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分类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那么,作文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有哪些呢?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作文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绘声绘色、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示例: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表现手法作用

表现手法作用表现手法是指作品中用来表达主题、情感或思想的技巧和方法。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通过细节描写、对话、象征等方式来展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 描述和细节描写: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细节,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作者可以通过描写天空的阴暗和地面上的残骸来表达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
2. 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类比或暗示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比喻和隐喻可以使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含义,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和感受其中的情感。
例如,将心灵比喻成一座园林,可以表达一个人内心的美丽和深度。
3. 对话和独白: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或人物的独白,可以直接展示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对话和独白可以使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让读者更容易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例如,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展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4. 符号和象征:符号和象征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概念。
符号和象征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含义,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将黄叶符号化为寂寞和衰老,可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5. 叙述方式:叙述方式指作品的结构和叙述角度。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可以影响读者的情感和理解。
例如,使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让读者更贴近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
6. 反转和悬念:反转和悬念可以增加作品的紧张和吸引力,让读者更加期待和投入到作品中。
通过合理设置反转和悬念,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震撼力。
总之,表现手法对于作品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体验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相互配合和使用,以产生更丰富和深入的效果。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表现手法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具体如下:1. 直接表现手法:肖像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情、姿态等来揭示人物性格。
动作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语言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2. 间接表现手法:景物描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者环境来反映人物的情感、心境或者事件的发展变化。
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事物的细节来反映人物的性格、情感或者事件的发展变化。
象征手法:通过描写某一事物来象征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者情感。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情感或者情境来突出主题。
伏笔手法:在故事中设置伏笔,引导读者进行推理或者猜测,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这些表现手法各有各的作用,具体如下:1.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表现手法可以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间接表现手法可以通过对环境和细节的描绘来反映人物情感、心境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让作品更富有象征意义,加深作品的思想内涵,让文章内容更丰富。
3. 对比手法和伏笔手法可以通过对比和暗示的方式让故事更加出人意料,引导读者进行推理或猜测,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悬念感。
4. 象征手法则可以突出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5. 线索则是组织情节的要素,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展示故事的发展,让情节更加紧凑和连贯。
6. 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结构技巧可以突出主题,强调作者的意图,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7. 衬托(正衬/反衬)则可以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8. 照应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9.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则可以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36种表现手法及作用

36种表现手法及作用36种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元素,突出某个特定的主题或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2.象征:使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形象,传达深层的含义,使作品更具有隐喻性。
3.夸张:以夸张的方式表达情感或情节,增加作品的戏剧性和吸引力。
4.重复:通过重复某个元素或动作,强调某种感觉或主题,并增加作品的节奏感。
5.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流,展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关系,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6.描写: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场景或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细节和氛围。
7.隐喻:使用隐喻性的语言或表达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增加作品的诗意和表现力。
8.反转:通过突然改变情节或人物的行为,打破读者的预期,增加作品的紧张感和出人意料的效果。
9.内心独白: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受,展示其真实的情感和动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角色。
10.对景: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细节和变化,衬托人物的心境和情感变化,增加作品的层次感。
11.环境描写:通过描写特定环境的细节和气氛,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12.脱离现实:通过将故事设置在超现实或幻想的背景中,创造出不同寻常的情节和人物,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3.对立:通过将不同的元素或情节相对立,突出主题或情感的冲突,增加作品的张力和吸引力。
14.旁白:通过旁白的方式介绍背景信息或解释情节,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的背景和发展。
15.形容词使用:运用形容词来描绘人物、场景或情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和感染人。
16.对故事结构的运用:通过巧妙的故事结构设计,引发读者的兴趣,增加作品的悬疑感和吸引力。
17.节奏感:通过使用短句、断句或变换句式,创造出一种特定的节奏感,增强作品的韵律感。
18.角色发展:通过描写人物的成长和变化,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增加作品的情感共鸣。
19.回忆与闪回:通过回忆或闪回的方式,展现过去的经历或情感,丰富作品的故事线和情感层次。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导言:表现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情感、揭示主题或展示故事的艺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16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做出类比,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喻能够丰富语言形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学作品。
二、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使之具有人的形象和特征。
拟人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感染力。
三、夸张:对事物的某一特点进行极端放大,以突出该特点的重要性或引起读者的注意。
夸张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四、对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对比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对照之下更能凸显主题。
五、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象征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反问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七、设问:用问句的形式来引导读者思考,增加作品的互动性。
设问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引发读者的共鸣。
八、排比: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概念,使句子结构平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排比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力度和感染力。
九、倒装: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使之与正常语序相反。
倒装手法能够增加句子的独特性和艺术感,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十、描写:通过对事物的外貌、声音、味道、触感等细节进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事物。
描写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具体形象,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十一、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情感、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话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十二、叙述:通过叙述事件的经过、发展和结果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叙述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连贯流畅,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十三、抒情:通过深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使读者能够共情、感同身受。
表现手法考点

表现手法考点
摘要:
1.表现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2.表现手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3.如何运用表现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正文:
一、表现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表现手法,顾名思义,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性格、描绘场景、传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法。
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象征、对比、排比、拟人等,这些手法都能使文学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二、表现手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赋予作品灵魂,让读者产生共鸣。
具体来说,表现手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运用表现手法,作者可以更加立体、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跃然纸上,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2.渲染气氛:表现手法能够有效地创造氛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传达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有效途径,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运用表现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艺
术价值,提升作品的整体品质。
三、如何运用表现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想要运用表现手法提升写作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读书,积累表现手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习大师们如何运用表现手法,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和灵感。
2.勤加练习,熟练掌握表现手法:写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各种表现手法,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3.注意运用表现手法的适度:运用表现手法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堆砌,导致作品显得矫揉造作。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文章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要统观全文,把握中央后再分析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如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3、欲扬先抑:先否认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表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4、侧面〔间接〕描写:侧面衬托出该人物的XX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作用:与直接描写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5、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6、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比方说,要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 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作用: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给人以更加生动可感的形象,突出表现中央,更有震撼力7、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根底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作用: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饱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综合运用: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有更真切形象的感受.8、比照: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拟.作用:通过比拟,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9、铺垫: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做的环境、情绪等的描写.10、伏笔:前面对下面将要出现的人或事作暗示,在文章后面再回应.11、照应:语句、篇章间前后照应.方式:①结尾与开头;②行文与题目;③后文与前文等.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12、拟人运用拟人的表现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新奇性和趣味性,便于作者托物抒发感情,提升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 增强语言的亲切感从而引起共鸣.。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用来描绘、展示角色、情节、氛围等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 描述:用文字形象地描绘事物的外貌、性质、特点等,增强读者对作品中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2. 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角色的性格、思想、情感等,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3. 独白:由一个角色独自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或回忆,展示其内心世界和思想。
4. 思想描写:通过对角色内心的思考、感觉、观察等的描写,展示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5. 动作描写:通过对角色的动作、肢体语言的描写,展示角色的情感、态度和性格特征。
6. 比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7. 拟人:将非人物的事物搬到人的地位进行描写,使抽象的事物具有生动、感性的形象。
8. 反讽:通过用与实际情况相反的言辞或态度来嘲笑、讽刺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或人物,达到艺术的审美效果。
9. 并列与对比:通过并列和对比来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增加观众对作品的体验。
10. 暗示:通过间接的言辞、象征性的描写等手法,暗示和提示出事物的真实含义和内在联系。
11. 借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情感、思想、氛围等。
12. 叙述者的视角:叙述者的视角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不同的视角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13. 时间推移: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展示角色的成长、情感变化等,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14. 超现实主义描写:通过运用超现实、梦幻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增强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感。
15. 叙述顺序: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顺序,如倒叙、正叙、交替叙述等,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疑问,加深对作品的思考和体验。
16. 插叙:在主线故事情节之外,通过插入独立的小故事或情节,丰富作品的层次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常与夸张连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
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作用: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
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
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
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
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17、以动衬静:
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9、白描:
不用华丽的辞藻,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
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20、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22、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23、悬念:
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
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