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速记三分钟.ppt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速度时间图像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速度时间图像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C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
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6.一质点位于x=-2m处,t=0时刻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
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4s时,质点在x=lm处
2.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第1sx末运动方向改变
v / m s 1
B.第2s末回到出发点 C.前3s的总位移为3m D.第4s末回到出发点
2
0 1 2 3 4 t/s
2
3.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在t1和t2 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不断减小AD B.加速度不断增大 C.平均速度v>(v1+v2)/2 D.平均速度v<(v1+v2)/2
A
o
B
CE
t/s
D
v/(m/s)
A
B
o
CE
t/s
D
高考复习 专题—— 速度-时间图像
和位移—时间图像
01 速度-时间(v-t)图
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v-t图象)
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用 图像来直观表示。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 轴,坐标系中的图像即为速度—时间图像或 v—t图像。简称速度图象。
v/(m•s-1) v1
0
t1
02 位移-时间(x-t)图
位移-时间图像
1. 截距
x/m
80 60 40 20
0
5
10
-2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1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1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共27张PPT)
方法一:时间 △t 相同,比较位移△x的大小。 方法二:位移 △x 相同,比较时间 △ t 的大小。
一辆汽车A沿着直线40s跑了360m,运动员甲沿直线 10s跑了100m,哪一个运动更快呢?它们的 △x 、△ t 均 不相同,怎样比较呢?
汽车A: 36m 09m/s 40s
运动员甲: 10 m0 1m 01m 0/s 1s0 1s
作业2:
甲乙两地相距60Km,一汽车用40Km的平均速度通过
了全程的 1 ,剩余的 2 路程用了2.5h。求:
3
3
(1)此汽车在后 2 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3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作业3
一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的方向始 终不变。全程所用时间为t,若它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
⑵△ 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3.时间的变化量△ t = t2 – t1
A
B
思考与讨论 1.上图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正x轴方的向 2.如果上述汽车沿x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
x是正值还是负值? 负值
问题⒉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蜗牛的爬行很慢”,“飞机的飞行很快”,那么,怎样 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程度呢?
练习4:
一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的方向始终 不变。全程的位移为x,若它通过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 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多大? 则: (1)请画出运动过程图; (2)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多少; (3)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多少; (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⑵直线运动的位移:用坐标变化量表示。
①坐标变化量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 ②坐标变化量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PPT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PPT

THANK YOU
2023.11.05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作用,其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如,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势能为100J。 弹性势能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变,其势能与形变程度和受力方向有关。例如,一个质量为5kg的弹簧振子受到向上的弹力作用,其弹 性势能为25J。
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牛顿三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对后续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例 如,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牛顿 三定律。 牛顿三定律是理解运动规律的关键 牛顿三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基本规律:惯性、加速度和作用力。这 些规律是理解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例如,在 汽车驾驶中,驾驶员需要根据牛顿三定律来控制车辆的运动。 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广泛 牛顿三定律不仅在物理学中有广泛应用,还在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有重 要应用。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师需要根据牛顿三定律来计算建筑物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经济学中,经济学家需要根据牛顿三定律来分析市 场行为和资源配置。
05
波动与光学
波的基本性质:频率,波长, 振幅
波的频率与波长的关系 根据普朗克关系,频率f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为:f=c/λ,其中c为光速。 波的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波的振幅A与其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A=λ/d,其中d为传播距离。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反射定律 光在介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例如,玻璃的折射率为 1.5,当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入射角为45度,反射角也为45度。 折射定律 光在介质界面上发生折射,入射角小于折射角。例如,水的折射率为 1.33,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时,入射角为45度,折射角约为60度。 光的反射和折射特性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取决于其折射率。折射率越大,光在 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快,折射角越小;反之,折射率越小,光在介质中 的传播速度越慢,折射角越大。

《高考物理复习讲座》 PPT课件 图文

《高考物理复习讲座》 PPT课件 图文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2.重新研究自己以前做错的题 3.做题不求多,但求懂 4.化时间于对自己有效的问题 5.有计划复习非重点内容。 6.鼓励自己总结对自己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专题复习,整体提高
以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专题。
以高考热点问题为专题。
v0
疑难问题,极板间的
例2(2001年全国,20)如图甲所示,轨道间距l=0.20m,
R=1.0Ω, B=0.5T ;有一导体杆静止地放在轨道上。现 用一外力沿轨道方向拉杆,使之做匀加速运动,测得力F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杆的质量m和加速度a。
F/N
RB
F

6
5
4
3
2
1
t/s
O 4 8 12 16 20 24

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动量、机械能知识的应用; 机械波的传播。
三、概括总结,把握整体
从最基本的层次上 作概括,使学生对 物理知识及其应用 形成整体的认识。
《物理教学》 “万有引力定律” 的复习方案。
一、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二、几个圆周运动:1.近地卫星;2.一般卫星;
高考物理复习讲座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策略 ■物理实验复习
■高考第三轮复习策略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二、专题复习,整体提高 三、概括总结,把握整体 四、精练详讲,注重实效 五、训练解题规范,提高得分率 六、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2.重新研究自己以前做错的题 3.做题不求多,但求懂
r2
r
T
有两种具体问题:

高中物理数学公式速记

高中物理数学公式速记

高中物理数学公式速记物理和数学是高中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两门学科。

物理让我们深入了解自然界的运作原理,数学则提供了一种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两门学科中,公式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是解题和论证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物理和数学公式的速记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和应用这些公式。

1. 物理公式速记:1.1 运动方程在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v = v_0 + at$$s = v_0t + \\frac{1}{2}at^2$$v^2 = v_0^2 + 2as$其中,$v_0$ 是初速度,$v$ 是末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s$ 是位移。

为了更好地记忆这些公式,我们可以用类似于“加减乘除”的方式。

例如,第一个公式对应于 v-a-t 的首字母,第二个对应于 s-v-t 的首字母,第三个则对应于 v0-v-as 的首字母。

1.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示为:$F=ma$,其中,$F$ 是作用力,$m$ 是质量,$a$ 是加速度。

这个公式也可以用“fat”来进行速记。

1.3 功和功率功是力与位移的乘积,可以表示为 $W=Fs$。

而功率则是功与时间的比值,可以表示为 $P=\\frac{W}{t}$。

这两个公式可以用“WFS”和“PWT”来进行速记。

2. 数学公式速记2.1 三角函数在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公式是:$\\sin^2x + \\cos^2x =1$这个公式可以用“sin2+cos2=1”来进行速记。

另外,对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还有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公式:$\\sin(x + y) = \\sin x\\cos y + \\cos x\\sin y$$\\cos(x + y) = \\cos x\\cos y - \\sin x\\sin y$这两个公式可以用“sin = cos sin + sin cos”和“cos = cos cos - sin sin”来进行速记。

最新高中物理速度讲评、实验介绍示范课PPT课件

最新高中物理速度讲评、实验介绍示范课PPT课件

以上叙述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瞬时速度的是 。
;表示
求平均速度
2001年11月28日,在纽约举行的世界 杯游泳比赛中,我国女蛙王罗雪娟在 50m蛙泳比赛中,以30秒68的好成绩 获的金牌。高科技记录仪测得她冲刺终 点的速度为40m/s.则她在50m的运动中 平均速度约为( )
A.20m/s
B. 1.63m/s
复习速度 介绍实验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公式:
V
=
Dx Dt
量性:矢量
单位:m/s
Dx 大小:V = D t
速度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 的大小,简称速率
大小:V = DDtx(Dt 0)
方向:物体运动方向
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A.物体在第1s 内的速度是3m/s B.物体在第1s 末的速度是3m/s C.物体在通过其路径上某一点的速度为3m/s D .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时的速度为3m/s
C. 4.0m/s
D. 1.70m/s
求平均速度
位移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是4m/s,后一半时间内的
平均速度是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位移
A. 6m/s
B. 5m/s
C. 5.3m/s
D. 4.5m/s
理解瞬时速度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10m/s, 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后0.1s内的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前0.01s内的位移一定是0.1m. C.从这一时刻起10s内的位移可能是8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开始做匀速运动,那么 它连续通过900m位移需要时间90s.

物理高考答题技巧PPT课件

物理高考答题技巧PPT课件
第30页/共75页
规范解题
4
LOREM IPSUM DOLOR
第31页/共75页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 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 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 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第32页/共75页
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谨,语 言要规范,文字要简洁.物理考卷表述详略 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题解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只有几个干巴 巴的式子.书写方面,字要写清楚,能单独辨 认.题解要像“诗”一样分行写出,方程要 单列一行.题解最忌像“散文”一样连着 写下来,把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冷静思考寻找感觉,大胆猜测完整认定; 审题仔细作答缜密,一旦确认不再回首; 循序渐进步步向前,依据实力灵活跳跃; 心态坦然发挥正常,沉着应战节省时间。
2、遭遇难题,要作冷静思考
“要难都难,大家一块难,慌什么!” “能做几步就尽力做几步,急什么!” “绕过去,回头再说,怕什么!”
第10页/共75页
调整心态
2017年考纲变化及分析
Part 1
考试策略 审题技巧 规范解题
Part 2 Part 3 Part 4
复习建议 结束语
Part 5 Part 6
第1页/共75页
CONTENTS
目 录
2017年考纲变化及分析
1
LOREM IPSUM DOLOR
第2页/共75页
一、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 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 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 5个模块、选考内容有2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 生还必须从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 知识内容见表2和表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实验省区不得 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章第1课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章第1课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三章
力与运动
一 考试大纲与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 考纲解读 1.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 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的热点 和重点.要求掌握的程度为最高 层次. 2.牛顿运动定律与电学的结合 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 3.根据考试大纲对实验要求的 说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栏 目 链 接
题型探 究
解析: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正确、A 错误;运动员起跳过程,是 由静止获得速度的过程,因而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合力竖直向上, 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大于重力,D 正确、C 错误.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随堂训 练
静止状态
考点梳 理
②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施加________,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外力
态的原因. 2.惯性. (1) 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的 ______________ 状态或 ________ 状态的性 质. 静止 ,________的物体惯性小. 匀速直线运动 (2) 量度: ________ 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________ 的物体惯性大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可能是同性质的力也可 能不是同性质的力
题型探 究
2.判断一对力是否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看作用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看产生原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相互性和异体性,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__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
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相等 相反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________产生,________变化, 同一条直线上 ________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