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
鱼类生态学期末论文--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概述

影响鱼类的生长的因素概述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2010级3班学号:222010602043080孟子豪前言鱼类的生长是受内在的遗传基础和外在的生活条件所制约的[1]。
内在的遗传基础是生长发育的一个前提,而外在的生活条件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二者是互为条件的。
所以我们该如何协调诸多因素,为鱼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呢?在这些因素里面我们又该如何把握呢?正文生长的体内基本因子是物质代谢中的蛋白质代谢,而这个基本引自收到体内很多其他因子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能量的促进作用、酶的作用、物质的转化、细胞的分裂和衰老、细胞和糖核酸的影响、各器官系统的相关活动、以及性产物对他的抑制、神经体液调节、阶段发育和衰老等方面[2],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主要就鱼类的内分泌活动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做详细概述。
鱼类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包括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岛、性腺等一些组织,他们分布于鱼体的全身的各个固定的位置,有的功能单一,有的与其他腺体有密切的联系。
在这些内分泌器官中鱼类的甲状腺激素在生长及器官的形成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此外甲状腺与性成熟和呼吸代谢也有很大的关系[3]。
鱼类生长不仅受到内在因子的影响,外界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在这些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与鱼类直接接触的水环境因子。
水体是鱼类生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发育。
俗话说“鱼水深情”,就如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4]。
饵料食物的供应可能是影响生长的最主要因子,只要食物的数量充足,质量合适,在可以生存的理化环境条件下,鱼是可以达到最大的生长。
不同饵料对象的数量、质量和个体的大小也影响鱼类的生长,热量大的饵料能保证预提较快的生长。
物理因子水温水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其生长、发育、繁殖都受到水温的影响,温度能改变代谢过程的速度,鱼是变温动物,它的代谢强度在适宜温度范围内,一般是与温度成正比的关系[5]。
养殖对象的不同对水温也有差异,一般最适的生长温度为18℃~26℃,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与发育规律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与发育规律鱼类是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对象之一,了解鱼类的生长与发育规律对于养殖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探讨影响其生长与发育的因素。
一、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鱼类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它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卵孵化期,此期间鱼类卵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生理变化,孵化出仔鱼。
仔鱼期是鱼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仔鱼主要依靠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直到能够摄食为止。
进入摄食期后,鱼类开始摄取外界食物,以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
幼鱼期是鱼类生长发育的一个快速增长阶段,鱼类的体长迅速增加,并逐渐形成各种器官和组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类进入青少年期,此时它们的体长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但仍在继续生长。
最后是成鱼期,这是鱼类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鱼类的体长增长速度进一步减缓,器官和组织已经基本形成。
成鱼期的鱼类主要是为了繁殖和生存,而不是为了生长。
二、影响鱼类生长与发育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鱼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最为良好。
2. 饲料与营养: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成分对鱼类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饲料选择和营养配比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3. 水质: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
合适的水质条件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等,如果水质不符合鱼类的生存要求,会导致它们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4. 光照:光照是鱼类生长发育中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鱼类的食欲和新陈代谢,对于鱼类的正常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5. 安全环境:鱼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更加顺利。
减少病害、减少捕食者的威胁以及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都是保障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
三、结论对于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与发育规律的了解,可以帮助养殖业者制定合理的养殖管理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鱼类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淡水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淡水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一)生长鱼类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鱼在性成熟前生长速度快,性成熟后生长速度慢。
在从鱼苗到成年鱼的生长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的绝对生长速度(日增重)逐渐增大,相对生长速度(日增童占体重的百分率,也被称为日增长率或日增重率)逐渐下降。
主要养殖鱼类鱼苗的相对生长速度通常是下塘前3~10天最大,日增长率为15%~25%,日增重率为30%~57%,以后,相对生长速度逐渐减小。
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一般在孵化后到第3~4年绝对生长速度最大;2岁的鲤鱼、鲫鱼、鳊鱼和鲂鱼绝对生长速度最大。
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
1.性别多数雄性鱼比雌性鱼性成熟早,雄性鱼生长高峰提前结束。
因而,雄性鱼体格比雌性鱼小。
2.饵料在饲养密度和水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数量适宜和质量好的饵料,鱼类的生长速度快;使用数量少和质量差的饵料,鱼类的生长速度慢。
应当注意的是,投入饵料过多,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是水体浮游生物过分生长,导致水体缺氧而使鱼类死亡。
3.密度在水质和饵料一定的条件下,鱼类的养殖密度越大,生长越缓慢。
这主要是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鱼类对饵料和溶解氧等资源的竞争越剧烈,鱼类因不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其他适宜的环境条件而限制了生长。
- 1 -。
鱼类生长三要素与池塘养鱼现代化

鱼类生长三要素与池塘养鱼现代化提要:本文阐述了影响鱼类生长的三要素——水温、溶氧、饲料的重要性,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调整养殖结构,实现池塘养鱼现代化,就必须紧紧围绕三要素,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加强和控制三要素,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就能取得最佳养殖效果。
鱼类栖息在水中,其生长发育受到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尤以水温、溶氧、饲料最为重要,称为鱼类生长三要素。
三者互相关联,又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不容否认,传统养鱼方法也表现出了一些弊端,特别是在如何充分发挥三要素的潜能方面受到制约,从而限制了养殖结构的调整,名贵水产品的发展和产量的继续提高,使池塘养鱼仍然局限在几种常规鱼类和在一定的产量上徘徊。
笔者认为,池塘养鱼现代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新的工业产品,紧紧围绕和强化鱼类生长三要素,使之能够对任何鱼类进行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也就是运用新的手段给池塘创造新的更加卓有成效的条件以提高水体的生物生产力。
一、最适温度是鱼类快速生长的前提鱼类属变温动物,外界温度影响鱼体内的酶活性和代谢速率,从而表现为摄食强度和生长速度的变化。
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鱼类体内的酶活性最强,代谢旺盛,摄食量增加,对饵料的消化吸收完全,生长速度最快。
高于和低于最适温度,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在漫长的冬天,鱼类可以不摄食或很少摄食,也不会生长;高于适温时就会减少或停止摄食,甚至出现死亡。
各种鱼类对温度都有不同的要求,都有不同的适宜温度、干扰温度和致死温度。
一般养殖鱼类可分为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
温水性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
水温大约28℃及28℃以上时,鲤科鱼类的生长受到抑制。
鲤鱼摄食强度最高,生长最快是在23~27℃。
冷水性鱼类的适宜水温为10~19℃。
如果溶氧特别丰富,22℃时也可以存活较短时期,22℃以上大多都要死亡,20~21℃作为鲑鳟鱼类所允许的上限温度。
所谓“干扰温度”是指鱼类表现出不安定或改变行为的温度,这可能反映鱼类接触到的温度引起的生理学干扰。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与生长速度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与生长速度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对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科学管理技术。
一、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是指从仔鱼时期到成鱼时期所经历的时间段。
不同种类的养殖鱼类在生长周期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1 鱼类的种类不同种类的鱼类在生长周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般而言,肉食鱼类如鲤鱼、鲈鱼和鲑鱼等生长周期较长,需要经历数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市场销售的标准大小。
而草食鱼类如草鱼和鳜鱼等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只需数月即可达到市场销售的尺寸。
1.2 养殖环境条件养殖环境的温度、光照、水质等因素也对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较高、光照充足、水质优良的环境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缩短生长周期;而温度较低、光照不足、水质较差的环境则会延长其生长周期。
1.3 饲料管理饲料是养殖鱼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饲料管理能够提高养殖鱼类的饲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
适量、均衡、营养丰富的饲料,以及科学的喂养技术,能够满足鱼类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其快速生长。
二、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是指在生长周期内,鱼类体重和体长的增长速率。
与生长周期一样,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1 鱼类的种类不同种类的鱼类生长速度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而言,草食鱼类的生长速度较快,如草鱼、青鱼等;而肉食鱼类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如鲤鱼、鳜鱼等。
这与鱼类的食性、生理特性等有关。
2.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有着重要影响。
提供适量的饲料、科学调配饲料配方、合理的喂养频次和方式可以促进鱼类消化吸收和利用饲料,加快其生长速度。
2.3 养殖条件养殖环境条件的优劣也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
理想的水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能够提供鱼类所需的舒适环境,促进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而水体温度作为其中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对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和相应的调节方法。
一、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水体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鱼类的新陈代谢、食欲、免疫能力和生理活动等。
合适的水体温度可以提高鱼类的饲料转化率、促进其生长发育,而过高或过低的水体温度则会导致鱼类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1. 高温环境的影响水体温度过高会导致鱼类代谢加快,消耗过多的能量,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此外,高温环境还会导致鱼类食欲减退,消化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影响其对饲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同时,高温还会诱发鱼类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
2. 低温环境的影响水体温度过低会导致鱼类的代谢减缓,影响其生长发育。
低温环境下,鱼类的食欲会降低,消耗的能量减少,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
此外,低温环境还会降低鱼类的消化功能和吸收能力,影响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同时,低温还会影响鱼类的免疫功能,使其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增加疾病的风险。
二、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原因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主要源于其对鱼类新陈代谢、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首先,水体温度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速率,高温环境加快鱼类代谢,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低温环境则减缓鱼类代谢,消耗较少的能量,进而影响其生长速度。
其次,水体温度还会直接影响鱼类的消化功能和吸收能力,高温环境下消化功能下降,低温环境下消化功能减缓,从而影响鱼类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最后,水体温度还会对鱼类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高温环境下免疫功能下降,低温环境下免疫功能减弱,鱼类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三、调节水体温度的方法为了保证鱼类养殖的良好生长发育,合理调节水体温度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调节水体温度的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1. 温度调控系统在养殖池或箱中安装温度调控系统,通过控制加热器或制冷器的启停来调节水体温度。
水产养殖专业复试题及答案

水产养殖专业复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水产养殖中,下列哪项是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因素?A. 水温B. 光照C. 饲料D. 氧气答案:C2. 在水产养殖中,下列哪个不是常见的鱼类疾病?A. 白点病B. 烂尾病C. 红斑病D. 禽流感答案:D3. 下列哪种饲料不适合养殖鱼类?A. 鱼粉B. 豆粕C. 玉米D. 塑料颗粒答案:D4. 在水产养殖中,以下哪个不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A. 赖氨酸B. 蛋氨酸C. 色氨酸D. 谷氨酸答案:D5. 以下哪种水质参数对鱼类生长没有影响?A. pH值B. 溶解氧C. 氨氮D. 温度答案:D(温度对鱼类生长有重要影响,此题为陷阱题)二、多项选择题6. 水产养殖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鱼类的繁殖?A. 水质B. 饲料C. 光照周期D. 温度答案:ABCD7. 在水产养殖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水生植物?A. 水葫芦B. 浮萍C. 睡莲D. 仙人掌答案:ABC8. 下列哪些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消毒剂?A. 漂白粉B. 碘伏C. 高锰酸钾D. 硫酸铜答案:ABCD9. 在水产养殖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A. 定期更换水质B. 合理投喂饲料C. 增加光照时间D. 使用抗生素答案:AB10. 以下哪些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养殖模式?A. 池塘养殖B. 网箱养殖C. 流水养殖D. 室内养殖答案:ABCD三、简答题11. 简述水产养殖中水质管理的重要性。
答案:水质管理在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良好的水质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鱼类的免疫力,促进鱼类的快速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12. 描述水产养殖中疾病预防的一般措施。
答案:疾病预防的一般措施包括:定期检测水质参数,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加强养殖鱼类的健康管理,及时发现并隔离病鱼。
四、论述题13. 论述水产养殖中饲料选择的重要性及其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影响鱼类生长的七种水体因素

影响鱼类生长的七种水体因素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很多,但水体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色养鱼用水根据水中所含水生生物种类的不同,一般要求水色呈茶褐色、淡褐色、豆绿色。
如果水体呈灰色、蓝色或棕红色,水面出现一层油膜或绿色的浮膜、水质发生异味,这种水叫“老水”,对鱼的生长不利,遇此情况应抽出l/3老水补充同量新水。
二、透明度一般要求养鱼用水透明度为3O-4O公分,这种水属营养型水和肥水。
若透明度低于2O公分说明水质肥度太大,水质要变坏。
反之,若透明度大于4O公分,说明水体中饵料生物量少,不适宜鱼类生长。
三、水温养殖鱼类最适水温为23-29摄氏度。
水温过高会影响鱼类生长,因此,夏季若水温超过29摄氏度应采取降温措施。
水温过低会增加饲料消耗,同样不利于鱼类生长。
四、溶氧水体中的溶氧是鱼类的生命元素。
鱼类对水体中溶解氧的要求是5-8毫克/升。
一般不低于3毫克/升,若低于2毫克/升时,鱼类就会浮头,严重时造成浮头死亡。
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必需元素,在直射阳光照射下,水中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如果养鱼用水太瘦,水生浮游生物光合作用减弱,鱼类易浮头。
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过高,一般要求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8O毫克/升以下,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鱼类危害最大。
六、ph值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
淡水养殖要求ph含量为6.5-8.5,当水中ph值低于5.5或高于9时,不能作为养殖用水。
偏酸的水质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降低鱼类的载氧能力造成缺氧症。
碱性过高的水会腐蚀鱼的鳃组织,使其生长受阻。
七、氨氮化合物氨气主要由水中有机物质在缺氧情况下分解产生,一般池水中氨的含量较小,尚不足为害。
在高密度饲养的鱼塘中,当水流不畅、换水不及时、水中残饵及排泄物缺氧时,氮的含量增高,会引起鱼类中毒、生长受阻。
氮化合物以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三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主要由肥料或生物尸体经细菌分解或投放化学氮肥溶解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间接危害,如在6 酸性环境中细菌、藻
2. 溶解氧
? 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鳃来吸收水中溶解的氧 气。少数鱼类尚具有辅助呼吸器官。
?. 二氧化碳
? 来源于各种水生生物的呼吸及有机物 质的氧化分解。除了以游离状态存在外,还 有以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水中高 浓度的二氧化碳阻止了血液中二氧化碳向外 弥散,导致鱼体内积累大量的碳酸,使血红 蛋白氧饱和张力比正常的要高,因而尽管吸 入多量的氧气,但血液还是充氧不足。
8
4. 硫化氢(H2S)
? 在缺氧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含氮有机物 分解而成,或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 原而成。氨亦是水生生物代谢的最终产物, 一般以氨的形式排出体外,与水接触后, 即生成铵离子而建立了化学平衡,平衡时 氨及铵离子总量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 pH值越小,温度越低,氨的比率也越小, 反之则大。
10
五、光照
? 每种鱼都有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养 殖生产上总是抓住各种鱼类的适温季节,进 行强化培育,以充分发挥鱼的生长潜力。一 般鱼类的最适生长的温3 度范围多在 20—30℃
三、盐度
? 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盐类,主要通过渗透压影 响鱼体。
? 鱼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因种而异。 ? 各种鱼类能够在不同盐度的水域中正常生活,
? 是在溶氧不足时,含硫的有机物经嫌气性 细菌分解产生,或者是富含硫酸盐的水质, 经硫酸盐细菌的还原作用而生成。
? 当增加水中溶氧时,硫化氢即可被氧化而 消失。
?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很强,易与血红 蛋白中的铁化合而失去载氧能力。虹鳟幼 鱼的阈值致死浓度为90.0087mgH2S/L。
5. 氨(NH3)
? 鱼类不但能感受声音,而且许多种类还能发 出声音。许多鱼类的发声器官是具有特殊肌 肉组织的鳔。
13
七、电流
? 鱼类对电流反应灵敏,同时有许多鱼类能用 发电器官放电,在其身体周围形成电磁场。
? 鱼类所进行的放电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用于 攻击或自卫的强放电和具有信号作用的弱放 电。
? 现代渔业已进行电流捕鱼,或利用电流将鱼 引向集鱼工具,或使鱼类发生暂时性休克麻 痹以利捕捞。此外电流还可用于电拦鱼装置,
14
使鱼类不能接近水电站的涡轮机或进入灌溉
八、底质及悬浮物
? 底质有砂砾、软泥、岩石及珊瑚礁等类型。 底质与鱼类的繁殖、索饵和越冬均有密切关 系。
? 水中悬浮微粒在许多方面对鱼类产生影响:
– 首先是悬浮微粒对鱼类的 机械作用。 – 其次,悬浮微粒过多时,将导致水的混浊度增
大,透明度降低 ,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 – 第三,水中大量存在的悬浮微粒会使鱼类造成
? 光线的刺激,通过视觉器官和中枢神经,影 响到内分泌器官特别是脑垂体的活动,从而 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发育。
? 经实验证明,较长时间的光照,不一定能取 得较好的生长效果。
? 光照因子对生殖腺的发育也有一定关系,国 外已有报道。用控制光照和温度办法,可控 制鲻的生殖腺发育,使它的卵巢在非繁殖季 节能很好地发育起来11,可使鱼提早产卵。
? 很多鱼类对于光线有明显的趋光性,这 一原理目前已被应用到灯光捕鱼,如蓝圆鲹、 金色小沙丁鱼、鳀鱼、银汉鱼等均有显著趋 光性。 ? 鱼类的胚胎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条件, 光与鱼类体色的变化具有密切联系。
12
六、声音
? 鱼类能感受机械振动、次声波、声波和超声 波。
? 鱼类对声音的感受器主要是测线器官、内耳 下部的球状囊和瓶状囊。
? 养鱼池一般都要求保持 pH值在中性或弱碱 性的。
? 鱼在水中活动,必须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 这样才能保持它们的生命活动。因此,水 中含氧量的多少,会影响到鱼的生长,氧 气不足时,生长会缓慢。
? 水中盐类总浓度必然5影响于鱼的渗透压调
1. pH对鱼类的影响
? (1)在酸性水体内,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 值下降,使一部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完全 受阻,因而减低其载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尽管水中含氧量较高,鱼类也会缺氧。
? 溶氧不仅对鱼类有直接影响,而且亦产生间 接影响: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 生,为养殖鱼类提供更多的食料。溶解氧不 足,可能引起嫌气性细菌的滋生,对鱼类和 天然饵料起到毒害作用或不良影响。
? 鱼类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 严重缺氧时,则产生“浮头”现象。若水体 含氧量继续锐减,鱼类将陷入麻痹状态,最
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
?
? 温度、盐度、酸碱度 ? 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氨 ? 光、声、电 ? 底质、悬浮物 ? 水流、水压 ? 污染物
小组成员:肖康楠、薛长春、金俊杰、刘家根
1
一、饵料
?
食物的供应可能是影响生长的最主
要因子,只要食物的数量充足,质量合适,
在可以生存的理化环境条件下,鱼可以达
到最大的生长。饵料的数量、质量和个体
与其具有完善的生理调节机制有关。 ? 很多鱼类对于盐度的缓慢变化,表现出很大
的忍耐性,这一特点在生产上颇多利用。 ? 盐度变动对于鱼类的影响常表现在鱼类的繁
殖方面:胚胎发育、浮性卵在水层中的垂直 4
四、化学因子
? 鱼类对水质的适应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这 个范围,不仅生长受到阻碍,而且还会有 死亡的危险。
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窒息死亡。 15
九、压力与深度
? 水的压力大小与深度有关, 水域的深度差别限制鱼类的 分布。
? 深海鱼类长期栖息在很大水 压下,骨胳和肌肉等都有特 殊的适应:骨胳薄而疏松, 且富有弹性,连接骨与骨之 间的腱亦比较疏松而易于分 离,身体两侧的肌肉16松弛不
十、水体的大小
? 容纳鱼的总容积的大小,可以影响鱼的生长。 渔民早有“宽水养大鱼”的经验。大水体中 氧气充足、饵料丰富,栖息、活动场所广阔, 生长强度就高,个体长得大。
大小均影响到鱼的生长。鱼类各不同阶段
是对食物的品种和数量有不同的要求。
2
二、水 温
? 鱼类是变温动物。 ? 温度对鱼类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开始繁殖、
索饵、越冬的信号因子 ,成为这些过程开始 的天然刺激条件。温度是影响鱼体生长的重 要因素。温度能改变代谢过程的速度,在适 温范围内,代谢强度与温度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