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诫兵篇原文及译文
颜氏家训解释及注解

《颜氏家训》原文、解释及注解前言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必有它赖以立国的优良传统;一个世代昌隆的门第,也必有它赖以持家的宝训。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圣贤相继,德慧相承,教人忠诚老实、尊老爱幼、说话谨慎、行为端正的典籍浩如烟海。
在这些典籍中,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为历代所推崇,是一部影响比较深远的作品。
颜之推(公元513—?),单字介,北朝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早传家学, 12 岁时,适遇湘东王自讲庄、老之学。
之推便预为门徒。
只因淡玄说虚,并非所学?仍然学习《周礼》、《左传》等,博览群书。
初仕梁,为湘东王参军。
后入北齐,任中书舍人,因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应对闲明,又善长于文学,为尚书左仆射祖所赏识,官至黄门侍郎。
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
隋开皇中,太子召为文学,深为礼重,不久因病终。
《颜氏家训》计7 卷20 篇,从居家教子起,逐渐向外扩展,不仅建立了他的家庭伦理观,而且就个人修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也做了具体说明,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我们这次整理选译,侧重于其中所述的人人应遵守的先圣先贤之道。
对于书中涉及的对当时南北习俗、好尚的解析,朝仪装度的差异,以及流行俗语的使用等,做了适当删节。
特别是“书证”“音辞”两篇,基本上是“考据之学”,删掉了部分段落,在此予以说明。
编者1995 年3 月序致篇一、整齐门风提撕子孙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③备矣。
魏、晋已来,所著诸子④,理重事复,递相模敩⑤,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⑥子孙。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⑦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⑧,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⑨耳。
「译文」古代圣贤们的著述,主要是教人行忠孝,至于言语谨慎、行为庄重、立身扬名等道理,也说得很周全。
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书,道理重复,内容雷同,前后照搬,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样。
颜家家训全文及译文

颜家家训全文及译文《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
历代统治者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被后世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可见《颜氏家训》影响之大。
【序致篇】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魏晋已来,所着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已通:以)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
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
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
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
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二十已后,大过稀焉。
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
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序致篇】译文圣贤的书籍,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说话要谨慎,行为要检点,建功立业使名播扬,所有这些也都已讲得很全面详细了。
而魏晋以来,所作的一些诸子书籍,类似的道理重复而且内容相近,一个接一个互相模仿学习,这好比屋下又架屋,床上又放床,显得多馀无用了。
我如今之所以要再写这部《家训》,并非是敢於给大家在办事为人处世方面作什么规范,而只是用来整顿家风,教育子孙后代。
同样的言语,因为是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相信;同样的命令,因为是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执行。
颜氏家训--解释及注解

颜氏家训--解释及注解《颜氏家训》原文、解释及注解前言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必有它赖以立国的优良传统;一个世代昌隆的门第,也必有它赖以持家的宝训。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圣贤相继,德慧相承,教人忠诚老实、尊老爱幼、说话谨慎、行为端正的典籍浩如烟海。
在这些典籍中,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为历代所推崇,是一部影响比较深远的作品。
颜之推(公元513—?),单字介,北朝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早传家学,12 岁时,适遇湘东王自讲庄、老之学。
之推便预为门徒。
只因淡玄说虚,并非所学?仍然学习《周礼》、《左传》等,博览群书。
初仕梁,为湘东王参军。
后入北齐,任中书舍人,因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应对闲明,又善长于文学,为尚书左仆射祖所赏识,官至黄门侍郎。
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
隋开皇中,太子召为文学,深为礼重,不久因病终。
《颜氏家训》计7 卷20 篇,从居家教子起,逐渐向外扩展,不仅建立了他的家庭伦理观,而且就个人修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也做了具体说明,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我们这次整理选译,侧重于其中所述的人人应遵守的先圣先贤之道。
对于书中涉及的对当时南北习俗、好尚的解析,朝仪装度的差异,以及流行俗语的使用等,做了适当删节。
特别是“书证”“音辞”两篇,基本上是“考据之学”,删掉了部分段落,在此予以说明。
编者1995 年3 月序致篇一、整齐门风提撕子孙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③备矣。
魏、晋已来,所著诸子④,理重事复,递相模敩⑤,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⑥子孙。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⑦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⑧,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⑨耳。
「译文」古代圣贤们的著述,主要是教人行忠孝,至于言语谨慎、行为庄重、立身扬名等道理,也说得很周全。
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书,道理重复,内容雷同,前后照搬,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样。
《颜氏家训》原文译文(六)

《颜氏家训》原文译文(六)《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
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共有七卷,二十篇。
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卷三勉学第八【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①,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②汝耳。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③。
及至冠婚④,题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⑤,无履立者,自兹堕⑥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注释】①郑重:此处是频繁的意思。
②寤(wù):通“悟”。
③《礼》:指《礼记》。
《传》:指《左传》。
《论》:指《论语》。
④冠婚:旧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称冠礼,表示已成年。
⑤素业:清素之业,即士族所从事的儒业。
本书《诫兵》篇:“违弃素业。
”义同。
⑥堕:通“惰”。
【译文】从古至今的那些圣明帝王,他们都必须勤奋学习,何况一个普通百姓呢!这类事在经书史书中随处可见,我也不想再多举例,姑且举近世紧要的事说说,以启发开导你们。
现在士大夫的子弟,长到几岁以后,没有不受教育的,那学得多的,已学了《礼经》《春秋三传》。
那学得少的,也学完了《诗经》《论语》。
待到他们成年,体质性情逐渐成形,趁这个时候,就要加倍地对他们进行训育诱导。
《颜氏家训》原文及译文

《颜氏家训》原文及译文
《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家训书籍,由颜之推所著,内容涉及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方式、处世原则等方面,对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道德规范有着深远影响。
以下是《颜氏家训》的原文及译文:
《颜氏家训》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颜氏家训》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时立身立业,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时耳顺从,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但不越过规矩。
这段家训强调了人生不同阶段应有的心态和行为准则,提倡孝顺、忠诚、诚实、宽容等传统美德,对于家族内部的和睦相处和个
人品德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的重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颜氏家训文言文课文翻译

夫风化者,自上而下也。
是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各守其道,此之谓“礼”。
礼也者,教之本也。
教者,政之本也。
政者,民之本也。
民者,国之基也。
是以古之圣王,莫不尚德以教民,导之以礼,齐之以刑,则民安其生,各得其所。
译文:风化,是从上到下逐渐形成的。
因此,父亲慈爱子女,兄长友爱弟弟,丈夫忠诚妻子,各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这就是所谓的“礼”。
礼,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是政治的根本。
政治,是民众的根本。
民众,是国家的基石。
所以,古代的圣王,没有一个不崇尚道德来教育民众,用礼来引导他们,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这样民众就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原文:吾观自古帝王,莫不崇儒尚文,以礼治国。
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是以礼乐教化,民风淳朴,国家长治久安。
译文:我看自古以来,所有的帝王都没有不崇尚儒学,重视文化的,用礼来治理国家。
孔子说:“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来统一他们,使他们有羞耻之心,而且自觉遵守。
”因此,礼乐教化,使得民风淳朴,国家长治久安。
原文:然则,家训者,所以传家之宝也。
吾人处世,必当慎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各守其道,此乃立身之本。
吾人当以此为训,子孙世世传之。
译文:那么,家训,就是传家之宝。
我们在世间行走,必须谨慎自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父亲慈爱子女,兄长友爱弟弟,丈夫忠诚妻子,各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这是立身之本。
我们应当以此为训诫,让子孙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原文:世有浮华,俗尚轻薄。
吾人当立志,崇德尚贤,励志勤学,以求闻达。
勿以富贵骄人,勿以贫贱自卑。
唯有如此,方能立足于世,不辱家门。
世间有浮华,世俗崇尚轻薄。
我们应当立志,崇尚道德,尊重贤人,励志勤学,以求得显达。
不要因为富贵而骄傲,不要因为贫贱而自卑。
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世间,不辱家门。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它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氏家训及文言文翻译

一、作者简介颜之推(531年~591年以后),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
其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
在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西魏破江陵等历史事件中,颜之推曾历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等职。
他一生历经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
在《观我生赋》中,他对于自己身经亡国丧家的变故,以及一生而三化的无可奈何情状,作了痛苦流涕的陈述。
二、内容概述《颜氏家训》共有二十篇,内容涉及家庭教育、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历史典故等多个方面。
其中,序致第一篇主要阐述了作者写此书的宗旨,即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其他各篇则从不同的角度对家庭教育、道德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三、文言文翻译以下为《颜氏家训》部分文言文翻译:1. 原文: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
译文:人民有了,然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然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有兄弟;一家之亲,这三者而已。
2. 原文: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译文:兄弟,是形体分异而气息相连的人。
3. 原文: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译文:我之所以再次写这本书,并不是敢以自己的言行来规范世人,而是为了整齐家门,教育子孙。
4. 原文: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
译文:禁止童子的暴行和恶作剧,老师的告诫不如家仆的指挥。
四、总结《颜氏家训》作为一部古代家训,其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对我国古代家庭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颜氏家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观念,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同时,对《颜氏家训》中的文言文进行翻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文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
历代统治者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被后世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可见《颜氏家训》影响之大。
【教子篇】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书之玉版,藏诸金匮。
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也。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译文: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氏家训》诫兵篇原文及译文
作者:颜之推
颜氏之先,本乎邹、鲁,或分入齐,世以儒雅为业,遍在书记。
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颜氏居八人焉。
秦汉魏晋,下逮齐梁,未有用兵以取达者。
春秋世颜高、颜鸣、颜息、颜羽之徒,皆一斗
夫耳。
齐有颜涿聚,赵有颜最,汉末有颜良,宋有颜延之,并处将
军之任,竟以颠覆。
汉郎颜驷,自称好武,更无事迹。
颜忠以党楚
王受诛,颜俊以据武威见杀,得姓已来,无清操者,唯此二人,皆
罹祸败。
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
侥幸战功。
吾既赢薄,你惟前代,故置心於此,子孙志之。
孔子力
翘门关,不以力闻,此圣证也。
吾见今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
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大则陷
危亡,小则贻耻辱,遂无免者。
国之兴亡,兵之胜败,博学所至,幸讨论之。
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上,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君子所耻也。
然而每见文士,颇
读兵书,微有经略。
若居承平之世,脾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如在兵革之时,构扇反覆,纵横说诱,不识存亡,强
相扶戴: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
诫之哉!诫之哉!
习五兵,便乘骑,正可称武夫尔。
今世士大夫,但不读书,即称武夫儿,乃饭囊酒瓮也。
颜氏的祖先,本来在邹国、鲁国,有一分支迁到齐国,世代从事儒雅的事业,都在古书上面记载著。
孔子的学生,学问已经入门的
有七十二人,姓颜的就占了八个。
秦汉、魏晋,直到齐梁,颜氏家
族中没有人靠带兵打仗来取得显贵的。
春秋时代,颜高、颜鸣、颜息、颜羽之流,只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
齐国有颜涿聚,赵国有颜最,东汉末年有颜良,东晋有颜延,都担任过将军的职务,最终都
遭到悲惨的命运。
西汉时侍郎的颜驷,自称喜好武功,却没有见他
干什么功绩。
颜忠因党附楚王而被杀,颜俊因谋反占据武威而被诛,
颜氏家族中到现在为止,节操不清白的,只有这两个人,他们都遭
到祸患失败。
近代天下大乱,有些士大夫和贵族子弟,虽然没有勇
力习武,却聚集众人,放弃清高儒雅的事业,想侥幸猎取战功。
我
身体瘦弱单薄,又想起过去时代姓颜的人好兵致祸的教训,所以仍
旧把心放在读书做官上面,子孙们对此要牢记在心里。
孔子力能推
开沉重的国门,却不肯以“大力士”闻名於世,这是圣人留下的榜样。
我看到今世的士大夫,才有点气力,就作为资本,又不能披铠
甲执兵器来保卫国家。
而是行踪神秘,穿著奇装异服,卖弄拳勇,
重则陷於危亡,轻则留下耻辱,竟没有谁能幸免这可耻的下场。
国家的兴亡,战争的胜败这类问题,希望你们在学问达到渊博的时候,细心加以研究。
在军队中运筹帷幄,朝廷里参与议政,如果
不尽力为君主出谋献策,商议国家大事,这是君子的耻辱。
然而我
看见一些文人,稍微读过几本兵书,稍懂得一些谋略,如果生活在
太平盛世,就蔑视宫廷,幸灾乐祸,首先起来叛乱,牵连贻害著良;
如果是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就勾结煽动众人反叛,无所顾忌,四处
游说,拉拢诱骗,不识存亡之机,拼命相互扶植拥戴:这些都是招
致杀身灭族的祸很。
要引以为戒啊!要引以为戒!
熟练五种兵器,擅长骑马,这才可以称得上武夫。
当今的士大夫,只要不肯读书,就称自己是武夫,实际上是酒囊饭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