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壮医药线点灸

壮医药线点灸

陆川县中医院科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一、疗法定义: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的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医疗保健方法。

二、基本原理: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恢复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使三气复归同步,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

三、适应症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临床验证,本法可以治疗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而对有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者,疗效较好。

四、操作规程【用物准备】治疗盘,酒精灯,火柴,药线(事先放在药酒中浸泡)。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耐心解释,消除患者顾虑,取得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 整线用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把浸泡过已松散的药线搓紧。

4. 持线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5.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灯火上点燃,如有火苗必须扑灭,只需露出线头有圆珠状炭火星即可。

6. 施灸将有炭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圆珠状炭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一壮,一般每穴点灸1-3壮。

9. 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禁忌症1.孕妇禁灸,尤其是不能点灸下半身穴位;2.眼部禁灸;3.男生外生殖器龟头部及女性小阴唇部禁灸;4.点灸眼区及面部靠近眼睛的穴位嘱患者闭目,以免不慎火花飘入眼内引起烧伤;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饥饿时慎用;6.各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白癜风等患者,在点灸治疗时期忌食生葱、牛肉、马肉、母猪肉、海味、竹笋、韭菜、南瓜苗、公鸡、鲤鱼等发物;7、点灸面部穴位时一律用轻手法;8.黑痣不作点灸,建议用药物或激光等作一次性彻底治疗。

《壮医药线疗法》PPT课件

《壮医药线疗法》PPT课件
❖ 凡畏寒发冷的疾病,取手部穴位为主; ❖ 凡发热的疾病,选取背部穴位为主; ❖ 凡痿废瘫痪诸症,选取该痿废瘫痪之肌肉处穴位为主; ❖ 凡痛症,选取痛处及邻近穴位为主;
a
10
❖ 凡麻木不仁疾病,选取该部位经络的中央点为主; ❖ 凡瘙痒疾病,选取先痒部位的穴位为主 ❖ 凡肿块取局部梅花穴,癣及皮疹累疾病选局部莲花或葵花
a
7
特殊穴位简介
❖ 梅花穴:又称局梅,主要针对肿胀或肿块部位取穴。 ❖ 以痛为穴或以肿为穴:一般不是取一穴,而是取4穴,如腰
肌疼痛,则取疼痛之腰肌上缘两穴,下缘两穴。以肿为穴, 一般指肿块顶端为穴,如外痔,取痔顶为穴。
❖ “长子”穴:凡皮疹类疾患,抓最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 子的顶端为穴。
❖ 结顶穴: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 取肿大淋巴顶部为穴
a
22
阳痿
❖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命门:双肾俞中点。 ❖ 气海:脐下1.5寸。 ❖ 中极:脐下4寸。 ❖ 足三里:犊鼻下3寸。 ❖ 三阴交:内踝上3寸。 ❖ 关元:脐下3寸。
a
23
月经不调
❖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足三里:犊鼻下3寸。 ❖ 关元:脐下3寸。
有些疾(牙痛、头痛、鼻塞等)病见效快捷。
a
5
❖ 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施灸时无痛苦,灸后无瘢痕,无后 遗症,男女老少幼均易接受治疗。(本人观点:施灸前应 注意观察患者皮肤,详细询问病史,皮肤不能耐受及患糖 尿病患者慎用此法)
❖ 容易学习与掌握,便于推广。
a
6
药线点灸腧穴的定位
❖ 腧穴是药线点灸的刺激点,在临床上取穴的 位置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疗法 的穴位定位法,与传统的中医针灸穴位定位 基本相同,但也有一定区别。Leabharlann a28谢谢!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培训
近五 自 名 这 方 向 的 协 妇了 技术
,

l
呵 }医学阮

,
如瑾 明

黄至 舫毛⑤ )
此 外 不 少 医 务 人 员 和 人 民 群众 也 自学
和 使用 了 本 疗 法
收 到 了 显著 附 社会效 益

根据 社 会 调查所 掌握 的资 料 以 及近 四 年 来亲 自临床应 用所 取得 的治 疗效 果进 行综 合 分析
,
适 用 于 点灸 皮肤 较 厚 处 的
:
疗效 的 基 础 上
进 行全 面 系 统 整 理
,
,
与成 了
}句
穴位 与治 疗癣类 疾病
以及 在 冬季 使 用
;
2
壮 医药 线 点灸 疗 法 《
》一 书
公开 出版
全国发行 行推广
人员
, ,
;
而 且在 广 西和 全 国 举 办 学 习 班 进
J
’ 一
好穴 位
,
其治 疗 疾病 方法 亦 有 其独 到 之 处 详述 )

,

一般 在 疾
它 不 但在 历 史 上
曾经 对 不 民 族 的 健
,
病 反 应 明 显 之 局 部 施 术 用 药 居多 ( 在 此 不 作
如 《灵 枢
,
康 繁衍
作 出 了积 极 贡 献
,
而 且 毛 梦仍热 是

背 俞 》篇 说
, ,
:
欲 得而 验
是壮 族 人 民 沃期 同 疚 病 作 儿
, ,
( 湘 南 永顺 县 中 医 院
彭 友 胜①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
点灸前的准备
备好火源
备好药线 选好体位(以坐位或卧位为宜)
耐心解释,消除顾虑
严肃认真,合理处方
第一页,共33页。
操作技术要点
整线:以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 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约1~2厘米。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上点燃,如有火焰必
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施灸:将线端火星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
的疹子为穴。 [作用]祛风止痒。 [主治] 各种皮疹类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第十页,共33页。
7.脐周四穴
[位置]在下腹部神阙穴周围。 [取法] 以脐中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左
右各取一穴,共四穴。 [作用] 温经散寒。 [主治] 腹痛、泄泻。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第十一页,共33页。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24.镇寒穴
[位置]在手背部。 [取法]于合谷穴后方凹陷处取穴。 [作用]温阳祛寒。 [主治]畏寒怕冷。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25.里内庭穴
[位置]在足底部。 [取法]在足底部与内庭穴相对处取穴。 [作用]活血祛瘀,峻下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产后胞衣不下、闭经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病损部位取一组穴位,呈葵花形分布。 [作用] 祛风止痒,软坚散结。 [主治] 各种顽固性的癣类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第七页,共33页。
4.结顶穴
[位置] 在各处肿大的淋巴结上。 [取法] 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
巴结肿大者,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若无 淋巴结肿,此穴无法取。 [作用] 消炎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 各种炎症。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PPT课件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PPT课件

大的疹子为穴。
[作用]祛风止痒。
[主治] 各种皮疹类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p 34
7.脐周四穴
[位置]在下腹部神阙穴周围。
[取法] 以脐中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左 右各取一穴,共四穴。 [作用] 温经散寒。 [主治] 腹痛、泄泻。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p 35
8.下迎香穴
11
治疗机理:
以药线点灸的温热和药效对穴位的刺 激,通过经络传导,疏通龙路、火路气机, 使气血恢复平衡,疾病得去。
适用范围: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 据调查和临床验证,本法可以治疗临床各 科100多种疾病,而对有畏寒、发热、肿 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者,疗 效较好。 12
主要功效
16
8.活血止血
用于各种血症,既有活血作用,
又有止血效果
9.宁心安神
用于治疗失眠、紧张、焦虑、 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均有 一定效果
17
10.强壮补益
各种虚弱患者,选择有强壮作用的穴位
定期施灸,可增强体质,防病保健。
p 18
六个显著特点
适应症范围广。 简、便、廉、验、捷。 没有毒副作用。 无污染。 能互相渗透。
[作用]宁心安神。 [主治]癫痫。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p 50
23.肛周四穴
[位置]在肛门口处。 [取法]在距肛门口边缘5分处前后左右各取一穴, 共四穴。 [作用]收敛止血,消肿止痛。
[主治]内痔出血。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p 51
24.镇寒穴
[位置]在手背部。
[取法]于合谷穴后方凹陷处取穴。 [作用]温阳祛寒。 [主治]畏寒怕冷。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壮医药线点灸学

壮医药线点灸学

治疗疗程
强调做到三治:治早(及时治疗)、治小
(小病、轻病早治)、治了(彻底治疗,不 要中途而废)。 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病 种,确定应该治疗的时间,制定出疗程安排 计划。 疗程计划按以下原则确定: 1、疗程长短 2、疗程间隔时间
壮医药线点灸常用穴位

梅莲葵长脐鼻下止食中外背镇安里 花花花子周通关呕背魁劳八寒眠内 穴穴穴穴四穴元穴穴穴宫穴穴三庭 穴 穴 穴 穴穴
Thank you !
痤疮
痤疮又称粉刺,常见于青春期青年,主要表
现为面部出现粟粒样痤疮,有些融合成片, 红肿或有脓头。痤疮主要由于风热毒邪所致。 【处方】长子、手三里 【点灸方法】每天施灸1次,疗程视具体情况而 定
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 行腹痛。其主要病因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 为害等,并与素体及经期、经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 有关。其主要病机为冲任瘀阻,不同则痛。 【处方】气海、中极、承山、三阴交 【随症配穴】实证取中极、次髎、地机;虚证命门、 肾俞、关元、足三里、大赫 【点灸方法】每天施灸1次,在下腹疼痛出现时开始 施灸,直至疼痛消失为主
2、必须严格掌握手法,切实做到“以轻 应轻,以重对重”。
(施灸时,火星接触穴位时间短,刺激量较小 者为轻手法;反之为重手法)
3、注意告诉患者不要用手抓破所灸穴位, 以免引起感染。 4、注意嘱咐病人自觉配合治疗。
5、必须注意禁忌:
(1)孕妇禁灸,特别是不能点灸下半身。 (2)眼球禁灸。 (3)男性外生殖器龟头部和女性小阴唇部禁灸。 (4)点灸眼区及面部靠近眼睛的穴位时,嘱患者闭眼, 以免不慎火花飘入眼内引起烧伤。 (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饥饿时慎用。 (6)各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白癜 风患者等,在点灸治疗期间忌食生葱、牛肉、马肉、 母猪肉、海味、竹笋、韭菜、南瓜苗、公鸡、鲤鱼等 发物。 (7)点灸面部穴位时一律用轻法。 (8)黑痣不作点灸。

民间秘技:壮医药线灸!(比悬灸效果更好)

民间秘技:壮医药线灸!(比悬灸效果更好)

民间秘技:壮医药线灸!(比悬灸效果更好)壮医药线点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灸法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针灸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和规范、并通过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所及壮医门诊部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后,向全国、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该疗法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节龙路、火路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灸材制备:1.浸线药酒的配制有二法,一为: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归尾、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 10 g,浸于 50%酒精1000 ml 中 30天,滤过后加麝香 1g,密封保存。

约可浸药线 500 g。

一为雄黄酒:取适量雄黄、吴萸粉、樟脑、麝香等浸入95%乙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黄酒备用。

2.药线制作取苎麻、黄麻或了哥王根皮搓成直径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上述药酒中。

一般须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小时的。

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湿润,用时取出。

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在冬季用;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0.25mm,用于灼灸皮肤嫩薄处、耳穴及小儿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

具体操作:1.一般点灸法:①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

②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乙醇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选定的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

一个穴位灸一壮。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手法分轻、中、重三种操作手法,点灸时间短于1秒且轻快迅速为轻法,点灸时间l~2秒且中等用力为中法,点灸时间超过2秒且较用力为重法。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
由于药线制作的传统工艺和 材料差异,质量控制可能存 在一定问题,影响疗效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科学依据待完善
尽管该疗法在实践中得到广 泛应用,但其科学依据和理 论基础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 证。
未来发展展望
科学研究与临床试验
加强药线点灸疗法的科学研究 ,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以提 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壮医药线点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痛经等 常见病和慢性病。尤其对于风湿痹痛、软组织损伤、神经痛等病症有显著疗效。
禁忌症
然而,该疗法也有一些禁忌症,如皮肤破损、炎症、溃疡等部位不宜施灸;孕 妇腹部、男性乳头等特殊部位不宜施灸;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高热患者也不适 用本疗法。
04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分析
疗效显著
操作简便
药线点灸疗法对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具 有独特疗效,尤其在疼痛缓解、炎症控制 和慢性病管理方面效果显著。
该疗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患者可以在 家中自行进行点灸治疗,无需复杂的设备 或技术要求。
安全可靠
成本低廉
药线点灸疗法使用天然中草药和传统的制 作工艺,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患者接 受度高。
操作简便
患者认为药线点疗法操作简便,容易 掌握。同时,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 操作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掌握操 作方法。
学习与实践建议
加强基础理论学习
学习者应加强药线点疗法的基础 理论学习,了解其理论依据、技
术要点和治疗范围等。
注重实践操作
学习者应注重实践操作,多动手练 习,掌握药线点疗法的操作技巧和 方法。
药线点穴
医者手持药线的一端,用食指、拇指捏住线头, 轻轻提起药线,用中指侧面顶住线身,迅速点按 在穴位上,给予一定刺激量,使患者产生酸、麻 、胀、痛等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p 21
p 22
23
点灸前的准备
备好火源 备好药线 选好体位(以坐位或卧位为宜) 耐心解释,消除顾虑 严肃认真,合理处方
24
操作技术要点

整线:以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 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 线头约1~2厘米。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上点燃,如
11
治疗机理:
以药线点灸的温热和药效对穴位的刺 激,通过经络传导,疏通龙路、火路气机, 使气血恢复平衡,疾病得去。
适用范围: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 据调查和临床验证,本法可以治疗临床各 科100多种疾病,而对有畏寒、发热、肿 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者,疗 效较好。 12
主要功效
1.消炎退热
感冒发热的病人,可以用药线使之退热; 在消炎方面,如口腔溃疡、痔疮发炎肿痛、
疮疖红肿疼痛、咽喉炎肿痛等,经药线点灸可
使炎症迅速消退。
13
2.祛风止痒
本法对各种皮肤瘙痒症,如荨麻疹、湿疹、
点灸后确能起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癣病等有较好止痒效果,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
3.通络止痛
坐骨神经痛、肌肉扭伤疼痛等有显著止痛效果 均有明显的疗效。

p 27
4.注意点灸禁忌事项
1)孕妇禁灸,尤其不能点灸下半身穴位。
2)眼部禁灸:
3)男生外殖器龟头部及女性小阴唇部禁灸;
4)点灸面目时穴位时一律用轻手法,眼区及靠近眼睛 的穴位嘱患者闭目; 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饥饿时慎用:
6)各种皮肤病在点灸治疗时期忌食牛肉、竹笋等发物。
p 28
特定穴位 1.梅花穴
1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药线点灸的基本手法以及用穴 规律。 掌握药线点灸的主要功效。 认识药线点灸的特定穴位。
2
壮医药理论体系
天地人三气同步
三道两路
毒虚治百病 调气解毒补虚
3
天地人三气同步
天 地 人
之而人 灵生禀 ,天 为地 万之 物气
4

气 道 谷 道

龙 路
道 水 道
[点灸法] 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p 30
3.葵花穴
[位置] 在皮肤病损处。 [取法] 按照局部皮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
和病损部位取一组穴位,呈葵花形分布。
[作用] 祛风止痒,软坚散结。 [主治] 各种顽固性的癣类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p 31
4.结顶穴
[位置] 在各处肿大的淋巴结上。 [取法] 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 淋巴结肿大者,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 若无淋巴结肿,此穴无法取。 [作用] 消炎解毒,软坚散结。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以壮医理论为 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 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 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然 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 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 病的一种独特医疗保健方法。
9
10
起源及研究进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 族民间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只在民间 世代口耳相传,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 的历史过程。从1982年由广西中医学院 黄瑾明教授、 黄汉儒主任医师等在柳江 壮医龙玉乾祖传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对 该疗法的挖掘、整理、提高、研究,以及 大力推广应用工作。
14
对各种痛症,如头痛、牙痛、痛经、腹痛、
4.消肿散结 :
可以治疗各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 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
5.健脾消食 :
对小儿厌食症、成人消化不良等症效果显 著,可以迅速提高食欲,开胃消食。
15
6.健脾止泻
对急性肠胃炎、痢疾等引起的泄泻,
同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7.温经通痹
对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肢体麻 木等有明显效果,既可消肿,又能止痛
路 火 路
5
毒 虚
6
调气
解毒 补虚
治法治则
7
壮医灸法是通过烧灼或熏烤体表一定穴位或
患处,使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的刺激,以
调节人体天人地三气的同步平衡,从而达到防
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具有温经散寒,调节气血(嘘、
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保健防
病等功效,其种类繁多,广泛用于临 床各科。
8
定义:
容易学习,便于推广。
19
用穴规律
壮医药线点灸用穴规律与针刺疗法有联系, 又有区别。主要有以下情况: 1.直接使用中医穴位,主治病症相同; 2.所取穴位位置与中医相同,但主治病症 不同; 3.壮医自己使用的特殊穴位.
20
壮医使用自己的特殊穴位根据以 下原则取穴:
寒手热背肿在
萎肌痛沿麻络 惟有痒疾抓长 各疾施灸不离
[位置]肿块或皮肤损害处。
[取法]按照局部肿块或皮损的形状和大小, 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呈梅花 形分布。
[作用]软坚散结,祛风上痒。
[主治]一切肿块性和皮损性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29
2.莲花穴
[位置] 在皮肤损害处。 [取法] 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 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呈莲花形分布。 [作用] 祛风止痒,软坚散结。 [主治] 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施灸:将线端火星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
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带有火星的线头直
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 一般每次一个穴位点火
施 灸
p 26
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掌握火候,切忌烧伤皮肤,药线点燃后, 一般会出现四种火候:明火、条火、珠火、径火。 只有珠火才可以施灸! 2.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手法有轻手法、中手法和重手法。临床应用原则是: 以轻对轻、以重对重;即轻病用轻手法,重病用重 手法。 3.防止感染:点灸后会有痒感,特别是同一穴位连 续点灸后会出现浅表的痕迹,停灸后一周左右自行 消失。不要用手抓,以防感染。万一抓破,保持清 洁或用75%酒精消毒即可。
16
8.活血止血
用于各种血症,既有活血作用,
又有止血效果
9.宁心安神
用于治疗失眠、紧张、焦虑、 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均有 一定效果
17
10.强壮补益
各种虚弱患者,选择有强壮作用的穴位
定期施灸,可增强体质,防病保健。
p 18
六个显著特点
适应症范围广。 简、便、廉、验、捷。 没有毒副作用。 无污染。 能互相渗透。
[主治] 各种炎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