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现代电影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

(二)娱乐化、商业化的时装片
1、喜剧片:王先生系列[1935-1940] ❖根据叶浅予的同名漫 画改编 ❖最早的一部是邵醉翁1934年导演 ❖主演汤杰组建新时代制片公司 ❖《王先生吃饭难》等
2、言情片:鸳鸯蝴蝶派 3、翻版片:《魂断蓝桥》
《新茶花女》 4、恐怖片:《女僵尸》 5、社会片:《小妇人》
第二节 孤岛电影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租界未被日本 人占领,一批电影工作者得以继续电影创作。但由 于租界当局忌惮日本侵略者,对抗日宣传竭力打压。 所以除了少数反映社会现实与影射抗日的影片之外, 绝大多数的创作是以迎合市民观众为主要目的的商 业电影,这是中国电影历史上又一个投机性商业电 影生产的高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 占租界,上海的孤岛电影创作就此停滞。
❖改编自京剧《煤山恨》
❖故事: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 宫女费贞娥被掳,迫与李自成义 子李虎成婚,在洞房夜,费贞娥 愤而刺死李虎!
2、《孔夫子》 ❖费穆编导 ❖1940年12月19日首映
二、商业与艺术的夹缝--时装片
(一)思想进步、内容严肃的现实题材 1、于伶编剧的《花溅泪》 ❖ 舞女的悲惨命运 ❖ 主演:慕容婉儿
三、中国动画片的新突破 1、《铁扇公主》〔1941〕
❖ 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出品 ❖ 片长80分钟 ❖ 导演、动画设计:万籁鸣、万古蟾、
万超尘、万涤寰 ❖ 美术设计: 陈启发、曹伯夷 ❖ 勇于反抗的孙悟空! ❖ “必须坚持信念、大家一心” 的爱国主题
铁 扇 公 主
第三节 香港9〕
一、借古喻今的古装片
1、《木兰从军》〔1939〕 ❖ 欧阳予倩编剧,卜万苍导演 ❖ 新华影业公司出品 ❖ 沪光电影院连映三个月 ❖ 巾帼英雄:陈云裳〔1919--〕
【高俗读书笔记】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

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目录第一章世界电影艺术发展概述第二章法国电影第三章意大利电影第四章德国电影第五章瑞典电影第六章英国电影第七章西班牙电影第八章前苏联及东欧电影第九章美国电影第十章其他地区的民族电影第一章世界电影艺术发展概述1.P2电影:通过摄影机或其他视听信息记录手段,将活动影像记录在胶片或其他载体上,然后通过放映机或其他放映设备,将这些活动影像映射于银幕或其他观赏载体上的过程。
2.P2心理基础:柏拉图影子、巴赞木乃伊情结、格式塔心理学似动现象3.P3科学基础:1829年6月比利时约瑟夫·普拉托“视觉滞留”0.1~0.4s,“诡盘”,“电影的祖父”4.P4发明过程:(1)照相术:1822法国雅克·达盖尔、尼塞富尔·涅普斯投入;1824涅普斯12小时曝光“餐桌”静物;1838达盖尔“银版照相法”;1839法国议会买下,摄影技术发明;1888美国乔治·伊斯曼胶卷。
(2)活动照相术:英国爱德华·穆里奇24架照相机马奔腾,1882法国马莱“软片式连续摄影机”(3)爱迪生“电影视镜”:1889伊斯曼工厂胶片、1894迪克逊协助“电影视镜”(4)卢米埃尔兄弟“活动电影放映机”: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奥古斯特·卢米埃尔,1895.12.28电影诞生日5.P6成为艺术:美爱迪生第一个摄影棚,戏剧场,展示“电影视镜”附属品;1895卢米埃尔兄弟记录;梅里爱“电影魔术”停机再拍、多次曝光;1903美国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完整叙事,时空交叉,十几个戏剧性场面;1915美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电影艺术最终形成。
影像思维■格里菲斯贡献:改变电影构成单位,戏剧场景→镜头,“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6.P8发展:爱森斯坦、普多夫金“蒙太奇学派”无声电影成熟完美,理性内涵,表意抒情;1927美华纳《爵士歌王》有声电影开端,内在理性思维运动——言语、内在感情运动——音乐;1935美《浮华世家》彩色影片;五六十年代电视冲击,宽银幕、立体声,高成本、大投资视听奇观;70-80年代后高科技,1977卢卡斯《星球大战》;近二十余年数字技术,1995美三维动画《玩具总动员》第二章法国电影■特点:艺术上具有革新精神和蓬勃活力。
(完整版)外国电影史题库

《外国电影史》题库(第一、五、九章)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填空题1.现代电影诞生于1895年____月____日。
2.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人________兄弟。
3.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________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
5.胶片是电影的________,光和影是画面影像的________。
6.在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等利用“视觉存留”原理发明的玩具。
7.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决活动放映问题的最重要的两组人是________与________。
9.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________个画格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像的世界。
10.电影发明的第一个十年间,电影的拍摄活动主要集中在发明电影摄影机的三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从纪录向叙事过渡的过程中,卢米埃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个镜头连接成影片《救火队员》。
12.________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
13.电影史上第一间摄影棚是梅里埃于________年建造的。
14.作为电影叙事史上的起点的影片是梅里埃拍摄的________。
15.________学派是早期的英国电影代表,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
16.对于电影创作,梅里埃在神话和名著中寻找灵感,卢米埃尔乐于表现上流社会生活,而“布赖顿学派”则把目光投射到________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中去了。
17.从电影的独立性看,梅里埃的电影观表明电影还处在依附于________的阶段。
18.梅里埃的电影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他以此来实现电影叙事。
第五章_电影发行和放映

第五章电影发行和放映第三十六条设立电影发行单位、电影放映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电影发行单位、电影放映单位的名称、章程;(二)有确定的业务范围;(三)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
(四)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资金、场所和设备;(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七条设立电影发行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影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设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影发行单位,应当向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影行政部门或者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批准的,发给《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应当持《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十八条设立电影放映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或者社区的市人民政府电影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所在地县或者社区的市人民政府电影行政部门应当自受到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批准的,发给《电影放映许可证》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十九条电影发行单位,电影放映单位变更业务范围,或者兼并其他电影发行单位、电影放映单位,或者因合并、分立而设立新的电影发行单位、电影放映单位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七条或者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电影发行单位、电影放映单位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或者终止电影发行、放映经营活动的,应当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并向原审批的电影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申请从事农村16毫米电影片发行、放映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电影行政部门备案;备案后,可以在全国农村从事16毫米电影片发行、放映业务。
影视美学第五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

对于格式塔心理学来说,其研究的出发点是完形。完形从客体方面讲是一种结构,从主体方面是一种组织。完形是在知觉中呈现的,对完形的研究首先是对知觉的研究。“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知觉必须通过“简化”与“张力”这样两种组织方式,来对对象进行“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
知觉的特征:理解性
崔永元?
张曼玉?
陈佩斯?
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经验力图解释它究竟是什么,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你看到了什么?我们总是用一种完形的方式来补足图形中的缺失或空白,是为了让它显得有意义。
三、镜像世界与视觉快感
拉康在1936年就提出了“镜像阶段论”,以新的视角和方法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的主体与客体的同化理论。拉康认为在镜像的态度上,人和猿存在根本的区别,猿对于映像在镜中的自己的影像往往是因为厌倦而逃离,而婴儿却常常拼命向镜子靠近,以便更清楚地看到镜中自己的影像。
一、复合形象与期待视界
先在结构
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先在结构”就是欣赏者个体在接受作品之前就已经具有由诸多主观因素组成的心理模式,这种心理模式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知识素养、气质禀赋、兴趣习惯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每个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接受这种“先在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因为“先在结构”的影响,同样一件事,两个不同身份和个性的人,看到的东西会有很大区别。
第三节 期待视界与接受心理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审美主客体关系,它是欣赏主体与艺术课题相互作用的过程。
视觉就是感知活动与大脑存储的知识进行对照,但是,这种对照不仅是与个人经验的对照——集体知识也出现在这一过程中。感知有很大的游移性,它一向是变动不居的:在新鲜印象的背后总是有不同的背景,或者说按照个人心理文化状态进行解释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凑趣的说,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看到了什么,恰恰相反:我们知道什么才会看到什么。 ——[匈]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
第五章蒙太奇是构成电影艺术的最基本手段教案内容

3..法国导演让、雷诺阿的蒙太奇理论风格特征:镜头之间的外部蒙太奇被镜头内的场面调度取代,固定镜头组接被运动镜头取代,利用移动摄影和深焦距镜头(景深镜头)来表现同一画面内多层次动作的空间。
四、蒙太奇的心理基础与效果
1.画面是蒙太奇实现的物质基础, 然而,单一画面或者单一镜头都是难以独立承担叙事表意任务的,因为意义的产生需要通过上下文关系由若干镜头组成镜头段落来实现。
2.蒙太奇的心理基础:观众的视听感受
观众一般不会把几个形象割裂来理解,观众会努力寻找上下形象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形象设计、镜头选择(包括造型安排)以及连接顺序都是以调动观众特定的心理感受和视觉连贯效果为前提的。视觉的连贯使不同的镜头和镜头看起来象一个整体,这是影视镜头重构制造真实生活幻象的奥秘。这种视听的连贯运动是心理感受的外化表现。
电视画面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真实感和亲近性。赋予观众越来越强的参与感。
画面的视觉表现力和总体的视听吸引力是最重要的。
2.画外意义的延伸
所谓画外意义的延伸,是制摄影机记录的客观影像,经过人们的观念作用,则会延伸出比本身直接的形象含义更为丰富的引申意义。
(1)画面并不只是一种引申意义。
(2)有些画面本身不一定具有相同性质的引申意义,但是如果寻找到画面之间的相关性,同样能够创造画面内容不具有的意象。
在蒙太奇中,每一个镜头都是不完整的单元,需要在某种关联下互为作用,这样才能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形成一个整体。
蒙太奇能够被观众所理解,关键在于它符合人们的心理感受和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情况下,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呼应、因果、承接、并列、递进、积累、对比等,人们习惯依据这些逻辑关系来理解蒙太奇表现。
第五章瑞典电影PPT课件

可编辑
23
伯格曼影片的一贯主题——上帝是否存在
《处女泉》 • 父亲怀抱女儿的尸体,呼喊“上帝,我不了解你” 《犹在镜中》 • 信徒等待上帝显灵,出现的却是硕大的蜘蛛 《冬日之光》 • 上帝是不存在的,我们是自由的 《芬妮和亚历山大》 • 上帝成了“硕大无朋的木偶”
可编辑
24
现代主义电影特征之二:创作“作者电影” 现代主义电影大师 ✓ 英格玛·伯格曼的“宗教情结” • 追问上帝是否存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安东尼奥尼式的无聊” • 《奇遇》《红色沙漠》“不合逻辑的叙事” ✓ “费里尼色彩” • 《八部半》“最诚恳的自白”“马戏团情 结”
理蒙太奇的一种;
可编辑
9
《鬼车魅影》
可编辑
10
《鬼车魅影》 ✓ 除夕之夜,修女救赎失足者大卫的故事; ✓ 颂扬基督教救世军的“博爱”精神; ✓ 技术革新 • 叠印:在前一个镜头逐渐隐退的过程中,显现后
一个镜头的内容; • 多次曝光:通过两次以上的曝光完成一个电影画
面的拍摄,把不同时间、空间中的拍摄对象合成 在一个画面中;
可编辑
11
多次曝光效果
可编辑
12
斯蒂勒 1883—1928
善于利用自然景观推动叙事 代表作品 ✓ 《阿多纳的宝藏》(1919) ✓ 《戈斯塔·柏林的故事》(1924) ✓ 造就了著名演员葛丽泰·嘉宝
可编辑
13
瑞典电影的低潮
民族电影跌入低谷的原因 ✓ 人才流失 • 斯约斯特罗姆、斯蒂勒、嘉宝于1924年被
可编辑
3
葛丽泰·嘉宝 《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
可编辑
4
英格丽·褒曼《可编卡辑 萨布兰卡》《美人计》 5
瑞典古典电影学派
瑞典电影

(1)1913—1929 瑞典古典主义电影学派 (2)50年代 现代主义大师英格玛·伯格曼 (3)60年代 新瑞典电影的兴起
一、瑞典古典电影学派
自1913年起至1929年的无声电影时期,瑞 典年产故事片达30余部,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 质量。这一时期瑞典电影崛起的标志是两位早 期电影大师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和莫里 兹·斯蒂勒的出现,他们对于电影艺术发展的 巨大影响并不仅限于瑞典,而是全球性的。
几乎与斯约斯特洛姆 同时从事电影工作,他的 影片更多改编自小说等北 欧文学作品。斯蒂勒作品 风格多样,他既能摄制正 剧,也善于处理室内喜剧。 自1912年至1928年,他摄 制了 50余部影片,其中 《红花之歌》、《阿尔纳 的宝藏》、《戈斯塔·柏 林的故事》是其代表作品。
斯蒂勒比斯约斯特洛姆更善于利用外景和自 然景观,使其成为叙事的积极因素.他的影片展 示了斯堪的纳维亚自然风光之美,以完美的视觉 造型,营造浓厚的诗意。
后来,斯蒂勒接受了好莱坞的片约。他在好 莱坞并不成功,在美国拍摄的几部影片都抹不掉 浓郁的瑞典特色,因而不能被好莱坞刻板的制片 厂制度所接受。1927年,他返回斯德哥尔摩,于 次年在寂寞中逝去。
斯蒂勒在电影史上的另一重大成功是造就了一代 明星葛丽泰·嘉宝。在认识斯蒂勒前,嘉宝只是 拍广告片,或是扮演没有什么分量的小角色。斯 蒂勒在《戈 斯塔•柏林的故事》里大胆地启用了 她,耐心地一招一式传授表演技巧,使她一举成 名。
1、斯约斯特洛姆(1879—1960)
素有“瑞典电影之父” 之称,原是戏剧演员和导 演,1912年后转入电影界, 自1912年起至1930年,他 在瑞典摄制了50余部影片。 他的影片大多取材自北欧 民间故事。他善于在这些 带有某种传奇或神秘色彩 的民间故事中,渗透入 “劝人为善”的道德伦理 或赞扬“博爱”的基督教 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电影
1、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相比,欧洲电影发展比较缓慢。一战后,德国 电影界兴起表现主义电影。
2、20世纪20年代德国出现一种与表现主义相对立的电影“窝内剧”, 以小市民的现实生活为题材,为德国电影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发展方向。 20年代中期,德国电影出现了“新客观派”电影。
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
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
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
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
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
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
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
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
4、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日本电影迅速崛起,出现一批具有浓郁民族 色彩和完善民族形态的电影。代表人物有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晚春》。
5、20世纪60年代,日本一批年轻的电影人不满旧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 一反传统的过去,赋予作品以强烈的时代感和节奏感,注重对人物内 心的剖析。这一思潮被称为“新浪潮”。
5、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电影由于受到电视和政治危机的冲击, 陷入了低谷时期。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迎来美国电影的第二个辉 煌时期,出现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伍迪艾伦等年轻导演。斯皮尔 伯格的《大白鲨》(1975)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 。
6、70年代初,美国电影完成了一次商业和艺术上的重要革命,此后十 年,每年生产200部左右的电影。
如:《筑梦2008》、《再说长江》
D、科学教育片 科学教育片简称科教片,它以传播科学知识、推广新技 术经验为基本目的,也是电影的四大类别之一。
三、电影的社会功能: 1、认识作用。 2、教育作用。 3、审美作用。 4、娱乐作用。
第二节、外国电影发展史
法国电影
1、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电影《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20世纪20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登上影坛,但因其过分荒诞而曲高和 寡。30年代,法国电影出现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人物让·雷诺阿。
4、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苏联电影题材多样,丰富多彩,取得较大 成就的战争题材的影片。
第三节、世界电影节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1947年,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
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相当于英国的奥斯卡奖,但近年来提名
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提名,奖项改为面向世界
3、1929年,有声电影出现后,德国电影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繁荣期,但 是30年代中后期,德国电影开始被纳粹控制,处于停滞阶段。
4、1962年,一批年轻的德国电影人提出要创立新德国电影,在政府的 支持下,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这一时期被称为“青年德国电影”。
5、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德国电影出现一批杰出电影人才,德国电 影进入第二个创作繁荣时期。
C、新闻记录片 新闻记录片是新闻片和记录片的统称,也是电影四大类
别之一。其特点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不经过虚构,从现实生活 本身的形象中选取典型,提炼主题,直接反映生活。 新闻片报道最 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记录片一般不受新闻性的限制,可以记录当前的 现实,也可以重现过去的历史;可以反映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也可 以揭示日常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某个侧面。
6、20世纪90年代是德国电影的一个新的转型期,此时电影注重把娱乐 性与独特电影语言融于一体。
如:《罗拉快跑》 导演:汤姆·提克威
日本电影
1、1896年,爱迪生发明的“电影镜”传入日本,而真正的电影是从 1897年由稻胜太郎及荒井三郎等人先后引进了爱迪生的“维太放映 机”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开始的,其时,小西六兵卫也 购入摄影机。在这一两年间输入了放映机和影片,并在全国巡回放映, 称为活动照相,并沿用这一名称至1918年。从1899年开始,日本自 己摄制影片,以纪实短片为主。
6、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电影不断在探索中发展。代表人物有北野武 正的《焰火》和《坏孩子的天空》。
苏联电影
1、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苏联早期电影最有成就的就是蒙太奇学派, 代表人物有库里消夫和爱森斯坦。
2、20世纪30年代,当时苏联电影的特点是革命斗争和建设题材的影片 占主导地位。
3、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苏联电影文艺政策的限制,发展几乎停 滞。50年代中期,苏联实现对外开发政策以后,苏联电影才得以发展, 出现了各种风格和类型的电影。
届增设最佳英国女演员、最佳英国男演员、最佳外国女演员、最佳外
国男演员、最有前途的新人5项奖。以后几乎每几届就有新的奖项产
生。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
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
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
二、电影的样式及类型:
A、故事片 故事片是电影中一个很大的类别。是由职业或非职业演员扮 演,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艺术影片。
1、 历史片 取材于历史上曾发生过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 史背景为内容的影片。如:《林则徐》、《开天辟地》、《开国大典》 等电影。
2 、战争片 以描绘战争为主要内容的故事片。影片着重于人们在战争中 的命运描绘,常以军事首领或英雄人物为主人公。如:《冲出亚马 逊》、《平原游击队》、《大决战》等。
英国电影
1、英国是世界电影的发祥地之一,1895年,B.艾克里斯拍摄了埃普瑟 姆地方的赛马、牛津和剑桥两校划艇比赛、基尔运河通航典礼。 1896 年,R.W.保罗年 摄制了许多喜剧短片,其中有《大兵求爱记》, 可放映一分钟。20世纪最初10年间,英国电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由于英国的保守做法和美国电影的入侵,使英国电影大部分时间都 处于被抑制的衰落状态。
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 替;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年正式解体。 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制片中心也 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 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勃兴。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人 欧洲市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B、美术片 美术片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的总称,是电影 四大片种之一。它以绘画或其它造型艺术运用夸张变形手法进行创作。
1、动画片亦称“卡通片”,是美术电影中的一个主要片种。动画片具 有夸张性、象征性等特殊的艺术特征。
2、水墨动画片是中国所独创的一个动画片品种。把中国水墨画的技法 运用于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
2、20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电影出现了一次记录电影运动,强调影片 的社会意义,又注意真实再现生活场景的艺术加工。
3、50年代后,英国电影发起“自由电影运动”,强调电影艺术家的社 会责任,重视日常生活题材和创作中的个性表现。该运动在1963年 达到高潮,随后因社会思潮转变急剧衰落。
4、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英国电影每况愈下。
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
奥斯卡奖类似。1959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
和电视学会,1975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1947年开
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
最佳纪录片奖。第2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3届增设联合国奖。第6
3、 剪纸片是美术电影的品质之一。是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 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
4、 木偶片是在借鉴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式,富于立体感。
5、折纸片源于幼儿园和小学校的折纸工艺。用硬纸片折叠、粘贴,制 成各种立体人物或动物形象。折纸在造型和场景设计上,色彩鲜丽、 明快,具有浓厚的装饰风格。
2、1958年到1962年间,法国新浪潮电影出现,强调导演的主导地位, 推崇巴赞的记实美学。
3、60年代中期,法国“新浪潮”电影转入后期,以阿仑·雷乃、瓦尔达、 罗伯·格里叶等为代表的“左岸派”(因居住在法国塞纳河的左岸而 得名)声誉日隆。他们的影片更新重末探讨现代人的迷惘和心理过程 本身,很少直接表现浪漫主义的抒情主题;更多地热衷于进行各种心 理实验,向体现存在主义和弗洛依德主义方面进了一大步,并吸纳了 伯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布莱希特的戏剧技巧。 由于他们与新浪潮电影 导演的风格非常接近,有时也被归于新浪潮电影名下。但“左岸派” 却公开拒绝被贴上“新浪潮”的标签 。
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于1985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T.I.F.F)是当今世界9大A级电
影节之一。由东京国际映像文化振兴会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
电影节定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 旨在发掘新人和奖励青
2、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以佐佐元十和岩崎昶为代表的倾向进步的 电影工作者,成立了日本无产阶级电影同盟,拍摄了一批反对帝国主 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短纪录片 。
3、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后,统治者加紧对电影的控制,禁止拍摄具 有批判社会倾向的影片,鼓励摄制所谓“国策电影”。1941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