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合集下载

36种表现手法及作用

36种表现手法及作用

36种表现手法及作用36种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元素,突出某个特定的主题或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2.象征:使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形象,传达深层的含义,使作品更具有隐喻性。

3.夸张:以夸张的方式表达情感或情节,增加作品的戏剧性和吸引力。

4.重复:通过重复某个元素或动作,强调某种感觉或主题,并增加作品的节奏感。

5.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流,展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关系,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6.描写: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场景或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细节和氛围。

7.隐喻:使用隐喻性的语言或表达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增加作品的诗意和表现力。

8.反转:通过突然改变情节或人物的行为,打破读者的预期,增加作品的紧张感和出人意料的效果。

9.内心独白: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受,展示其真实的情感和动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角色。

10.对景: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细节和变化,衬托人物的心境和情感变化,增加作品的层次感。

11.环境描写:通过描写特定环境的细节和气氛,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12.脱离现实:通过将故事设置在超现实或幻想的背景中,创造出不同寻常的情节和人物,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3.对立:通过将不同的元素或情节相对立,突出主题或情感的冲突,增加作品的张力和吸引力。

14.旁白:通过旁白的方式介绍背景信息或解释情节,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的背景和发展。

15.形容词使用:运用形容词来描绘人物、场景或情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和感染人。

16.对故事结构的运用:通过巧妙的故事结构设计,引发读者的兴趣,增加作品的悬疑感和吸引力。

17.节奏感:通过使用短句、断句或变换句式,创造出一种特定的节奏感,增强作品的韵律感。

18.角色发展:通过描写人物的成长和变化,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增加作品的情感共鸣。

19.回忆与闪回:通过回忆或闪回的方式,展现过去的经历或情感,丰富作品的故事线和情感层次。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导言:表现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情感、揭示主题或展示故事的艺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16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做出类比,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喻能够丰富语言形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学作品。

二、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使之具有人的形象和特征。

拟人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感染力。

三、夸张:对事物的某一特点进行极端放大,以突出该特点的重要性或引起读者的注意。

夸张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四、对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对比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对照之下更能凸显主题。

五、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象征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反问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七、设问:用问句的形式来引导读者思考,增加作品的互动性。

设问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引发读者的共鸣。

八、排比: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概念,使句子结构平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排比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力度和感染力。

九、倒装: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使之与正常语序相反。

倒装手法能够增加句子的独特性和艺术感,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十、描写:通过对事物的外貌、声音、味道、触感等细节进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事物。

描写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具体形象,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十一、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情感、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话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十二、叙述:通过叙述事件的经过、发展和结果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叙述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连贯流畅,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十三、抒情:通过深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使读者能够共情、感同身受。

大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大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大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一、描写手法描写是语文作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详细而生动的描述,让读者对事物产生直观的感受和形象的印象。

常见的描写手法有:1. 细节描写:通过突出事物的特定细节来达到描写的目的。

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其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场景或人物的真实感。

细节描写:通过突出事物的特定细节来达到描写的目的。

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其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场景或人物的真实感。

2. 感官描写:运用五感描写,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感官描写:运用五感描写,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3. 比喻描写: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作者的感受和意境。

比喻描写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感情更具体化,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比喻描写: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作者的感受和意境。

比喻描写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感情更具体化,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4. 对比描写: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特点和差异。

对比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富有层次感和对立冲突,增强读者的阅读乐趣。

对比描写: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特点和差异。

对比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富有层次感和对立冲突,增强读者的阅读乐趣。

描写手法的作用在于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细节和形象感,使读者更加沉浸于作品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二、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过分的渲染和夸大,来强调事物的某种特点或增加其艺术效果。

常见的夸张手法有:1. 夸张修饰:对事物的形容词或描述进行夸大,以达到强调或博得效果的目的。

夸张修饰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现力和张力。

夸张修饰:对事物的形容词或描述进行夸大,以达到强调或博得效果的目的。

夸张修饰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现力和张力。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用来描绘、展示角色、情节、氛围等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 描述:用文字形象地描绘事物的外貌、性质、特点等,增强读者对作品中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2. 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角色的性格、思想、情感等,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3. 独白:由一个角色独自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或回忆,展示其内心世界和思想。

4. 思想描写:通过对角色内心的思考、感觉、观察等的描写,展示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5. 动作描写:通过对角色的动作、肢体语言的描写,展示角色的情感、态度和性格特征。

6. 比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7. 拟人:将非人物的事物搬到人的地位进行描写,使抽象的事物具有生动、感性的形象。

8. 反讽:通过用与实际情况相反的言辞或态度来嘲笑、讽刺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或人物,达到艺术的审美效果。

9. 并列与对比:通过并列和对比来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增加观众对作品的体验。

10. 暗示:通过间接的言辞、象征性的描写等手法,暗示和提示出事物的真实含义和内在联系。

11. 借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情感、思想、氛围等。

12. 叙述者的视角:叙述者的视角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不同的视角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13. 时间推移: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展示角色的成长、情感变化等,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14. 超现实主义描写:通过运用超现实、梦幻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增强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感。

15. 叙述顺序: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顺序,如倒叙、正叙、交替叙述等,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疑问,加深对作品的思考和体验。

16. 插叙:在主线故事情节之外,通过插入独立的小故事或情节,丰富作品的层次和内涵。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是指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常用的十种艺术手法,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和审美功能。

以下是这些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简要概述:1. 直接抒情: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借助其他事物或修辞手段。

作用是使读者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 间接抒情:通过描写景物、叙述故事或描绘人物行为来表达情感。

作用是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增加诗歌的层次和深度。

3.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增强艺术效果。

4. 融情于景:诗人的情感与所描绘的景物紧密结合,使情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5. 因情造景:诗人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想象力。

6. 虚实相生: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虚写和实写,相互映衬,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作用是使诗歌更具立体感和深远意境。

7.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处理,以强化诗歌的情感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8. 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思想或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9. 用典:在诗歌中引用历史故事、成语或古代诗句,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内涵。

10. 对比:将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这些表现手法在古诗词创作中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古代诗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有以下24种:1、联想: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

2、铺垫:作用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3、对比(对照):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4、象征: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

5、衬托: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作用是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

7、照应:作用是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正侧描写:作用是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

9、虚实结合:作用是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作用是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11、直抒胸臆:作用即景抒怀。

12、借景抒情:作用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作用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作用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15、动静结合:作用是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作用是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特征。

17、以动衬静:作用是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作用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9、白描:作用是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

20、开门见山:作用是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

22、以小见大:作用是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23、悬念:作用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作用是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

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一、常见八种修辞手法01.拟人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02.比喻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03.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04.夸张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05.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

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五、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
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请看例题:“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对“作用”的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的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地位来看,说明当时社会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