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5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5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含解析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题型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A.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A.生产者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 B[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3.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与这种稳定状态无关的因素是()A.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B.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C.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D.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A符合题意;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有助于生态系统保持长时间的稳定。

4.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 A[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不仅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C正确;七星瓢虫捕食蚜虫,二者之间依靠负反馈调节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平衡,B正确;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也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5.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标导航】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

2.举例说明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看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力气。

(2)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力气。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略微的污染时,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退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2)基础:负反馈调整。

(3)调整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气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确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会快速丢失,这样,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二、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制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制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力气。

(2)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简洁,其自我调整力气就越强,抵制力稳定性就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力气。

(2)特点: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把握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及观看其稳定性1.制作小生态缸的目的: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2.小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需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需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在确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需透亮为光合作用供应光能;便于观看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确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确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学问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及特点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整B.负反馈调整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气的基础C.自我调整力气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确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会快速丢失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章第5节一、选择题1.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解析:生态系统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稳态,其成分、营养结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等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不断变化中的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D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B.时间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乙随甲的变化而变化,且甲的起始数量多,故两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为甲→乙。

答案: A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 )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⑦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已经处于森林阶段,通常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①错误;生产者所含的能量最多,并不意味着其个体数量就最多,⑦错误。

答案: B4.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21课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 B[解析]过程的结果反过来作用于这个过程,称反馈调节;如果是使这个过程加强,就叫正反馈调节,如果是使这个过程减弱,就叫负反馈调节。

池塘早期,藻类的增多(过程),导致水蚤增多(结果),结果藻类减少(减弱),故属于负反馈调节;池塘后期,水体污染(过程),导致大量水蚤死亡(结果),接着水体进一步污染(加强),故属于正反馈调节。

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反馈调节( )A .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 .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 .群落的演替[答案] D[解析] 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

知识点二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4.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图中的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 A .甲→乙→丙→丁 B .[答案] D[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在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 项食物网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大→最稳定。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5: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5: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巩固1.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答案] B[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因物种单一,其恢复力稳定性差B.发菜没有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D.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答案] C[解析]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发菜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所以C选项正确。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

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

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巩固提升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4.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洲,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引发松树病害。

松材线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相继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灾,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松材线虫在北美洲的危害不严重是因为有大量的自然天敌存在B.人工松林中的松树大面积死亡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利用松墨天牛天敌防治天牛,有利于控制松材线虫的扩散传播D.丰富度大的森林不易发生松材线虫的爆发5.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两物种间(如某种灵长类动物和蟒蛇)存在“互动多样性”的现象,即存在多种类型的种间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55生态系统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55生态系统稳定性

课后加强操练第五章第 5 节生态系统的稳固性一、选择题1.以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保持稳态的生态系统一定知足的条件,则X最可能代表()A.生物要素 B .共生关系C.能量流动 D .物质循环分析:生态系统能够自我保持稳态一定知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顺利进行,所以X 代表物质循环。

答案: D2. (2012 ·西质检江 )以下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固性与营养构造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分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固性与其营养构造的复杂程度亲密有关,其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挡外界扰乱的能力越强,而恢复力稳固性则越弱。

答案: D3. (2012 汉·沽月考 )以下曲线表示四个不一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在遇到同样程度的外来扰乱后,初级花费者数目的变化状况。

此中抵挡力稳固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分析:在遇到同样程度的外来扰乱后,初级花费者数目的变化最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越强,抵挡力稳固性越高。

答案: C4.要使大海生物质源可连续利用,就一定保持大海生态系统的动向均衡。

对一个均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拥有必定的自动调理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向均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目相等D.生物成分之间互相限制、互相协调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故一般状况下植物的数目应大于动物的数目。

答案: C5.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 到 8 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一样,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 (数 /m2)。

请判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群落种 1种 2种 3种 4种 5种 6种 7种 8甲924001111乙025*********丙06520103200A.当遇到大规模害虫侵袭且危害程度渐渐加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遇到大规模害虫侵袭且危害程度渐渐加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种 3 和种 5 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分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构成的有机构造,群落中的种群越多,个体间数目散布越合理,越有益于能量流动,其抵挡力稳固性越高,反之,则抵挡力稳固性越低。

【同步速递】专题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Word版含解析)

【同步速递】专题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Word版含解析)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或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________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的能力。

(3)调节基础:________调节。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调节实例(1)河流(如下图所示)(2)森林(如下图所示)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类型(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的能力。

②特点: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____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就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__后________的能力。

②特点: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_____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的协调。

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目的要求:设计并观察人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2)基本原理: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________进行组织注意系统内________的合适比例(3)方法步骤①铺沙土:________在下,________在上↓②倒水:在缸内底处倒进水↓③放置生物:依据生物生活习性合理放置↓④放置生态缸:封上生态缸盖,并将生态缸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_____________。

【课前小测】1.判断正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判断正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A.生产者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 B[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热带雨林B.寒带针叶林C.温带草原D.藏北草原[答案] A[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中又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成分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A.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4.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A.自我调节能力B.正反馈C.抵抗力稳定性D.恢复力稳定性[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5.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答案] B[解析]题意显示森林生态系统能维持原状,故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夫球场上长满了一种绿油油的草本植物——台湾草,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B.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小C.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D.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答案] C[解析]高尔夫球场上的生物种类单一(只有一种台湾草),故其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较弱,A正确;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所受的影响较小,B正确;不同的生态系统,由于营养结构不同,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也不相同,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强,D正确。

7.下列最能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A.减少肉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C.适当增加物种种类和数量D.限制群落的演替[答案] C[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8.在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B.给予生态缸一定的光照C.向生态缸中添加一些分解者D.向生态缸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答案] A[解析]B、C两项可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缸应密闭,不能从外界通入空气,但通入空气也可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因蒸馏水中没有任何营养物质,所以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答案] C[解析]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可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也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其限度,会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10.在下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一般情况下)()[答案] A[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而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

11.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数量有关,与种类无关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D.TS值越小,表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答案] C[解析]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应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不变,A错误;由图可知: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外来干扰越大,恢复到原状需要的时间越长,即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正确;由图可知: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y值越小即TS值越小,说明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B、D错误。

12.达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生态系统具备的特征是()①该系统处于幼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②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④有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⑥[答案] B[解析]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1)从发展阶段上看,只有发展到成熟阶段,才会出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2)从结构上看,该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从功能上看,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4)从形成原因上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5)从机能上看,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以上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

13.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功能。

(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__。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_____(填“强”或“弱”)。

(3)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抵抗力稳定性强(3)自我调节[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3)雾霾的出现及PM2.5爆表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4.下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TS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2的坐标中绘出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

[答案](1)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2)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总稳定性越弱(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如右图[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动态平衡;结合图1可知,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这都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TS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强;反之,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对应《刷知识》P21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3.类型(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有一定限度)。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二者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特例:少数生态系统,如苔原、冻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弱。

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及观察其稳定性1.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

2.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