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繁殖与发育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与发育规律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与发育规律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与发育规律鱼类是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对象之一,了解鱼类的生长与发育规律对于养殖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探讨影响其生长与发育的因素。

一、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鱼类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它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卵孵化期,此期间鱼类卵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生理变化,孵化出仔鱼。

仔鱼期是鱼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仔鱼主要依靠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直到能够摄食为止。

进入摄食期后,鱼类开始摄取外界食物,以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

幼鱼期是鱼类生长发育的一个快速增长阶段,鱼类的体长迅速增加,并逐渐形成各种器官和组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类进入青少年期,此时它们的体长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但仍在继续生长。

最后是成鱼期,这是鱼类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鱼类的体长增长速度进一步减缓,器官和组织已经基本形成。

成鱼期的鱼类主要是为了繁殖和生存,而不是为了生长。

二、影响鱼类生长与发育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鱼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最为良好。

2. 饲料与营养: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成分对鱼类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饲料选择和营养配比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3. 水质: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

合适的水质条件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等,如果水质不符合鱼类的生存要求,会导致它们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4. 光照:光照是鱼类生长发育中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鱼类的食欲和新陈代谢,对于鱼类的正常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5. 安全环境:鱼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更加顺利。

减少病害、减少捕食者的威胁以及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都是保障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

三、结论对于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与发育规律的了解,可以帮助养殖业者制定合理的养殖管理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鱼类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带鱼的生长发育过程

带鱼的生长发育过程

带鱼的生长发育过程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其中包括了众多不同种类的鱼类。

而带鱼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鱼类,其生长发育过程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带鱼的生长发育过程,从幼鱼到成鱼的不同阶段。

带鱼的繁殖与生长带鱼通常在温暖的海洋和河口区域繁殖。

成熟的雌性带鱼会产卵,雄性带鱼则会产生精子。

雌性带鱼将卵子散布在水中,而在此期间雄性带鱼会释放精子进行受精。

受精完成后,卵子会漂浮在水中。

孵化期进入孵化期后,卵子将经历一系列变化。

首先,卵子的外层会变硬,形成一个保护层来保护里面的胚胎。

然后,胚胎会开始分裂,形成一个个小的细胞。

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将会孵化出来。

孵化后的幼鱼被称为仔鱼。

它们非常小,全长约为3-5毫米,身体呈透明状。

仔鱼会依靠卵黄囊中储存的营养来生存,并逐渐开始进行摄食。

幼鱼期在幼鱼期,仔鱼会迅速生长。

它们会吃掉水中的浮游生物,如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以获取营养。

同时,幼鱼还会游离在水表层附近,以避免被掠食动物捕食。

在幼鱼期,它们会逐渐形成鱼鳞和鱼鳍,身体逐渐变得有颜色。

此外,幼鱼会逐渐增长体长,但相对于成鱼来说,它们还是很小。

幼鱼期的持续时间因带鱼的种类而有所不同,通常为数月至一年左右。

稚鱼期稚鱼期是带鱼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带鱼的身体开始迅速长大,并逐渐形成它们独特的外形特征。

稚鱼的体长会在几个月内迅速增长,从几厘米长到十几厘米长。

除了体长的增加,稚鱼也会逐渐发育出不同的器官,如鳞片、鳍和头部特征。

它们的鳞片会变得更加发达和坚硬,以提供更好的保护。

稚鱼还会开始进食更大的食物,如小型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成鱼期当带鱼进入成鱼期时,它们的生长速度会开始放缓,并且不再经历显著的改变。

成鱼的体长通常可以达到几十厘米至一米以上,根据不同的鱼种而有所不同。

除了体长的增加,成鱼的身体颜色也会变得更加鲜艳和有吸引力。

成鱼之间会逐渐分化出雌性和雄性的特征,如体型和颜色上的差异。

鱼类的繁殖和发育阶段的划分鱼类的性成熟鱼类性成熟的年龄

鱼类的繁殖和发育阶段的划分鱼类的性成熟鱼类性成熟的年龄

鱼类的繁殖和发育阶段的划分第一节鱼类的性成熟◆鱼类性成熟的年龄及其变动1、鱼类经生长发育达到初次生殖,即标志其进入性成熟期。

香鱼(初次性成熟)2、在性别上,通常雄鱼比雌鱼的性成熟年龄要早,个体小。

虹鳟鱼(上:雌鱼,下:雄鱼)3、鱼类的性成熟年龄是种的特性之一,和种生长特性以及对于生活环境条件的适应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低龄性成熟类型性成熟年龄为l龄或1龄以下。

例如洄游性的香鱼为1龄性成熟。

*高龄性成熟类型性成熟年龄在10龄左右或更高。

如大型鲨鱼。

鲨鱼*中等年龄性成熟类型大多数鱼类属这类型,性成熟年龄为2—3龄或4—5龄。

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外界因子很多,主要有水温、光照、盐度和水流等。

▲ 水温生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同种鱼,达到性成熟所需时间不同。

例如鲢以华南地区为最短,最小为2—3龄,黑龙江地区则需5—6龄。

▲ 光照大部分鱼类性腺的发育需要光照。

▲ 盐度盐度对于洄游性鱼类和咸淡水鱼类的性成熟有重大影响。

例如鲻鱼的性成熟也必需经过海水过渡的阶段。

◆鱼类的性周期鱼类达到性成熟后,性腺周期发育,此发育周期就是性周期。

其实质是指每批卵母细胞从形成到发育成熟所经历的周期。

按鱼类性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三种类型:1、性周期为一年的类型大多数鱼类的性周期为一年,性腺由排出性产物后至下一批性产物的成熟,大体要经历一年时间。

例如草、青、鲢、鳙在自然条件下,性周期大多为一年。

2、短性周期类型此类型的性周期远不足一年,大多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性鱼类。

例如罗非鱼的性周期为45—60d左右;食蚊鱼两次生殖相隔数月。

食蚊鱼3、性周期为二年的类型大部分鲟形目鱼类的性周期长达二年,甚至更长,即性腺隔年成熟一次。

◆ 鱼类性腺发育程度的测定1、成熟系数成熟系数是指性腺重量和鱼体重量(或去内脏后的体重)的百分比,是衡量性腺发育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成熟系数=性腺重/体重(去内脏后的体重)*100%如梁子湖青梢红鮊的性腺从3月下旬开始发育,至5月下旬其成熟系数达到最大值,雌鱼为16.7%左右,雄鱼为6.5%左右,这时正是青梢红鮊的生殖季节。

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温度:鱼类生长适宜的水温范 围因种类而异
食物:鱼类通过摄取食物获得 所需的营养物质
生长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 鱼类生长的内在 因素,决定了个 体生长潜力和速 度
环境因素:包括 水温、水质、食 物供应等,影响 鱼类生长的速率 和健康状况
营养因素:提供 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维生素等 营养物质,促进 鱼类生长
养殖业中鱼类生长与繁殖的实 践案例
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鱼类生长与繁殖的实践应用有助于保护濒危鱼类, 通过人工繁殖和养殖,增加种群数量,缓解野生 资源的压力。
鱼类生长与繁殖的实践应用有助于改善水域生态 环境,通过合理投放鱼苗和养殖管理,提高水体 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鱼类生长与繁殖的实践应用有助于发展可 持续的水产养殖业,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 和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满足 市场需求。
营养因素:鱼类的繁殖需要充足的营养,营养不良会影响繁殖。
鱼类的繁殖与生长 的关系
繁殖对生长的影响
繁殖频率:繁殖频率对鱼类生长的 影响,高繁殖频率可能导致鱼类生 长缓慢。
繁殖方式:不同繁殖方式对鱼类生 长的影响,如卵生或胎生等,可能 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繁殖周期:繁殖周期的长短对鱼类 生长的影响,较短的繁殖周期可能 促进鱼类生长。
通过研究鱼类生长与繁殖的规律,可以预测未来水域生态系统的变 化趋势,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鱼类生长与繁 殖研究有助于 保护濒危物种
和生态平衡
鱼类生长与繁 殖研究有助于 提高养殖业产 量和经济效益
鱼类生长与繁 殖研究有助于 探索生物进化 机制和生物多
样性

鱼类苗种繁育操作规程

鱼类苗种繁育操作规程

鱼类苗种繁育操作规程鱼类苗种繁育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促进鱼类的繁殖和苗种的生长发育,为了保证繁育操作的顺利进行和苗种的良好品质,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下面是一份针对鱼类苗种繁育的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整个过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筹备阶段1. 选定繁殖鱼种:根据需要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繁育的鱼类品种,并了解该品种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和饲养要求等。

2. 确定繁育场地:选择适合繁育的场地,如养殖池塘、温室、水族箱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水质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环境调节准备。

3. 准备繁育设备和材料:根据所选鱼类品种和繁殖方式,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材料,如繁殖箱、网箱、过滤器、氧气泵等。

同时准备好鱼类的饲料和药品,保证苗种繁育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繁殖阶段1. 选种和基础管理:从具有优良遗传质量的亲本中挑选和配对,保证后代有较好的遗传潜力。

同时对亲本进行基础管理,包括饲养、疫病防治等,保持其身体健康和繁殖潜力。

2. 促性成熟:根据不同鱼类品种和繁殖方式,使用适当的促性成熟方法。

一般包括温度调控、光照调控、饲料调控等。

确保鱼类个体达到性成熟状态,准备交配和产卵。

3. 交配和产卵:根据品种特性和繁殖方式,选择适当的交配方法。

一般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种方式。

交配完成后,提供适合产卵的环境,如水温、水质、饲料等条件,促使雌鱼产卵。

4. 孵化和育苗:将产卵的鱼卵分离出来,放入孵化箱或孵化池中,提供适宜的水温和水质条件,促使卵孵化。

孵化完成后,将幼鱼转入育苗箱或育苗池中,提供合适的饲料和环境条件,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三、管理阶段1. 饲养管理:根据鱼类的生长特性和需求,合理调控饲养密度、饵料投喂量、水质控制等,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良好品质。

2. 疫病防治:定期进行疫病的防治工作,如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进行疫苗接种、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确保苗种的健康和存活率。

3. 定期评估和选种:根据苗种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定期对苗种进行评估和选种工作,保证苗种的优良性状和遗传质量。

养殖鱼类的繁殖行为与繁殖方式

养殖鱼类的繁殖行为与繁殖方式

养殖鱼类的繁殖行为与繁殖方式鱼类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脊椎动物之一,其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也非常丰富多样。

在养殖鱼类的过程中,了解鱼类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对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保持种群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养殖鱼类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一、繁殖行为1. 抱卵行为许多鱼类都会进行抱卵行为,即雄鱼和雌鱼为了孵化卵子而进行特定的行为。

例如,部分观赏鱼,如孔雀鱼和剑尾鱼,通常是雄性鱼负责孵化卵子。

在抱卵行为中,雄性鱼会将雌性鱼产下的卵子收集到自己的嘴里,并将其保护起来,直到卵子孵化出幼鱼。

2. 繁殖舞蹈一些鱼类在繁殖期会进行特殊的舞蹈来吸引异性。

这些舞蹈通常包括摆动身体、扇动鳍片、变换颜色等动作。

例如,鲑鱼在洄游期间会进行美丽壮观的跳跃,以吸引雌鱼注意。

3. 灌溉巢穴一些鱼类在繁殖季节会挖掘巢穴,并通过灌溉巢穴来提供更适宜卵的孵化环境。

例如,康吉鳗会挖掘大约1米深的巢穴,并用嘴巴将水灌入巢穴中,保持卵子的湿润维持卵的健康发育。

二、繁殖方式1. 卵生卵生是鱼类最常见的繁殖方式之一。

在这种方式中,雌鱼会将卵子产到水中,然后雄鱼会释放精子进行受精。

卵子随后会漂浮在水中,直到孵化成幼鱼。

这种方式适用于许多养殖鱼类,如金鱼和七彩神仙鱼。

2. 胎生胎生是一种少数鱼类的繁殖方式,其中雌性鱼会将卵子连同虫卵一起孵化在体内,并产下幼鱼。

这种方式在雷电鱼和鲨鱼等一些物种中很常见。

胎生方式使幼鱼得到更多的保护和营养,提高了存活率。

3. 子宫孵化子宫孵化是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只存在于一些特定的鱼类中,如卡路里鱼和口孵型鱼。

在这种方式中,雌性鱼会将卵子产到体内,并在子宫中孵化,直到孵化出幼鱼。

子宫孵化方式使幼鱼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照顾。

总结:在养殖鱼类的过程中,了解不同鱼类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对于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鱼类的繁殖行为,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养殖环境,创造更适宜的繁殖条件。

同时,根据鱼类的繁殖方式,我们可以在养殖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幼鱼的存活率和饲养效率。

鱼类的繁殖和生命周期

鱼类的繁殖和生命周期

水草丰茂的水域。
求偶行为
02
部分鱼类会通过特定的求偶行为吸引异性,如展示鲜艳的色彩
、发出特定的声音等。
繁殖季节
03
鱼类的繁殖季节通常与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亲代抚育行为及其意义
亲代保护
部分鱼类在产卵后会留在产卵场保护卵和幼鱼,避免其受到天敌 的捕食。
营养供给
有些鱼类在幼鱼孵化后,亲鱼会提供一段时间的营养供给,如分泌 乳汁等。
提供营养和氧气。
繁殖优势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方式具有较高 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
下进行繁殖。
不同繁殖方式的比较
繁殖效率
卵生鱼类的繁殖效率较高,一次可产大量卵;胎生鱼类和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效率相对较低。
受精方式
卵生鱼类采用体外受精方式;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采用 体内受精方式。
仔鱼成活率
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的仔鱼成活率较高;而卵生鱼类的 仔鱼成活率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水质净化
部分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有助于净化水质。
生物多样性维护
鱼类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活动对鱼类生命周期的影响
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种群 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 绝,破坏生态平衡。
水域污染
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 等污染物排入水域,对 鱼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 重影响。
产卵场所
多选择水流较缓、水草茂盛或石砾、树根较多的地方 作为产卵场所。
卵的性质
卵黄含量丰富,呈圆球形或椭球形,具有粘性或附着 性,可附着在水草、石砾等物体上。
胎生鱼类繁殖方式
体内受精
雌鱼在体内与雄鱼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发育成仔鱼后产出。

鲫鱼是怎么繁殖的?鲫鱼的发育过程简介

鲫鱼是怎么繁殖的?鲫鱼的发育过程简介

鲫鱼是怎么繁殖的?鲫鱼的发育过程简介鲫鱼是怎么繁殖的?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生活在中国各大水系,也是可以人工养殖的鱼类之一。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鲫鱼的发育过程,供养殖鲫鱼的朋友们参考。

一、鲫鱼是怎么繁殖的鲫鱼一般在每年的3-7月份左右进行产卵,具体时间与鲫鱼品种以及具体所处地区有关。

鲫鱼在繁殖季节时,雌性鲫鱼会在水草繁茂处或者是石头较多处产卵,多将卵子产于水草、石块、枯枝等附着物上。

产卵结束后,雄鱼会在卵子上排出精子,二者结合形成受精卵,最后孵化出小鱼。

二、鲫鱼的发育过程简介(1)卵期:鱼类在鱼卵膜内进行发育的时期。

(2)仔鱼:鱼苗脱膜孵化而出,口尚未开启,主要以卵黄为营养,属于内源性营养性质。

(3)仔鱼后期:鱼苗开始依靠外源性营养进行发育与生活,并且此时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4)稚鱼期:体型迅速趋近于成鱼,消化器官也开始往成鱼方向发育,结束的基本标志为鳞被发育完全及完全变态。

(5)幼鱼期:体形与成鱼相同,但是性尚未成熟的当年生幼鱼,并且斑纹和色泽也仍在发生变化。

(6)未成熟鱼期:形态和成鱼完全一样,但是性腺尚未成熟,一般是从当年生幼鱼向性成熟转变的时期。

(7)成鱼期:第二性征发达,已经具备生殖能力,并且在每年的繁殖季节中进行繁殖。

(8)衰老期:生殖机能开始衰退,生长速度缓慢。

三、鲫鱼的养殖方法1、处理池塘(1)要求水深超过1.5米,适宜水深为2-3米,池底的淤泥厚度为10-15厘米。

(2)放苗前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200-250毫克/升)或漂白粉(20毫克/升),消毒2-3天后注入新水。

(3)放苗前1-2天,全池泼洒2.5%敌百虫粉剂。

2、投放鱼苗(1)水温稳定在10°C以上时开始放苗。

(2)若规格为40-60克/尾,放养密度为1500-2000尾/亩;若规格超过60克/尾,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亩。

若是要培育鱼种,放养密度为0.8-1.2万尾/亩。

(3)训食成功后,每亩池塘放养150-200尾规格为20-60克的鲢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4/18
5
一、性 腺 -卵巢
大小
成对:对称:大小、体积、位置。多数) 不对称:香鱼→左大右小,左前右后 不成对:七鳃鳗→体腔前端; 黄鳝→左卵巢,右膀胱?
卵巢
形状
棒状→多(梭鱼、鲤);分叶→香鱼 长袋状→七鳃鳗;皱长、方形→鳗鲡 无固定形状
卵粒→一般黄 食物→香鱼:自然、硅藻→棕黄
颜色
人工饲料、鱼粉→淡黄
发育→ 香鱼:无色透明 →肉红 →淡黄(与卵 黄沉积率及其血管丰富程度有关) 6
2019/4/18
性腺 –常见鱼类卵巢的颜色
鳊→浅黄 香鱼→橘黄、棕黄 红鳍原鲌→灰色 鲇→草绿 南方大口鲇→黄 鳗鲡→白色 鳇→灰黑色
2019/4/18 7
二、性腺发育与分期
阶段→卵巢、精巢。时期(相)→性细胞本身发育 性成熟等级: 1.目测法:
2 繁殖习性
一、繁殖方式 二、繁殖季节、产卵时间、产卵类型 三、产卵场与产卵条件 四、繁殖行为与筑巢
2019/4/18
17
一、繁殖方式
E. K. Balon ( 1975 ) 三 大 类 32 个 生 殖 集 团 (Reproductive guilds) 1.无亲体护卫型:卵在体外受精,独立发育而无亲 体护卫。部分软骨鱼类为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 同种类→雌 >雄 ;年龄大 >年龄小;一次产卵> 分批 • 季节→产卵后成熟系数低,春季↑,产卵期达高 峰值
成熟指数:某阶段成熟系数与最大成熟系数的比值
2019/4/18
9
4.卵径测定法:(一般不用福尔马林固定) 椭圆卵:(长轴+短轴)/2 成熟指数=某一时间卵径/最大卵径
常用第 1 和第 3 种方法综合应用
精巢 → 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 不显著
III 期 :卵巢 → 血管发达,卵细胞半透明,卵黄少量 沉积;肉眼可看清卵粒 精巢 → 圆杆状,粉红色或淡黄白色,挤压腹 部或剪开精巢都无精液流出
2019/4/18 13
IV期:卵巢→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有时挤压 腹部可流出少量卵粒 精巢 → 乳白色,早期阶段挤压腹部无精液流出, 晚期则能挤出白色精液 V期: 卵巢→提起时卵粒能从生殖孔流出 精巢→提起或轻按腹部能从生殖孔涌出
分5亚型:
⑴水层产卵亚型:卵浮性或半浮性→海产经济鱼类 和四大家鱼
⑵水底产卵亚型:卵在水底部的岩石、石砾、沙砾 上暴露发育,或掩藏在石砾或沙砾内发育。卵沉 性或沉粘性→大麻哈鱼
2019/4/18 18
⑶草上产卵亚型:卵产在水生植物茎叶上发育。卵 粘性→鲤、鲫、鲂、花鱼骨等
2019/4/18
10
性腺成熟度等级划分标准
原则:1.能正确反映性细胞发育过程的变化
2.按鱼类生物学特性考虑→外部形态等 3.估计肉眼能见到的外部特征和不能见到的 内部特征 4.等级不应多→以利操作 国外:欧美:8级;前苏联:6级;日本:5级 我国:试行6级
2019/4/18 11
性腺成熟度等级划分-6级法
外形、体积、血管分布、卵粒(颜色、卵黄沉
积、透明、弹性等) 2. 组织切片法 : 固定 (波恩氏液组织) →石蜡包埋 →切片→观察 (性细胞的发育和组成) →确定时 相(以最多性细胞时相命名)
2019/4/18 8
3.成熟系数法 成熟系数=性腺重/体重(去内脏)×100%
• 不同种类→最大成熟系数不同
各期出现的时间和所经历的时间不同 →一般♂发 育快,先成熟(比♀提前成熟15d左右) 成熟系数的绝对值:♂(10%)<♀(20-30%)
性周期延续的时间:种类不同,延续时间有异
2019/4/18 15
多周期:一生可重复产卵、排精
一年产卵多次:性周期短→与季节变化关系小 一年产卵一次:性周期一年→与季节变化关系密切
VI 期 :卵巢 → 当年已产过卵者,体积大为缩小, 表面充血,外表呈紫红色,内残留少数卵粒,退 化呈半透明、桔黄色的不规则结构
精巢→体积缩小,淡黄色或淡红色
2019/4/18 14
三、鱼类性周期
性周期:成熟个体性腺发育的规律性周期变化 鱼类性腺发育有严格的周期性→长期适应性,精 巢和卵巢发育过程基本相同,但雌雄性细胞发育有 不同处,表现在:
Ⅰ期:肉眼不能分出雌雄→未成熟个体 Ⅱ期:肉眼能分出雌雄但看不出卵粒(显微镜下可 见卵粒)
Ⅲ期:肉眼能见卵粒,但卵粒粘连不分离
Ⅳ期:卵粒不粘连,易分离,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 Ⅴ期:卵粒分离,提鱼头卵粒能自行流出 Ⅵ期:卵巢充血,萎缩,空袋状
2019/4/18
12
性成熟等级
I期:性腺细而透明,呈线状紧贴于鳔下两侧的体腔 膜上,肉眼无法区别雌雄 II期:卵巢→扁带状,多呈粉红色或透明,或呈浅灰 色;放大镜下可见卵粒
繁殖与发育
重点和难点
掌握鱼类繁殖策略和繁殖技术的关系 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产卵场形成和变动的原因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大量死亡的原因
2019/4/18
1
研究意义
理论上:阐明鱼类繁殖特性→性腺发育规律、产
卵生态、产卵类型等 实践上:了解鱼类繁殖和发育特点 →鱼类资源的 繁殖保护、合理捕捞、经济鱼类人工繁殖、杂
2019/4/18 3
繁殖活动与环境因素、感觉器官、内分泌器官 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眼、松果腺、 温度感受器、 中枢神经系统 环境因素 感觉机制 下丘脑 பைடு நூலகம்体促性腺细胞 光周期与温度
精巢
雄激素
2019/4/18
促性腺激素
卵巢
雌激素
4
第二性征 繁殖行为与活动
1
性腺及其发育
一、性腺 二、性腺发育与分期 三、鱼类性周期
• 性周期季节节律不同。春季产卵性腺在秋、冬进 入第四期,秋季产卵7-9月进入第四期
• 性周期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 • 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性腺发育不同→环境的影响 多年产卵一次:性周期两年或两年以上→鲟科(2- 3年) 单周期:一生只繁殖一次,生殖后死亡→鳗鲡、 大麻哈鱼、香鱼、银鱼
2019/4/18 16
交育种等都具有较大意义
2019/4/18
2
繁殖
繁殖 (reproduction) :是鱼类生活史的重要 的一环,包括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产卵或排精, 到精卵结合的全过程 保证种群生存、增殖,关系到后代的质量和数量 具独特的适应性,表现在: 授精方式:体外授精(大多数) 繁殖方式:具多样性,要求一定的生殖条件和发 育条件→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