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注射给药法
第十二章给药【学习目标】 1 掌握护士在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2

应用碘造影剂进行造影时,病人会产生一些反应,轻重各不相同,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实验方法包括:1.口服法;2.皮内注射法;3.静脉注射法;4.眼结合膜法;5.舌下实验法.
【实践要求】
一、根据本章的学习内容参观医院中心药房、病区药柜,了解药物的保管要求;参观医院门诊注射室,以增加对无菌操作要求、病人注射时体位安置、环境设施,药物的严格查对、吸药排气进针要领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写出见习报告。
(三)青霉素过敏实验法:
1.仔细询问过敏史 2.曾使用青霉素,停药三天后再次使用需重做皮试。
(四)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主要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所引起的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
2.循环系统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E.将全量分四次注射,剂量递减
19. 易氧化的药物是
A. 红霉素片
B. 硫酸亚铁
C. 维生素C
D. 乙醚
E.TAT
20. 易潮解的药物是
A. 卡介苗
B.维生素C
C.草珊瑚含片
D. 甲氧氯普胺
E.氨茶碱
21. 应放在4℃冰箱内保存的药物
A.乙醚
B.苯巴比妥
【内容精要】
一、概述
(一)护士在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
1.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的原则
(1)按医嘱要求准确给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须进行查对。2)“七对”包括核对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
(3)按需要进行过敏试验
(4)临床试验用药中的责任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 给药

第十二章给药1、给药的原则;(1)根据医嘱给药:给药是一种非独立的护理操作,因此,护士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3)安全正确用药: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
备好的药品应及时分发或使用,避免放置过久药效降低或污染(4)注意用药后反应:某些药物易引起过敏或毒副反应较大的应加强观察,做好记录。
发现给药错误,及时报告、处理。
(5)做好心理:技术熟练、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
心理上予解释、鼓励、劝慰,消除怀疑、恐惧及抗药心理以取得主动治疗的效果。
2、注射给药的原则(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A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B注射器的活塞、针头与针梗必须保持无菌C按要求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常用消毒方法、安尔碘消毒D临时抽取,随即注射(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检查药物质量、查实确无配伍禁忌(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一人一套物品,注射器空筒与活塞分离(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剂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注射器和针头(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血管神经处;不可在局部皮肤肌肉有炎症、损伤、硬结或瘢痕处进针;长期进行注射的病人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静脉注射时选择血管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6)现配现用注射药液:规定注射时间临时抽取,即时注射(7)注射前排尽空气:注射前应排除注射器内空气,以免空气进入血管引起空气栓塞、排气时要注意避免浪费药液(8)注射药液前检查回血:静脉、动脉注射必须见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内注射如有回血,则应拔出针头重新进针(9)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各种注射法进针深度不同;进针时不可把针梗全部刺入皮肤(10)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A做好解释与安慰,使患者心身放松,适当的体位与姿势B二快一慢: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慢C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然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基础护理学 第十二章-给药

特别强调遵医嘱按时、安全、正确服药的 重要性
12-20
第三节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administering injection)将无菌
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优点
-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 -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
12-11
四、给药的次数与时间
取决因素
-药物的半衰期,以能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 浓度
-药物的特性 -人体的生理节奏
12-12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方面
-药物用量 -药物剂型 -给药途径与时间 -联合用药
机体方面
-生理因素:如年龄与 体重;性别 -病理状态 -心理行为因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13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第十二章 给药
12-1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第三节 注射给药法 第四节 雾化吸入法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法 第六节 局部给药
12-2
给药
给药(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即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目的: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疾病、协助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 时间
12-10
三、给药的途径
给药途径的选择
-药物的性质、剂型 -机体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情况和治疗需要
常用的给药途径
-口服、舌下含化、吸入、外敷、直肠给药 -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
给药途径的吸收顺序
-除动、静脉注射药液外,其他:吸入>舌下含化>直肠> 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 给药

第十二章给药1、给药的原则;(1)根据医嘱给药:给药是一种非独立的护理操作,因此,护士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3)安全正确用药: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
备好的药品应及时分发或使用,避免放置过久药效降低或污染(4)注意用药后反应:某些药物易引起过敏或毒副反应较大的应加强观察,做好记录。
发现给药错误,及时报告、处理。
(5)做好心理:技术熟练、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
心理上予解释、鼓励、劝慰,消除怀疑、恐惧及抗药心理以取得主动治疗的效果。
2、注射给药的原则(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A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B注射器的活塞、针头与针梗必须保持无菌C按要求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常用消毒方法、安尔碘消毒D临时抽取,随即注射(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检查药物质量、查实确无配伍禁忌(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一人一套物品,注射器空筒与活塞分离(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剂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注射器和针头(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血管神经处;不可在局部皮肤肌肉有炎症、损伤、硬结或瘢痕处进针;长期进行注射的病人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静脉注射时选择血管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6)现配现用注射药液:规定注射时间临时抽取,即时注射(7)注射前排尽空气:注射前应排除注射器内空气,以免空气进入血管引起空气栓塞、排气时要注意避免浪费药液(8)注射药液前检查回血:静脉、动脉注射必须见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内注射如有回血,则应拔出针头重新进针(9)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各种注射法进针深度不同;进针时不可把针梗全部刺入皮肤(10)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A做好解释与安慰,使患者心身放松,适当的体位与姿势B二快一慢: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慢C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然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_12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给药治疗与护理药物的作用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护士不仅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还是药物作用的观察者和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者。
护士需掌握各类药物的相关知识,在临床用药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安全给药,并依法、安全、认真地做好各类药物的管理工作,同时,掌握正确的用药护理技术,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观察和了解患者用药后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护理单元药品管理(一)一般药品管理。
1.药品存放、使用、管理应有相应规范。
2.专人管理,专柜保存,保持药品柜整洁。
3.储存药品容器的标签清晰。
4.各类药品必须分开放臵,保存方法符合说明书要求。
5.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
6.按照有效期限的先后顺序有计划地使用药品,使用后及时补充。
(二)毒麻药品及精神药品的管理。
1.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2.麻醉药品需专柜加锁保存,使用专用处方,专本登记,专人管理,每班清点交接。
3.按照具备麻醉处方权的医生开具的医嘱和麻醉处方为本护理单元患者使用麻醉药品。
4.对未用完的最小包装剩余药进行销毁,销毁应有2人在场并签字。
二、口服给药(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用药史、过敏史、不良反应史。
2.评估有无口腔、食管疾病,吞咽困难等。
3.了解药物的性质、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二)操作要点。
1.小剂量液体药物,应精确量取,确保剂量准确。
2.所有药物应一次取离药盘,不同患者的药物不可同时取出。
3.协助患者服药,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开,对危重和不能自行服药的患者应予喂药。
4.鼻饲给药时,应将药物研碎,用水溶解后由胃管注入。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口服给药的方法、配合要点、服用特殊要求、注意事项。
2.指导慢性病和出院后继续服药的患者按时、正确、安全服药。
(四)注意事项。
1.遵医嘱及药品使用说明书服药。
2.观察服药后不良反应。
注射给药法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1.皮内:表皮和真皮之间,进针角度:5°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 和深度
2.皮下:皮下组织,进针角度:30-40° 3.肌内:肌肉层,进针角度:90° 4.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不慎断针时增加处理的难度。
注射给药法
注射原则
内容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 技术
1.解除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取合适体位。 2.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均匀”(进针快、拔针快、推药速度均匀) 3.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
注射给药法---肌内注射
二、操作中: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用PDA扫描患者腕带,核对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核对药名等(至已校对), 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 2.选择注射部位:常选择臀大肌注射部位(采用十字法或连线法),并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注射部位, 嘱患者下腿稍弯曲,上腿伸直,告之患者放松(肌肉放松有利于药液吸收)。 3.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处,按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面积5cmX5cm,待干。 4.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至开始执行);排净针管内的空气(针梗距碗盘大于10cm)。
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2cm处嘱患者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手前臂,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可 嘱家属配合),待形成0.5cm皮丘,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4.取前臂掌侧中断做皮试。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患者勿抓、 挠,用 0. 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 水疱者,用0. 5%碘伏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液体 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应进行外科换 药处理。
注射给药法
皮内注射 并发症
给药方法ppt

12- 13
六、给药的次数与时间
取决因素
➢ 药物的半衰期,以能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 浓度
➢ 药物的特性 ➢ 人体的生理节奏
12- 14
七、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方面
➢ 药物剂量 ➢ 药物剂型 ➢ 给药途径与时间 ➢ 联合用药
缺点
➢ 吸收慢,不适用于急救 ➢ 对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等患者不宜用此
法
12- 17
二、口服给药的目的
减轻症状 治疗疾病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协助诊断 预防疾病
12- 18
三、操作过程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并解释 ➢ 患者准备 ➢ 护士准备 ➢ 药物及用物准备 ➢ 环境准备
【操作步骤】 ➢ 备齐用物 ➢ 备药
12-54
静脉注射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并解释 ➢ 患者准备 ➢ 护士准备 ➢ 用物准备 ➢ 环境准备
12-55
静脉注射
【操作步骤】 ➢四肢静脉注射 ➢小儿头皮静脉注射 ➢股静脉注射
12-56
四肢静脉注射
➢ 按医嘱吸取药液→核对→选择合适静脉→垫小棉 垫→系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嘱患者握 拳→二次核对→排尽空气→穿刺→两松一固定→ 缓慢注入药液→拔针、按压→再次核对→操作后 处理 :记录的内容
其局部热敷的方法
52
静脉注射
intravenous injection ,IV and blood sampling,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常用的静脉:
➢ 四肢浅静脉 ➢ 头皮静脉 ➢ 股静脉
12-53
静脉注射
肌内注射课件

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
3.预防接种。
评估:
1.药物的性质,剂量及疗效 与不良反应。 2.病人的病情、对注射给药 的认识及合作程度。 3.注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情 况。
部位:
一般选择有一定厚度、远离大血
管及神经干、位置表浅易于暴露 的肌肉部位。
临床上常用于肌肉注射的部位有
臀部肌、股外侧肌和三角肌。
5.在自己身上和同学之间确认体 表的定位标志并进行定位练习。
作业
1.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内注射三个区的定位方法
2.预习肌内注射的操作方法。
休息一下
一:操作前准备
(二):护士准备
二:操作步骤
1、查对解释 2、安置体位 4、进针推药 5、拔针按压、查对 6、嘱咐患者
3、消毒、查对
排气
7、整理记录
1、核对、解释
W
课堂检测
1.说出肌内注射的概念 将一定量药物注入肌肉组织的 方法,又称肌肉注射。
2.肌内注射选择一般具有 一定厚度、远离大血管及神经干、 等特点 位置表浅易于暴露 的肌肉部位。
3.临床上常用的肌内注射部位有 臀部肌、股外侧肌和三角肌。
4. 臀部肌内注射的定位方法。
十字法(臀裂顶点,髂嵴最高点) 臀大肌 连线法(髂前上棘,尾骨) 二指法(髂前上棘,髂嵴下缘) 臀中小肌 三横指法(髂前上棘)
肌内注射 (IM/im)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 概念:将一定量(≤5ml)的 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肌组织
1、平滑肌
2、心肌
3、骨骼肌
纵 断
纵 断
骨 骼 肌
横断
横 断
横 断
纵断
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组织损伤、疼痛、潜在 并发症
➢ 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宜 口服给药的患者,口服 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
➢ 不良反应出现迅速(过 敏反应),处理相对困 难
7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
注射原则 注射前准备 药液抽吸法
14- 8
一、注射原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前排尽空气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注药前检查回血
九、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 度
依据不同注射目的,掌握好不同的进针角
度和深度,进针时需要注意不可将针梗全
部刺入注射部位,防止折断针梗增加处理
的难度。
十、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注射前做好解释工作 注射时分散患者注意力 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放松局部肌肉 注射时要“两快一慢加均匀” 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缓慢并均匀。
第十二章 给药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administering injection)
➢ 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分类
➢ 皮内注射 ➢ 皮下注射 ➢ 肌内注射 ➢ 静脉注射及动脉注射
14- 2
静脉注射
皮内注射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
优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缺点
➢ 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 升高,吸入量准确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选择安全注射部位,避开局部神经和血管 (动静脉注射除外)
皮肤表面无受损、疤痕、色素沉着及其他 皮肤疾病。
注射部位组织无炎症、无硬块。 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六药物应临时抽取,现配现用
注射溶液,混悬液,油剂等剂型药物时, 应在规定注射时间临时抽取,即刻注射; 注射粉剂和结晶剂型时,应在注射时现配 现用,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空气栓塞临床表现
典型的症状,一般迅速进入血循环的空气 在100毫升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竭,表 现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 难和紫绀,这时应立即组织抢救。。
空气栓塞产生的过程:
空气进入静脉后,沿各级静脉首先被带到 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 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 内,最后进入毛细 血管,因而损害较小;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确保一人一套注射用物:包括注射器,针 头,止血带,棉垫。
注射后的用物不可随便丢弃,需按消毒隔 离制度和一次性用物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剂量、粘稠度、刺激性的强弱和 注射部位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 头。注射器应完整无损、不漏气;针头锐 利、无沟、无弯曲、无锈;注射器和针头 型号必须合适,并紧密衔接。一次性注射 器需在有效期内使用,且包装需密闭。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
头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 深度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 射技术
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9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环境:注射环境必须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护士: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
洁。
14- 10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部位:按要求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 消毒:棉签蘸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 螺旋形涂擦消毒,消毒直径大于5cm;待 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法脱碘。或使 用0.5%碘伏涂擦两遍,不需脱碘。
七、注射前排尽空气
注射前,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特别是动脉 注射,静脉注射,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 栓塞;排气时避免药液浪费。
静脉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在输液或输血过程中,以及人 为因素下造成的空气进入机体内静脉,直 至心脏,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如进 入的空气量较少,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 如进入的空气量较大,则会引起机体严重 缺氧,造成立即死亡的严重后果。
⑤如有脑性抽搐可应用安定,也可应用激 素减少脑水肿、应用肝素和小分子右旋糖 酐改善循环。
空气栓塞的处理要点
⑥患者病情稳定后,详细、据实的记录空 气进入原因、空气量及处理过程。
⑦继续观察并记录,直至证明患者完 全脱离危险为止。
八、注射前检查回血
进针以后,注射药液前,应先抽动活塞, 检查有无回血。动脉注射,静脉注射不许 见回血后方可注射药液,皮下和肌内注射 时见无回血才能注射,如有回血,须拔出 针头重新进针,不可将药物注入血管内。
②当发现空气进入体内时,立即夹注静脉 管道,防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空气栓塞的处理要点
③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 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 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 入肺动脉内,同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 好应急处理。
空气栓塞的处理要点
④立刻给患者吸纯氧,有条件者可行 高压氧治疗。
十、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细长型号的针 头,进针要深。
空气栓塞的处理要点
(1) 解除进气的因素 (2) 立即给氧 (3) 让病人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
气进入右心室,当血循环到右心室,气泡 会随氧气溶解到血液中
空气栓塞的处理要点
(4) 空气较多时,影响到心脏排血,要 行右心室穿刺
(5) 必要时送高压氧舱治疗
空气栓塞的处理要点
(6) 对症处理①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 液过程中,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密切观察 ,即使更换液体,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 栓塞。
14- 11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药液,注射器和针头:应保持注射用物的 无菌,并保持注射器空筒的内壁、活塞、 乳头和针头的针梗、针尖及针栓内壁无菌。
14- 12
二、正确备药,严格查对制度
做好“三查八对”,仔细检查药物的质量 ,若发现药物有浑浊、变质、变色、沉淀 、过期或者药瓶有裂痕等现象均不可使用 。若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应注意查对有 无配伍禁忌。
空气栓塞产生的过程:
如空气量大,随着心脏跳动,使空气与血 液混合成泡沫状,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 如进入肺动脉,可阻塞其分支,使血液不 能进入肺内,引起 严重缺氧而造成机体死 亡;如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可阻塞冠脉循 环,引起严重的心功能障碍,造成机体死 亡。
引起空气栓塞的因素:
主要是在输液或输血时空气未排尽,橡胶 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或无人在旁 边看守等情况下,造成空气进入机体静脉 而引起的。会引起局部器官的血液循环障 碍,造成局部器官的缺氧和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