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1007-273X(20 11) 12-0033-01

注射给药是将无菌药液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畜禽机体组

织或管腔中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优点是给药少、 见效快、剂量准确,同时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是临床治疗 最常用的方法。现将畜禽几种常用的注射给药方法介绍如

,供参考。

1 注射原则

1.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前术者须消毒,所用注射器必

须是经过清洗消毒

的。注射部位皮肤用棉签蘸 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由

内向外呈螺旋式涂擦, 待碘酊干后用 75% 酒精以同样方法脱 碘,酒精干后方可注射。

1.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仔细检查药品有无变质、混浊、沉淀、

变色,药物是否

已过有效期以及药品包装有无破损等现象。如果混合注射两 种以上药液,应注意查对有无配伍禁忌。注射前应排出注射 器内的空气,以防空气进入血液形成空气栓子。

1.3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 根据注射动物、药物类型及

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

射部位,应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不能在炎症部位、硬结、 瘢痕及皮肤病处进针

1.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中图分类 t=r. 号

S85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次性注射器及针头应做到一畜一套。可重复利用的注

射器及针头,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注射结束后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2 注射方法

2.1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的方

法。凡是

易溶解、无强烈刺激性的药品及疫苗等均可进行皮下注射。

注射时,左手捏起皮肤呈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于皮

肤皱褶处的三角形凹窝刺入皮下约2?3cm,回抽活塞不见回

血,针头可自由活动时,即可推动活塞注入药液。注射后用酒精棉球压迫针孔,拔出针头,再用碘酒涂布针孔。注射药量大时,可采取分点注射法。

2.2肌肉注射法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肌肉内的方法。肌肉内

血管丰

富,注射后药液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适用于刺激性较强和较难吸收的药液,疫苗的接种大多采用肌肉注射法。凡肌肉丰满的部位均可进行肌肉注射。猪、羊多在颈侧部,大家畜在臀部和颈侧部,犬、猫多在脊柱两侧的腰

部肌肉或臀部肌肉,禽多在胸肌或大腿部。注射时先将针头垂直刺入肌肉适当深度,回抽活塞无回血即可注入药液。注

射后拔出针头,注射部位涂以碘酒或酒精。为防止针头折断,即可。

注射时不可将针头完全刺入肌肉中,一般只刺入针头的2/3

2.3静脉注射法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入静脉血管内,药物

随着血流

很快分布到全身,药效产生迅速,但排除较快,作用时间较短。主要用于大量的输液、输血或急救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皮下、肌肉不能注射的药物均可采用此法给药。

、马、羊等动物可在颈静脉上1/3 与中1/3 交界处进

行静脉注射,猪的注射部位常选定在耳静脉、前腔静脉。犬可在前肢皮下静脉或后肢外侧小隐静脉注射。注射时应先排尽注射器或输液管中的气体,左手下压使血管怒张,右手持针,垂直或呈45°刺入静脉内,见回血后将针头继续顺血管进针1~2cm ,接上针筒或输液管。注射完毕,用酒精棉球压住针孔,迅速拔出针头,为了防止针孔溢血,应继续压迫针孔片刻,最后涂以碘酊消毒。

2.4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多用

于变态反

应试验,注射部位选在颈侧或尾根。注射时左手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30°刺入皮内,缓慢地注入药

液,在注射部位呈现小丘疹状隆起为注射正确。皮内注射拔出针头后不必再消毒或压迫。如果注射时感到很容易则表明注入皮下,应重新刺针;注射时感到较费力,表明注射正确。

2.5腹腔注射法腹腔吸收能力很强,当动物心力衰竭而导致静

脉注射出

现困难时,可通过腹腔进行补液。腹腔注射法多用于中小动

物,大家畜则较少应用。马、骡等大家畜注射部位在左肷窝

中央;牛在右肷窝中央;猪、犬、猫在下腹部耻骨前缘前方

3~5cm 腹白线的侧方。

大家畜可站立保定;猪可采取倒提法保定;犬可前躯侧

卧、后躯仰卧保定。将患病动物局部剪毛消毒后垂直皮肤刺入

3~5cm ,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推动注射器活塞注入药液。

刺入正确时则回抽注射器活塞应无气体和液体。大量注药时要将药液加热与体温相当。

2.6瓣胃注射法药液直接注入瓣胃,可使瓣胃内容物软化,适

用于治疗

、羊等反刍动物的瓣胃阻塞,可注射硫酸镁和硫酸钠溶液。

在牛右侧第八或第九肋间的肩关节水平线上下各2cm 处,用长

15cm(16~18 号)的针头,按上述部位,针头向左侧肘突方向刺入约8~10cm 。若要确认是否刺入瓣胃内,可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并回抽,如见混有草屑的胃内容物,即可确认进针部位正确。注射结束后迅速抽针,局部消毒。

2.7乳房内注射法将药液通过乳导管注入乳池内,主要用于治

疗奶牛、奶

山羊的乳房炎。注射时应先将乳房外部洗净、擦干,并挤净乳池内的乳汁,用酒精棉球消毒乳头,使乳导管与乳头孔成

直线,将乳导管从乳头孔插入乳池,左手固定乳头和乳导管,右手

将注射器接上,缓缓注入药液,注射结束后拔出乳导管,轻轻捏住乳头孔并按摩乳房。在注射时应先注射健康乳室,后注射患病乳室。每天注射1 次,注射后至下次注射前应停止挤乳。

抢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抢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1、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做好抢救物品、药品仪器的管理与保养,并熟练使用。 2、抢救车设专人管理,并做到定期清洁和检查。 3、急救车、抢救物品、仪器规范、整齐、放置于固定位置,不得随意挪动更换位置。各班人员要熟悉急救车备用的物品、药品、仪器放置位置,能够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熟记常用抢救药品的剂量。 4、抢救仪器和药品管理,严格执行“四定”制度,即定量储存、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时使用,一律不得外借。 5、保持急救车清洁整齐,用后在使用、补充登记本上记录所使用的药品、物品及用法,并(24小时内)及时补充、清洁,如因药房缺药等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注明,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以保证抢救病人用药。急救车内药品、物品齐全,性能良好,标签清楚,无破损、变质、过期失效;仪器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100%。 6、急救车上的急救药品和仪器设立专门的抢救药品物品清点登记本,标明所有急救药品、仪器名称、规格、剂量、数量、有效期,帐物必须完全相符,每班交接并签全名。封存科室每月清点,封存前由两名护士按基数清点,核对无误后封存,并注明封存时间,双人签名,护士每天检查封条情况,并做好交班,使用后及时补充完整并登记、封存。

7、实行药品及物品失效期预警制度,设制急救车药品、必备物品的一览表。表内标明抢救车内所有药品、物品的名称、基数、有效日期、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护士在检查药品时如发现即将过期的药品,即在相应位置用笔注明,以提示在失效期前优先使用;在检查一次性医疗物品时同样用此方法。(看看是否要注明具体时间,比如药品是近3个月内过期注明,物品是一周。) 9、备用活动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瓶、流量表、湿化瓶、一次性吸氧管),备用活动吸痰机一台,清洁、标签清楚、性能良好、无过期失效,吸痰机需注明责任人及操作流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0、主管急救车护士每周检查2次,护士长检查每周1次,并签名。 护理部 2017-5-22修订

穴位注射技术(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穴位注射技术 穴位注射技术是将小剂量中西药物注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技术。本技术通过药物在穴位的吸收过程中产生对穴位的刺激,利用药物与腧穴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方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及药物 1.常用器具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穴位选用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 2.常用药物 根据临床需要通常使用以下几类药物:(1)中草药注射剂: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2)维生素注射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注射液等。(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多数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二)基本操作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1.操作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深度。同

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3.药物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ml,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1~2ml。 4.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疗程根据病情确定,一般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宜间隔5~7天。 二、常见疾病的穴位注射治疗 (一)眩晕(颈性眩晕) 眩晕主要是因颈椎及其有关组织的结构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而引起的一组症状。中医认为颈性眩晕是因经脉空虚,经气不足,气血不能上荣清窍,脑失所养而致。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操作方法】 取穴:风池、颈部华佗夹脊穴。 患者取侧卧位。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ml、10%当归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 2ml(5mg)混合溶液。取10ml注射器,配5号针头,吸取上述药液,充分混匀后,依据患者病情每次选3~5个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所取穴位皮下,缓慢进针15~25mm左右,有酸胀得气感后,回抽无血,缓慢注入药液1~1.5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

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1007-273X(20 11) 12-0033-01 注射给药是将无菌药液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畜禽机体组 织或管腔中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优点是给药少、 见效快、剂量准确,同时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是临床治疗 最常用的方法。现将畜禽几种常用的注射给药方法介绍如 ,供参考。 1 注射原则 1.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前术者须消毒,所用注射器必 须是经过清洗消毒 的。注射部位皮肤用棉签蘸 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由 内向外呈螺旋式涂擦, 待碘酊干后用 75% 酒精以同样方法脱 碘,酒精干后方可注射。 1.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仔细检查药品有无变质、混浊、沉淀、 变色,药物是否 已过有效期以及药品包装有无破损等现象。如果混合注射两 种以上药液,应注意查对有无配伍禁忌。注射前应排出注射 器内的空气,以防空气进入血液形成空气栓子。 1.3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 根据注射动物、药物类型及 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 射部位,应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不能在炎症部位、硬结、 瘢痕及皮肤病处进针 1.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中图分类 t=r. 号 S85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次性注射器及针头应做到一畜一套。可重复利用的注 射器及针头,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注射结束后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2 注射方法 2.1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的方 法。凡是 易溶解、无强烈刺激性的药品及疫苗等均可进行皮下注射。 注射时,左手捏起皮肤呈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于皮 肤皱褶处的三角形凹窝刺入皮下约2?3cm,回抽活塞不见回 血,针头可自由活动时,即可推动活塞注入药液。注射后用酒精棉球压迫针孔,拔出针头,再用碘酒涂布针孔。注射药量大时,可采取分点注射法。 2.2肌肉注射法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肌肉内的方法。肌肉内 血管丰 富,注射后药液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适用于刺激性较强和较难吸收的药液,疫苗的接种大多采用肌肉注射法。凡肌肉丰满的部位均可进行肌肉注射。猪、羊多在颈侧部,大家畜在臀部和颈侧部,犬、猫多在脊柱两侧的腰

穴位注射与封闭针

穴位注射与封闭针 穴位注射(水针) 一、概念:是将药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将针刺刺激和药物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适应范围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大部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症、腰腿痛等。 二、作用: (1)止痛作用 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进入中枢后,激发神经元的活动,释放神经介质,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均有止痛作用。 (2)防御作用 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制有关。如足三里、气海、关元、膏肓等穴。 (3)调整作用 对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如消化系统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 三、常用穴位的选择 结合经络、穴位按诊、经穴、痛点、阴性反应点(条索、结节) 如足三里、曲池可治疗痤疮、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肺俞、血海可治疗鼻炎、急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四、常用药物与剂量 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 中药:当归、丹参、红花、板蓝根、灯盏花、柴胡、川芎。 西药:25%硫酸镁、B1、B12、普鲁卡因、阿托品、安络血、麻黄素。 注射剂量:耳部0.1ml;头面部:0.3~0.5ml;四肢:1~2ml;胸背部:0.5~1ml;腰臀部2~5ml。 五、操作与疗程 a.选择适当体位,方便操作 b.选择适宜的注射针头,抽取药液 c.常规消毒 d.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后产生得气感应,回抽无回血,便可注入药液。 疗程:2~4穴/次;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疗程,穴位可交替使用。 六、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注射后局部酸胀感,一般不超过1天。 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 4.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过敏反应及药物有效期。凡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应做皮试,如普鲁卡因。 5.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此外应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 6.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注射。 7.年老体弱患者选穴宜少,减少药量。 封闭针 一、概念:是将一定浓度和容量的强的松龙注射液和盐酸普鲁卡因(或同类药物)注射于痛点、椎管、肌腱、神经干等部位,以达到消炎止痛、解除痉挛等作用的治疗方式。

急诊常用药物及护理

急诊常用药物及护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急诊常用药物及护理 一、生命支持抢救药 肾上腺素 适应症:心跳停搏、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 药理: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小剂量扩张微小动脉,减少心肌耗氧量,大剂量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供血供氧。 常用制剂:注射剂:1ml(1mg)。禁与碱性药物配伍。 常用剂量:1.过敏性休克:皮下或肌注~ 2.心跳骤停:静脉推注~1mg,心三联: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mg+异丙嗪1mg (急诊常用肾上腺素2支) 3.支气管哮喘:皮下注射~,3~5分钟见效,但仅能维持1小时。必要时可重 复注射。 不良反应:头痛、心悸、血压升高:惊厥、面色苍白、多汗、震颤、尿储留。 多巴胺 适应症:各种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 药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小剂量使肠系膜及肾、脑及冠状动脉扩张,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利尿剂合用);中等剂量增加心肌收缩力,使血压上升;大剂量使用 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常用制剂:注射剂:2ml(20mg)。80~240mg加入5%GS500ml中静滴,8~10滴/min,也可以根据病情调整滴速。 注意点:1.禁止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配伍。 2.避免药物漏出血管外,可导致组织坏死。 3.长期静脉注射病人可能会发生手足末梢坏死。 4.大剂量使用可出现循环衰竭,若尿量<30ml/h。应立即报告医生 5.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痛。 6.避免静脉外渗,一旦出现外渗,立即用酚妥拉明1支加NS20ml进行局封。 二、抗心律失常药 西地兰(去乙酰毛花苷丙) 适应症:急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药理:快速强心苷类药物。 常用剂量:注射剂:2ml()。根据医嘱~稀释后缓慢推注,极量:1~d 护理要点:1.禁用于洋地黄过敏、洋地黄中毒、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急性心肌炎、心梗等病人。 2.静注时应缓慢推注,时间大于5分钟。 3.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第6章穴位注射法

第6章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目标 1.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适应症 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腰腿痛、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癫狂痫证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泻、腹胀、痢疾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肺痨等。 5.心血管病:心悸、心痛、高血压等。 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淋证、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 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 9.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 三、禁忌症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 2.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四、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防止晕针、弯针、滞针情况的发生。 2、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 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副作用、剂量、有效期、配伍禁忌、过敏反应。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先作皮试后再行穴位注射。副作用较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做穴位注射。 4、药液不可注入血管、关节腔、脊髓腔、胸腔内,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5、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和合谷、三阴交等穴禁针,以免引起流产。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选穴宜少,药液剂量酌减。 6.遵医嘱准确选穴进行操作,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刺入的深度。腧穴应交替轮换,一穴不宜连续使用。 7.若进针时,患者有触电感即应退针,改变深度与部位然后再注入药液。对胸胁腰背部的腧穴做穴位注射时,应避免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8.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部位,不宜穴位注射。 9.患者劳累、饥饿、精神高度紧张时以及血症、水肿患者不宜使用。 10.小儿囟门未闭合者,头顶腧穴不宜使用。 五、告知 1.注射部位会出现疼痛、酸胀的感觉。 2.注射后避免着水,防止感染。 六、操作流程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材料相关)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外文缩写速查表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外文缩写中文译意 qh每1小时一次st立即 q2h每2小时一次prn需要时(长期)q3h每3小时一次sos必要时 q4h每4小时一次Dc停止 q6h每6小时一次Aa各 qd每日一次Ad加至 bid每日两次Rp,R处方 tid每日三次Inj注射 qid每日四次Po口服 qod隔日一次OD右眼 biw每周两次OS左眼 qm每晨一次OU双眼 qn每晚一次AD右耳 am上午AS左耳 pm下午AU双耳 12n中午12点ID皮内注射 12mn午夜12点H皮下注射 hs睡前IM/im肌内注射 ac饭前IV/iv静脉注射

pc饭后ivgtt静脉滴注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外文缩写中文译意qh st q2h prn q3h sos q4h Dc q6h Aa qd Ad bid Rp,R tid Inj qid Po qod OD biw OS qm OU qn AD am AS pm AU 12n ID 12mn H hs IM/im

ac IV/iv pc ivgtt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拉丁语全拼qh每1小时一次 q2h每2小时一次 q3h每3小时一次 q4h每4小时一次 q6h每6小时一次 qd每日一次quaque die bid每日两次bis in die tid每日三次ter in die qid每日四次quater in die qod隔日一次 biw每周两次 qm每晨一次 qn每晚一次 am上午 pm下午 12n中午12点

12mn午夜12点 hs睡前 ac饭前 pc饭后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 st立即 prn需要时(长期)sos必要时 Dc停止 Aa各 Ad加至 Rp,R处方 Inj注射 Po口服 OD右眼 OS左眼 OU双眼 AD右耳 AS左耳

穴位注射方法及常用药之令狐采学创编

穴位注射技术 令狐采学 穴位注射技术是将小剂量中西药物注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技术。本技术通过药物在穴位的吸收过程中产生对穴位的刺激,利用药物与腧穴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方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及药物 1.常用器具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穴位选用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 2.常用药物 根据临床需要通常使用以下几类药物: (1)中草药注射剂: 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 (2)维生素注射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注射液等。

(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多数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二)基本操作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1.操作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深度。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3.药物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

护士抢救药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护士抢救药知识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抢救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常用() A.多巴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利多卡因 E.氨茶碱 2. 下列关于氯丙嗪的应用,哪项是错误的() A.药物引起呕吐 B.麻醉前给药 C.人工冬眠 D.精神病兴奋躁动 E.晕动病 3. 阿司匹林不适用于() A.缓解胃肠绞痛 B.缓解关节疼痛 C.预防术后血栓形成 D.治疗胆道蛔虫症 E.预防心肌梗死 4. 心脏骤停复苏抢救时的最佳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麻黄碱 C.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间羟胺 5. 纳洛酮主要用于() A.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 B.有机磷农药中毒 C.一氧化碳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洋地黄中毒 6. 下列哪项不属于速效救心丸的治疗作用() A.冠心病 B.心肌梗死 C.心绞痛 D.缓解胸闷 E.预防哮喘

7.配制时间超过()的硝普钠溶液不宜使用 8阿托品对下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无效的是() A.腹痛腹泻 B.流涎出汗 C.骨骼肌震颤 D.瞳孔缩小 E.小便失禁 9. 下列哪项是硝酸甘油的最佳给药途径() A.口服给药 B.舌下给药 C.注射给药 D.直肠给药 E.喷雾吸入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硫酸镁的主要作用() A.导泻 B.利胆 C.抗惊厥 D.外用热敷、消炎去肿 E.用于过敏性休克 11.不属于阿托品不良反应的是() A.口干 B.心率加快 C.瞳孔缩小 D.皮肤潮红 12. 目前临床上多巴胺用于() A.急性肾功能衰竭,抗休克 B.心脏骤停,急性肾功能衰竭 C.支气管哮喘,抗休克 D.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功能不全 13.下列药品名与通用名商品名不相符的是() A.盐酸洛贝林(山莨菪碱) B.盐酸氯丙嗪(冬眠灵) C.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 D.酚磺乙胺(止血敏) 14.碘过敏者发生有机磷中毒时应用下列哪种药抢救() A.碘解磷啶 B.硫酸阿托品 C.盐酸多巴胺 D.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15. 碳酸氢钠注射液用于治疗()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 一.定义 穴位注射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防止疾病的方法。 二.操作步骤与要求 (一)施术前准备 1、术前准备:根据病情和操作部位的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选取适当的施术部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施术体位,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2、消毒: 术者应用肥皂水清洗双手,继以清水冲净后用75%乙醇棉球拭擦.患者注射区域局部用无菌棉签蘸取安尔碘,按无菌原则自中心向外旋转涂擦5cm×5cm的区域,不留空隙。(二)施术方法 1 取药及穿刺进针 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床号及用药禁忌等。取出注射器,将针头斜面与注射器刻度调到一个水平面旋紧,检查注射器是否漏气。遵医嘱取药,药液吸入针筒后再次核对。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依据穴位所在的部位、注射器的规格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持针方式、进针方式及进针角度。术者用前臂带动腕部的力量,将针头迅速刺入患者穴位处皮肤。进针要通过调整针头的方向、角度获得“得气”。 2 调整得气

针头刺入穴位后细心体察针下是否得气。针尖到达所定深度后若得气感尚不明显,可将针退至浅层,调整针刺方向再次深入,直至患者出现酸、胀的得气反应。 3 注入药物 患者产生得气反应后回抽针芯,无回血、无回液时可注入药物。在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4 出针 出针时用左手持无菌棉签压于穴位旁,右手快速拔针而出。 三.注意事项 胸背部穴位注射,应平刺进针,针尖斜向脊柱。下腹部穴位注射前应先令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 四.禁忌证 (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瘤部位。 (3)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穴位注射方法及常用药

穴位注射技术 穴位注射技术是将小剂量中西药物注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技术。本技术通过药物在穴位的吸收过程中产生对穴位的刺激,利用药物与腧穴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方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及药物 1.常用器具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穴位选用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 2.常用药物 根据临床需要通常使用以下几类药物: (1)中草药注射剂: 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 (2)维生素注射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注射液等。 (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多数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二)基本操作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1.操作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深度。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3.药物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ml,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1~2ml。 4.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疗程根据病情确定,一般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宜间隔5~7天。

穴位注射疗法操作流程

穴位注射疗法 适应范围 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等。(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子宫脱垂、催产;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9)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穴位注射施行针麻的在五官科中用的最多,用穴有体穴、耳穴,用药有生理盐水,维生素B1注射液及洋金花等中药制剂。 目的

防治疾病 操作程序 评估.综合患者病情体质,无禁忌 材料准备治疾病 防体位及穴位选择 皮肤消毒 针刺得气并注射药物 外线照射 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2)注射角度与深浅: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

3、抢救用药常用剂量

急诊常用抢救用药剂量目录 1.肾上腺素(副肾素)1mg/1ml 2.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正肾)2mg/1ml 3.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1mg/2ml) 4.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阿拉明)10mg/1ml 5.盐酸多巴胺20mg/2ml 6.xx: (可拉明)0.375g/1.5ml 7.硫酸xx注射液0.5mg/1ml 8.盐酸消旋山莨菪碱(654-2)10mg/1ml 9.山梗菜碱(xx)3mg/1ml 10.氨茶碱0.25g/2ml 11.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1ml 12.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g/10ml 13.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西地兰)0.4mg/2ml 14.速效救心丸30粒 15.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40mg/2ml 16.盐酸异丙嗪25mg/2ml 17.呋塞米(速尿)20mg/2ml 18.氨甲苯酸100mg/10ml 19.碳酸氢钠注射液0.5g/10ml

20.50%葡萄糖10g/20ml 21.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心律平)35mg/10ml 22.硝酸甘油注射液 5 mg/1ml 00二羟丙茶碱(喘定)0.25g/2ml 00氯解磷定注射液0.5g/2ml 00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敏)0.5g/2ml 00苯巴比妥钠注射液1ml:0.1g/1ml 【适应症】 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主要抢救用药。 【用法用量】 (1).抢救过敏性休克: 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 静推:0.1-0.5mg+0.9%盐水10ml, 如效果不好可静滴:4-8mg+5%葡萄糖500-1000ml (2)抢救心脏骤停: 可用于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药物中毒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以0.25—0.5以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或心内)注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纠正酸中毒。对电击引起的心脏骤停,亦可用肾上腺素配合电除颤仪或利多卡因等进行抢救。 (3)治疗支气管哮喘: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的变化,常需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由于实验目的、动物种类、药物剂型不同,给药途径和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经口给药法 (一)灌胃法 此法给药剂量准确,是借灌胃器将药物直接灌到动物胃内的一种常用给药方法。 1、白鼠灌胃法:抓起小鼠,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头部,小指、无名指和掌心夹注尾巴,使腹部朝上,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角插入口腔,从舌背沿上腭插入食道。灌胃量0.2~0.5ml/10g。 胃管可用适宜口径的硬质塑料管或磨去针头的8号注射针头弯成适当的弧度制成。 注意,操作时不要用力猛插,以免插破食道或误插入器官造成动物死亡。 2、白鼠灌胃法:左手戴上棉手套,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大鼠头部固定,将大鼠 灌胃器沿腭后壁慢慢插入食道。灌胃针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重新再插。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针构成。灌胃量10~20ml/kg 3 兔、犬等:灌胃一般要借助于开口器、灌胃管进行。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固定于上下门齿之间,然后将灌胃管(常用导尿管代替)从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而进入食道。插入后应检查灌胃管是否确实插入食道。可将灌胃管外开口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无气泡产生,表明灌胃管被正确插入胃中,未误入气管。此时将注射器与灌胃管相连,注入药液。 4、猪的胃内灌注法:给猪下鼻饲管较困难,因猪的鼻翼与上唇联合形成吻突,鼻腔内上下鼻夹与鼻中隔通道极窄,只能通过F10-12号的导尿管,F14号以上的导尿管不能插入,故一般均给猪采用经口入胃的灌胃方法。具体方法是,预先做好一矩形小木块,中间有一洞,让小猪咬住,将其固定,然后再由此洞下胃管。此种操作较为简便。 5、鸟类:包括鸽、鸡等,经口灌胃给药,可由助手将其身体用毛巾裹住固定好。实验者用左手将动物向后拉,使其颈部倾斜,用左拇指和食指将动物嘴撬开,其他三只手指固定好动物头部,右手取带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将灌胃针头由动物舌后插入食管。不要象其它动物灌胃时插的太深,如动物不挣扎,插针头又很顺利,即可将药液经口或食管上端罐入胃内。罐入速度要慢。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 面瘫通常是指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该侧面肌瘫痪。本病中医古代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歪嘴风”。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一取穴:合谷、下关、地仓、太阳、阳间、颊车、颧髎、外关。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次选4个穴,每个穴位注射0.5ml,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二取穴:患侧瞳子髎、地仓、颊车、下关及对侧合谷穴。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 (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1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1ml。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瞳子髎、地仓、颊车取斜刺法,下关、合谷直刺。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三取穴:患侧地仓、颊车、牵正、阳白、太阳及健侧合谷穴轮流。用药:复方牵正注射液(当归、全虫、白附子、僵蚕、蜈蚣)。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

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日1次,每次3穴,每穴位注射0.6ml。面瘫穴位注射疗法四取穴:臼间穴(位于口腔内上下大臼齿间的后壁黏膜处)。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并据症加用:患侧乳突后自发性疼痛或压痛者发作期加入山茛菪碱注射液10mg,静止期加入加兰他敏注射液1~2mg;面肌抽搐连动者加入辅酶A100U。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针尖与耳垂平行,于“臼间”穴处刺入,深约1寸,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之后用乙醇棉球压迫,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继续第2疗程,隔日1次。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五取穴:穴位第一组阳白、攒竹、印堂、四白、太阳;第二组四白、迎香、颧髎;第三组地仓、颊车、大迎、承浆、人中。用药:地塞米松注射液1ml+维生素B12注射液1OOμg。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

穴位注射方法及常用药

穴位注射方法及常用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穴位注射技术 穴位注射技术是将小剂量中西药物注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技术。本技术通过药物在穴位的吸收过程中产生对穴位的刺激,利用药物与腧穴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方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及药物 1.常用器具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穴位选用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 2.常用药物 根据临床需要通常使用以下几类药物: (1)中草药注射剂: 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 (2)维生素注射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注射液等。 (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多数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二)基本操作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1.操作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深度。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3.药物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1~2ml。 4.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疗程根据病情确定,一般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宜间隔5~7天。 常用药物

各种抢救设备 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

各种抢救设备、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 1、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做好抢救物品、药品、仪器的管理与保养,并熟练使用。 2、抢救车设专人管理,并做到定期清洁和检查(每天清洁、检查并签名)、(每周一护士长检查,周四科室保管人检查)。 3、急救车、抢救物品、仪器规范、整齐、放置于固定位置,不得随意挪动更换位置。各班人员要熟悉急救车备用的物品【舌钳、开口器、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各种型号的注射器、输液器、手电筒、留置针、敷帖、气管插管套包、手套、瓶套、甘露醇、各种液体、吸痰管、治疗盘(酒精、碘伏、棉签、胶布、输液贴、各种试管、针头、污物缸、砂轮)】、药品(根据科室情况备用)、仪器放置位置,能够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如呼吸气囊、吸引器(备0.9NS、启瓶器、吸痰管)、监护仪(备电极片)、吸氧(备吸氧管、棉签)等】。熟记常用抢救药品的剂量及用法。原则上急救车内物品完备适用,抢救时不用奔走找寻,延误抢救时间。 4、抢救仪器和药品管理,严格执行“五定”制度,即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时使用,一律不得外借。 5、保持急救车清洁整齐,用后及时补充,如因药房缺药等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在抢救药品清点登记本上注明,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以保证抢救病人用药。急救车内药品标签清楚,无破损、变质、过期失效;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6、急救车上的急救药品和仪器设立专门的抢救药品物品清点登记本,标明所有急救药品、仪器名称、规格、剂量、数量、有效期,登记本与物品必须完全相符,每班交接并签全名。

7、实行药品及物品失效期预警制度,在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时,保持有效期在3个月以上,凡有效期在3个月以内的到药房更换远期药品;检查一次性医疗物品时同样以此方法,每月与科内物品进行更换,以防止过期。 8、急救药品的标签应完整、清晰,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有效期等均应清楚,模糊者不得使用。药名、剂量不一致,不允许放置于同一药盒内。 9、急救药品使用时,应记录于抢救用药记录本,并保留空安瓿以备查对。 10、使用后及时补充完整并登记。 11、护士长平时检查急救车的交接班情况,每周必查1 次并签全名。

2021年穴位注射方法及常用药之令狐采学创编

穴位注射技术 欧阳光明(2021.03.07) 穴位注射技术是将小剂量中西药物注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技术。本技术通过药物在穴位的吸收过程中产生对穴位的刺激,利用药物与腧穴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方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及药物 1.常用器具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穴位选用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 2.常用药物 根据临床需要通常使用以下几类药物: (1)中草药注射剂: 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 (2)维生素注射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注射液等。

(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多数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二)基本操作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1.操作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深度。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3.药物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

穴位注射方法(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用于各类头痛 处方1:风池、太阳、阿是穴、合谷。配穴:攒竹、印堂、安眠、翳风 操作:取天麻注射液1ml ,注入2~3个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疗程10天,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 处方2:穴位以疼痛部位的近部穴和阿是穴为主。 操作:用1%盐酸普鲁卡因注入1-3个穴位,每穴0.5ml 每日一次,用于久治不愈而痛不可忍者. 二、面神经麻痹 处方:翳风、牵正、颊车、颧髎、丝竹空、地仓 操作:用维生素b 1100毫克、硝酸士的宁1毫克,每穴0.5-1毫升,每日一次。适用于病变日久,用其他疗法效果不显者。但是不能长久使用,以防造成瘫痪肌抽搐。 三、颈项痛 处方:颈2~5夹脊穴 操作:每穴注入骨宁注射液1毫升,或者当归注射液1毫升,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四、桡神经麻痹 处方:颈5-胸1夹脊穴、臂臑、外关,合谷,列缺 操作:用维生素b 1100毫克、用维生素b 12 500毫克,每次选4穴,每穴注入0.5毫升,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五、坐骨神经痛 处方:腰4~5夹脊穴或者秩边、环跳等穴 操作:用维生素b 1100毫克、用维生素b 12 500毫克混合,针刺入皮肤后,出现针感后,稍向上提,每穴0.5~1毫升,每次2~3个穴位。 六、产后,术后尿潴留 处方:采用提托穴(经验穴):在肚脐下三寸关元穴旁开4寸。 操作:常规消毒,7号针头垂直刺入该穴(腹腔平均刺入1.5寸左右,但不是硬性指标,根据胖瘦适当加减)得针感强烈,回抽

无血液时,每侧注入新斯的明0.25mg,常规在15~30min后自行排尿,但最终因人而异。次数不要求,但不连续超过10天。 七、妇科手术后腹胀 处方:足三里 操作:在足三里进行常规消毒,垂直刺入该穴(平均刺入1.5寸左右,但不是硬性指标,根据胖瘦适当加减)得针感强烈,回抽无血液时,每侧注入新斯的明1.5ml,因此选此穴位并协同新斯的明的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作用,可较好地调整患者术后的胃肠机能状态,促进排气,既可发挥药物作用。 八、慢性盆腔疼痛 处方:三阴交 操作:采用维生素K 进行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由于原发性痛经、 3 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盆腔疼痛,每侧穴位注射4mg。 九、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处方:三阴交(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太阴脾经三条阴经交会穴) 操作:选用生脉注射液2ml于三阴交穴注,日1次,1次一侧,两侧交替。10天为一疗程,停5天,再继续下一疗程,3个疗程为一治疗周期。

穴位注射方法及常用药完整版

穴位注射方法及常用药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穴位注射技术? 穴位注射技术是将小剂量中西药物注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技术。本技术通过药物在穴位的吸收过程中产生对穴位的刺激,利用药物与腧穴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方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及药物 1.常用器具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穴位选用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 2.常用药物? 根据临床需要通常使用以下几类药物: (1)中草药注射剂: 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 (2)维生素注射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注射液等。 (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多数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二)基本操作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1.操作?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深度。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3.药物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1~2ml。 4.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疗程根据病情确定,一般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宜间隔5~7天。 常用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