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操作评分表

合集下载

中医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中医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通知:1.各单位要严格根据操作规范操做,备齐用物2.掌握各种中医适宜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备专家提问。

3.做好中医适宜技术登记。

注意:根据需要自行打印下来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为不合格。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注:若损伤皮肤,扣20分。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注:刮破皮肤,扣20分。

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涂药法操作评分标准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磁热疗法操作规范一、操作步骤1.连接电源线2.连接治疗垫3.检查插头,治疗垫是否连接良好4.接通电源开关,时间显示30,如果数码显示不正常,可关闭电源,稍等片刻再重新启动操作。

5.调节时间,一般为30分钟6.按下启动键,10秒后,指示灯亮,开始工作7.治疗结束,治疗仪自动复位到初始状态8.关闭电源二、注意事项1.仪器开始工作后,有无调节治疗时间和模式2.患者第一次使用时应该择低温治疗,让患者逐渐适应温度3.治疗过程中禁止拔下治疗垫上的插头三、禁忌症1.出血倾向患者2.高热、肿瘤患者3.各种外伤急性期4.孕妇、围手术期、各种感染和非特异性感染病灶推拿技术操作规范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

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致消积等功效。

1.目标1.1缓解疲劳、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1.2通过推拿及穴位按摩疗法,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2.适应症状及配穴颈椎病:阿是穴天柱、凤池、颈百劳头痛: 印堂、神庭、鱼腰、太阳、百会、四神聪、凤池风府腰痛:阿是穴、肾腧、大肠腧、膀胱腧、季中、阳陵泉3.禁忌症局部皮肤破损、溃疡、感染、烧伤、骨折、结核、肿瘤出血、严重的老年骨质疏松症;开放性的软组织损伤;妇女月经期,孕妇的腹部、腰部、髋部;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者;年老体弱、病重、精神病者、酒后神志不清者;诊断不明确的疾病。

中医(中医全科)规培结业考试技能考核评分表

中医(中医全科)规培结业考试技能考核评分表

行针: 选择正确的行针方法(捻转和提插),患者局部产生酸、麻、重、胀等感觉, 或向远处传导,即“得气”,一般留针 10-20 分钟。 出针:
一般用左手拇、示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柄,边捻边退,迅速拔针, 随即用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孔片刻
3.随时询问患者对针刺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10
后期 1.针刺完毕,协助患者着衣
操作
过程
手法
(70 分)
向重复地刮,不可来回刮
刮痧方法:一般每部位刮 10~20 次左右,以皮下呈现轻微紫红或紫黑色痧点、 30
斑块即可
面刮:在身体平坦部位,用刮板一侧边缘接触皮肤,刮板与皮肤间的角度约
45°进行刮拭
角刮:在凹凸部位,用刮板的角部在穴位上以较短的距离进行刮拭
3.随时询问患者对刮痧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3.医患沟通有效,符合临床实际,体现人文关怀
3
提问 专家就操作环节要点进行提问
5
总分
100
拔罐法评分标准
项目
准备工作 (15 分)
患者
操作
体位
过程
(70 分) 手法
评分要点 1.评估患者:交待拔罐治疗必要性、操作流程,了解患者疼痛耐受程度等 ,取得患者理解 2.评估环境:整洁、安全。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3.操作前准备:衣帽整洁,仪表端庄,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技能操作相关 器具准备齐全
3.看表:记录抢救结束时间
1
1.复苏顺序正确
2
2.动作熟练、规范、流畅、连贯
2
3.从判断环境至复原体位,总时间限定在 4 分钟以内
2
专家就操作环节要点进行提问
2
总分
100
第1页

中医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中医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通知:1.各单位要严格根据操作规范操做,备齐用物2.掌握各种中医适宜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备专家提问。

3.做好中医适宜技术登记。

注意:根据需要自行打印下来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为不合格。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注:若损伤皮肤,扣20分。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注:刮破皮肤,扣20分。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表涂药法操作评分标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磁热疗法操作规范一、操作步骤1.连接电源线2.连接治疗垫3.检查插头,治疗垫是否连接良好4.接通电源开关,时间显示30,如果数码显示不正常,可关闭电源,稍等片刻再重新启动操作。

5.调节时间,一般为30分钟6.按下启动键,10秒后,指示灯亮,开始工作7.治疗结束,治疗仪自动复位到初始状态8.关闭电源二、注意事项1.仪器开始工作后,有无调节治疗时间和模式2.患者第一次使用时应该择低温治疗,让患者逐渐适应温度3.治疗过程中禁止拔下治疗垫上的插头三、禁忌症1.出血倾向患者2.高热、肿瘤患者3.各种外伤急性期4.孕妇、围手术期、各种感染和非特异性感染病灶推拿技术操作规范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

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致消积等功效。

1.目标缓解疲劳、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推拿及穴位按摩疗法,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2.适应症状及配穴颈椎病:阿是穴天柱、凤池、颈百劳头痛: 印堂、神庭、鱼腰、太阳、百会、四神聪、凤池风府腰痛:阿是穴、肾腧、大肠腧、膀胱腧、季中、阳陵泉3.禁忌症局部皮肤破损、溃疡、感染、烧伤、骨折、结核、肿瘤出血、严重的老年骨质疏松症;开放性的软组织损伤;妇女月经期,孕妇的腹部、腰部、髋部;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者;年老体弱、病重、精神病者、酒后神志不清者;诊断不明确的疾病。

中医操作评分表

中医操作评分表

中医及康复治疗操作评分表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3、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4、穴位注射法操作评分标准5、中药沐足(手)法操作评分标准6、穴位敷贴(天灸)7、推拿捏脊8、穴位放血9、夹板固定10、中药外敷11、艾灸12、结肠透析13、中药灌肠14、部位推拿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康复治疗部)15、言语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部)16、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康复治疗部)17、截瘫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部)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拔火罐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火罐的适宜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

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晕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保持治疗室内空气通畅,环境舒适。

2. 施针时尽量嘱患者卧位进行,进针时手法宜稳、轻、快、准,克服患者的畏惧心理。

3.让患者了解并说明进行针刺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反应。

二、处理:如发生晕针时,先将所施针数尽快拔出,嘱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并注意防寒保暖,安慰患者,根据晕针时的严重程度作如下处理:1.出现轻微晕针,表现为头晕、心悸、汗出、视物模糊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口服50%葡萄糖适量,并于百会、足三里处施于艾灸。

中医技能考核评分表

中医技能考核评分表

中医技能考核评分表核对患者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备患者体位舒适合理,皮肤清洁干燥。

术者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酒精棉球,先擦拭罐口。

再点燃火罐内氧气,迅速放置于患者所选穴位上。

定罐观察患者有无疼痛、烧灼感等不适情况。

治疗时间一般为10~15min,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

取下火罐后,用血管钳夹住罐口,将火罐倒置入废物瓶中。

擦拭患者皮肤,观察是否有红肿、烫伤等不适情况。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操作1、拔火罐的适应症后提问2、拔火罐的禁忌症3、拔火罐的注意事项选穴正确,能正确描述穴位位置、作用(至少3至5个穴选穴位)。

技能熟练操作熟练,手法轻巧,动作协调。

总分xxxxxxxx拔火罐的适应症是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常用于疼痛、肌肉疲劳、感冒等症状的护理干预,并起到协同治疗的目的。

在选穴时需要正确描述穴位位置和作用,至少选择3至5个穴位。

拔火罐的禁忌症是患有出血性疾病、高热、心脏病、贫血、孕妇等情况下不宜使用。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病情特点,评估正确并全面,皮肤需要清洁干燥,火罐需要迅速放置于患者所选穴位上,治疗时间一般为10至15分钟,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

在取下火罐后,需要观察患者有无疼痛、烧灼感等不适情况,清理用物并归还原处,最后洗手。

拔罐操作规范在进行拔罐操作前,应确保患者舒适,保暖,施罐部位暴露。

同时,应仔细观察施术部位,检查罐口有无损坏,并使用适当湿度的酒精棉球。

点燃明火后,应在罐内中下段环绕,未烧罐口操。

拔罐时,应准确扣在已经选定的部位,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力为40流强。

安全熄火后,点燃的明火顺风向向上吹灭。

在拔罐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红紫的程度,皮肤有无烫伤或小水泡。

留罐时间为10分钟,询问患者的感觉,同时注意保暖。

起罐时,应正确使用左手轻压罐口皮肤,右手握罐倾斜。

拔罐完毕后,应合理安排体位。

在整理过程中,应清理用物,归还原处,并洗手。

火罐处理应符合要求。

中医操作评分表

中医操作评分表

中医及康复治疗操作评分表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3、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4、穴位注射法操作评分标准5、中药沐足(手)法操作评分标准6、穴位敷贴(天灸)7、推拿捏脊8、穴位放血9、夹板固定10、中药外敷11、艾灸12、结肠透析13、中药灌肠14、部位推拿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康复治疗部)15、言语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部)16、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康复治疗部)17、截瘫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部)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工号考核时间:年月日拔火罐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火罐的适宜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

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晕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保持治疗室空气通畅,环境舒适。

2. 施针时尽量嘱患者卧位进行,进针时手法宜稳、轻、快、准,克服患者的畏惧心理。

3.让患者了解并说明进行针刺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反应。

二、处理:如发生晕针时,先将所施针数尽快拔出,嘱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并注意防寒保暖,安慰患者,根据晕针时的严重程度作如下处理:1.出现轻微晕针,表现为头晕、心悸、汗出、视物模糊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口服50%葡萄糖适量,并于百会、足三里处施于艾灸。

中医操作评分表

中医操作评分表

中医及康复治疗操作评分表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3、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4、穴位注射法操作评分标准5、中药沐足(手)法操作评分标准6、穴位敷贴(天灸)7、推拿捏脊8、穴位放血9、夹板固定10、中药外敷11、艾灸12、结肠透析13、中药灌肠14、部位推拿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康复治疗部)15、言语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部)16、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康复治疗部)17、截瘫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部)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拔火罐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火罐的适宜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

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2. 施针时尽量嘱患者卧位进行,进针时手法宜稳、轻、快、准,克服患者的畏惧心理。

3.让患者了解并说明进行针刺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反应。

二、处理:如发生晕针时,先将所施针数尽快拔出,嘱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并注意防寒保暖,安慰患者,根据晕针时的严重程度作如下处理:1.出现轻微晕针,表现为头晕、心悸、汗出、视物模糊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口服50%葡萄糖适量,并于百会、足三里处施于艾灸。

2.症状较剧,出现晕厥或休克,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作及时处理。

中医操作评分表

中医操作评分表

中医操作评分表--------------------------------------------------------------------------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中医及康复治疗操作评分表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3、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4、穴位注射法操作评分标准5、中药沐足(手)法操作评分标准6、穴位敷贴(天灸)7、推拿捏脊8、穴位放血9、夹板固定10、中药外敷11、艾灸12、结肠透析13、中药灌肠14、部位推拿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康复治疗部)15、言语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部)16、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康复治疗部)17、截瘫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部)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姓名工号考核时间:年月日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拔火罐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火罐的适宜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

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晕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保持治疗室内空气通畅,环境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及康复治疗操作评分表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3、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4、穴位注射法操作评分标准5、中药沐足(手)法操作评分标准6、穴位敷贴(天灸)7、推拿捏脊8、穴位放血9、夹板固定10、中药外敷11、艾灸12、结肠透析13、中药灌肠14、部位推拿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康复治疗部)15、言语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部)16、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康复治疗部)17、截瘫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部)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姓名工号考核时间:年月日项目要求分值得分备注说明结合轮转专科假定一个有适应症的病种进行诊疗分析及操作,完成诊断评估及治疗操作过程!操作前准备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未评估不得分)4 物品检查所需用品治疗盘,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罐,火柴(火机),废物瓶。

(缺一项扣1分)4 患者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4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罐部位,保暖。

4操作流程定位仔细观察施术部位;检查罐口有无损坏。

8 拔罐酒精棉球干湿适当。

8 点燃的明火后在罐内中下段环绕,未烧罐口8准确扣在已经选定的部位,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力强,安全熄火,点燃的明火顺风向向上吹灭。

12 观察随时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红紫的程度,皮肤有无烫伤或小水泡;留罐时间l0分钟,询问患者的感觉。

注意保暖。

10 起罐起罐方法正确。

左手轻压罐口皮肤,右手握罐倾斜。

8操作后整理拔罐完毕,合理安排体位。

4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火罐处理符合要求。

6 提问 1、拔火罐禁忌证。

2、拔火罐的适宜部位10技能熟练拔罐部位方法正确,手法稳、准、快。

动作协调,操作流畅。

10合计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拔火罐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火罐的适宜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

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姓名工号考核时间:年月日项目要求分值得分备注说明结合轮转专科,假定一个有适应症的病种进行诊疗分析及操作,完成诊断评估及治疗操作过程!操作前准备医师根据病情特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未评估不得分) 5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选择穴位,主穴+配穴8洗手(可口述),戴口罩(必须) 2物品治疗盘,毫针,75%酒精,棉球,棉签,弯盘。

2患者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紧张)。

5 22操作流程定穴选穴(要求穴位定位准确,骨度法最好)10患者体位适宜(叙述体位或考官询问体位)。

5消毒再次核对穴位,皮肤消毒 (范围≧3cm)。

(只做不说) 5进针进针动作协调、流畅,患者无痛苦感。

(问进针方法) 5行针、观察行针并与患者沟通,使患者针刺部位有酸、麻、胀、重等得气感。

观察患者有否晕针、疼痛难忍等不适情况。

5交流患者:没感觉医者:三种得气方法8患者:很痛,医者:三种调整方法8起针适时起针。

轻按穴位,观察是否有滞针、出血。

2交流情况:针拔不出医者:三种调整方法10 58操作后整理术后合理安排体位。

2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针具处理符合要求。

2提问1、晕针的预防及处理 32、断针的预防及处理 3 10技能熟练操作熟练,轻巧;选穴正确,运用针刺手法正确。

10 10 合计晕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保持治疗室内空气通畅,环境舒适。

2. 施针时尽量嘱患者卧位进行,进针时手法宜稳、轻、快、准,克服患者的畏惧心理。

3.让患者了解并说明进行针刺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反应。

二、处理:如发生晕针时,先将所施针数尽快拔出,嘱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并注意防寒保暖,安慰患者,根据晕针时的严重程度作如下处理:1.出现轻微晕针,表现为头晕、心悸、汗出、视物模糊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口服50%葡萄糖适量,并于百会、足三里处施于艾灸。

2.症状较剧,出现晕厥或休克,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作及时处理。

断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嘱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最好让患者在卧位施针,使其肌肉完全放松。

2.施针前检查针具状态:针体弯曲理直后待消毒再用,有折痕及针尖倒刺者禁用。

3.施针过程中嘱患者体位自然,不要移动或摆动,行针刺补泻手法时要注意让患者作好配合,以防折针,出针时要仔细清点施针数量以防漏针。

4.每次针具消毒前,检查针体是否弯曲、是否有折痕,针尖是否有倒刺。

对弯曲的针体应理直,对有折痕及针尖有倒刺的应丢弃。

二、处理:1.明确施针时所发生断针的部位,并向患者分析说明发生断针的原因。

2.嘱患者静卧、保持放松体位,不要随意走动,避免因肌肉牵造成针体移动。

3.及时对患者断针部位进行X片检查,掌握断针的部位、深浅和断针的大小。

4.请专科取针。

3、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姓名工号考核时间:年月日项目要求分值得分备注说明结合轮转专科,假定一个有适应症的病种进行诊疗分析及操作,完成诊断评估及治疗操作过程!操作前准备医师根据病情特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洗手。

4物品治疗盘,一次性耳穴压豆,75%酒精,棉签,镊子,胶布,耳穴探棒。

4患者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4体位舒适合理。

4 16操作流程定穴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

10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及穴位。

12皮肤消毒再次核对穴位后,用75%酒精擦拭(其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10压豆一手持镊子夹一次性耳穴压豆胶布,将胶布内王不留行籽对准选用的穴位上,另一手轻压胶布背面,另耳穴有酸、麻、胀、痛感。

12观察患者有疼痛、胶布过敏等不适情况。

10 54操作后整理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按压30~60秒,3~7日可更换一次。

10提问1、耳穴压豆的适应症2、穴压豆的禁忌症3、耳穴压豆的注意事项10 20技能熟练操作熟练,轻巧;选穴正确,动作协调。

10 10 合计一、耳穴压豆的适应症?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常用于失眠、疼痛、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护理干预,并起到协同治疗的目的。

失眠(疼痛、便秘、恶心、呕吐)如何选穴?二、耳穴压豆的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三、耳穴压豆的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压豆,准确选择穴位,用探针时力度要适度、均匀。

2、耳廓皮肤有炎症、破溃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3、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每日按压2~3次,每次1~2min。

4、应密切观察患者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并询问病人感受,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4、穴位注射法操作评分标准工号姓名考核时间:年月日项目要求应得分得分说明说明结合轮转专科,假定一个有适应症的病种进行诊疗分析及操作,完成诊断评估及治疗操作过程!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10 服装、鞋帽整齐 5操作前准备医生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825洗手、戴口罩 2物品治疗盘,药物、注射器及针头,砂轮,皮肤消毒液,镊子,棉签等8患者核对,解释,按穴位取合理体位 5协助松开衣着,暴露局部皮肤,保暖 2操作流程定位查对医嘱,走穴正确 635 抽吸药液锯安瓿符合要求(消毒),开瓶一次完成4 抽吸药液方法正确,不遗漏,不污染消毒消毒皮肤方法、范围正确 5排气排气方法正确,不浪费药液 2进针再次核对,一手持注射器,另一手拇、食(中)指绷紧局部皮肤,进针角度、深度适宜6注射上下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射速度适宜8观察患者有否晕、弯、折针或药物过敏反应 2拔针迅速拔针,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核对床号、姓名2操作后整理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515整理用物,洗手 2评价取穴是否准确及操作熟练程度、是否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及患者的满意度等6记录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技能熟练无菌观念强;三查七对熟练,动作轻巧、稳重、准确,注射手法正确5 5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10 10合计100必考题:学员专业方向的专科疾病(如:心悸、胃痛、哮喘、偏瘫……)如何选穴?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5、中药沐足(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工号姓名考核时间:年月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10 服装、鞋帽整洁。

5操作前准备医生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25洗手,戴口罩。

2物品治疗盘,药液,盛放药液容器,水温计等。

6患者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泡洗部位;保暖。

6操作流程定位再次核对;确定泡洗部位及手法。

535 手法泡洗方法,运用、正确。

10药液温度适宜。

5药液量适宜。

2药液未沾湿患者衣裤、被单;泡洗时间适宜。

5观察观察药液温度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5洗毕清洁局部皮肤、擦干。

3操作后整理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1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5评价泡洗部位皮肤清洁情况、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

5记录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技能熟练操作正确、熟练,轻巧。

515 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

10合计100 必考题: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6、穴位贴敷疗法(天灸)操作评分标准工号姓名考核时间:年月日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 5 10操作前准备辩证辨病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1、辨天灸者体质(阴阳寒热虚实)或2、辨疾病选择恰当的位置。

1025 物品托盘、镊子、防过敏胶布、消毒棉花、剪刀、消毒液、贴敷药物5患者核对,解释,按穴位取合理体位 5协助松开衣着,暴露局部皮肤,保暖 5操作过程体位摆放合适的体位 5定位查对医嘱,定位正确 550 清洁消毒①用消毒液消毒或纱快清洁皮肤。

②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5贴药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病患)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0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满意,查看贴敷是否牢靠 5交代事项交代做完天灸(贴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