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结合自己经历,谈谈教育的概念。

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

答:(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术,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必然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育成为必然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民展的社会活动。

首先: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

其次,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

再次,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

最后,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2.试列举教育的起源学说。

答:(1)神话起源说,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与美国的沛西?能。

把动物的本能行为当做教育,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把儿童对成人的无心识仿照当做教育,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不全面。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以为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从人类社会产生就存在了。

(5)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澜。

以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3.教育的社会功能表此刻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答:(1)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②教育具有增进政治变革的功能:推动社会变革;传播先进思想,宏扬优良的道德,增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可以增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增进经济增加的功能:②教育增进科技发展的功能: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腕;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腕。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按照你对教育的熟悉,谈谈教育是如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

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增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两方面:(1)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增进个体社会化。

首先,教育增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其次,教育增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最后,教育增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

教育学练习题(1-2章、有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1-2章、有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建立旳典型表征是( B)。

A.学校旳产生B.学制旳建立C.教育实体旳浮现 D.定型旳教育组织形式浮现解析:制度化教育重要是指正规教育,即指具有层次构造旳、按年龄分级旳教育制度。

制度化教育始于近代。

学校教育系统旳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旳形成。

因此,答案为B。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旳所有艺术”旳教育家是( B )。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3.“我们敢说平常所见旳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旳教育所决定旳。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出名旳教育著作是(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一般教育学》英国旳洛克《教育漫话》中旳“白板说”,不能说这个观点对旳与否,他旳观点是外铄论,有点倾向教育万能论,强调了教育旳重要性,但是有点片面,觉得小朋友心理旳发展由环境和教育机械决定,否认遗传旳作用,否认小朋友心理年龄特性旳作用,否认小朋友旳自觉性与主观能性。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旳规定。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 D.将来性5.教育学旳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旳是( A )。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旳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夸美纽斯8.主张根据小朋友旳爱好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旳教育家是(D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杜威9.“出自造物主之手旳东西都是好旳,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B )。

A.洛克旳《教育漫话》B.卢梭旳《爱弥尔》(旳开篇语)C.康德旳《论演说家旳培养》D.赫尔巴特旳《一般教育学》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旳标志是( A )。

A.学校旳产生B.剩余产品旳浮现C.有了国家D.发明了文字11.( B )被公觉得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旳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教育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方法D. 教育政策答案:B2. 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项?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所有以上答案:D3.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教育理论B. 教育实践C. 教育政策D. 教育现象答案:B4. 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教育质量B. 培养人才C. 促进教育公平D. 所有以上答案:D5.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项?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发展性原则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

答案: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7. 教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8.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9.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10. 教育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为_________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答案:教育实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答案:教育学与心理学是密切相关的学科。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为教育学提供了关于学习者心理特征的科学依据。

教育学则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

12. 阐述教育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

答案:系统性原则要求教育学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将教育现象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这意味着在研究教育问题时,不仅要关注局部现象,还要从整体上把握教育现象的全貌,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13. 描述教育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提出。

二、单项选择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93年B.1995年C.1998年D.1996年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封建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C.教育目标明确D.鲜明的阶级性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 “学在官府”说明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2.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与的关系。

A.经济B.政治C.人口3.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这说明学生文化的特征。

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4. 人力资源理论是由提出的。

A.舒尔茨B.亚当斯密C.约翰杜威5. 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

这体现了。

A.教育的文化功能B.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C.教育的本质属性D.教育的社会属性6.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

A.规范作用B.动力作用C.引导作用7. 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A.格塞尔B.卢梭C.霍尔8.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华生B.格赛尔9. 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

C.文化A.自学B.训练( ) D.科技( ) D.文化( ) D.互补性)D.裴斯泰洛齐( )D.爆发作用( ) D.高尔顿( )D.弗洛伊德C.洛克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可以用于生产( )D.教育C.培训10. 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称为。

( )A.学生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制度D.学校传统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明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社会环境B.教育C.遗传D.学校教育12. 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

A.实践B.主观能动性13. 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

A.校园物质文化B.校园组织文化14. 人力资源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5.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16. 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教育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方法D. 教育政策答案:B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方法D. 教育政策答案:A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文献研究B. 实证研究C. 比较研究D. 所有以上答案:D4.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A. 哲学B. 心理学C. 社会学D. 所有以上5. 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培养教师B. 教育改革C. 教育研究D. 教育实践答案:C6. 教育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哪些?A. 教育理论B. 教育实践C. 教育政策D. 所有以上答案:D7. 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所有以上答案:D8.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答案:B9.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B. 受教育者C. 教育环境D. 所有以上答案:D10. 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教育质量B. 促进教育公平C. 推动教育创新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教育理论B. 教育实践C. 教育政策D. 教育管理答案:ABCD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文献研究B. 实证研究C. 比较研究D. 案例分析答案:ABCD3.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哪些?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建构主义D. 人本主义答案:ABCD4.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包括哪些?A. 教育理论的构建B. 教育实践的指导C. 教育政策的制定D. 教育问题的解决答案:ABCD5.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哪些?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育环境D. 教育内容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第二章-自测-题目与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第二章-自测-题目与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第二章-自测-题目与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题,合计15分)题目1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的制约。

选择一项:A. 人口数量B. 生产力发展水平C. 人口质量D. 政治制度E. 人口结构反馈正确答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题目2不正确获得1.00分中的0.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选择一项:A. 生产力发展水平B. 文化传统C. 受教育者的需求D. 教育的规模E. 人口结构反馈正确答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题目3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相隔离了。

选择一项:A. 教育与生活B. 教育与政治C. 教育与经济D. 教育与文化E. 教育与生产劳动反馈正确答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题目4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选择一项:A. 人口功能B. 控制人口功能C. 文化功能D. 政治功能E. 经济功能反馈正确答案是:人口功能题目5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A. 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B. 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C. 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D. 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E. 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反馈正确答案是: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题目6 不正确获得1.00分中的0.00分标记题目题干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选择一项:A. 文化传统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力D. 政治经济制度E. 上层建筑反馈正确答案是:社会生产力题目7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哪项没有体现教育的经济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小学教育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 )。

A、殷周时期B、秦代C、唐代D、明代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B )。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 D ) 。

A.1985年 B、 1986年 C、1993年 D、1995年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 )。

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6.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B )。

A、4年B、6年C、7年D、9年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8.毛泽东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 A )。

A、1957年B、1958年C、1966年D、1964年9.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B )。

A、初等教育B、义务教育C、平民教育D、普及教育10.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 B )。

A、普及教育B、普及义务教育C、普及基础教育D、普及国民教育11.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B )。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2.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B )。

A、专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职业教育1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D )。

A、《宪法》B、《素质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D、《义务教育法》1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C )。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15.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C )。

A、10年B、6年C、9年D、12年16.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 D )。

A、应试教育B、科举考试C、英才教育D、素质教育17.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B、小学教育内容C、小学教育方法D、小学教育目的18.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于( A )。

A、1878年B、1887年C、1897年D、1898年19.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成立于( B )。

A、1878年B、1897年C、1898年D、1904年20.“五四学制”实验始于1981年由( A )主持进行。

A、北师大B、东北师大C、华东师大D、西南师大21.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 A )。

A、教学方法B、教学内容C、教学组织形式D、考试制度2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于( D )年。

A、1985年B、1993年C、1995年D、1999年23.在素质教育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的是( B )。

A、智育B、学校德育C、社会德育D、家庭德育24.小学教育所处的年龄段一般称为( B )期。

A、幼儿B、童年C、少年D、青年25.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 )的培养。

A、创新能力B、读写能力C、听说能力D、交往能力26.“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教育目的出自( A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7.《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表于( B )。

A、1985年B、1993年C、1998年D、1999年28.义务教育的实施,使教育具有了( C )特征。

A、广泛性B、普遍性C、强制性D、全民性29.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C )欧美一些国家。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20世纪初30.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A )。

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31.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是( C )。

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基础教育D、高等教育32.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学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B )。

A、办学经费和设备B、办学经费和师资C、基础设施和师资D、经费和设施33.“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 B ) 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4.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B )。

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导向作用D、激励作用35.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共同活动的基础,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也能鼓舞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这是小学教育目的的( A)。

A、激励作用B、导向作用C、评价作用D、平衡作用36.创办于1897年南洋公学中的外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创办者是(B )。

A、张之洞B、盛宣怀C、康有为D、张焕纶37.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D)。

A、哲学观念B、身心发展规律C、教育理想D、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38.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D )。

A、中国B、日本C、新加坡D、德国39.( B )认为人的发展最高境界就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

因此他将此定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拉伯雷D、卢梭40. 新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C )。

A、1986年B、1982年C、2006年D、1990年41.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C )。

A、学费B、杂费C、学费、杂费D、学费、杂费、住宿费4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C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包括( ABE )。

A、发展基础教育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C、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D、发展社会主义文化E、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 ABDE)的需要。

A、社会舆论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C、个人意志D、社会政治经济E、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ABC )。

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D、义务性E、普通性4.义务教育中,以下(ABCD )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

A、儿童B、国家C、家庭D、社会E、企业5.小学教育目的具有( ABE )作用。

A、导向B、评价C、选择D、规范E、激励6.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BCDE )。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E、劳动教育7.关于“五四”以后小学教育发展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BCDE )。

A、设初等小学堂B、招收6岁儿童入学C、修业6年D、义务教育年限为4年E、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8.我国建国以后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 ABC )。

A、普及小学教育B、学制改革试验C、教学改革试验D、课程改革试验E、教育体制改革试验9.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ABC )。

A、“六三”学制B、“五四”学制C、“九年一贯制”D、“四二”学制E、“六年制”三、填空题1.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叫______。

义务教育2.1985年中央关于人才培养的“四有、两爱、两精神”,即有理想.有道德.______.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______。

有文化科学精神3.《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______。

基础教育4.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______教育。

劳动5.建国后,我国对小学教育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二是实行______。

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6.《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______”的管理体制。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7.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8.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______和______。

评价作用激励作用9.______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0.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及“______”。

九年一贯制1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_。

创新能力的培养四、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小学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改革?1.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国的小学教育从各方面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1)普及小学教育。

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即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社队办学相结合;二是实行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

(2)学制改革试验。

建国以后,对小学原来的六年(4—2)制学制进行压缩,开始五年一贯制的试行与推广,以后又形成了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的局面。

(3)教学改革试验。

建国以来,小学语文.算术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验。

2.什么叫“义务教育”?它与“普及教育”有什么不同?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 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有不少国家或地区又称这种教育为“强迫教育”。

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 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但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也有的国家把义务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3.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普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