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治疗方法论文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乳腺癌论文摘要:本文对乳腺癌进行了综合研究。
首先介绍了乳腺癌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
然后详细探讨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分子分类和分子标记物、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
最后总结了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章:引言1.1 乳腺癌的定义1.2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1.3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第二章:乳腺癌的早期诊断2.1 乳腺癌的初筛方法2.2 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2.3 乳腺癌的组织学检查2.4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第三章:乳腺癌的分子分类和分子标记物3.1 乳腺癌的分子分类方法3.2 乳腺癌的分子标记物第四章:乳腺癌的治疗策略4.1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4.2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4.3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4.4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4.5 乳腺癌的化疗第五章:乳腺癌的预后评估5.1 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指标5.2 乳腺癌预后与预后因素的关系5.3 乳腺癌的预后预测模型第六章:乳腺癌的研究进展6.1 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6.2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6.3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第七章:乳腺癌的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本文对乳腺癌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分子分类和分子标记物、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通过对乳腺癌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为乳腺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附件:1、乳腺癌研究数据统计表格2、乳腺癌相关饮食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防控规定:指国家对乳腺癌防控工作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乳腺癌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2、乳腺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办法:指对乳腺癌新药物进行临床试验的管理办法,包括试验登记、伦理审查、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附上最近一篇要发表的乳腺癌研究论文的全文,供参考。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改进对减少并发症临床论文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改进对减少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改进对减少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改进组:(1)30例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前的一个星期内实行单次小剂量的辅助化疗。
(2)取横形切口。
(3)对于左侧乳腺癌患者采取从锁骨下、胸骨旁以及肋缘上的顺序切除乳房,对于右侧乳腺癌患者则采取从胸骨旁以及锁骨下肋骨旁的顺序切除乳房。
(4)电凝刀游离支瓣。
(5)保留肋间臂神经。
(6)在手术后实行负压引流。
(7)实行术后化疗。
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手术治疗。
结果:改进组:患侧上肢水肿2例,小面积皮瓣坏死3例,切口下少量积液5例,短期内同侧腋窝及上肢内侧感觉障碍5例。
对照组:上肢水肿9例,皮瓣坏死8例,切口皮下特别积液7例,腋窝及上肢内侧感觉障碍8例。
结论:改良根治术的改进,不仅可以使患者手术后乳房外形饱满,达到彻底根治乳腺癌的目的,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乳腺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改进;并发症improvement of the improvement of breast cancer treated to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clinical researchwangxiong【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mprovement of breast cancer treated the effect of reducing complications. methods: (1) improve group of 3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 in a week prior tosingle time in small doses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2) the incision take shape. (3) for the lef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aken from subclavian, the sternum and costal margin of resection on order breast, to the righ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from the sternum is taken and the order of the subclavian rib resection of the breast. (4) of the sword with free flap. (5) keep intercostals arm nerve. (6)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the surgery. (7) execute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oice of conventional surgery. results improve group: of the upper limbs edema (2), the small area of skin flap necrosis in 3, 5 cases under a small incision fluid, the short term and the upper lateral armpit feels obstacle in 5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upper limbs edema 9 cases, 8 cases of skin flap necrosis, the incision subcutaneous special effusion in 7 cases, armpits and upper limbs inside feels obstacle 8 cases. conclusi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mproved vesssed can not only make patients after surgery full breast appearance, to eradicate the purpose of breast cancer, and can maximize reduce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help patients recovery.【key words】 breast cancer treated improved; improvement; complications【中图分类号】r33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97-02乳腺癌是现代女性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乳腺癌手术治疗研究论文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 临床效果评估: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主要通过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其中,生存率是评估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重要指标,复发率则反映了手术方法的可靠性和效果。同时,患 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评估手术效果的重要方面,包括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保乳手术
随着早期乳腺癌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被发现处于早期阶段,保乳手术成为这 些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保乳手术不仅保留了乳房的外观,而且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 率与根治性手术相当。
乳房重建手术
乳房重建手术是另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它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重建乳房的外观,使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分类
乳腺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乳房切除术、部分乳房切除术和乳房肿瘤切除术等。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
乳腺癌手术治疗已有百余年历史,从最初的根治性乳房切除 术到现在的保乳手术和重建手术,治疗理念和技术不断改进 。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发展
05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研究进 展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基础研究进展
肿瘤生物学研究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肿 瘤生物学方面,包括肿瘤的分子机制、基 因突变、细胞增殖与凋亡等。这些研究为 理解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 基础,同时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 科学依据。
肿瘤免疫学研究
免疫系统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基础研究正在探索如何激活免 疫系统以攻击乳腺癌细胞,以及如何利用 免疫疗法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01
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乳腺外科毕业论文

乳腺外科毕业论文注意:本文仅供参考,不可抄袭。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排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预计年发病人数为30万,死亡人数约为10万,对于女性健康和生命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早期被检出,手术治疗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乳腺外科作为专门负责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科室,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本文选取乳腺外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和预防,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保障其健康与生命。
二、乳腺外科手术治疗的现状及问题目前,乳腺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乳腺切除术和乳房保留手术两种方式。
其中,乳腺切除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方法之一,其优点是能够通过彻底切除肿瘤来达到治疗效果,在其中还包含乳腺保留手术。
然而,乳腺切除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乳房重建,且重建的成败不仅与医生技术水平有关,还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其次,乳腺切除术的副作用也比较严重,会导致乳房缩小、皮肤松弛、瘢痕形成等问题。
最后,乳腺切除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比较大,会给患者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乳房保留手术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
乳房保留手术是指在肿瘤周围取出一段正常组织,同时治疗部位进行放疗,达到肿瘤控制的目的。
该术式具有外形美观、手术副作用小、术后心理不受影响等优点,因此在目前乳腺外科手术治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然而,乳房保留手术也存在重要问题。
首先,它要求切除的肿瘤位置不能超过乳房体积的1/4,如果肿瘤过大,可能就需要进行乳腺切除手术。
此外,乳房保留手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复发率增加,如年龄超过65岁,肿瘤为三阴性等。
三、乳腺癌的预防除了手术治疗外,乳腺癌的预防同样重要。
由于乳腺癌的病因多种多样,预防方法也比较复杂,但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率:1.良好的生活习惯。
乳腺癌辅助化疗论文

浅析乳腺癌辅助化疗【摘要】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仅次于肺癌,成为女性癌症的重要死因。
据who的统计,全球每年新发乳腺癌达130万人左右,死亡50万人左右。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快速上升。
由于乳腺癌的特殊性,对女性来说将面临身心双重的打击,因此目前采取术前化疗的手段也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外科手术对乳腺的伤害,为患者今后身心双方面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乳腺癌辅助化疗紫杉醇蒽环类联合用药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046-02辅助化疗的方法:1 蒽环类蒽环类药物是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含蒽环类联合化疗常用方案包括caf、cef、ac。
它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作为细胞毒性抗癌药广泛用于恶性肿瘤化疗。
蒽环类药物属于抗癌抗生素,能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妨碍转录,抑制r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四十年来,蒽环类方案已经成为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方案是目前公认的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
1.1 蒽环类方案的毒性蒽环类药物是一类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具有高效作用的抗癌药物,在临床化疗方案中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线性关系,但其心脏毒性却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可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造成死亡。
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在临床化疗方案中蒽环类药物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一效应的线性关系,但是随着剂量的增加,其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脱发等副作用也愈加突出,尤其是心脏毒性的累积作用。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有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
蒽环类可以通过自由基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这种损伤可能要经过几个月或是几年才能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临床证据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包括>70岁,高血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史,女性,心脏放射史或者蒽环类药物类暴露史。
不同术式治疗76例Ⅰ、Ⅱ期乳腺癌疗效分析论文

不同术式治疗76例Ⅰ、Ⅱ期乳腺癌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评价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和改良根治术两种术式的疗效。
方法:7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保留乳房组(保乳组n=24)和改良根治术组(根治组n=52),前者行乳房肿块的局部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后者行全乳房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
结果:随访3~5年,保乳组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3.26%,改良根治组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5.63%。
结论:与乳房的改良根治术相比,行乳房肿块的局部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手术对早期乳腺癌疗效可靠;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应有严格的适应证。
【关键词】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改良根治术【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5-0533-01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目前临床上多以改良根治术为主,我院从2003年~2012年,对7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24例施行乳房肿块的局部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保乳组), 52例行乳房改良根治术(根治组),其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70岁,平均46.24岁;病史1个月~3年,原发肿瘤直径1~3cm,癌肿部位:外侧60例,中央5例,内侧11例,tnm分期:ⅰ期40例,ⅱ期36例,术前胸片、腹部ct及腹部超声检查均未见有远处转移,术前未做过放、化疗等治疗,术后病理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导管癌49例,单纯癌18例,髓样癌9例,腋淋巴结转移46例。
1.2 治疗方法:保乳组均采用原发癌灶局部切除和腋淋巴结清扫,手术操作要点:(1)切除癌肿肿块及距肿块2cm的乳腺组织,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标本的切缘均不见肿瘤细胞;(2)腋淋巴结清扫同改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行全乳房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其中patey术式28例,auchinclose术式24例,辅助治疗:两组术后均进行正规的放化疗。
乳腺癌护理相关论文范文怎么写

乳腺癌护理相关论文范文怎么写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因此要重视乳腺癌护理,以此来延长乳腺癌患者的寿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乳腺癌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乳腺癌护理论文范文篇一:《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摘要: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乳腺癌是一种以多中心发生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
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早期行手术治疗并配合化疗效果较好。
我院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70例。
按患者的需求实施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良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0例,年龄36---70岁,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0例,占28.6%;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30例,占42.8%;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20例,占28.6%。
患一侧乳腺癌的62例,占88.6%;患两侧乳腺癌的8例,占11.4%二、方法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相关信息,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前常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
三、结果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护理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担心手术后外表改变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护士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心理,从语言、态度、行为上关心、疏导患者,告知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家属尤其是其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对心理素质好,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向其介绍乳腺癌相关知识包括治愈率、手术成功率和正常的生活方面信息,这对治疗乳腺癌患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术前准备(1)术前做心、肝、肺、肾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各种血象、血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和术前四项等相关检查,及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为手术提供相关信息。
乳腺癌手术论文乳腺癌医学论文

乳腺癌手术论文乳腺癌医学论文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有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与改良根治术相似,满足了女性形体美的要求。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乳腺癌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降低。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等手术方法是当前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1月至12月在乳腺外科住院手术的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6~67岁,平均(36.5±5.4)岁。
患者均经B超、钼靶X线、术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且排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和双侧乳腺癌的患者。
1.2 研究分组根据患者当时采用的手术方法分组,其中保乳手术患者41例,改良根治手术45例。
保乳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38.4±6.1)岁,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35.7±7.6)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具有可比性。
1.3 手术方法1.3.1 保乳手术组保乳手术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患者乳腺肿瘤的直径<3 cm,肿块距乳头>3 cm,且肿块与乳房的大小比例一定,没有腋窝淋巴结的肿大,病灶局限没有弥漫钙化,患者有保乳的需要。
手术方法:首先,以肿瘤为中心选择放射状或沿乳晕切口,将距离肿瘤3 cm以内的腺体根据肿瘤情况行乳腺段或乳腺小叶切除。
之后,对切缘进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若切缘检查为阳性,则表明肿瘤尚未切除干净,需要继续扩大范围进行乳腺的切除,直至切缘为阴性。
腋下淋巴结清扫从腋静脉至背阔肌,术后防止引流管,缝合皮肤后加压包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237-01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同时还出现年轻化趋势。
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有效控制乳腺癌发生的一级预防措施, 但随着其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乳腺癌的死亡率将呈下降趋势。
文章从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内科治疗三个方面对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内科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有超过宫颈癌而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的趋势[1]。
在美国40~55岁的女性中,乳腺癌占死因的首位。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引发乳腺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因素外还有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及工作压力太大等因素,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发病率越高[2]。
现今世界各国投入较大的精力和物力来研究该病的发生、发展,以便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内科治疗等方法,现将对乳腺癌的治疗
方法现状作一综述。
1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世纪初的halsted根治术,20世纪5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6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以及近年来的保乳手术[3]。
1894
年halsted等根据virchow等人对乳腺癌病理解剖学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乳腺癌典型根治术(又称halsted手术),并认为乳腺癌原发病灶经过淋巴引流扩散到具有”屏障功能”的区域淋巴结,并经此向全身扩散,故提出这种术式的切除范围包括:患侧的全部乳腺组织、覆盖组织的表面皮肤、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和锁骨下的淋巴组织和脂肪组织[4],这就是19世纪初的halsted根治术。
但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发现,乳房的淋巴虽然大部分回流至同侧的腋窝淋巴结,但也有一部分淋巴回流至内乳淋巴结,于是提出了在乳腺癌根治术的基础上将内乳淋巴结和周围的脂肪淋巴组织也同时清除,称为乳腺癌的扩大根治术。
但随后人们发现,虽然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降低复发率,但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扩大根治术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比,生存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反而会带来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后遗症[5]。
于是在60年代有关学者提出了改良根治术,它包括2种术式:保留胸大肌的patey手术和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的auchincloss手术[6]。
随着生物学免疫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癌不仅是一种局部病变,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区域淋巴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免疫作用,但血流扩散更具重要意义。
至此,乳腺癌的治疗进入到保乳手术治疗阶段。
但目前保乳手术治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保乳治疗不完整、过度追求美乳效果,使手术切除不彻底或只保留乳房,而不讲究乳房的美观效果等问题。
从上可看出,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从传统根治(包括扩大根治)到保乳根治(包括改良根治)经历了
从大到小的演变过程,正是这一过程反映着乳腺外科治疗理念的变化,即从局部到全身、从强调局部治疗到注重综合治疗的过程。
2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2.1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疗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早期乳腺癌采取的先行保留乳腺的保守手术及局限性腋窝淋巴结清扫,然后再行术后放疗,照射剩余的整个乳腺及其淋巴引流区的方法,不仅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不影响生存率[7]。
随着女性健康意识的提高,乳腺癌早期确诊率明显提高,病人对生存质量及美容的要求提高,加之放疗设备和技术条件的明显改进,为乳腺癌乳房保留术加术后根治性放疗创造了条件。
于金明等[8]报道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射治疗58例,其5年生存率及5年复发率与根治术相同,而且美容效果好,半束照射并发症低。
2.2 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的放疗ⅰ、ⅱ期乳腺癌在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后放射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对于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或局部晚期病例放射治疗有肯定的局部效果,目前所关注的焦点是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是否还需要放射治疗[2]。
近年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日益广泛。
全身治疗不但可以提高总生存率,还能一定程度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
因此,目前认为对于一般的患者,术后系统性治疗〔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在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放疗仍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术后放疗对生存率的影响
尚无肯定的结论。
3 乳腺癌的内科治疗
3.1 乳腺癌的化疗随着人类对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认知的深入,针对肿瘤细胞分子的靶向药物已然成为各个制药公司研发的主要选择,并且在乳腺癌的化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乳腺癌化疗药物,从20世纪70年代以非蒽环类为主的环磷酰胺(ctx)、甲氨蝶呤(mtx)、氟脲嘧啶(5-fu),发展到80年代含蒽环类药物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的细胞抗病毒因子(caf)联合化疗,90年代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化疗的一个重大突破。
紫杉类药物的问世是乳腺癌化疗中一重要突破。
而卡培他滨是肿瘤选择性靶向化疗药物的代表,其治疗原理是药物通过肿瘤组织内高浓度的胸苷磷酸化酶(tp)转化成细胞毒性成分5-fu,起到靶向性杀伤肿瘤细胞作用[9]。
在国际临床研究中,对于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卡培他滨比紫杉醇有一定的优势。
3.2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重要的全身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作为乳腺癌术前或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还是复发转移后的解救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内分泌治疗疗效可靠,副作用小,适用于长期辅助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飞速进展。
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降低或消除体内雌激素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增殖。
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化疗相近,但毒性较化疗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四类[9]:(1)抗雌激素类药物;(2)芳香化
酶抑制剂;(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4)孕酮类药物。
3.3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无疑是乳腺癌治疗
领域的热点,新的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为医师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该领域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的细胞遗传性标志的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抗肿瘤疫苗、基因治疗等。
靶向治疗实际属于病理生理治疗,也就是封闭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受体和纠正其病理过程。
这类药物具有非细胞毒性和靶向性的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节作用和稳定性作用[10]。
合理使用或联合使用能够阻断一种以上癌基因途径的药物,或将分子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或内分泌药物联合使用可能是最佳治疗方法,也是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4 结速语
目前,手术治疗、放疗以及内科治疗是乳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
上述三种治疗手段科学的有机结合、合理的序贯及联合应用将会为乳腺癌治疗带来更多的机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也是乳腺癌治疗方法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而基因治疗、微创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将成为今后乳腺癌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洁琼,周恩相.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新进展[j]. 医
学综述,2007,13(23):1786-1788.
[2]吴君心,余子豪.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j]. 中国医
刊,2003,38(12):20-22.
[3] lefall l d j r. 100 years of breast cancer halsted to fisher[j]. am col surg bul,1994,79:1220.
[4]刘应金. 乳腺癌手术治疗进展及问题分析[j]. 医药产
业资讯,2005,2(20):11.
[5]高振祥,沈坤堂.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及其新进展[j]. 中国临床医学,2003,10(5):775-777.v
[6]赵祷,郑泽霖. 乳腺癌手术的历史演变[j]. 中国现
代手术杂志,2001,5:317-328.
[7]胡德宏.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进展[j]. 中国医学文摘,
2005,14(3):160-162.
[8]于金明,李建彬,孙敏等.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射治疗58例[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7,6(1):27.
[9]杜珍,陆倍倍,张沂.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j]. 海军医学杂志,2007,28(4):367-369.
[10]张涛,陈晓品. 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j]. 重庆医学,
2007,36(20):2068-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