与d的质量相同,a 与c、b与d的温度相同,所以d的内能比c多,d的内能比b多,c的内能比a多,b的内能比a多.2.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使空气的温度升高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答案】D【解析】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B、C错误,D 正确.3.在0 ℃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A.具有机械能B.具有内能C.没有内能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在0 ℃的房间内,放在地面上的铅球,虽然温度较低,但具有内能,故B正确,C错误;由于铅球静止没有动能,在地面上,没有势能,所以机械能为零,故A错误,根据题意可以做出判断,故D错误.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的物体内能多,冷的物体内能少B.任何物体不论冷热都有内能C.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答案】B【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有关;内能和机械能没有必然联系.A项,由于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内能的大小无法判断,故A选项错误;B项,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B选项正确;C项,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等因素有关,故C选项错误;D项,由于内能和机械能无必然联系,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故D选项错误.5.以下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的改变只可能是做功或热传递当中的一种B.物体内能的改变可能是做功或热传递当中的一种,也可以是这二种过程同时发生C.内能少的物体不可能将能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D.如果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只能是给物体加热的方法【答案】B【解析】AB项,做功和热传递都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大小,物体内能的改变可能是做功或热传递当中的一种,也可以是这二种过程同时发生,故A错误,B正确;C项,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向是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热传递的发生与物体内能的多少无关,所以热传递时内能少的物体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故C错误;D、物体内能的改变包括内能的增加和内能的减少,所以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可以是给物体加热,使物体内能增加,物体也可以是放热,内能减少,故D错误.6.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A.热量B.温度C.比热D.质量【答案】B【解析】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与物体的质量、热量、比热以及内能的大小无关.两个物体没有发生热传递说明物体间没有温度差.7.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答案】D【解析】热量是过程量,即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热量传递等;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故A、B、C均错误.由于热传递的方向是由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所以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故D正确.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弯曲的钢棒,发现杯内水的温度会升高,即水的内能会________,这一实验表明用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答案】增大热传递【解析】酒精灯对铜棒进行加热时,两者之间发生热传递,铜棒的温度升高,而铜棒的另一端连接着水,由于温度差也会和水之间发生热传递,使得水温升高,内能增大.考点三:比热容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別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答案】D【解析】A项,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由公式c=可知,甲液体比热容较小,此选项错误;B项,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温度时,甲需要的时间较短,也就是甲需要的热量少,此选项错误;C项,加热时间相同,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此选项错误;D项,由图象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温度高于乙液体温度,此选项正确.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答案】D【解析】A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选项正确.B 项,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相同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选项正确.C 项,沙的比热容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选项正确.D 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没有关系,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相同.选项错误.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加热水和加热液体的烧杯相同【答案】B【解析】物质的比热容不能直接测量,探究过程中是通过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升高温度的多少来判断比热容的大小.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跟物体的质量和种类有关,还跟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液体的质量相等,为防止热量散失的影响要用相同的容器,为了保证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还应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A项,为保证水和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故A正确.B项,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尽量使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一样,但不一定要求酒精灯内的酒精相同,故B错误.C项,为了便于比较水与液体升高的温度差,实验时应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液体,故C正确.D项,为防止热量散失对实验的影响,应让盛放水和液体的容器相同,故D正确.4.两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分别对这两个烧杯同时进行加热(液体均未沸腾),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液体的比热容是B液体的两倍B.B液体的比热容是A液体的两倍C. 10 min末A液体比B液体吸收的热量多D. 20 min末B液体比A液体温度高【答案】B【解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当升高相同温度时,B加热时间是A加热时间的2倍,则B吸收热量是甲吸收热量的2倍,由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可知,A和B的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B的比热容是A的2倍,故B正确,A错误;(2)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故C错误;(3)20 min末B液体的温度为80摄氏度,而A液体在10 min末温度达到80 ℃,因不知道其沸点,在继续加热过程中,无法知道其温度是否继续升高,故D错误.5.某单位要选一种汽车散热器的冷却液,图中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液体吸热与温度变化情况的图象,请你根据图提供的信息判断________液体比热容较大,如果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________液体更好.【答案】乙乙【解析】(1)由图象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m相等),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Q相等),甲升高的温度大.由公式c=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2)根据Q=cmΔt,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比热容大的更适合做冷却液,故乙做冷却液更好.6.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________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2)加热10 min,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3)若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________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些.(4)甲、乙两种液体中,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答案】(1)质量(2)等于(3)甲(4)乙【解析】(1)要研究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应控制两个烧杯中所装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质量相等;(2)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因此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3)根据图象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些;。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 内能知识点常考题测试(word版,带答案)

内能知识点常考题必过测试一、选择题(共30题)1、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2、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温度一定降低B.燃料的热值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4、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钻木取火,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C.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小D.夏天吃冰糕,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5、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B.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C.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D.比热容不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6、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A.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C.“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飞扬的尘土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抽掉中间隔板后的两瓶气体能逐渐混合,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质量相等的100℃的水蒸气一定比100℃的水的内能大D.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是相同的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9、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热量越多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如果质量、温度不变,说明它的比热容增大了10、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③D.①②或③11、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1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0℃的冰的内能为零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13、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B.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C.倒入热牛奶的杯子温度升高D.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14、铝块和铁块的质量、初温都相同,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相互接触,则(c 铝>c铁)()A.铝块将热量传给铁块B.铁块将热量传给铝块C.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判断15、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季,搓手取暖B.开水冷却C.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D.划火柴,火柴燃烧16、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17、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B.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C.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D.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18、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放在一起()A.它们之间一定会出现热传递B.它们之间可能出现热传递C.若不考虑热损失,Q吸一定等于Q放D.若它们进行热传递,温度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19、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20、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已知质量关系为m b=m c)三种物质加热至沸腾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与微观世界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很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分子很小,可以用一般的显微镜看到C.分子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D.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2.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 )A.电子B.中子C.质子D.核子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这是源于发现了( ) A.电子B.中子C.质子D.夸克4.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现象: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推测:分子间有引力C.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间存在空隙D.现象:红墨水滴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与固体相比,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表明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要______(大/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要______(大/小).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越______(大/小).6.把汽油装在滴定管内,适当调节阀门,记录到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 cm3,把其中一个油滴滴在水面上形成最大的油膜面积为3 m2,试估算汽油分子的直径.考点二:内能与改变方式1.在0 ℃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A.具有机械能B.具有内能C. .没有内能D.无法判断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多B.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到零C. 0 ℃物体内能为零D.一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3.关于传导的方向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B.热量能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C.内能能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D.内能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4.如图所示,在用塞子封闭的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子中出现了雾.下面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①瓶内空气内能减少②瓶内空气的温度降低③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④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5.端午节那天,小志给小文小起啤酒时,发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时,内能转化为________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考点三:比热容1.状态一定的某物质的比热容( )A.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B.跟它的质量成反比C.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D.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大小与上述因素无关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加热水和加热液体的烧杯相同3.图(A)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B.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的大C.牛奶的温度变化比水慢D.甲是牛奶温度变化的图象4.一杯热水放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会降低,但其比热容________(填“变”或“不变”),喝掉一部分后,其质量减小,但________仍不变.5.如图是对A、B两种品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进行测试所获得的图象信息.利用该信息和你具有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从该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A.A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B.B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C.A和B两种品牌的保温效果相同D.保温杯在水温较低时能自动加热(2)保温杯周围环境的气温是________ ℃(3)测试过程热水降温的快慢是不同的,热水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越大,降温越________.考点四: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1.如图所示,实验室内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一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高的温度之比为(C煤油=2.1×103J/(kg/℃))( )A. 1∶2B. 2∶1C. 1∶1D. 1∶42.将500 g温度为80 ℃的水兑入2.5 kg温度为20 ℃的水中,假设没有热量的损失,那么平衡后的水温为多少?3.将质量为5千克的铜加热,铜的温度升高了20 ℃,求:铜吸收的热量Q吸.[c铜=0.39×103J/(kg·℃)].备战2020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三:内能参考答案考点一:分子动理论与微观世界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很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分子很小,可以用一般的显微镜看到C.分子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D.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答案】C【解析】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用肉眼或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2.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 )A.电子B.中子C.质子D.核子【答案】A【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这是源于发现了( ) A.电子B.中子C.质子D.夸克【答案】A【解析】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4.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现象: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推测:分子间有引力C.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间存在空隙D.现象:红墨水滴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A【解析】微观粒子无法直接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分子对外表现的宏观现象来感知微观规律,再利用此物理规律解释实际中的现象.本题中涉及的几个现象及推测中,A选项中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没有间隙.在解释固体扩散时,固体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同时也可以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因为分子间没有间隙,分子就无法彼此进入对方.所以由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无法解释扩散现象,所以推测不合理.5.与固体相比,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表明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要______(大/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要______(大/小).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越______(大/小).【答案】小大小【解析】与固体相比,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表明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要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要大,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越小.6.把汽油装在滴定管内,适当调节阀门,记录到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 cm3,把其中一个油滴滴在水面上形成最大的油膜面积为3 m2,试估算汽油分子的直径.【答案】把汽油分子大致看作球形,油膜的厚度就是油分子的直径.根据“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 cm3”可得,一滴汽油的体积:V==0.001 cm3,已知油膜的面积为S=3 m2,所以汽油分子的直径d==≈3.3×10-10m.答:汽油分子的直径约3.3×10-10m.【解析】已知“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 cm3”可计算出一滴汽油的体积,又进而根据一滴汽油所形成的面积,可计算汽油分子的直径.考点二:内能与改变方式1.在0 ℃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A.具有机械能B.具有内能C. .没有内能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在0 ℃的房间内,放在地面上的铅球,虽然温度较低,但具有内能,故B正确,C错误;由于铅球静止没有动能,在地面上,没有势能,所以机械能为零,故A错误,根据题意可以做出判断,故D错误.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多B.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到零C. 0 ℃物体内能为零D.一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答案】A【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A项,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A正确;B项,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不管温度有多低,物体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C项,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0 ℃物体的内能并不为零,故C错误;D项,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D错误.3.关于传导的方向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B.热量能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C.内能能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D.内能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答案】B【解析】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的过程.与物体的内能大小无关.4.如图所示,在用塞子封闭的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子中出现了雾.下面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①瓶内空气内能减少②瓶内空气的温度降低③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④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当瓶塞被崩起时,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在瓶口看到的“白气”;故合理顺序为④①②③.5.端午节那天,小志给小文小起啤酒时,发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时,内能转化为________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答案】机械做功【解析】开启啤酒时,瓶子内气体对瓶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白雾”,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考点三:比热容1.状态一定的某物质的比热容( )A.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B.跟它的质量成反比C.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D.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大小与上述因素无关【答案】D【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无关;故A、B、C不正确;D正确.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加热水和加热液体的烧杯相同【答案】B【解析】物质的比热容不能直接测量,探究过程中是通过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升高温度的多少来判断比热容的大小.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跟物体的质量和种类有关,还跟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液体的质量相等,为防止热量散失的影响要用相同的容器,为了保证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还应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A项,为保证水和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故A正确.B项,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尽量使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一样,但不一定要求酒精灯内的酒精相同,故B错误.C项,为了便于比较水与液体升高的温度差,实验时应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液体,故C正确.D项,为防止热量散失对实验的影响,应让盛放水和液体的容器相同,故D正确.3.图(A)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B.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的大C.牛奶的温度变化比水慢D.甲是牛奶温度变化的图象【答案】A【解析】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结果温度相同,即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故A正确;由图像可以看出,水下降的温度比牛奶升高的温度要小,即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的小.故B、C不正确;将凉牛奶放入热水中时,牛奶吸热、温度升高,水放热、温度降低,直至两者的温度相等,因此甲是水的温度变化图象.故D不正确.4.一杯热水放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会降低,但其比热容________(填“变”或“不变”),喝掉一部分后,其质量减小,但________仍不变.【答案】不变比热容【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只有在状态发生变化时,比热容才会变化,与物质的温度和质量无关,故水温降低时水的比热容不变;水的质量减小时,比热容也不变.5.如图是对A、B两种品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进行测试所获得的图象信息.利用该信息和你具有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从该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A.A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B.B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C.A和B两种品牌的保温效果相同D.保温杯在水温较低时能自动加热(2)保温杯周围环境的气温是________ ℃(3)测试过程热水降温的快慢是不同的,热水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越大,降温越________.【答案】(1)A (2)20 (3)快【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品牌A作保温材料时,水降温慢,因此A材料保温效果好;(2)由图象可知,当温度降到20 ℃时,温度不在变化,所以室温为20 ℃;(3)热水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越大,降温越快;考点四: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1.如图所示,实验室内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一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高的温度之比为(C煤油=2.1×103J/(kg/℃))( )A. 1∶2B. 2∶1C. 1∶1D. 1∶4【答案】A2.将500 g温度为80 ℃的水兑入2.5 kg温度为20 ℃的水中,假设没有热量的损失,那么平衡后的水温为多少?【答案】解:根据题意可知,不计热量的损失时:Q吸=Q放,由Q吸=cm(t-t0),Q放=cm(t0-t)得,cm冷水(t-t0冷水)=cm热水(t热水-t),即:4.2×103J/(kg·℃)×2.5 kg×(t-20 ℃)=4.2×103J/(kg·℃)×0.5 kg×(80 ℃-t),解得:t=30 ℃.答:热平衡后的水温为30 ℃.【解析】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知道热水的质量和初温、冷水的质量和初温,又知道水的比热容,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求水混合后的温度.3.将质量为5千克的铜加热,铜的温度升高了20 ℃,求:铜吸收的热量Q吸.[c铜=0.39×103J/(kg·℃)].【答案】解:铜吸收的热量Q吸=cmΔt=0.39×103J/(kg·℃)×5 kg×20 ℃=3.9×104J.答:铜吸收的热量Q吸为3.9×104J.【解析】根据公式Q=cmΔt可求直接求得铜吸收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