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法各种注射

合集下载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医院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给药方法。

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患者通过口腔将药物吞咽到胃肠道,药物经过胃液和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起到治疗作用。

这种给药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无法吞咽或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来说,口服给药不适用。

2.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中,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起到迅速有效的治疗作用。

该方法适用于紧急抢救、需要快速效果的情况,如心肺复苏、严重感染等。

但静脉注射需要专业操作,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严密监测。

3.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药物通过肌肉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一些不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长效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肌肉注射相对比较安全,操作简便,但需要注射量较小,药物浓度不能过高。

4.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脂肪组织中,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一些需要缓慢持续作用的药物,如胰岛素、激素等。

皮下注射相对比较安全,可以自行进行,但需要注射量较小。

5.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是将药物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部,药物通过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吸入给药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副作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

除了上述常见的给药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给药方式,如皮肤贴药、眼药水、耳鼻喉滴剂、直肠给药等,根据疾病的不同和患者的需求,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此外,在给药过程中,医生还需根据患者的体格特点、病情、药物特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调整,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各种注射给药法实训报告

各种注射给药法实训报告

摘要:本次实训报告旨在总结和记录在注射给药法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和体会。

通过对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不同给药方法的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的结合,我对注射给药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以及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对实训过程的详细记录和反思。

一、引言注射给药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其优点在于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注射给药法的掌握程度,为今后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皮内注射(1)实训目的: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技巧,了解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2)实训过程:选取受试者,进行皮内注射实验。

注射部位为前臂内侧,注射药物为生理盐水。

操作步骤为:消毒皮肤、抽吸药物、注射药物、观察反应。

(3)实训总结:皮内注射适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等,操作简便,但易引起疼痛和过敏反应。

2. 皮下注射(1)实训目的:掌握皮下注射的操作技巧,了解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2)实训过程:选取受试者,进行皮下注射实验。

注射部位为腹部,注射药物为葡萄糖溶液。

操作步骤为:消毒皮肤、抽吸药物、注射药物、观察反应。

(3)实训总结:皮下注射适用于药物吸收较慢、需要延长作用时间的患者,操作简单,但易引起局部反应。

3. 肌肉注射(1)实训目的:掌握肌肉注射的操作技巧,了解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2)实训过程:选取受试者,进行肌肉注射实验。

注射部位为臀部,注射药物为抗生素。

操作步骤为:消毒皮肤、抽吸药物、注射药物、观察反应。

(3)实训总结:肌肉注射适用于药物吸收较快、需要迅速起效的患者,但易引起局部疼痛和肌肉损伤。

4. 静脉注射(1)实训目的:掌握静脉注射的操作技巧,了解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2)实训过程:选取受试者,进行静脉注射实验。

注射部位为肘正中静脉,注射药物为生理盐水。

操作步骤为:消毒皮肤、选择静脉、穿刺、注射药物、观察反应。

(3)实训总结:静脉注射适用于药物需要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的患者,但易引起血管损伤和感染。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给药物进行安全有效的评估,必须将药物以一定的方式给与实验动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的实验动物给药方法,包括口服给药、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气道给药等。

一、口服给药法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一种实验动物给药方法。

给药物可以直接混合在实验动物的饲料或水中,也可以通过将药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成悬液或胶囊进行给药。

由于口服给药具有方便、简单、经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安全性和药效学评价等领域。

二、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另一种常用的给药方法,适用于注射剂、蛋白质药物和其他溶液性药物。

在给药前需将实验动物固定,并使用酒精或碘酒清洗注射部位,然后将药物通过注射器注射进皮下组织中。

皮下注射通过皮肤下的血管网迅速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三、静脉注射法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或静脉以迅速传递药物到全身的方法。

与皮下注射不同,需使用特殊的器材,如静脉注射针和静脉引流管等。

静脉注射通常被用于需要迅速作用于全身的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四、气道给药法气道给药法是通过动物的呼吸道将药物输入体内。

常用的气道给药方法包括喷雾给药和雾化给药。

喷雾给药可通过雾化器产生微小颗粒的雾化溶液,然后通过动物的呼吸进入肺部。

雾化给药则是将药物制成粉末,在特定的设备下产生粉末状颗粒,被动物吸入到肺部。

五、其他给药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给药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会使用的给药方法,如剖腹注射、硬膜下注射、中枢给药等。

这些给药方法通常用于一些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的实验要求,需要严格控制给药的区域和剂量。

综上所述,给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实验要求和实验动物的特征来确定。

正确的给药方法有助于保证药物的准确给予和有效吸收,为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进行实验前,应详细了解实验动物的特性以及各种给药方法的优缺点,遵循相关伦理和法律法规,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各种注射方法

各种注射方法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
各种注射方法
观察。
第2页
二、皮 下 注 射 法(H)
(1)定 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方法。
(2)目 :快速到达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 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 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方法。
(2)部位及定位 ①臀大肌注射 (ⅰ)“十”字法 (ⅱ)连线法 ②臀中、小肌注射 ③股外侧肌注射 ④三角肌注射
各种注射方法
第4页
三、肌 内 注 射 法(IM)
(3)体 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醒针头滑 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需长久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以保护静脉。依据病情和药品性质,掌握注 入药品速度,随时听取病人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改变。对组 织有强烈刺激药品,应先注入少许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管内, 再换有药液注射器注射,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取臀
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各种注射方法
第5页
四、静 脉 注 射 法(IV)
(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方法。
各种注射方法
第7页
各种注射方法
第8页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常用注射法知识点总结

常用注射法知识点总结

常用注射法知识点总结一、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的一种注射方法,通常用于注射小剂量的药物。

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选择在上臂前外侧、腹部前侧、臀部外上部等部位,需要注意的是注射部位不宜选择在瘢痕组织、红肿处、静脉或浮肿的部位。

注射时应使用注射器和针头,通常选择26G-30G的细针进行注射,注射角度为45°或90°,药液将被吸入皮下组织,注射后请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减少疼痛和渗血。

二、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外上部、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肉等。

注射前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通常使用18G-25G的针头,注射角度通常为90°或肌肉丰满的部位可选择45°。

注射时需要快速穿刺并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抽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按压。

注意避免选择出血、发炎或肌肉萎缩的部位进行注射,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效果。

三、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通常用于给予急救药物、输液、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器的大小和长度根据需要静脉注射的药液量而定,一般选择20G-24G的针头。

注射时需要找到适合的静脉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在手腕背侧、前臂静脉、手静脉、前臂内侧静脉等。

为了避免出血,应该首先用止血带勒住患者的上臂,然后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快速穿刺并缓慢注入药液。

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并进行压迫止血。

四、注射器具的选择和使用在进行注射时,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药物的剂量和注射部位将决定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

在选择注射器时,需要根据注射的药物剂量和药液的黏度来确定注射器的容量和规格。

对于小剂量的药物注射,可以选择1ml-5ml的注射器;对于大剂量的液体药物注射,可以选择10ml-20ml的注射器。

另外,在选择针头时,需要根据注射部位和需要注射的药物来确定针头的大小和长度。

药物 注射方法及用量大全

药物 注射方法及用量大全

1,西咪替丁注射液:别名——甲米适应症:用于消化道溃疡。

规格:2ml:0.2g用法用量:静脉滴注,肌内注射。

2,盐酸洛贝林注射液: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一直。

临床上常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阿片中毒等。

规格:1ml:3mg。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皮下或肌内注射。

3,肝素钠注射液:别名——肝素适应症: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的呢个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规格:2ml:1.25万单位用法用量:深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

4,注射用甲钴胺:适应症:1、周围神经病。

2、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巨红细胞贫血。

规格:0.5mg用法用量:先用注射水溶解,肌内注射、静脉注射。

5,吡拉西坦注射液:——脑复康适应症:适用于急、慢性脑血管病、脑外伤、各种中毒性脑病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记忆减退及轻、中度脑功能障碍。

也可用于儿童智能发育迟缓。

规格:5ml:1g用法用量: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

6,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别名——沐舒坦适应症:1、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哮喘的祛痰的祛痰治疗。

2、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

3、早产儿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IRDS)的治疗。

规格:100ml:盐酸氨溴索30mg与葡萄糖0.5g。

用法用量:缓慢静脉滴注。

7,舒血宁注射液:功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规格:5ml。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静脉滴注。

8,醒脑静: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用于气血逆乱,脑脉淤阻所致中风昏迷,偏瘫口;外伤头痛,神智昏迷;酒毒攻心,头痛呕恶,昏迷抽搐脑栓塞、脑出血急性期,颅脑外伤,急性酒精中毒见上述症候者。

第四节各种注射给药法(1)

第四节各种注射给药法(1)
• (2)所有的用物必须先浸泡消毒后再处 理。 (3)一次性物品不可随意丢弃。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及 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 射器和针头,注射器应完整, 无裂缝,不漏气,针头应锐 利,型号合适,注射器和针 头的衔接应紧密,一次性注 射器包装应密封,并在有效 期内。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各种注射的概念、目的、注射部位
概念
目的
部位
ID 将小量药液或生物 1、进行皮试
制品注入表皮和真 2、预防接种
之间的方法。
3、局麻起始步
1、前臂、掌侧、下段、内侧 2、三角肌下缘 3、实施局麻之处
H 将小量药物和生物 1、注入小量药物, 1、三角肌下缘
制品注入皮下组织 用于不宜口服。 2、两侧腹壁、后背
(4)需同时注射几种药液时,应先注 刺激性弱的,后注刺激性强的。
(5)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宜选 长针,且进针较深。
一、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
(二)注射用物 1、注射盘:内放消毒液、消毒棉签、消毒镊子、
消毒治疗巾、砂轮、启瓶器、弯盘等。
一、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
(二)注射用物
2、注射器和针头
各种型号注射器
5、针头刺入皮下后, 未能一针见血,反复 沿静脉壁穿刺,擦伤 血管壁。
[微量注射泵的应用]
微量注射泵:是将小剂量药液持续、均匀、定量输 入人体静脉的注射装置。
1、结构
2、操作程序
接电源、打开开关 固定注射器 设定注射
速度 连接穿刺针 消毒皮肤、穿刺 固 定 按“开始”键 注药 药完报警 按
“静音”键
行三查七对。
学习重、难点
• 重点: 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的概念、
目的、常用部位、操作。 • 难点:

注射法

注射法
2-10ml注射器 5.5-7号针头
H
1-2ml注射器 5-5.5号针头
臀大肌外上方 90 °
三角肌下缘 30°~ 40 °
进针角度
进针手法
三、皮内注射法
皮 内 注 射 法
Intradermic injection ( ID )
皮内注射的目的与部位
预防接种(三角肌下缘)
药物过敏试验(前臂内侧中下段)
D.股静脉→股三角区外上方
E.臀中肌注射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 联线法是指 ( B )
A、 髂前上棘与臀裂顶点连线的外上1/3
B、 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3
C、 髂前上棘与髂嵴连线的外上1/3
D、 尾骨与髂嵴连线的外上1/3
E、 臀裂顶点与髂嵴连线的外上1/3
给一位婴儿肌内注射,应注意什么?(A.B)
IV
注射器 6-9号针头 治疗巾 止血带
前臂内侧 中下段 5 °
三角肌 下缘 30°--40 °
臀大肌 外上方
四肢 浅静脉
1→2→3
进针 角度
进针 手法
90 °
形成性练习
各种注射的定位法哪项是对的( E )
A.臀大肌注射法→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 B.ID→前臂掌侧上段
C.H→肩峰下2~3横指的三角肌处
1-2ml注射器 5-5.5号针头
皮下注射法用物
皮下注射的进针角度和进针手法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栓,针尖斜 面向上,与皮肤呈 30°~40°角 进针约1/2或2/3 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抽动活塞 无回血 均匀速度注入药液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注射前详细询问用药史 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 度,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