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翻译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翻译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翻译
《诫子书》
三国时期-诸葛亮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带原文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带原文

诫子书余幼好学,壮志凌云。

尝读《论语》,独爱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章。

故知学不可以已,习不可以忘。

是以余虽历尽沧桑,仍怀壮志,欲穷尽天下之学,以济世之急。

然学海无涯,人生有限。

若非勤学苦练,何以济身于世?是以吾儿,汝宜早立志,勤读书,勿负韶华。

夫学,所以求真知,增智慧,修品行也。

不学,则愚昧无知,品行不端,何以立身于世?吾儿,汝须知,学无止境,业精于勤。

子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是故,汝宜立志高远,志在千里。

勿以浅尝辄止,勿以小成自满。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若非持之以恒,何以成大事?读书之余,宜广交益友。

友者,所以辅仁也。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善交益友,可增学识,广视野。

不善交,则易受不良影响,误入歧途。

故宜慎选朋友,与之共进退。

吾儿,汝宜知,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乃立身之本。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汝当以此为座右铭,勤学苦练,自强不息。

夫学,非一日之功,非一夕之果。

汝宜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勿以浮华自误,勿以虚名自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汝宜以学为乐,乐在其中,方能长久。

吾儿,汝宜知,学成之后,当以报国为民为己任。

子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汝当以此为志,不忘国恩,不忘家训。

吾虽老矣,犹望汝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吾儿,汝宜知,世间万物,皆有规律。

学无止境,亦无捷径。

唯有勤奋刻苦,方能登峰造极。

吾虽不能亲自辅导,然吾之心意,尽在斯书。

汝宜熟读深思,慎思明辨,勿负吾望。

译文:诫子书我从小就喜欢学习,壮志凌云。

曾经阅读《论语》,特别喜爱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章节。

因此知道学习不可以停止,练习不可以忘记。

所以尽管我历经沧桑,仍然怀有壮志,想要穷尽天下的学问,以解决世间的急难。

然而学海无涯,人生有限。

如果不勤奋学习,如何能够在世间立足呢?所以我的儿子,你应该早日立志,勤奋读书,不要浪费美好的青春时光。

清·张之洞的《诫子书》原文全文翻译、赏析

清·张之洞的《诫子书》原文全文翻译、赏析

清·张之洞的《诫子书》原文全文翻译、赏析清·张之洞的《诫子书》原文全文翻译、赏析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吾儿知悉(书信开头用语):你出门离国,已经有半个多月了。

我每天都记挂着你。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真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但又一定要让你出门离家,因为希望你能用功上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啊。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现在国家纷乱,外寇纷纷入侵,边疆国土接连失陷,国家腹地亦已危殆。

兴国之道,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国家。

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不止一个,训练军队实在是首要的办法。

你从小就贪玩好动,在书房中,老师一旦离开,你就跳掷嬉笑,什么事情都干。

如今碰上科举已废除,要不你最多也就只能以一个秀才的身份终老,一定不能金榜题名,成为朝廷的官员。

所以学校开始设立,我就送你入学。

那时还有很多前辈不认可这样的做法,但我十分了解你的性情,知你一定不是科举之人,所以排除各种困难送你入学读书,果然除体操外,其他的没一点儿长进。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

然世事多艰,飞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我少年登科及第,自然背负上“清流”之名,如果也要你这样,真的会让我愤懑愧疚得想死。

诸葛亮《诫子书》的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的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的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赏析诸葛亮《诫子书》的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一说诸葛乔)的 .【赏析】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左传》有言曰:“大上(指最高的追求)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 纵观诸葛丞相一生,可以说“三立”兼备。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年青时受三顾之恩,竭诚辅刘相蜀,成为蜀汉的决策者。

当政期间,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政治、经济、军事的政策。

曾五次出兵北上,争夺中原,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第15课《诫子书》翻译

第15课《诫子书》翻译

第15课《诫子书》翻译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可以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是内心淡泊的话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勤奋学习。

不勤奋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全文翻译

诫子书全文翻译

诫子书全文及翻译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七年级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七年级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七年级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简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大目的。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假如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纵、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光阴而奔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诫子书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觉。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说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的。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就就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就就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就就是对社会没有任何奉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当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诫子书赏析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字词: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
宁静专一。

(原文指淡泊宁静)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以观沧海”以塞忠谏
之路”之:的,助词。

养德:培养品德。

译文: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字词: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淡,恬淡。

泊,安静,恬静。

宁:宁静,安定。

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志,(坚定不移的)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译文: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字词: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字词:广才:增长才干。

(名词活用作动词)广,增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才:才干(名词)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以:同样表目的)
译文: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原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字词:.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能:能够。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字词:•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年:年纪。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意:意志。

日;岁月。

原指太阳。

这里指消失。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原文: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字词:遂:最终,终于。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本指树叶凋落)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承接。

世,社会。

译文:最终像枯枝落叶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原文: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字词:•守:困守。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将,连词,又。

复,又;再。

何,怎么。

及,来得及。

译文: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